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湘教版新版教材一年级音乐下册《依拉拉》课件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9课《依拉拉》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9课《依拉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依拉拉》是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9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欢快的节奏和简单的歌词,介绍了一种名叫“依拉拉”的美丽小鸟。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民间音乐,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们在之前的音乐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准、节奏和简单的歌唱技巧。
然而,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自律性、合作意识和耐心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理解歌曲《依拉拉》的内容,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依拉拉》的演唱,包括节奏、音准和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跳进音程和节奏变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音响设备、乐器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播放歌曲《依拉拉》,引导学生进入愉快的学习氛围。
2.教学新课:a.教师讲解歌曲《依拉拉》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民间音乐。
b.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讲解歌曲的节奏、音准和情感表达。
c.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分组练习,互相纠正不足。
3.实践环节:a.学生分组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b.教师学生进行歌曲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现力。
4.总结与拓展:a.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b.教师推荐类似的民间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9课《依拉拉-伴奏》教案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9课《依拉拉-伴奏》教案一. 教材分析《依拉拉-伴奏》是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9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欢快的节奏和简单的旋律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
歌曲共两句歌词,重复演唱,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旨在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喜欢通过游戏和活动来学习。
在这个年龄段,学生们的听觉、动觉和视觉发展较快,但自律性和合作意识尚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富有童趣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表现力。
2.学会演唱歌曲《依拉拉-伴奏》,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
3.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听觉,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律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依拉拉-伴奏》的旋律和节奏。
2.用动作表现歌曲,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自律性。
五. 教学方法1.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歌曲。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和动作,引导学生跟随学习。
3.小组合作法:分组演唱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视听结合法:观看相关视频,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依拉拉-伴奏》的歌词、图片、视频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视频。
3.教学道具:如小鸟、花朵等,用于辅助教学。
4.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便于学生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春天的特点,从而引入本节课的歌曲《依拉拉-伴奏》。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依拉拉-伴奏》,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分组进行教学,让学生互相交流、合作。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9课《依拉拉》教案3
《依拉拉》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双响筒、铃鼓两种打击乐器,能区分其音色,说出其名称,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
2、能自信地、有表情地参与歌表演《依拉拉》,并用铃鼓伴奏。
教学重点:1、认识双响筒、铃鼓两种打击乐器,能区分其音色,说出其名称,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
2、能学会演唱《依拉拉》。
能自信地、有表情地参与歌表演《依拉拉》,在参与歌表演的活动中,与他人协调配合,愉快地进行表演。
学习方法:感受歌曲、情境激趣、合作体验。
教学准备:电子琴、双响筒、CAI课件、树木和驯鹿头饰。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欣赏教师表演舞蹈《依拉拉》2、请学生随音乐自由的走一走、动一动。
(第一遍)3、学生自己设计,走恒拍时换一换手上的动作。
(拍跨、拍肩)二、学习歌曲1、学习歌曲《依拉拉》。
学生唱,老师伴舞。
教师用维吾尔族典型舞蹈动作击掌、绕腕、托帽为学生的演唱伴舞。
面对男生表演叉腰、拍肩动作。
2、探讨动作要领与规律。
学生找出一、二、四句的结尾是完全重复“依拉拉”,可以重复动作。
女生重复击掌、托帽动作;男生重复击掌、拍肩动作。
全班以饱满的情绪演唱第三乐句,请个别同学表演自己为第三乐句设计的动作。
3、加入铃鼓为歌曲伴奏。
(每组10位同学,每组传递2个铃鼓。
)三、课堂活动1、声部填充“依拉拉”。
2、男女生合作二声部合唱。
3、歌表演《依拉拉》。
第二遍在第一遍的基础上,按顺时针方向恒拍行走。
四、课堂小结:(踏着歌曲节拍,走出教室)。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一年级下册第九课《打击乐器依拉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一年级下册第九课《打击乐器依拉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一年级下册第九课《(歌表演)打击乐器依拉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演唱歌曲《依拉拉》,掌握简单的维吾尔族舞蹈动作, 并进行自信、大方的歌表演。
2、初步认识铃鼓及铃鼓的简单演奏方法,将铃鼓带入到维吾尔族的舞蹈动作中自如的表演。
2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经过一个学年的培养,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课都持积极主动参与的态度,从总
体水平看,小朋友的课堂常规有了很大的进步,爱唱爱跳是他们的优点和特点,每个班级里都有音乐学科的小小带头人,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和带动着全班同学共同进步;当然也会有极个
别特殊的小朋友进入不了学习状态,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注意适当的引导,注重激发他自主
学习的意愿,从而提高整堂课的时效性。
3重点难点
1、在歌舞同时表演时,演唱的音色和音准不能受动作影响,同时舞蹈动作还要规范到位,有维吾尔族的风格。
2、在与小朋友的合作中,尽情体验维吾尔族歌舞节奏鲜明,气氛热烈的音乐风格。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师:今天,老师先为大家表演一段舞蹈,你们看一看猜一猜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舞蹈?
