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_社会_科学发展_节能减排与科学发展观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坚持科学发展促进节能减排方案

坚持科学发展促进节能减排方案

源结构优化、环保法规完善等,这些措施有效地推动了节能减排工作的
开展。
研究不足与展望
数据准确性
领域覆盖不全
技术创新不足
政策建议
虽然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 但由于数据来源和统计方法的 差异,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 一定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提高 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在研究领域方面,我们的研究 覆盖还不够全面,有些领域如 农业、服务业等还没有涉及到 ,需要在未来进一步完善。
建立节能减排指标体系
政府应建立全面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并对各地区、各行 业的能耗和排放进行监测和评估,以推动各地区和行业的 节能减排工作。
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
将节能减排目标纳入各级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建 立严格的考核、奖惩和问责制度,确保目标的实现。
推广节能技术与产品
加大科研投入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节能技术研发力度,推动节能技术和产 品的更新换代。
01 技术水平
目前,我国在节能减排技术方面的研发和应用水 平相对较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02 政策支持
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但政 策落实和监管仍存在不足,缺乏完善的政策支持 体系。
03 社会认知
公众对节能减排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有待提高,缺 乏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
科学发展对节能减排的促进
参考文献2
作者2,文章标题,出版物名称,出版日期,页码.
参考文献3
作者3,文章标题,出版物名称,出版日期 ,页码.
THA
现状分析
01 能源消费结构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仍以传统能源为主,清 洁能源占比相对较低。
02 能耗水平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较高。

节能减排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节能减排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节能减排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

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的强制实施,将大大缓解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环境和资源压力,为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为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广大师生树立节能意识,践行低碳生活,提高文明素养,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普及节能减排科学知识,增强环保意识。

为开创绿色文明校园新风,学校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将节能减排教育纳入学习计划,促使全体师生员工加深对我国能源短缺和环境脆弱基本国情的认识,增强节能环保的历史责任感和强烈的忧患意识,进一步明确节能减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把握,牢固树立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效益意识。

要利用校内媒体(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站等),大力传播节能环保知识,积极策划宣传节能减排行动好的经验与做法,营造节能减排校园文化氛围,常抓不懈,使节能环保成为全体师生员工的自觉行为,成为学校的一项日常工作。

节能减排行动实践性很强,需要每一个人身体力行地将其贯穿到具体工作之中。

因此学校要求全体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积极参与以节资、节电、节水、节约办公用品为重点的节能降耗活动。

后勤部门要检查供水供电设备,杜绝“长流水”、“白昼灯”、“长明灯”现象,及时更换老化的供水管线,发现自来水管、设备出现问题及时反映以减少损失;逐步更换使用节水型水阀和卫生洁具。

减少办公设备耗电,下班前关闭电源,避免长时间待机,工作场所使用节能灯具,班级落实专人控制管理电扇、电视、电灯的使用。

各科室和学生工作部门要引导广大师生员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勤俭节约,做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使者。

