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抗凝药物种类及用药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抗凝剂的种类及用途

抗凝剂的种类及用途

抗凝剂的种类及用途一、引言抗凝剂是一种常用的药物,用于防止血液凝结或减少凝血过程。

它们在心血管疾病、血栓形成和手术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抗凝剂及其用途。

二、普通肝素普通肝素是一种常见的抗凝剂,主要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来防止血液凝结。

它通常通过静脉注射给予,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疾病。

此外,普通肝素还常用于心脏手术、血液透析和体外循环等过程中,以减少血液凝结的风险。

三、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是一种与普通肝素相似但分子量较小的抗凝剂。

它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和更稳定的体内生物利用度,因此更易于使用和控制。

低分子肝素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脏病、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疾病。

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效果更稳定,不需要频繁的实验室监测。

四、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剂,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活性来延长凝血时间。

它常用于长期抗凝治疗,如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等。

华法林的治疗需要密切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确保凝血时间在目标范围内,避免出血或血栓的风险。

五、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达比加群、阿哌沙班等逐渐应用于临床。

这些药物作用于特定的凝血因子,具有快速起效、作用可逆性好、剂量稳定等优点。

它们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心房颤动相关的血栓栓塞症状,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疾病。

六、抗血小板药物除了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也常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它们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凝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抗血小板药物主要用于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等的治疗。

七、结论抗凝剂的种类繁多,应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等是常见的抗凝剂,它们在预防和治疗血栓相关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抗血小板药物也是常用的抗凝药物之一,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通过合理使用这些抗凝剂,可以减少血栓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用抗凝剂种类_全

常用抗凝剂种类_全

常用抗凝剂种类_全抗凝剂是一类用于预防或治疗血液凝结的药物,常用于防治血栓形成和危及生命的凝血疾病。

以下是常用抗凝剂的种类及其介绍:1.肝素类抗凝剂:肝素是一种天然存在于人体中的抗凝剂,其通过结合抗凝酶抑制凝血酶生成,从而抑制凝血过程。

肝素在体内的半衰期较短,在治疗期间需要持续静脉或皮下给药。

肝素常用于防治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和心肌梗死等凝血疾病。

2.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是一种从肝素中得到的分子量较小的肝素衍生物,其抗凝活性更高、生物利用度更好,而且不需要监测抗凝效果。

低分子肝素适用于各种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和冠心病等。

3.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能够阻断凝血因子II、VII、IX和X 的合成,从而抑制凝血过程。

华法林需要个体化调整剂量,治疗期间需要监测凝血酶原时间(INR)来控制抗凝治疗的效果。

华法林多用于长期的抗凝治疗,如心房颤动、静脉血栓栓塞症和机械瓣膜置换等。

4.新型口服抗凝剂:新型口服抗凝剂是一类直接作用于凝血酶或凝血因子Xa的药物,包括达比加群(Dabigatran)、利伐沙班(Rivaroxaban)、阿哌沙班(Apixaban)和依度沙班(Edoxaban)等。

这些药物不需要个体化调整剂量,并且不需要监测抗凝治疗的效果。

新型口服抗凝剂适用于各种抗凝治疗的情况,如心房颤动、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和机械瓣膜置换等。

5.抗血小板药物:除了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也常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普拉格雷和替格瑞洛等。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机制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达到抗凝作用。

抗血小板药物适用于预防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周围动脉疾病等。

总结起来,常用抗凝剂的种类包括肝素类抗凝剂、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剂以及抗血小板药物,它们在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中起到重要作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并且注意监测抗凝治疗的效果,以确保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预防血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抗凝血药物正确使用方法与剂量建议

抗凝血药物正确使用方法与剂量建议

抗凝血药物正确使用方法与剂量建议抗凝血药物是一类常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的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

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能够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性,下面将介绍常见抗凝血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剂量建议。

1. 肝素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注射用抗凝药物,可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心肌梗死等疾病。

使用肝素时应掌握以下几点:- 给药途径:肝素常通过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给予。

具体给药途径和剂量应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判断。

- 注射部位:皮下注射通常选择腹部皮下组织,每次更换注射部位以减少皮下遗留的硬结和瘀血。

- 剂量调整:肝素的剂量需要经过严格评估和调整。

一般情况下,肝素的剂量会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疾病情况和凝血机制来确定。

2. 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药物,常用于长期抗凝治疗。

使用华法林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起始剂量:治疗前的第一天通常使用较高的起始剂量,以快速达到治疗水平。

然后逐渐调整剂量,根据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进行监测和调整。

- INR监测:INR是评估华法林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用于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般来说,目标INR范围为2.0-3.0,但具体目标范围会根据患者疾病状态和治疗需求来确定。

- 注意相互作用:华法林与其他药物(如水杨酸类药物、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以及某些食物(如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影响华法林的疗效和剂量调整。

在使用华法林期间,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并根据医嘱进行合理的剂量调整。

3.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常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正确使用阿司匹林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剂量选择:阿司匹林的剂量通常为75-325毫克/日。

