易经世界模式四象的解析

合集下载

中华文化的智慧《易经》:四象

中华文化的智慧《易经》:四象

中华文化的智慧《易经》:四象上一节我们讲了阴阳,《易经》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智慧,在这里面隐藏着生命与自然的密码,她的最主要观点就是阴阳,宇宙之大,无非阴阳;人之灵长,无非阴阳。

董仲舒说:道之大源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这一节我们讲由阴阳组成的四象。

一、总论:四象在中国早期文化中指《易传》中的老阴,少阴,少阳,老阳,在秦汉以后逐渐指代源于远古星宿信仰中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的群星,也称四神、四灵。

四象在易传的天文阴阳学说中,又指四季天然气象,汉代之后易传四象与星宿四象相互融合,青龙表少阳,白虎表少阴,玄武老阴,朱雀老阳。

中国古代将天空分成东、北、西、南、中区域,称东方为苍龙象,北方为玄武象,西方为白虎象,南方为朱雀象,是为“四象”这个图是风水学里面重要的图: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二、四象在易经里面的推演:这里要注意的是:四象是指的是四种状态。

哪四种状态:少阳生(幼),老阳长(壮),少阴老(成),老阴死(藏)。

少阳状态就是阴阳平衡的状态但阳在内,就像春天,地气热而天气凉,地气上升,天气下降,所以春天阴阳交泰,生机勃勃,老阳就是阳极生阴的状态,少阴也是阴阳平衡的状态但阳在外,就像秋天,天气热而地气凉,所以天气往上,地气往下,阴阳不交泰,所以植物的上面部分失水就干了,下面的部分,多年生植物长果子藏土里面,没有果子的一年生植物,就结果实落土里面了。

以上这段话是从植物生长过程来讲的四象。

下面这个图,是从人的身体变化来看四象。

四象意思,不仅仅是指这两个例子,主要是要领会其中阴阳之气的变化规律。

多言数穷,语言很多时候是说不清楚的,所以我们看图说话:易经主要是看图,从图里面去体会气理的变化。

认真看上面的图和里面的说明文字。

我们看看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怎么生成的,看下图:先了解一下八卦的生成情况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先不讲八卦,我们先了解一下《易经》的“源”。

一元、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十方详解

一元、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十方详解

⼀元、两仪、三才、四象、五⾏、六合、七星、⼋卦、九宫、⼗⽅详解⽆极⽣太极,太极⽣两仪,两仪⽣三才,三才⽣四象,四象⽣五⾏,五⾏⽣六合,六合⽣七星,七星⽣⼋卦,⼋卦⽣九宫,⼀切归⼗⽅。

⼀元 — 指太极⼀元者,⼤始也。

就是天地还是混沌的状态,在这⾥可以理解为太极。

⽆极化⽣天地万物,其时间与空间原是⽆穷⽆尽,空间的总集称为「宇」;⽽时间的总集则称为「宙」。

为便于纪元,乃在⽆穷延伸的时间中,取天地循环终始为⼀巡,称为「元」,以「元」作为计算时间的最⼤单位。

其下⼜分有「会」、「运」、「世」、「年」、「⽉」、「⽇」、「时」、「分」、「秒」等单位。

《皇极经世》:三⼗年为⼀世,⼗⼆世为⼀运,三⼗运为⼀会,⼗⼆会为⼀元⼤学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当⼀元会数尽,天地结束,⼤混沌以后,⼀元复始,万象更新。

⼦会再开天,丑会再辟地,寅会再⽣⼈,⼜开创新纪元。

如此周期性之循环,乃是宇宙间⾃然规律的功能。

两仪 — 阴阳两极表⽰万物两两对应、相反相成的对⽴统⼀。

所谓'万物负阴⽽抱阳、⼀阴⼀阳之谓道'。

阴阳,代表⼀切事物的最基本对⽴⾯。

《周易.系辞传》:“易有太极,是⽣两仪。

”两仪有七种说法:天地,阴阳,奇偶,刚柔,⽞黄,乾坤,春秋。

三才 — 天、地、⼈即天格,地格,⼈格,《周易·系辞下》:“有天道焉,有⼈道焉,有地道焉,兼⽽两之。

”《三字经》:“三才者,天地⼈。

三光者,⽇⽉星。

”四象 — 青龙、⽩虎、朱雀、⽞武太极⽣两仪,两仪⽣四象,从卦象上:分别称为少阳,太阳,少阴,太阴,⼀般指天象中的四象:青龙(东)、⽩虎(西)、朱雀(南)、⽞武(北)。

五⾏ — ⾦、⽊、⽔、⽕、⼟宇宙万物,都由⽊⽕⼟⾦⽔五种基本物质元素的运⾏(运动)和变化所构成。

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使得⼤⾃然产⽣变化,不但影响到⼈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

道德全义:⽊为仁,⽕为智,⼟为信,⾦为义,⽔为礼。

⼈有五元,即元性、元神、元⽓、元情、元精。

两仪四象

两仪四象

六合
六合: 六合:上、下、左、右、前、后
北斗七星
北斗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 北斗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 天枢 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的。古人把这 开阳、摇光七星组成的。 七星组成的 七星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 七星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为斗身,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为斗身, 古曰魁;玉衡、开阳、摇光组成为斗柄, 古曰魁;玉衡、开阳、摇光组成为斗柄, 古曰杓。 古曰杓。北斗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 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 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 以古人就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 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 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 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 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 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八卦
八卦: 八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八卦: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一”代 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 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 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gèn)代 表山,巽(xùn)代表风,兑代表泽。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 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在中医 中,八卦指围绕掌心周围八个穴位的总称。
五行
五行: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 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 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 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 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 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 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 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五行学说 认为宇宙万物, 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 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 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 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 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 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 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 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易经的主要思维模式

易经的主要思维模式

易经的主要思维模式一、变化思维易经认为,宇宙万物都在不断变化,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这种变化思维体现在易经的六十四卦中,每个卦都代表一种状态,而每个状态都在不断变化。

