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调介绍

合集下载

中国少数民族民歌(一)[教学内容]蒙古族长调与短调【共享文档】

中国少数民族民歌(一)[教学内容]蒙古族长调与短调【共享文档】

3.笛子的分类:梆笛,曲笛
4.笛子的名曲介绍
三、欣赏笛子曲
1、《扬鞭催马运粮忙》(北派绑笛曲)
a乐曲创作背景
b乐曲结构:引子+小快板+抒情的中板十热烈的快板
c表现风格和音乐素材来源:东北秧歌
d曲作者介绍:魏显忠
e听音乐
2、《姑苏行》(南派曲笛曲)
a乐曲结构:宁静引子+抒情的中板十热情的小快板+再现引子的主题+尾声
二、乐曲《梅花三弄》
1、乐曲简介:晋朝古曲流传子中国大地将近200年历史,乐曲意境表达情感
2、乐曲结构:引子虚幻般飘逸状的音乐安静祥和+A部主题雪花飘飘+B天气晴朗+结束,一切回归大
自然无限风光
3、播放音乐
三、排箫的基本常识
1、历史演变
2、乐器构造及音色
3、常用技巧
4、乐曲欣赏《远方的思念》
(1)曲作者:俞逊发
[教学手段]精讲与电化手段相结合
5
h
[教学过程]
一、民族概况
二、其音乐体系
三、其音乐特点
四、代表作品《黑眼睛的姑娘》赏析及学唱
五、朝鲜族的抒情谣
1.民族概况
2、其音乐体系
3、其音乐特点——音阶、调式、节奏、节拍、旋法
4、代表作品《椐梗谣》《阿里郎》赏析及学唱
6
h
中国少数民族民歌(三)
h
7
[教学内容]藏族的山歌及酒歌 彝族的“四大腔”
4、秦腔的板式
5、秦腔的角色
四生:老生、须生、小生、幼生
六旦:老正旦、小旦、花旦、正旦、武旦、媒旦
二净:大净、毛净
一丑:
十三门:
6、常用伴奏乐器:二股弦、板胡、月琴、笛子、唢呐、海笛、笙、干鼓、暴鼓、堂鼓、战鼓、大锣、

长调

长调

长调的代表作
• 优秀的长调民歌有流行于阿拉善的《富饶 优秀的长调民歌有流行于阿拉善的《
辽阔的阿拉善》 辽阔的阿拉善》、《轮番酒之歌》、《查 轮番酒之歌》 干套海》 干套海》、《辞行》、《牡丹梁》等,流 辞行》 牡丹梁》 行于呼伦贝尔的《辽阔的草原》 行于呼伦贝尔的《辽阔的草原》等,流行 于锡林郭勒的《小黄马》 于锡林郭勒的《小黄马》、《走马》等, 走马》 流行于科尔沁草原的《威风矫健的马》 流行于科尔沁草原的《威风矫健的马》、 《思乡曲》等,都是乐段体的长调民歌。 思乡曲》
谢谢
长调的形式
• 长调是抒情歌曲,由32种采用大量装饰音 长调是抒情歌曲,由32种采用大量装饰音
的旋律构成,它赞美美丽的草原、山川、 河流、歌颂父母的爱情、亲密的友谊,表 达人们对命运的思索。包含着丰富的节奏 变化,极为宽广的音域和即兴创作形式。 长调的演唱和创作与牧民的田园式生活方 式紧密相连,这是蒙古族至今仍然广泛延 续的生活方式。
长调
蒙古音乐草原风格的标志
长调简介
• 长调,蒙古族在长期游牧生产劳动中创造的几种
民歌的总称,也是蒙古音乐草原风格的标志。长 调是蒙古民歌主要艺术形式之一,主要流行于牧 区。音乐特点为音调高亢,音域宽广, 长调演奏 曲调优美流畅,旋律起伏较大,节奏自由而悠长, 多采用复合式节拍。曲式结构以上、下句构成的 乐段较为常见,也有复乐段乃至多乐段构成的联 句体,以非方整性结构居多。歌词多以两行为一 段,在不同的韵步上反复叠唱。 诗调体式之 一。前人以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 一。前人以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 91字以上的为长调。 91字以上的为长调。
• 音乐特点为音调高亢,音域宽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曲调优美流畅,

长调

长调
由 两个 乐句构成的单段体 。
2、歌词大多数是描写 草原、骏马、牛羊、蓝天 等。
3、节奏自由 , 旋律 舒展辽阔,尾句 悠长 。 4、演唱时,常用 前倚音 来作装饰。 5、常用蒙古族乐器 马头琴 做伴奏乐器。
考考你的耳朵:听辨下面两首歌曲,判断 哪一首是蒙古族长调?
长调和马头琴、呼麦被誉为蒙古族音 乐中的“三宝”。长调,蒙古语称“乌 日图道”,意即长歌,也称做“长调”。 蒙古族长调以鲜明的游牧文化和演唱形 式讲述着蒙古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 以及艺术的感悟。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 组将其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 作”。
聆听歌曲, 关注:
1、感受歌曲的旋律特点。 1、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 2、你能听出里面有一样很有 特色的伴奏乐器吗?