具体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 结合其他药物:阿司匹林与其他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出血风险。

在使用阿司匹林的同时,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搭配和剂量调整。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正确使用抗凝药物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正确使用抗凝药物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正确使用抗凝药物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常见的严重疾病之一,抗凝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中。

然而,抗凝药物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正确使用抗凝药物。

一、抗凝药物的种类和作用机制抗凝药物主要包括华法林、肝素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等。

它们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来减少血液凝结,预防血栓的形成。

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并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二、正确使用抗凝药物的方法1. 按时用药: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使用抗凝药物时,需要按时用药,不能漏服或者延迟服药。

用药时间最好选择固定的时间段,方便提醒患者准时用药。

2. 注意用量:患者在用药前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正确用量,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

用药期间如果有任何不适或者疑问,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3. 避免突然停药:抗凝药物的使用通常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患者在用药期间应避免突然停药。

如果需要停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量,以免发生血栓再次形成的风险。

4.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抗凝药物与某些药物存在相互作用的风险,患者在用药期间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服或者相互干扰。

如果需要同时使用其他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三、定期监测和调整用药方案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使用抗凝药物期间,需要定期进行血液凝血指标的检测,以评估用药效果和调整用药方案。

通常情况下,医生会建议患者定期进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调整用药剂量。

四、注意抗凝药物的副作用和风险抗凝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和风险,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出血风险:抗凝药物的最主要副作用就是增加出血的风险。

患者在用药期间应密切关注出血情况,如果出现异常出血或者出血风险增加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2. 营养问题:抗凝药物使用过程中患者需要特别注意饮食,避免摄入过多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以免影响抗凝药物的疗效。

常见抗凝药物的正确用量和疗效

常见抗凝药物的正确用量和疗效

常见抗凝药物的正确用量和疗效抗凝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抗凝药物的正确用量和疗效,以帮助医务人员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药物。

1. 普通肝素(Heparin)普通肝素是一种间接性抗凝药物,常用于临床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血栓性疾病。

其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出血风险等因素个体化调整。

常见的给药途径包括皮下注射和静脉注射,具体用量需遵循医生的指导。

普通肝素具有快速起效、短效持续时间的特点,对急性血栓病变具有明显的疗效。

2. 低分子肝素(LMWH)低分子肝素是一种通过酶解制备的肝素类药物,与普通肝素相比,具有分子量较低、生物利用度较高、更稳定的特点。

低分子肝素适用于临床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心肌梗死、复杂性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等。

其用量也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和病情进行个体化调整,常见的给药途径为皮下注射。

低分子肝素具有稳定的疗效,能够有效地抑制血栓形成并减少出血风险。

3. 单向口服直接抗凝药物(DOACs)DOACs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抗凝药物,包括达比加群酯(Dabigatran)、阿哌沙班(Apixaban)、依诺沙班(Rivaroxaban)等多种药物。

与传统的抗凝药物相比,DOACs具有服用便利、疗效稳定、不需常规监测等优点。

DOACs的用量一般是固定剂量,疗效与药物浓度之间有一定的关联。

DOACs适用于预防和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引起的栓塞事件、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等疾病。

4. 维生素K拮抗剂(VKA)维生素K拮抗剂是一类抑制维生素K合成和活化的药物,包括华法林(Warfarin)、乌司他丁(Acenocoumarol)等。

这类药物需要密切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确保在抗凝治疗的有效范围内。

VKA适用于防治心房颤动、机械性心脏瓣膜、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等疾病。

由于药物和食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风险,使用VKA抗凝药物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饮食和药物的相互影响。

常用抗凝药物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常用抗凝药物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常用抗凝药物的使用及注意事项抗凝药物是一类用于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静脉血栓栓塞等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利伐沙班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各种抗凝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肝素是一种多糖抗凝剂,主要通过抑制血浆中的凝血酶和血小板的聚集来发挥抗凝作用。

肝素可以静脉或皮下注射,通常用于急性血栓形成的治疗,例如心肌梗死、肺栓塞等。

使用肝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肝素的使用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剂量和疗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肝素是一种具有抗凝效果的药物,会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因此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如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3.患者在使用肝素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身体的剧烈碰撞,以防止出血的风险。

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作用,减少凝血因子的合成,进而起到抗凝作用。

华法林主要用于长期抗凝治疗,例如心房颤动、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使用华法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华法林的使用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如INR值,以确保剂量的准确性。

一般情况下,INR值应该在2-3之间。

2.患者在使用华法林期间,应避免食用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菠菜、菜花、奶酪等,以免影响华法林的效果。

3.华法林的开始剂量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整,并且剂量的调整需要根据患者的INR值来进行。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利伐沙班等,是近年来用于抗凝治疗的新药物,与传统的抗凝药物相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方便性。

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阿司匹林和利伐沙班等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虽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在使用过程中仍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必要时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2.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规定的剂量和用药时间来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不要随意改变剂量或停药。

