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岛三峡移民的机遇和挑战

合集下载

三峡移民问题研究报告总结

三峡移民问题研究报告总结

三峡移民问题研究报告总结三峡移民问题研究报告总结引言:作为我国重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牵涉到大量的移民工作。

这些移民是为了工程的顺利实施而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他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了解三峡移民问题的实际情况,并提出可行的对策,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研究。

本报告总结了我们的研究结果。

一、三峡移民问题的现状1.规模庞大:三峡移民涉及到的人口数量庞大,迁出地区涉及到的村庄、城镇也众多。

这给解决问题增加了复杂性。

2.生计问题:移民群体由于失去了原有的耕地、住房等生活资源,面临着重新安置的压力。

他们需要找到新的生计来源,转换职业,适应城市生活。

3.社会融入:大量农民移民进入城市,由于教育水平和城市文化的差异,他们面临着融入城市社会的难题。

二、三峡移民问题的原因分析1.生态保护需要:三峡工程建设是为了防洪、发电等目的,但也要求搬迁沿江的村庄和城市,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2.资源利用不均:沿江地区的资源有限,不足以支撑原住民的健康生活。

因此,移民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3.官方政策:政府需要从整体利益出发,为了国家利益,推动搬迁工作。

三、三峡移民问题的影响1.社会不稳定:移民群体的变化给当地社会稳定带来了冲击,一些不满情绪甚至可能转化成社会动荡。

2.就业竞争: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后,与本地居民可能面临就业机会的竞争,给他们找到新的生计来源增加了困难。

3.社会融入问题:由于教育和文化背景的差异,移民群体要融入城市社会需要时间和资源。

四、解决三峡移民问题的对策1.加强政府管理:政府需要加强对移民工作的监管,确保迁出地区村民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妥善处理移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职业转型培训:为了帮助移民群体顺利转型,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的机会,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

3.文化教育支持: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文化教育支持,帮助移民适应城市生活和融入城市社会。

4.社会关爱:社会组织和公众可以关注移民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援助,减轻他们的困难。

三峡人的宿命和机遇

三峡人的宿命和机遇

三峡人的宿命和机遇关于三峡工程,有说不完的话题吸引着世人。

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并且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诸如此类的问题,恐怕在未来的数十年内,都会扰动国人的心灵,引发数不清的争论。

其中,对于三峡百万大移民的发生、发展及其历史进程的关注,更是一个较为恒久的话题。

寻访三峡走出三峡据专家们研究,大约在距今7000万年左右,在一次造山运动中断裂的峡谷经过长江水经久不息的冲刷,形成三峡今天的模样。

历史遗迹证明,三峡地区曾是一片汪洋。

在西陵峡中的黄牛山顶,我曾见过贝壳的化石。

考古专家黄万波先生说,在巫山龙骨坡和葛洲坝开挖工地中,曾发现过相似的湖相泥。

而这种泥,只有海底才可能有。

古老的三峡海拔高度适中,气候温和宜人,雨量充沛,森林茂密,溶洞星落棋布,是古人类理想的繁衍生息之地。

1986年,在巫山大庙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证实早在200万年前,人类就来到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现在我们无法想象原始人面对三峡时的心情了,但他们在和群兽争夺生存空间的斗争中,无疑得到过三峡独特自然环境的帮助。

200万年前的巫山猿人;十几万年前的长阳人。

城背溪、朝天嘴、大溪、中堡岛、杨家湾等等。

三峡地区旧石器时代及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长长的链条连接了人类从远古走向今天的足迹。

就是在六百年前那次有名的“湖广填四川、江西填湖广”的移民大潮中,三峡也曾挽留过成千上万的远行者,给他们以栖息之地。

如果你见过西陵峡中的上孝,你就会联想到至今还让我们心驰神往的江南小镇。

上孝就是对江南小镇的“克隆”。

除了没有小桥流水,而那些粉墙黛瓦、飞檐、烽火墙、雕花的窗棂及青石板路,都会让你有置身江南小镇的感觉。

就是在这个地方,我结识了一位郑氏老人,看到了他的家谱。

从家谱上得知,郑氏先人是在明朝初年,也就是洪武二年从江西移民过来的。

经过600多年繁衍至今,上孝的郑姓,已是一个很大的家族了。

也就是在这里,我听到一个令人唏嘘的关于“两个锅片”的故事。

当年,江西发生了瘟疫,死了很多人。

不容忽视的三峡库区移民问题

不容忽视的三峡库区移民问题

不容忽视的三峡库区移民问题中科院成都山地所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从事长江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及其跟踪研究。

