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5课时)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五课时)导学案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五课时)预习案【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教学目标叙写】1.能准确画出和识读“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能说明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随纬度和时间的变化,能解释地球上四季五带划分和形成的原因。
2.能正确比较和计算光照图中各点昼长大小3.在光照图中用几何方法推导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比较和计算光照图中各点正午太阳高度大小【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自主预习,仔细阅读教科书和学案,勾画重要的字、词、句,并加以识记。
2、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主动生成疑难问题或拓展问题。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利用三球仪演示地球公转,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说明受地球公转的影响,一年中,以北半球为例,正午太阳高度在发生变化、昼夜长短在发生变化,所得到的太阳热量也在发生变化,也就有了四季的变化;在地球上,不同的纬度内,所得到的太阳热量不同,所以有了五带的划分。
2、难点:利用三球仪演示地球公转,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说明受地球公转的影响,一年中,以北半球为例,正午太阳高度在发生变化、昼夜长短在发生变化,所得到的太阳热量也在发生变化,也就有了四季的变化;在地球上,不同的纬度内,所得到的太阳热量不同,所以有了五带的划分。
【教材助读】昼夜长短1.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圈分为昼弧与夜弧。
一个地方的昼夜长短,取决于它所在纬线圈昼弧和夜弧的比例关系。
把某纬线上的昼弧和夜弧的弧长换算成时间就是该纬线上的昼长和夜长。
2.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3.昼长的计算:①昼长 = 昼弧长度(弧度数)÷15°②昼长 =(12-日出时间)×2 或昼长 =(日落时间-12)×2正午太阳高度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①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②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时的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极递减;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纬度差相等的两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第三节地球运动
2. 区时
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世界各国按其所在时区,实行分 区计时制度(区时制度)。每一时区采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时间, 称为区时或标准时。(1884年国际子午线会议)
时区的划分:
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东西经度各7.5°为零时区,零时区 向东向西每15°划分一个时区,共划分24个时区:东1区、 东2区……东12区,西1区、西2区……西12区。
南斯拉夫科学家米兰科维奇(M. Milankovitsch)综 合了三者对气候的影响,很好的解释了第四纪的4 次大冰期及3次间冰期的出现,尤其是很好的解释 了最后一次冰期和5000年前后冰后期最温暖气候。
三、时间与历法
㈠ 时间
1. 地方时
地方时,是指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 同的地方时间。 时差:经度每差15 °,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360 °, 地方时相差24小时,即相差1天。
自转速度在变慢的过程中也有变快的阶段
自转变快的原因:地球上比重大物质在重力作 用下不断向地心汇聚。
4.地球自转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昼夜更替
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
地方时
对自然地理环境演变的影响
⑴ 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 夜节奏
气温、湿度、风、蒸发、和降水等气候要素以及生 物生长发育等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都产生昼夜的节 律性变化。 地球适中的自转速度使地表热量分配适中,从而使 得许多过程不朝极端的方向发展。
⑶ 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 同的地方时间
地球自转产生天体的周日视运动,使不同经度上
的人们处于早、午、晚、夜等不同时间感受状态。
⑷ 地球自转运动的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演变的影响
① 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对地球气候有重要影响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总结
自转与公转运动规律与地理意义的比较
地球自转运动 地球公转运动
定 义 方 向 周 期
线速度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恒星日(转 360°) : 23 小时 56 分 4 秒 除极点外,赤道上最大, 向两极减少 除极点外,各地都相等 (15°/小时)
速 度
角速度
(1)昼夜交替 地理意义 (2)不同经度的时间差异
三、地球的公转
远日点(7月初) 日地距离:1.521亿km 角速度:57′/d 线速度:29.3km/s
近日点
远日点
近日点(1月初) 日地距离:1.471亿km 角速度:61′/d
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线速度:30.3km/s
练习
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S N
N
S
练习
2.下列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二、地球自转与时差
【实验】将手电筒的光照射到地球仪上,观察地 球仪上形成的昼半球和夜半球。
由于地球是不透明 的球体,因此,地 球表面朝向太阳一 面为昼半球,背向 太阳的一面为夜半 球。
【实验】用手按地球自转方向拨动地球仪,观 察昼夜更替现象。
热 带
南温带 无阳光直射
南寒带
总结
自转与公转运动规律与地理意义的比较
地球自转运动 地球公转运动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自西向东 恒星年: 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 秒 平均 1°/日 近日点快 远日点慢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自西向东 恒星日(转 360°) : 23 小时 56 分 4 秒 向两极减少 除极点外,各地都相等 (15°/小时)7月6日来自12点7月7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课件(共36张PPT)
西六区 97.5°W~82.5°W 90°W 西五区 82.5°W~67.5°W 75°W 西四区 67.5°W~52.5°W 60°W 西三区 52.5°W~37.5°W 45°W 西二区 37.5°W~22.5°W 30°W 西一区 22.5°W~7.5°W 15°W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交替和时差
一、复习与回顾
地球自转的周期、方向
二、动动脑筋
我们有时处在白天(昼半 球),有时处在黑夜(夜半球)。 地球上为什么存在黑夜和白天?