蒙古族长调民歌

蒙古族长调民歌

蒙古族长调民歌。

天堂草原音乐网的小编鸭梨,为您简单的介绍蒙古族长调。

长调是蒙古民族特有的文化之一。

早在一干多年前,蒙古族的祖先走出额尔古纳河两岸山林地带向蒙古高原迁徙,生产方式也随之从狩猎业转变为畜牧业,长调这一新的民歌形式便产生、发展了起来。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它逐渐取代结构方整的狩猎歌曲,占据了蒙古民歌的主导地位,最终形成了蒙古族音乐的典型风格,并对蒙古族音乐的其他形式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草原、与蒙古民族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承载着蒙古民族的历史,内蒙古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

蒙古族长调民歌也是一种跨境分布的文化。

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是蒙古族长调民歌最主要的文化分布区。

蒙古族长调蒙古语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

可以说,长调集中体现了蒙占游牧文化的特色与特征,并与蒙古民族的语言、文学、历史、宗教、心理、世界观、生态观、人生观、风俗习惯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贯穿于蒙古民族界观、生态观、人生观、风俗习惯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贯穿于蒙占民族的全部历史和社会生活中。

长调的基本题材包括牧歌、思乡曲、赞歌、婚礼歌和宴歌(也称酒歌)等。

她的特点为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白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歌词一般为上、下各两句,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

蒙古族长调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所以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

长调民歌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有较长大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

长凋民歌用蒙古语歌唱,其节奏舒缓自由,字少腔长,且因地区不同而风格各异。

锡林郭勒草原的长调民歌,声音嘹亮悠长,流行有《小黄马》、《走马》等。

呼伦贝尔草原的长调民歌则热情奔放,有《辽阔草原》、《盗马姑娘》等。

阿拉善地区的民歌节奏缓慢,流行有《富饶辽阔的阿拉善》、《辞行》等。

东北民歌介绍

东北民歌介绍

东北民歌介绍
东北民歌:
东北民歌是指流传于东北三省汉族小调的统称,它的歌词是东北人民生活语言的诗化。

由于地理、语言、生活习性养就了东北人豪爽的气质,在民歌中往往得以充分体现。

东北民歌中有些曲调是受地方戏二人转唱腔的影响,所以显得非常富有地方色彩,生动活泼,反映了劳动人民开朗的性格和丰富的生活情趣。

东北民歌的特点一般音调比较高亢嘹亮,旋律宽广,气韵悠长,声音运用上也比较刚直。

东北民歌可分为三大类:
一、山歌
山歌又分“长调、“短调”,“长调”高亢刚健,节拍自由;“短调”曲调平稳,节奏规整。

二、歌舞曲
歌舞曲大多为一领众和形式。

三、萨满调
萨满调是为请神、跳神、祭祖、葬礼时唱的歌,曲调吟诵式,多为领和。

鄂伦春民歌为五声音阶。

以宫调式、羽调式居多。

他们最喜爱的民歌有《额呼兰.德呼兰》,是一首歌颂大自然的歌。

此外《鄂伦春族小唱》在全国也很闻名。

东北民歌特点:
东北民歌的特点一般音调比较高亢嘹亮,旋律宽广,气韵悠长,声音运用上也比较刚直。

《东北风》、《月牙五更》、《摇篮曲》及《小拜年》已成为具有东北代表性的民歌,久唱不衰,深受人们的喜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民歌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及魅力。

蒙古长调

蒙古长调

蒙古长调描述歌声之美是困难的。

记者在呼和浩特的五天里,多次听到蒙古长调那悠扬、深沉而宽广的旋律,不管是在斗室之内,还是在人潮汹涌的新华广场,只要听到一曲长调响起,马上就能被带到那辽阔的草原,那发自胸臆的歌声,在天地之间飘荡,仿佛能传到无穷的远方。