易经强调变化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顺应变化,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二、对应思维易经认为,宇宙万物都有对应关系,即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对应的关系。

这种对应思维体现在易经的阴阳五行理论中,五行与五脏、五腑、五官等都有对应关系。

易经认为,只有了解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

三、象数思维易经中的象数思维是指通过观察事物现象和数量关系来揭示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式。

易经通过八卦、六十四卦等符号系统来表达事物的现象和数量关系,从而揭示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四、隐喻思维易经中的隐喻思维是指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表达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式。

易经中的许多卦辞、爻辞都是通过隐喻手法来表达的,如“龙”、“凤”、“虎”等都是象征着某种力量或品质的符号。

五、类比思维易经中的类比思维是指通过比较相似的事物来揭示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式。

易经中的许多卦都是通过类比手法来表达的,如“离卦”与“明”、“坎卦”与“险”等都是通过类比手法来表达其含义的。

六、整体思维易经中的整体思维是指从整体上把握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式。

易经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更好地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七、辩证思维易经中的辩证思维是指从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来看待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式。

易经认为,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只有从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来看待事物,才能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八、时空思维易经中的时空思维是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来考虑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易经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只有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来考虑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周易复习材料

周易复习材料

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1.太极: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

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

2. 两仪:关于“两仪”,综合历代易学家的理论,计有七说:一说为阴阳,一说为天地,一说为奇偶,一说为刚柔,一说为玄黄,一说为乾坤,一说为春秋。

但通常是指阴阳。

3.四象:四象的说法更多,如少阳、老阳、少阴、老阴;东、南、西、北;春、夏、秋、冬;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金、木、水、火……4.八卦:八卦,分为乾,坤,艮,震,巽,坎,兑,离1、周易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三皇不同说法:❖1、天皇、地皇、人皇;❖2、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3、伏羲氏、神农氏、女娲氏。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2中华民族的“三祖”炎帝、黄帝、蚩尤3周易与数❖周易与“数”不可分。

数学是自然科学之母,周易包含的科学成分体现在对“数”的理解和运用中。

❖“六”与“九”;八卦和六十四卦及其他数字❖天地之数;大衍之数等❖卜筮中对数字的应用:六壬;梅花易占;算命测字等五经:《易》、《书》、《诗》、《礼》、《春秋》三玄:《周易》、《老子》、《庄子》“三易”:一说三“易”:即连山、归藏、周易二说释易有三:即:不易、变易、简易。

三说易更三世:即伏羲、周文王、孔子。

何谓“十翼”“十翼”就是易传。

就是现行通行本的“易传”部分。

“十翼”之名,最早见于《易纬·乾凿度》“孔子占《易》得旅,息志停读,五十究作十翼。

”什么叫翼呢?翼即羽翼;意思是说它是经文的羽翼,有辅助之意。

“十翼”是古人解说发挥《周易》卦名、卦象、卦辞和爻辞的权威性著作。

“十翼”为:《彖上》、《彖下》、《象上》、《象下》、《系辞上》《系辞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共七种十篇。

占卜:以自然界某些事物、现象和人体无从自由控制的某些生理现象预测事后结果或解释事前原因的一种活动。

占原为视兆而问,卜则专指以火灼龟甲而占,后亦泛指以其他方法预测吉凶的活动。

四象之象——如何理解易经中的“象”?

四象之象——如何理解易经中的“象”?

四象之象——如何理解易经中的“象”?万物万象皆虚幻,朵朵浪花纷纷繁。

待到静笃虚极处,归一终得见本源。

从四象开始,我们要接触易经中的一个重要且特殊概念,叫做“象”。

前面介绍的“两仪”和“三才”中,出现了“仪”和“才”这两个概念。

其中三才中的“才”我们已经解释了,就是材料的意思,易经认为宇宙由天地人三种材料组成。

两仪中的“仪”则是仪仗的意思,我们看新闻,每当有重大国事活动时,都会有三军仪仗队。

我们从古装电视剧中也看到,古代帝王出巡时两旁都有武士手持旗、伞、扇、兵器等伴随两旁。

所以阴阳就如同两支仪仗队伴随在太极两旁。

古代皇帝出行仪仗那么四象中的“象”是什么意思呢?这要从老子说的“三生万物”来理解,道以及道所生的一、二、三都是构成宇宙的基础材料、基本形态,到了三所生的万物就有“象”,万物万象,这个所谓的“象”就是现象、表象、形象、影像、幻象。

“象”不仅仅是指我们肉眼所能看见的东西,凡是我们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可以感知的东西,包括我们借助各种设备和仪器所能感知的都是“象”。

由于人类认知能力的局限,我们无法认识作为万物本源的“道”,我们能够直接感知到的只是宇宙万物的“象”,或者说是本源借助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在我们头脑中形成的意识投影。

因此严格来说,我们所见到的宇宙万物都是“象”。

我们之前说过,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宇宙是相对的,是相对于我们的观测而存在。

考虑到我们能够观测到的只是万物的象,并不是万物本源,因此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个相对的现象世界。

现象世界因我们的观测而存在即便是在物理学中的双缝干涉实验,我们的观测对实验过程的影响最终所表现出来的仍然是“象”,即光的波动性或光的粒子性。

如果我们关闭我们的六根,那光是否还存在呢?光的波粒二象性是否还是个问题呢?比如我们见到了一个苹果,看到了它圆圆的形状和红红的颜色,但我们实际上见到的只是这个苹果在我们大脑皮层中产生的一个映像,一个投影,是一个“视觉”而已,这个映像是虚幻的,并不是苹果本身。

论“四象”

论“四象”

论“四象”赵沃天易传·系辞》上第十一章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这一段话被认为是易经世界模式的经典总结。