在筹建和建设万县生态环境监测试验站的过程中,除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监测、试验外,还专门对移民生态进行跟踪监测。

在监测站所在的万州区五桥镇选择移民区近百户进行跟踪监测(包括移民,移民区原住民、山区、非山区、不同类型家庭),已连续5年。

与在研的中科院知识创新项目实施相结合,更广泛地调查和研究了三峡工程移民的情况。

该所的陈国阶研究员、刘邵权博士认为,三峡库区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与三峡工程移民的妥善安置是紧密相连的。

移民安置不好,库区就不安定,生态建设就无法顺利实施,更谈不上库区的可持续发展。

在开县渠口镇和万州五桥长岭镇对外迁和就近后靠安置移民所做的调查中,发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值得引起重视:一是移民安置数量实行包干制,但包干指标不足以安置全部移民。

1992年4月所定的人口安置指标仅考虑7‰的人口自然增长,而开县淹没区在县内经济相对发达,人口发展更多的为人口机械增长(通过婚姻关系)。

如渠口镇1992年规划时的实际双淹移民为6000多人,按7‰的自然增长率计算,到2009年也仅7000多人,而实际到2001年需安置的双淹人口已达9000多人。

如坪浪村原有移民外迁安置人口指标490多人,到2001年9月实际已外迁490多人,今后再无人口安置指标,而余下需安置的双淹户还有600多人。

怎样安排这部分人,成了县、乡镇两级政府的一大难题。

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解决办法,以安抚民心。

二是原有安置规划分为双淹户(淹地淹房)和单淹户(淹地不淹房)。

现有安置政策基本上考虑的是双淹户,对单淹户还未加以考虑。

而单淹户尽管未淹房,但赖以生存的良田沃土基本上丧失殆尽(如渠口镇开云村的颜从明,2000年调查时,全家实有稻田1.8亩,土地3.6亩,共6人,到蓄水后,田全部淹没,全为果园和药园的2亩优质旱地将被淹没,所余1.6亩旱地全为陡坡耕地),剩下的多为需退耕的大于25°的陡坡地。

三峡移民精神

三峡移民精神

三峡移民精神作为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和能源基地之一,三峡工程在历经多年的建设和运营后,不仅形成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还造就了一大批三峡移民,这些移民连同他们的家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在三峡移民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中,我们看到了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那种充满信念、自信和勇气的精神不仅感动了整个社会,也是中国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峡移民精神的核心是适应性和韧性。

首先,适应性是指移民在面临新生活和环境时的能力和意愿。

在整个三峡移民过程中,移民面临了巨大的改变和困难,包括房屋拆迁、就业不稳定、家庭不稳定等问题,但他们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和心态。

在新的城市中,他们相互支持和照顾,同时也积极争取自己的权益和福利,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他们学习新的技能,改变自己的职业,创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在这样的环境中,移民树立起了自信和勇气,面对一切困难也会充满力量。

其次,韧性是指在面对挑战时的坚韧和毅力。

在三峡移民过程中,移民们不断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包括环境适应、社会融入、文化差异等。

但是,他们始终不断地努力去克服这些困难,努力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适应新的环境。

他们坚信自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当然,一个完整的三峡移民精神也必须包含其他要素。

例如,积极性,为了改善生活、改变命运,三峡移民们天然具备着积极性,他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去拼搏和争取。

同时,三峡移民的这种精神也体现了他们的包容性和团结性,他们不仅互相帮助,也懂得尊重并体谅大家的不同。

另外,对于三峡移民来说,忍耐和乐观也是非常必要的,他们面对困难时,会选择耐心等待和乐观面对,这是他们成功的关键之一。

综合来看,三峡移民所形成的精神不仅对于三峡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对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它可以激励人们树立自信和勇气、积极迎接生活的挑战;它可以教育人们要适应和融入新的环境中,不断学习、创新,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追求;它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融合和团结,不分地域、种族、文化和社会阶层,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部署奋斗。

