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2课时作业6:2.3.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后练习第二章:训练3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训练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图是某城市热力环流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上空多尘埃物质B.城市绿地面积小C.人类生产、生活释放大量的余热D.人类活动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2.下列利于改善城市环境的可行性措施有( )①扩大绿地面积②完善城市道路网③提倡坐出租车④加强城市管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半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
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我国在2010年前后进入了“半城市化”阶段,随之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至少需要20年时间才能逐步解决。
据此回答3~4题。
3.“半城市化”给乡村带来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A.用地紧张B.农业发展缓慢C.老龄化程度加剧D.基础设施建设滞后4.在解决“半城市化”问题的过程中( )A.城市人口比重会短暂下降B.城市住宅用地面积会扩大C.农村剩余劳动力会增加D.技术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读漫画,据此完成5~6题。
5.漫画所反映的城市化问题是( )A.建筑物密集,绿地面积小B.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C.热岛效应显著,城区温度较高D.土地面积小,用地紧张6.解决漫画所示城市化问题的合理措施有( )A.建设新城区,扩大城市规模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城市热岛效应C.研制新型制冷设备,减少氟氯烃化合物排放D.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区的人口与工业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意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等原则。
据此完成第7~8题。
7.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B.城市人口和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C.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变化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8.生态城市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A.绿地B.工业区C.交通区D.住宅区读漫画,回答9~10题。
高二地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及城市化前后的水文过程示意图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下列各题。
【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地下水位上升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C.蒸发量增加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数据分析,城市化建设,路面硬化,地下径流减少,说明下渗水量减少,所以地下水位下降,A错。
地面径流增大,说明汇集速度加快,B错。
图中植被真坏,蒸发量减少,C 错。
地表径流量增大,所以汛期洪峰流量加大,D对。
【2】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城市化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结合城市化前后的水文过程示意图,判断下面对城市化前后的部分水循环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②是城市化后的地表径流量变化曲线B.城市化后地下径流量变化大C.城市化后地表径流量减少D.城市化后的蒸发量减少【答案】D【解析】读右图,②的洪峰水位较低,是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量变化曲线,A错。
读左图,城市化后地下径流量比地表径流量变化小,B错。
城市化后地表径流量增加,C错。
城市化后的蒸发量减少,D对。
【考点】城市化过程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
2.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常造成重大影响。
例如城市化的进行大幅度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生态。
学者在对城市化、下水道普及率以及径流量的相关分析研究时,将三者之间关系归纳如图(图中曲线表示径流量)。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根据材料和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相同的径流量下,城市化程度愈高,下水道的普及率愈低;②相同的城市化程度之下,下水道普及率愈低,径流量愈大;③下水道普及率与径流量呈负相关;④相同的下水道普及率之下,城市化程度愈高,径流量愈大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C【解析】仔细读图,图中曲线表示径流量,相同的径流量下,选择图中的等径流量曲线,对比横坐标与总坐标的相关性,可以看出城市化程度愈高,下水道的普及率愈低,①对。
相同的城市化程度之下,选某一城市化程度的横坐标做垂线与纵坐标平行(尽可能多穿过几条等径流量线),然后分析可知,下水道普及率愈低,径流量愈小,②错。
_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试卷
_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试卷选择题从城市出现的社会文化角度看,城市出现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 )①农业生产的发展②社会分工的促进③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④农村人口的增长现在许多城市都实行“公交优先”的规定,其目的是 ( )下列关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问题的措施正确的是 ( )2021年奥运会,会给北京带来一定的发展机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各地各类开发区有4000多个,经国家批准的只有200多个,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有1000多个,那么另外的都属于违规建设,现在全国各类开发区规划面积已达3.6万平方千米,已超过了我国现有城镇的建设用地面积。
分析材料,联系实际,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小题。
【小题1】开发区成为不少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它的形成属于 ( )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耗资巨大移植大树进城,移植成活率不超过60%。
据此回答小题:【小题1】移植大树成活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 ( )①加剧水土流失②诱发地质灾害③增加酸雨频率④影响生态群落某建筑工地不分昼夜的打夯,散装水泥露天堆放,乱扔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这会对周围居民造成( )1997年的下半年,巴黎、圣地亚哥等大城市先后发生了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其原因有 ( )①城市绿色植物呼吸作用释放CO2②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的大量排放③近地面大气出现了温度上下相近,甚至上暖下冷的情况④近地面大气出现了上冷下暖的情况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①环境污染;②交通拥挤;③住房困难;④失业人口增多;⑤水旱灾害频繁;⑥水土流失加重;⑦社会秩序混乱;⑧人口老龄化加快。
