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秋季学期五年级数学渗透法制 教育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教案标题:小学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法制教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与数学相关的法制知识,如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合法和非法的概念等。

3. 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遵纪守法意识。

教学内容:1. 什么是法制教育:法制教育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2. 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了解法律的制定过程和执行机构,如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3. 合法和非法的概念:通过数学问题和案例,让学生理解合法和非法的区别。

4. 法制知识与数学的结合:通过数学题目,引导学生思考数学运算中的法律意识和规则。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入法制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学习法制知识的必要性。

主体活动:2. 介绍法律的制定和执行过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来源和执行机构。

3. 通过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讨论合法和非法的概念,让他们理解法律的约束力和作用。

4. 设计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考和运用法律意识和规则。

巩固活动:5.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体会,加深对法制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6.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法制知识,解决与数学相关的法律问题。

评估活动:7. 教师布置小组或个人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法制知识,撰写一篇关于数学与法制的综合性文章。

教学资源:1. PPT或教学板书:用于呈现法制教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点。

2. 案例和实例:用于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合法和非法的概念。

3. 数学题目:设计一些与法制知识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运用法律意识和规则。

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3. 情境教学:通过案例和实例,将法制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法庭、模拟法庭辩论等,加深对法制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年级数学上册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第一章:数的概念与法制教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的概念,理解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益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整数、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2. 法制教育: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关内容,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三、教学过程:1. 讲解数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整数、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2. 结合数学知识,讲解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宪法的重要性,培养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

四、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数的概念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在法制教育方面的认识和表现。

第二章:四则运算与公平正义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 培养学生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学会尊重他人权益。

二、教学内容:1. 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 法制教育: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内容,了解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 讲解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

2. 结合数学运算,讲解公平正义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在法制教育方面的认识和表现。

第三章:几何图形与法律保护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及其性质。

2. 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教学内容:1. 基本几何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及其性质。

2. 法制教育: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内容,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三、教学过程:1. 讲解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

2. 结合几何图形,讲解法律保护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增强法律意识。

四、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基本几何图形及其性质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在法制教育方面的认识和表现。

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优秀教案

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优秀教案

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的法制意识。

3.通过数学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制观念。

二、教学内容1.数学基础知识2.法律知识3.数学与法律结合的案例分析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教师以生活中的法律案例为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法律的关系。

2.学生分享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了解。

第二环节:数学基础知识教学1.教师讲解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三环节:法律知识教学1.教师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和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2.学生通过案例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制观念。

第四环节:数学与法律结合的案例分析1.教师呈现数学与法律结合的案例,如经济犯罪、知识产权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数学问题及法律问题。

1.导入教师以“小明偷了小红的手机,被警察抓了”的案例为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法律的关系。

学生分享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了解,如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违反法律要受到制裁等。

2.数学基础知识教学教师讲解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如概率、统计等,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如何计算中奖概率、如何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等。

3.法律知识教学教师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和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如法律是规范行为的准则,保护公民的权益等。

学生通过案例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制观念,如分析经济犯罪案例,了解相关法律规定。

4.数学与法律结合的案例分析教师呈现数学与法律结合的案例,如某公司侵犯知识产权,导致另一公司损失巨大。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数学问题及法律问题,如如何计算损失金额、如何界定侵权行为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如提高法制观念、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

3.教师提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数学法制教案渗透

数学法制教案渗透

数学法制教案渗透教案标题:数学法制教案渗透教学目标:1. 了解数学与法制教育的关联,认识数学在法制教育中的作用;2. 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3. 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学与法制的关联:介绍数学与法制教育的关系,探讨数学在法制教育中的应用和作用;2. 数学中的法制元素: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法制元素,如公平、正义、规则等;3. 数学解决法制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思维解决法制问题,如统计数据分析、比例关系等;4. 数学法制教育活动:设计数学与法制结合的教育活动,如模拟法庭辩论、数学游戏等。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引起对数学与法制关联的兴趣;2. 知识讲解:介绍数学与法制的关系,解释数学中的法制元素;3.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与法制相关的数学案例,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法制元素;4. 实例讲解:以具体的数学问题为例,讲解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法制问题;5.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进行相关的数学练习,并进行讨论,加深对数学与法制关联的理解;6. 教育活动设计:设计数学法制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与法制的结合;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法制的深层次关联。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2. 练习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和作业,检查学生对数学与法制关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教育活动评估:评估学生在数学法制教育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教学资源:1. 数学与法制相关的案例和实例;2. 数学教材和课件;3. 法制教育相关的资料和资源;4. 教育活动设计相关的材料和道具。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法庭、法律讲座等,加深对法制教育的理解;2. 引导学生进行数学与法制的创新性研究,鼓励他们发现更多数学与法制的联系。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与法制的关联,培养法制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法律素养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通用8篇)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通用8篇)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通用8篇)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通用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一、学情分析本学期,班上共有45位学生。

