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黎锦晖流行音乐创作
在时代背景下分析黎锦晖的“黄色音乐”
在时代背景下分析黎锦晖的“黄色音乐”
在分析黎锦晖的“黄色音乐”时,需要将其放置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中进行考量。
1970年代是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后期,整个社会环境依然充斥着严厉的宣传和审查制度,且浓厚的意识形态控制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
音乐作为审查较宽松的娱乐形式之一,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仅仅是传播革命思想和宣扬革命精神的手段。
黎锦晖的“黄色音乐”以一种非传统的方式挑战了这一限制,并尝试通过音乐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一些人认为黎锦晖的音乐作品是一种反叛的行为,他们将其视为与时代背道而驰的“异类”。
在当时的文化环境下,黎锦晖在音乐中涉及黄色内容是极其冒险和受限制的。
另一些人则认为,黎锦晖的“黄色音乐”是一种对当时僵化的审查制度的批判,以及对现实生活中封建禁忌和道德约束的挑战。
此种音乐作品通过呈现性和挑逗情感等手段,试图激发人们对于个人自由和情感表达的思考。
黎锦晖通过这种方式,希望唤起人们对于社会体制和传统观念的质疑,以及对于自由表达的追求。
无论如何,黎锦晖的“黄色音乐”对于当时来说都是触及禁区的行为。
这种音乐作品在当时被视为是对社会公德和道德底线的挑战,因此引起了当时官方的极大争议和非议。
正是由于其敢于挑战当时官方审查的勇气,黎锦晖的“黄色音乐”促进了中国音乐界在审查制度后逐渐形成的自由化和开放的氛围。
李锦辉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他的音乐创作及贡献
李锦辉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他的音乐创作及贡
献
黎锦晖(1891-1967)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
黎锦晖生于湖南湘潭,“黎氏八骏”之一。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流行音乐奠基人黎锦晖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黎锦晖与黎派音乐》是一本艺术方面的书籍,这部作品主要是想通过掌握的史料,对黎锦晖的作品和他的为人进行评论和描述,有助于读者对黎锦晖的音乐有更深一步的认识与思考,认识到黎锦晖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上的作用和地位,从而让更多的人对这份文化遗产进行发扬和继承。
现在来看看《黎锦晖与黎派音乐》这本书籍相关内容的介绍。
黎锦晖是“五四”运动时期所出现的一位音乐大师,他为当时还处在封建制度下的孩子创作了大量的音乐和歌舞相关的作品。
他的作品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便流行全国,以“爱”和“美”为创作的源泉,一点一滴滋润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心田。
黎锦晖通过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创造出了新形式的歌舞表演。
等到20年代的中后期,黎锦晖又给成年人创造了大量的流行音乐,在各个城市的人民口中广为传唱,开启了中国流行音乐的道路。
黎锦晖的创作道路漫长而又艰辛。
由于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形成了一种叫做“黎锦晖现象”的潮流,主要就是指黎派的儿童歌曲和流行歌曲的“黎派音乐”。
一方面,他的创作在学校社会上都有广泛流传,另一方面,他独特的音乐风格被很
多人所关注。
新中国成立之后,黎锦晖的音乐被得到了肯定,但同时存在着固有的禁区。
中国流行音乐商业化的萌芽——黎锦晖对流行音乐商业化的尝试和贡献
中国流行音乐商业化的萌芽——黎锦晖对流行音乐商业化的尝试和贡献近年来,中国流行音乐行业正逐渐展现出商业化的趋势。
而这一现象的背后,离不开音乐人黎锦晖的尝试和贡献。
黎锦晖作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代表性人物,通过他的努力,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商业化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从黎锦晖的音乐创作、音乐制作以及音乐推广三个方面探讨他对中国流行音乐商业化的影响。
首先,黎锦晖在音乐创作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以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创新的创作手法,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黎锦晖擅长融合不同音乐元素,创造出了一系列具有个人风格的流行歌曲。
他的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智慧,表达了许多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他的作品引领了一股流行音乐创作的风潮,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并在潜移默化中推动了中国流行音乐市场的发展。
其次,黎锦晖在音乐制作方面也有不可忽视的贡献。
他积极探索并引进了先进的音乐制作技术,提高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制作水平。
黎锦晖重视音乐的制作质量,注重每个音符的表达和细节的处理。
他用心打磨每一首歌曲,力求达到音乐的极致。
通过他的努力,中国流行音乐的制作水平逐渐与国际接轨,为商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黎锦晖在音乐推广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积极探索多元化的音乐推广渠道,拓展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市场。