【模拟演示实验】
说明:用手电筒或投影仪的光线 模拟太阳的平行光线, 教师演示地球在太阳的光线照射 下,产生阴影
夜昼 半半 球球
已知某地经度,求其时区: 时区数=(某地经度+7.5)÷15 整舍余)
举例说明:
北京1160E 纽约740W 莫斯科380E 纽约740E
(取
时区差:某一时区到另一时区之差
(同-异+)
若两地同属东时区或者西时区,则时区差=大 时区数-小时区数; 若两地时区属于一东一西,则时区差=两时区 之和; 举例说明:北京东八,纽约西五,伦敦中时区, 东京东九
从西经20度向 东到东经160度 为东半球, 从西
经20度向西到东 经160度为西半 球。
二.东西位置关系的判断:
(1)同是东经,度数越大越靠东。即:度数大的在 东。 (2)同是西经,度数越大越靠西。即:度数大的在 西。 (3)一个东经一个西经,如果和小于180°,东经 在东,西经在西;如果和大于180°,则经度差= (360°—和),且东经在西,西经在东;如果和 等于180,则亦东亦西。
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五课时)导学案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五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预习案】【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考纲要求】能进行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计算,掌握四季的划分并理解其含义。
【学习目标叙写】1、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及空间变化。
2、理解这些地理意义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的结果。
3、明确四季和五带的形成、划分、分布。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5分钟:自主预习,认真阅读课本21-24页内容(包括“活动”和“阅读”)。
20分钟:再次阅读课本,完成预习案内容,教师指导。
10分钟:小组合作学习,讨论预习案内容,主动生成疑难问题或拓展问题。
【教材助读】一.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1.由于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各地的变化、的变化以及的更替、的划分。
2. 太阳高度指,太阳高度的最大值是;正午太阳高度指。
正午太阳高度在上最大,为,向南北两侧降低。
3.P22页图1-16中,太阳直射,日期为,节气为。
地球上的昼夜长短情况为。
4.P22页图1-17中,太阳直射,日期为,节气为。
观察到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为;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为。
5.P22页图1-18中,太阳直射,日期为,节气为。
观察到正午太阳高度在最大,由向南北两侧递减。
观察到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为;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为。
6.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长;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长。
7. 上永远昼夜等长,日全球昼夜等长。
8.根据课本P22插图分析一年内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填写下表:二.四季和五带9.南北回归线之间为带,有现象;南北极圈内为带,有现象。
10.地球公转造成地球地区明显的四季变化。
四季更替表现为一年中和的季节变化。
11.夏季是的季节;冬季是的季节;春秋两季是季节。
11.在下图中表示五带的划分:【预习自测】1.画二分二至日全球昼夜分布图(画出太阳光线、晨昏线、用斜线表示夜半球)夏至冬至春秋分【我的疑问】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五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探究案】【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考纲要求】能进行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计算,掌握四季的划分并理解其含义。
地球的运动(共47张PPT)
(2)在三条直线的适当位置标注四个点,分别代表北 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阳的直射点。
(3)结合课文关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描述,画一 条曲线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23º26´N
夏至
0º 春分
秋分
春分
23º26´S
冬至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两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上:一年一次太阳直射 南回归线以南和北回归线以北:没有太阳直射
昼弧和夜弧长短变化
昼弧和夜弧
太阳直射点
日期
3月21日~ 6月22日
6月22日~ 9月23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12月22日~ 3月21日
太阳直射的 太阳直射点移
半球
动的方向
北半球
由南向北
北半球
由北向南
南半球
由北向南
Hale Waihona Puke 南半球由南向北北半球夏至日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
N 太
阳
光
线 S
太阳直射 日期 纬线
北半球夏半年(图中远日点所在的半圆)的日数是186天,
冬半年(图中近日点所在的半圆)的日数是179天.造成这
种日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3月21日前后
远日点
近日点
9月23日前后
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异同
运动 旋转 形式 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
自转 公转
地轴 太阳
自西 向东
北逆 南顺
自西 向东
1个恒 星日( 23h56 min4s)
安排 午饭休息
读报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课外活动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
互动探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1中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在图2中判断C、D两点分别是近日点还是远日点?