3.可能会有胃肠道反应(如胃灼热、恶心、呕吐等)或出血的副作用,在使用期间应密切观察自身的身体状况,及时就医。

常用抗凝药物种类及注意事项

常用抗凝药物种类及注意事项

生活
图标元素
医疗
图标元素
H.影响血小板功能:水杨酸类、保泰松、氯 丙嗪、苯海拉明。
降低抗凝作用的药物如下:
A.肠道与抗凝药物结合:消胆胺。
B.促进肝微粒体酶活性,加快华法林的肝内代 谢:催眠药、利福平、灰黄霉素。
C.使血中并列血因子含量升高:雌激素、口服 避孕药。
演讲结束,谢谢大家支持
附PPT常用图标,方便大家提高工作效 率
二、抗凝血酶
❖ 华法林钠(香豆素类)
本品为双香豆素类中效抗凝剂。其作用机 制为竞争性对抗维生素K的作用,抑制肝细 胞中凝血因子的合成,还具有降低凝血酶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的作用,因而具有 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功能。
适应症:
1.华法林钠片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华法林 钠片可防止血栓形成与发展,如治疗血栓 栓塞性静脉炎,降低肺栓塞的发病率和死 亡率,减少外科大手术,风湿性心脏病、 髋关节固定术、人工置换心脏病、髋关节 固定术、人工置换心脏瓣膜手术等的静脉 血栓发生率。
❖ 主要不良反应:用药过多可致自发性出血, 故每次注射前应测定凝血时间。如注射后引 起严重出血,可静注硫酸鱼精蛋白进行急救 (lmg硫酸鱼精蛋白可中和150U肝素)。
2.肝素钙
本品口服不吸收,皮下或静脉注射吸收良 好。适应症 可阻抑血液的凝固过程。用于 防止血栓的形成。
预防性应用,术前2小时深部皮下注射5000单 位,之后每8~12小时重复上述剂量,持续7 天。对于心血管外科手术,其首次剂量及持 续60分钟以内的手术用量同成人常用量。对 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每4小时25~50单位 /kg持续静脉点滴。若4~8小时后病情无好 转即应停用。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适应症:对血小板聚集有抑 制作用,可以防止血栓形成,临床用于预防 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心房颤动, 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 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型心绞痛,总之 临床用于防止小血栓的形成。

抗凝药西药抗凝药物的使用说明及适应症一览

抗凝药西药抗凝药物的使用说明及适应症一览

抗凝药西药抗凝药物的使用说明及适应症一览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重视与心脑血管系统相关的疾病。

而抗凝药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病、心脑血管病等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抗凝药物的使用说明及其适应症。

一、华法林(Warfarin)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药物,能够抑制人体内凝血因子的合成,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

华法林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特别适用于房颤、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深静脉血栓形成等高风险患者。

使用说明:1. 用法用量:一般情况下,华法林的初始剂量为10mg/天,分2次服用。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凝血指标,剂量可能需要调整。

2. 监测指标:患者使用华法林期间需要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R),以评估抗凝效果。

一般情况下,INR维持在2.0-3.0之间为理想范围。

3. 注意事项:在使用华法林期间,患者需注意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如非甾体类消炎药、抗生素等。

此外,饮食中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也可能影响华法林的疗效。

二、肝素(Heparin)肝素是一种通过促进抗凝酶活性,以及抑制凝血蛋白酶的形成从而达到抗凝效果的药物。

它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血栓病等。

使用说明:1. 给药途径:肝素可通过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的方式进行给药。

2. 剂量调整:肝素的剂量需根据患者的体重、凝血指标和病情进行个体化调整。

3. 注意事项:肝素的使用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并且要注意避免药物的过量使用,以免引起出血等不良反应。

三、替格瑞洛(Dabigatran)替格瑞洛是一种新一代口服抗凝药物,具有快速吸收和排除的特点,能够选择性地抑制凝血酶活性。

它广泛用于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是华法林的一种优秀替代品。

使用说明:1. 初始剂量:替格瑞洛的初始剂量为150mg/天,分2次服用。

根据患者的年龄、肾功能等因素,剂量可能需要调整。

2. 注意事项:替格瑞洛的使用需要注意患者的肾功能,避免出现药物在体内过高积累而导致的不良反应。

药学中的抗凝血药物应用与血栓疾病治疗

药学中的抗凝血药物应用与血栓疾病治疗

药学中的抗凝血药物应用与血栓疾病治疗血栓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药学界研发了多种抗凝血药物,并应用于血栓疾病的治疗中。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抗凝血药物及其应用,以及血栓疾病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一、肝素肝素是一种常见的抗凝血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抗凝治疗中。

它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阻止凝血过程中的凝块形成。

肝素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用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凝血功能检测,以确保用药量的准确性。

肝素的应用要注意检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因为肝素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进而引发出血风险。

二、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血药物,常用于长期抗凝治疗。

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活性,干扰凝血因子合成,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

在使用华法林治疗时,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用药期间需要避免食用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同时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尽量避免引起不良反应。

三、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常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疾病。

它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凝血过程中的血小板活化,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

阿司匹林一般为口服给药,用药剂量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因此在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测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