工会、共青团组织要从细节抓起,以活动为载体,帮助教职工和学生树立良好的节约、环保行为习惯。

教师、干部、职工要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对微机、打印机、复印机、空调、传真机等办公设备要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和共享;微机、传真机、复印机等设备尽量减少待机时间,下班后必须断电;要积极推行无纸办公,充分利用网络办文,减少纸质文件传递,严格控制纸质文件等印刷数量,提倡在电子媒介上修改文稿;积极提倡修旧利废,提倡使用钢笔书写,减少圆珠笔和一次性签字笔的使用数量;杜绝使用办公电话聊天或拨打信息台。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节能减排”工作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节能减排”工作
— —
Vo . 8。S p 12 u .
J 12 0 u. 0 7
{ l l 口
以科 学发 展 观 指 导 “ 能 减 排 ’ 作 节 ’ 工
董德 明
( 吉林 大 学 环 境 与 资 源 学 院 , 林 长 春 吉 10 1 ) 30 2
摘 要 : 落 实科 学发 展观 的 高度 , 从 根据 国家“ 能减 排 ” 务 和 目标 , 述 了吉 林省 实 现“ 节 任 论 节
p r ii a i n. a tcp to
Ke r s: s i n ii c c pt of de l me ;e r a i a d e y wo d ce tfc on e veop nt ne gy s v ng n r ducn e ison o olu a t i g m s i s f p l t n s;
c a n l fe e g a i ga d rd cn m iso so o lt n si i n p o i c r ic s e h n eso n r ys vn n e u i g e s in fp l a t nJl r vn ewe eds u s d,b s d u i ae
i mplm e i g c e n pr duc i n,de e o ng cr ulr e o m y,p o o i o i ls pe v so n blc e ntn la o to v l pi i c a c no r m tng s c a u r ii n a d pu i
1 “ 能 排 " 任 务 与 目标 节 减 的
20 0 7年 国务 院 印 发 的 发 展 改 革 委 员会 同 有 关 部 门制定 的《 能减 排 综 合 性 工 作 方 案 》 明 确 节 ,

节能减排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节能减排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T E RTC L O I N 理 论 与 实 践 H O E I RZ AH O

节 能 减 排 是 践 行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重 要 手 段 和 措 施
■ 赵 华林
【 关键词】资源环境 【 中图分类号 】F2 1 节能减排 科学发展观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0 —7 72 1)205-2 08 14(OO1— 020
颈 之一 。
当前 我 国发 展 的 焦 点
我国在经济发展建设进程 中,经济发展 与资源环 境的矛盾 日益凸显 ,严重制约 了国家的整体 与和谐发
展。
“ 十一五”之前我 国建设 的主要问题是发展不足 , 矛盾的主要 方面在经济发展上 。环境资源的承载力还
在合理的范 围内,那时资源环境属于矛盾的非主要方
首先 ,制度创新 。建立 了一套污染减排 管理的制
度 ,初步建立推进环境保护事业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 。
其二 ,理念创新 。初步实现了环境保 护工作重点 由污染排放达标 向污染排放总量控制 的定量化 和科学
化管理转变。由此带来一系列环境监管的革命性变化。
下降 2 克 。淘汰落后酒精产能 3 万吨 ,关闭造纸企业 l 5 近 2 0 家 、化工企业 l0 多家 、纺织 印染企业 3 0 00 10 0 多 家, 极大地推动 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促进 了发展方式
2 0 至2 0 年 ,通过污染减排和相关措施 ,累计 06 08
淘汰落后炼铁产 ̄ 6 5 万 吨、炼钢产 ̄ 4 4 万吨 、水 09 37 泥产能 1 亿吨。2 0 年我国水泥 、电解铝 、钢铁综合 . 4 08
能耗分别1 0 5  ̄2 0 年下降约 1%、1%和 7 3 0 %,供电煤耗

科学发展与自然观变革的相互关系

科学发展与自然观变革的相互关系

科学发展与自然观变革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科学发展推动了自然观的变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深入,新的科学发现和理论不断挑战和更新传统的自然观。

例如,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时空和物质的认识,从而推动了自然观的变革。

自然观的变革也对科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新的自然观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例如,生态自然观的提出强调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推动了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发展。

科学发展和自然观变革相互促进,不断推动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我们的自然观,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科学研究和实践。

坚持科学发展促进节能减排方案

坚持科学发展促进节能减排方案

坚持科学发展促进节能减排方案节能减排是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涉及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多个方面。

因此,实施节能减排方案是当前和未来的重要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发展是核心,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有效的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科学制定节能减排方案制定节能减排方案必须依据科学依据,经过科学的分析和研判。

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

具体来说,需要从宏观经济、产业布局、能源结构、技术进步等多方面入手,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例如,从制造业方面入手,可以加快推行绿色制造技术,降低产品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二、科学开展技术研发技术创新是促进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手段。