三峡移民分析

三峡移民分析
防护工程安排7.8%、 养老和其他安置4.1%
外迁移民:21%
(一)库区内部自我调节,到本市经济条件,资源条件较好的地 区 (二)邻近的湖南、湖北等地 。较近、生产生活习俗差异相对小 一些;而且经济也相对发达,这些地区城市发展很快.农民进坡 的多,农村安且沿力比较大.同时也是三峡工径的主要受益地区。 (三)到经济发达地区。一是长江下游经济发达地区.二是沿海 经济发达地区。开放早,农民进城多,土地撂荒多
2020/9/25
资源承载力和移民投资
资源承载力有限: 土地资源承载力 经济承载力 农村和城镇的环境容量
投资: 1992年立项时,571亿,移民投资185亿 1994年,954亿 400亿
2020/9/25
主要安置渠道
可以说,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三大因素——人口众多、人均资源 特别是人均土地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脆弱——在库区农村表现得 都已很突出。 主要以就地后靠改土来安置农村移民的做法则将使人地矛盾大大 激化。库区人口与土地的矛盾还有一种特殊的也是非常棘手的情 况:即占地移民(也称二次移民)的安置问题。由于库区有120 多个城(集)镇要搬迁,需占用大量的土地。在外迁受限的情况 下,库区政府就得对土地被完全占用而又不具备后靠条件的移民 进行非农业安置。这种安置渠道主要有: 进厂就业:厂子效益不好,17.8%的人回流(云阳县) 自谋职业: 发生活费:35—70/月
三峡移民的利与弊
2020/9/25
2020/9/25
一、三峡移民工程简介
2020/9/25
主要淹没指标
三峡库区涉及湖北重庆的21个县市区, 距91-92年调查,主要淹没指标为: 淹 没区人口84.41万,耕地和柑橘地2.45万 公顷,考虑到人口增长因素,到2009年 三峡建成时,移民达到113万

三峡工程移民后期扶持需求特征与影响因素

三峡工程移民后期扶持需求特征与影响因素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也是影响三峡工程移民后期扶持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和技能要求不同 ,因此会对移民的就业和收入产生影响。
社会因素
社会文化背景
社会文化背景是影响三峡工程移民后期扶持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地区的社会文化背景、价值观 念和生活方式都会对移民的扶持需求产生影响。
社会支持网络
三峡工程移民后期扶持需求 特征与影响因素
汇报人: 2023-12-20
目录
• 引言 • 三峡工程移民后期扶持需求特
征 • 三峡工程移民后期扶持影响因
素分析
目录
• 三峡工程移民后期扶持需求与 影响因素关系研究
• 三峡工程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建 议与展望
01
引言
引言 背景介绍
01
02
03
三峡工程移民概况:三 峡工程是中国一项大型 水利工程,旨在防洪、 发电、航运等方面发挥 重要作用。在工程建设 过程中,大量移民被迫 搬迁,涉及到大量人口 和社群。
加强对三峡工程移民的政策宣传和培训,提 高移民对政策的认知度和理解度,增强移民 对政策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加强经济扶持,提高移民生活水平
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对三峡工程移民后期扶持的资金投入,确保移民能够获得足 够的经济支持。
促进产业发展
鼓励和支持三峡工程移民发展产业,提高移民的收入水平。
加强就业培训
加强对三峡工程移民的就业培训,提高移民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02
三峡工程移民后期扶持需求特 征
物质生活需求
基础设施建设
01Βιβλιοθήκη 移民对于基础设施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交通、住房、供水供电等
方面。
农业生产扶持
02
移民在安置地需要重新开展农业生产,因此对农业生产所需的

三峡工程移民规划方案

三峡工程移民规划方案

三峡工程移民规划方案一、引言三峡工程的建设使得长江流域的许多居民不得不迁徙,这是历史悠久的移民大规模活动。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移民管理工作始终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特别是在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移民工作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移民长期以来一直是社会问题的焦点,三峡工程的建设对于移民问题的处理工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挑战。

在三峡工程建设的大背景下,三峡工程移民规划方案应当是整个移民工作的总体思路和政策纲领。

本文将围绕三峡工程移民规划方案展开讨论,以期为未来的移民工作提供政策建议和实践指导。

二、三峡工程移民现状1. 移民背景三峡工程的建设对于移民问题的处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由于三峡工程的建设需要大量的用地和人力资源,而三峡库区内原有居民的迁移是不可避免的。

由于三峡工程的建设导致了许多居民不得不迁徙,这是历史悠久的移民大规模活动。

移民的规模较大,涉及范围广泛,因此移民工作一直备受各界关注。

2. 移民问题由于三峡工程的长期建设和运营,移民的工作安置问题是一项长期大规模的工程。

移民问题的主要内容包括:移民的安置与搬迁、失地农民的再就业与生计保障、社会稳定、文化传承、环境保护等。

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移民问题可能会出现资源配置不足、安置房源不足、社区建设不完善、就业条件不稳定等情况。