2005年6月3日,我们驱车去呼市北边八十公里外的希拉穆仁草原,这个草原和西北方向的锡林郭勒草原、和更远的呼伦贝尔草原以及更为遥远的外蒙草原都是连成一片的。

6月初的草原,草还只有寸余高,无名的黄色、蓝紫色小花点缀其间,大风挟带着沙尘直扑人的眼睛。

牧民们牵来马,我们纵马在草原上飞奔,从小在牧区长大、来自狮子王旗的小伙子布仁白依尔一边唱起长调《摔跤歌》,一边策马绝尘远去,自由挥洒的长调、撒蹄飞奔的骏马、辽阔无边的草原,三者融合无间。

布仁说,他偶尔也听流行歌曲,但与长调相比,太没有味道了。

中午在蒙古包里,女主人托娅端来烤羊排和草原白酒,同行的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的朝克图老师唱起了长调名曲《小黄马》,歌者端坐着,神态肃穆深沉,布仁白依尔配以低沉的呼麦,虽然听不懂蒙语的歌词,但那苍凉悠远的歌声,足以让听的人肃然起敬,暂时忘掉自己,与身处的这片草原融为一体。

如今,一直在草原上自由回荡的蒙古长调获得了世界性的声名。

2004年的11月份,蒙古长调入选为联合国第三批“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中国和蒙古国联合申报,在此之前,同为草原文化精髓的马头琴已由蒙古国独立申报成功。

联合申遗2005年6月8日,两国的乌兰巴托签署了合作协议,同意两国联合申报。

11月25日,由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长调获得通过。

“下一步就是具体措施了”,乔玉光说,要按照申报文本的十年规划来做事,目前正在着手组建两国联合机构。

将与蒙古国联合开展田野调查,共同进行理论研究,联合制定长调民歌传承人的普查和评价体系标准,并进行长调的宣传与培训,举办国际长调比赛等等。

“学校教育下的传承是一方面,非主渠道,学校教育会学院化,而原生态的文化重要的是在民间,在于对传承人的保护,将会在牧民居住地建立保护区。

蒙古舞特点及介绍

蒙古舞特点及介绍

蒙古舞特点及介绍蒙古舞是蒙古族民间舞蹈的代表,它独特的特点在于它的舞蹈动作优美、婀娜多姿,舞蹈形式多样,富有民族特色。

蒙古舞是蒙古族人民生活和文化的真实反映,它是蒙古族人民丰富的精神财富。

蒙古舞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富有民族特色:蒙古舞是蒙古族独有的舞蹈形式,它深受蒙古族人民的喜爱。

舞蹈中的动作、服饰、音乐等都融入了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

2. 动作优美多变:蒙古舞的舞蹈动作优美、婀娜多姿,舞者的身体柔韧度要求较高,舞蹈动作要求灵活多变,有时轻盈飘逸,有时激情四溢,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3. 舞蹈形式多样:蒙古舞有多种不同的舞蹈形式,包括男舞、女舞、群舞等。

男舞通常表现出蒙古族男性的豪放和勇敢;女舞则展现出蒙古族女性的温柔和婉约;群舞则是蒙古族人民集体生活和劳动的真实写照。

4. 音乐配合紧密:蒙古舞的舞蹈动作通常与音乐紧密配合,舞者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进行舞蹈动作的展示。

音乐的节奏明快、激昂,能够激发舞者的激情和表演力度。

5. 带有民族象征意义:蒙古舞常常带有民族象征意义,通过舞蹈动作和表情,表达出蒙古族人民对自然环境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

舞者身着传统蒙古族服饰,舞蹈中也常常出现马、草原等元素,寓意着蒙古族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

蒙古舞的发展历史悠久,起源于蒙古草原上的牧民生活。

在古代,蒙古族民间舞蹈是人们娱乐、庆祝丰收等重要场合的必备节目。

随着时间的推移,蒙古舞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舞蹈形式,成为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古舞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长调”和“短调”两种形式。

长调是一种比较慢的舞蹈形式,舞者的动作轻柔而优雅,舞蹈中常常表现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短调则是一种比较快的舞蹈形式,舞者的动作矫健有力,舞蹈中常常表现出蒙古族人民的勇敢和豪放。

在蒙古族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中,蒙古舞是必不可少的节目之一。

蒙古族人民穿着传统的服饰,跳起欢快的舞蹈,共同庆祝节日的到来。

长调简介

长调简介

长调(蒙古民族声乐)蒙古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自己辉煌的文明,尤以游牧文化最为灿烂。