C为远日点,D为近日点
(2)比较图1中A、B、N三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说出图2中地球由C至D和由D至C公转速度的变化。
角速度:A=B>N 线速度:A>B>N 由C至D,角速度、线速度均由慢变快,由D至 C反之
角速度 15˚/h 线速度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旋转中心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角速度 近日点(1月初)最快 线速度 远日点(7月初)最慢
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
思维活动
北极熊每年能比南极的企鹅多晒几天太阳,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这主要是由于地球绕日公转速度随日地距离不同而略有变化造成 的,在(北半球)夏半年,公转速度较慢,用时多;而冬半年公转 速度较快,用时较少
6.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A. 甲→乙
B. 乙→丙
C. 丙→丁
D. 丁→甲
7. 每年的11月11日被称为“光棍节”,这一天也是网购最集中的日子。 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A. 甲点
B. 乙点
C. 丙点
D. 丁点
8. 读“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回答下列问题。
太阳直射点 的移动
黄赤交角的形成和影响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1. 下面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2. 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 甲图M点的纬度、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约是
A. 30° 1月 B. 60° 7月 C. 60° 1月 D. 30° 7月
1.3地球运动(第五课时)-学生版
1地球的运动 第5课时 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2.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3.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基础知识梳理】【典例剖析】(阅读《导与练》第21-22页,完成下面内容)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太阳高度:即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和地平面的夹角。
可用H 表示。
注:在昼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大于0,即太阳在地平线之上;在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等于0,即太阳正好位于地平线上;在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小于0,即太阳位于地平线之下。
2.正午太阳高度:指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即当地地方时 12 时的太阳高度。
注意最大的太阳高度并不一定等于90°,除直射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其他地方都小于90°。
【延伸】极昼期间,极点的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不变的,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 的纬度。
【例1】正午太阳高度是( )A .一定大于0°B .是当地区时12点的太阳高度C .一定是90°D .是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例2】北京市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按日期的排列,正确的是( )A .7月1日,5月1日,3月1日,1月1日B .5月1日,7月1日,3月1日,1月1日C .7月1日,3月1日,5月1日,1月1日D .7月1日,1月1日,5月1日,3月1日2【例3】右图为冬至日四个地点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ABCD四地中,位于赤道的是 ;位于南极点的是 ,位于南极圈的是 。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 =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差 (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延伸】纬度差多少,正午太阳高度差多少。
【例4】夏至日时,试计算北回归线,北极圈,北极点,赤道,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例5】设m(0°、30°E),n(23°26′N、30°E)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Hm 和Hn ,判断下列四项中正确的是( )(双选)A Hm 和Hn 不可能在同一天达到最小值B 每年有某时刻Hm =HnC 每年约有9个月Hm >HnD 任何时候都Hm ≥Hn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或经度。
高中地理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知识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名师导航知识梳理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自转运动①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②地球自转的周期:以遥远的恒星为参考点的一日时间长度为23时56分4秒,称一个恒星日;以太阳为参考点的一日时间长度为24小时,称—太阳日。
③地球自转的速度:包括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
(2)公转运动①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②地球公转的轨道为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一个焦点上。
③地球1月初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7月初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④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天文学上所说的回归年长365日5时48分46秒。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产生昼夜交替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在同一瞬间,地球只有一半面向太阳,向阳的半球形成白天,背阳的半球形成黑夜,昼夜不断交替。