3. 移民影响三峡移民只是一个概念,其含义应该放在三峡大坝和移民地区的相互关系上来讲。

毫无疑问,留守儿童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并不是由于自身的家庭条件所造成的,而是由于自身的教育和就业等方面制约了他们的发展。

移民会直接影响社区的繁荣与稳定。

移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这也需要政府与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与支持。

三、三峡工程移民规划目标与原则1. 目标三峡工程移民规划的首要目标是解决移民安置和就业问题,促进移民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他们和新居民们的生活水平,促进移民地区的社会与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三峡库区移民就业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三峡库区移民就业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研究展望
深入研究移民就业问题的根源,包括政策、社会、经 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研究如何优化移民的社会关系网络,以促进他们的就 业机会和适应新环境。
探讨如何提高移民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包括技能 培训、职业指导和就业信息提供等方面。
关注移民在适应新环境过程中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 ,并探讨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创业支持
鼓励移民自主创业,提供创业资金和政策支持, 降低创业门槛。
跨地区就业
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就业合作,拓宽就业渠道,增 加移民的就业机会。
完善移民安置政策的建议
政策宣传与解读
加强对移民安置政策的宣传和解 读,让移民充分了解政策内容和 申请程序。
多元化安置方式
根据移民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提 供多种安置方式,如集中安置、 分散安置等。
技能水平
技能水平是衡量一个移民能否适应新环境、胜任新工作的关键因素。技能包括专业技能、 通用技能以及社交技能等,这些技能在就业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也是影响移民就业的重要因素。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尤其是普通话和英语能力 ,能够使移民更容易融入新的社会环境,提高就业机会。
移民安置政策对就业的影响
尽管政府鼓励库区移民自主创业,但受到文 化程度、技能水平和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 创业意愿并不高。
03
三峡库区移民就业影响因素 研究
移民自身素质对就业的影响
受教育程度
三峡库区移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就业能力和机会。受教育程度 高的移民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更容易找到稳定的工作。
调整产业结构
通过调整库区产业结构,增加就 业机会,为移民提供更多的就业 选择。
加强政府对移民就业的扶持力度

社会实践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三峡移民问题的探究【摘要】回顾1992年《长江三峡工程决议》表决结果:赞成:1767票,反对:177票,弃权:664票,未按:25票。

人大委员长万里宣布票数过半,决议通过,距今已经20周年。

【关键词】移民搬迁矛盾利益三峡工程将形成一个长600多公里,面积1084平方公里的河道形水库,将淹没湖北、重庆21个区县,涉及365个乡、127个城镇、1711个村。

三峡工程最终动迁移民120.42万人。

这百万移民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多方面的重组,百万大移民,等于迁建一个中小国家,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公认的世界级难题。

一、移民搬迁工程问题三峡移民搬迁难:1、三峡库区本地安置容量有限:三峡库区水利设施较差,抗灾能力较弱,粮食产量不稳定,人均仅1.1亩地,库区人口多而土地资源相对不足,耕地匮乏,大多是零碎地、坡地、薄地和瘦瘠地,质量差,随着今后人口的增加,土地被淹没,城镇、企业和农村居住点的搬迁占用,人均耕地将进一步减少,即使通过“坡改梯”措施,也只能安置极少数农村移民,,开发、改造、工程防护等各种途径用来适宜农村移民的耕地仅34万亩,其中大多为坡地,显然不够40.5万农村移民的需求。

2、移民心里和实际利益上的问题:移民分自愿与非自愿两种,非自愿移民与自愿向发达地区投亲靠友的自愿移民相比,更具有依赖性,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生存精神;部分移民认为坝下受益,库内吃亏,对大坝以下的人民持仇视心态,缺乏主任翁责任感;与非农项目征地,包括私企征地补偿,国家大型项目开发征地补偿,道路建设征地补偿相比,补偿标准偏低,特别是淹没区农业生产安置费很低,与移民期望值反差很大,造成移民工作动员困难。

3、国际上阻挠:国际上部分反华势力用‘人权’、‘环保’对中国政府开展三峡工程施压。

此外,三峡移民还面临着城镇搬迁,工矿企业迁建,文物古迹保护,专业基础设施复建,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问题。

二、移民“反流”问题从农村移民的安置来看,现行的国家政策是:“坚持以土为本,以大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发展二、三产业。

论三峡外迁移民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论三峡外迁移民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 中图分类号】 22 F 8

【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042 6(O0 1一 170 10—782 1)2 o8—3
降 , 当于 19 相 9 8年的水平 。 市移 民中靠低保和移 民安置补偿 城 金或后期扶持资金生活 的人 大量增加 。有些移 民的收入处于低 保线 以下 , 些移民未能享受低保 , 有 绝对贫 困人 口增多 。