而蒙古长调可称为游牧文化的一朵永不凋谢的花朵。

哪里有草原,哪里就有长调,哪里有牧人,哪里就有长调。

长调是草原上的歌,是马背上的歌。

蒙古长调是一种具有鲜明的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美学的感悟。

它集中体现了蒙古民族游牧文化的特点,并与蒙古语言和文学等息息相关。

可以说,蒙古长调演唱艺术是代表蒙古歌唱艺术最高成就的艺术形式。

千百年来,蒙古歌唱家代代相传,口承心授,使长调成为具有成熟表现手法的艺术形式。

它有着和世界上任何民族歌唱艺术不同的结构和要素。

长调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悠扬的旋律、繁复的波折音和只可意会的内在节律。

演唱长调时,常有将一个完整乐段从低音区提到高音区,再降到低音区的完整过程,有时一支长调要用几组这样的过程。

长调在音乐上的主要特征是歌腔舒展,节奏自如,高亢奔放,字少腔长,不少乐句都有一个长长的拖音,再加上起伏的颤音,唱起来豪放不羁,一泻千里。

长调一般为上、下各两句歌词,即四句歌词分两遍唱完。

长调演唱艺术只能根据演唱者的生活积累和对自然的感悟来掌握,而不能像短调歌曲的节拍那样以“强和弱、1和2”来固定地表达。

即不同的人演唱的节律各不相同。

长调歌词的绝大多数内容都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

而对这些草原特有的景色,只有悠远的长调才能绝妙地加以表现。

蒙古长调的唱法以真声为主,它感叹自然、讴歌母爱、赞美生命、诉说爱情,它把蒙古民族的智慧及其心灵深处的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论人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听到悠扬舒缓的蒙古长调,便会联想起那茫茫无际的大草原,联想到蓝天、白云、毡包和畜群,都会令人体味到草原独有的春天的喜悦、夏天的激情、秋天的深沉和冬天的苍凉。

长调是流淌在蒙古人血液里的音乐,是离自然最近的一种音乐,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产物,是一种心灵对心灵的直接倾诉。

音乐七年级下辽海2011课标版五单元草原长调牧歌鉴赏

音乐七年级下辽海2011课标版五单元草原长调牧歌鉴赏
播放课件,出示思维导图:蒙古长调的特点从五个区域来欣赏:呼伦贝尔风格区、昭乌达风格区、阿拉善风格区、科尔沁风格区、锡林郭勒风格区。
(一)
呼伦贝尔风格区:
《辽阔的草原》
1.首先欣赏呼伦贝尔风格区传统牧歌《辽阔的草原》,感受其“多华彩重装饰”独特魅丽。
歌中唱到:
虽然有辽阔的草原,不知道何处有泥滩,
虽然有美丽的姑娘,不知道她的心愿。
课件中思维导图出示昭乌达长调特点:悠扬飘逸
(三)
阿拉善风格区长调牧歌:
《辽阔富饶的阿拉善》
1.欣赏《辽阔富饶的阿拉善》
教师:
辽阔的阿拉善,那里有神奇的巴丹吉林沙漠传说、美丽的额济纳胡杨树的赞美诗,请欣赏《辽阔富饶的阿拉善》
播放《辽阔富饶的阿拉善》
MV
2.同学分享心灵体验。
同学围绕话题,可做类似发言,如:
请欣赏呼伦贝尔风格区传统牧歌《辽阔的草原》。
播放歌曲《辽阔的草原》
2.同学分享心灵体验。
同学围绕话题可做以下类似发言,如:
《辽阔的草原》她那自由的节奏、舒缓悠长的旋律,高亢的音调,玄妙变换的装饰音,优美流畅的曲调,真让我迷醉啊。
我感觉当那高亢悠远、舒缓激越的颤音飘荡在耳畔的时候,心灵就被这纯净的颤音魔化,完全醉倒在天籁的梦境里了。
课件中播放《牧歌》MV。
2.同学分享心灵体验。
同学围绕话题,可做类似发言,如:
我非常喜欢这首长调,旋律自由回旋,悠扬飘逸,有情有景、情景交融。看到歌声的背景是晴空低垂的云朵,天底下是看上去静止却时时吃草移动的羊群,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我觉得昭乌达盟长调的特点更显悠扬飘逸。
同学分享时音乐不停,小声循环播放。营造氛围,创设情境。
马鞍是蒙古族的摇篮,套马杆更显蒙古族人的自豪。

美声唱法发声技巧与蒙古族长调教学

美声唱法发声技巧与蒙古族长调教学

美声唱法发声技巧与蒙古族长调教学孙德俊我认为:要阐述这一问题,首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即:(1)找到美声唱法发声技术同长调歌唱艺术发声方法存在的共性规律;(2)找出二者间存在的个性差异;(3)开拓进取,消除狭隘、保守的陈旧观念;(4)创立蒙古族长调歌唱艺术教学的新局面。

下面我就这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浅显认识。

(1)美声唱法发声技术同长调歌唱艺术发声方法存在的共性规律,最根本的是二者都十分重视呼吸法运用的正确与否对歌手的艺术歌唱发声技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认为已经形成为是一种人体机能运动体系的艺术歌唱活动。