四、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除了传统的肝素、华法林和阿司匹林,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也逐渐应用于血栓疾病治疗中。

这些药物具有作用靶点特异性、剂量标准、不需常规血液监测等优势。

例如,达比加群酯和阿哌沙班等药物通过直接抑制凝血酶活性,从而发挥抗凝效果。

然而,新型抗凝药物的使用也需要谨慎,患者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

血栓疾病治疗中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患者在进行抗凝治疗期间,要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按时、按量服药,避免漏服或过量使用药物。

其次,用药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如出血情况、血小板计数等,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以保持适当的抗凝效果。

抗凝药物的种类及合理使用

抗凝药物的种类及合理使用

抗凝药物的种类及合理使用抗凝药物的分类及合理使用肝素是一种多功能的酸性黏多糖,可用于抗凝治疗。

临床上,肝素分为三类:第一代普通肝素,第二代低分子肝素和第三代合成的肝素戊糖。

肝素类抗凝药物的抗凝作用机制包括激活抗凝血酶Ⅲ(AT-Ⅲ)和激活肝素辅因子Ⅱ。

其中,肝素类药物能与AT-Ⅲ结合,催化灭活多种凝血因子。

肝素和AT结合后可以脱落参与再利用。

肝素-AT复合物能够灭活多种凝血因子,其中IIa和Ⅹa最易受抑制,但机制有所不同。

灭活凝血因子Ⅱa需要形成三联复合物,肝素分子链必须有足够的长度,至少要达到18个糖单位,相对分子质量要大于5400;而灭活凝血因子Ⅹa,则只需和AT结合,不需要形成三联复合物,对肝素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没有要求。

因此,在使用肝素类抗凝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抗凝效果。

肝素可以通过激活肝素辅因子Ⅱ来直接灭活凝血因子Ⅱa,这种作用是电荷依赖的,不需要戊糖结构,但需要较高的肝素浓度。

肝素辅因子Ⅱ介导的凝血因子Ⅱa灭活是相对分子质量依赖的,需要至少24个糖单位(相对分子质量7200以上)。

在严重AT缺乏时,肝素的这种机制可起作用。

TFPI是体内主要的生理抗凝物质,肝素能够促进与内皮结合的TFPI的释放。

TFPI与凝血因子Ⅹa结合并灭活Ⅹa,形成TFPI/凝血因子Ⅹa复合物,灭活与组织因子结合的凝血因子Ⅶa。

肝素通过这种途径可以抑制内皮损伤和粥样斑块破裂所导致的血栓形成。

肝素还可以与血小板结合,抑制血小板表面凝血酶的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与释放,并且与血小板4因子(PF4)结合后可以抑制PF4依赖性血小板功能,引起出血。

此外,肝素还可以增加血管壁的通透性,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抑制成骨细胞的合成,激活破骨细胞促进骨质丢失。

此外,肝素还具有抗炎、调节细胞增殖作用、免疫调节、调节多肽生长因子、抗肿瘤转移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和药理作用。

普通肝素是一种分子量不均一的混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范围3000-不等,绝大部分在5400以上,既可以灭活凝血因子Ⅹa又可以灭活凝血因子Ⅱa,抑制凝血因子Ⅹa和凝血因子Ⅱa的作用相似,且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与血小板4因子以及骨细胞结合力较强,易引起出血及骨钙流失。

抗凝药物临床应用建议

抗凝药物临床应用建议

抗凝药物临床应用建议抗凝药物通过阻止血液凝固防止血栓形成,临床主要用于防治血栓栓塞相关疾病,如心房颤动(AF)、急性心肌梗死、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e)等。

抗凝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涉及心血管、呼吸、肿瘤、妇产、免疫等多个学科疾病的治疗。

抗凝药物按作用机制可分为:(1)维生素K拮抗剂(VKA),如华法林;(2)间接凝血酶抑制剂,如普通肝素(UFH),低分子肝素(LMWH)、磺达肝癸钠等;(3)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如达比加群酯、比伐芦定、阿加曲班等;(4)直接Xa因子抑制剂,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艾多沙班等。

抗凝药物临床应用17种情形建议1、用于特殊部位血栓(1)门静脉血栓抗凝治疗药物的选择及用法用量:初始治疗可选择UFH、LMWH、磺达肝癸钠,长期治疗可选择华法林、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S),用法用量与用于VTE治疗时相同,同时遵循个体化给药原则;2/C(2)肠系膜静脉血栓抗凝治疗药物的选择及用法用量:初始治疗可选择UFH、LMWH、磺达肝癸钠,长期治疗可选择华法林、DOACs,用法用量与上述药物用于VTE 治疗时相同,同时遵循个体化给药原则;2/C(3)颅静脉(窦)血栓急性期抗凝治疗药物的选择及用法用量:急性期治疗可选择UFH.LMWH,用法用量与上述药物用于VTE治疗时相同,同时遵循个体化给药原则;1/C(4)颅静脉(窦)血栓长期抗凝治疗药物的选择及用法用量:长期治疗可选择华法林、DOACs,用法用量与上述药物用于VTE治疗时相同,同时遵循个体化给药原则。