(师一边有节奏的念歌词,一边示范动作,第一遍女生,第二遍男生。
)
生:维吾尔族!
师:非常准确!维吾尔族不但热情好客,而且还能歌善舞,今天就让我们先来学一学他们欢快的舞蹈。
活动2【讲授】学舞
(一)、学舞(出示课件,显示歌词)
1、女生起立跟老师逐句学习动作,男生坐在原位有节奏的念歌词。
(大概两遍)。
湘艺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第9课《(歌表演)依拉拉》教案
湘艺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第9课《(歌表演)依拉拉》教案一. 教材分析《依拉拉》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湖南土家族民歌,歌曲节奏感强,旋律简洁明快。
本节课选自湘艺版一年级音乐下册,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土家族的文化,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歌曲中的“依拉拉”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循环结构,易于学生记忆和演唱。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这首歌曲时,他们可能对土家族的文化背景较为陌生,但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可以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们在唱歌表演方面具有较高的热情,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在唱演结合的过程中掌握歌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土家族的文化,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能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依拉拉》。
3.培养学生合作唱歌、表演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演唱歌曲《依拉拉》,了解土家族文化。
2.难点:歌曲中“依拉拉”的节奏和音高把握,以及唱演结合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材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土家族的风土人情。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唱歌、表演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3.游戏教学法:运用趣味性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介绍土家族的文化特点。
2.教学课件,展示歌曲《依拉拉》的歌词、旋律。
3.音响设备,播放歌曲、背景音乐。
4.道具、服装等,用于学生唱演结合的表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材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土家族的文化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依拉拉”元素,为学习歌曲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展示歌曲《依拉拉》的歌词、旋律,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歌曲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曲中“依拉拉”的节奏和音高。
湘艺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第9课《(歌表演)依拉拉》教学设计
湘艺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第9课《(歌表演)依拉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依拉拉》是一首湘艺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的第9课歌曲,歌曲以欢快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展现了生活的美好。
歌曲共四句,旋律重复,便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音乐有着天然的热爱。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歌曲的理解和演唱技巧还不够成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依拉拉》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依拉拉》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3.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主动参与音乐活动。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心得。
3.情境教学法: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音乐。
4.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歌曲。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歌曲《依拉拉》的课件,包括歌词、图片等。
2.教学乐器:钢琴或其他音响设备。
3.教学场地:教室或音乐厅。
4.学生教材:湘艺版一年级音乐下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歌曲《依拉拉》的音频,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在播放过程中,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唱歌曲《依拉拉》,学生跟随演唱。
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旋律错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鼓励。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内容。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
5.拓展(10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让大家共同欣赏和讨论。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9课《依拉拉-伴奏》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9课《依拉拉-伴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依拉拉-伴奏》是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9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欢快的节奏和简单的旋律展现了一种优美的自然景色。
歌曲共两句,旋律重复,便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音乐特点,感受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音乐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当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此外,学生对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了解有限,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歌曲《依拉拉-伴奏》,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表演形式。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学会用正确的发音和情感演唱歌曲。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能够感受到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依拉拉-伴奏》的演唱,包括歌词、节奏和音准。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少数民族音乐特点,如发音、情感表达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和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音响设备、乐器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图片和文字形式介绍歌曲《依拉拉-伴奏》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唱歌曲: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词、节奏和音准的正确把握。
3.分组练习: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4.展示环节:各小组依次展示学习成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
5.拓展学习:介绍相似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
6.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歌曲《依拉拉-伴奏》的歌词、节奏、音准等信息,以简洁明了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方便学生学习和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