“太极”是世界的本源,又称为气,道或无,其哲学意义是矛盾的统一体。

“两仪”是阴阳二气,是事物内部矛盾对立的两体,或两种因素。

为了深入研究周易所说的由太极到两仪,两仪到四象,四象到八卦的生生不息的世界模式,需要清楚太极、两仪和四象间的演变关系,以及四象的意义。

在古代,特别是以周易为代表的阴阳学说中多提及四象,故对四象的意义再作进一步论述是有必要的。

一、两仪与四象周易作为阴阳学说的首要代表作,其哲学思想中最突出观点是阴阳观。

它把万事万物区分为阴阳两体或两种特征,在周易中称为两仪。

太极是阴阳两仪的统一体,阴阳两仪共存于统一体中,彼此互相矛盾,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对立斗争,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根本规律。

周易把上述规律高度概括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处于统一体内的两仪,在对立的斗争中,将发生阴阳消长,引起事物的变化。

这种变化有四个最具特征的典型状态:太阳、少阳、太阴、少阴,用来表示两仪在统一体内的相互地位和关系。

太阳是事物的阳性特征上升,阴性特征下降并分别达到各自相应的极点时的事物状态;太阴是事物的阴性特征上升,阳性特征下降并分别达到各自相应的极点时的事物状态;少阳是事物在阳性特征逐渐增加,阴性特征逐渐减少的过程中达到的事物的阴阳平衡状态;少阴是事物在阴性特征逐渐增加,阳性特征逐渐减少的过程中达到的事物的另一种阴阳平衡状态。

这四种状态对于描述事物的发展变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统称之为四象。

象在汉语中的意义是形象、状态、象征和比拟之意。

象,在易经中的用途非常广泛。

用卦和卦的六爻来比拟事物的状态,分别称为卦象和爻象。

天体的运行状态称之为天象,地面的地形状态称之为地象,如此等等。

至于四象,在易经中已经成为一个专用名词,作为阴阳消长四个状态,即太阳、少阳、太阴、少阴的总称。

悟透《易经》这四大思维,所有的思维模式都通了

悟透《易经》这四大思维,所有的思维模式都通了

悟透《易经》这四大思维,所有的思维模式都通了《易传》曰'一阴一阳谓之道'。

阴阳壹体两面,彼此互藏,相感替换,不可执一而定象。

二者虽无定象,随道而变,上皆可为道,下亦可为器。

道用无穷,处处有之,因用而论。

用即出,阴阳即定,二者虽定,亦随时而变迁。

故曰:阴阳不二,以壹而待之。

壹者太极是也,统领二物,相互作用,运化万千。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出自《易传·系辞上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孔颖达说:'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到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

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后的状态。

两仪指天地或阴阳。

关于'两仪',综合历代易学家的理论,计有七说:一说为阴阳,一说为天地,一说为奇偶,一说为刚柔,一说为玄黄,一说为乾坤,一说为春秋。

但通常是指阴阳。

四象即为:太阳、太阴、少阴、少阳。

而其又名:少阳、老阳、少阴、老阴。

整段话的意思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

而它们之间却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资生依存的关系,这即是物质世界的一般律,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是道,是一个整体,二是阴阳,三是阴阳相交,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是创生万物的过程,同时也是思维模式创生的过程。

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

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

这一理论建立至今凡两三千年,仍在为人们描述万象。

《易经》中最重要的概念是阴阳。

能够“无限进化”的思维就在“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这十个字之中。

四象表明了阴阳的四种关系:阴阳互体,阴阳化育,阴阳对立,阴阳同根。

而阴阳之间的四种关系,代表了四种思维方式:全局思维、局部思维、极限思维、变化思维。

阴阳互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就是部分思维。

两仪生四象

两仪生四象

四象
四象即为:太阳、太阴、少阴、少阳 而其又名:少阳、老阳、少阴、老阴。 从数学角度论四象为:七、九、八、六。 从方位角度论四象为:东、南、西、北。 从一年季节论四象为:春、夏、秋、冬。 从人的名字论四象为:孟章、执名、监兵、陵光 从飞禽走兽论四象为:青龙、玄武、白虎、朱雀。 四象还有两种说法为: 一说为:金、木、水、火。 一说为:阴、阳、刚、柔。 注:从飞禽走兽上分配四象为秦汉以后的方法,西白虎在秦汉之前称之为咸池。后人因为不能组成一个完整 的
太极
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 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
两仪
两仪指天地或阴阳。一些武术家借用此词来引申到拳法中,如武术家孙禄堂就将动为阳、静为阴,合称动静为 两仪。
关于“两仪”,综合历代易学家的理论,计有七说:一说为阴阳,一说为天地,一说为奇偶,一说为刚柔, 一说为玄黄,一说为乾坤,一说为春秋。但通常是指阴阳。
两仪生四象《易经》:“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孔颖达疏:“太极谓天地未分 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两仪”指“阴阳”。
1.《易·系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孔颖达疏:“不言天地而言两仪者,指其物体;下与四 象(金、木、水、火)相对,故曰两仪,谓两体容仪也。”《吕氏春秋·大乐》:“太一出~~,~~出阴阳。” 《晋书·挚虞传》:“考步两仪,则天地无所隐其情;准正三辰,则悬象无所容其谬。”元王实甫《西厢记》第 五本第三折:“当日三才始判,两仪初分;乾坤:清者为乾,浊者为坤,人在中间相混。”金一《文学上之美术 观》:“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生矣。”
两仪生四象
风水学术语
01 简介
03 太极 05 四象