2/C2、用于股器静脉支架置入术后抗凝药物的选择及用法用量:UFH.LMWH、磺达肝癸钠、DOACs.华法林,用法用量与上述药物用于VTE治疗时相同。

指南推荐3、用于左心耳封堵术后和导管消融术后(1)左心耳封堵术后抗凝药物的选择及用法用量:华法林、DOACs,用法用量与上述药物用于AF卒中预防时相同;指南推荐(2)导管消融术后抗凝药物的选择及用法用量:UFH、LMWH、磺达肝癸钠、华法林、DOACs,用法用量与上述药物用于AF卒中预防时相同。

抗凝血药的正确用法

抗凝血药的正确用法

抗凝血药的正确用法抗凝血药是一类常见的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疾病。

正确使用抗凝血药能够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则可能引发出血等副作用。

以下将介绍抗凝血药的正确用法和注意事项。

一、抗凝血药的分类目前常见的抗凝血药主要分为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两大类。

1.1 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常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和脑血栓等血栓性疾病。

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应根据医生的建议确定剂量。

1.2 抗凝药物抗凝药物主要包括华法林、肝素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等。

这些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心房颤动等疾病。

抗凝药物的剂量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和治疗效果进行调整。

二、2.1 使用前的准备在开始使用抗凝血药之前,应与医生充分沟通并了解相关注意事项。

同时,一定要详细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药物过敏史以及其他正在服用的药物,以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2.2 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用药正确用药是保证抗凝血药疗效的关键。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合理的剂量和用药时刻进行用药。

切勿随意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否则可能影响药物的疗效或引发不必要的副作用。

2.3 定期复查指标抗凝血药物使用的患者应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了解抗凝治疗的效果,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2.4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使用抗凝血药时,一定要避免与其他药物产生不良的相互作用。

特别是一些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需要慎用或避免使用。

2.5 饮食调理与生活注意事项抗凝血药的使用期间,患者应遵循一些特定的饮食调理和生活注意事项。

例如,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控制摄入高维生素K食物的量,以免影响药物的疗效。

三、抗凝血药应注意的问题3.1 出血风险抗凝血药的使用会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因此在用药期间患者需格外注意防止外伤,切勿激烈体力活动,必要时应佩戴防护装备,如安全带等。

抗凝血药物用法与用量详解

抗凝血药物用法与用量详解

抗凝血药物用法与用量详解抗凝血药物是一类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的药物,可以帮助减少血液凝结,防止血栓形成。

这些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抗凝血药物的用法与用量需要严格掌握,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抗凝血药物的用法与用量,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抗凝血药物的分类抗凝血药物主要分为两类: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血酶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常见的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抗凝血酶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凝血酶的形成和活性来达到抗凝血的效果,常见的有华法林、肝素等。

二、抗凝血药物的用法1. 抗血小板药物的用法:抗血小板药物通常以口服形式给予,一般在餐后服用。

用药时间和剂量会根据具体疾病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常见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的初始剂量为75-100毫克/天,维持剂量为75毫克/天。

氯吡格雷的初始剂量为300毫克/天,随后减至75毫克/天。

患者在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期间,需要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2. 抗凝血酶药物的用法:抗凝血酶药物可通过口服或皮下注射的方式给予,具体用法与药物种类有所不同。

华法林需要个体化调整剂量,一般情况下,初始剂量为10毫克/天,之后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进行调整,使其维持在目标范围内。

对于肝素,一般以皮下注射的方式给予,剂量会根据患者的体重、血小板计数等因素进行调整。

使用抗凝血酶药物期间,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血液检查,以确保药物在安全范围内发挥作用。

三、抗凝血药物的用量1. 抗血小板药物的用量:抗血小板药物的用量一般是根据临床病情和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调整的。

通常情况下,初始剂量会相对较高,随后逐渐减少到维持剂量。

在调整剂量时,需要谨慎遵循医生的建议,并监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

2. 抗凝血酶药物的用量:抗凝血酶药物的用量需要更加仔细地进行调整,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临床抗凝药物种类、作用机制、作用靶点及不同情况下抗凝药物选择

临床抗凝药物种类、作用机制、作用靶点及不同情况下抗凝药物选择

临床抗凝药物种类、作用机制、作用靶点及不同情况下抗凝药物选择抗凝药物种类、作用机制及作用靶点抗凝药物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表 3 口服抗凝药物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不同情况下抗凝药物选择1. 不同危险分层的抗凝药选择表 4. 血栓栓塞症危险分层表表 5. 不同危险分层的抗凝药选择2、妊娠期患者抗凝药物选择表6. 妊娠期合并急性 PTE 的抗凝药物选择3. 肝功能不全患者抗凝药物选择1)胃肠外抗凝药物:普通肝素应根据 APTT 调整剂量;低分子肝素谨慎使用,剂量需遵循个体化原则;磺达肝癸钠、比伐芦定、阿加曲班,均谨慎使用。

2)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应谨慎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选择及用法见表7。

