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独坐敬亭山》说课稿
国学独坐敬亭山教案
![国学独坐敬亭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a24e0b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d7.png)
国学独坐敬亭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独坐敬亭山》这首诗的背景、作者,以及诗句的含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理解诗歌的能力,提高其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独坐敬亭山》的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背后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故事或情境导入,介绍李白创作《独坐敬亭山》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逐句解释诗句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整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3.互动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提问和发表观点。
4.巩固练习:通过朗读、默写以及小测验等方式,巩固学生对诗文的理解。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PPT展示诗文的背景和含义。
2.通过互动游戏、问答等形式,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增强课堂活力。
3.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诗歌的内涵。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尝试自己解释诗句的含义。
2.作业:要求学生背诵《独坐敬亭山》,并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
3.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测验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图书资源:提供相关的图书和资料,供学生查阅和参考。
2.网络资源:推荐一些与《独坐敬亭山》相关的网络资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
3.教学工具:使用PPT、教学软件等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七、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独坐敬亭山》这首诗的内涵,掌握其主题和情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八、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诗歌的内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说课稿完整版
![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说课稿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d7cafa78bd63186bdebbc19.png)
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说课稿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独坐敬亭山》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是3号选手,我的说课内容是《独坐敬亭山》,我将从以下六大方面进行说课。
一、解读文本说教材本组课文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带我们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
本诗是作者李白离开长安,在外漂泊了十年后,于安徽宣州游玩时所作。
诗人通过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情感,也正是诗人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心理写照。
依据学情说目标根据课文特点和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精神,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四点: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敬亭山”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课文3、学习通过注释、边读边想像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熏陶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注重实效,说教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因此,在整个教学中,我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努力营造和谐、民主、平等、合作的良好氛围,通过启发式引导法、质疑探究法、以读促思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读读、圈圈、想想、议议,在读中理解,以读促思,批文入情,从而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注重能力,说学法好的教法要有好的学法与之相匹配。
在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主要通过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圈点批注法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然后在小组间讨论心中“疑”,在班上展示心中“得”,让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让课堂充满民主、和谐,洋溢激情和快乐,以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
五、板块推进,说流程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时的教学流程设计为以下四大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板块。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dbf1f82941ea76e58fa04c5.png)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课。
包括《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和《忆江南》。
1、《独坐敬亭山》是李白在天宝十二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的。
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经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2、诗人刘禹锡在《望洞庭》中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经过洞庭湖,记下所见的景象。
故名为“望洞庭”。
3、《忆江南》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
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
词中所回忆的是诗人曾经观光游览当地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
课文选了其中第一首。
《忆江南》是诗人的绝唱之笔。
诗人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唤起人们对江南绚丽春色的向往,反问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诗,更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眷恋之情。
同时,“词”这种体裁在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觉中国经典诗词的无限魅力。
选编这三首古诗词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南方自然风光之美。
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淀。
根据课标和教参要求,我制定以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敬亭山”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
2、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独坐敬亭山教案(精选多篇)
![独坐敬亭山教案(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0078500029bd64793e2cc1.png)
独坐敬亭山教课方案 (优选多篇 )独坐敬亭山教课方案 (优选多篇 ) 第一篇:《独坐敬亭山》教课方案教育科学学院初等教育一班吕芝兰 201411123006人教版小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的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借助词典与说明理解诗句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学生经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词典,朗诵领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想象古诗描述的情形,领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课重难点:领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教课方法:知识抢答式导入,情境创想法,自主合作学习法,巧解图画理解诗意等。
教课准备:敬亭山文字资料、白纸。
课时安排: 2 课时教课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独坐敬亭山》(一)激趣导入,揭露课题。