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为强烈,环境变化最大的地方是 ( )对城市交通民警危害最大的污染物是 ( )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世界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是( )读下面的图形,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1)上海市发展的优越区位条件是什么?(详细说明)(2)导致上海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扩大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因素。
高考地理《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题含答案[2023·临沭质检]下图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市雨水利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墨尔本市采用这种雨水处理系统后,水循环各环节的变化表现在()A.地表径流增加B.大气降水减少C.水分蒸发减少D.地表水下渗增加2.图中雨水处理系统中,对雨水净化效果最好的是()A.雨水花园B.透水性人行道C.绿地D.屋面3.这种雨水处理系统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A.气温日较差增大B.城市热岛效应减弱C.地表径流汇聚速度加快D.城市内涝现象消失[2023·湘豫名校联考]下图为2000~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及用水总量的变化过程。
据此完成4~5题。
4.推测2013年后我国城镇用水总量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A.水资源储蓄总量在不断地减少B.城镇人口因迁往农村不断减少C.农村地区实施了节水灌溉措施D.国家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出台5.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可能会导致()A.城镇生产—生活用水量基本上逐年增多B.城镇降水量—蓄水量总体处于平衡状态C.城镇污水生产—处理总量均在逐年减少D.城镇自然—社会水循环的矛盾日益尖锐[2023·湖北卷]由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加持的智慧交通“大脑”正助力重庆市交通管理部门打通城市交通“肠梗阻”。
如图示意重庆市城区局部街景。
据此完成6~8题。
6.架设在高楼层的高空人行天桥数量和分布是重庆智慧交通“大脑”掌握的重要信息。
重庆城区高空人行天桥多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起伏大B.高层建筑多C.河网密度大D.地面车流多7.支撑重庆智慧交通“大脑”运行的关键数据包括()①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土地利用和人口分布数据②居民出行时空动态数据③不同路段的即时车流量和人流量④物流企业数量和规模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为缓解重庆市交通堵点压力,下列应用智慧交通“大脑”可实时做到的是()A.分析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预测交通出行人数B.分析居民出行的习惯和频率,优化居民出行方式C.分析过江通道的数量和交通量,给出车辆通行建议D.分析多层立交桥的通行出错率,合理布置交通指示牌参考答案:1.D透水性人行道增加了雨水下渗,D项正确;雨水下渗增多,以及雨水蓄水池的建设使地表径流减少,A项错误;城市下渗水量增多,以及蓄水面积的增大会使水分蒸发增多,C项错误;对大气降水影响不大,或者是水分蒸发增多导致大气降水增加,B项错误。
高中地理必修2精品学案6:2.3.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城市化课时2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清单|阅读教材P 36~P 38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表现⎩⎪⎨⎪⎧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影响日照、风速和风向2.合理的城市化:可改善环境,____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3.过快的城市化: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________问题。
4.生态城市化(1)目的⎩⎪⎨⎪⎧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起来保护自然环境并不断开拓城市自然景观(2)目标⎩⎪⎨⎪⎧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 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 一种良性循环|案例分析|北京严重的雾霾天已经成为萦绕在2 000多万居民头上挥之不去的困扰。
据北京市环保局发布的《2014北京市环境数据公报》显示,北京市2014年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值为85.9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空气质量标准限值1.45倍。
2015年12月7日,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依据《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要求将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提升为红色,这是该预案自2015年3月发布以来首次出现空气污染红色预警。
根据中国环保部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数据,2015年12月8日,北京市全市平均空气质量指数为298,属于重度污染。
结合材料探究:(1)北京市市中心的温度往往比郊区高的原因是什么?(2)北京市严重雾霾天气形成的人为原因是什么?(3)目前北京市积极建设一些卫星城,其主要目的是什么?|方法规律|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1)对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2)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归纳总结』图解“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综合思维|1.中央首次城镇化会议指出:“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推进城镇化是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高三地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为历史时期三峡地区城市海拔高度变化图,据此回答小题。
【1】与图示信息相符的是A.所有城市平均海拔都在200米以下B.各时期新创城市海拔都高于原有城市C.城市开发总体呈现由低到高的开发时序D.新创城市与所有城市平均海拔的变化趋势一致【答案】C【解析】读图,横轴表示朝代,纵轴表示海拔。
根据图中数值判断,有些城市海拔大于200米,A错。
在秦代和西汉,新创城市海拔与原有城市相同,B错。
城市开发总体呈现由低到高的开发时序,C对。
新创城市变化起伏较大,与所有城市平均海拔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D错。
【2】三峡地区的这种城市开发时序导致的后果可能是A.土壤盐碱化B.酸雨严重C.水土流失加剧D.热岛效应加强【答案】C【解析】图中反映的是三峡地区城市开发的海拔高度的变化,高海拔区的城市开发,破坏植被,可能导致水土流失,C对。
植被破坏不会造成土壤盐碱化,酸雨严重等问题,热岛效应与城市规模大小有关,与海拔升高关系不大,D错。
【考点】读图能力考查,城市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2.“钟摆族”指工作在城里,生活在郊县或其他城市,两处奔波的职场人士,“潮汐车道”是指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通过交通指示标识,对其行驶方向进行适时调整的车道.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钟摆族”的说法,最可信的是A.“钟摆族”多居住在高级住宅区B.“钟摆族”购房主要考虑环境质量C.“钟摆族”大多自己驾车上下班D.“钟摆族”的形成与城市化有关【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钟摆族”指工作在城里,生活在郊县或其他城市的人群,不可能居住城市的高级住宅区,A错。
