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诗文说课
古诗的说课稿
古诗的说课稿古诗的说课稿1一、说教材《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写的。
寒食,是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两天。
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京都长安城寒食节的景象。
首先写春天京城的景色,暮春临近,全城处处花絮纷飞,寒食节里,东风吹过,皇城里的柳枝随风飘拂。
接着写夜幕降临,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赐蜡烛。
诗人描绘寒食节的景象,从白天写到夜晚,重点写夜晚,以汉喻今,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是借助古老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而来。
这首诗,整体来看是从织女的角度,开篇先写织女隔银河怅望对岸的牛郎,“迢迢”写出距离之远;第二句既写织女,也写银河的清亮。
接下来两句写织女劳动的情景,表现了织女的姿态美和勤劳形象,五六句写织女织布的结果和织布时的情态,明写织女,却暗连牛郎,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
后两句写景抒情,情景交融,与前面的“迢迢”相照应,有力地强调了织女离愁别绪的哀怨。
最后两句中“盈盈”“脉脉”两组叠词的运用,突出地表达了织女对牛郎的缠绵情意。
这首诗一韵到底,十句诗中有六句用了叠字:“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写的一首古诗。
诗人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本课由这三首诗组成。
《寒食》描绘了古代人们过寒食节的情景,《迢迢牵牛星》借七夕节牛郎织女的传说,想象了织女与牛郎分离后的离愁别绪,抒发了分离的悲苦。
《十五夜望月》通过写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望月所感,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1.会写“侯、章”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结合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感知诗的大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古代诗歌四首》 说课稿+导学案
展联想之翅入境登朗读之梯悟情——《古代诗歌四首》说课一、解说教材《古代诗歌四首》分别是曹操的《观沧海》,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四首古代诗歌具有长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性情的特点,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
诗人们或观沧海,或泛江河,或别友人,或诉秋思,所描写的景色和所抒发的情感各异,但都很精彩。
在各种文学样式中,古诗词是最凝练、精粹的,其感情的丰富与艺术手法的多样性,都是别的文学种类不能比拟的,不能欣赏诗的话便不能真正的理解文学。
这是学生进入初中首次接触古诗词,作为初中阶段的起始篇目,其教学意义在于:培养学生联想、想象的能力,增加语言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激发审美情感、提升精神品格。
二、解说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情境。
2.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展开联想和想象,掌握赏析古诗的方法。
3.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激发兴趣。
三、解说重难点一是提升学生朗读优美诗文的能力。
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训练了朗读能力,升人初中有必要提升训练目标,也就是将诗歌的朗读变为美读。
这项能力可分解为:识字正音,不读错;大声朗读,避免轻声细气;流畅朗读,不中断也不拖泥带水;优美朗读,表现课文中的景美、情美、言美,体会汉语的声韵节奏。
另外,还应当注意朗读的仪态,要自然大方,不可屈身躬背。
二是强化学生揣摩、品味文学语言的能力。
学生在小学阶段一直训练这项能力,初中则应当进一步强化和提升。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殿堂的瑰宝。
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凝练的语言形式、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意味悠远的艺术境界,都具有不可估量的语文教学价值。
教学过程中要训练学生找出诗歌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养成对古典诗歌语言的语感,由阅读进而吸收,强化自己语言的表现力。
四、解说教法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
部编版五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古诗三首》
部编版五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古诗三首》部编版五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古诗三首》 1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从军行》是唐朝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前两句描写了边塞将士所处的环境,后两句写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朝爱国诗人陆游的作品,前两句以恢弘的手笔描写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后两句通过写被侵占地区人民的苦盼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诗人杜甫的诗作,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该诗诗句明白易懂如日常谈话,却又蕴含着深厚、强烈的爱国情感。
本课是本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一课,单元主题是“为国无私”,需要学生深入了解诗人,理解诗歌情感,对培养学生的理解发掘能力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二)教学目标1.认识“仞、岳”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会写“仞、岳”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说教法: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法古诗需要充分朗读、熟读成诵,有感情朗读。
本课的三首古诗风格迥异,更容易在读中体会到情感的不同,因此主要采用学生跟读、有感情朗读和自由朗读等形式,要求学生在理解诗中情感的基础上读出三首诗之间的不同情感。
2.讲解点拔教学法本课的诗都是先写景,后抒发志向或抒情,学生在读时可以感受到景物的气势,但是在情感把握上需要对诗句内容加以理解才能领会,因此我采取讲解点拨教学法,让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领会古诗中蕴含的饱满情感。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古诗相关图片,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更生动。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古代诗歌五首》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2.通过对五首古代诗歌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体会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2.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3.五首古代诗歌的学习与鉴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五首古代诗歌的学习与鉴赏。