1.导入语:我们先进行一个课外知识抢答。
唐代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位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依据学生讲堂反响,老师提示:一个是李白,人称“诗仙”,一个是杜甫,别称“诗圣”。
)2.揭题,谁来背李白的诗,会背几首就背几首。
(学生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当夸奖,且要趁势揭题板书。
)(二)整体朗读,初步感觉。
1.启迪学习方法和要求:(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是生字的读音。
而后看说明理解词句;(2)频频朗诵,领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3)再讲出诗歌的背景,导出“孤单”的诗歌基调。
2.学生自由读古诗,而后再指名朗诵古诗,听听能否读的既正确又通畅。
3.借助诗文说明,整体感知内容。
( 1)释题意。
独坐:独自的坐。
敬亭山:原名昭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岳60 座,海拔 317 米。
连起来题目是什么意思呢?(2)抓光景。
诗中写了哪些光景?这首诗写了众鸟、孤云、敬亭山三样光景。
(三)分部解读,感悟诗情。
第一,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1.画。
依据自己的理解,让学生用简笔划画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四年级下册语文《独坐敬亭山》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独坐敬亭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d2664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d6.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了解诗人李白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2)运用朗读、默写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2. 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2. 运用生字词进行语言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黑板,展示古诗《独坐敬亭山》和相关的图片。
2. 准备生字词卡片,用于学生学习和复习。
3. 准备朗读和默写材料,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PPT或黑板上的图片,询问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和感受。
(2)引出诗人李白和他的创作风格,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介绍古诗《独坐敬亭山》的背景和意义。
(2)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韵律。
3. 内容讲解:(1)解释古诗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2)分析诗句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 应用练习:(1)学生进行默写练习,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5. 课堂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意义和诗人的情感。
(2)提醒学生注意保护自然景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 布置作业:(1)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2)要求学生运用学到的生字词进行语言表达练习。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介绍李白的其他山水诗作,如《望庐山瀑布》、《夜泊牛渚怀古》等,加深学生对李白山水诗风格的理解。
四年级下册语文《独坐敬亭山》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独坐敬亭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ce398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f2.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独坐敬亭山》。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学会欣赏自然景物,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3)诗歌意境的感悟和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解释。
(2)诗歌主题和表现手法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敬亭山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景。
(2)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诗人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讲解:(1)详细讲解诗歌的字词、句式和韵律。
(2)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诗人表达的情感。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2)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独坐敬亭山》。
2. 写一篇关于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短文。
3. 选择一首李白的诗歌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诗歌讲解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了《独坐敬亭山》的意境和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 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诗歌描绘的景象,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独坐敬亭山》说课稿
![《独坐敬亭山》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f8e3110e87101f69e3195e6.png)
《独坐敬亭山》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古诗《独坐敬亭山》,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说说我确立的教学目标:1.会写“亭”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
3、能借助注释、插图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孤独寂寞之情。
我确定此目标的依据有四点:一是、基于对课标的理解。
《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的学生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的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二是、基于对教材的认识。
《独坐敬亭山》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八册第一组第一篇课文。
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应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
选编这首诗,是通过学生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体验诗人的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淀。
三是、基于对单元目标的理解。
《独坐敬亭山》在本册的第(一)组课文的第一篇。
本组以“祖国的万水千山”为专题,单元训练重点是“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读,激发美感,感受语言魅力,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情大一的。
本首古诗为第一篇课文,起到初步实现并辐射这一主题的作用,也为学好后三篇文章做好铺垫。
四是基于对学情的认识。
就学情而言,四年级的学生基本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诗词,对于学习古诗也有了一定的方法。
但是他们还没有完全具备独立分析诗意的能力,对文中蕴含的情感体会也不够深刻。
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品词品句,结合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等方法学习语文。
据此,我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能借助注释、插图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精选6篇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0e50e5e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77.png)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精选6篇《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篇一【教材简说】《独坐敬亭山》是诗人李白笔下的一首五言绝句。
作者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
虽然没有一句描写敬亭山的外貌及景色,却让人感觉到敬亭山似乎也有性情,正默默地凝视着作者。
诗中以景物衬托出作者寄情山水,宁愿忍受孤单,也不愿趋炎附势的高尚品德。
前二句已绘出“独坐”神理,后二句却写与山两相看,以“不独”写“独”,更为奇妙。