黎锦晖通过各种途径,如音乐节目、演唱会等,将自己的作品推向更广泛的观众。
他也通过社交媒体等新兴渠道与粉丝互动,加强了与听众之间的沟通与连接。
黎锦晖的努力使流行音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为音乐产业的商业化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
然而,中国流行音乐的商业化道路上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是缺乏专业化的音乐人才。
流行音乐的商业化需要专业的音乐人才进行创作、制作和推广,而目前中国音乐教育体系仍存在不足,培养出来的人才相对稀缺。
其次是版权保护问题。
在中国,对音乐版权的保护还不够完善,这给音乐市场的商业化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再次是市场的需求。
试论黎锦晖音乐作品的时代性与民族性
试论黎锦晖音乐作品的时代性与民族性作曲家一生的标志就是他的作品,就如我们常说的“文如其人”,对于作曲家来说就是“乐如其人”。
大多数作曲家在他们的音乐旋律中都透露着他们的理想、情趣以及对音乐“美”的理解。
在一生的创作生涯中,他们不断地探索和出新,用自己创造出的音调续写着音乐的历史,为音乐艺术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热情和心血。
他们的创作是一个时代的代表,也是音乐史上的一个又一个里程碑。
在中国音乐发展过程中曾出现了不少著名的音乐家,他们都曾以绚烂的艺术成就屹立于中国乐坛。
悉数当中的每一个人,我们都可以看到他们为音乐发展做出的或多或少的贡献。
其中,被誉为中国流行音乐鼻祖的黎锦晖便是众多作曲家中成绩傲人者之一,他的创作使中国音乐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开创了中国音乐向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一生活经历的影响我们往往说生活塑造人。
的确,有什么样的生活就会使人拥有与之相应的性格和品质。
在音乐创作中,我们也可以说不同的生活经历打造了音乐家们不同的思想情感,因此他们在创作中所体现的音乐气质也有所不同。
有的作曲家生活优越,很少有担忧的事情,所以擅长创作表现外在的作品。
作曲家是音乐创作活动的关键,每一部音乐作品的产生都不可能脱离作曲家的工作。
通常,作曲家的经历和创作情况作为制约音乐风格的内部因素会直接显现在他的作品的逻辑性中,即音乐作品中所体现的作曲家的思想艺术构思。
而对于用音乐传达思想的手段及所传达的思想问题上,每个作曲家所惯用的手段及想传达的内容都有所不同,所以就造就了作曲家不同的个人风格。
因此,作曲家的生活经历、个人审美情趣、创作目的和专业技术等因素都直接作用于他们的审美创造,并逐步形成其创作风格。
黎锦晖(1892-1967),湖南湘潭人,“黎氏八骏”之一。
自幼学习古琴和弹拨乐器。
家乡民间音乐和当地流行的湘剧、花鼓戏、韩剧等戏剧音乐对他影响至深。
1929年,他创办了“中华歌舞学校”,后又组建了“中华歌舞团”。
1929年组织“明月歌舞团”,并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
由《黎锦晖的流行歌曲创作》一文引发的探索与总结
由《黎锦晖的流行歌曲创作》一文引发的探索与总结作者:丁理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16期黎锦晖,湖南湘潭人,他早年毕业于长沙高等师范学校。
父亲松安,晚清秀才。
黎家共八子,依次为锦熙,语言学家;锦晖,音乐家;锦耀,矿业专家;绵纾,教育专家;锦炯,铁路桥梁专家;锦明,作家;锦光,音乐家;锦扬,作家。
可谓满门俊彦,世称“黎氏八骏”。
一、黎锦晖的历史地位及评价黎锦晖这个名字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确实是陌生的,但在半个世纪前的中国,他的名字却如雷贯耳。
当时,上海几家外商经营的大唱片公司,都以能约到黎锦晖的作品为骄傲,每个公司的大堂上都高悬黎锦晖的巨幅画像,是位多种成就集于一身的奇人。
上世纪20至40年代,他创造了中国文化事业的一个个“里程碑”,特别在中国流行音乐方面,无愧于“奠基者”、“创始人”之誉:笔者认为,这应该是近年来音乐界对黎锦晖做出的经过重新审视的评价。
纵观中国百年,他是“中国流行音乐之父”:他所创作的《桃花江》、《特别快车》、《夜深沉》、《小小茉莉》、《蔷薇处处开》、《妹妹我爱你》等,是中国最早的流行歌曲;他的流行歌曲集《家庭爱情歌曲100首》,由上海文明书局分16册出版,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他还把中国流行歌曲推出国门,近年,一位美国音乐人出版了《黄色音乐(黄种人群音乐)》一书,把黎锦晖称为“黄色音乐第一人”,并指出:黎锦晖将中国音乐的发展向前推进了“至少二十年”,他将西方爵士乐与中国本土民族音乐结合后,在中国乃至东南亚的推广,使中国音乐向国际化发展。
又有人称黎锦晖为“中国儿童歌舞剧之父”。
他创作的歌舞剧《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神仙妹妹》、《小羊救母》和儿童歌舞表演曲《好朋友来了》、《三个小宝贝》、《谁和我玩》、《可怜的秋香》等,在当时的儿童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剧作家吴祖光当时只有六岁的妹妹吴乐,在北京孔德学校参加黎锦晖《月明之夜》演出时,“穿件黑色长裙跳舞衣,插上一对黑绸翅膀翩翩起舞”的情景,至今还被人忆起。
【不能贬低黎锦晖在流行音乐史上的地位】 黎锦晖的流行音乐创作
《【不能贬低黎锦晖在流行音乐史上的地位】黎锦晖的流行音乐创作》摘要:《毛毛雨》和同时问世的《妹妹我爱你》、《人面桃花》、《卖花词》、《桃李争春》、《落花流水》、《文明结婚》、《春朝曲》等中国第一批时代曲,奠定了黎锦晖中国流行歌曲创始人的历史地位,陈钢的基本观点,就是赞美20世纪40年代,把20世纪40年代说成是中国流行音乐史上最辉煌的年代,这一辉煌又因陈歌辛创作的大量歌曲而使然,到1941年上海的“孤岛时期”结束,黎锦光的名曲《卖杂货》、《满场飞》、《叮咛》、《探情》、《苏三》、《清流映明月》、《采槟榔》、《卖花翁》、《口哨的安慰》、《闹五更》、《梦中梦》都已问世陈钢主编的《上海老歌名典》(以下简称“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4月初版,2007年4月再版)贬低黎锦晖,抬高陈歌辛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的历史地位。