2.教学难点:古代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2.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美。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体会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已学的古代诗歌,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讲授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1)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韵律、平仄、对仗、意象等。
(2)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张、象征等。
3.学习五首古代诗歌(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3)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总结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5.作业布置(1)背诵五首古代诗歌。
(2)写一篇关于古代诗歌的鉴赏文章,不少于800字。
六、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表现和情感体验。
2.成果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4.同伴评价:组织学生相互评价,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文学素养提升。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五首古代诗歌”部分。
《孔雀东南飞》说课稿(精选9篇)
《孔雀东南飞》说课稿(精选9篇)《孔雀东南飞》篇1在中国古代民间文学的发展历史上,有一首诗歌不仅暴露了封建门阀制度的罪恶,而且远为深广的记录了一千七百年前人民的真实感情,这就是《孔雀东南飞》。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就是这首中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解说。
一、教材分析《孔雀东南飞》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
这个单元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一时期产生了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
《孔雀东南飞》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古典诗歌的鉴赏训练对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概念。
尽管学生在前面几课中尝试了诗歌的鉴赏,但鉴赏仍然是初步的,尚未把握鉴赏的技巧,形成基本能力,更不用说对作品进行审美鉴赏。
因此教学本课,仍然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和欣赏性阅读,培养学生鉴赏古诗文技巧,逐步把握鉴赏规律,最终形成鉴赏能力。
整篇课文我计划用三课时讲完,我所说的这节课是教学过程中的第三课时。
根据大纲以及单元学习要求,结合课程进度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我确立本课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部分重点词语以及铺陈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用法,把握女主人公刘兰芝的形象特征以及性格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和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德育目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
二、教法分析《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民歌,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
因此,教学本文可从语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
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根据诗歌需要反复诵读的特点,这节课我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有朗读品味法和讨论点拨法。
多篇古代诗歌类说课稿——《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说课稿(古诗类详稿)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初中语文组考生,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古代诗歌四首》进行解读。
【板书题目】一、说教材《古代诗歌四首》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
这四首古代诗歌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
其中《观沧海》写的是曹操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所见之景,所感之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写的是李白得知王昌龄不幸遭遇以后所写的一首充满同情和关怀的诗;《次北固山下》借景抒情,通过描写船在绿水中前行所见之景,表达王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天净沙·秋思》则借深秋黄昏之境,抒发游子的乡愁。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在古诗教学中要求:“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
所以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鉴赏作品,为今后的古诗文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学情这是学生入初中以来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学习古代诗歌,教学本课有必要向学生简要介绍古典诗词的常识,引导学生形成对古诗词较为系统的印象。
同时在授课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朗读,从形象入手,体会古诗意境。
此外,初中阶段的学生已具备自主检索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作者生平、思想。
三、说教学目标按照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在古诗教学中的建议,紧扣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度目标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将做如下设计:1.掌握诗歌朗读的技巧,有感情地反复诵读直至熟练背诵;(是本课的重点)2.培养学生感悟和朗读古代诗歌的能力,运用想象和联想感悟诗歌内容,品读语言,体会意境;3.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审美和品鉴能力。