【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重点词语,感受诗人的感情变化。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和默写这两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1、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一、整体诵读,初步感受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⑴敬亭山:又叫昭(zhāo)亭山,在现在的安徽宣城北部。
那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板书:晓诗题)⑴作者是唐代的李白。
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板书:知诗人)⑴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设疑:写景只为写景吗?我们的古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所谓的科学的解答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解读。
(板书:明诗意)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⑴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⑴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⑴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⑴品析: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边说边板书:简笔画李白人像),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边说边板书:简笔画敬亭山)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⑴感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⑴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四年级语文下册《独坐敬亭山》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独坐敬亭山》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ce86a1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69.png)
2.掌握诗歌韵律知识。平仄、对仗等诗歌韵律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这些知识,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是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和难点。
3.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四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需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4.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关注学生在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提升,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升。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独坐敬亭山》,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2.教师逐句解析诗句,分析其中的关键词语,如“敬亭山”、“众鸟”、“孤云”等,并讲解其文化背景。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寓意,如“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然、追求宁静的心境。
4.教师讲解诗歌的韵律知识,如平仄、对仗等,帮助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规律。
3.互动提问,启发思维。教师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诗人为什么要独坐敬亭山?”“诗中的‘众鸟’和‘孤云’代表了什么?”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4.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诗中的一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如诗意、诗境、韵律等。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5.朗读、背诵,培养语感。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他们的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14篇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39bd6338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b7.png)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14篇《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写课文。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对诗中描绘的景物展开充分的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过程】一、创情激趣1、教师即兴背诵一首古诗,引发学生兴趣,问: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给大家听。
2、老师:我听出来了,你们掌握的许多古诗都是在课学习的。
那你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呢?有什么好办法吗?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板书课题。
齐读,解释诗题:“谁愿将课前收集到有关李白的资料介绍给大家?”二、自读交流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的诵读古诗,注意古诗的韵味,读的舒缓些,并划出节奏。
2、再来读一读古诗,边读边品味:你的心中有什么滋味?3、请你带着你品味的这种感觉,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古诗,对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组长先汇报是以什么方式来学习古诗的,弄明白的什么?其他学生补充。
三、精读品味1、老师: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也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心境,的确,这首诗写得是多么的含蓄深刻,韵味悠长呀!让我们再次读古诗,画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2、互相交流:你通过朗读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心情?3、小组讨论:说说这首是中的词语有什么特点?读了以后你发现了什么?四、达标测评1、诗人李白把山拟人了,寄情于山。
学完这首诗你联想到什么?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以及诗人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五、拓展延伸1、把这首诗默写下来。
2、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加以想象画出来。
可以在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丰富内容。
四年级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四年级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d84dd55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87.png)
四年级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四年级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独坐敬亭山》这首诗。
2、理解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读懂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3、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以及寄情山水的情怀,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孤独寂寞而又闲适旷达的复杂心境。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我们的古代文学宝库中,诗词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古诗——《独坐敬亭山》。
2、板书课题:独坐敬亭山(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读,正音。
4、全班齐读。
(三)理解诗意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2、汇报交流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引导学生想象群鸟高飞和孤云远去的画面,感受诗人眼前的空旷。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让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会说只有敬亭山与自己相看不厌,体会诗人的孤独。
(四)深入探究,体会情感1、诗人为什么会独自坐在敬亭山上?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经历和当时的背景进行思考,了解诗人可能是因为政治失意、漂泊他乡等原因而感到孤独寂寞。
2、从诗中哪些地方能体会到诗人的孤独?“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通过描写鸟和云的离去,烘托出诗人的孤独。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人把敬亭山当作知己,更加突出了他的孤独。
