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绅士革命”现象探析

合集下载

西方国家“绅士化”研究进展综述

西方国家“绅士化”研究进展综述
绅 士化 . 其特 征是 以 “ 共政 策 ” 公 作为 绅 士化 的主要 驱 动 . 用积 极 的绅 士化作 为城 市 复兴 的 运 引擎 。此 外 , 一些 世界 级城 市 内部 。 在 出现 了“ 级 绅士化 ” 象 , 超 现 如伦 敦 内城 、 纽约 布鲁 克林
高地 等 。 有 一些学 者从 城市 形 象更新 的角度 分析 绅士 化 的社会 经 济效应 . “ 还 如 诚信 城 市 ” 的
战后 , 方 国家经 历 了城 市化 、 区化 、 西 郊 逆城 市 化等 城 市发 展 过程 , 在 上 世纪 6 并 O年代
末 的英 国出现 了一种 “ 士化(et f ai )的城 市运 动 。 绅 gnr i t n” ic o 此后 在北 美 、 欧洲 和澳 洲也 出现更
大规模 的“ 绅士 化 ” 运动 。“ 士化 ” 绅 作为一 个新 的研 究视 角 , 城市 生活 空 间的重 塑 、 在 居住 空 间分 异 、 社会组 织结 构变 迁 以及城 市 中心城 区的复 兴过 程 中有 着 重要影 响 , 越来 越得 到学 者 的关 注 。
4期
钱 洛 阳 等 : 方 国家 “ 士 化 ” 西 绅 研究 进展 综 述
6 7
或其 他原 因 , 这些 地 区的建 筑在 过去 发生 了贬 值 。 投资 者试 图针 对这 些无 人居 住 的建筑 进 行
商业 再 开发 , 挖掘 其 居住 、 办公 、 憩 等 价值 ,3 游 24区位价 值 也渐 渐 得 到 了肯 定 , 得 绅 士化 使
第 l 第 4期 7卷 2 008年 l 2月






Vo J 7. . l 1 No 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历史保护过程中的“绅士化”现象及其对策探讨

历史保护过程中的“绅士化”现象及其对策探讨
城市理论前沿 /
LEADI NG THEORY TY OF CI

护条例 。一 些城 市的历史街 区保 护工作 已经从抢救式保 护阶段开始进入到全 面复兴的探索 阶段。上
海新 天地 ,北京 南池子 、什刹海等 改造整治 项 目可作 为历史街 区复兴 项 目试点 看待。然而 ,历史街 区保护在改善街 区环境面貌 , 提高居住质量 的同时 , 往往会伴随 出现街区及周边地段房价 的大幅攀升 、 中产阶级 等新居 民到来和 原住居 民大量迁 出等 “ 绅士化 ” ( e tf ain) 现 象。在历史街 区的保 g n ri t i o c 护 整治过程 中,如何 有效控 制绅 士化现 象蔓延 ,保留部 分原住居 民 ,已成 为关系到社 区发 0 完成 了北 京 旧城 2 02年 5片历 史文化 保护 区保 护规 划 ;20 年 3月 2 05 5日,北京 市人 大通过 《 北京 历 史文化 名城 保
护 条例 》。20 02年 7月 5日,上海 市人 大通 过 《 海市 历史 文化 风貌 区和优 秀历 史建筑 保护 条例 》;上海 市政 府 于 20 年 完成 了市区 上 05 1 历 史文化 风貌 区保 护规 划的 编制 和 审批 工作 ,浦 东新 区和 郊 区的 3 2片 2片历 史文化 风貌 区的保护 规 划正在 审批 中。 ②
和 谐 的重 要课 题 。
1国外绅士化理论研究概述
有 关绅 士化现 象的理 论研 究 ,曾是 西方城 市社会 学界的热点课题 。1 6 3年 ,英国学者胡斯 ・ 9 格
拉斯 ( uhGa s 首次使用 g nri t n一词 ,揭 示 了绅 士化 “ R t l e) s e tf ai ic o 双重存在过程 ,一方面 ,一些位 于城市 中心历史 街 区的社 会结构 的变化—— 原有 的较 贫穷 的居 民 为中产 阶级取代 ;另一 方面 ,大量 中产阶级 的投资改善 了街 区的基础设施 ,修复 了历史建筑 、美化 了居住环境 ,使街 区得以复 兴。”④ 17 9 7年 ,美 国学者帕提松 ( at s n) 述了城 市中心区绅 士化现象的演变过程。起初 ,绅士 P ts o 描 i 化是 由一 小部 分敢于承担 经济风 险的投资者 ( 入侵者 ) 引发 的,他们 一般都 比较年 轻、单身或 是丁 克家庭 ,从 事艺术 或创意工作 。这些人 以低价在破 败 的历史 中心区买进住 宅进行维修 ,他们 的投 资 行 为得到 同一社会 阶层 的其他 家庭 的认 可与追 随。接下来 ,历史街 区逐 步被 更多 的投 资者看 中,城 市 政府也开 始投 资改善街 区的公共设施 ,这些行 为通常 会导致房价 大幅上 涨。如此这般 ,历史街 区 成 为 了房产投 机者 的首选 目标 ,历史街 区原住居 民 ,或 因承 受不起 高涨 的房价 ,或是不 习惯 新 的生