在西洋“美声唱法”理论上,他们提出了“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的技术橄念。

这种理论产生的依据是从人休歌唱发声运动的体表特征得出的。

这种体表特征—表现出了人体进行歌唱发声运动时,脚和腹部连带发生膨涨与收缩的现象。

这一理论从十七世纪初美声唱法伴随着西洋歌剧艺术的产生.而延续应用了近四百年。

且在这四百年来还有一些人提什么“横隔膜呼吸法”,“鼻口腰腹呼吸法”等。

然而,事实上,不管是上述所提及的任何一种呼吸法,从科学的人体生命运动规律来看,在实际的艺术歌唱发声运动过程当中,支持其人体完成整体歌唱发声技术运动的动力点(即控制、调解吸人和呼出气息的动态活动)感觉最明显的部位还是反映在歌者自己身体的下腹部一也就是人休的下丹田处。

而蒙古族长调歌唱艺术所强调使用的,支持其歌唱发声运动的呼吸法,同样是“腹式呼吸法”,又称作“丹田之气法”。

实际也是指出了腹部肌肉运动对歌唱发声所起到的功能性调节作用的重要性。

内蒙古伊克昭盟著名的老民歌手扎木苏曾提示说:“人们笑得肚子疼了的地方”的腹部动感状态最敏感的区域,就是人们用气和调节气息支持人体歌唱运动能够得以自如、灵活、多变地进行呼与吸交替运动的支撑点。

扎木苏老先生从15岁开始唱歌,80多岁时,唱起歌来仍是气不虚、声不哑、嗓音仍保有高亢、嘹亮、开阔、质色清晰的特性风格。

我认为,从现实和科学的角度着问题,我们不管是采用何种唱法,歌唱发声运动进行过程,歌声的悠美和抑、扬、顿、挫,强弱有侧,必然都同呼吸法的正确把握有关。

《蒙古族音乐的长调和短调》教案

《蒙古族音乐的长调和短调》教案
举例:分析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方式,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音乐元素进行情感传达。
(3)演唱技巧的掌握:学生可能对蒙古族音乐的演唱技巧感到陌生,需要教师耐心指导,让学生逐步掌握。
举例:针对颤音、滑音等演唱技巧进行专门练习,教师逐一纠正学生的发音,提高演唱水平。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蒙古族音乐的长调和短调》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过蒙古族的音乐?”(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蒙古族音乐长调和短调的奥秘。
(2)蒙古族音乐的情感表达:使学生了解蒙古族音乐在表达情感、描绘场景方面的独特魅力,学会通过音乐传达情感。
举例:分析《辽阔的草原》中表达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之情,以及《骏马奔驰》中展现的英勇豪迈气息。
(3)蒙古族音乐的基本演唱方法:教授学生基本的演唱技巧,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
举例:学习颤音、滑音等蒙古族音乐特有的演唱技巧,并运用到实际演唱中。
在课程进行中,我也注意到学生在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时,对于情感表达的理解较为浅显。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将在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学会从音乐元素、文化背景等多角度去理解和感受音乐,以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最后,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努力使课程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的参与度较高,但在实际演唱过程中,部分学生仍存在技巧掌握不到位的问题。针对这一点,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大个别辅导的力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他们在演唱技巧方面得到有效提高。

经典长调诗词 诗词中长调是什么意思

经典长调诗词 诗词中长调是什么意思

经典长调诗词诗词中长调是什么意思今天给各位分享经典长调诗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诗词中长调是什么意思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长调的相关诗词长调的相关诗词长调即七言诗,短调乃五言诗”。

例如:“满江红”、“水调歌头”、“念奴娇”、“水龙吟”、“雨霖铃”、“永遇乐”、“沁园春”等。

长调最长的在二百字以上。

例如《莺啼序》有二百四十字,可以称做已知的最长的长调。

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长调:词调体式之一,指词调中的长曲,一般词字数在91字以上;唐代也有人认为“长调即七言诗,短调乃五言诗”。

慢词: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也是宋代词人常用的曲调样式之一。

古诗词91字以上为长调、59~90字为中调、58字以内为小令。

水调歌头全词共计97字,故属于长调。

【全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宋]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中调诗歌如“临江仙”、“一剪梅”、“蝶恋花”、“钗头凤”、“渔家傲”、“青玉案”、“江城子”、“破阵子”、“苏幕遮”等。