表7 肝功能异常患者新型口服抗凝药的选择4.肾功能异常患者抗凝药物选择1)胃肠外抗凝药物用法见表 8。

2)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应根据 INR 调整剂量。

5、合并恶性肿瘤患者药物选择:长期抗凝推荐选择 LWMH。

对于未合并胃肠道肿瘤的肺栓塞患者,可考虑使用将依度沙班或利伐沙班作为低分子肝素的替代药物。

而对于合并胃肠道肿瘤的肺栓塞患者,使用 DOACs 增加患者出血风险,需谨慎使用。

6.当患者存在血小板计数减少合并血栓1)当血小板计数> 50×109/L 时,可全剂量使用抗凝药物;当血小板计数为 25~50×109/L 时,可考虑半量或足量给予抗凝药物联合血小板输注预防;当血小板计数< 25×109/L 时,应避免使用抗凝药物。

2)HIT 患者抗凝药物的选择:阿加曲班、比伐芦定、磺达肝癸钠、DOACs。

7.对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推荐服用维生素 K 拮抗剂无限期治疗。

8. 溶栓前后的抗凝药物选择:急性高危 PTE,溶栓治疗前如需初始抗凝治疗,推荐首选UFH。

溶栓治疗结束后,应每 2~4 小时测定 1 次 APTT,当其水平 < 正常值的2倍,即应重新开始规范的抗凝治疗。

考虑到溶栓相关的出血风险,溶栓治疗结束后,可先应用 UFH 抗凝,然后再切换到LMWH、磺达肝癸钠或利伐沙班等更为安全。

抗凝药物的种类

抗凝药物的种类

抗凝药物的种类抗凝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血栓形成、血栓栓塞和其他凝血相关疾病的药物。

它们主要分为抗凝剂、血液淡化剂和血栓分解剂。

抗凝药物在很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可以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卒中、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心脏血管病,也可以预防手术期间凝血障碍。

抗凝剂是最常用的抗凝药物,其作用机制是抑制血小板凝集,阻止血管黏液成分的释放,从而降低血管的黏液,抑制和预防血栓的形成。

常用的抗凝剂有肝素、比伐肝素、吡啶磺酰胺、普伐肝素、阿司匹林、重组人衍生的凝血因子Ⅲ、阿米替林和氯吡格雷等。

血液淡化剂是一类药物,它们可以减少血液的粘度,以防止血栓的形成。

它们可以降低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浓度,防止血管黏液的形成,抑制血小板凝集,从而阻止血栓的形成。

常用的血液淡化剂有氟哌酸、非那雄胺、氯格伦血清素洛塞、氯去安定和维苏酯等。

血栓分解剂是一类针对既往发生血栓栓塞的患者,可以抑制血栓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刺激血小板的自解的药物。

作用原理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收缩,促进血栓的解体、溶解和消失。

常用的血栓分解剂有葛兰素司汀、舒尼替尼和普拉格列酮等。

抗凝药物在治疗凝血相关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也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出血、肝毒性、肾毒性等。

因此,在使用抗凝药物时,患者必须按照医生的指示和药物说明书正确使用,以免造成不良反应。

此外,应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血液化验和肝功能,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抗凝药物是抗凝血相关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它们在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卒中、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心脏血管病等凝血障碍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包括抗凝剂、血液淡化剂和血栓分解剂。

使用抗凝药物时,由于有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示和药物说明书正确使用,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和血液化验,以确保安全有效地治疗凝血障碍疾病。

抗凝药物的种类及合理使用

抗凝药物的种类及合理使用

抗凝药物的种类及合理使用1.1分类(见表1)肝素是机体自身存在的物质。

临床使用的肝素是由猪肠粘膜或牛肺组织纯化制得的一种多功能的酸性黏多糖,体内、体外均有强大的抗凝作用,口服无效,常用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可分为三类。

表1肝素类抗凝药物的分类类别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抗凝药物普通肝素(UFH)低分子肝素(LMWH)肝素戊糖(HPS)代表药物肝素达肝素、依诺肝素、那屈肝素、亭扎肝素磺达肝癸钠分子量(XXX)-3000-80001728第一代普通肝素,平均分子量较大;第二代为将普通肝素经化学或酶裂解制得的低分子肝素,平均分子量较第一代小;第三代为合成的肝素戊糖,分子量最小,仅1728道尔顿。

1.2肝素类药物抗凝作用机制(见表2)1.2.1激活抗凝血酶Ⅲ(AT-Ⅲ)肝素类抗凝药物能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催化灭活多种凝血因子。