西方城市绅士化理论纷争及启示_宋伟轩

西方城市绅士化理论纷争及启示_宋伟轩

西方城市绅士化理论纷争及启示宋伟轩(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THEORETICAL DISPUTES AND ENLIGHTENMENT ON GENTRIFICATIONIN WESTERN CITIESSONGWei-xuan(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Nanjing210008,China)Abstract:In1964,RuthGlassfoundthatmanycommunitiesinhabitedbytheworkingclasshadbeenintrudedandoccupiedbythemiddleclassonebyone,andthatoncethemiddleclassbegantointrudeonecommunity,theprocessofintrusionwouldbeaccelerateduntilallorthemostoftheoriginalresidentshadbeenreplacedandthesocialcharactersofthewholeareachangedconsequently.Ithasbeenalmosthalfacenturysincetheresearchesintowesterncitygentrificationemergedinthe1960s,whichhavedevelopedintoarelativelycompleteacademicschoolandtheoreticalsystem.AndthemostrepresentativeonesareNeilSmith's"rentgap"theoryfromtheperspectiveofpoliticaleconomy,stressingonthesupplyandproductionofinnercitygentrificationresidences;andDavidLey'stheoryfromtheperspectiveofurbantransformationinthepost-industrialsociety,emphasizingonculturalneedsandconsumptiononhousingofgentrificationgroup.ThepapertriestosumupthemostrepresentativeacademicschoolsofGentrificationsince1970sinwesterncountriesandconcludetheirmainpointsandmajoracademicarguments,hopingtograsptheresearchprogressoftheprimaryresearchongentrification,andalsohopingtobringusefulenlightenmentfortheresearchinChina.However,thestudyonGentrificationinwesterncountrieshasamoreimportantlessonforChinathatgentrificationhasbeeninChinaforashorttimeandweshouldtryhardtopreventthesocialproblemsandcontradictionsfromChina,whichhaveonceemergedinwesterncountries,underthebackgroundofsocialtransformationandconstructingharmonioussociety,andtheproblemsincludingsocialequity,polarizationandsegregationdeservespecialattention.Aslongasweadoptpositiveandreasonablemeans,includingpolicy,economyandplanning,forthehealthygrowthofGentrification,itwillundoubtedlybecomethestrongimpetusforthenewroundofurbanizationandurbanharmoniousdevelopmentduringthecourseofurbantransformation.Keywords:Gentrification;innercity;rentgap;politicaleconomy;post-industrialsociety文章编号:1003-2398(2013)01-0032-04提要:西方城市绅士化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出现以来,历经近半个世纪,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学术流派和理论体系。

绅士化

绅士化

绅士化一、传统绅士化定义:1964年由卢斯.格拉斯提出,最开始是用来描述伦敦城内中产阶层取代工人阶层居民的城市社区的变迁过程。

尼尔.史密斯将传统绅士化描述为中产阶级职业者、土地所有者与职业地产开发商对于工人阶级居住邻里进行占有和取代的过程。

两种描述的共同特点:1 资本力量对于内城工人阶级社区的修缮与更新。

2 中产阶级居民对于社区原居民的置换作用。

二、绅士化现象的国际化大背景20 世纪70、80 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在经历郊区化扩散高潮之后,呈现出新的社会现象:收入相对富裕者替换原有低收入群体,对城市中心衰败的邻里进行社会阶层重构。

西方学者将此现象称为“绅士化”现象(朱喜刚,2008)。

绅士化现象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现象。

据统计北美70%的大城市经历了绅士化现象(朱喜刚,2008)。

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相继出现绅士化现象。

中国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已经出现绅士化现象。

绅士化现象从20 世纪60 年代在发达国家中被确认以来,在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出现并发展了几十年。

西方绅士化现象的出现和发展必然根植于二战后西方大城市社会经济、城市发展、社会文化等领域的重大变化。

二战后,大城市的中心城区普遍衰败而郊区化迅猛发展。

大量中产阶级和工商业、服务业等工厂纷纷迁往郊区,致使郊区人口数量与就业岗位方面远远超过了中心城市。

但是,中心城区工业职能的发展与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中心城市发展成为信息集散地,继而吸引金融机构、服务业公司。

中产阶级人口纷纷在大都市的中心城市建立办公楼,使得原本破败的中心城市出现复兴的迹象与趋势。

在这样经济、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绅士化现象得以出现与发展。

三、发展演化与表现形式:(一)发展演化目前广义的绅士化不仅限于对旧房屋的修缮和居民替换,还包括居住区的更新重建和随之而来的综合型消费空间的产生。

城市中心和滨水空间已经成为城市更新的热点地域,决定其成为绅士化研究的重心传统的绅士化研究只关注当地甚至局限于单个社区邻里的变化,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倡议,绅士化研究应该关注广泛的城市空间变化,如全球化( globalization) 的影响以及城市空间秩序的重构等问题。

近代绅士及其分化研究综述

近代绅士及其分化研究综述

近代绅士及其分化研究综述面对近代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清政府统治的日益腐败,以及废科举等政治体制的变革和社会结构的发展演变,近代绅士阶层发生了结构性社会流动,并最终出现了分化,直接导致清王朝专制统治的基础瓦解及清帝国的灭亡,同时也对农村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标签:中国近代;近代绅士;分化;综述绅士是伴随科举制度的实行而形成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集团。

绅士集团既是科举制度的产物,也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产物。

近代社会在从传统向近代转型的过程中介乎于官民之间、位居四民之首,也是封建国家政权基础的绅士阶层最先发生分化,这种分化给近代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一)国内外关于中国近代绅士研究的整体情况有关近代绅士研究的论著比较丰富。

张仲礼,《中国绅士——关于其在19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华盛顿大学出版社,1955年版),这部著作首开中国近代绅士研究的先河。

随后张仲礼先生在1962年又出版了《中国绅士的收入》(西雅图,1962年版),对近代绅士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补充。

国外对于近代中国绅士研究的代表性著作还有:萧公权《中国乡村:19世纪帝国的控制》(西雅图,1960年版);罗伯特·马斯,《官员:中国精英的流动,1600——1900》(纽约,1961年版);何炳棣,《中华帝国的晋升之阶:1368——1911年》(纽约,1962年版);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斯图福,1962年版);费正清,《美国与中国》(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孔斐力,《在晚清中国的叛乱及其敌人:军事化和社会结构,1769——1864》(坎布里奇,麻省,1980年版);兰钦《中国的精英活动与政治变迁——浙江省,1965——1911》(斯坦福,加州,1986年版);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等。

国内具有代表性著作有:吴晗、费孝通等,《皇权与绅权》(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这部著作是早在20世纪40年代的研究成果,它是国内研究近代绅士的滥觞。