(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一)说教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我们向学生传授知识时,应该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难点和教法学法。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优秀说课稿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可以通过引入与古诗相关的趣味故事和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的意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悟。互动式教学法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合作、讨论和问答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启发式教学法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自主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五年级的孩子们,他们正处于童年向青少年过渡的阶段,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的认知水平已经可以理解和感悟古诗中的美好情感和深刻哲理,但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形象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表达。他们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较高,学习习惯也在逐渐形成,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古诗文的韵律和节奏把握有一定的困难。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古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布置的作业包括:1.背诵三首古诗,要求准确无误地背诵并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2.选择一首古诗进行解读,解释其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并写一篇简短的解析文章;3.创作一首古诗,可以是以本节课所学内容为灵感,也可以是自己的原创作品,要求有一定的意境和情感表达。通过这样的作业布置,我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和创作能力。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文,具备一定的前置知识。但他们在理解古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以及古诗文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和深刻哲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障碍。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在朗读、背诵和创作方面存在自信心不足的问题。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1.通过引入与古诗相关的趣味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组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讨论和互动中感悟古诗的意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3.设置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如让学生自己创作古诗,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4.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增强学习动机。
古代诗歌教案
古代诗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掌握不同朝代的代表性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2.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创作古体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创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及其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重要影响。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代表性的古代诗歌,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
3.指导学生学会写古体诗,通过创作来体验古代诗歌的魅力。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古代诗人头像的图片或播放一段与古代诗人有关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对古代诗歌的好奇心。
2.讲解古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10分钟)适当陈述古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重点介绍汉赋、魏晋乐府、唐诗和宋词等四个时期的代表性诗歌形式和作品。
3.欣赏古代诗歌的经典作品(20分钟)选取数首不同时期的古代诗歌,根据诗歌的题材、意境等特点,进行分析讲解。
比如,选取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进行解读。
并导入相关的背景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的内涵。
4.让学生亲自动手写古体诗(20分钟)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首已学过的古代诗歌,或是对某个主题进行创作古体诗。
教导学生古体诗的格式和写作技巧。
让学生体验古代诗歌的韵律美和表达方式,并指导学生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元素,提高诗歌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5.展示和分享(15分钟)让学生将自己创作的古体诗进行展示和分享。
通过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6.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代诗歌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学习成果。
四、课堂评价在学生创作古体诗之后,可以根据学生诗歌的创作水平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和打分。
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情况、听课笔记等方面来评价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位古代诗人,阅读该诗人的代表作品,并撰写一篇500字的读后感。
要求学生在读后感中对该诗人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体现出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诗词鉴赏说课稿
诗词鉴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课题是《诗词鉴赏》。
在这堂课中,我将引领学生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鉴赏水平。
下面我将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和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通过对这两首诗词的学习与鉴赏,培养学生对唐宋诗词的兴趣和理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唐宋时期的文化背景和诗词特点,学会欣赏和鉴赏诗词;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媒体展示、课堂讨论和创造性写作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意识。