(2)产生时差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3)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球的自转平面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目前的角度是23°26′。
它的存在造成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纬度和季节作有规律的变化。
(3)昼夜长短的变化:当北半球夏半年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的最大值,极昼范围也达最。
(4)四季的更替: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的变化,造成地球表面的季节更替。
疑难突破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剖析: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两种基本形式。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公转。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征可以从运动的方向、运动的周期和运动的速度等三个方面来说明。
对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在学习时可利用比较法,通过对比加深认识。
地球的运动
晨 昏 线
太 阳 光 线
晨 昏 线
6.22的俯视图 (夏至日)
0 30
A N
B
两分日 正视图
夏至日
冬至日
俯视图
补充:晨昏线的特点
• 1平分地球,是过地球球心的平面与地球 表面相交的大圆 • 2平分赤道 • 3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 4移动方向和自转相反
补充:晨昏线的判读
• 1自转法 a.顺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进入昼的是晨线 ,由昼进
二、地球公转: 1、公转轨道: 94000万千米
远日点 7月初
15210万千米
近日点 14710万千米 1月初
2、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3、公转周期:1个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
4、公转速度: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远 日 点
中心 太阳
近 日 点
日地距离和公转速度图 (角速度和线速度) 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的向径(太阳中心到行 星中心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所扫过的面积相等。 平均线速度:每秒钟30千米
60°N 30°N
2
1670千米
1
V =
1670 。COS
分布规律: 南北两极点无线速度(或为零),纬度越高线速 度越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例1:一同步卫星始终稳定在赤道某地上空,与赤道 上该地相比其运行的特点是( A ) A、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B、运转方向不同 C、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D、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思路:两地相差13个时区,北京时间9月 20日上午5点即纽约时间19日16时, 飞10小时后为20日凌晨2时,所以能按 时参加会议.
11、特别的计时方法:
根据自己国家的需要来确定各自的时间 半时区: 采用与中央经线相差7.5度的时区的 边界的经线 如:印度采用东5.5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优质课件%28共52张PPT%29
=8时45分—1小时*6
=2时45分
我国外交部某官员从北京到美国 纽约参加一个国际会议,会议在当地 时间9月23日上午9点开始,飞机飞行 约为10小时,而这位官员乘坐北京当 地时间9月23日上午5点飞往纽约的飞 机,他是否能及时赶到会场?
思路:纽约位于西五区,两地相差13个时 区,北京时间9月23日上午5点即纽约时间22 日16时,飞10小时后为23日凌晨2时,所以 能按时参加会议。
2.昼夜的界线:晨昏线
晨昏线
【多角度观察晨昏圈】:区别晨线、昏线
请找出晨线?
6:00
A 0º
B
0:00
C B
0º
18:00
A 12:00
指出赤道上的子、午、晨、昏对应的四个时刻。
赤道 B
B1
晨 A1
23o26’S
线A
66o34’S S
N
C1
昏
66o34’N
C线
23o26’N D1
D
【晨昏线的六个特点】
由南回归线 由赤道
向南北两侧降 向南北两侧
低
降低
北半球昼 最短 昼夜平分 夜 最长
五、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针对训练】
6
22
ON OM
23°26′N,45°W
夜长=(24-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2
【针对训练】
B D
1.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1)夏至日 ①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②南半球的各纬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2)冬至日 ①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②北半球的各纬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③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0°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 度数相减;两地在0°经线的两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 加。即“同减异加”。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
C=2πRcosX(R:地球半径; X该地地理纬度)
根据线速度的定义,求线速度
V=弧长/时间 =(2πRcosX)/T =(2πR/T)cosX =V赤道cosX (X该地地理纬度)
(2)线速度: 由于地球自转,地面上的点在单位时间转过
的弧长。
大小:
赤道线速度最大, 1670千米/小时;
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的向径(太阳中心到行 星中心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所扫过的面积相等。
想一想
1.为什么北半球冬季时,地球公转 处在近日点附近?