《易经》之先天四象

《易经》之先天四象

《易经》之先天四象《易经》是达到真理的道路,渡河到达彼岸的舟船。

《易经》本身并不是真理,衪只是揭示了实相的缘起,阐明了实相缘起之后的境界。

但是,一切境界,皆是现象。

现象,其本质皆是幻象,是实相的化现。

实相虽在幻象之中,不离幻象,可是,幻象却无法触及实相。

我们只能通过幻象去“参悟”实相。

今天,我们说说两仪所生之“四象”境界,先说先天四象。

衪们分别是乾坤离坎,两仪就是阴与阳。

有阴阳,就必然有阴阳之交,这便是:阳与阳交,阴与阴交,阴与阳交,阳与阴交。

阳交阳,为乾;阴交阴,为坤;阴交阳,为离;阳交阴,为坎。

故曰:乾坤坎离为先天四象。

在《易经》之《河图》中:乾南,坤北,离东,坎西。

因为这四个卦象皆是“正”卦,即正卦与反对卦完全一样,所以名之为“正”。

这四正卦是“不易”之卦,所以衪们是六十四卦之祖,是《易》万变之源,用韩非子的话来说,就是:“不仁,而为仁者之祖师;不易,而为易变之正统。

”那么,为何如此说呢?原因如下:首先,衪们皆不在时间之中。

因为不变,所以无所谓时间,时间的本质就是变化。

时间不能左右衪们,不能催毁衪们,衪们在时间中,或者说变易中,是自由的,自在的。

也可以这么说:衪们是变化的“背景”。

犹如绘画,首先需要一张白纸,整个绘画的过程就是“时间”,而这个“时间”,却是建立在:“首要有一张白纸”的基础上的,有了衪们,变化,才有可能实现;时间,才能够流动。

在“变易”中,四象分别指代什么呢?乾,代表在变化中:每一个当下心念的“确定”;“明了”当下每一个心念的升起;“确认”当下每一个心念准确;“知道”当下每一个心念的完成。

坤,代表在变化中:完全接纳每一个当下心念的升起,并忠实地实现衪;虔诚于当下每一个心念的“准确”,并如实塑形衪;无我地履行当下每一个心念的“知道”,并完成衪。

离,代表在变化中:展现每一个当下心念“确定”的清晰;绽放当下每一个心念“升起”的光明;焕发每一个当下心念“知道”的荣光。

坎,代表在变化中:浇筑每一个当下心念“确定”的知道的内涵;构造当下每一个心念“升起”的灵魂;健全每一个当下心念“知道”的身体。

易经与人际关系和谐相处的智慧之道

易经与人际关系和谐相处的智慧之道

易经与人际关系和谐相处的智慧之道人际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涵盖了我们与家人、朋友、同事、伴侣等不同人群之间的相处方式与交流模式。

而要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相处,我们可以借鉴古代智慧之书——《易经》。

《易经》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的经典之一,它不仅是古代文化的瑰宝,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智慧的指引,帮助我们在人际关系中找到和谐相处的道路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易经对于人际关系的启示,以及如何将其智慧运用于现代社会。

一、四象八卦:了解他人与自我易经中的四象八卦是一种抽象的符号系统,它由八个卦爻组成,每个卦爻代表了不同的状态与属性。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他人与自我,运用四象八卦的智慧,更好地理解彼此,从而实现和谐相处。

1. 乾为天:了解他人的天性和优势乾卦代表了天,它象征着创造、进取和权力。

当我们与他人建立联系时,了解对方的天性和优势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言谈,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特点和优势,并尊重他们的个人天性。

在与他人交往中,我们应该倾听他们的意见,并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从而建立起一种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关系。

2. 坤为地:关怀他人的需求和情感坤卦代表了地,它象征着柔顺、稳定和耐心。

在与他人相处时,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的需求和情感,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对于那些需要安慰和倾诉的人,我们应该倾听他们的心声,并给予恰当的回应。

通过关怀他人的情感,我们能够建立起一种深入的联系,实现互相扶持和共同成长。

3. 震为雷:用真诚与他人交流震卦代表了雷,它象征着震动、行动和力量。

在人际交往中,与他人保持真诚的沟通至关重要。

通过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们能够与他人建立起诚信和透明的关系。

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接纳不同的观点和想法。

通过开放的交流与互相理解,我们能够建立起一种开放的、互惠的关系。

4. 巽为风:灵活适应他人的变化与需求巽卦代表了风,它象征着柔顺、灵活和变通。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们需要适应他人的变化和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与态度。

两仪四象八卦的意思解释

两仪四象八卦的意思解释

两仪四象八卦的意思解释嗨,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两仪、四象、八卦这些老古董。

说起来,这玩意儿可是咱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懂的人能从中悟出很多道理。

我就从我自己的理解说起,给大家普及普及。

两仪,就是阴阳。

阴阳这俩字儿,简单说就是世间万物分成了两种对立又统一的属性。

就像天和地,男和女,黑和白,热和冷。

阴阳相生相克,贯穿了整个宇宙。

比如说,咱们中国人讲究阴阳平衡,就是要在生活中找到这种和谐,保持身体健康。

四象,那是指老阴和老阳、少阴和少阳。

这四个字儿可能有点绕,咱们举个例子。

太阳从东方升起,这时候就是少阳,代表着开始、生机;到了中午,太阳高照,就是老阳,代表着旺盛、顶点;傍晚,太阳西下,成了少阴,代表着衰落、收敛;最后,太阳完全落下,成了老阴,代表着结束、休息。

这四象循环往复,就像时间一样,永远不停地流转。

说到八卦,那就更复杂了。

八卦是由八个卦象组成,分别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每个卦象都由六个爻组成,爻有阳爻和阴爻两种,分别用“—”和“--”表示。

八卦可以组合成64个六爻,每个组合都代表着一个卦象,寓意着不同的事物和道理。

咱们举个例子,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

乾为阳卦,意味着刚强、阳刚;坤为阴卦,意味着柔顺、包容。

咱们看,这俩卦象不是正相反嘛,但它们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这个世界。

咱们再说回生活。

咱们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就是让人的思想和行为顺应自然规律。

两仪、四象、八卦都是这种规律的体现。

咱们在生活中,要学会把握这种阴阳平衡、四时变化,顺应自然规律,才能活得更好。

总之,这两仪、四象、八卦可是咱中华文化的瑰宝。

虽然现在高科技发达,但这些古老的东西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咱们要用心去理解它们,从中找到生活的智慧。