3、那诗人仅仅是孤独吗?有没有其他的情感?让学生再次朗读诗句,感受诗人在孤独中也有一种与敬亭山相伴的闲适旷达。
(五)朗读指导1、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年级下册语文《独坐敬亭山》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独坐敬亭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28c376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32.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学习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学习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某些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2)理解诗人通过对敬亭山的描绘,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古诗《独坐敬亭山》的内容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古诗《独坐敬亭山》。
(2)了解诗人李白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李白的其他诗作,激发学生对李白的敬仰之情。
(2)展示课件,介绍敬亭山的景色,引导学生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古诗《独坐敬亭山》,理解诗意。
(2)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探讨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笔下的敬亭山。
5. 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以及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3. 能力提高评价:通过课后访谈或小测验,了解学生对古诗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独坐敬亭山》说课稿
![《独坐敬亭山》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d294ea167ec102de3bd890c.png)
《独坐敬亭山》说课稿导读:《独坐敬亭山》说课稿篇1【教材分析】《独坐敬亭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第?单元第一课中的一首古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诗歌描绘了鸟尽云去,只有敬亭山与作者相伴的情景。
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求慰藉的孤单寂寞心情。
“独”是全诗的诗眼。
【学情分析】该学段学生已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积累。
但受知识能力、生活经验等因素影响,思维易浮于表面需要老师引导、点拨。
【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学习通过看注释、读想结合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感悟古诗意境,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了解“景中融情”的写作方法。
3、通过对诗句诵读,积累古诗名句,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法学法】教法:以学定教、引导悟得学法:读悟结合、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本诗教学我共设计了以下六个环节:一、解诗题。
题目是文章的文眼,从题目我们就可以大体了解文章内容,诗歌也是如此。
我首先引入本课课题,并板书课题:《独坐敬亭山》。
引领学生思考“独坐”是什么意思?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二、读诗文。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古诗文的学习起点一定是读准确,读通顺。
因此我用指名读、齐读、男女生对读等多种方式引领,鼓励学生诵读诗文,让课堂上书声朗朗,熟读成诵,并尝试读出节奏、韵味。
三、吟诗韵。
在学生熟练诵读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吟诵,“平长仄短,依字行腔,平低仄高,依义行调”,(教师示范)让吟诵这一传统的读书方法得以传承,从而更深入地感受古诗文的节奏美、韵律美,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
四、悟诗意。
“悟”突出的是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边读边想、小组成员互相交流等方法尝试理解诗词大意,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学生深入理解,体会成功。
四年级下册语文《独坐敬亭山》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独坐敬亭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84f70c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f7.png)
四年级下册语文《独坐敬亭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图片、地图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中的景象。
(3)学会通过诗歌来感受自然美和表达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爱好,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和词语的理解。
(2)通过诗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并理解古诗《独坐敬亭山》。
(2)准备相关的图片、地图等辅助材料。
(3)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生准备:(1)预习古诗《独坐敬亭山》。
(2)查阅字典,了解生僻字的意思。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李白诗歌,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你们对李白有什么了解?他的诗歌有什么特点?2. 诗歌讲解:(1)讲解古诗《独坐敬亭山》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
(2)解释古诗中的生僻字和词语。
(3)分析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3. 朗读与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独坐敬亭山》。
(2)鼓励学生背诵古诗,加强语感培养。
五、作业布置1. 抄写古诗《独坐敬亭山》并注音。
2. 绘制一幅《独坐敬亭山》的风景画,体会诗中的意境。
3. 调查其他同学对李白的了解,汇总后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互动。
2.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注意发音准确性和语调的把握。
四年级下语文说课稿-独坐敬亭山-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语文说课稿-独坐敬亭山-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7787ec2e852458fb770b56b6.png)
授课教师:课题:独坐敬亭山1课时一、目标导学:(一)、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独坐敬亭山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独坐敬亭山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二)、重点、难点: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对三的喜爱之情,激发爱美的情感。
二、教学具准备:把古诗写在小黑板上,生收集与课文相关资料三、教学思路:激趣导入,复习古诗学习方法,学习古诗,总结。
四、预习检测:生字、读诗。
五、导学案(读、思、练):一导入: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2.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二学习课文(1)出示小黑板,全班齐读古诗正音(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3)解诗题,知作者1.独:独自一人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2.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4)抓字眼,明诗意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①指名读②汇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孤云: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③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④介绍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
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相看:对看;厌: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⑤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
2024《独坐敬亭山》说课稿范文
![2024《独坐敬亭山》说课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51bf75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ee.png)
2024《独坐敬亭山》说课稿范文《独坐敬亭山》是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属于课本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课是以文学欣赏为主的学习内容。