三峡 外 迁移 民 的生 活现 状
【 ) 住 状 况 一 居
部分外迁移民落户外地后 , 用老家 房子 的拆迁补偿 款加上 ( ) 育 状 况 四 教 银行的少量贷款购买 了当地政府 统一安置 的楼 房 , 居住条 件 比 很多移 民区县 主要注重 于移 民的搬迁及安置工作 , 而对移 以前好了很多 。有些地方的政策 则比较灵活 , 民可 以在 城镇 移 民的教育重视不够 , 认识不到位 。 对于移 民子女 的受教育 问题 , 购房 , 政府按相关政 策给予补助 , 也可 以在 乡镇 自己起房 , 而建 相关 的政策是具 有移 民资格 的学生在安置地 就读 , 年义务教 九 房位置 的选 择 由移 民决定 ,移 民现在 的住房 一般 比迁前好 很 育阶段 的杂费 、 中阶段 的学费 和杂费 , 当地学生 收费标 准 高 按 多 , 民对搬迁后 的居住状 况总体评价较好 。 移 0 不 部分外迁移民则对搬迁后 的居住情况很不 满意 , 如有些 5 %收取 。有些地方 的移 民享受 到了 国家 的优惠政策 , 但减 例 而且上 了 当地 比较好 的学校 ; 有些地方 的移 民不 地方政府 当初承诺 , 只要 三峡移 民搬迁到 当地 , 就会 有现成 的 轻了学杂 费 , 学 而且还要 缴 房屋居住 , 但移 民迁入 当地后却发 现无房 可分 , 只能 自己掏钱 但 没有享受 到 国家 的优惠 政策 , 杂费没 有减轻 , 增 使本 租房居住 。这些外迁移 民对搬迁后 的居住状况极 不满意 , 有待 纳在 当地 上学的借 读费 , 加 了移 民不该 有的经 济负担 , 来 就 比较艰苦的生活雪上加霜 。 于国家和政府采取相关措施予 以改善 。

原题目:三峡移民的生活

原题目:三峡移民的生活

原题目:三峡移民的生活
三峡移民的生活
三峡移民的生活是指被迫离开三峡大坝所在地区的居民,他们因为大坝建设而面临迁徙和重建生活的问题。

在该文档中,我们将讨论三峡移民的生活状况和他们所面临的挑战。

1. 迁徙过程:
- 大坝建设导致大量居民被迫离开家园,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迁徙过程。

- 政府组织了安置和搬迁计划,为移民提供新的住所和基础设施。

- 移民被分配到新的城市或乡村,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2. 生活环境:
- 三峡移民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们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家乡,来到了陌生的地方。

- 移民面临的挑战包括适应新的气候条件、文化俗、生活方式等。

- 一些移民可能面临贫困、就业问题以及教育和医疗资源的不足。

3. 经济发展:
- 大坝建设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 移民可以在新的城市或乡村找到就业机会,提高生活水平。

- 然而,一些移民可能因为缺乏教育和技能而无法获得合适的工作。

4. 文化传承:
- 移民离开家乡后,面临文化传承的挑战。

- 一些传统文化和俗可能无法在新的居住地得到保留和发展。

- 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措施,促进文化传承,保护移民的文化身份。

总结:
三峡移民的生活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政府应该致力于解决移民的经济、教育、医疗等基本需求,并促进他们在新的居住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应该重视文化传承,保护移民的身份认同和传统文化。

三峡库区移民生计问题现状及对策建议

三峡库区移民生计问题现状及对策建议

三峡库区移民生计问题现状及对策建议[摘要]随着三峡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深入,部分已经搬迁安置的移民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生计困难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引起了库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均在积极加强调查研究,探讨相关政策措施,以利移民稳定和库区长治久安。

[关键词]三峡工程移民生计困难对策三峡工程举世瞩目,百万移民世人关注。

随着三峡大坝一期、二期、三期蓄水的实现,百万三峡移民的搬迁任务已完成大半,但是实现安稳致富的目标仍是任重道远。

随着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深入,部分已搬迁安置移民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生计困难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这些问题引起了库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均在积极加强调查研究,探讨相关政策措施,以利移民稳定和库区长治久安。

为全面掌握移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切实解决移民的生计问题,确保库区稳定,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情况报告及对策建议:一、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及移民生产生活现状1.贫困区县集中连片,搬迁后经济收入降低。