因此,在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地推动技术研发。

这包括提高能源效率的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清洁化石燃料的技术改造和应用等。

只有加强技术领域的研发,才能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科学推动新能源发展新能源在节能减排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风能、太阳能、水能等。

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新能源,实施可持续性的发展战略。

具体来说,需要加大政府对新能源的支持力度,包括鼓励民间投资、建设更多的新能源发电站等,以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壮大。

四、科学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也是科学发展所必须重视的问题。

传统的经济结构,如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都有一定的能源消耗和排放问题。

因此,需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排放。

具体来说,可以促进节能产业的发展,提高能源效率,还可以向绿色低碳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科学发展是促进节能减排的根本。

在制定、实施节能减排方案中,必须充分考虑不同方面的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同时大力推动技术研发和新能源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更快发展。

关于“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论文

关于“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论文

关于“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论文关于“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论文关于“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论文关于“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论文科让绿色永存——从科学发展观看生态建设和环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着改善。

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国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成为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让高山常青,让碧水长流,让天空湛蓝,让人民生活在绿色的家园。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决策,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

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对于新形势下生态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可采取以下五项具体措施:选自: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节约能源资源的目标要求,实行严格的责任制。

二是要加快调整结构,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高耗能、重污染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

三是要发挥科学技术作用,集中力量研究开发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支持重点行业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改造。

四是要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的财税、价格,投资政策,推动节约能源资源工作。

五是要健全法律法规,强化管理。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努力营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使节约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上的一次升华,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科学发展观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包括以下主要内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人民至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逻辑关系。

首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基础。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要紧紧围绕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来谋划和推进经济发展,积极参与和融入全球化竞争的潮流。

同时,要不断开拓创新,追求在未来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其次,人民至上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才能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保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最大化地保障和实现。

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生活品质等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此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路径。

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自然保护与环境治理的协调发展,通过推进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在实践过程中,要坚持科学规划、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积极推进节能减排、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等方面的工作,构建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十分紧密,彼此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验证。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思想和行动指南。

在实践中,要特别注重把科学发展观与当前形势紧密结合,不断完善和深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再上新台阶。

节能减排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节能减排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节能减排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节能减排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保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2015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政策和行动》,提出到2030年左右,全国碳排放达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

此外,为了完成“十三五”规划,中国政府提出要在建设新城、推广节能减排、保护水资源等领域采取积极措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因此,针对环保领域的重大问题,我们开展了一项“节能减排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旨在了解目前我国在节能减排领域的政策与措施,以及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与措施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我国在节能减排领域的发展。

其中最主要的政策包括:《节能法》,《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电力节能法》,《工业节能“十三五”规划》,《中国环保“十三五”规划》等。

1、《节能法》于1998年颁布实施,是我国节能工作的基本法律。

其核心内容为:制定和实施国家节能政策,加强和促进节能工作,保证节能行动的有效性、合法性和安全性。

2、《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阐述了我国未来节能减排的总体战略、重点任务和实施措施,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力争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39亿吨标准煤以下,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

3、《电力节能法》于2007年颁布实施,是一项专注于电力行业的节能法律。

其核心内容为:制定和实施电力节能规划;促进电力系统内各环节的节能措施,并通过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方面的激励,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到电力节能中来。

4、《工业节能“十三五”规划》是我国当前主要的工业节能发展规划,旨在促进我国工业节能减排的长期发展。

其核心内容为:加强工业节能减排的政策、法规、标准等的制定和实施,推动工业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建立和完善工业节能减排的监管体系。

5、《中国环保“十三五”规划》是我国当前主要的环保规划,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治理三大战役”的总体目标,为切实推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战略指导。

节能减排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与节能减排工作计划汇编

节能减排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与节能减排工作计划汇编

节能减排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与节能减排工作计划汇编节能减排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能减排,切实优化我县生态环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

而观念的变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新旧观念的反复交锋中才能完成。

节能,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推进节能工作,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建立节约型社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步入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