答案:地球绕日公转到近日点附近时,太阳直
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阳光斜射,气温较低, 为冬季。
巩固训练:
1.下图中能对的表达地球运动方向的是( C )
2、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异同
运动 形式
自转
旋转 中心
方向
周期
角速度
线速度
公转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一学时
1958年7月1日,一代伟人毛主席读了6 月30日的人民日报,得知余江县消灭了 血吸虫,不禁“浮想联翩,夜不能寐”, 欣然提笔,写下了著名的诗句“……坐 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表达了他老人家宽阔博大的胸怀。 [尝试探究]在地球什么地点能做到“坐 地日行八万里”?为什么?
南北纬600的线速度约 为赤道的二分之一
1670千米
分布规律: 南北两极点无线速度(或为零),纬度越高线速 度越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 例1、某人某日观察某恒星位于他的正头顶 的时间是20点, 当第二天晚上他又看到这 颗恒星位于他正头顶的时间是:19时56分4秒
• 例2、某人某日观察太阳位于他的正南方的 时间是12点,当第二天他又看到太阳位于 他正南方的时间是:12时
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1课后作业:1.3 地球的运动 Word版含解析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课后作业提升1.下列关于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此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正圆B.地球过A点时的运动线速度略大于B点C.地球运行至A点时大致是1月初D.地球从A点动身再返回到A点所需的时间恰好为1恒星年解析:地球公转的轨道不是一个正圆,而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四周,公转速度较快;7月初,地球公转至远日点四周,速度较慢。
从A点动身再返回到A点的时间是1恒星年。
答案:D2.每年的10月1日是举国庆祝的国庆节。
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A.北半球,这天之后连续向北移动B.北半球,这天之后连续向南移动C.南半球,这天之后连续向北移动D.南半球,这天之后连续向南移动解析:10月1日处于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太阳直射点处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并连续向南回归线移动。
答案:D下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
读图,完成第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极地地区毁灭极昼现象B.Q点经线所在的地方时为0时C.MO⏜为晨线D.NO⏜为晨线4.此时北京时间是()A.5日4时B.6日12时C.6日4时D.7日12时解析:P点、Q点所在经线均为日界线,其中必定有一条为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0时),依据晨昏线的分布状况可断定只有P点所在经线才可能为自然日界线(为夜半球中心经线),则Q点所在经线为人为日界线(180°);此时,南极四周毁灭极夜现象,NO⏜为晨线。
自然日界线以东到180°为新的一天,即非阴影部分表示7日;P点经度为60°W,时间为0时,则120°E为12时。
答案:3.D 4.D第26届世界高校生运动会于2011年8月12日晚上8时在中国深圳进行。
据此完成第5~6题。
5.此时在美国纽约(74°W)的华人、华侨开头收看开幕式现场直播的当地时间为(区时)()A.8月13日9时B.8月12日7时C.8月11日19时D.8月11日21时6.此时全球处于8月12日的理论范围是()A.一半B.三分之一C.四分之三D.全球解析:第5题,纽约为西5区,与北京时间相差13小时,故纽约当地时间为8月12日7时。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运动知识点填空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判断下面四幅图地球自转的方向并用箭头标出来)二、太阳直射点移动6.22( 日)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23°26′S 12.22( 日)★2..地球公转过程中二分二至点的判断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在下图中分别填注二分二至日)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在下图中填注近日点和远日点)二、昼夜交替和时差★㈠昼夜交替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线,反之是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或“=”)0°,夜半球上(“>”、“<”或“=”)0°,晨昏线上(“>”、“<”或“=”)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㈡地方时的计算1.地方时计算原理: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即1°=)2.地方时计算方法: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西——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共13页)
当堂检测
读“地球赤道面与公 转轨道面的示意图”,完 成5~7题。
5.图中能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 A ) A.① B.② C.③ D.④ 6.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 ( B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7.确定南北回归线的度数是依据 (B ) A. 日地距离 B. 黄赤交角 C. 地球自转周期 D. 地球公转速度
黄道平面
黄赤交角 23°26′
问题导学
• 太阳的体积相对地球来说非常巨大,且地球距离太阳非常 遥远,因此到达地球的太阳光线是平行的。 太阳直射点 。 • 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_____________
读图思考:
① 在下图中的适当位置标出太阳直射点。
地心 。 ② 太阳直射光线的延长线经过______
春分日和秋分日
12月22日前后
冬至日
点拨精讲
完成课本16页活动
夏至6.22 春分 3.2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23°26′N 23°26′N 0° 23°26′S 0°
北回归线 秋分 9.23 次年春分 3.21 南回归线
23°26′S
365d5h48min46s
太 阳 光 线
回归年
冬至12.22
N
太 阳 光 线
直射点
S
问题导学