3.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唐宋时期的文化背景和诗词特点,学会欣赏和鉴赏诗词。
难点: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与审美意识。
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唐宋诗词名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诗词的美妙与魅力。
2.内容呈现利用多媒体展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让学生欣赏诗词的音韵和意境,了解诗词的艺术特点和写作手法。
3.诗词鉴赏带领学生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意象表达和情感传达等要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作品内涵。
4.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通过课堂讨论,帮助学生欣赏和理解辛弃疾的作品,感受宋代词人的豪放之气和才情之美。
5.创作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鉴赏技巧和创作能力,撰写自己的诗词作品,并进行分享和点评。
三、教学评价以教师的评价和同学的互评为主,鼓励学生提出批评和建议,促进课堂的互动与改进。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诗词,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
谢谢大家!以上是我对《诗词鉴赏》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安排,请各位领导和同事们给予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中国古代诗歌》授课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授课教案中国古代诗歌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与特点;2. 掌握中国古代诗歌的常见形式和创作技巧;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与发展;2. 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3. 中国古代诗歌的结构与韵律;4. 中国古代诗歌的主题与意境;5. 中国古代诗歌的创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展示中国古代诗歌名句和相关画作,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重要流派和创作技巧;3. 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研读和分析一首古代诗歌,并进行讨论和展示;4. 比赛游戏法:设计互动游戏,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促进他们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考察学生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理解程度;2. 作品评估:要求学生创作一首中国古代诗歌,并评估其创作水平和表达能力;3. 小组讨论评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能力;4.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包括阅读理解和写作等。
五、教学资源1. 课本和参考书籍:如《中国古代诗歌选》、《中国古代文学史》等;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用于展示诗歌名句、画作和示范视频等;3. 诗歌欣赏录音和视频资源:用于播放和研究中国古代诗歌作品。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和激发兴趣(5分钟):- 展示中国古代诗歌名句和相关画作,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与发展(10分钟):- 讲解古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重要性和影响。
3. 介绍古代诗歌的常见形式和创作技巧(15分钟):- 讲解古代诗歌的韵律和结构,介绍古体诗、律诗和绝句等常见形式,示范讲解各种创作技巧。
4. 分组讨论和展示(15分钟):- 将学生分组,每组研读和分析一首古代诗歌,并进行讨论和展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1古诗三首 三衢道中 (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
第1课(3)三衢道中《三衢道中》说课稿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三衢道中》。
接下来,我会按照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7个环节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三衢道中》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首古诗。
本单元一共包含四篇文章,都是以万物生灵为主题展开描写。
其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引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本诗描绘了在去衢州的道路上的美丽景色,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二、说学情只有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才能充分发挥文本的魅力。
经过了两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积累了一些识字的经验,但是对于古诗文的理解和感受仍有欠缺。
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引导和语言直观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衢"等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与交流,想象描绘的情景,感知诗歌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只有明确了教学重难点,教师才能有针对性的教学。
因此,我的教学重点设计为∶体会诗歌遣词造句的妙处。
我的教学难点设计为∶深入体会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说教学方法在教法上,通过朗读法、对话法、多媒体教学法,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以教法引路,用学法践行。
在学法上,让学生用读、思、议、品的方法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六、说教学过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接下来,我将从五个环节具体展示我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求知欲。
上课伊始,我会采用诗歌导入,请学生畅谈自己知道的关于描写春夏的古诗。
我的导入语设计如下∶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描写春夏的古诗啊?快来分享一下吧!预设学生找到《绝句》《咏柳》《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相关诗句,顺势引入今天的课题《三衢道中》。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说课课件(共19张PPT)
活动评价
活动4评价量表
评价内容
自评
能结合注释说一说理解古诗的意思 ☆
能提出至少一个问题
☆
能有效进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
能师生配合,快速说出对应诗句
☆
互评
☆ ☆ ☆ ☆
谢 谢!