落实科学发展观,主抓节能技改项目,促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节能减排为主要抓手,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

近年来,我县全力推进新型化、工业化,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市场推动”、“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资源市场配置的基础作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全县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做大做强打火机、小五金、铝业、服装、**焦化及电力等几大支柱产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差,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不断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力度,提升产品档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资源综合利用、节能降耗、清洁生产之路。

同时,严把能耗增长源头关,认真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和环境影响评估制度,有效遏止能耗增长源头,促进我县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施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项目。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根据国家《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继续搞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引导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改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省财政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专项补助资金,加快工业经济调整步伐。

积极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实现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逐步创造条件,大力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it产业、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制定产业调整规划,加强宏观指导,落实具体措施,促进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积极推广应用非粘土类新型墙体材料,实现“禁实”、“禁粘”和建筑节能目标,进一步推动应用预拌混凝土(砂浆)、限期禁止城区(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工作,有力促进水泥行业结构调整,提高散装水泥用量,推动散装水泥事业发展。

节能减排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节能减排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节能减排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根据市政府法制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结合我处工作实际,针对市发展和改革部门提报的明年立法项目,我于10月下旬,对我市汽车使用代用燃料的情况进行了立法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近年来,随着我市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能源需求量也迅速增长,同时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量也迅猛增长。

伴随石油资源的紧缺,汽车使用替代燃料成为解决我市国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代用燃料的范围也由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扩大到醇类燃料、生物燃料、氢能源等。

目前,我市除全市封闭使用乙醇汽油外,燃气汽车从10年前的几十辆,发展到今天的几千辆。

由于燃气汽车基本都是公交车和出租车,直接关系着市民的出行和生命安全,因此,规范汽车使用代用燃料行为,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成为我们当前立法工作的着重点,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体现。

一、我市目前汽车使用代用燃料的基本情况1、推广汽车使用代用燃料机构的情况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要求,我市自1994年开始推广汽车使用代用燃料,主要是液化石油气(lpg)。

1995年6月,经市编委批准成立了市双燃料汽车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领导小组由市计委、经委、建委、科技局、环保局、交通局、公安局等×××个委办局主管领导组成,组长由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政府副秘书长担任。

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市双燃料汽车管理的发展规划、地方法规和各项标准及双燃料汽车充气站新建和改建的审定等7项职能。

2020年9月,经市编委批复该领导小组更名为××市清洁汽车协调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原设在市经委改设到市发改委,并将负责双燃料汽车充气站新建和改建的审定职能划入市商务局。

2、汽车使用代用燃料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情况截止目前,国家没有制定出台汽车使用代用燃料方面的法律法规。

我省于2020年10月出台了《黑龙江省调配和销售车用乙醇汽油暂行规定》,对调配和销售车用乙醇汽油行为进行了规范。

节能减排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节能减排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节能减排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根据市政府法制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结合我处工作实际,针对市发展和改革部门提报的明年立法项目,我于10月下旬,对我市汽车使用代用燃料的情况进行了立法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近年来,随着我市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能源需求量也迅速增长,同时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量也迅猛增长。

伴随石油资源的紧缺,汽车使用替代燃料成为解决我市国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代用燃料的范围也由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扩大到醇类燃料、生物燃料、氢能源等。

目前,我市除全市封闭使用乙醇汽油外,燃气汽车从10年前的几十辆,发展到今天的几千辆。

由于燃气汽车基本都是公交车和出租车,直接关系着市民的出行和生命安全,因此,规范汽车使用代用燃料行为,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成为我们当前立法工作的着重点,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体现。

一、我市目前汽车使用代用燃料的基本情况1、推广汽车使用代用燃料机构的情况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要求,我市自1994年开始推广汽车使用代用燃料,主要是液化石油气(lpg)。

1995年6月,经市编委批准成立了市双燃料汽车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领导小组由市计委、经委、建委、科技局、环保局、交通局、公安局等×××个委办局主管领导组成,组长由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政府副秘书长担任。