我在此以史实为依据,进一步说明历史真相。
一部中国流行音乐史出现两个“鼻祖” 1927年,黎锦晖创作了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当时称“时代曲”或“摩登歌曲”)《毛毛雨》,把“流行歌曲”这一体裁引入近现代中国的乐坛,从此,中国乐坛进入了流行音乐的新时代。
《毛毛雨》是划时代的,黎锦晖的贡献也是划时代的。
《毛毛雨》和同时问世的《妹妹我爱你》、《人面桃花》、《卖花词》、《桃李争春》、《落花流水》、《文明结婚》、《春朝曲》等中国第一批时代曲,奠定了黎锦晖中国流行歌曲创始人的历史地位。
1929年,黎锦晖在新加坡创作了百首“家庭爱情歌曲”,分批寄回上海。
这些歌曲之书被书商一版再版,风靡了上海滩。
从1927-1936年,黎锦晖创作的时代曲,火爆走红,民营广播电台从早到晚播放黎锦晖的歌曲,播音歌星作为一种行当应运而生。
1934年,上海《大晚报》独家举办了中国首届“三大播音歌星竞选”的活动。
参赛的歌星演唱的歌,95%以上是黎锦晖的作品,他的歌是当选为“三大歌星”的白虹、周璇和汪曼�的成名曲。
1934-1935年,被称为中国流行歌坛的“中兴时期”和“黄金时代”。
关于黎锦晖早期音乐创作的理念与实践艺术论文
关于黎锦晖早期音乐创作的理念与实践艺术论文作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之一,黎锦晖(1891-1967)一方面其推广国语,改革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热心从事儿童歌舞表演曲和儿童歌舞剧的创作,带动了儿童音乐作品在全国的广泛流行,对歌舞剧和新歌剧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都被给予积极的评价:另一方面其创作的一些不合当时国情、时宜的甜歌艳曲,的确曾对当时人们的爱国抗敌热情产生过一定消极影响。
但是,关注黎锦晖的创作,无论是其极受褒奖的儿童歌舞剧,还是其争议不断的城市流行歌曲,几乎都离不开一个载体——“明月社”。
这是一个完全以黎锦晖个人的力量创办了中国最早的、专门的培养歌舞人才的学校——“中华歌舞专修学校”,他为黎锦晖个人理想的实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实际上,在兴办“明月社”之前,或在1910年以前,黎锦晖在家乡读小学中学时代广泛接触民间音乐,形成了黎锦晖的创作理念、不外乎如下几点。
首先是受学堂乐歌时代出现的沈心工等音乐家乐歌写作经验的启发,并直接继承了学堂乐歌的表现思想内容,作品立意反对封建愚昧、邪恶残暴,歌颂科学文明、勇敢智慧、民主平等的精神。
并由此萌生推行“平民音乐”的念头。
于是,心怀“平民”思想发展音乐,并努力地将音乐与戏剧结合,自1920年开始编创并逐步形成的儿童歌舞剧这一体裁,把儿童音乐创作与“五四”精神相联系,借鉴外来经验,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中国儿童歌舞艺术的新路, __新歌的成长做出了早期的探索。
其次,是黎锦晖个人创作的理想。
1916年,他在北京参加“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的活动,开阔了艺术视野,此时他深入地学习中国戏曲,“集中于皮簧、旁及鼓书”。
在上海时期,他到公共租界市政厅去听交响音乐会,每周一次,“风雨无阻”;还自学和声与作曲技法。
与此同时,他又与当时的一些国乐团体有着经常而密切的联系,所有这些。
使他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新音乐的创造是应该“兼收并蓄的”。
第三,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黎锦晖开始热心致力于普及音乐教育和推广国语的活动,提出“学国语最好从唱歌入手”,而且最好从“训练儿童”做起。
黎锦晖与20 世纪初期的中国流行音乐
一谈到中国早期的流行音乐,必须谈到黎锦晖。
黎锦晖1891年出生于湖南湘潭望族,兄弟八人,是“黎氏八骏”之一,自幼学习古琴和弹拨乐器,家乡民间音乐和当地流行的湘剧、花鼓戏、汉剧等戏剧音乐对他影响至深。
1912年,黎锦晖毕业于长江高等师范学校,经亲友推荐,到北京任《大中华民国日报》编辑,并参加了同盟会。
因为该报支持孙中山、反对袁世凯被查封,他在随后任职于国会众议院秘书厅。
两年后,又因袁世凯复辟帝制,他离开北京回到长沙。
在长沙期间,他兼任四所小学的音乐教员,在教学中,他教风琴演奏,教流行的外国歌曲,也教中国传统歌曲,并为民间音乐填上新词。
1916年,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之后,黎锦晖再次赴京到众议院任职。
1918年,教育部成立“国语统一筹备会”,黎锦晖被聘为委员,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到当时最先进的知识分子,比如蔡元培、钱玄同等,并因此受到新文化思潮的影响。
在推广国语的同时,黎锦晖对中国传统的戏曲门类进行了充分的观摩和了解。
他发现俗曲多有卑琐之词,遂提出“保留原有曲调,改变唱腔,或取作新曲主题,加以发展”的主张①。
顺便说一下,这与我前面提到的李叔同的“新曲旧词”,有一种奇妙的对应关系。
可以说,这一主张与李叔同的“新曲旧词”一样,包含着近现代以来中国歌曲创作所具有的空前复杂的美学经验,契合着近现代以来中国特殊的文化状况。
黎锦晖认为:“新,固然不能说都可以‘新得好’,但是无论如何失败,也比旧的有价值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是一句极能阻碍进化的妖言。
”②在自传《我与明月社》中,他对此有更详尽的说明:从1917年起,我接触各种音乐的机会更多了,逐渐感觉新文化运动应利用音乐为宣传工具,心想邀集知音朋友组成一个小型的音乐社,以“宣传乐艺、辅助新运”为目的。
“凡事预则立”,自己必须作准备,于是进行观摩,阅读、抄谱、记谱,要求自己能结合乐理了解乐曲的结构,听懂不同的风调,哼出无法记录的韵味……我经常上天桥和城南游艺场,搜集一些民歌小曲,跟朋友们研讨,也没人干涉我们的自由。
浅析“五四时期”黎锦晖的音乐批评观念(一)
浅析“五四时期”黎锦晖的音乐批评观念(一)内容摘要:文章着重阐述了五四时期“平民音乐”文化观念的代表音乐家之一黎锦晖的唯美主义音乐批评观念。
关键词:市民化通俗化唯美化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作为我国近现代音乐批评的第一个高峰期,一方面继承了近现代学堂乐歌以来的音乐批评传统,另一方面在崭新的现代型专业音乐教育体系里和宽松的现代性文化批评环境中,以其独特的品格、多元化的观念群体,历练出20世纪中国音乐史上第一批专业音乐家和专业音乐创作。