学生在学习该课文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文学常识和阅读技巧,对于古代文学作品也有一定的了解。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分析诗词的意境、描写方法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和把握《独坐敬亭山》这首诗的诗意描述和意境营造,领会作者通过描写自然景物传达的人生哲理。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通过细致观察,体味其中的意象美和语言之美。
教学难点主要包括:如何理解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以及如何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解读诗歌。
本节课采用的教法和学法为情感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让学生参与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研讨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准备方面,我准备了多媒体工具,通过图片和音频的呈现,使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以便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识。
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本节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一、课前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山水画,引出课文的主题,并让学生自由发挥,描述他们对山水的印象和情感。
二、课文学习通过朗读课文,引导学生通过感官体验,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景象和情感。
然后,通过分组研读,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思想,并回答相关问题。
三、情感体验通过播放一段背景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独坐在山顶上,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然后,引导学生用诗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四、文学鉴赏通过分析诗歌的句式、修辞和象征等手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艺术表达和意义延伸。
同时,引导学生欣赏和评论其他经典诗歌,并与《独坐敬亭山》进行比较。
五、小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让学生总结所学的文学鉴赏方法和技巧,并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收获。
独坐敬亭山说课稿
![独坐敬亭山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696fcad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12.png)
独坐敬亭山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独坐敬亭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是李白在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之后,所创作的一首借景抒情的佳作。
诗中通过描绘敬亭山的孤寂景象,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在孤独中寻求心灵慰藉的豁达胸怀。
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想象力和审美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通过学习这首诗,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和李白的诗歌风格。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和理解能力,能够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但是,对于古诗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和意境,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想象、品味等方式,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古诗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领悟诗人在孤独中寻求心灵慰藉的豁达胸怀。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2、想象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诗中的画面和意境。
3、品味法:让学生品味诗中的关键词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六、教学过程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一)导入新课在上课伊始,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敬亭山的图片,并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山?”然后简单介绍敬亭山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从而引出课题《独坐敬亭山》。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独坐敬亭山》说课稿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独坐敬亭山》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c7b5a87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04.png)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独坐敬亭山》说课稿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独坐敬亭山》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独坐敬亭山》。
下面我将从教材及背景;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辅助手段及教学准备;说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流程设计五个方面作简单的说明。
一、说教材及背景。
《独坐敬亭山》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中的一首古诗,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
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诗中描绘了鸟尽云去,只有敬亭山与作者相伴的情景,整首诗表现的是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求慰藉的孤单寂寞的心情。
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理解诗中词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诗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孤独寂寥的情感。
4、教学重、难点:领悟诗意,感悟诗情(难点)。
三、说教学辅助手段及教学准备:(课件出示)1、可播放画面,配上古筝音乐,来创设意境。
2、拓展文字资料,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以及李白的其他的诗。
3、学生收集李白的古诗和与课文相关资料。
四、说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1、自读自悟法:让学生自己通过注解来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2、熟读成诵法: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悟语言,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3、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交流学习中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
4、读写结合法:以读促写,以写促解,以解悟情。
四年级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教案
![四年级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a7d2a5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81.png)
四年级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认读“亭”“厌”等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独坐敬亭山》这首诗。
2、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情以及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情,理解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情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想象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风景让我们陶醉。
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首古诗,去感受一座山的魅力。
(板书课题:独坐敬亭山)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能猜到诗人在山上做什么吗?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重点指导“亭”“厌”的读音。
指名朗读古诗,其他学生评价。