太多了,《沁园春》只是词调名,词调又叫词牌。

一种词调有一定的格律,作者按照这种格律去填做,叫做“填词”。

词调:词分小令、中调、长调。

《沁园春》属于长调,分上下两阕,也叫双调。

什么是长调?什么是慢词?什么是小令?什么是长调?什么是慢词?什么是小令?长调:词调体式之一,指词调中的长曲,一般词字数在91字以上;唐代也有人认为“长调即七言诗,短调乃五言诗”。

慢词: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也是宋代词人常用的曲调样式之一。

令、慢是词的二大类别。

从令词发展到慢词,还经过一个不长不短的形式,称为“引”或“近”。

明朝人开始把令词称为小令,引、近列为中调,慢词列入长调。

张炎《词源》云:“美成诸人又复增演慢曲引近。

三者主要是字数上的区别。

【51Talk-用英语介绍非遗文化】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蒙古族长调民歌

【51Talk-用英语介绍非遗文化】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蒙古族长调民歌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蒙古族长调民歌Mongolian Urtiin Duu, also called the traditional folk long song, is a ballad featured by few words, long and resounding vocal voice as well as slow and free rhythm. It is suitable for narration and expressing emotion. The lyrics are in couplets and the contents are mostly about grasslands, horses, camels, cattle, sheep, blue sky, white clouds, rivers and lakes etc.乌日图道,也被称为蒙古族长调(长歌),它的特点为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歌词一般为上、下各两句,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

The Urtiin duu or “long song” is one of the two major forms of Mongoliansongs, the other being the “short song(boginoduu)”. As a ritual form of expression associated with important celebrations and festivities, Urtiin duu plays a distinct and honoured role in Mongolian society. It is performed at weddings, the inauguration of a new home, the birth of a child, the branding of foals and other social events celebrated by Mongolia’s nomadic communities.乌日图道或长调是蒙古歌曲的两种主要形式之一,另一种是短歌。

蒙古族长调和短调

蒙古族长调和短调

蒙古族长调和短调蒙古族自称“蒙古”,主要分布在中国、蒙古国、俄罗斯单个国家。

我国大多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也有一部分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

蒙古族民歌有两种传统的分类方法,一是题材分类,分为牧歌、赞歌、思乡曲、宴歌、谚歌、叙事歌、儿歌等;二是体裁分类,可概括长调和短调两类。

长调的曲调悠长,节奏自由,曲式篇幅较长大,带有浓郁草原气息。

牧歌、赞歌、思乡曲及一部分礼俗歌属于长调范畴。

短调曲调较紧凑,节奏整齐,曲式篇幅较短小。

狩猎歌、叙事歌及一部分舞蹈性的礼俗歌属于短调范畴。

1、长调民歌长调民歌是典型的蒙古族音乐风格的代表。

具有辽阔奔放的草原气息,主要在放牧时演唱,有时也在宴席、婚礼和那达慕大会演唱。

它的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

在演唱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延长音中的连续嗽音和颤音,犹如骏马嘶鸣,适与表现洋溢的激情,使音乐带有华彩性;二是旋律中向下三度活四度轻声下滑,就像婉转清扬的马头琴声,适于抒发内在情感,为音乐增添了抒情性。

兼有华彩性和抒情性,是长调民歌的一大特色。

2、短调民歌短调民歌,包括古代的狩猎歌,近、现代的短歌、叙事歌和一部分风俗歌等,有时还伴有舞蹈。

蒙古族短调民歌的曲调短小,节奏规整,结构匀称。

演唱较近口语,装饰不多,以朴素见长。

这类民歌往往带有很强的叙事性。

它的旋律很美,句尾拖腔、衬腔很多,带有抒情性。

叙事性和抒情性结合,是短调民歌的一大特色。

以蒙古族音乐来说,因地域的不同,各地的蒙古族音乐有着明显的个性。

《吉林蒙古族民歌及其研究》一书,便为我们提供了蒙古族地域音乐文化的范例。

这部由徐国清、苏赫巴鲁、乌云格日勒编著的《吉林蒙古族民歌及其研究》,除全面地展现了流传在吉林的丰富多彩的蒙古族民歌外,还对这些民歌进行了概括的分析和研究。

通过此书对蒙古族地域性音乐文化的介绍,使我们对蒙古族民歌音乐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蒙古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

据史载,这个民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额尔古纳河)流域的部落,以“蒙兀室韦”之名初见于《旧唐书》。

内蒙古十大特产介绍

内蒙古十大特产介绍

内蒙古十大特产介绍内蒙古大草原的珍馐至宝——揭秘十大特产的魅力!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辽阔无垠的内蒙古大草原上,不仅孕育着壮美的风景画卷,更蕴藏着丰富多元、独具特色的各类特产。