“钟摆族”购房主要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对环境质量要求不高,大部分是迫于就业或住房压力做此选择,B错。
“钟摆族”大多乘座公交车或火车上下班,C错。
“钟摆族”的形成与城市化有关,是城市化发展的产物,D对。
【2】设置“潮汐车道”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城市交通管理B.美化城市道路景观C.优化配置道路资D.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答案】C【解析】“钟摆族”的出现,导致上班、下班时,上行、下行车流量的差异巨大,设置“潮汐车道”,主要是可能优化配置道路资源,使交通更通畅,C对。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训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选择题1、城市化过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 )A、使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下降B、使城乡差距大幅度缩小C、城市现代文明深受乡村文化的影响D、城市居民十分向往乡村生活2、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消除城市大气酸雨污染B、减少城市地区日照时间C、调节城市大气碳氧平衡D、有明显的增温降湿效应3、将天津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合理措施有( )①增加城市绿地面积②控制城市化进程③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④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⑤集中布置城市用地⑥分散城市职能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⑤C、①②⑤⑥D、①③④⑤4、读某地区生态园林城市模式图,下列关于图示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态园林城市中生态用地比重较大,因而不会产生“热岛效应”B、动植物园苗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区环境免受直接污染C、该城市的道路网布局形式可以缓解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状况D、外环工业仓库集中但不连片,为城市的建设发展留有余地二、综合题5、读图甲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与图乙城市与郊区之间热力环流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城市市区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逆温现象B、水土流失C、热岛效应D、酸雨(2)为避免该问题给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 )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B、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6、阅读表格中所提供的数据(北京市),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城市建设导致了市中心( )A、地下水位的上升B、径流总量减少C、蒸发量减少D、降水量减少(2)要减少北京市中心区在下雨时期的地表径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将市中心的地表水调往郊区B、扩大城市的规模C、适当减少绿地面积D、推广使用渗水砖7、读上海各圈层市内跨区(县)人口迁移分布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人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同步练习2湘教版 必修2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步练习2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山区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般较小B、城市是区域的中心,能够带动区域开发,加速区域经济发展C、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城市大气污染D、城市对原有的地形地貌改变较多,对城市原有的河网系统改变不大2、城市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A、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用地一般都会将逐步演化为工业用地B、城市化过程中劳动力一般都会从第三产业转向第二产业C、城市化过程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集聚到分散D、城市化过程使原先的乡村景观逐步为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景观所取代3、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大城市经济发展缓慢,居民变得贫困B、城市住房紧张,房屋质量差C、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D、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较好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形成为城市的功能分区B、城市化的过程阻碍了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和融合C、城市化过程是一个把人工生态系统转变为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D、城市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信息的交流二、综合题1998年6月)”,解答:(1)经济特区中,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是;直辖市中,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是。
(2)北方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差的是,其首要污染物产生的人为原因是;南方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差的是,其首要污染物产生的人为原因是。
与其他直辖市相比,表中数据表明上海空气质量良好,为进一步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可采取的相应措施有:(填一个以上正确的字母,多填、错填均不得分)A、植树种草,大力发展城市绿化B、优化道路设计,保持车辆畅通C、整治苏州河,减少污水排放D、实行垃圾分类,化废为宝,综合利用E、市区禁止汽车呜号,控制噪音F、使用无铅汽油,逐步淘汰燃油助动车G、市郊农村合理使用、农药H、加强环境管理,公布空气质量周报1、B 提示:城市对原有的河网系统改变较大。
2、D 提示: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用地会逐步演化为建设用地。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课时练习 (二)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课时练习(二)新人教版1.我国城市化水平不宜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是我国()A.人口增长速度变缓B.交通线布局不够合理C.城市建设经验不足D.经济发展水平不够高2.城市化过程必然会引起()A.环境污染日益加重B.绿地面积减少C.农业人口比重下降D.经济发展趋缓3.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不良影响是()A.住房紧张B.环境污染C.入学困难D.交通拥挤4.城市工业企业纷纷向城市市区边缘外移,甚至在市区外围形成一个包围城市的环状区域,这主要是为了()A.在城外拓展更大的市场B.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C.使工人住宅区能与工业企业成为一体D.得到面积更大的工业用地5.一般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往往形成()A.中心无污染工业区 B.中心豪华娱乐区C.中心商务区 D.中心豪华住宅区6.合理的城市规划应该是()A.能使城市居民随时随地得以消费B.能保证城市居住和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并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各种问题C.能使交通条件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各种交通工具畅通无阻城市是人口集聚的大型聚落,又是工业活动的集中地方,我国在大力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城市化的发展也很迅速,城市人口明显增加。