众所周知,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两个主题是文化上的“启蒙”与政治上的“救亡”,并对立着两个极端——“文化激进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
随着国门打开,西方近代与现代艺术批评观念大量引进,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等纷纷在中国知识分子当中找到了代言人,在音乐领域里也有相应的表现。
黎锦晖是当时中国的“唯美主义”代言人之一,但他的观念与西方“唯美主义”有着极大的不同:西方的这股思潮是出于“无利害”的动机,他们将艺术视为无须任何外在的存在目的的自足的存在。
而黎锦晖代表的“唯美主义”,则是以一种个体对艺术的取舍观念来对抗社会上通常流行的功利性音乐观念。
如果说青主是在“民主”“自由”旗帜下的现代新型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文化观念的代表人物之一,那么,黎锦晖则是在五四时期的“民主”旗帜下“平民音乐”文化观念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他是五四时期在“民主”“自由”的文化观念的指导下,进行音乐的市民化、通俗化、唯美化的音乐批评与实践的,对于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在人的生活中所具有的正常地位,进行了充分的音乐学理论上的与艺术实践上的肯定。
黎锦晖被称为中国近代流行音乐之父,他所创作的《桃花江》《夜深沉》《小小茉莉》《蔷薇处处开》等,是中国最早的流行歌曲。
他的流行歌曲集《家庭爱情歌曲100首》,在当时的中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黎锦晖还把中国流行歌曲推出国门,使中国音乐向国际化发展。
也有人称他为中国儿童歌舞剧之父。
在时代背景下分析黎锦晖的“黄色音乐”
在时代背景下分析黎锦晖的“黄色音乐”黎锦晖是一位中国音乐家,他的音乐作品被称为“黄色音乐”,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这种音乐作品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当代文化、社会和艺术的角度分析黎锦晖的“黄色音乐”,探讨其意义和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黄色音乐”这一概念。
黄色音乐并不是指的色情或淫秽的音乐,而是一种通过音乐表达情感、探索人性和社会现实的艺术形式。
黄色音乐的内容通常包括对情欲、欲望、爱恨情仇、生死离别等主题的探讨,同时也反映了现代社会的矛盾和挣扎。
这种音乐作品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下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和兴趣。
黎锦晖的“黄色音乐”作品在当代文化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意义。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变化和多元化发展,人们对于情感、性别和人性的认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道德观念逐渐被打破,人们开始更加开放地探讨情感和性别议题。
黎锦晖的音乐作品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他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了当代人的情感挣扎和认知变革,引领了当代文化潮流的一股新风向。
黎锦晖的“黄色音乐”作品也反映了当下社会的矛盾和挣扎。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扰,包括情感困惑、性别歧视、社会压力等等。
黎锦晖通过自己的音乐作品,深刻地揭示了这些社会矛盾,并试图引起人们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他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了当代社会中人们的内心挣扎和人性的复杂性,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黎锦晖的“黄色音乐”作品也对当代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音乐作品突破了传统音乐的限制,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音乐风格,同时也引领了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
他的音乐作品将情感和社会议题融入到了音乐当中,使得音乐不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而成为了一种对当代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抒发。
这种新颖的音乐风格在当代文化和艺术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人们对于艺术创新和文化变革的热情。
黎锦晖的“黄色音乐”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方面,由于其音乐内容较为前卫和大胆,一些人对于其音乐作品持保守和批判的态度,认为其作品过于开放和不雅。
中国流行音乐商业化的萌芽——黎锦晖对流行音乐商业化的尝试和贡献
中国流行音乐商业化的萌芽——黎锦晖对流行音乐商业化的尝试和贡献中国流行音乐商业化的萌芽——黎锦晖对流行音乐商业化的尝试和贡献中国流行音乐产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起步阶段,但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流行音乐商业化的萌芽逐渐出现。
其中,音乐人黎锦晖对流行音乐商业化的尝试和贡献不可忽视。