重庆库区的15个淹没区县中,有11个属于扶贫开发重点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多在330美元~500美元,为全市平均水平的40%左右,库区各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一般为1600元~1800元,仅相当于全国的60%左右,也远低于重庆市的平均水平。

多数区县财政困难,自我发展能力弱。

搬迁移民的人均纯收入更是急剧下降,以奉节县为例,从白帝、康乐、永安、安坪等镇乡随机抽取的55户255名农村移民的调查情况看,搬迁前年人均纯收入为2730.35元,到2004年人均纯收入仅为1266.3元,收入下降了53.6%;从新县城(含鱼复社区)随机抽样调查的32户106人看,搬迁前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98.1元,到2004年仅为758.49元,收入下降了65.5%。

调查的万州、忠县、丰都的移民生活水平搬迁后也都明显降低。

2.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基础薄弱。

库区多数区县以传统农业为主,工业十分落后,县域经济出现“一产弱、二产缺、三产虚”的窘境。

移民工程对三峡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分析

移民工程对三峡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分析

移民工程对三峡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分析1. 引言移民工程是指为了水库建设而进行的移民安置工作,是三峡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移民工程在三峡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分析移民工程对三峡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2. 移民工程对农业产业的影响2.1. 农业发展空间扩大移民工程提供了土地的整体利用和规划,使得原来分散的农田得到集中,农业发展空间得到了扩大。

这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推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质量。

2.2. 农产品市场拓展移民工程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的购买力。

另外,移民工程还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收入。

这些因素促使了农产品市场的拓展,推动了农产品的销售。

2.3.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移民工程导致了部分耕地的消失,但也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了机会。

一方面,农民可以转而发展其他经济作物,提高农业产业多样性;另一方面,农地的集中利用也有利于推行现代化农业种植模式,提高农业产业效益。

3. 移民工程对工业产业的影响3.1. 工业区规划和建设移民工程为工业区规划和建设提供了基础设施和土地资源。

新兴的产业区受到移民工程的影响,得到了改善和发展。

同时,移民工程也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和企业前来设立工厂,促进了工业产业的发展。

3.2. 劳动力资源的增加移民工程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并为工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力保障。

这有利于工业产业的拓展和发展,提高了工业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3.3. 工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通过移民工程,一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得到了转移和升级。

一方面,劳动力资源的增加使得高技术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得以发展;另一方面,工业区规划和建设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推动了工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4. 移民工程对服务业产业的影响4.1. 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业发展移民工程为三峡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契机,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随着移民工程的进行,一系列的商业、餐饮、旅游、教育、医疗等服务业开始兴起,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

现状

现状

三峡移民现状1、日常生活适应在迁入之初, 移民在日常生活方面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感, 比较突出的几点包括: (1)、语言障碍。

这严重影响了移民与当地人的交流, 而这一点在移民经济生产与社会心理适应方面也产生了连锁反应。

语言不通使移民在短期内无法顺利地开展经济交易活动, 同时, 也引发了移民与当地人之间的许多误会与矛盾。

(2)饮食习惯的差异。

重庆移民偏爱的川菜以麻、辣著称, 而如东当地菜则以甜、淡口味为主,而且水土不服现象较为严重。

(3)气候的不适应。

移民大多应在内陆,不适应潮湿的海洋天气。

还有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是, 部分移民因常居山区, 出行不会骑自行车、摩托车, 以至有初学者因车技不好而引发交通事故。

不过,经过6年时间的继续社会化, 移民们在新的环境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访谈中移民们普遍反映在日常适应方面,他们已不存在很突出的问题。

在语言方面, 沟通障碍已基本打破,大部分移民可以通过重庆普通话与当地人交流,年纪轻者甚至学会使用如东方言。

在饮食习惯方面,不少人已做得惯当地的菜肴,一些人还适应了吃海鲜。

在交通出行方面,移民们都感到平原的区位优势,基本能熟练掌握车技。

2、经济生产适应多数移民在迁移之后, 其职业都发生了变化:在重庆老家, 他们主要集中从事水果种植与运输, 而来到迁移地后则多以养殖业、小商业、小手工业为主业, 同时兼顾家庭种植业。

在沿海地区相对发达的工商业经济背景之下, 多数移民不再囿于单纯务农,而是通过发展种植业以外的创收项目( 如发展养殖业、小商业或是进厂打工) 扩大了收入来源, 逐步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由于迁入地政府的优惠政策,加上重庆移民特有的肯吃苦、敢开拓的精神, 大部分移民的经济收入不断提高,普遍高于在老家时的水平, 或是与在老家时相持平,与此同时,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成为移民稳得住的关键因素。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迁移到沿海地区后,生活开支有明显的增加,主要是教育费用和医疗费用的提高。