今天,咱就来一探究竟,领略一番内蒙古那十大独一无二的特产魅力!首当其冲,“奶中贵族”——内蒙古纯正鲜牛奶和马奶酒。

这里的奶源纯净如碧玉,醇厚似琼浆,无论是直接饮用的鲜牛奶,还是经过发酵工艺酿制而成的马奶酒(又称“忽迷思”),都以其浓郁的乳香和独特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堪称舌尖上的草原明珠。

接下来,不得不提的是被誉为“肉中人参”的内蒙古牛肉干与羊肉。

在蓝天白云下自由放牧的牛羊,其肉质紧实饱满,富含营养,经独特风干工艺制作成的牛肉干、羊肉干,嚼劲十足,满口生香,是旅游出行、馈赠亲友的佳品。

再者,蒙古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手把肉和烤全羊更是声名远扬。

手把肉保留了原汁原味,肥瘦相间,嫩滑无比;而烤全羊则金黄油亮,皮脆肉酥,配上醇厚的马奶酒,一场草原盛宴就此拉开序幕。

另外,草原深处还隐藏着一味养生瑰宝——沙棘果。

这种顽强生长在恶劣环境中的小果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多种微量元素,制成的沙棘果汁或保健品深受大众喜爱。

说到内蒙特产,怎能少得了那充满民族风情的蒙古袍和精美的银饰呢?蒙古袍以其华丽的色彩、繁复的刺绣工艺展现着草原文化的独特韵味;而手工打造的银饰,则以精致细腻、寓意深远的设计,诉说着蒙古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此外,内蒙古的传统工艺品——羊毛毡制品也是一绝。

从温暖实用的毡帽、毡靴,到富有艺术气息的挂毯、摆件,每一件都凝聚着牧民们的巧手匠心,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草原风情。

最后,咱们聊聊内蒙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长调和呼麦。

这两种音乐形式犹如草原的灵魂,悠扬激昂的旋律仿佛能将你带入那广袤无垠的大草原,感受那份来自天地之间的磅礴力量和深深的情感。

总而言之,内蒙古这十大特产各具特色,既体现了大自然的恩赐,又展示了蒙古族人民的独特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初中长调教案

初中长调教案

初中长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调的基本概念,感受长调的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长调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演唱技巧。

3. 通过长调教学,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调的基本概念:长调是指旋律中音符时值较长、节奏较宽的音乐形式。

长调音乐具有优美、悠扬、抒情的特点。

2. 长调音乐欣赏:欣赏经典的长调作品,如《敖包相会》、《天边》等,感受长调音乐的美感。

3. 长调演唱技巧:教授长调演唱的基本技巧,如气息控制、音准把握、共鸣等。

4. 团队协作:通过合唱、对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长调的基本概念和演唱技巧,能够欣赏和演唱长调作品。

2. 难点:气息控制、音准把握、共鸣等长调演唱技巧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经典长调作品,引导学生进入长调音乐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长调基本概念:讲解长调的定义、特点,让学生了解长调音乐的基本知识。

3. 欣赏长调作品:欣赏《敖包相会》、《天边》等长调作品,让学生感受长调音乐的美感。

4. 教授长调演唱技巧:讲解气息控制、音准把握、共鸣等长调演唱技巧,并进行示范。

5. 实践演唱:让学生进行长调演唱实践,教师逐一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演唱技巧。

6. 团队协作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对唱等形式的团队协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7.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们的演唱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长调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长调演唱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

4. 学生对长调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演唱水平的提高。

六、教学建议1.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音乐基础,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2. 增加实践演唱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演唱技巧。

3. 鼓励学生参与团队协作,培养集体荣誉感。

4. 定期举办长调音乐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长调的名词解释

长调的名词解释

长调的名词解释长调,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个重要音调类型。

它是中国古代声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艺术底蕴。

在中国音乐理论中,长调被赋予了特殊的地位,被视为中华音乐智慧的结晶,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国音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长调的起源与发展长调源于古代宫廷音乐,最早出现在周朝的礼乐中。

古人将音调分为宫、商、角、徵、羽五音,其中宫音作为根音,成为长调的基础音。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域文化的交流,长调不断吸收和融合其他音乐元素,逐渐形成了多种变体,如昆曲中的“坠调”、京剧中的“生调”等。

二、长调的音律特点长调以宫调为基础,音调温和、大气磅礴。

它的音域较宽广,在演唱中需要合理运用气息和发声技巧,以达到表达情感和体现音乐美感的目的。

长调音律多变,旋律起伏跌宕,节奏变化丰富,灵活转调和装饰音符等技巧常常被运用其中。

同时,长调中还蕴含着深厚的音韵学和韵律感,注重音节的发音和音韵的协调,使其更加具有独特的韵律魅力。

三、长调的艺术表现形式长调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典型代表,在演唱中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首先,要注重发音技巧的训练,包括气息的调节、音准的掌握等。