黎锦晖,1962年出生於中国香港,作为一位音乐制作人、作曲家和作词家,黎锦晖在中国流行乐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的音乐作品以多元化的风格和前卫的音乐理念而闻名,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商业化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黎锦晖早期的音乐创作受到了西方流行音乐的影响,他将摇滚、放克、流行等多种音乐风格相融合,并赋予了其创新的中国元素。
他的音乐作品不仅适应了市场需求,更在音乐风格上进行了探索与突破。
通过尝试新奇的音乐元素,他在中国流行音乐市场上创造了独特的商业化可能。
黎锦晖在音乐制作方面的贡献也不可忽视。
他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制作公司,通过专业的音乐制作团队和先进的制作设备,为众多音乐人提供了高质量的音乐制作服务。
他精心挑选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音乐制作人,为他们提供创作空间和商业推广平台。
在黎锦晖的推动下,中国流行音乐的制作水平得到了长足的提高。
除了音乐创作和制作方面的贡献,黎锦晖还积极参与流行音乐商业化的推广。
他与多家音乐公司合作,推出了许多风靡一时的流行歌曲,带动了中国流行音乐市场的繁荣。
他不仅在广告、电视剧、电影等媒体中广泛使用自己的音乐作品,还积极推动音乐产品的销售和演唱会的举办。
通过多种渠道的宣传推广,他成功地将流行音乐与商业利益相结合,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商业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黎锦晖的尝试和贡献在中国流行音乐商业化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他的音乐创作理念和商业策略深化了中国流行音乐的理论与实践,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商业化探索出了新的方向。
他所创造的商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流行音乐市场的格局,促进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多元发展。
在时代背景下分析黎锦晖的“黄色音乐”
在时代背景下分析黎锦晖的“黄色音乐”
黄色音乐是指一种带有色情意味或者直接涉及性的音乐形式,这种音乐在中国流行多年,被认为是一种不正常的文化现象。
黎锦晖通过他的音乐作品,将黄色音乐提升到一种更高层次的“艺术”,引起了人们对于艺术与黄色文化的思考。
在现代文化的背景下,黎锦晖的黄色音乐探讨了艺术冲击现实的力量。
他通过打破社会对性禁忌的束缚,将性表现出来,声称这是一种“真实”的美感。
黄色音乐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打破社会禁忌的行为艺术,因此,它对于文化的发展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改变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黎锦晖的音乐也提供了一种古老文化再次现代化的机会。
中国古代文化多以隐喻的方式表现性。
黎锦晖将这种思想发挥到音乐中来,使得人们能够以更现代的方式去看待传统文化的色情表达,同时也使得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然而,黎锦晖的黄色音乐也引发了对艺术与道德的思考。
艺术是否应该追求真实的美感,或者是否应该考虑对社会的影响。
黎锦晖的音乐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对社会伦理观念有着挑战意义,它挑战了人们对于性的固有观念,并且关注到了社会中的性问题和现实。
总的来说,黎锦晖的黄色音乐反映了时代背景下文化多元化和思想解放的趋势,同时也带来了对于艺术和文化的思考与反思。
这种音乐形式虽然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它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角度,使得人们更能够关注到社会中的性问题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改变的文化和思想。
在时代背景下分析黎锦晖的“黄色音乐”
在时代背景下分析黎锦晖的“黄色音乐”黎锦晖,是一位备受争议的音乐人。
他的音乐作品被称为“黄色音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黎锦晖的“黄色音乐”为何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这其中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内涵?本文将从时代背景出发,对黎锦晖的“黄色音乐”进行深入分析。
我们需要了解当下的时代背景。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开放和变革,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道德观念逐渐被打破,人们对于性和情欲的态度也越来越开放。
这种开放的态度在各种媒体渠道上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和传播,包括网络、影视作品、音乐等。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黎锦晖的“黄色音乐”正是与社会的这种变化相契合的产物。
黎锦晖的“黄色音乐”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与之相类似的作品在当下的音乐市场上也屡见不鲜。
这些作品往往以大胆的歌词和音乐风格著称,直截了当地表达了情欲和性的主题。
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部分人群的审美追求和生活态度。
在过去,这些内容可能被视为禁忌,不被社会所接受。
但是在当下,这些内容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黎锦晖的“黄色音乐”才得以崭露头角。