三峡移民分析

三峡移民分析
2020/9/25
三峡移民的系统分析
移民回迁
2020/9/25
二、移民有利的方面
2020/9/25
开发性移民与库区经济发展
库区农业综合开发,坡改梯,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发展 促进二三产业发展 促进库区基础设施改善 优惠政策利与库区经济发展 加速人才开发和科技普及 移民迁建,增加经济建设投入 重建库区集镇合理布局,促进城镇建设,被淹城镇功 能恢复,有利于沿江城防工程建设 区域生产力布局和转移、区域经济与社会功能的重 全国人民的支援是库区持续发展的强大后盾
二、急于销号,投机分子伤透了移民的心 三、特困企业,移民迁建中的一串苦果 四、政策相冲突,移民们几多欢喜几多愁 五、千刀齐剐“唐僧”肉,移民们还会笑吗 六、移民与经济建设像两座大山,压得千部们想辞职
2020/9/25
移民关于政府支持和社会保障的调查
2020/9/25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限制
现在有人提出在库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要看到库区多数地方并不 具备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条件。 首先,后靠地的土地资源大多是贫瘠之地,即使经过了改土,土地熟化 也还需许多年。 其次,库区的自然生存条件极为恶劣。如云阳就是十年九旱,两年一大 旱,年年有小旱,春季寒潮频繁而迅猛,初夏、秋季又绵雨成灾。洪灾 频繁,风暴、霜冻常有发生。 再次,库区的农业技术力量与发展高效农业的要求相去甚远。 最后,也可能是最重要的,由于国家的移民补偿资金极为有限,而库区 的经济基础又特别薄弱,所以,在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上特别关键的巨额 资金投人条件是不具备的(现在在库区搞的一些供参观用的高效生态农 业试点基本上都是移民部门拿钱“树”起来的,有专家称之为“国家拿 钱,农民种田”。但国家究竟能拿出多少钱来让移民普遍都种上高效农 业田呢?)此外,如果让移民以种大棚蔬菜为主,仍面临一个市场销路 的问题。发展高效农业可以说是农民的宿愿。库区的高效农业一直发展 不起来,不是农民不想或天生懒笨,而是天老爷对这片土地太不赐爱。

三峡人的宿命和机遇

三峡人的宿命和机遇

三峡人的宿命和机遇第一篇:三峡人的宿命和机遇三峡人的宿命和机遇关于三峡工程,有说不完的话题吸引着世人。

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并且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诸如此类的问题,恐怕在未来的数十年内,都会扰动国人的心灵,引发数不清的争论。

其中,对于三峡百万大移民的发生、发展及其历史进程的关注,更是一个较为恒久的话题。

寻访三峡走出三峡据专家们研究,大约在距今7000万年左右,在一次造山运动中断裂的峡谷经过长江水经久不息的冲刷,形成三峡今天的模样。

历史遗迹证明,三峡地区曾是一片汪洋。

在西陵峡中的黄牛山顶,我曾见过贝壳的化石。

考古专家黄万波先生说,在巫山龙骨坡和葛洲坝开挖工地中,曾发现过相似的湖相泥。

而这种泥,只有海底才可能有。

古老的三峡海拔高度适中,气候温和宜人,雨量充沛,森林茂密,溶洞星落棋布,是古人类理想的繁衍生息之地。

1986年,在巫山大庙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证实早在200万年前,人类就来到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现在我们无法想象原始人面对三峡时的心情了,但他们在和群兽争夺生存空间的斗争中,无疑得到过三峡独特自然环境的帮助。

200万年前的巫山猿人;十几万年前的长阳人。

城背溪、朝天嘴、大溪、中堡岛、杨家湾等等。

三峡地区旧石器时代及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长长的链条连接了人类从远古走向今天的足迹。

就是在六百年前那次有名的“湖广填四川、江西填湖广”的移民大潮中,三峡也曾挽留过成千上万的远行者,给他们以栖息之地。

如果你见过西陵峡中的上孝,你就会联想到至今还让我们心驰神往的江南小镇。

上孝就是对江南小镇的“克隆”。

除了没有小桥流水,而那些粉墙黛瓦、飞檐、烽火墙、雕花的窗棂及青石板路,都会让你有置身江南小镇的感觉。

就是在这个地方,我结识了一位郑氏老人,看到了他的家谱。

从家谱上得知,郑氏先人是在明朝初年,也就是洪武二年从江西移民过来的。

经过600多年繁衍至今,上孝的郑姓,已是一个很大的家族了。

也就是在这里,我听到一个令人唏嘘的关于“两个锅片”的故事。

三峡开发性移民破解世界难题

三峡开发性移民破解世界难题

三峡“开发性移民”破解世界难题三峡百万大移民被称作“世界级难题”,移民规模和安置难度堪称世界之最,是一项史无前例、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的系统工程。