其次,要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演唱者的声音和肢体语言,将内心所感、所想融入到音乐中,使观众产生共鸣。

再次,要注重舞台表演的细节,如服装、道具、舞蹈以及舞台布景等,来提升演唱的艺术效果。

四、长调的传承与发展长调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珍贵遗产,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一方面,专门的音乐院校和文化机构致力于长调的培养与传承,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和举办音乐会演出,促进长调艺术的发展。

另一方面,一些音乐家和表演者将长调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更具个性和时尚感的音乐作品,使长调融入到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多人的喜爱和关注。

五、结语长调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瑰宝,凝聚了中华民族丰富的音乐智慧和文化传统。

通过对长调的深入了解和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理解和传承中国古典音乐的精髓。

长调_精品文档

长调_精品文档

长调长调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常见曲调,其音调深沉悠扬,表达深情,被广泛用于叙事情节的表演。

长调作为中国戏曲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长调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对后来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调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中国戏曲的起源。

据说,中国戏曲起源于古代的宫廷音乐,并逐渐发展成独立的艺术形式。

而长调则是在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长调以其独特的音调和情感表达方式成为戏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长调的名称来源于其音调的长拖。

它具有较慢的节奏和较长的音符持续时间,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使听众更容易感受到曲调中的情感变化。

长调通过音调的变化和演唱者的技巧来传达情绪和情感,包括喜怒哀乐等。

在表演中,演唱者通过声音的起伏和音调的变化来传递角色的情感状态,使观众更加投入到剧情中。

长调的演唱要求演唱者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同时还需要一定的情感表达能力。

演唱者需要准确地把握音调的变化,并通过声音的表现力传达出角色的感情。

同时,演唱者还需要注意呼吸控制和音色的塑造,使长调的音色更加丰富和细腻。

长调在中国传统戏曲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京剧、豫剧、越剧等各种戏曲剧种中,长调都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曲调之一。

在京剧中,长调一般用于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常用于咏史演唱、念白和情感表达等场景。

在豫剧和越剧中,长调可以更好地表达出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间故事,被视为地方剧种中的代表曲调之一。

除了在戏曲中广泛运用外,长调也在其他艺术形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中国民间音乐中,长调常用于民间歌曲的演唱中。

同时,由于长调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它也经常被用作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中的配乐,通过音乐的力量来加强情感的表达。

总而言之,长调作为中国传统戏曲音乐中的一种重要曲调,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它通过音调的变化和演唱者的技巧来传达情绪和情感,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剧情中的情感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 调 介 绍
长调是蒙古语“乌日汀哆”的意译。“乌 日汀”为“长久”“永恒”之意,“哆” 为“歌”之意。在相关著作和论文中歌”等。2005年,中国和蒙古国联合申 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成功入选联合国“人 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根据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历史渊源和音 乐形态的现状,长调可界定为由北方 草原游牧民族在畜牧业生产劳动中创 造的,在野外放牧和传统节庆时演唱 的一种民歌。长调旋律悠长舒缓、意 境开阔、声多词少、气息绵长,旋律 极富装饰性(如前倚音、后倚音、滑 音、回音等),尤以“诺古拉”(蒙 古语音译,波折音或装饰音)演唱方 式所形成的华彩唱法最具特色。
长调民歌所包含的题材与蒙古族社会生活紧密 相联,它是蒙古族节日庆典、婚礼宴会、亲朋 相聚、“那达慕”等活动中必唱的歌曲,全面 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心灵历史和文化品位。代 表曲目有《走马》《小黄马》《辽阔的草原》 《辽阔富饶的阿拉善》等。长调民歌的研究涉 及到音乐学的诸多分支学科,对它的研究与保 护实际上就是对历史悠久的草原文明与草原文 化类型最强有力的传承与保护。
早在一千多年前,蒙古族的祖先走出额尔古纳河两岸山林 地带向蒙古高原迁徙,生产方式也随之从狩猎业转变为畜 牧业,长调这一新的民歌形式便产生、发展了起来。在相 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它逐渐取代了结构方整的狩猎歌曲, 占据了蒙古民歌的主导地位,最终成为了蒙古族音乐的典 型风格,并对蒙古族音乐的其他形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可以说,长调集中体现了蒙古游牧文化的特色与特征,并 与蒙古民族的语言、文学、历史、宗教、心理、世界观、 生态观、人生观、风俗习惯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贯穿于蒙 古民族的全部历史和社会生活中。长调的基本题材包括牧 歌、思乡曲、赞歌、婚礼歌和宴歌(也称酒歌)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