关于对英国绅士文化中的“让”思考

关于对英国绅士文化中的“让”思考

对于对英国绅士文化中的“让”思虑1883 年,英国诗人霍普金斯曾骄傲地说:“即使英格兰民族不可以给世界留下其他什么东西,单凭绅士这个观点,他们就足以造福人类了。

”英国的绅士风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跟着绅士的不停流变和整合,绅士观点汲取和交融了英国上层和中层的价值观点,并在英国下一层社会阶梯上的人向更上一层看齐的气氛中,成为英国国人共同恪守的价值观点,影响英国社会的发展进度。

绅士文化是在各阶级之间价值理想互相碰撞的状况下产生的,绅士作为这一文化的载体,其观点是在不停变化的。

混杂了各阶层某些价值观点融和而成的一种崭新的社会文化。

一、英国绅士的发展历程初期阶段的绅士与血统和家世有必定的联系,在14 世纪初,只有年收入在20 英镑以上的1500 人左右的地主,被称作绅士。

在15 世纪,绅士主要指国王、王后、公、侯、伯、子、男等五爵。

在16 世纪,绅士也主假如指那些拥有土地的大地主,一般都有优秀的社会地位,身世尊贵、拥有必定的经济基础,受过优秀的教育,并借由对土地的管理,向社会与政治权利中心聚拢。

跟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原有社会构造发生改动,血统和门第不再是必需条件,那些有必定经济实力的人经过各样渠道和依赖自己的努力也可以成为绅士。

到19 世纪时,“绅士” 是那些举止优雅、正直、英勇,在当地有信用和名誉,能公正地办理各方事务,有能力竭尽保护自己及他人荣誉并在荣誉受损时英勇掉卫的人,总之,这时的绅士是那些行为像贵族那样有威仪随和势,有必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对他人大方和宽容的人。

维多利亚期间是绅士这一观点变化的重点期间,国内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跟着国外殖民扩充的进展,英国有了更多的殖民地,低价的原资料和广大的商品畅销市场使英国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飞快发展,社会阶层发生变化,以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为主的中等阶级快速兴起,在经济上获胜的他们,力争在政治和社会地位上改变现状,也从本质上改变了绅士精神,身世与等级不再那么重要,精神内涵和平时行为使他们成为真实的绅士,奋斗精神成为绅士的一个要素,一个身世卑下的人靠自我奋斗也能够成为绅士,中等阶级改变了原来贵族所创建的绅士形象,贵族的假发及装束变为了礼帽和燕尾服,从贵族城堡、宫殿变为别墅,吃的从贵族的豪华和讲究排面变得讲究经济优惠。

由《傲慢与偏见》看英国绅士化兴盛时期的绅士文化

由《傲慢与偏见》看英国绅士化兴盛时期的绅士文化

由《傲慢与偏见》看英国绅士化兴盛时期的绅士文化一、本文概述《傲慢与偏见》是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以其细腻的人物描绘和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更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独特的文化视角,为我们展示了英国绅士化兴盛时期的绅士文化。

本文旨在通过解析《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探究英国绅士化进程中的绅士文化特征,以及这一文化是如何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得以形成和传播的。

我们将通过对小说中的男性角色,特别是达西先生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来揭示英国绅士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本文还将探讨绅士文化在19世纪英国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它如何影响和塑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际关系。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英国绅士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还能从中汲取启示,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绅士文化的优秀传统。

二、《傲慢与偏见》中的绅士形象《傲慢与偏见》不仅是一部描绘19世纪初英国社会风貌和人物性格的经典小说,更是一部生动展示英国绅士文化的重要作品。

在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性格迥异的绅士形象,他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社会阶层和价值观,从而构成了当时英国绅士文化的丰富内涵。

达西先生是小说中最为典型的绅士形象。

他出身于贵族家庭,拥有高贵的气质和优越的地位。

然而,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个具有深厚学识和修养的绅士。

他尊重女性,对爱情执着,对待朋友忠诚,这些都是他作为绅士的重要品质。

他的傲慢虽然让他在一开始失去了伊丽莎白的好感,但最终他的真诚和善良赢得了伊丽莎白的芳心。

达西先生的形象展现了英国绅士文化中尊重女性、真诚待人的价值观。

除了达西先生,小说中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绅士形象,如伊丽莎白的父亲班纳特先生、伊丽莎白的哥哥达西的朋友宾利先生等。

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但都在不同程度上展现了英国绅士文化的精髓。

班纳特先生虽然有些固执和刻板,但他对子女的教育和关爱体现了绅士文化中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

近代绅士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近代绅士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第24卷第4期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Vol.24 No.4 2003年7月 JOURNAL OF HUNAN CITY UNIVERSITY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Jul. 2003 近代绅士研究中的几个问题阳信生(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摘要:近年来绅士研究成为一大热点,但史学界在绅士的涵义、地位和特征等问题上颇有争议。

绅士是封建社会中具有一定功名或职衔、介于官僚与平民之间的一个在野特权阶层。

绅士主要是依靠封建统治者所赋予的政治特权,并凭借自身在思想文化和经济上的优势地位,而成为“一个统治中国社会的特权阶层”。

它具有封建性、权威性、地方性、流动性、在野性等特征。

关键词:近代绅士;政治特权;封建性;权威性;在野性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942(2003)04–0087–05绅士是与封建科举制、捐纳制、军功制、荫袭制等密切相关、依附于封建国家政权而存在并为封建统治服务的特权阶层。

它是中国封建社会中颇具活动能量的社会阶层,并构成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有论者甚至称中国为“士绅之国”。

近年来绅士研究成为一大热点,但史学界在绅士的涵义、地位和特征等问题上颇有争议。

本文拟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一、“绅士”的涵义长期以来,国内外史学界对“绅士”的涵义莫衷一是,主要有以下五种观点:第一种,以张仲礼为代表,认为绅士是包括官员在内的拥有学衔和功名的集团[1](P1);第二种,以马敏、王先明等人为代表,马敏认为绅士“应当是指以科举功名之士为主体的在野社会集团,同时也包括通过其它渠道(如通过捐纳、保举等),而获得身份和职衔者。