目标制定
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 情的方法
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 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梯级提升
教学目标
目标制定
0 1
通过划分古诗节奏,正确朗读古诗。
0 比较三首古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句。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 借助关键词语和插图想象画面,体会童真童趣。
3
2
学习任务、学习活动概述
2024/7/6
9
学习任务、学习活动的设计
教学过程的实施
环节3 质疑,小组合作学习
1.学生发现古诗中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环节4 师生配合,理解诗意
1.学生尝试说出古诗意思。 2.教师说出一句诗的意思,学生快速说出诗句。 教师可以依次说出诗句,接着打乱顺序说。
教学过程的实施
环节5 拓展阅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二)
过渡:古人的童年还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呢?请读一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二),结合注释和译文找到 有趣的地方。 1.自读古诗。 2.交流有趣的地方。
教学过程的实施
环节2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借助注释,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 一)》 这首诗描写了哪个季节的农村景象?你是怎么知道的? “儿女”指的是谁? 农村的生活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教师读,学生想象画面,并说一说自己想象的画面。
古诗的说课稿模板
古诗的说课稿模板古诗的说课稿模板1一、说教材:古诗词是一种语言精练、感情真挚、节奏感强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于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理”它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内涵深刻,意存高远,而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我们身边的孩子记得最多,背的最多的是电视广告,唱的最多的是肤浅庸俗的流行歌曲,用经典的古诗词取而代之,既丰富了孩子的学习内容又让孩子从古典文学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使民族文化世世代代散发浓郁的芬芳,我之所以选择这篇诗,是因为它篇幅押韵、浅显易懂、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比较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后四句的铺排渲染更给人以美的感受。
二、幼儿情况分析中班上学期的孩子大部分是4—5岁之间,他们的语言能力有了飞速的发展词汇的数量不断增加。
词汇的内容也有了丰富的发展,不但掌握了一些低级的词,而且也逐步掌握了一些高级的词,即抽象性和概括性比较大的词。
对于古诗词的学习也从死记硬背过渡到理解性记忆。
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的古诗,幼儿会带着游戏的兴致乐于学习。
三、说教法:1、情景教学法:中班幼儿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为了让孩子有更直观的感受,激发孩子的兴趣,我设计了以图配文,以古筝演奏为背景的ppt引导孩子欣赏理解古诗从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讲解法:针对古诗中比较难以理解的词语或者是重点词语给予提问、讲解,让孩子进一步理解古诗内容。
四、说学法:1、观察法:先让孩子自由的观察江南图,看一看说一说画中的内容。
2、游戏法:孩子天生爱玩,在孩子初步理解诗词内容后让孩子们扮演诗中的角色,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再次感受诗的意境美。
五、教学目标:1、尝试用看、说、演、画等多种方式欣赏故事。
2、初步感受古诗意境美,体验小鱼戏莲的快乐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体验古诗的意境美,理解“戏”的含义。
活动过程:一、出示江南图,请小朋友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给孩子出示荷花小鱼小船等一个个的具体形象,通过孩子的看说让孩子初步了解诗歌中所涉及的事物)教师小结:这是一幅描写江南水乡的图画,江南水乡真是一个采莲的好地方,小船穿行在美丽的莲叶间,鱼儿也是那么的快乐,在莲叶间自由自在的嬉戏玩耍,一会东一会西,一会南,一会北。
走进《古诗文诵读》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走进《古诗文诵读》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教学设计部分: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古诗文诵读,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于美感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准确理解并朗读古诗文,传达出诗词的意境。
2. 学生能理解古诗文的文化内涵,表达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难点:1. 学生理解古诗文的深层次含义,能用自己的语言简洁表达。
2. 学生能够自信地进行古诗文的诵读,表现出对于古诗文的独特理解。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展示与古诗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古诗文的理解和朗读训练。
3. 示范演示法:教师进行优秀诵读示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模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古诗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好奇心。
2. 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阅读一首指定的古诗文,并理解古诗文的基本意思。
(2) 各个小组派一名学生进行朗读,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指导。
(3) 学生自由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文进行阅读和解读,并进行个人表演。
(4) 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对于优秀的诵读和表演进行表扬和展示。
3. 练习与巩固(1) 学生自主学习另外一首古诗文,并进行诵读练习。
(2) 学生分组进行对古诗文的讨论和解读,共同理解古诗文的深层次含义。
(3) 学生进行小组朗读和评价,提高诵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4. 总结与评价(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肯定。
(2) 学生针对本节课的学习经验进行分享和反思,提出问题和建议。
说课稿部分:敬爱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为大家介绍我设计的《古诗文诵读》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学习古诗文诵读,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对于美感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观沧海》 说课稿
《观沧海》说课稿《<观沧海>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曹操的《观沧海》。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观沧海》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首古诗。
本单元选取的都是一些写景抒情的诗文,旨在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作者的情感。
《观沧海》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诗借景抒情,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伟的抱负。