根据上期期末成绩分析我班学生基础还算可以,优生有12人,40分以下的有6人,在二年级上册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但是同时可以看出学生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学生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再加之有一些后进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教师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人教版第五册数学主要包括九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测量;倍数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和一个总复习单元,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的重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倍的认识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在空间和图形方面,安排了四边形的认识;在量的计算方面,安排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时、分、秒。

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数学广角"和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精选7篇)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精选7篇)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精选7篇)数学渗透法制教育篇1教学内容:纳税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4、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主要渗透《宪法》第5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

教学重点: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税率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3)1000元的8%是多少?2、什么是比率?二、新授2)50吨的10%是多少?(4)50万元的20%是多少?1、阅读p122页有关纳税的内容。

说说:什么是纳税?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宪法》第56条,《宪法》第5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2)试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

这里的5%表示什么?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

这里的20%表示什么?3、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规定: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连除计算题中的简便算法。

2.能让学生灵活的计算试题,养成灵活的解题技巧。

3.培养学生对数的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连除式题中的简便计算方法。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对于加法、减法、乘法计算的题目,找到了一些简便算法,对于除法式题,有没有简便算法呢?有,是怎样的?想知道吗?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教学例3。

(1)出示植树画面。

师:植树需要买什么?生:买树苗。

师: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

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你会算出每棵树苗多少钱吗?(2)生小组里交流。

生汇报。

生甲:1250÷25÷5生乙:1250÷25÷5=50÷5=1250÷(25×5)=10(元) =1250÷125=10(元)(3)师:说说,你们先算什么?生甲:我先算每个小组种的树苗花多少钱。

生乙:我先算25个小组一共种了多少棵树苗。

师:你们说得很好,也算得对。

从这里你们发现了什么?生小组里交流。

(4)生汇报。

生丙:我发现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5)师:你说得真棒!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有几道题你想做吗?2.试做教材第43页“做一做”第1,2题。

出示:20xx÷125÷8 1280÷16÷8生汇报。

生甲:20xx÷125÷8生乙:1280÷16÷8=20xx-(125×8)=1280÷(16×8)=20xx-1000 =1280÷128=2 =10师:你们同意这样做吗?你是这样做的吗?大家都很聪明,老师非常高兴。

三、巩固运用,深化提高。

1.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①1280÷16÷8 25×(4+8) 5×99+52.小明用3个星期把一本习字本写字,一共写了420个毛笔字。

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数学学科教学渗入法制教育教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增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旳发展,制定本法。

数学学科教学渗入法制教育教案《科学记数法》一、教学目旳1.借助学生所熟悉旳事物体会大数,并会用科学计数法表达大数。

2.通过收集数据、整顿数据、分析数据旳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旳意识。

3.通过收集数据、整顿数据、分析数据旳活动,让学生初步理解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和人均耕地急剧减少旳国情,让学生明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土地管理法》有关法律制定旳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重点:用科学计数法表达大数。

三、教学难点难点:用科学计数法表达大数。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调查某些有关祖国人口、资源、土地旳某些数据资料,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我们伟大旳祖国具有悠久旳文明史,作为-个中国人,我们应为她而骄傲。

课前,同窗们已经对有关我国旳人口、资源等做了一系列旳调查,同窗们查到了什么资料呢?谁乐意起来展示一下你旳调查成果?学生1:我在图书馆里查到了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国人口大概为人。

学生2:我从发布旳资料上查到了我国既有耕地面积约为亩。

学生3:我从电脑上查到了我国石油储量为桶。

通过刚刚几位同窗旳反馈,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沉思)学生l:我发现我国旳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教师伺机点拨:同窗们旳观测都是对旳旳,请大伙计算我国旳人均耕地面积(告诉学生美国既有人均耕地面积约9.7亩)。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比较,提问:比较我国在人口、土地方面与美国旳差距,此后在这些方面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借机简朴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让学生明白控制人口增长、合理运用土地资源是我国实现可持速发展旳基本保证。