中国政府经过十年努力,不断对三峡移民政策进行科学的调整,圆满完成二期移民任务,使三峡工程能有序推进,实现了二零零三年六月一日下闸进行二期蓄水的目标。

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需要动迁移民一百一十三万人,重建或部分重建两座城市和十一座县城。

百万移民中的难点在于四十多万农村移民,尖锐的人地矛盾使库区的安置容量十分有限。

中国政府于一九九九年对移民安置做出调整,改变“就地后靠、以土为本”的方针,实施就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移民自找门路安置相结合的政策,针对三峡库区移民问题提出了“开发性移民”的新模式。

“开发性移民”是指由政府利用移民经费,开发本地资源,创造出优于过去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库区经济繁荣,使移民长居久安。

从单纯依靠库区安置到大量外迁,移民搬迁方式的转变使三峡库区正在走出土地容量严重不足的困境。

借移民之机,库区农业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已实施的高效生态农业项目有一百余个。

走进三峡库区,一条条新开的梯田种满了脐橙、李子、桃等经济作物,乡镇企业、个体商业星罗棋布。

移民是对库区人观念的巨大冲击,这些听惯了船工号子的三峡人,普遍存在对故土依依不舍的情结。

云阳县首批外迁的一位移民就曾坚持要把一个祖传的水缸带到几千里外的上海。

观念转换是痛苦的,但观念一旦转换,往往会变成巨大的精神财富。

外迁广东博罗县湖镇的巫山移民刘迎春,被这里发达的经济环境所吸引,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办起了一个灯饰配件厂,成为外迁移民第一厂。

与此同时,库区也是目前东部沿海企业在西部投资最多的地区之一。

库区企业借搬迁的机遇,打破地域局限与发达地区企业开展了多种方式的合作,库区成为名牌汇集之地。

对外开放,正在成为库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主题。

据统计,三峡工程移民工作已累计搬迁安置移民七十余万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崇明岛三峡移民的机遇和挑战
三峡工程移民不仅成功了,而且,还让很多移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中国政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全世界证明了:对于发展中国家水库移民不仅是挑战,更是机遇。

从而也坚定了全球依靠水电开发,解决贫困和日益严峻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决心。

具体来看三峡移民的成功在于什么呢?一方面主要是我们的移
民工作做的细致到位,补偿标准比较合理,确实能让移民得到实惠;另一方面就是我们三峡的舆论宣传工作做得好,抑制了少数人对补偿互相攀比、多多益善,甚至想通过闹事大捞一把的不正常心态。

全社会和所有的移民,都以一种搬迁是在为国家、为子孙后代做贡献的荣誉感。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精神力量的作用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所以,三峡的移民一般都不会特别的斤斤计较,更不会无理取闹。

否则他们可能会承受较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改革开放在增强了中国经济实力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面貌。

浸润红岩精神的三峡库区人民在百万移民的伟大实践中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全国人民共同创造和培育了以“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艰苦拼搏的创业精神、开拓开放的创新精神”为基本内涵的三峡移民精神,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然而,目前我国百万三峡移民的成功只能算是阶段性的胜利。

在我们水库移民工作的“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中,最难做到的应该是“能致富”。

目前,三峡移民地区的发展确实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产业空心化、
社会稳定,地质灾害以及生态环境也都存在在着一定的不确定因素。

不过,客观地说无论是当地移民的生活水平,还是所有这些发展中的困难。

我们不能幻想用某一种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活动就能改变整个社会,水电开发也不会例外。

我们必须要承认,移民共同致富的目标是不可能通过某个工程的建设就可以轻易达到的。

因为,无论如何我们也不可能把水库移民移出中国社会,当前的一些社会腐败现象和各种严重的三农问题同样会困扰着我们的水库移民工作。

因此,所有水库移民的共同致富,不可能脱离中国社会的大环境。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三峡移民的命运一定是和我们全国的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三峡移民的最终成功将取决于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所有三峡移民的共同致富,一定要依赖于我国社会的整体发展、进步。

不能否认,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百万三峡移民对于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来说,都不仅是挑战,而且更是我们的机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