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开阔,气势雄浑,是古诗中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能够初步理解诗歌的大意。
但是,对于诗歌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艺术特色,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鲜事物,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理解诗歌的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伟的抱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品味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意境。
2、教学难点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手法,体会诗歌的深层内涵。
感受诗歌雄浑壮阔的气势,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虞美人说课稿
开场白: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篇目是《虞美人》。
一、说教材二、说教学目的:1、知识技能目标:①体悟词的意境和情感。
2、能力培养目标:①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主要掌握“知人论世”这种诗词鉴赏法。
②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分析、综合的能力。
3、科学品质目标:教育学生珍惜时光,珍惜拥有,培养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感。
4、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讨论分析法进行教学。
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2、采用电教平台,幻灯片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实际教学中,采用电教平台,幻灯片等电教手段既丰富了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又吸引了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同时通过直接感知,促进了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四、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解说: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1、引入新课:先以简短的导语带出,然后放课件。
(解说:课件是以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开始的。
用歌导入新课,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既符合了词“合乐而歌”的特点,让学生体会到词的音韵美,又通过幽怨的音乐氛围,让学生初步领悟到本词的感情基调,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复习词的知识。
包括词的简介(定义、特点、分类),词的流派和诗词的欣赏艺术(知人论世法,由表及里法、含英咀华法,择善而取法,朗诵吟哦法)。
古诗文说课稿
古诗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具体古诗文题目。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具体古诗文出自教材版本具体年级具体单元。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单元主题,所选的古诗文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教育意义。
这首古诗文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独特的写作手法/深刻的思想内涵/优美的语言风格而著称。
通过学习这首古诗文,学生能够领略到古代文学的魅力,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学情分析我所授课的对象是具体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经过之前的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能够初步理解古诗文的大意。
但是,对于古诗文的深层内涵、写作技巧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新鲜事物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文,背诵古诗文;理解古诗文的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学习并运用古诗文的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朗读、赏析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古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文的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体会古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学习并运用古诗文的写作技巧;感受古代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五、教学方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古诗文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内容和情感。
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说课
写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是公元822(年长庆二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 。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 任。作者离开朝廷后顿感轻松惬意,于是写下这首诗。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及作者的写作背景,加强学生对诗 意们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一起随同诗人赏景抒情吧! (1)读准字音,读通顺古诗,根据诗歌节奏读通读顺 (2)根据停顿读好诗歌 先了解古诗题目的意思。
板块三、解读古诗,感悟诗情。 【过渡】接下来让我们带着古诗的节奏来品读一下这首古诗。 1.(1)学习第一、二句,根据节奏朗读古诗。 出示古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残阳”和“铺”分别是什么意思呢?你能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 “瑟瑟”是什么意思呢?你能联想到什么样的画面?
残阳:夕阳,将落山的太阳光。 铺:铺展,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瑟瑟: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2).你能根据注释理解第一、二句古诗是什么意思吗?想象一下它的美 好的画面吧。(夕照图) 诗意:太阳快要落山了,阳光斜照在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现红色,一半 呈现碧绿色。
【过渡】你能想象到这幅美丽的景象吗?那夕阳再往下落的,继续下落 的时候,又是一副什么样的画面呢?
(3)出示第三、四句古诗: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月夜图) 怜:可爱。怜,怜爱, 爱惜。 可九月初三:指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月弯如弓
出示诗意: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叫人喜爱呀!那露珠如珍珠一样明亮, 月亮像弯弓一样挂在天空。(比喻) 【过渡】刚刚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夕照图和美丽的月夜图,两幅图构成了 美丽的风景,两种颜色,两个比喻又构成了一副千古名篇,让我们再次 品味一下这首古诗吧!