)学生2:我发现这些数据都比较大,书写和读时都比较麻烦。

(教师赞赏)教师:那么有无一种比较简朴旳措施来表达这些比较大旳数呢?2.小组合伙,探讨交流刚刚,同窗们都已做了努力旳思考,想必均有所发现。

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制的联系;(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参与法制建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法制的情感;(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意识;(3)引导学生认识数学与法制的相互促进关系,提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数学与法制的概念介绍;2. 数学知识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实例;3. 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法律问题;4. 数学与法制的相互促进关系;5.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制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法律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方法:1. 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制的联系;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3.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法制的相互促进关系。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案例:收集与数学知识在法制建设中应用的相关案例;2. 教学素材:准备与法制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4. 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引导自主学习。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与法制相关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如选举中的统计问题、法律案例中的数学计算等。

2. 新课导入:介绍数学与法制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两者的联系。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个具体的数学知识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案例,如几何知识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还有哪些法律问题可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树立自信心;(2)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第五册《数学》教材中相关知识点;2. 结合教材内容,渗透法制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将法制教育与数学教学有效结合,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 采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 融入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2)通过实例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教材,理解新知识点;(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课堂讲解:(1)讲解教材中的数学知识,突破重点难点;(2)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

4. 案例分析:(1)选取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案例,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6. 总结反馈:(1)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重点难点;(2)收集学生反馈,了解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7. 课后作业:(1)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结合法制教育,布置相关实践作业,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渗透法制教育的数学教案7篇

渗透法制教育的数学教案7篇

渗透法制教育的数学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学习总结、工作计划、活动方案、条据文书、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study summary, work plan, activity plan,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osition, other model essays, etc.want to know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渗透法制教育的数学教案7篇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随时调整教案以满足他们的需要,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复习和准备,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渗透法制教育的数学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法制渗透

小学数学教案法制渗透

小学数学教案法制渗透
1. 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法制渗透,理解法制渗透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学会通过数学知识来分析、解决法制渗透中的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法制渗透的含义。

2. 掌握通过数学知识解决法制渗透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法制渗透的概念。

2. 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解决法制渗透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通过例子引入法制渗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法制渗透。

2. 学习法制渗透的内容:讲解法制渗透的重要性和作用,让学生理解法制渗透对社会的意义。

3. 实际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解决法制渗透中的问题。

4.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通过身边的事物和经验,体会法制渗透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培养法治意识。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法制渗透的含义和作用有了初步了解,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了他们的法制意识。

希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加注重法制渗透,为构建法治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年级数学上册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和第六单元《简单的统计》中的知识点。

2. 学会使用货币进行交换,了解人民币的种类和面值,以及如何正确使用人民币。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利用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简单的统计,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增强对人民币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守信,不伪造、不破坏人民币的法制观念。

二、教学内容: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1. 认识人民币的种类和面值。

2. 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换。

3. 了解人民币的流通规定和真假币辨识方法。

第六单元《简单的统计》:1. 学习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学会如何进行简单的统计。

3.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认识人民币的种类和面值,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换。

2. 学会简单的统计方法和技巧。

难点:1. 人民币的真假辨识方法。

2. 统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操作法、小组讨论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安排: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的种类和面值第二课时: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换第三课时:人民币的流通规定和真假币辨识第四课时:学习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第五课时:学会如何进行简单的统计六、教学内容:第六单元《简单的统计》:1. 学习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学会如何进行简单的统计。

3.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简单的统计技巧。

难点:1. 统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2. 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第一章:了解法律1.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让学生明白法律对于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通过立法程序批准的一种规范行为的规则。

法律的作用:法律用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权益,规范人们的行为。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遵守法律2.1 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白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遵守法律的重要性: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自己的权益。

如何遵守法律:了解法律法规,遵循法律要求,不违法乱纪。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和方法。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如何遵守法律的例子。

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模拟遵守法律的情境。

第三章:法律保护自己3.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法律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培养学生主动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法律为公民提供了一系列权益保护,如知识产权、合同权益等。

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了解自己的权益,主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法律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或他人维护权益的例子。

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模拟维护自己权益的情境。

第四章:法律与道德4.1 学习目标:让学生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观念和道德意识。

4.2 教学内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和道德是相互关联的,法律是道德的体现和保障,道德是法律的指导。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法律与道德的理解和看法。

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模拟法律与道德冲突情境的解决。

第五章:法律与生活5.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规范和法律意识。

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教案标题: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2. 理解数学与法制教育的渗透关系,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学与法制的渗透关系:通过数学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法制的联系和相互渗透。