这样,咱们的人生才能更加丰富多彩!嘿嘿,今天就聊到这里,下次再和大家分享更多有趣的知识!。

四象变化规律

四象变化规律

四象变化规律自古以来,人们对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一直充满了好奇和思考。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有一种观念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这就是四象变化规律。

四象变化规律是指事物的变化可以被归类为四种不同的状态:始、中、终和变。

这种观念认为万物都遵循着一种自然的变化模式。

首先是始,也称为开始阶段。

这个阶段指的是事物初始的状态,它通常是幼稚、脆弱和有待发展的。

以人的生命为例,始充满了希望、机遇和潜力。

在自然界中,始意味着新的季节的开始、新生命的出现以及某个过程的开始。

接下来是中,也称为成长和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事物开始展现出活力和生长的迹象。

它代表了事物的巅峰状态和最强大、最稳定的时期。

在生命中,中代表成熟、稳定和成功。

在自然界中,中象征着丰收和繁荣。

然后是终,也称为结束和衰退的阶段。

终意味着事物走向衰退和结束。

在生命中,终代表衰老、衰退和死亡。

在自然界中,终意味着收获的结束和世界的闭合。

最后是变,也称为变革和重生的阶段。

变代表事物经历了转变和改变以后的新形态。

它标志着一个新的开始,可能是更强大、更有活力的形式。

在生命中,变象征着转折和重生。

在自然界中,变代表了季节的变化、物种的演化和地理环境的变迁。

这种四象变化规律并非仅仅适用于生命和自然界,它也可以用来解释人类社会和事物的变迁。

无论是个人的成长历程还是国家的兴衰荣辱,都可以应用这种观念进行分析和理解。

总之,四象变化规律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框架,帮助我们理解事物和现象的变化规律。

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这种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事物的转折点,从而更好地应对变化和前进。

易经象解:一次讲明白易经的世界架构模型体系

易经象解:一次讲明白易经的世界架构模型体系

易经象解:一次讲明白易经的世界架构模型体系作者:丁悦一、如果可以穷举世界上万事万物,并提取其中的规律会怎么样?目前中国流传下来的唐诗,有四万多首,如果按照唐诗的韵律规格,通过技术手段,把中国所有的汉字能够组成的唐诗都拼出来,会有多少首诗呢?《三体》作者刘慈欣有一个著名的短篇科幻作品《诗云》,就开了这个脑洞,是讲一个神级文明,被中国的唐诗所吸引,用超前的技术穷举所有的汉字能够组合成的唐诗,结果为了保存和检索这些诗句,把太阳系给拆了。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诗云,一个穷举唐诗的科幻故事我们不妨开另外一个脑洞,如果把古往今来地球上生存过的所有790亿人一生所经历的事件,都记录下来,会有怎么样的规模呢?这个规模不小,但肯定比穷举唐诗,规模要小多了。

但是呢,人一生的经历,有巨大的重复性和类似性。

如果消除这种类似性,剩下的数字,可能就只有几千到数万,如果把这几千或者数万事件,进一步的归类、抽象,最终的数字,会是多少呢?可能就在一千上下?当然如果简之再简,最后可能就只剩下一条记录了,四个字:生老病死。

但是生老病死四个字明显是不够的,比如孔子老师傅已经去世2000多年了,但现代人还在读他的书,他的智慧和人生理想还在滋养着中国人,同样的大到新冠病毒的疫情,澳洲的森林大火,小到梅花盛开,小狗打架,并不会真的“生老病死”就结束的。

所以,咱们中国的老祖宗有文化多了,公元前的古易学家,就已经把天下万事万物产生、发展、衰败消亡的整个过程的轨迹归为12个阶段,叫做: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十二长生生序与闭环图这是中国最古老的智慧,认为:万事万物都有从发生到极盛,再到消逝、盖棺定论的过程,但死墓并不代表真正的结束,后续还会有或强或弱、或隐或现的影响力持续存在(绝、胎、养)。

这个是易经核心的世界观,大家先知道有这个东东,本系列文章后续会反复提到。

二、易经就是提取世界万事万物运转本质规律的模型体系在N千年前,中国人中那一批最顶级的智者,就已经在前赴后继的探索和掌握世界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本质规律,对它进行抽象、简化,并创立一套独有的语言符号体系抽象化的去描述和记录这种规律。

浅谈“四象”

浅谈“四象”

浅谈“四象”* 四源庸人 * 博客原创 * 转载请注明“四源庸人”*悟道探易,不归路也。

图书昭揭万物甚玄,激扬心田涟漪太美。

四维四象对于健康的意义,阴阳理论之精髓。

今世中医界,温病派之众却而不敌经方派之寡,中医领域专家不专,庸工倍出,皆因远离老庒天气,不问天文地理,弗知阴阳禄命,妄乎五运六气,综则阴阳理论遏而不通哉。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这耳熟能详的字眼,蕴含了全然的天地造化。