据此回答7~8题7.下列城市的服务范围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A.北京→天津→石家庄→邯郸B.上海→杭州→重庆→深圳C.苏州→桂林→承德→连云港D.广州→鞍山→阳泉→平朔8.工业用地与生活用地布置得合理的是()A.工业用地要考虑有便利的交通条件,生活用地则可以不用考虑B.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要设立防护带C.轻纺、服装、印刷、重型机械等可以布置在城内的居民区内D.防护带内可设置一些非长期停留的建筑,如学校、停车场等9. 下列关于中心商务区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城市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B.区内的建筑物在市区往往是最高的C.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D.中心商务区的零售活动,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最中心,垂直方向上多在较高层10.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区位从总体上看有以下特点()A.它是城市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 B.工业区不断向市中心迁移C.在建筑质量上出现高级和低级工业区 D.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11.下列有关成都和沈阳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成都地处平原,城市形态集中紧凑②沈阳的工业区围绕交通线路呈扇状或方块状分布在城市的东西两侧③成都的功能区围绕城市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④沈阳的居住区相对比较集中,位于市中心及其外缘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读某地区城市分布及图中甲城市地租等值线示意图,完成12~13题。
人教版必修2高中地理2.3.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步测试
课时作业提升7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
据此完成1~2题。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B.吸引城市周末度假C.增加自住房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A.居住人口减少B.城市房价昂贵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断扩大【答案】 1.D 2.B【解析】第1题,农民建设“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扩大居住面积,提供足够多的出租房屋,增加租金的收入。
第2题,“握手楼”的建设,牺牲了部分的通风、采光和通行的土地,占地面积较少,这和市中心地价、房价昂贵有关。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地下水位上升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C.蒸发量增加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4.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答案】 3.D 4.C【解析】由题干和图示可知:①城市化前后相比,城市化后蒸发量变小;②地面径流增加;③地下径流减少;④楼房增多,植被减少。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举措,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否则会引发城市生态问题。
读图,回答5~6题。
5.导致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的因素有( )①水泥路面多②下水道多③绿地多④人口多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6.下列能够有效防御城市洪水的措施是( )①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②禁止开采地下水③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持天然池塘、河道④扩大城市绿地面积⑤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④⑤【答案】 5.A 6.C【解析】第5题,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是由于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路面硬化,降水难以下渗,大多通过下水道流入河道。
第6题,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可增加雨水的下渗;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能起到滞洪、泄洪作用;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不仅能调节气候,还能增加雨水下渗、提高其涵养水源的能力。
最新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湘教版必修2最新0612268
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基础夯实下图为2016年春节期间深圳某大街“空城”一角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造成深圳某大街2016年春节期间“空城”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逆城市化加速B.务工人员返乡C.人口老龄化加剧D.旅游人数增多2.进一步提升城市化发展内涵的合理途径是( )。
①提高城市人口素质②扩大农业耕地征用③增加城市建筑密度④改善城市环境质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1.B 2.D解析第1题,大量务工人员回家过春节,造成了深圳“空城”现象。
第2题,目前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环境污染、就业困难、交通拥堵等问题严重,提升城市人口素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城市化发展内涵。
读下面漫画,完成第3~4题。
3.漫画所反映的城市问题是( )。
A.建筑物密集,绿地面积小B.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C.“热岛效应”显著,城区温度较高D.土地面积小,用地紧张4.解决漫画所示城市问题的合理措施有( )。
A.建设新城区,扩大城市规模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削减城市“热岛效应”C.研制新型制冷设备,减少氟氯烃化合物排放D.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区的人口与工业答案 3.B 4.D解析第3题,从漫画中可以看出,从城里来的小鸟身上脏兮兮的,说明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第4题,解决城市污染严重问题的措施是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区的人口和工业,缓解大城市的环境压力。
若大气降水是100%,以前渗入某城市地下和转化为城市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50%和10%。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现在渗入地下与转化为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量的32%、43%。