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市双燃料汽车管理的发展规划、地方法规和各项标准及双燃料汽车充气站新建和改建的审定等7项职能。

2006年9月,经市编委批复该领导小组更名为××市清洁汽车协调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原设在市经委改设到市发改委,并将负责双燃料汽车充气站新建和改建的审定职能划入市商务局。

2、汽车使用代用燃料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情况截止目前,国家没有制定出台汽车使用代用燃料方面的法律法规。

我省于2004年10月出台了《黑龙江省调配和销售车用乙醇汽油暂行规定》,对调配和销售车用乙醇汽油行为进行了规范。

节能减排与科学发展探微

节能减排与科学发展探微

节能减排与科学发展探微
钢铁工业是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发展需要综合平衡各种外部条件,其在作为国家重要支柱产业的同时,也成为能源消耗大户。

重视和抓好节能减排,体现好与快的辩证统一,就蕴含着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发展模式的创新和提升。

因此,弄清节能减排与科学发展的关系,对于钢铁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节能减排与科学发展的辩证统一 1 节能减排是一种科学发展模式节能减排作为一种发展模式,是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顺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战略举措。

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以大量消耗能源资源为代价的,并且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

有关研究表明,过去50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的原因,90%以上与人类使用石油等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增加有关,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生态危机。

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广泛共识。

保护生态环境,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发展中国家也要发挥后发优势,避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XXXX年节能减排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可编辑).doc

XXXX年节能减排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可编辑).doc

XXXX年节能减排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可编写 )节能减排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能减排确实优化我县生态环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场深刻的观点改革。

而观点的改革其实不是一挥而就的它需要在新旧观点的频频交手中才能达成。

节能是科学发展的必定选择。

推动节能工作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成立节俭型社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步入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

落实科学发展观主抓节能技改项目促使工业经济构造调整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率以节能减排为主要抓手加大工业构造调整力度。

最近几年来我县全力推动新式化、工业化确实转变经济增加方式坚持“政府指引、公司自主、市场推动”、“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 的工作思路充足发挥资源市场配置的基础作用就地取材、分类指导兼顾全县家产布局和家产构造调整进一步做大做强打火机、小五金、铝业、服饰、 xx 焦化及电力等几大支柱家产裁减落伍生产能力差封闭高耗能、高污染公司不停优化产品构造和技术构造不停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产品品位鼎力发展循环经济、走资源综合利用、节能降耗、洁净生产之路。

同时严把能耗增加源泉关仔细履行固定财产投资项目节能和环境影响评估制度有效制止能耗增加源泉促使我县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是以构造调整为主线实行资源节俭与环境保护项目。

仔细贯彻落实国务院《促使家产构造调整暂行规定》和《家产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依据国家《十一五十大要点节能工程实行建议》继续搞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指引公司加大节能减排技改投入踊跃争取国家、省财政资源节俭和环境保护专项补贴资本加速工业经济调整步伐。

踊跃调整工业家产构造实现工业构造的优化升级。

逐渐创建条件鼎力发展低能耗、高附带值的 IT 家产、创意家产和现代服务业拟订家产调整规划增强宏观指导落实详细举措促使产业构造逐渐优化。

踊跃推行应用非黏土类新式墙体资料实现“禁实”、“禁粘”和建筑节能目标进一步推动应用预拌混凝土(沙浆)、限时严禁城区(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沙浆)工作有力促使水泥行业构造调整提高散装水泥用量推动散装水泥事业发展。

最新-科学发展观引领我市节能减排工作的调研文章 精品

最新-科学发展观引领我市节能减排工作的调研文章 精品

科学发展观引领我市节能减排工作的调研文章通过深入调研,在分析大量资料、论证目前我市节能减排工作现状基础上,就以科学发展观引领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目前我市节能减排工作应突出“三个重点”。