• 读图1.18,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运动,观察太阳光线与地轴的 夹角的变化,思考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关系。完成下列问题: 66°34′ ,在下图中的相应位置 1. 二至日,太阳光线与地轴的夹角=________ 23°36′N(S) 。 画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直射点的纬度是 _____________ 垂直 ,晨昏线经过______ 极点 ,与________ 经线圈 重 2. 二分日,太阳光线与地轴_____ 赤道 ,在下图中的相应位置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合,太阳直射_____
地球的运动PPT教学课件
难点突破——地球自转的意义
一、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C
N
太
A
B
阳
D
光
S
结论1.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是6点钟;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是18点钟。 受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是12点;
夜半球中央的经线地方时是0点或24点。
自西向东
地 球 公 转
轨道 周期 速度
公转意义
是椭圆,一月在近日点,七月在远日点
1年,约为365天5时48分46 秒
在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 回移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 变化、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四
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
地球公转的意义
一.黄赤交角和太阳 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已知时区求时间——
步骤:弄清各点所在时区 区差 向东加向西减
求出时
上述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则用结果减去24,日 期加一天;结果若小于0,则加上24 ,日期减一天。
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
1.日界线大致与180度经线 一致。
2.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应
东
西
减一天
十
十
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应
二 区
二 区
2.这是 月 日的
光照图。地方时A
BC
。
●C
●
B
●
D
1、什么是自强?P47 2、自强精神有哪些表现?P48 3、自强精神的作用有哪些?
(对个人,对国家)
P47--50 学习任务: 五分钟快速阅读教材内容,找出答案
自强:对未来充满希望,奋 发 向上,积极进取.自强是一种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5课时)
【前置性学习】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的概念:
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随纬度变化规律:
①夏至日:由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冬至日:由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
③春、秋分日:由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
由以上三点归纳出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季节变化规律:
①夏至日: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________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②冬至日: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________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二、四季更替:
1、天文含义上的划分:
①夏季:昼____、太阳高度____的季节。
②冬季:昼____、太阳高度____的季节。
③春、秋季:是冬、夏两季的____。
2、气候上的划分:(北温带的国家)
①春季:____月
②夏季:____月
③秋季:____月
④冬季:____月
三、五带的划分:
(在右图的空白处填充相关内
容)
【探索新知】
知识点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随纬度变化规律:
①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吗?
③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极递减,对吗?
2、随季节变化规律:
①北回归线以北各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②南回归线以南各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各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3、如何计算某地某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补充提示: H=90°- 纬差 (H代表正午太阳高度,纬差是指某地的地理纬度与当日直射点所在纬度之间的差值)
知识点二、四季更替
1、四季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四季如何划分的?
知识点三、五带的划分
【拓展提升】
1、读图填表:
2、读图填表:
【随堂作业】
1、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关系是:
A.永远重合B.每天重合一次
C.春分、秋分日重合D.冬至、夏至日重合
2、一年中每天正午日影总是朝北的地区是:
A.南北回归线之间B.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C.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 D.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
3、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北半球节气是____,南极圈
内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
___。
(2)此时太阳直射在_____上,并开
始向___移动。
(3)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____。
B
点昼长是____小时,___时日落。
(4)此时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__值,过三个月后昼夜长短情况为____。
(5)此时
A.全球各地达到昼最短,夜最长
B.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C.北太平洋的水温接近一年中的最低值
D.此时不适合去南极考察
(6)此时(双选)
A.太阳入射光线与地轴垂直
B.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C.晨昏线与地轴重合
D.太阳直射点上入射光线的延长线过地心且与赤道平面有23°26′的夹角
【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