据此完成第5~6题。
5.产生城市地表径流比重增加的原因是( )。
A.城市气候异常导致大气降水量显著增加B.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C.城市开挖了数条人工河道D.城市绿化面积减少,道路与建筑用地面积增加6.该变化不可能导致的后果有( )。
A.城市河道发生洪水的频率会相应减少B.城市河流中悬浮固体和污染物含量会增加C.城市地表的蒸发、蒸腾数量会相对减少D.城市清洁用水需求量会相应增加答案 5.D 6.A解析第5题,绿地减少,涵养水源、滞蓄地表水的功能下降,而混凝土路面不易下渗,使地表径流增加。
高中地理必修2课时作业5:2.3.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题
训练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A.绿化面积不断减少B.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C.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D.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较高,但也存在问题。
据此完成2~3题。
2.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环境污染严重 B.人口出现负增长C.农业用地急剧减少 D.产业布局不合理3.珠江三角洲地区许多沿海城镇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做可能导致的现象是()①重复建设造成财力、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②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③有利于发挥地区优势④可能造成沿海生态环境的破坏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2014年4月8日,河南某车友俱乐部在微信、微博上发出倡议,倡议郑州车主学习外地的做法,每周“让爱车歇一天”。
据此完成4~6题。
4.该车友俱乐部倡导“每周‘让爱车歇一天’”的主要目的是()A.减少城市噪声污染B.避免大范围的水体污染C.改善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D.降低市中心的常住人口密度5.汽车尾气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此外还有() ①工矿企业的烟气②建筑施工③居民生活污水④居民做饭和取暖排放的烟气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①④6.对城市交通民警危害最大的污染物是()A.煤烟、粉尘B.工业废水C.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D.酸雨下图为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之一。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反映的问题是()A.城市内涝 B.城市热岛效应C.城市风D.城市空气污染8.下列既可行又能减轻这一问题的措施是()A.扩大绿地面积 B.减少人口C.完善排水系统 D.多建高楼“钟摆族”指工作在城里,生活在郊县或其他城市,两处奔波的职场人士。
“潮汐车道”是指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通过交通指示标识,对其行驶方向进行适时调整的车道。
读下图,回答9~10题。
9.关于“钟摆族”的说法,最可信的是()A.“钟摆族”多居住在高级住宅区B.“钟摆族”购房主要考虑环境质量C.“钟摆族”大多自己驾车上下班D.“钟摆族”的形成与城市化有关10.设置“潮汐车道”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城市交通管理B.美化城市道路景观C.优化配置道路资源D.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
高一下学期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湘教版地理必修2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单选题我国某高档商场建于1990年,自2005年后,商场客流量明显减少。
调查研究显示,该商场客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
2010年,该商场拆除部分店面,对地上和地下进行改建,此后客流量明显增加。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2010年后,该商场改建区域的主要用地类型为( )A.商场停车场B.地铁站出口C.公交枢纽站D.绿地和草坪2.商场改建后,为弥补店面减少的房租损失,可采取的措施是( )A.美化楼体B.另开分店C.户外设摊D.加盖楼层读深圳、厦门建成区年均扩展曲线图。
完成下列各题。
3.深圳扩展速度明显快于厦门主要得益于A.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B.优越的经济地理区位C.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D.便捷的水陆交通运输4.据图推测,深圳、厦门建成区面积的变化可能导致A.居民通勤距离增加B.城市热岛效应减弱C.大气降水下渗增加D.地表径流流量减少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1990年和2011年比较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A.城市总人口增加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D.城市工业部门更齐全6.影响图中大型商场布局的因素主要是A.位于市中心的位置B.都靠近工业区C.交通通达度高D.位于住宅区内7.从1990年到2011年该城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不是因为A.接近原料地B.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C.缓解城市地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D.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城市化水平滞后程度=(城市化率ーエ业化率)/工业化率,其値为正说明城市化发展水平领先于エ业化水平,其值为负说明城市化发展水平滞后于エ业化水平。
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8.城市化水平滞后最严重的地区是A.甲B.乙C.丙D.丁9.甲代表的省区最可能是A.广东B.北京C.陕西D.贵州读苏州市20世纪80年代21世纪10年代的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表(%)。
高中地理必修2课时作业9:2.3.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题
2.3 城市化第2课时《十二五规划》提出:我国将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轴线上若干城市群为依托、其他城市化地区和城市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下图)。
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推测( )A.主要城市化地区多沿交通线分布B.第一级阶梯城市分布较密集C.长三角地区将持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乡村人口将大规模流向东南沿海城市2.区域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城市建筑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有所增加B.改变局部大气环流,使降水量减少C.温室气体排放多,“热岛”现象加剧D.城市建设使地表径流的汇集速度减慢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发生暴雨到大暴雨天气,全市平均降水量170毫米,为自195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大降水量。
“7·21”特大暴雨过程导致北京受灾面积达16000平方千米,成灾面积达14000平方千米,全市受灾人口达190万人,道路、桥梁、水利工程多处受损,民房多处倒塌,几百辆汽车损失严重。
据初步统计,全市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据此完成第3~4题。