”[2]王先明认为绅士“是一个处于封建官僚集团之下、平民之上的独特的社会阶层”[3](P19);第三种,以任昉为代表,将明代乡绅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式官员,主要包括卸任、致仕甚至坐废的居乡官员,以及现任官员的居乡恩荫子弟;一类是后补官员,主要包括府州县学的生员,以及最高学府国子监的监生[4];第四种,以沈葵为代表,认为中国的乡绅阶层“主要由科举及第或落第士子、当地较有文化的中小地主、退休回乡或长期赋闲居乡养病的中小官吏、宗族元老等一批在乡村社会有影响的人物构成”[5];第五种,以费正清、孙立平等人为代表,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来界定绅士。

西方绅士化研究进展

西方绅士化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2-1329 (2021 )01-0094-11【中图分类号】K 901.2:C 912.81【文献标识码】A【doi 】 10.11819/cpr 20210112a【作者简介】陈培阳(1983-).男.博士 . 苏州大学城乡规划系副教 授.硕士生导师。

【修改日期】2020—12—22西方绅士化研究进展#A REVIEW ON GENTRIFICATION STUDII陈培阳CHEN Peiyang【摘要】从绅士化概念的提出与发展入手,回顾 了西方绅士化现象的阶段特征与趋势、西方绅士 化研究的四个重要阶段,从绅士化的类型衍化、 绅士化概念工具的再发展、绅士化效应与抵抗、 新自由城市主义与绅士化、尺度转向与星球绅士化等方面分析当代西方绅士化研究的新特点。

在 展望西方绅士化实证研究、理论建构、后效应对 与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认为中国绅士化的研究应 当重点关注本体论与认识论、前置条件、结构动 力与制度条件的独特性。

【关键词】绅士化;中产阶层;社会空间;进展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origination and mutation o f the term “gentrification”,the stage models and trend o f gentrification in Western countries, and four key periods o f Western studies on gentrification. It analyzes the recent progress of gentrification studies from five research fields: new types o f gentrification, redevelopment o f conceptual to o ls, s o c io -sp a tia l c o n se q u e n c e s and their resistanc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oliberal urbanism and gentrification, and scale shift and planetary gen trifica tio n. B ased on a d iscu ssion on the possible future agenda for gentrification in Western countries that includes four directions: empirical research,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consequences, and analysis m ethods,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studies on gentrification in China should focus on its very typical ontologies and epistemologies, preconditions, structural dynam ics, and unique institutional conditions.KEYWORDS: gentrification; middle class; social space; progress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1168、41971211);江 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4KJB1 7001 9)。

“绅士宪政主义”与辛亥革命

“绅士宪政主义”与辛亥革命

“绅士宪政主义”与辛亥革命作者:秋风来源:《文化纵横》 2011年第3期秋风在百年近现代史中,辛亥革命当然具有重大意义,但也许并没有人们所想象或论说的那样重大。

事实上,辛亥革命不过是一场伟大的宪政主义运动的一个环节,我们不妨将其称之为“绅士宪政主义运动”,其目标是构建现代国民国家(nation-statebuilding)。

它始于1895年,终于1924年,构成现代中国历史的第一阶段。

这场持续了20多年的思想与政治运动,构成准确理解辛亥革命所无法回避的背景和框架。

理解“共治”体制为了准确理解这场绅士宪政主义运动,有必要从历史角度勾勒一下这场运动之前中国的治理架构。

按照法家所提供的方案,秦政府致力于消灭思想、学术和社会,儒家思想和儒生组织自然在重点打击对象之列。

由此,秦建立了一个反文化的治理架构,其统治机器由“吏”组成。

用现代术语来说,秦制是一个警察国家。

反人性、反文化、反社会的统治终究不能长期维持,于是秦二世而亡,汉顺势而兴。

但是暴政造成的思想与社会空白,使得新的统治集团基本上由游民、军人和旧吏组成,不得不沿袭秦制。

唯一的变化是政府放松了刑律的执行。

此即汉初“黄老之术”的含义所在。

与民休息的结果便是社会的繁荣。

但是,宽和的秦制终究还是秦制,皇权的绝对权力只是暂时收敛。

一旦社会繁荣,权力就蠢蠢欲动,放纵其无节制的欲望。

汉初短暂的繁荣很快转换成为巨大的统治危机。

秦制及其变体终于走到尽头,儒家发出了“复古更化”的声音。

借助于汉初的宽和政策,儒家获得了发展空间,在教育文化,进而在社会生活领域积累了力量,从而发动了一场天道宪政主义的“更化”事业。

其理论的主要表达者是春秋公羊学大师董仲舒。

他简练地描述了汉儒所向往的治理结构:“以人随君,以君随天”,“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春秋繁露·玉杯第二》)儒者这一理想在相当程度上变成了现实。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部分主张,实行更化,其关键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绅士革命化”问题探析

“绅士革命化”问题探析

An Analysis of 'the Gentry's Revolutionizing'作者: 阳信生
作者机构: 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出版物刊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32-38页
主题词: 晚清时期;传统绅士;革命化;辛亥革命
摘要:'绅士革命化'是晚清时期中国传统绅士阶层分化的典型现象.其主要原因有四:一、对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的恶感;二、国事日非的深刻刺激;三、新式教育的熏陶;四、救亡图存实践的历史教训.'绅士革命化'是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结果和反映,并对辛亥革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近代中国绅士阶层论文:近代中国绅士阶层的演变及其影响

近代中国绅士阶层论文:近代中国绅士阶层的演变及其影响

近代中国绅士阶层论文:近代中国绅士阶层的演变及其影响一、什么是绅士王先明先生在《近代绅士》是这样定义绅士的:凡获得封建社会法律所认可的身分、功名、顶戴,“无论出仕未仕”,一概属于绅士阶层。