重点一:突出工业的节能降耗。

“十五”以来,我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重工业是其主导力量,已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7897%。

与此同时,能源消耗也在逐步上升,能耗总量超百万吨企业3个;超十万吨14个。

由此可见,节能降耗工作着力点仍然是工业,而耗能大户又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我市节能降耗工作卓有成效,如济钢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水泥厂的废渣利用等。

但万元能耗仍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是某些重化工业技术设备相对落后,节能减排形势不容乐观。

我们认为,今后一个时期,工业仍是我市耗能最多的部门,也是可以取得节能效益最显著的部门。

工业节能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与调整行业、产品结构相结合,具体通过修订节能设计规范,实行企业能源审计,建立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措施确保实施。

重点二:突出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

去年,我市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中,一产占111%;二产占6277%;三产占2415%;居民生活占949%。

做强做大第三产业是破解节能减排瓶颈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市三产发展迅速,二产降、三产升的趋势逐步显现。

但目前第三产业结构并不合理,商场、宾馆、酒店等传统服务业比重仍显过大,这些行业的能耗并不低。

调研中我们发现,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仅占全社会能耗31%,万元能耗仅06吨标准煤,大大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其发展潜力巨大。

我们的观点,要优先发展以金融、信息、会展等产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以专业化分工和提高社会效率为重点,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满足人们需求和方便群众生活为中心,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

坚持科学发展促进节能减排_0

坚持科学发展促进节能减排_0

坚持科学发展促进节能减排文章标题:坚持科学发展促进节能减排**是一个重化工业主导型城市,重化工业比重占50%以上。

重化工业的发展为我市工业体系的建立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随之产生的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也给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质量改善带来了严峻挑战。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上述“三高”问题的治理,千方百计地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被确定为全省市州级唯一的循环经济试点城市。

今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1.88吨标煤,较上年下降4.1%;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近5.0吨标煤,较上年下降7.4%;实现节能量26万吨标煤。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3万吨,削减量0.04万吨,削减率1.2%;二氧化硫排放量5.78万吨,削减量0.12万吨,削减率2%,基本完成省下达我市的今年节能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

走出三大误区长期以来,传统陈旧的发展模式和思路,在一部分人的头脑中形成了一些错误的观念和认识。

一是“节能减排与产业结构互相矛盾论”。

有的人认为,重化型工业结构是长期发展形成的,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工业经济的突出特点,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既与**重化工业对资源消耗依赖度高、“三废”产生量大的实际不相符,也会动摇**经济发展所依赖的基础。

二是“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互为消长论”。

推进节能减排工作,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也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标准。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这就意味着要增加企业生产成本,进而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地方经济发展。

三是“节能减排与财源建设不可协调论”。

在推进节能减排中,我市认真执行国家各项优惠政策,让利于企业,对地方财政收入产生了一些影响。

因此,一部分人认为“投资上去了,经济效益下来了”、“节能减排工作做好了,地方财政收入减少了”。

市委、市政府认为,在现阶段,要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出上述认识上的“三大误区”。

长期以来,**虽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经济结构不优、能耗仍然过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环境保护压力增大的问题依然存在。

节能减排 科学发展

节能减排 科学发展

节能减排科学发展摘要:节能减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

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节能;环境;科学发展节能减排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深刻认识节能减排的战略意义,是做好节能减排这篇大文章的根本。

当前,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2009年以来,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发布了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决定,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做出了工作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但是,2009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加大了“十一五”后四年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

更为严峻的是,2010年一季度,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业增长20.6%,同比加快6.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各方面工作仍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

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扭转,不仅今年节能减排工作难以取得明显进展,“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也将难以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

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

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

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社会、科学发展———节能减排与科学发展观关系研究张金鹏〔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节能减排与科学发展观关系研究”(07SJB720003)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0—01—26[作者简介]张金鹏,哲学博士,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国外马克思主义。