“四象”的贯通,是阴阳学的重要台阶,前可通天一化阴阳之始基,后能明三能生万物之使然,盖惑而不明阴阳至真法理,皆为不通四象之缘由。

第一个问题解悟河图洛书全在思维方式中华文明的鼻祖“燧人”后裔,在大约八千至一万前左右,“莫名其妙”(妙不可言)创立了河图洛书,天人合一从此赋予了里程碑式的意义。

宇宙造化一片混茫,却井然有序,西方人二十世纪发明的混沌理论,阐述了万事万物局部的无序和整体的有序性,素不知,河图洛书揭示这样的理比西方社会先进了至少几千年。

解读河图洛书,是明悟无序性和有序性共存的宇宙规律特性,假如束缚在“因为所以”的逻辑中,终将雾里看花疑窥纲纪。

大自然纯粹始终,规律是不随意志所向,没有逻辑可言。

好比仲夏时节,狂风四作,乌云密布,预示大雨将至,诸如此类。

是否逻辑呢,它是一个有序性规律而已。

万物先有“象”(具象),由“象”而生场,场则带来“数”。

“象数”思维缘乎万物本源的节点而孕生,遵循事物至本而孕生的思维方式才是顺应大自然的,正确的。

做“数术”及研易人士都知道“善易者不占”,其正其要之玄何以?“占”为预测,依据是“数”,“易”是“易象”(三生万物)。

“象”是自然界万物所生成,“象”里面蕴含万物的规律,蕴含的道道看清了,称为“善”,通过“观象”则可窥探清晰的事物发生发展规律。

我想“宿世因果”的本源性意义就是如此而已罢了,“善”者,预测的意义成为乌有。

古人认为“象”比“数”更能精确表达事物的本质。

第二个问题“四象”源于“太极生两仪”宇宙初元状态混沌一体,(四源庸人定义这种状态为“初元“或“一元”状态化),将一个事物细化为两个方面来看,就容易看清楚,这种混沌无序里的有序性,最初级的划分是将万物归纳成阴阳两重性(四源庸人定义“二元状态化”)。

周易风水四象篇

周易风水四象篇

周易风⽔四象篇易之四象⽼阳,⽼阴,少阳,少阴,四象⽽⽣⼋卦上⽂我们提及了星宿四象,本篇继续讲解易之四象,易学四象可分为⽼阳、⽼阴、少阳、少阴四类。

其有分管五⾏所属及季节所属。

所属内容如下:少阳主春为⽣五⾏属⽊对应数字3⽼阳主夏为长五⾏属⽕对应数字2少阴主求为⽼五⾏属⾦对应数字4太阴主冬为死五⾏属⽔对应数字1其数为10⽽论太极阴阳论之5阳、5阴,其⽊⽕相⽣属阳,⾦⽔相⽣主阴继⽽分其阴阳两仪。

少阳⽔⽽⽣⽊,⽊之得令,春季主⽣,万物复苏,萌芽之相;⽼阳⽊⽽⽣⽕,⽕之得令,夏季主长,万物⽣长,茁壮之相;少阴⽕⽽⽣⾦,⾦之得令,秋季主⽼,万物收获,秋⽊凋零;⽼阴⾦⽽⽣⽔,⽔之得令,求季主死,万物沉寂,归于冬藏;上述为⾃然环境⽓之变迁流转相⽣向⽤,相辅相成的状态,对于五⾏、河图、洛书的内容在后⽂部分会为⼤家逐渐讲述。

本章节着重知识点:后⽂的河图洛书有着⾮常⼤的重要性:阴阳循序变换组成与过程:若10为太极则分其5阳与5阴,总合为10。

5阳则为 3⽊ 2⽕总和为5阳之形成。

5阴则为 1⽔ 4⾦总和为5阳之形成。

令其注意其奇偶数的概念,未来将河图部分则会应⽤。

奇数为阳:1、3、5、7、9 阳数为天偶数为阴:0、2、4、6、8 偶数为地则有天三⽣⽊、地⼆⽣⽕、地四⽣⾦、天⼀⽣⽔的阴阳循序之法。

从⽽树⽴其阴阳允许、春种、夏长、秋收、冬藏,⽣长⽼死的过程,应四季、应伦常的周期性,其所对应五⾏则为⽊⽕⾦⽔,⽽五⾏已经出现了四个属性,⽽⼟的的五⾏⼜在何处呢?《周易参同契》所云:“⽇⽉为易,刚柔相当,⼟旺四季,罗络始终,青⾚⿊⽩,各居⼀⽅,皆秉中宫,戊⼰之功。

”⼟,这个五⾏是特别重要的,⽇⽉为阴阳⼆使,阴阳刚柔相济,⼟落于四季末⽽旺与四季末,成为过渡之态,贯穿始终,春夏秋冬,东南西北,各居⼀⽅,⽽⼟的五⾏也兼领中宫,由此可见五的五⾏不仅贯穿了四季的始终,通过⽅位的⾓度东⽅、南⽅、西⽅、北⽅都有⽊、⽕、⾦、⽔所领辖,⽽⼟领辖其中宫,其⾊为黄,所以历史皇帝的龙袍则是黄⾊,还有那句:“普天之下莫⾮王⼟”的语⾔,因为五黄为⼟,位居中宫,五为阳数,也为中天之意。

第二十三章“四象”是什么

第二十三章“四象”是什么

第二十三章“四象”是什么(首创,转发时请注明出处)在第二十二章中,曾仕教授①以你早上太阳已经出来,上面是热的,下面还是凉的,这个时候为少阳。

一定要等到中午,上面下面都热了,这个时候就叫老阳。

到了黄昏的时候,上面慢慢凉起来,下面还是很热的,这个时候叫少阴。

到了晚上12点,哪里都冷,这个时候就叫老阴。

曾教授这样有声有色地介绍“四象”的来历。

并提醒大家就寝保暖,注意身体健康。

他认为: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来看所有的变化,(包括春夏是阳,秋冬是阴)都是《易经》最了不起的地方。

应该属于《周易》范筹内最了不起的地方这一种解说老阳、老阴、少阳、少阴的来历和作用,正应了他在《易经的奥秘》所讲的:“要了解《易经》必须要擅用你的想象力。

如果不用想象,只喜欢看到具体的现象,那是很难了解《易经》的。

”对于他这样的想象力,今后《易》学研究者一定会觉得“四象”并不是他想象的这样抽象而简单。

《周易》是一本世界级的奇书。

中华民族就是从这本奇怪的书中寻找出了奇怪的理论,奇怪的道理,奇怪的趋吉避凶结果。

《易学大辞典》的前言说:“数千年以来,从帝王到百姓,从鸿儒博生到江湖术士,从世外高人到凡夫俗子,一直对《周易》抱着浓厚广泛的兴趣。

无论是国家治乱兴衰,还是个人生死得失,人们总企望从《易》中找到合理解释,企望借《易》以趋吉避凶。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产大业。

”是我们中华大民族的先民,对宇宙中所产生的自然规律总结出来的一套理论模式。

这一套理论模式是从宇宙中所产生的自然规律总体上的概括。

从个体而言,不论宇宙中发生的突然事件,偶然事件,顺其自然的事件和反其自然的事件,其结果只有两个,这就是吉与凶。

因此,《周易》一书就是从“吉”与“凶”这一系列类似事件中积累起来的旷世之作,故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发展进化中的源泉。

那么,《周易》其书的科学理论与伪科学理论,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交点在哪里呢?这个焦点就在一个“心”字上。

阴阳两仪、四象是什么?探究阴阳的由来和奥秘!