他指出:,绅士是知识分子与官僚相结合的产物,是两者的胶着体。

他们具有双重的属性,即具有政府赋予的功名身分,又是基层社会文化权威。

绅士们控制着基层的行政权、司法权,皇权收取赋税等行为也要依靠绅士。

在清代,官员回避制和频繁的流动更加消弱了代表皇权的官僚对于基层的控制,清代地方官做官的第一法则就是要和当地绅士搞好关系,这样才能做好本职工作。

因此绅士阶层既代表了专制皇权的延伸以及对基层的统治,也是地方自主管理和向上表达的途径。

二、清末绅士的演变近代之前,中国的绅士从来没有拥有过代表其阶级利益的社团组织。

只有个体的参与才被允许,对群体利益的保障依赖于置于帝国官僚内部的人际关系。

但自近代开始,随着社会的一系列变迁,绅士阶层逐渐的强大了起来,开始具备了掌握国家命运的力量。

首先,给绅士阶层带来强大的契机的是中国遭受的一系列的外敌侵略和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代表的内部农民起义。

这些事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些打击使中央政权的统治力量日益削弱。

另一方面,战争带来的清政府统治衰微使团练为绅士阶层对基层社会的控制提供了一种独立于行政体制外的新形式,使绅士基层拥有了暴力的力量,并控制了基层统治权。

同时,绅士的组织活动能力和范围也日益扩大。

在社会,这是绅士阶层对华夷冲突的反应。

商会、农会、教育会这三个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涵盖近代社会新领域的社团也很难摆脱绅士们的掌控。

绅士通过办教育、进入媒体等多种途径还掌握了社会宣传工具。

在政权中,维新变法的主要力量之一就是绅士阶层。

而后来的咨议局更是使“绅权”已不再是乡野田埂间的地方社区的代表,而形成了根基于乡土社会,汇集于全省代表,直达于中央的正式权力体系。

在文化上,绅士阶层是最早开始主动接触西方的,部分开明绅士积极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从精英到绅士——关于精英阶层社会担当的历史与现实分析

从精英到绅士——关于精英阶层社会担当的历史与现实分析

从精英到绅士——关于精英阶层社会担当的历史与现实分析作者:秋风来源:《文化纵横》 2008年第2期秋风一般社会中总有精英,但精英的确切含义是什么?社会学、政治学有复杂的讨论,本文则采取其最简单的定义:精英就是各个地方、各个领域掌握一定资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领先者。

经过30年的变迁,当代中国社会已经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精英群体。

但是,并不是每个时代、每个领域、每个地方都有“绅士”。

所谓绅士,就是精英中具有公共情怀,并且具有从事公共事务之能力的人。

社会正是依靠绅士的领导与组织而形成共同体,享有安宁与繁荣的基础性道德与治理秩序。

中国社会优良治理秩序之形成,有赖于当代中国的精英群体中蝶化出一个有作为的绅士群体。

中国的绅士传统中国历史演进,秦的皇权专制取代周的封建为一大变;汉武帝独尊儒术,形成钱穆先生所说的“文人政府”,形成皇权与士大夫共治的政治结构,又为一大变。

唐之前士大夫的形态及其治理理念比较复杂,宋明以来则基本形成费孝通先生所说的“皇权”与“绅权”共同进行治理的大格局。

传统上,皇权不下县,除了维持政治与司法秩序、承担重大公共工程建设职能之外,皇权不承担地方、社区公共品供应的职能,这些职能由“士绅”以自治方式承担。

“士绅”是一个同质性群体:他们都接受儒家教育,获得科举功名,随后或者出外担任官职,离职之后又返回乡里,或者长期留在乡里。

他们的心智结构是相当独特的。

在教育过程中,儒家的伦理、政治、社会理念必然会对他们产生影响,比如讲求君子人格,标榜忠孝两全的伦理,多少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

这种伦理意识指向的是这样的治理实践:担任官职从事国家管理,留在乡里从事社会治理。

因此,士绅既是国家权力的使者,同时又是社会自治的中坚。

在后一领域,他们的活动范围十分广泛。

宋代几乎所有大儒都积极地创办独立书院,推动形成自由讲学之风,这是宋代思想学术繁荣的制度前提。

儒者也积极从事社会自治,蓝田吕氏兄弟制定出最早的“乡约”,并被各地士绅模仿。

云南绅士与辛亥革命

云南绅士与辛亥革命
112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历任总督、藩司、臬司合作还算融洽,也能维护滇 创办诸人底细并加以约束,叶尔恺则要求学务公所
省利益,在宣统三年(1911年),铁路公司已运营 员绅约束学生不许入矿务调查总会。
五年,因各 种 原 因 未 能 鸠 工 建 筑,而 滇 越 铁 路 早
(1900年)英法利用教案发生之际,乘机勒索,要 务调查会成立后便成为滇省挽回矿权的重镇,发
求中方赔偿,遂订立了《云南隆兴公司承办七属 起该会的诸位绅士与同意英法隆兴公司开采云南、澄江、 在废除隆兴公司章程的运动中充当了主角。
临安、开化、楚 雄、元 江 州 和 永 北 厅 等 七 处 矿 产,
一、革命前的政治态度
云南 地 处 边 疆,向 来 是 落 后 贫 瘠 之 区,但 随 着缅甸和 越 南 分 别 亡 于 英 法 之 后,云 南 门 户 洞 开,由边徼而门户,云南成为英法觊觎的对象,边 疆危机日甚一日,云南绅士在激荡的救亡声中日 益对清政 府 产 生 不 满 情 绪;另 一 方 面,清 末 的 新 政使得绅权得以进一步扩张的同时,催生出一批 新派绅士,他 们 对 皇 权 的 敬 畏 感 逐 渐 淡 薄,甚 至 参加一些革命组织或对革命进行宣传,而立宪派
202102 No02,2021
学 术 探 索 AcademicExploration
2021年 2月 Feb.,2021
云南绅士与辛亥革命
赵 蕊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 广州 510665)
摘要:辛亥革命前云南绅士在矿权、路权、边界等问题上与清廷屡生龃龉,清末新政绅士接受新式教育和宪政的培 训改造,得以继续掌握滇省的地方事务,部分绅士转变为革命者,以谘议局为中心的立宪派绅士具有强烈的责任 意识,以捍卫地方利权为己任,对皇权逐渐疏离。革命过程中绅士和革命派合作加速革命的成功,民国建立后云 南绅士维系了之前的权势地位,成为革命的受益者。 关键词:云南绅士;辛亥革命;政治态度;权势地位 中图分类号:K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21)02-0112-11