AT有一个精氨酸反应中心可以和凝血因子的丝氨酸活化中心共价结合,从而使含有丝氨酸活化中心的凝血因子(Ⅱa、Ⅹa等)失去活性。

在没有肝素存在的情况下,AT灭活凝血因子的速度非常缓慢。

肝素可以和AT的赖氨酸部位结合,使AT的精氨酸反应中心构象发生改变,AT由慢性凝血酶抑制剂变为快速抑制剂,灭活凝血因子的速度可以增加1000-2000倍。

肝素和AT结合后可以脱落参与再利用。

肝素-AT复合物能够灭活多种凝血因子,其中IIa和Ⅹa最易受抑制,但机制有所不同。

1.2.1.1灭活凝血因子Ⅱa肝素、AT和凝血因子Ⅱa只无形成三联复合物,AT才能发挥感化灭活Ⅱa因子,而要形成三联复合物肝素分子链必须有足够的长度,至少要达到18个糖单元,相对分子质量要大于5400。

而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400的肝素分子由于不能形成三联复合物,不能灭活Ⅱa因子。

1.2.1.2灭活凝血因子Ⅹa 灭活凝血因子Ⅹa,肝素分子只需和AT结合不需求同时和Ⅹa因子结合,不需求形成肝素、AT和Ⅹa因子三联复合物,对肝素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没有请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抗凝药物种类及用药注意事项
抗凝药是指能降低机体的凝血功能,防止血栓形成或对已形成血栓的可防止其进一步发展的药物。

正常凝血机制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状态变为凝胶状态,它是十分复杂的理化反应。

肉眼可见的血块形成既是纤维蛋白形成的物理现象,也是一系列酶促生化反应的终点。

整个过程涉及许多凝血因子。

常用抗凝药物种类
1.注射用抗凝血药:肝素、依诺肝素、替他肝素、阿地肝素
2.口服抗凝血药:香豆类:华法林、双香豆素、硝酸香豆素
3.体外抗凝药:枸橼酸钠
4.凝血酶抑制剂:水蛭素、阿加曲班
临床常用的凝血药物
一、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1、阿斯匹林片
大剂量用于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小剂量用于抗血小板聚集。

普通阿司匹林口服后,被胃和十二指肠(pH值2—3)快速吸收,并在15—20分钟内达到最大的血药浓度,因此对胃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可能会引起上腹部不适、恶心等症状,严重情况下可使溃疡病加重或引起胃溃疡,甚至胃出血。

肠溶阿司匹林在酸性环境下不易溶解,在小肠的碱性环境中溶解释放,并缓慢吸收。

因此,长期服用肠溶阿司匹林与普通阿司匹林相比,对胃黏膜刺激要小的多。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适应症: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可以防止血栓形成,临床用于预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型心绞痛,总之临床用于防止小血栓的形成。

2、硫酸氢氯吡格雷
本品为血小板聚集抑制剂,临床用途适用于有过近期发作的中风,心肌梗塞和确诊外周动脉硬化的患者,波立维(氯吡格雷)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事件的发生(如心肌梗塞,中风和血管性死亡)。

氯吡咯雷用于以下患者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
心肌梗死患者(从几天到小于35天)、缺血性卒中患者(从7天到小于6个月)或确诊外周动脉性疾病的患者。

3、潘生丁(双嘧达莫)
本品为较强的冠脉扩张剂。

可改善心肌的供氧和供血,同时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用于慢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心绞痛、心梗等。

另外还有抗病毒性感染,抑制血小板凝聚,防止血栓形成。

用于冠心病。

二、抗凝血酶
华法林钠(香豆素类)
本品为双香豆素类中效抗凝剂。

其作用机制为竞争性对抗维生素K 的作用,抑制肝细胞中凝血因子的合成,还具有降低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的作用,因而具有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功能。

适应症:
1.华法林钠片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华法林钠片可防止血栓形成与发展,如治疗血栓栓塞性静脉炎,降低肺栓塞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外科大手术,风湿性心脏病、髋关节固定术、人工置换心脏病、髋关节固定术、人工置换心脏瓣膜手术等的静脉血栓发生率。

2.心肌梗塞的辅助用药。

纤维蛋白溶解药
1.尿激酶
为溶栓药。

【用法用量】1肺栓塞初次剂量4400单位/公斤体重,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配制,以90毫升/小时速度在10分钟内滴完;其后以每小时4400单位的给药速度,连续静脉滴注2小时或12小时。

肺栓塞时,也可按每公斤体重15000单位生理盐水配制后肺动脉内注入;必要时,可根据情况调整剂量,间隔24小时重复一次,最多使用三次;
2、心肌梗死建议以生理盐水配制后,按6000单位/分速度冠状动脉内连续滴注2小时,滴注前应先行静脉给予肝素2500-10000单位。

【注意事项】
1应用本品前,应对病人进行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记数、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致活酶时间(APTT)测定。

TT和APTT应小于2倍延长的范围内;
2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病人反应,如脉率、体温、呼吸频率和血压、出血倾向等,至少每4小时记录1次;
3静脉给药时,要求穿刺一次成功,以避免局部出血或血肿;
4动脉穿刺给药时,给药毕,应在穿刺局部加压至少30分钟,并用无菌绷带和敷料加压包扎,以免出血;
【禁忌症】
下列情况的病人禁用本品:急性内脏出血、急性颅内出血,陈旧性脑梗死、近两月内进行过颅内或脊髓内外科手术、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或动脉瘤、出血素质、严重难控制的高血压患者。