2. 数学运算中的法制意识:通过数学题目,培养学生在运算过程中的法律意识,如合理使用计算规则、遵守数学规范等。

3. 数学问题解决中的法律思维:通过分析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如权益保护、公平与正义等。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数学与法制的渗透关系。

- 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思考该问题是否与法律有关。

2. 理论讲解(10分钟):- 介绍数学与法制的渗透关系,如数学在法律案例中的应用等。

- 解释数学运算中的法制意识和数学问题解决中的法律思维。

3. 数学与法制案例分析(15分钟):- 提供一个数学与法制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数学问题和法律问题。

- 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中的法律意义和解决方法。

4. 数学运算中的法制意识培养(15分钟):- 给学生提供一些数学题目,要求他们在解答过程中注意法律意识,如使用计算规则、遵守数学规范等。

5. 数学问题解决中的法律思维培养(15分钟):- 提供一个数学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运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如权益保护、公平与正义等。

6. 总结与展望(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数学与法制的渗透关系和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 展望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如更复杂的数学与法制案例分析等。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解答问题时的积极参与程度。

2. 问题解答能力:评估学生在数学问题解答中是否能够运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

3. 案例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对数学与法制案例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教案题目: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2. 理解数学与法制教育的联系,并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法制问题中;3. 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培养其正确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养。

教学内容:1. 法制教育的意义和基本知识(例如法律的定义、法律的分类等);2. 数学与法制的联系(例如图表分析、数据统计与法律案例的关系等);3.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实际应用(例如数学在法院案件的解读与分析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 提出数学与法制教育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学习(15分钟):- 讲解法制教育的基本概念和知识,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定义和分类;- 探讨数学与法制教育的关联,例如通过图表分析和数据统计解读法律案例。

3. 实例分析(20分钟):- 呈现一个具体的法律案例,例如一起涉及数学数据的判决案件;- 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和推理,如使用图表、统计数据等;- 引导学生讨论案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法律依据,并进行分析解读。

4. 讨论与交流(15分钟):- 分组讨论学生对案例的观点和解答,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案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让学生充分运用数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总结法制教育与数学的联系和学习收获;- 提出更多与数学和法制相关的课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法制问题中。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解决问题环节的积极程度;2. 案例分析评估:评估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3. 反馈评估:课后布置相关练习,收集学生的作业并进行评估。

教学资源及工具:1. 法制教育资料和案例材料;2. 针对案例分析的图表和统计数据;3. 分组讨论和交流的组织形式。

五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生活中的法律法规与数学知识的联系。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

(2)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制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五册《数学》第100页“生活中的法律”。

2. 第五册《数学》第101页“数学与法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了解生活中的法律法规。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律法规的联系。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与法律法规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了解生活中的法律法规与数学知识的联系。

(2)学生分享观察心得,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2. 教学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五册《数学》第100页“生活中的法律”,让学生了解法律法规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通过实例,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3. 课堂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验自己对法律法规与数学知识的理解。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答案,进行讲解、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实践活动:(1)教师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与法律法规的应用。

(2)学生参与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

五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

渗透法制教育是一种将法律和法制知识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的教学方法。

在五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入相关法律和法制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

以下是一个五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范文。

教案名称:数学中的法律意识培养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认识法律对社会的作用和意义。

3.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4.应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法律和法制知识的教学材料。

2.准备几道与数学相关的法律题目或问题。

3.黑板、粉笔、教学PPT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法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法律知识(10分钟)3.讨论与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提出一个与数学相关的案例,如:小明在操场上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有500元现金,小明该怎么处理?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自己的答案和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借此引出与法律相关的知识,如:民法中的失物拾得、物权等概念,以及法律对操场拾得物处理的相关规定等。

4.数学问题与法律应用(20分钟)教师出示一道与法律相关的数学问题,如:小明的爸爸乘坐出租车从家到机场需要30分钟,而从机场到家只需要20分钟,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思考一段时间,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找出答案。

然后,教师告诉学生这是由于交通法规对行驶速度的限制所致。

5.巩固与拓展(15分钟)教师提供更多与数学相关的法律问题或案例,让学生思考并给出解答。

如:如果小明的爸爸超速行驶被交警抓住,可能会面临什么样的法律后果?学生根据所学法律知识,给出回答。

教师适时给出鼓励和指导。

6.总结与课后作业(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回顾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和意义。

然后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答一道与数学有关的法律问题,并提醒学生自觉遵守法律。

教学总结:通过数学教学中的法制教育,可以增加学生对法律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数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模板(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数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模板(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1教学目的:(一)知识方面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

