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移民社会融入及文化适应性调研访谈提纲

合集下载

三峡移民适应性分析资料

三峡移民适应性分析资料

《三峡移民的适应性研究》
重庆迁至湖北省松滋市婉市镇 —张美
• 对于这些不一样的习俗及礼仪,一位移民说 :“虽然我已经来了这个地方,但却不晓得这 个地方的风俗习惯,我还囊个在这个地方住?
• “我喜欢吃辛辣的东西,这里的菜不辣”
《广东三峡移民适应性的人类学研究》 ——程喻
• 移民普遍觉得广东的物价较原居地高,生活压力 大。 • 在穿着打扮方面也有不同的习惯。采访中一个年 轻的女移民说,她觉得广东人特别保守,对移民有 偏见。她说, 有一次她穿了一个吊带裙上街, 当 地人以为她是搞“ 三陪”的。
一、生活方式适应现状
• 1.1语言 三峡移民语言适应性问题是重要的 社会民生问题。移民到达迁入地后, 所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语言问题。
1.2风俗习惯
1.1语言
1.3生活水平未得到改善
• 用一个5级量表来测量移民们的主观评 价,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发现,认 为生活水平下降的占76.4% • 这与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不适应性 是密切相关的。
三峡大坝的经济效应
• 三峡大坝的发电量为2550万度,相当于 15做核电站是的发电量,输送半径可以达 到大半个中国。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社会适应性的概念:社会适应性是指 行动者通过继续社会化,调整其行为模式 和心理状态,使之适合于新环境的过程。 • 2、既是为了实现三峡居民的可持续发展 ,也是为了实现国家“迁得住,稳得住, 能致富”的目标,有利于实现社会的稳定 和谐发展
鉴定补贴。
文件依据:《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主城区与三峡库区开展劳务对口合作的通知》(渝委办 发〔2006〕40号)。
就地后靠式安置移民就业现状
名义上就业率高,但隐形事业或劳动力剩余现象十分严重

三峡移民个案访谈提纲及注意事项

三峡移民个案访谈提纲及注意事项

后三峡时代重庆L镇三峡移民社会融入及文化适应访谈提纲对象一:移民(注意搬迁前后的对比)(数量:10—15)一、基本情况1.何时、何地、何因搬至此地?举家搬迁还是部分搬迁?家庭人口结构状况(数量、年龄)。

2.自然环境的适应情况,如气候、交通等?3.搬迁前的职业状况,现在的职业状况,获取现在职业的途径?搬迁前后收入的变化?4.搬迁后自己的耕地、住房是如何解决的(减少还是增加)?还存那些问题?存在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解决的路径?二、政治参与及利益诉求1.是否参与村委选举?原因?2.是否参与村委(集体)各类重大事务的决策?原因?3.如何看待集体上访?自己的意愿及原因?4.自己的利益诉求(举例)如何解决?三、社会关系1.与乡村干部的关系如何?原因?(性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或者其他。

)2.与当地村民的关系如何?原因?(注意提问方式,可通过串门次数,是否被邀请参加婚丧嫁娶,参加婚丧嫁娶及其他文化娱乐活动的频度等问题进行引入)。

3.与其他移民的关系如何?现在的朋友圈主要是那些人?与以前的相比变化是什么?4.与自己的亲戚的联系频度及原因?5.生活中遇到问题如何解决?(主要侧重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比如借东西等等。

)6.对本地的社会治安状况做何评价?四、文化习俗1.饮食、服饰、语言、婚丧嫁娶等风俗习惯的变化及适应程度?如何处理?2.如何看待移民与安置地居民进行通婚,如果通婚有什么顾虑吗?原因是什么?3.主要从事哪些娱乐活动?五、当前的困难及未来生活的展望1.当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希望得到怎样的解决?是否愿意搬回原居住地?原因?2.是否了解国家、重庆市及当地关于移民的一些安置或者优惠政策?这些政策还存在哪些问题?3.对今后自己的生活有何打算?(子女教育、就业等)对象二:土著居民(数量:10)1.请问您是做什么工作的?2.是否愿意与移民打交道,是否与移民打过交道,与移民打交道的方式、频率及态度?对移民的印象如何?有无移民朋友,对他的印象如何?3.是否与移民发生过冲突?是否支持国家移民?4.移民前和移民后对您本人和本镇(本村)带来了哪些影响(比如土地、住房、就业、治安、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有利或不利)。