 江苏镇江 212003[摘要]对节能减排与科学发展观之间关系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而要提升到社会与自然关系,经济与社会发展关系的高度来考虑。

站在这一高度,我们就会发现节能减排首先是解决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改善经济结构,改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

这就说明了节能减排在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地位,研究节能减排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内在关联与辩证关系是正确理解和把我节能减排战略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环境友好;和谐社会[中图分类号]G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633(2010)03—028—04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是人本身的发展,或者说只是社会的发展,而是社会与自然的共同发展,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与良性互动是社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的前提条件之一。

同时社会发展又不仅是经济自身的发展,而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一致,社会关系不断改善,即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不是某一个方面、某一个层面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是整个社会、社会与自然的统筹、和谐、均衡、良性发展。

由此,如何解决自然与社会、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为了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点与难点,而节能减排无疑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由之路与重中之重。

一、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 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求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之间的统筹兼顾和和谐发展,不仅包含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协作与共同发展,还要求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与协调发展。

这是因为社会与自然之间始终存在着物质与能量的转换,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发展始终处于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的关系之中。

自然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永恒的前提。

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类的存在首先是一种自然力,因此西方很多的思想家都将人的本性、本质最终归于自然,将人的自然属性确定为人的本质。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域中,自然作为人类存在与发展的前提,不仅是因为人源于自然,是自然的儿子,更是因为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所需要的物质资料无一不是最终由自然提供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将物质生产活动确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正是看到自然与社会的这一基础性关系。

〔1〕离开了自然,离开了物质生产活动,人类社会的存在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不可想象的。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自然不仅是人类社会存在于发展的前提,而且是永恒的前提。

也正因此,马克思在论述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发展时,认为自然的必然性是人类自由的应有之义,是人类永恒的必然性。

自然与社会的这一关系,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总是以对自然的利用和开发为前提,即人类总是要与自然发生物质与能量的变换,从自然界获取自身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资料。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要以保持自然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对自然的开发利用始终保持在自然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否则,人类的“胜利”必然会导致自然的报复,而一旦自然的报复来临时,人类也就面临着灭顶之灾。

恩格斯早在《自然辩证法》中就警告过当时欧洲的资产阶级,不要在对自然的胜利面前洋洋得意,因为“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2〕。

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身,这已经成为了共识。

只有实现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的长足的可持续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基本内容之一。

正是因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实践基础上的物质与能量的变换关系,因此自然与社会始终处于一种相互中介的关系之中。

在这一关系中,首先是自然被社会所中介,也就是说,自然不再是纯粹的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而是被人类活动所介入,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存在,换言之,我们所处的自然是一个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的自然,是被纳入到人类社会活动之内的自然。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我们的现实世界其实是被实践改造过了的世界,那种处于实践之外的自然存在着但不构成人类活动的直接的现实的条件。

我们“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3〕。

也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青年卢卡奇把自然纳入到社会范畴之内,认为自然是社会的。

虽然青年卢卡奇的观点有着一定的片面性,但在自然与社会关系的这一层面上,他的眼光无疑是敏锐的。

自然被社会所中介,同时社会也被自然所中介,社会与自然是一个双向中介的互动关系。

“历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

但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有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4〕。

这是因为,人类通过实践活动从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同时也就改变了自然原有的存在形态,使之成为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果;而改变的自然又会成为人类新的实践活动的客观前提,制约着人类的实践活动的开展,并进而制约着整个人类社会的进程。

人的活动影响与制约自然发展的同时也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优越于其他动物之处在于人类超脱了自然存在而成为一种与自然相对的自觉的力量,但同时人类又始终是生活在自然之中的,哪怕是人类改造过的自然。

马克思在他的青年时代就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把自然叫做人类的“无机的身体”〔5〕,从而提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不可否认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讲是双向互动的关系,自然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始终处于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过程之中。

认识到了这一点,也就认识到科学发展观要把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基本内容和要求之一。