3、精读古诗,理解诗意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各小组汇报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诗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意思是: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引导学生想象群鸟高飞、孤云独去的画面,感受诗人的孤独。
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意思是: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提问:诗人为什么会觉得只有敬亭山不讨厌自己?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情感。
4、再读古诗,体会情感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思考: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从“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中感受诗人的孤独寂寞,从“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中感受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教师介绍诗人李白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人的孤独和喜爱之情。
5、拓展延伸展示李白的其他写景抒情的古诗,如《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让学生对比阅读,体会李白诗歌的风格特点。
敬亭山
![敬亭山](https://img.taocdn.com/s3/m/bf25a29971fe910ef12df86d.png)
《独坐敬亭山》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7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独坐敬亭山》,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阐释一下我对这节课的教学构想。
《独坐敬亭山》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
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是写照。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四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我确定了一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写“亭”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并能默写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内心孤寂与敬亭山为知己的思想感情。
其中我觉得把握这首诗的内容并能默写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作者怀才不遇孤寂的心情是本文的难点。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因此,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指导朗读法等教学方法,同时让学生运用以读促悟法,小组讨论法等学法自主合作的学习。
为了更好地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我将设计以下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的热切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最重要的动力”良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此,我将采用情境导入法,上课伊始,用多媒体播放敬亭山的欣赏视频,让学生谈谈对敬亭山的印象,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顺势导入新课,同学们口中的敬亭山真是秀丽优美,我国古代的大诗人李白也为敬亭山写过一首诗,大家想知道是什么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独坐敬亭山》,并相机板书(板书:独坐敬亭山)(二)初度古诗,整体感知:先请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诗的节奏,并结合注释理解诗的内容。
然后指名学生读诗,师生评议。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随文指导“亭”字的读音和写法,并通过范读引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
接下来全班交流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先请同学谈谈自己的理解,其他同学补充完善,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这首诗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孤独寂寞的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独坐敬亭山》说课稿
导读:尊敬的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独坐敬亭山》。
下面我将从教材及背景;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辅助手段及教学准备;说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流程设计五个方面作简单的说明。
一、说教材及背景。
《独坐敬亭山》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中的一首古诗,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
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诗中描绘了鸟尽云去,只有敬亭山与作者相伴的情景,整首诗表现的是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求慰藉的孤单寂寞的心情。
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诗中词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
解诗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孤独寂寥的情感。
4、教学重、难点:领悟诗意,感悟诗情(难点)。
三、说教学辅助手段及教学准备:(课件出示)
1、可播放画面,配上古筝音乐,来创设意境。
2、拓展文字资料,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以及李白的其他的诗。
3、学生收集李白的古诗和与课文相关资料。
四、说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1、自读自悟法:让学生自己通过注解来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2、熟读成诵法: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悟语言,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3、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交流学习中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
4、读写结合法:以读促写,以写促解,以解悟情。
五、说教学流程设计。
(一)温故知新,初识李白。
1、课件出示诗人李白的画像,学生回忆李白的诗歌《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说说诗中呈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2、借机引出引出诗题,板书课题《独坐敬亭山》。
(二)初读,入诗境。
1、读题,悟孤独。
读诗题,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么读,初步引导
学生感受孤寂之情。
2、读诗,悟孤独。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读诗,在检查预习的同时,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3、质疑,悟孤独。
有问才有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悟。
(三)细品,悟诗情。
1、利用课件出示自学要求,先自学,小组交流后汇报,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
2、汇报时引导学生有条理的说清问题及原因,如从“只有”二字可以看出诗人是孤独的,是因为“只有”表明此时诗人孤身一人,无人做伴,孤寂之情跃然纸上。
3、反复诵读诗句,通过朗读加深学生的体会,在理解中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体会。
4、出示背景,加深理解,在通过配乐读进一步悟情。
(四)读写结合,体验孤独。
1、当学生一步步体会出诗人的孤寂之情是,引导领悟作者从敬亭山上寻到一丝丝慰藉的感情,并感悟作者赋予山灵性的表现方法。
随机进行人山对话练习。
课件出示写话练习:
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对他说道:
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对他说道:
2、先写,再读,训练写的同时,加深对诗镜的体会与感悟。
(六)纵向拓展,深化理解。
我选择《秋浦歌》进行拓展,同类
型的诗歌,运用学法迁移,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深化,更是对李白情感的一个升华。
(七)走进李白,安慰他。
在总结中自然过渡到安慰李白这一环节,与开头相呼应,是大家对李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八)最后齐读诗歌作为总结,一是考查了诵读,而是将体会带进朗读,提升对诗歌、对李白的认识。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是带着忐忑讲下来的,讲完发现好几个预设没能很好的完成,如朗读,引导还是不到位,评价比较单调等。
我觉得教学设计中虽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两个说(写)话训练设置的很好,但是时间不够充足,有学生写的很好,但没有表现的机会,因此对理解是任何诗情不能更好的体现。
总之,还有许多不足,今后要更加能力!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