板块四、分析古诗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 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 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表达了诗人热 爱自然、热爱祖国江河的感情。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说课稿《古代诗歌四首》说课稿一、说教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古代诗歌更是中国璀璨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它们以其独特的魅力历尽千百年岁月的淘洗而仍光彩夺目。
《古代诗歌四首》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套教材按照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三大板块来建立整体框架,第三单元属于人与自然的这一板块,要求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对自然的审美体验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从这意义上说,本单元在本册课本乃至整套课本中都具有独特的作用。
诗歌具有长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性情的特点。
这四首古代诗歌,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
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乘马,赏花观鸟,咏春吟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
学习诗歌,一是要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激发审美想像、培养审美意识。
二是析美情、赏美景、聚美言。
品味课文精彩生动的优美语言,吟诵涵泳,熏陶感染,积累诗文语句、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积聚优雅的审美情趣。
这样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统文化和文学作品,对古诗要愿意读、会读、能读懂;在新的学习方式下通过学习诗歌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
至于本课诗歌,字词知识不多,诗句表层意思易懂,但这些诗句生动凝练,寓情于景,值得品味和比较探究。
所以我计划引导学生把握作品情感基调,体会作者情感,品味寓情于景的诗句韵味。
师生在合作中了解写作技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所以我在课堂上尽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利用每个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和情感基础,通过学生的自读体验、合作交流、比较迁移来完成学习的目标。
三、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下列两组词语:A.秋风、大海、波涛、石山、岛屿、草木、太阳、月亮、星辰B.秋风、夕阳、流水、乌鸦、老树、枯藤、道路、房屋、小桥让学生自选感兴趣的一组,运用联想和想象,把这些词语组合之后描绘成一幅画面,或者讲述一个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蜀相》说课稿开场白: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篇目是《蜀相》。
一、说教材《蜀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即自主赏析篇目。
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包括三个单元古代诗歌欣赏,共30首诗歌;三个单元古代散文欣赏,共18篇散文。
所以,这册选修教材的学习有利于夯实高中生古代诗文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本册书每个单元课文都分为三部分:赏析示例、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
本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单元,单元教学目标为掌握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即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
(解读文辞,揣摩情意;融入体验,体会情趣;超越原意,推陈出新。
)知人论世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
《蜀相》是杜甫的名篇,是一首七言律诗。
而杜甫被誉为“诗圣”,一生经历分为四个时期,留下大量诗篇。
这样的名家名篇是进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鉴赏指导的最好教材。
本课的学习,将为学生学习本单元“推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关于古代诗歌教学,《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1、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古代诗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2、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3、学习鉴赏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提倡个性化体验。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于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杜甫及其沉郁顿挫的诗风;2、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能力目标:1、诵读诗歌的能力;2、把握诗歌形象,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3、把握意象,体会意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杜甫对英雄崇敬、仰慕、叹惋之情及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情怀。
2、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学习兴趣。
考虑到大纲对古代诗歌教学的要求及教材特点,我确定教学重点:1、诵读诗歌的能力。
2、把握诗歌形象,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3、歌鉴赏的基本方法: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教学难点:1、把握意象,体会意境的能力。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说教法为了给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诵读教学法诵读是古代诗歌教学中关键性的一环,声情并茂的吟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为诗歌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2、情境教学法。
出示武侯祠及诸葛亮的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杜甫所要表达的感情。
3、探究法。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探究的舞台,激发学习兴趣。
把学生分成4组,分别探究诗歌语言、思想情感及诸葛亮的形象、比较鉴赏。
4、比较阅读法。
将《蜀相》与杜甫青年时期作品《望岳》、以及漂泊西南时期作品《登岳阳楼》进行比较鉴赏,知人论世,把握杜甫不同时期作品风格,体会他沉郁顿挫的诗风。
四、说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即课前诵读诗歌,参照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合作探究分为4个小组,分别探究诗歌语言、思想情感、诸葛亮的形象以及比较鉴赏。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游戏导入-----猜猜看,4组抢答,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他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他的诗句3、他的诗歌被誉为“诗史”,他被誉为“诗圣”4、我们初中学过他的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二)走近杜甫(请一组学生详细介绍杜甫,其它组补充,教师补充,旨在让学生对杜甫有个全面的了解,为课外鉴赏杜甫诗歌打下良好的基础。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杜工部。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