自然是社会发展的前提,社会活动会导致自然的变化,而变化了的自然又会反过来影响和制约人类的社会活动和社会的发展,这就必然产生一个问题,即人类在自然面前到底应该采取何种态度,到底应该建立何种人与自然的关系。

西方社会的发展已经为我们给出了一个反面的答案,那就是人类不能以主人的姿态对自然进行无休止的盘剥和利用。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的后现代思潮实际上就是对西方的错误的反思和反驳,但它们在这个问题上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即在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正确起点上走到了彻底否定人对自然的能动性,否定了人对自然的改造是人类生命存在形式本身的历史作用与意义。

很明显,站在21世纪的高度,我们就会发现,人类既不能无视自然存在本身的规律和界限,无休止的开发和利用自然,也不能因为我们已经犯下的错误而否定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成果,而回归到洪荒时代去饮毛茹血。

正确的或科学的态度就是,建立起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新型的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这一关系追求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在自然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同时要学会反哺自然,通过人类自身的作为促进自然的恢复和良性发展。

这一态度和立场就是科学发展观所说的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根本要义。

二、节能减排是创造友好环境、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如何改变我们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人与自然之间的“主奴关系”,最终把环境建设成友好型的环境,关键在于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对自然的伤害。

而人类对自然的伤害无非两个方面,一是对自然的过度开采和利用,导致自然无法自行恢复和重生,这一结果就是我们面临的所谓资源枯竭的问题;二是向自然的过度排放,导致本已脆弱的自然雪上加霜,从而导致环境不断恶化,人类生存本身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要想恢复社会与自然的友好关系,实现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切实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换言之,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当务之急就是一方面节约资源,减少对自然的开采和利用,给自然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一方面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轻自然净化和再生过程中的过重负担,使自然重新恢复生机。

简言之,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就是节能减排。

从整个世界看,人类经济的发展已经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地球上的可用资源正在处于枯竭之中,人类正面临着资源短缺的危机。

这种情况在我国尤为严重。

首先,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

“目前,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0%。

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

国际公认的工业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45中矿产资源,我国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0%。

石油、天然气的人均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即使是储量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3%”〔6〕。

我国正处在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而资源短缺恰恰构成了我国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从一定意义上讲,我国目前所面临的这一资源困境既有自然条件上先天不足,也有我们几十年发展模式的原因。

回顾我国发展的历史就可以看出,这种资源短缺的压力实际上是我们不科学的发展模式本身的产物。

换言之,我国的自然短缺更主要的是我们发展是以高能耗、高消耗为代价,是以对资源巨大浪费为代价的。

目前,我国仍然是高速度、高能耗、高浪费的发展模式。

“2007年,我国G DP 占全球经济总量的6%,但能源耗费占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617%;火电供电煤耗、吨钢可比能耗、水泥综合能耗、乙烯综合能耗分别比国际先进水平高1411%、915%、2414%、5614%”〔7〕。

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领域普遍存在浪费资源的严重现象,这种现象到目前为之并没有真正得到改善。

一句话,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牺牲我们的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这一代价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正在威胁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要想实现我国社会的科学发展,节约资源,变高能耗发展为低能耗发展、变高浪费发展为充分有效利用资源的发展就成为了首要的任务和必须坚持的方针。

也正因此,十一五规划才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发展的一项硬指标提高到决策性的高度。

高能耗、高浪费必然伴随着它的附加品———高排放、高污染。

资源的浪费必然会导致大量可用资源没有在生产中得到充分利用而作为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之中,而这些废弃物恰恰构成了环境的污染物。

我国经济的发展不仅建立在资源高度浪费的基础上,而且建立在高排放高污染的基础上。

“目前,全国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70%的江河水系受到污染,1/3的国土受到酸雨影响,近1/5的土地有不同程度的沙化现象,近1/3的土地面临水土流失,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分别位列世界第一和第二。

2006年,中国38%%的城市未达二级空气质量标准。

在世界空气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中国就占了6个”〔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