中国近代绅士阶层变迁概述

中国近代绅士阶层变迁概述

中国近代绅士阶层变迁概述—从阶层分化到淡出历史舞台“中国的绅士阶层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社会群体,他们具有人们所公认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特权以及其他权利,并有着特殊的生活方式。

其所以特殊在于:他们是受政府教育的一批专门佐理政治的人才,可视为统治阶层或准统治阶层;他们在社会上代表知识与道统,为四民之首,起社会表率的作用。

”〔1〕一、西学东渐—绅士阶层开始分化传统社会中,“绅为一邑之望,士为四民之首。

”〔2〕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绅士阶层受此冲击,开始分化。

三元里乡绅率领民众抗击英军入侵和李善兰等具有传统科举功名者率先学习西方自然科学预示着这种变化的开始。

由个案到整个阶层的演化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变迁趋势。

甲午一战,中国战败。

部分绅士备受刺激,“遂谋振兴实业,策励自强”〔3〕这一时期,”绅士投资于近代企业者已达一百四十多家。

”〔4〕近代世界经济最重要的发展趋势是工业化。

历次中外战争,使西方工业文明不断冲击着中国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

绅士阶层作为农耕文明道统的守护者,不可避免的要对外来文明的冲击做出某种形式的反应。

兴办近代工业,一方面显示出绅士阶层思想上的无奈与震动。

另一方面,也彰显了深受传统“经世之学”观念熏陶的特殊群体,能较快的转变观念,顺应工业化的浪潮。

虽然利益的驱动也左右着绅办企业的数量、规模,但是毕竟他们迈出了积极的第一步。

作为知识阶层的代表,绅士在投资实业的同时,也开始关注新式教育。

“近数年来振兴商务、工务、农务之谕旨传播海内,而振兴商务、工务、农务之功效罕有所闻,此虽官司劝导之无方,抑亦民智未开,而力且有所不足也。

”〔5〕因此,他们在开启民智的感召下,兴办农务、蚕桑、商业、医务等学堂,也举办阅报所、书报室等文化教育设施。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式教育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

随着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速度的加快,绅士阶层的分化力度也不断加大。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绅士积极组织学会社团,兴办近代报刊、编印西方书籍”〔6〕。

日本史学界的明清“绅士论”

日本史学界的明清“绅士论”

内容摘要:绅士是明清时期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

它以功名、职衔为标识,凭借其所占据的各种资源优势,在官场与民间、城市与乡村之间转进转出,不但主宰着广大村民的社会生活,担负着联络官民、排难解纷、劝善举业、移风易俗等多种社会职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地方政局,并构成“全部封建统治的基础”[①],以致一些社会学家称中国为“士绅之国”[②]。

20世纪40年代以来,日本学者先后从不同的角度对绅士进行了考察,绅士问题一度成为日本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中一大热点。

1974年,《东洋史研究》特别刊行了“明清时代的乡绅”专号[③];1975年,在日本历史科学协会第九次大会上,又以“明清史研究中的乡绅论”为主题进行了研讨。

对于日本的明清绅士研究状况,日本学者已有过系统评述[④],但国内迄今尚未有人作过专门评介。

本人不揣简陋,拟作尝试,或许对我们今后开展此项研究有所裨益。

一何谓绅士?史学界至今没有达成共识。

一方面,人们对“绅士”一词本身的指属认识不同;另一方面,人们对绅士与绅衿、乡绅等相关概念的关系也持有不同意见[⑤]。

就日本史学界而言,大体认为绅士与绅衿属于同一范畴,但对绅士与乡绅之间的关系则认识不一。

一些学者认为乡绅仅指乡居之官僚,而绅士不仅包括官僚,也包括未任官的士人[⑥];一些学者则认为绅士与乡绅属同一概念,并在研究中多用“乡绅”一词[⑦]。

但一般来说,学者们认为“绅士”比“乡绅”涵盖意义更广。

因此,本文的论题采用“绅士”一词。

就绅士的指属而言,日本学者主要有如下几种不同的看法:(1)绅士由现任官、退任官、未出仕的秀才举人、候补官僚和有官衔者等五种人组成[⑧];(2)“绅士的本来意义是指退休在野的官僚及其子孙”[⑨];(3)绅士是由地方名家、大地主、大商人、高利贷者和有官职、功名者等成分组成[⑩]。

绅士概念之所以出现歧异,主要是由立论者的界定标准不同而造成。

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以下界定标准:(1)是否具有官方所认定的政治功名身份;(2)是否在地方上具有声望、权势;(3)是否是离任在野官僚。

关于乡村建设中绅士化现象的探讨_以碧山计划为例

关于乡村建设中绅士化现象的探讨_以碧山计划为例

关于乡村建设中绅士化现象的探讨——以碧山计划为例摘要当城市化进程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凸显的时候,艺术家和知识分子们似乎达成某种共识,认为“城市的问题来自乡村”,于是他们抱着以艺术和知识影响乡村的志愿,或者带着去国还乡的梦想走进乡村,渴望对乡村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及生活方式进行体验与消费,并试图摸索出一条农村复兴之路。

这一过程造成了乡村物质景观的变迁,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当地乡村的人口、社会经济结构,产生了“绅士化”现象。

本文选取安徽黟县碧山村为研究案例,对乡村绅士化的相关理论、发展机制及发展路径进行梳理和研究,探讨了乡村绅士化发展的必然性,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未来碧山发展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乡村绅士化;发展机制;碧山计划;发展路径1 乡村绅士化20 世纪60 年代,英国社会学家Ruth Glass(1964)在描述发生在60 年代初期的伦敦的居住区更新改造过程时第一次提出绅士化的概念。

Neil .Smith (2001)将“绅士化运动”解释成为富裕的中产阶级通过低价购买城市贫民的住房并对其进行更新改造,使城市贫民被迫迁出该区,导致该区的社会结构与物质环境发生改变。