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杜甫被誉为“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主。
有《杜工部集》。
杜甫一生的四个阶段:1、35岁以前,读书与漫游阶段。
代表作《望岳〉2、35---44岁,长安十年蹉跎阶段。
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安史之乱之前)代表作为五七言古体诗:《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45岁至48岁,陷贼与为官阶段安史之乱开始后,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
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代表作: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4、49至59,漂泊西南阶段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代表作:《咏怀古迹》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诗歌名句: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抒怀》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诵读课文请四组同学分别朗读课文,读后及时点评,以鼓励为主。
同时指导诵读时语速稍慢,应读得深沉,读出感伤。
最后全班齐读。
(四)整体把握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
前四句记叙、写景---蜀相祠堂的位置及周围的景色。
后四句议论抒情---写诸葛亮的才能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史实,歌颂其丰功伟绩。
(五)知人论世杜甫虽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
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
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介绍,提示学生注意安史之乱的时间(755---763),教师补充。
旨在引导学生把握杜甫不同时期作品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六)合作探究1、品味语言:“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诗眼是哪两个字,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自”与“空”两个字是这两句诗的诗眼。
两句的意思是: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绿色,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着树叶,传来黄鹂动听的歌声,可有谁听呢?五百年了,像诸葛亮那样的人再也没有出现过!“自”与“空”两个字来写碧草和黄鹂意象,营造了祠堂凄凉冷落的气氛和意境,为诗末的感伤叹婉奠定感情基调。
(板书:意象:碧草黄鹂意境:冷落凄凉)2、颈联和尾联中塑造了诸葛亮怎样的人物形象?相关史实:三顾茅庐,定天下计,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西取四川,开创蜀汉,济助后主,平定叛乱,六出祈山,九伐中原,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
形象:雄才大略、丰功伟绩、忠心报国、却出师未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失败的英雄形象。
3、有人说,杜甫写这首诗就是凭吊诸葛亮,你同意吗?为什么?怀古咏史常常是怀古伤今,杜甫写诸葛亮实际是抒发自己的情感。
颈联表达对诸葛亮的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尾联表达对诸葛亮的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
(板书)知人论世,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来到成都,凭吊蜀相诸葛亮,感慨万千。
一代蜀相诸葛亮有丰功伟绩,却也出师未捷身先死;自己要“致君尧舜”,可是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只好寓居成都,壮志难酬。
英雄”兼指包括杜甫及诸葛亮在内的千古仁人志士(七)背诵默写(4小组竞赛,3分钟背诵)(八)迁移训练望岳杜甫1、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眥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背景:大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第一次游齐赵时,诗人当时是二十五岁。
情感: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青年时代胸怀大志,积极进取,乐观自信的精神。
2、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背景: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携眷夔州出峡,漂泊在江湘一带。
暮冬流寓岳州,登临岳阳楼而有此作。
情感:孤独凄凉的身世之感,伤时忧世的爱国情怀。
六、说板书蜀相杜甫鉴赏方法: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意象:碧草黄鹂意境:冷落凄凉形象:失败的英雄情感:称颂,崇敬,仰慕;叹惋、感伤壮志未酬忧国忧民2、《春江花月夜》说课稿开场白: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篇目是《春江花月夜》。
三、说教材《春江花月夜》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即赏析示例篇目。
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包括三个单元古代诗歌欣赏,共30首诗歌;三个单元古代散文欣赏,共18篇散文。
所以,这册选修教材的学习有利于夯实高中生古代诗文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本册书每个单元课文都分为三部分:赏析示例、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
本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单元,单元教学目标为掌握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即在欣赏写景抒情类诗歌的时候,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进行联想和想象,进而体会诗歌的意境,赏析诗人抒发的情感。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融景物美、哲理美和情感美于一体,是进行诗歌鉴赏“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指导的很好的范例。
本课的学习,将为学生学习本单元“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说教学目标关于古代诗歌教学,《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1、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古代诗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2、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3、学习鉴赏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提倡个性化体验。
4、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于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把握诗中的月亮意象的含义;能力目标:1、诵读诗歌的能力;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