3.相对而言,城市降水的强度和频率都高于郊区,这是由于( )A.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高压区B.城市建筑物使暖湿气流长期滞留C.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低压区D.城市大多位于沿海低地4.面对城市的“突发性考验”,将“城市病”暴露无遗,“城市病”主要表现在( )①环境质量下降②交通堵塞③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④排水系统能力弱⑤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②③⑤下图表示我国某城市2008年部分人均用地状况。
读图,回答5~6题。
5.2008年该城市四类人均用地中,符合国家标准的是( D )A.居住用地 B.工业用地C.道路用地 D.绿地用地6.该城市准备打造成为区域性的物流基地,急需采取的措施是( C )A.改善居住条件 B.发展高技术工业C.加强交通建设 D.美化城市环境7.读某地区生态园林城市模式图,下列关于图示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态园林城市中生态用地比重较大,因而不会产生“热岛效应”B.动植物园苗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区环境免受直接污染C.该城市的道路网布局形式可以缓解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状况D.外环工业仓库集中但不连片,为城市的建设发展留有余地下图示意安徽省1990~2030年城市化水平统计及预测。
高中地理必修2课时作业7:2.3.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题
2.3城市化第2课时1.下面的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读聚落演变示意图,回答2~4题。
2.聚落从阶段I演变到阶段Ⅱ,与此相对应的是A.部分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B.人口向乡村迁移C.城市规模缩小D.工厂呈分散分布3.聚落从阶段Ⅱ演变到阶段Ⅲ,带来的问题最不可能出现的是A.城市中心区环境质量下降B.城市中心区地价较高C.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D.城市中心区出现大量的贫民窟4.关于图中的演变过程,正确的说法是A.是一种由低级向高级的连续发展过程B.前期出现逆城市化现象C.城市化水平一直在下降D.前期城市人口比重下降读下图,回答5~6题。
5.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它们对应的曲线分别是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④③① D.②①③④6.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A.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C.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到一半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如图中箭头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资金、技术、工业、人口流动方向。
据此回答7~8题。
7.该图所示的含义是A.大城市小型化 B.郊区城市化C.集中城市职能 D.城市乡镇化8.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B.市区失业人口增多C.郊区比市中心经济更发达D.高速公路、地铁等交通工具的出现读某城市发展阶段图,回答9~10题。
9.下图中能正确反映Ⅱ阶段城市人口密度与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两者之间关系的是10.Ⅱ阶段城市不会发生的现象有A.交通问题得以缓解B.城市化水平提高了C.工业污染日益严重D.农业用地不断减少据武汉市规划局、国土局介绍,武汉已总体规划了6大放射性楔形绿色生态廊道:①大东湖水系(道观河—涨渡湖—大东湖)、②武湖水系(木兰山—武湖—天兴洲)、③府河水系(巨龙湖—府河—金银湖)、④后官湖水系(九真山—索河—汉阳六湖)、⑤青菱湖水系(斧头湖—鲁湖—青菱湖)、⑥汤胡水系(梁子湖—龙泉山—汤逊湖)。
高一地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1.(13分)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信息,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并说明地租最高处的判断依据。
(3分)(2)请在A、B、C、D四地中,选择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并简析理由。
(4分)(3)下表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该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的百分比变化情况。
分析该城市水量百分比变化的原因。
(3分)(4)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
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献计献策。
(3分)【答案】(1)A>B>C(1分) A地位于市中心(1分),交通通达度好,地租最高。
(1分)(2)D地(1分)①靠近文化区;②地势较高;③临近森林公园,处在上风地带,环境优美;④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⑤交通比较便利。
(3分;每个要点1分,答出其中3个要点即可)(3)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被建筑物覆盖;(1分)地表径流量增大,地表水和雨水下渗减少(使地下径流减少);(1分)植被减少,蓄水量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
(1分)(4)①合理规划城市道路;②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③优先发展公共交通;④限制私家车的数量和出行等。
(3分;每个要点1分,答出其中3个要点即可)【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A位于市中心,有高速公路相连接,交通便利,地租较高;B位于近郊区,火车站附近,地租次之;C位于远郊区,地租最低。
(2)高级住宅区最佳建造位置应位于D地,原因可以从图中分析:文化氛围好(靠近文化教育中心);空气清新(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地带和靠近森林公园);水质较好(位于河流上游)等。
(3)通过读表分析,该城市水量百分比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城市飞速发展使地表大量被硬化,从而导致蒸发量减少(植被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大,地下径流相应减少。
高中地理 2.3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步训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湘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试题
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读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人口比重变化表,完成第1~2题。
1.引起我国城市化水平出现上述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户籍政策的调整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2.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 )①交通拥挤②住房紧X ③大城市人口减少④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提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1题,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具体体现,这是由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
第2题,在城市化的加速阶段,容易出现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多、交通拥挤、住房紧X、城市环境恶化等问题。