阴阳两仪、四象是什么?探究阴阳的由来和奥秘!

阴阳两仪、四象是什么?探究阴阳的由来和奥秘!今天是元宵节,先祝大家元宵节快乐!今天我们来说一说阴阳,还有我们八卦中对应的阴阳,以及阴阳和天干地支等等关联这个概念的这个关系。

什么是阴阳呢?大家经常说这个词,也大概了解一些。

阴阳就是古人认为是代表一切事物最基本的一种对立关系,是构成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也是万物运动变化的本源。

阴在《说文解字》里面说: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

阳,高、明也。

那这个高、明什么意思呢?《说文解字义证》里有说明高、明也,对阴而言,阴阳最初的含义是很朴素的,它就是表示阳光的向背,向着太阳的作为阳背着太阳的就叫阴。

古人在自然界观察到很多对立又关联的现象,比如说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还发现了天、地、日、月、昼、夜、男女、生死等等的关联现象。

于是就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将最开始的阳光相对拓展出了阴阳的概念,将世间的万物归纳成了阴阳的概念。

在周敦颐的太极图中就有说两气交感,化生万物,这里的两气就是阴阳二气。

那李继忠也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古代的阴阳学说认为,阴阳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不同事物,也可以用来分析一个事物相互对立的不同的两个方面。

一般来说,阴阳代表一切事物的基本对立面。

比如上如果属阳,那么下为阴,天为阳,地为阴,升为阳那么降为阴。

水性寒而润下属阴。

那么火性热而炎上就属阳。

阳一般是热、光、气化,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基本上都属于阳。

阴为寒、为暗、为聚、为实体化,相对静止着的、内敛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一般都属于阴。

古代圣贤用阴阳两字表示出万物两两对应、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

《道德经》中就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易经》里边也提到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经其实讲的就是阴阳的变化、数理和哲理。

那阴阳的相互作用有什么特点呢?古人认为万物都有,阴阳不可割裂,必须相互依存,而且相互对立,又相互之间有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传·系辞》上第十一章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这一段话被认为是易经世界模式的经典总结。

“太极”是世界的本源,又称为气,道或无,其哲学意义是矛盾的统一体。

“两仪”是阴阳二气,是事物内部矛盾对立的两体,或两种因素。

为了深入研究周易所说的由太极到两仪,两仪到四象,四象到八卦的生生不息的世界模式,需要清楚太极、两仪和四象间的演变关系,以及四象的意义。

在古代,特别是以周易为代表的阴阳学说中多提及四象,故对四象的意义再作进一步论述是有必要的。

一、两仪与四象周易作为阴阳学说的首要代表作,其哲学思想中最突出观点是阴阳观。

它把万事万物区分为阴阳两体或两种特征,在周易中称为两仪。

太极是阴阳两仪的统一体,阴阳两仪共存于统一体中,彼此互相矛盾,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对立斗争,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根本规律。

周易把上述规律高度概括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处于统一体内的两仪,在对立的斗争中,将发生阴阳消长,引起事物的变化。

这种变化有四个最具特征的典型状态:太阳、少阳、太阴、少阴,用来表示两仪在统一体内的相互地位和关系。

太阳是事物的阳性特征上升,阴性特征下降并分别达到各自相应的极点时的事物状态;太阴是事物的阴性特征上升,阳性特征下降并分别达到各自相应的极点时的事物状态;少阳是事物在阳性特征逐渐增加,阴性特征逐渐减少的过程中达到的事物的阴阳平衡状态;少阴是事物在阴性特征逐渐增加,阳性特征逐渐减少的过程中达到的事物的另一种阴阳平衡状态。

这四种状态对于描述事物的发展变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统称之为四象。

象在汉语中的意义是形象、状态、象征和比拟之意。

象,在易经中的用途非常广泛。

用卦和卦的六爻来比拟事物的状态,分别称为卦象和爻象。

天体的运行状态称之为天象,地面的地形状态称之为地象,如此等等。

至于四象,在易经中已经成为一个专用名词,作为阴阳消长四个状态,即太阳、少阳、太阴、少阴的总称。

在古代文献中经常提到的四象有春、夏、秋、冬;望、朔、上弦、下弦;子、午、卯、酉;东、南、西、北;青龙、白虎、玄武、朱雀等。

下文将分别予以详细分析。

二、四季与日地系统春夏秋冬作为四象,又称为四时,在周易及其有关著作中最为常见。

在此,作为第一个例子,首先来进行研究。

春夏秋冬四象来源于日心系统的地球绕太阳公转中,分别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代表,在古天文学中称为二分二至。

黄道和赤道在天球上相交,并相距一百八十度的两个点,称为二分点。

太阳沿黄道从天赤道以南向北通过天赤道的那一点,称为春分点;与春分点相对的另一点,称为秋分点。

黄道上与二分点相距九十度的两点,称为二至点。

位于天赤道以北的那一点,称为夏至点;与夏至点相对的那一点,称为冬至点。

夏至点与冬至点的连线通过太阳,成为地球绕太阳运行的椭圆形轨道的长轴。

而春分点与秋分点的连线则成为该椭圆的短轴。

太阳位于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在这一椭圆形轨道上,冬至是近日点。

由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日照时间最短,故称之为太阴,又称老阴。

冬至是极阴之点,阴极生阳,所以有“冬至一阳生”之说。

夏至是远日点。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天最长,黑夜最短,日照时间最长,故称之为太阳,又称老阳。