自90年代开始,随着社会发展机制的不断复杂化,绅士化现象也日益多元化,不仅仅局限于城市内部空间,而且溢出到城市郊区、农村地区,产生乡村的“绅士化”。

英国社会学家Parsons D.(1980)在研究英国乡村居民阶级构成时最早注意到发生在乡村地区的绅士化现象,有学者认为乡村绅士化是一种绿色绅士化,即城市居民因向往乡村田园生活,寻求理想的居住和休闲空间,从城市搬迁到乡村地区(Smith, Philips, 2001),而英国学者M.Phillips (2004)指出:随着乡村传统的农业、矿业生产力的下降,乡村景观、乡村空间与乡村的建成环境对资本的吸引力下降,潜在的资本价值不能实现为实际的货币价值,而乡村绅士化过程需要在自然环境、住房、服务业等领域对乡村空间进行系统的消费,因此客观上成为了填补乡村经济资本缺口的重要途径。

贵族绅士制度

贵族绅士制度

贵族绅士制度是一种历史上存在的特殊社会阶层体系,它源于中世纪欧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探讨贵族绅士制度的起源、组成和影响,并分析其在社会、政治和经济方面的作用。

贵族绅士制度起源于欧洲封建社会,封建王国中的统治阶层通过特权和特殊地位来确保自身的权力和财富。

贵族绅士由出身于贵族家族的人士组成,他们拥有特权和优先权,享有贵族地位,并受到法律和习俗的不同待遇。

贵族绅士是一个封闭的社会阶层,通过血统来确定其地位和特权。

贵族绅士制度的组成主要是由贵族和绅士两个不同的群体组成。

贵族是指出身于贵族家族的人士,他们通过继承或婚姻得到贵族地位。

贵族拥有土地、财富和政治权力,并享有特权和优先权。

绅士是指不出身贵族家族但有财富和地位的人士,他们常常通过职业、教育和社会地位来获得绅士的身份。

绅士也享有一定的特权和社会地位,但相对于贵族而言,他们的权力和地位较低。

贵族绅士制度在政治和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政治方面,贵族拥有土地和财富,并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

贵族通过继承和婚姻来维持其贵族地位,他们在国家决策和行政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贵族通过参与政治和军事活动,维护并扩大自身的利益。

绅士通过职业、教育和社会地位的提升,在政治方面也有一定的发言权和影响力。

在社会方面,贵族绅士制度在社会等级和身份的确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贵族通过特殊地位和特权,确保自身在社会上的统治地位。

贵族拥有财富和地位,享受特殊的社会待遇,比如在法律、教育和社会礼仪等方面拥有独特待遇。

贵族的子女常常接受良好的教育和优越的社会环境,他们通常成为社会上的精英。

然而,贵族绅士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首先,它造成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贵族和绅士通过特权确保自身在社会中的地位,限制了普通人的发展机会。

其次,贵族绅士制度常常导致腐败和权力滥用,贵族和绅士通过政治和经济手段获取更多的利益,而忽视普通民众的利益。

随着时间的推移,贵族绅士制度逐渐衰落。

社会的进步和民主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等级制度的消亡,人们开始追求平等和公正。

[分析,绅士,历史,其他论文文档]分析绅士的历史角色

[分析,绅士,历史,其他论文文档]分析绅士的历史角色

分析绅士的历史角色分析绅士的历史角色明清时期,绅士在国家、社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影响着广大民众的社会生活,担负着多种社会职能,而且构成“全部封建统治的基础”,以至有人称古代中国为“士绅之国”。

正因如此,绅士研究成了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富有特色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中外学者都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并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

然而,古今中外,对绅士概念的理解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以至现代学者在研究这一群体时都不得不作一番说明,界定出自己的研究范围,从而形成众说纷纭、各执一端的局面。

对“乡绅”、“绅士”等概念理解的不同,既有这些概念本身发展、变化的客观原因,也有研究者视角方面的主观原因。

在此,本文也有必要先对绅士及其特权、社会作用等进行一番阐述。

第一节绅士的内涵“缙绅”、“乡绅”、“绅士”与“绅衿”等名词,在明清时的各种史籍中出现的频率与日俱增,由于“绅”是个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对其含义,古今有着不同的解释。

从历史文献看,据清代嘉道年间的梁章钜考索:缙绅,又作荐绅,本义是“缙笏而垂绅带也”。

无论是“缙笏”还是“绅带”,均指古代官员的特殊装束。

“缙绅”一词,用作官员的代称。

到明清时期,又用来通称“乡宦之家居者”[4]。

明末清初的颜茂猷说:“乡绅,国之望也,家居而为善,可以感郡县,可以风州里,可以培后进,其为功化,比士人百倍[5]。

”在这里乡绅是指退居乡里的官员。

康熙年间的黄六鸿说:“本地乡绅,有任京外者,有告假在籍者,有闲废家居者。

”[6]清末刊行的《官绅约》之小序称:“乡绅,非将来即应出仕,则已出仕而致政归里者也。

”[7]可见,明清文献中的“缙绅”或“乡绅”,主要指居乡或在任的本籍官员,即使后来扩大到进士、举人,也因为他们是具备入仕条件的准官员。

至于“绅士”,明清时人对“绅士”的理解实际上是乡绅与士人的总称,其组词形式及内涵与“绅衿”完全相同,所谓“绅为一邑之望,士为四民之首”。

在明清文献中,二者还经常交替使用,如“为官不接见绅衿,甚属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的“ 绅士革命” 的色彩。
致响应。”兄弟非军人。 “ 此时军事为重, 别的事情, 兄弟
二、绅士革命” “ 的原因
绅士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特权阶层 . 竟成为封建专
当尽力帮忙。”】 口 两日后, 汤化龙发出通电, 请各省咨议局