答案:1.B 2.A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逆温现象B.水土流失C.热岛效应D.臭氧层空洞4.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 )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X围之外B.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解析:第3题,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消耗大量燃料,释放大量废热,加之地面硬化面积大,导致城市热岛效应。
第4题,城郊间的温差形成热力环流,易将卫星城的废气带回城区,因此应将卫星城建在城市热力环流之外。
答案:3.C 4.A读材料,完成第5~6题。
材料一:伦敦原有“雾都”之称,1952年曾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烟雾事件,导致4 000多人死亡。
近年由于政府采取措施,帮助居民和工厂企业改用煤气、柴油等燃料,并限制私人小汽车在市区内使用,空气质量大为提高,雾日已不多见。
材料二:在一些西方大城市里,由于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事业的发展,一些大城市每天有几百万人次做“钟摆式”移动,如伦敦老城区白天人数达100多万,夜间只有十几万。
5.伦敦“雾都”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距离海洋近,空气中水汽含量高B.地形闭塞,不利于气体扩散C.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以煤、石油为燃料,导致空气中煤烟、粉尘等凝结核含量增高D.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6.伦敦老城区人口白天和夜间的变化,反映了西方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趋势是( )A.分散城市职能B.逆城市化C.通过政府职能控制城市人口D.进行合理规划,市区为第二、三产业区,郊区为居民居住区解析:第5题,A、B、D三项中所提到的是主要的自然条件;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以煤、石油为燃料,导致空气中煤烟、粉尘等凝结核含量增高,使水汽更容易凝结形成“雾”。
高中地理必修2课时作业6:2.3.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题
训练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基础过关]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A.逆温现象B.水土流失C.热岛效应D.臭氧层空洞2.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郊热力环流范围之外B.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读“我国某市市中心和郊外平原降水、径流、蒸发量对比表”,回答3~4题。
降水量(mm) 径流总量(mm)地表径流(mm)地下径流(mm)蒸发量(mm)城市中心区675.0 405 337 68 270郊外平原区644.0 267 96 171 377 3.该市城市建设导致了市中心的降水量比郊外平原区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中心人口多,生活用水量大B.城市中心区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C.郊外平原区空气水汽含量小D.郊外平原区蒸发量大,不易成云致雨4.城市中心区的地下径流远远小于郊外平原区。
城市化影响了水循环的环节是()A.降水B.蒸发C.下渗D.蒸腾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
据此完成5~6题。
5.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B.城市人口、工业的集聚产生大量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C.与城市所在地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适应有关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6.老城区改造过程中城市洪水发生频率增加,某校地理研究小组对其原因进行了调查,下列调查结果最不可信的是()A.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填埋了许多池塘和河道B.大面积铺设水泥、沥青路面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C.城市道路排水设施不够完善D.城市居民不再使用井水,导致了地下水位升高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7题。
7.该区域城市发展必然导致()①城市环境恶化②植被覆盖率减少③地下水位上升④地表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⑤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⑥城郊间形成热力环流A.①⑤B.②④C.③⑥D.⑤⑥国际上形成了两大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基础过关]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A.逆温现象B.水土流失C.热岛效应D.臭氧层空洞2.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郊热力环流范围之外B.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读“我国某市市中心和郊外平原降水、径流、蒸发量对比表”,回答3~4题。
降水量(mm) 径流总量(mm)地表径流(mm)地下径流(mm)蒸发量(mm)城市中心区675.0 405 337 68 270郊外平原区644.0 267 96 171 377 3.该市城市建设导致了市中心的降水量比郊外平原区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中心人口多,生活用水量大B.城市中心区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C.郊外平原区空气水汽含量小D.郊外平原区蒸发量大,不易成云致雨4.城市中心区的地下径流远远小于郊外平原区。
城市化影响了水循环的环节是()A.降水B.蒸发C.下渗D.蒸腾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
据此完成5~6题。
5.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B.城市人口、工业的集聚产生大量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C.与城市所在地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适应有关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6.老城区改造过程中城市洪水发生频率增加,某校地理研究小组对其原因进行了调查,下列调查结果最不可信的是()A.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填埋了许多池塘和河道B.大面积铺设水泥、沥青路面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C.城市道路排水设施不够完善D.城市居民不再使用井水,导致了地下水位升高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7题。
7.该区域城市发展必然导致()①城市环境恶化②植被覆盖率减少③地下水位上升④地表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⑤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⑥城郊间形成热力环流A.①⑤B.②④C.③⑥D.⑤⑥国际上形成了两大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据此完成8~9题。
8.美、加、澳三国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密度B.人口数量C.城市化水平D.经济发展水平9.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效仿美、加、澳的模式,追求宽马路、大广场等低密度、高标准建筑的布局,将会带来的后果是()A.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B.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C.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D.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墨西哥城人口超过了2000万,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城市。