因夏至是极阳之点,阳极生阴,所以有“夏至一阴生”之说。

当地球从冬至点向夏至点运行时,中点是春分点。

太阳直射赤道,昼夜时间相等,是由阴向阳转化的平衡之点,称为少阳。

当地球从夏至点向冬至点运行时,中点是秋分点,太阳再次直射赤道,昼夜时间相等,是由阳向阴转化的另一平衡之点,称为少阴。

由此可见,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不但表示四季(时间),而且表示地球在轨道上的运行位置(空间),是一个完整的时空体系。

二分二至是这一时空体系中的四个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时空点。

这四个时空点组成了四象。

在一个干支年(从春分起到第二年的春分止)中,太阳和地球作为两仪,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象,构成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时空体系。

把二分二至进一步分割,每两个时空点间按时间均匀分成六等分,即可得到二十四节气。

从春分起按顺序为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

它们相当于这一时空体系中的时间坐标。

显然,这种时空体系只表示阴阳两体之间的相对关系,与坐标轴和原点的选择无关。

无须确定它们是日心系,还是地心系。

它的作用是使人们能够准确无误地根据天时,确定农时,保证收获。

这一作用延续至今,正是它永恒的伟大所在。

三、望朔与月地系统月亮绕地球一周为一月。

望、朔、上弦、下弦为四个特征时空点。

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三个星体联成一线时,称为朔日,这时候的月亮面对地球的一面正处于太阳的阴影中,地面上的观察者用肉眼看不见月亮,时间通常是农历初一,是极阴之点,为太阴。

当月亮背向太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三个星体联成一线时,称为望日,在这一天太阳在西方落下时正好月亮从东方升起,地面上的观察者可以看到圆形而又明亮的月亮,时间通常是农历十五,是极阳之点,为太阳。

月亮与地球联线垂直于太阳与地球联线的位置有两个,从朔日到望日期间经过的位置是上弦,是由阴向阳转化时的阴阳平衡点,称为少阳;从望日到朔日期间经过的位置是下弦,是由阳向阴转化时的阴阳平衡点,称为少阴。

所以,在一个望朔月中,地球与月亮为两仪,望、朔、上弦、下弦为四象,构成了月亮绕地球公转的时空体系。

我国的古代历法就是建立在望朔月的基础上,故又称月历或阴历。

显然,望朔点的连线通过地球,并与上弦点和下弦点的连线相垂直,构成了月亮绕地球运行的椭圆形轨道的长轴和短轴。

这一点与日地系统是一样的。

四、人类的时间与空间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人类的时间和空间与地球密切相关。

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以子、午、卯、酉为四象。

子正为子夜零点整,是观察者所在局部背对太阳的长夜中最黑暗的时刻,属太阴;午正为正午十二时整,是观察者所在局部面对太阳的白昼中最明亮时刻,属太阳;卯正为凌晨六时正,是由太阴向太阳运行时的阴阳平衡点,人们开始见到太阳,属少阳;酉正为黄昏六时正,是由太阳向太阴运行时的阴阳平衡点,处于太阳落山时刻,属少阴。

子、午、卯、酉四象表示地球自转过程中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构成了地球自转的时空体系。

事实上,这一时空体系是以人类自身为参照物,研究太阳相对于人(包括作为观察者的人所在的局部区域)的运动规律,所以,它以人(包括作为观察者的人所在的局部区域)和太阳为两仪,根据人见到的日照状态,以其强弱区分阴阳,这样就产生了因日照而异的四象:子、午、卯、酉。

地球自转还确定了东、西、南、北四象。

按地球的自转方向确定东、西,按地轴方向确定南、北。

构成了地面位置的时空体系。

事实上,这一时空体系仍然是以人(包括作为观察者的人所在的局部区域)和太阳为两仪,研究太阳相对于观察者的运动,以观察者看到的卯时左右太阳升起的方向为东,酉时左右太阳落山方向为西,正午时太阳的方向为南,反之为北。

这是子、午、卯、酉与东、西、南、北的结合,是时间和空间的结合。

在我国的古代历法中,医用历四柱干支年从春分开始,春分日的昼夜相等。

卯时正日出,方向为东;酉时正日落,方向为西;午时正日中,方向为南;子时正日背,方向为北。

一年四季、十二时辰和东西南北就这样协调和同步。

在《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中说:“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子、午、卯、酉是这一时空体系中的四个最有代表性的特征时空点。

就像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的确定一样,为了进一步确定一天中的时间,对这四个时空点间的四个间隔作进一步分割,每一个间隔分为三分,形成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每一时辰等于两小时。

从而完成了一天的计时。

干支年、望朔月和子午日的结合构成了古代的天文历法。

在《尚书·正义》中说:“四时,时各九十日有余;分为八节,各四十五日有余也。

节气者,周天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

四时分之,均分为十二月,则月各得三十日十六分日之七。

以初为节气,半为中气,故一岁有二十四气也。

计十二月每月二十九日强半也。

”在《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篇》中说“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

”其中的“纪”指日月的运行轨道。

整句的意思是:天为阳体,地为阴体,日为阳体,月为阴体,日月沿着各自的轨道,周而复始地运行。

太阳在黄道面上转一周,月亮转十三周略缺,大月和小月累计三百六十五日为一年,余下的时间按闰月处理。

由此确定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五、天球体系为了确定天体的位置,古代的天文观察家把地球运行的黄道面上的星宿分为四组,每组七宿,合称二十八宿。

东方青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青龙、白虎、玄武、朱雀组成天体四象,构成了星体相对与地球运行的时空体系,后来演化为天球坐标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