致响应武昌起义. 电文措辞相当激烈。革命党人对这位
具有进士、 留学生、 议长头衔、 又支持革命的立宪派人士 制制度的叛逆者和埋葬封建王朝的一支重要力量。的确
长沙自治公所推派绅商黄镁邀请陈作新会商。让陈作新
f 日益严重的社会和民族危机的刺激。 一) 立宪派绅士
担负新军与立宪派之间的联络任务. 并为陈作新提供 30 对清政府的不满与日俱增.这是绅士转向革命的社会背 0 两银子作为活动经费 l 月 1一l O 3 4日, 以焦达峰、 陈作新 景。绅士是地方社会的精英分子和权威力量。 被认为是民 为首的革命党代表与黄镁 、左学谦等立宪派绅士连续开 间社会的代言人。 大多怀抱“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的
的守旧派绅士和鼓吹君主立宪的立宪派绅士两部分构 局议长蒲殿俊公开宣称:国内政治已无可为.政府已彰 “ 成。立宪派绅士在民主革命的浪潮中摆脱封建统治制度 明较著不要人民了, 吾人欲救中国。 舍革命无他法。我川
的束缚, 转而支持或参与旨在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动。 成 人已有相当之准备, 望联络各省, 共策进行。”不少地方 国
用楫等与革命党人阎鸿飞、 阎鸿翥等人共同组织的. 后来


“ 绅士革命” 的过程
逐渐成了辛亥革命前革命派与立宪派绅士密谋革命进行
方略的一个中心。
无疑. 立宪派绅士转向革命经历了一个从有限同情 特别是武昌首义爆发后. 许多立宪派绅士“ 观望时局 支持革命到亲自投身革命过程。其始 , 由于对政治现状的 之归趋”决定与革命党人一起行动。在湖北、 , 湖南等地。 不满, 他们或掩护革命党人的活动。 或为革命党人提供活 立宪派绅士的步伐与革命派基本是同步的.两派政治力
期。 整个社会新思潮、 新元素不断涌现 , 社会变动不断加 由 于革命形势的发展迅猛, 革命时机日 益成熟. 极主张 积 速, 绅士阶层的分化亦更加剧烈。此一时期 , 绅士阶层主 改革政治的立宪派绅士靠近革命党人的步伐也大大加 要由视革命为洪水猛兽、顽固反对革命或消极对抗革命 快。91 11 年春夏间. 因拒款请愿而被押解回籍的四川咨议
的现象, 它对辛亥革命的发生、 发展和最后结局都产生了 社、 图强社的文斐、 观海学会的龙璋等、 嘤鸣社的罗杰、 铁 重要的影响。 以致于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就是一场“ 绅士革 路协赞会的李达璋( 、 会长) 周广询 副会长 、 学谦等 ( ) 左 都是 命” 。因此, 深入探讨“ 绅士革命” 的表现、 特征及其影响。 当时湖南具有一定影响的立宪派绅士。长沙 自 治公所还 对于理解和评价辛亥革命的性质和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是 由立宪派绅士左学谦、 、 黄镆 黄翼球、 常治、 曹耀材、 黄
收 稿 日期 :0 9 1— l 20 — 1 0
作者简 介: 阳信生(9 4 ) 男, 17 一 , 湖南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博士。
- 9— 1 7
量共谋起义大计。 武昌首义胜利后, 各方集合于湖北咨议 和结局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因此, 可以说辛亥革命带有 局开会。 咨议局议长汤化龙表示:革命事业 , “ 兄弟一向表 示赞成, 此次武昌起义. 各省尚无所知, 应先通电各省, 请
中 图分 类 号 : 0 I 9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4 7 8 (0 0 0 — 19 0 10 — 37 2 1 )2 07 — 4
绅士是封建社会中具有秀才以上功名或一定职衔 . 动经费。 对革命给予了一定的同情和支持。立宪派绅士谭 介于官僚与平民之间. 不同于官、 又区别于民的封建统治 延闽、 龙璋等与黄兴 、 宋教仁等人关系都比较密切. 经常 阶级内部的一个在野的特权阶层 .是封建时代一支制度 利用 自己的地位和身份 , 支持和帮助革命党人。谭延间、 化力量, 并构成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然而. 辛亥革命时 龙璋等人还经常“ 以钱共事”, 【积极支持革命活动。而后。 1 】
摘 要 :辛 亥 革命 时期 。 士 阶层 主要 由 守 旧 派绅 士 和 立 宪 派绅 士 两部 分 构 成 。 由于 对 清政 府 统 治 的 不 绅 满 , 之 现 实利 益 考 量 , 宪派 绅 士 逐 渐 摆 脱 封 建 体 制 的束 缚 , 而 支持 或 参 与 旨在推 翻 清 王朝 的 革 命 活 动 。 加 立 转 此 为“ 士 革命 ” 象 。绅 士 革 命 推 动 了辛 亥 革命 的进 展 。 是 由于 立 宪 派 绅 士 转 向革 命 不 彻 底 、 绅 现 但 民主 共 和 观 念 淡 薄 . 极 大 地 制 约 了辛 亥革 命 的深 度 和 广 度 。 也 关键 词 :立 宪派 绅 士 : 革命 同盟 军 : 亥革 命 及 评 价 辛
21 年第2 00 期 ( 复总第7 期) 6
船 山学刊
C unhnJ u h asa om ̄
No 2 2 1 . ,0 0
( stt . ) r 析 ‘ ,现
阳 信 生
( 湖南商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湖南 长沙 400) 12 5
为革命党人的同盟军。这就是“ 绅士革命” 现象。张謇、 立宪派绅士转而亲自发起组织或积极参与秘密反清组 汤
化龙、 汤寿潜、 谭延闽、 蒲殿俊等人是“ 绅士革命” 的典型 织。 如在 湖南辛亥革命前成立的革 命团 体和革命据点中. 代表。“ 绅士革命” 是辛亥革命时期全国范围内比较普遍 到处都有立宪派绅士活 跃的身影, 体育会的 易宗羲、 南熏
颇有好感 立宪派绅士与革命党人迅速“ 合流” 推动了武 耐人寻味。究其实。 绅士转向“ 革命” 具有深刻的思想根
昌首义后革命形势的发展。在湖南, 立宪派绅士亦积极支 源、 实践根源和现实考量。总的说来 , 绅士转向革命的主
持革命党人的行动。 双方共谋大计。11 年 1 月 1 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9 1 O 2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