该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城内有13万家工厂和150万辆汽车,每天排放的有害气体使墨西哥城上空常常被黄色烟雾笼罩。
材料二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1998年底人口达1306万。
20世纪80年代上海就开始建设卫星城。
1990年开始建设浦东新区。
20多年来,上海修建了全长480千米的环城公路,新建了高架公路和地铁等。
人均居住面积从1980年到1994年增加了近一倍。
1999年,园林绿地面积达1万多公顷,公共绿地3600多公顷。
上海的环境正日益好转。
(1)结合材料分析墨西哥城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双选)()A.人口膨胀B.工业过于集中C.失业人口增多D.城市规模扩大(2)墨西哥城的主要大气污染源是________。
城市环境污染除大气污染外,还有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3)结合材料二,分析上海市解决城市问题的途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墨西哥城治理环境问题可以借鉴上海的做法是(双选)()A.分散大城市职能B.扩大城市绿地面积C.边污染边治理D.扩大城市规模[能力提升]有人把城市楼房超过90m部分的高度之和称为“城市个头”。
2011年香港和重庆“城市个头”在中国排名靠前。
据此完成11~12题。
11.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下列原因更合理的是香港()A.洪涝灾害更少B.淡水资源更多C.经济水平更高D.土地成本更低12.近年来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其主要积极影响是()A.节约建筑用地B.缓解交通压力C.降低建筑能耗D.扩大用地规模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钟摆”交通现象。
完成13~14题。
13.下图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 A.8:00 B.12:00C.14:00 D.18:0014.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城市化的影响而使城市气候呈现出所谓的“多岛效应”,即“热岛”“湿岛”“干岛”“雨岛”“混浊岛”……材料二珠江三角洲某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示意图。
(1)图中四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__;在这种午后气温现象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市区与郊区近地面的风向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2)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讨论中,一高中生提出可在郊区增加生态林面积,来改善市区绿地面积少、大气质量差的问题。
你认为此做法是否合理,并简要说明依据。
(3)试解释城市被称为“混浊岛”的原因。
(4)根据图文材料,选择“多岛效应”中的某一项作为主题,就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并补充完成基本研究思路。
答案精析训练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C 2.A[由图中信息可知,城区受人为因素影响大,植被覆盖少,人类活动集中,人为废热排放多,易产生“热岛效应”,其形成的热力环流会将其范围内的污染物带入城区,造成城区的再次污染。
为避免这一问题,可行的办法是将卫星城或工业区布局在城郊热力环流范围之外。
]3.B 4.C[第3题,城市中心区由于“热岛”效应,气流上升且空气中固体杂质较多,故城市中心区降水多于郊外。
第4题,地下径流的形成主要是由地表水下渗后形成的,由于城市建设地面硬化,导致市中心区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地下径流减少。
]5.B 6.D[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主要是城市人口、工业大量排放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的。
城市洪水是由暴雨引发的,并与城市地表水下渗减少、排水不畅有关。
] 7.D[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影响有利有弊,该题强调城市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城市化必然导致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郊间形成热力环流。
其他几项不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
] 8.A9.D[第8题,美、加、澳三国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小,具备“外延式”发展所需的土地条件。
第9题,我国人口密度大,若采用“外延式”将会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造成耕地面积减少。
]10.(1)AB(2)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噪声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3)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绿化环境,扩大园林绿地、公共绿地的面积(4)A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问题的表现、原因及解决的主要措施。
材料一反映了墨西哥城由于人口过多、工业活动集中、汽车排放的废气过多、城市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材料二反映了上海在城市化过程中解决城市问题的重要措施及这些措施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11.C12.A[题干中显示城市楼房超过90 m部分的高度之和称为“城市个头”,2011年香港和重庆“城市个头”在中国排名靠前,说明香港和重庆的楼房都很高。
第11题,题干中提到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说明香港楼房超过90 m部分的高度之和比重庆高。
如果从洪涝灾害角度考虑,楼房没必要超过90 m,A项错误;楼房的高低与淡水资源的多少没有直接的联系,且香港地狭人稠,淡水资源短缺,B项错误;城市楼房超过90 m,其对资金和技术要求会更高,香港经济水平比重庆高,地价也比重庆高,因此其更有必要建造高楼,C 项正确,D项错误。
第12题,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说明城市空间向高处发展,能节约建筑用地,A项正确;楼房越高,人口越密集,交通压力越大,建筑能耗也越大,B、C 项错误;扩大用地规模会占用耕地等,属消极影响,D项错误。
]13.A14.D[第13题,我国交通规则都是靠右行驶,北京市郊区中双向路段都是进京方向出现了拥挤现象,而出城方向畅通,说明了人口由郊区向城区移动,正好是上班期间,故选A项;12:00和14:00在进京和出京两个方向上人口流动数量差别不大;18:00应该是出京的方向出现拥挤现象。
第14题,北京市规模大、人口多,城区房租高,所以出现了“钟摆式”的交通现象,要解决这种现象,直接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不合理,也无可操作性,而应该有序引导人口向周围迁移,故A错误;B项发展城市中心的第三产业和C 项优化城市中心的投资环境,更会加剧“钟摆”交通现象,B和C错误;D项通过迁出城市中心部分企事业单位,从而可以有序引导人口向周围迁移,即可减缓“钟摆式”的交通现象,D 正确。
]15.(1)①自郊区吹向市区(2)合理。
如造林位置处于城市风下沉的距离之内,由郊区流向城区的空气经过生态林的调温和净化作用,可以降低流入城区的大气温度,改善大气质量。
(3)城市居民燃烧矿物燃料所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汽车等交通工具所排放的大量尾气;大量尘粒使大气中凝结核增多,因此雾天多,阴天多。
(4)①②“城市热岛效应”③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④提出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