相对禁忌症包括延长的心肺复苏术、严重高血压、近4周内的外伤、3周内手术或组织穿刺、妊娠、分娩后10天、活跃性溃疡病。

2.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物链激酶
三、其它抗凝血药
1.肝素钠
抗凝血药及溶栓药。

适应症用于防治血栓形成或栓塞性疾病(如心肌梗塞、血栓性静脉炎、肺栓塞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也用于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导管术、微血管手术等操作中及某些血液标本或器械的抗凝处理。

预防性治疗:高危血栓形成病人,大多是用于腹部手术之后,以防止深部静脉血栓。

在外科手术前2小时先给5000单位肝素皮下注射,但麻醉方式应避免硬膜外麻醉,然后每隔8-12小时5000单位,共约7日。

主要不良反应:用药过多可致自发性出血,故每次注射前应测定凝血时间。

如注射后引起严重出血,可静注硫酸鱼精蛋白进行急救(lmg硫酸鱼精蛋白可中和150U肝素)。

2.肝素钙
本品口服不吸收,皮下或静脉注射吸收良好。

适应症可阻抑血液的凝固过程。

用于防止血栓的形成。

预防性应用,术前2小时深部皮下注射5000单位,之后每8~12小时重复上述剂量,持续7天。

对于心血管外科手术,其首次剂量及持续60分钟以内的手术用量同成人常用量。

对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每4小时25~50单位/kg持续静脉点滴。

若4~8小时后病情无好转即应停用。

不良反应:
1、局部刺激,可见注射局部小结节和血肿,数日后自行消失。

2、长期用药可引起出血,血小板减少及骨质疏松等。

3、过敏反应较少见。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速碧林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低分子量的肝素,由具有抗血栓形成和抗凝作用的普通肝素解聚而成。

适应证:预防血栓性栓塞性疾病,特别是预防普通外科手术或骨
科手术的血栓栓塞性疾病。

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在血液透析中预防血凝块形成。

用药注意事项
1、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常表现为鼻衄、牙龈出血、尿血,腹内出血表现为腹痛颅内出血表现为昏迷等。

如有出血征象,即使化验在适当范围,也应减量或暂停。

并立即与医院联系。

2、注意有无血栓形成和栓塞:血栓形成的原因除抗凝不足外尚与瓣膜材料、结构有关,血栓形成表现为瓣膜音响改变,出现心衰,如脑血管栓塞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神志不清、偏瘫等。

3、出血并发症的处理:(1)较轻出血:如牙龈出血、皮肤淤点可根据化验结果减少用量。

(2)明显出血:如鼻衄、血尿可停用。

(3)严重出血:如咯血、呕血、颅内出血、立即静注维生素K120mg,待出血停止后观察1-2天,重新抗凝。

(4)危重病例应使用新鲜冰冻血浆或凝血因子浓缩剂,以补充凝血因子。

(5)勿忘与手术医院联系。

4、抗凝期间手术的处理:
以手术不引起过度失血为目的,可采用以下方法:(1)不停抗凝:出血少或可通过压迫止血的小手术可不停抗凝,如体表小肿物切除、清创。

(2)维持抗凝:手术后近期尚末开始抗凝者需作急症手术时可推迟抗凝时间,如气管切开,急症手术后无继续出血倾向,应尽早开始抗凝。

(3)中止抗凝:需作急症手术时,立即采血测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同时静注维生素K120mg,4小时后复查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后即可手术,如时间紧迫,可不待化验结果,静注维生素K1后开始手术,术中仔细止血,出血停止后24-48小时开始抗凝。

(4)暂停抗凝:术前3-5天停华法林,化验正常后手术,或术前5天停华法林。

注射肝素,术前4-6小时停肝素。

影响药物用量及监测结果的因素
增强抗凝作用的药物
A.使肠道产生的维生素K减少;广谱抗菌素
B.竞争血浆蛋白结合点,使末与蛋白结合的药物比例增加、阿司匹林、安妥明、磺胺、丙磺舒。

C.使维生素K吸收减少;液体石腊等。

D.抑制降解化法林的酶类:氯霉素、甲硝唑、甲氰咪呱、双硫醒、酒精。

E.竞争相同的代射途径:苯妥英纳、甲苯磺丁脲
F.在药物使用部位加强其作用或改变其它凝血素:奎尼丁、安妥明、甲状腺素、苯乙双胍。

G.协同抗凝作用:阿斯匹林、醋氨酚。

H.影响血小板功能:水杨酸类、保泰松、氯丙嗪、苯海拉明。

降低抗凝作用的药物
A.肠道与抗凝药物结合:消胆胺。

B.促进肝微粒体酶活性,加快华法林的肝内代谢:催眠药、利福平、灰黄霉素。

C.使血中并列血因子含量升高:雌激素、口服避孕药。

1.“菜单—护理杂志”分类阅读历史消息。

2.“菜单—微服务—微书屋”浏览推荐书籍。

3.“菜单—微服务—微会员”加入我们圈子。

4.投稿请寄*********************邮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