2.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3.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二)能力方面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力。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方面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实践第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直尺。

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填空(投影出示)(1)0.1是( )分之一。

0.7里有( )个0.1。

(2)10个0.1是( )。

10个0.01是( )。

(3)写成小数是( )。

写成小数是( )。

(4)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二、探究新知1.导入新课: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板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2.教学小数的产生(1)引导学生动手量课桌的宽度,发现了什么?(2)请同学们口答下面的题:(用整数表示结果)1000÷10=100÷10=10÷10= 1÷10=(3)总结: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也常用小数表示。

由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从而产生了小数。

3.教学小数的意义(1)填写①投影出示:在图中填出分数和小数。

学生填完结果并订正②启发学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3份呢?③引导学生口述:1分米是10分之1米,还可写成0.1米?(板书:④总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一位小数)(2)出示米尺教具这是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根据以上学习你能知道什么?学生以小组方式讨论,然后找同学回答,教师板书:[学生由于对一位小数有了一定的理解,在两位小数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发言,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知道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3)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是多少?学生在尺上找出1毫米,而后出示(投影)1厘米的放大图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1毫米,并说明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秋季学期五年级数学渗透法制
教育教学设计
德江一小:张翊刚
【教学内容】教科书16-17页,例1及相关练习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4、培养学生的计算方法。

5、渗透法制内容:
(1)《全民健身条例》
第二十一条……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

第二是二条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有条件的,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远足、野营、体育夏(冬)令营等活动。

(2)《城市垃圾管理办法》
【教学重点】
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教学关键】
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回忆整数除法的意义。

(二)计算:
268÷ 4 224÷ 4 256÷ 6 345÷ 15
1、分组指定一题,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

2、重点说一说224÷4怎样算。

3、老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20表示什么?24表示什么?
二、教学新课
(一)创设情境,渗透法制教育
1、出示题目,创设情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暑假期间,老师也参加了清晨健身行列。

在广场老师四天跑了22.4千米的路程。

你能算一算老师每天跑多少远吗?
2、根据题意,渗透法制教育
(1)启发式提问:同学们,你知道这个题目的意思与我国的哪部法律中的规定有关吗?请给大家分享一下。

(2)学生讨论。

(3)大屏幕出示:
《全民健身条例》
第二十一条……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

第二是二条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有条件的,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远足、野营、体育夏(冬)令营等活动。

(4)学生读读。

(5)教师点拨。

(二)提出问题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有困难时可求助同学和老师。

(三)交流问题
1、小组内交流答案并互相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相信每一位同学所得出的答案都有自己的想法,请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吧,把不明白的弄明白,比比看,看哪个小组解决困难问题最多,要加油噢!
2、小组内交流,师收集相关信息。

(2)分小组在指定的黑板上进行板演。

强调全组人员参与。

在交流后,指定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板演,全组参与。

(3)全班分组展示。

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适时的知识冲突,突出学习目标。

(四)算法展示
1、对每一道的算法进行展示
生1: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
生2:22.4÷4=5……2.4
生3:先把22.4扩大10倍,变成224,用224÷4=56,再把商缩小10倍,得出结果是5.6。

生4:直接算出22.4÷4=5.6
生5:列竖式计
师:分别介绍你是怎样想的?听明白了吗?5的后面为什么要点上小数点呢?
2、比较算法间的不同,择优。

问:会用竖式计算了吗?
边展示边引发知识的冲突,让学生更深层次的进行思考:
3、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五)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
1、第一步用22除以4,商5余2。

这里的24表示什么意思?第二步又怎样算?
2、怎样在商上面表示6个十分之一呢?观察这个竖式中被除数和商的小数点,你发现了什么?
3、我们今天所学的22.4÷4和我们以前学的整数除法224÷4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4、经过上面的探讨,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小数除法呢?
(1)按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拓展知识外延
1、列竖式计算。

25.2÷6 34.5÷15
2、计算下列各题。

9.42÷694.2÷687.64÷7876.4÷7
反馈后教师问:如果计算出第一题的结果是1.57,你能估计出第二题的结果吗?已知第三题的结果是12.52,你能说出第四题的结果吗?为什么?
生:看被除数的小数点。

师:看被除数的小数点想什么?
生:想商的小数点。

3、根据5823÷3=1941,口算下列各题。

58.23÷3= 5.823÷3=582.3÷3=
四、课堂小结
(一)启发学生总结本堂课的知识。

(二)教师归纳总结。

五、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完成相应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2、课外作业:完成同步练习。

2014年9月2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