他的音乐作品以其直白的歌词和大胆的表现形式而著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争议和讨论。
一些人支持他的音乐风格,认为这是一种对传统审美观念的挑战和突破;而另一些人则对他的作品表示不满,认为这种直白的表现形式不符合社会的价值观念,甚至有些人认为他的音乐作品是一种低俗和下流的表现。
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黎锦晖的“黄色音乐”都反映了当下社会的一种现象。
在这个现象中,人们对于性和情欲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道德观念也逐渐被打破。
这种变化在现代音乐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和体现,黎锦晖的“黄色音乐”正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需要指出的是,黎锦晖的“黄色音乐”并不是毫无意义的。
尽管他的音乐作品以其直白和大胆而著称,但是在这些作品背后,也蕴含着一些社会问题和文化内涵。
在时代背景下分析黎锦晖的“黄色音乐”
在时代背景下分析黎锦晖的“黄色音乐”黄色音乐一词最早于1930年代出现,指的是一种带有挑逗、暗示性内容的歌曲。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黎锦晖的黄色音乐作品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黎锦晖是中国大陆知名的音乐人,以其大胆的歌词内容和犀利的调侃而闻名。
他通过创立黄色音乐的风格,挑战了传统音乐界对于道德伦理的界限,让人们重新审视了音乐的表达方式。
时代背景下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
1930年代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政治动荡、社会变革最为剧烈的时期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对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挑战。
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常常是以禁欲、保守为基础的,而黎锦晖的黄色音乐作品则完全打破了这种观念,敢于直接表达人们内心深处的欲望和情感。
黄色音乐中的歌词内容通常涉及到性、爱情、人际关系等话题,这些内容是传统音乐界所避开的,因为它们被认为是不雅、猥亵的。
黎锦晖通过将这些话题直接写入歌词中,突破了当时音乐界对于道德伦理的限制。
他大胆直白的表达方式,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关注。
黎锦晖的黄色音乐作品在当时的社会中引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
一方面,一些人认为黄色音乐是一种颠覆传统、反抗束缚的表达方式,它呈现了人类内心最深处的欲望,让人们敢于真实地面对自己。
这样的音乐作品在当时的社会中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在一些年轻人中间广受欢迎。
然而无论是赞同还是反对黄色音乐,黎锦晖的作品无疑都是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传统道德观念的挑战和质疑是不可避免的。
黎锦晖以其大胆直白的创作方式,不仅让人们重新审视了音乐的表达方式,也引发了社会对伦理道德观念的讨论和反思。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黎锦晖的黄色音乐作品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影响力,但这并不代表黄色音乐的内容和形式就是正确的,也不意味着黎锦晖的作品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事实上,黄色音乐的内容确实具有一定的争议性和猥亵性,它所传递的价值观也可能对年轻人产生消极影响。
论黎锦晖对儿童音乐的贡献
论黎锦晖对儿童音乐的贡献
:
黎锦晖(1932年-2016年)是中国为数不多的著名儿童音乐家之一,他为儿童音
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黎锦晖在艺术领域有着丰富的背景和强大的艺术修养,他从小就热爱音乐,自
学会弹钢琴,16岁参加“颂歌”歌曲大赛,获奖后,在广播电台当了音乐编纂员,之后他自学乐理,和国外著名音乐家一起学习,十几年中,他不断深入探索儿童音乐在教育及养育中的重要作用。
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曲深入人心,旋律婉转悦耳,抒发出美好诗意,贴切地反
映出孩子们的心情。
这其中,最受欢迎的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洗洗睡吧》、《小兔子乖乖》等。
通过介绍儿童音乐,以及大量经典歌曲,让孩子们在欢乐中体验到音乐无穷的魅力。
黎锦晖的儿童歌曲用简单的抒情词汇和轻松的旋律,夹带着儿童的自由,使儿
童对音乐及其情感的理解更加准确,能够更好地切合孩子的心灵。
他的歌曲不仅娱乐性强,也教育性强,让孩子们受到积极的养育,从而形成美好的心理素质。
黎锦晖长久以来做出了卓越贡献,将音乐深深地编入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去,被誉为“儿童歌曲之父”,为后来者树立了榜样。
作为孩子们必备的文化素养,黎锦晖的儿歌是最好的艺术榜样。
黎锦晖及音乐创作
黎锦晖及音乐创作黎锦晖字均荃,笔名“金玉谷”,湖南湘潭人。
创办儿童文化周刊《小朋友》,以儿童歌舞音乐为主的表演团体“明月音乐会”,专门培养歌舞人才的学校—“中华歌舞专修学校。
儿童歌舞音乐主要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主要形式有儿童歌舞表演和儿童歌舞剧两种。
儿童歌舞音乐特点: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完全没有说白的歌舞表演。
《可怜的秋香》最为突出,歌词和音乐几乎都是他一人所写,从其作品内容、文字用语、旋律风格和节奏特点,都表现出他善于结合儿童的生活现实,抓住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去选择题材、构思情节,并以儿童能理解的、富于形象性的艺术语言去进行表达。
歌词语言的高度口语化和旋律进行的优美动听、平易通顺,这些儿童歌舞表演曲不仅当时受到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而且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间,仍在我国幼儿歌舞教育中保持其深远的影响。
可怜的秋香有为 - 7-12岁国语经典儿歌1儿童歌舞剧自己编剧、自己写词、自己作曲。
创作中既注重儿童富于幻想、想象的特点,又非常注意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向少年儿童进行新思想的启蒙教育。
代表作品《小小画家》。
特点是篇幅稍大,有人物、有情节,歌舞与说白相结合的小型歌舞剧。
《小小画家》这部作品,几乎全部的音乐都是黎锦晖根据剧情和歌词的要求进行的创作。
因此,充分显示出作者对人物性格的音乐刻画,以及对音乐戏剧化的突出才能的发挥。
通过多年对儿童歌舞剧的创作实践,已经对如何处理歌剧创作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学校歌曲和社会歌曲曲调流畅、调性与歌词密切结合,得到当时广大群众的喜爱。
如《总理纪念歌》家庭爱情歌曲歌曲从题材内容到音乐情调,都迎合了一部分市民的日益滋长的庸俗趣味,迎合了唱片、印刷等出版商的盈利要求。
给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特别是对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这些音乐曾受到当时音乐文艺界的严厉批评。
黎锦晖十分重视作品音乐的民族特色和通俗易唱,这也是他的作品在中国青少年中能被较快理解和掌握,能使中国听众感到十分亲切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时代背景下分析黎锦晖的“黄色音乐”
在时代背景下分析黎锦晖的“黄色音乐”
黄色音乐是指中文歌曲的一种类型,通常包含猥亵、调戏和性暗示等内容。
黄色音乐的兴起和流行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香港,当时社会风气开放,媒体和商业市场都对此类型的歌曲开放态度,同时年轻人也对这种“禁忌”的事物感到兴趣。
在这样的背景下,黎锦晖推出了一些颇具争议的黄色音乐作品,引起了广泛关注。
黄色音乐的盛行反映了当时香港年轻人对自由、独立和性观念的追求。
伴随着市场的繁荣和娱乐业的扩张,越来越多人参与到这个领域中来,而黎锦晖的作品则是其中的一部分。
他的黄色音乐作品充满了创新和反叛精神,同时兼具娱乐性和思考性,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
然而,黄色音乐也引发了一些反对和批评。
一些人认为这种音乐危害社会风气,破坏道德观念,甚至是违反法律规定。
事实上,因为黄色音乐涉及到性和情色的内容,对年轻人的心理和思想发展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
黄色音乐还可能成为不良商家的工具,通过煽动性来吸引年轻消费者,从中获得利益。
总体来说,黄色音乐是当时香港社会中的一个反映,它既代表着年轻人对自由和性观念的追求,也危害了社会的健康和全面发展。
黎锦晖的黄色音乐在这一时期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它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独立思考和反叛精神,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今天,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黄色音乐和其所代表的背后社会现象,确保我们的文化和娱乐产业能够健康、全面地发展。
黎锦晖歌曲
黎锦晖歌曲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黎锦晖及其音乐成就简介
2.黎锦晖歌曲的风格特点
3.黎锦晖歌曲的社会影响
4.黎锦晖歌曲的价值观
5.结论
正文
黎锦晖,原名黎锦光,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有“民族音乐家”之称。
他生于 20 世纪初,自幼酷爱音乐,曾在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学习,是我国音乐界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的音乐作品广泛,包括歌曲、器乐曲、合唱曲等,其中歌曲作品尤为著名。
黎锦晖歌曲的风格特点鲜明,他善于运用我国传统音乐元素,融入现代音乐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他的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深入人心,既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又富有时代感。
他的歌曲多以歌颂祖国、赞美生活、呼吁团结等为主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黎锦晖歌曲的社会影响深远,他的许多作品广为流传,如《歌唱祖国》、《龙的传人》等,成为了时代的代表作,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同时,他的音乐作品对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我国音乐事业的繁荣发展。
黎锦晖歌曲的价值观是他音乐作品的灵魂,他以音乐为武器,积极投身于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的事业中,用音乐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沉热爱,展现了一个音乐家的崇高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1页共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黎锦晖流行音乐创作
作者:邱涛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33期
摘 ;要:黎锦晖,中国近代音乐的奠基人,中国流行音乐的先导者,其对于中国近现代流行音乐的萌生与发展是莫大的,他不仅开拓了中国流行音乐的新空间、实现其流行音乐与都市生活、城市发展的有效对话,打破了近现代音乐的陈规陋俗,还对当代中国流行音乐的深远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是近现代音乐史上的集大成者。
关键词:中国近代流行音乐;黎锦晖;影响。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3--01
一、中国近代流行音乐的产生背景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加之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经济、文化侵略加重,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得到重创。
五四运动后,在“新文化”思想的推动下,西方的音乐文化如百老汇歌舞、美国爵士乐等新的音乐形式传入中国,以上海为代表的殖民性大都市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颇大,中国的流行音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孕育而生。
二、黎锦晖流行音乐创作历程
(一)黎锦晖流行音乐创作之创作背景
黎锦晖,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家之一。
字均荃,生于湖南湘潭一书香门第,“黎氏八骏”①之一。
黎锦晖从小就对家乡的戏曲音乐产生极大的兴趣,并学习了古琴和弹拨乐器。
1912年毕业于长沙高等师范学院,1915年在北京多所学校教国文、历史等学科,并得到了蔡元培的培养。
随后,在学校从事教育工作,撰写了大量语文教材的同时,提出了“学国语必须从唱歌入手,音乐是最好的方式。
”并开始其创作儿童歌舞音乐的创作之路。
黎锦晖先后创作了24首儿童歌舞表演曲和12部儿童歌舞剧,创办了《小朋友》期刊,并把其传到偏远的山村学校,给孩子们提供的良好的学习机会。
黎锦晖自发成立了“明月歌舞社”和“中华歌舞专科”,对喜爱音乐的人专门培养,培养了王人美、徐来等音乐表演人才。
(二)黎锦晖流行音乐创作之创作过程
当时的上海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较重,弥漫着西洋流行音乐的气息,黎锦晖看到此状况进行了反思,他认为:“中国要有属于自己的流行音乐,演唱自己的音乐作品,人们对于流行音乐
的追求还是非常痴迷的。
”他便潜心创作满足人们心理情感需求的流行音乐。
黎锦晖每天花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和声、复调、作曲等学科,广泛收集地方性民间音乐素材,于1927年前后创作了中国第一首流行音乐作品《毛毛雨》,这首作品标志着中国流行音乐的诞生。
黎锦晖的流行音乐创作在当时被称之为时代曲,其创作的歌曲内容已经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流行歌曲中涉及到爱情内容,亦备受社会的广大争议且大多是负面、消极的,曾被称为“靡靡之乐”,甚至有人称他是“黄色音乐的鼻祖”。
面对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黎锦晖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长远来看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继续从事自己流行音乐的创作,也正是在这种压力巨大的环境下,其创作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
1927年前后,黎锦晖创作了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歌曲属于民谣风的爱情小调,亦表现一位少女在毛毛细雨中等待心上的情郎。
同年创作了流行歌曲《妹妹我爱你》,这是一首抒情性爱情歌曲,属于早期的流行音乐作品,标志着中国流行歌曲诞生。
1929年歌曲《特别快车》是一首欢快抒情性爱情歌曲,表现一对男女在宴会上相识、恋爱、结婚生子的过程,作品是在新加坡所作,家庭爱情歌曲中的经典之作。
(三)黎锦晖流行音乐创作之代表作品——《毛毛雨》
《毛毛雨》是黎锦晖流行歌曲创作的处女作,亦中国近代流行音乐的诞生之作。
这首脍炙人口的作品由黎锦晖的女儿黎明晖演唱。
乐曲在曲式结构上属于单一部曲式,结构为引自‖:A ‖,调式属G五声宫调式,其中音域不宽,八度进行较少,仅有两处d1-d2的八度进行,最高音在歌词中“哎”字的短暂出现。
歌曲中出现了“Fa”(清角)和“Si”(变宫)两个偏音,歌曲旋律上多采用级进,减小了演唱的难度,节奏较为平缓,曲调流畅。
全曲共分四个乐句,从材料关系上看,前两句与后两句构成了上下两片呈变化重复关系的平行结构。
②歌词切合表现的爱情主题,如“小亲亲不要你的金,小亲亲不要你的银,奴奴只要你的心”,属于一首具有民族风格的爱情歌曲,
三、黎锦晖流行音乐创作的影响
首先,黎锦晖流行音乐创作填补了我国流行音乐的一大空白,使流行音乐得以萌生。
首先,中国近代流行音乐中西结合,以中为主的创作理念一直渗透在流行音乐的创作中。
黎锦晖以坚持民族风格,吸收借鉴西方舞曲、爵士乐、探戈等音乐元素创作了大批的流行音乐作品,奠定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基本风格。
其次,黎锦晖打开了我国流行音乐的市场,满足了平民大众的情感需求,使得更多的人投身于流行音乐的创作发展之中,亦培养了中国第一代流行音乐人和第一代歌星,这其中以周璇、白虹、严光、黎锦光、姚敏最为出名。
综上所述,黎锦晖对于中国近现代流行音乐的功绩是值得肯定的,他对于音乐艺术的追求是执着的,在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应秉承流行音乐的优良传统,结合时代的发展、审美需求,创作出更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那时的中国流行音乐则会屹立在世界音乐之上。
注释:
[1]“黎氏八骏”指黎锦熙、黎锦晖、黎锦曜、黎锦纾、黎锦炯、黎锦明、黎锦光、黎锦扬。
[2]《黎锦晖的流行歌曲创作》 ;冯春玲 ; 论文出自中国知识网
参考文献:
[1]《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编著尤静波湖南文艺出版社
[2]《黎锦晖与黎派音乐》 ; ;孙继南著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