三峡移民的适应性研究

三峡移民的适应性研究

三峡移民的适应性研究非自愿性人口流动是人口流动的类型之一,一般情况下,因为工程建设的需要而造成的人口流动是非自愿性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

三峡百万移民因三峡工程建设的需要被迁移到其他陌生文化地区,这些地区对移民的生产、生活、文化、心理等各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比如生活不习惯等,这些影响导致移民产生了一定的负而情绪,不利于移民的发展。

因此,移民在面对陌生地区不同文化的冲击时必须不断的进行自身的调整,重组文化、重建社会结构及社会关系以适应新的社区。

然而,在适应过程中,由于个人、社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移民产生了不一样的适应性。

本文主要采用民族志的方法对迁入湖北省松滋市涴市镇的三峡移民的生活(文化)进行描述和解释。

通过对移民、当地村民和政府移民工作人员的深入访谈,描述移民在适应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状况,包括移民对未来的迷茫以及出现的返乡潮等。

这些状况反映了隐藏在移民身上一系列现象背后的不适应,这些不适应实际上是由于移民各自处理与其文化不相融合的异质文化所引起的,即面对与自身不同的文化,移民出现了不同的适应情况。

因此,对移民在安置地所出现的适应性情况进行研究,不仅在学术上有助于发展民族学文化理论的本上适应性特点,丰富民族学移民研究的个案,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助于对移民的现实状况及其未来提出具有建性的建议。

本文主要分为两部分。

首先是采用深入访淡法对生计方式上具有代表性的移民进行深入调查,例如返乡移民、未移移民、成功的移民等。

根据他们的经历,对其移民后的,生产生活是否适应进行研究和分析,主要从移民移居背景、移居之前的状况、移居到到涴市镇后的生产生活现状及其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重构等方面进行描述或叙述。

其次是深入调查当地村民和政府移民工作人员,获得他们对移民的态度及看法,以更好的认识和了解移民。

第二部分主要是对三峡移民的适应现状进行讨论和总结,讨论移民出现种种不同适应现象的社会及文化等原因,并对影响移民适应状况的因素进行分析,主要从移民的动力、两地的文化背景、社会及环境等方面,总结移民在安置地适应期所出现的困难及问题,探讨移民未来生活的走向,使移民不至于因社会及环境的原因影响其今后的生活。

三峡移民的社会适应策略

三峡移民的社会适应策略

思想战线S I X I A N GZH ANXI AN2005年第1期第31卷1№11,2005V ol131三峡移民的社会适应策略苏 红1,许小玲2(11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上海,200436;21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00436)摘 要:移民搬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往往面临着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压力,面临的是一个崭新的环境,从陌生到熟悉,再到适应并完全融入到其中,这是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也是个再社会化的过程。

三峡移民在社会适应问题上采取了几种策略:一是资源的运用与再生,二是“类型化”知识与情境建构,三是依靠代理人实现利益诉求。

这可以概括为“双重适应策略”。

移民会从多方面主动地对原有的行为方式和因素进行调整、改变乃至创新,以适应变迁。

关键词:移民;适应;策略中图分类号:C91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78X(2005)01-0060-06 Ξ 三峡移民是工程移民,传统上人们把工程移民划归为非自愿性移民。

与自愿性移民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非自愿性移民是被迫离开自己的土地家园的。

正是这种性质,使得非自愿移民的生产、生活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仅是居住地的改变,而是与原有社会角色关联的社会关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

因此,移民在迁入新居住地后面临哪些困境,他们是积极行动还是消极等待,他们采取什么策略调整自己的行动以顺应外界世界的变迁,甚至获得更好的发展,这是我们这项研究的出发点。

一、相关研究首先我们要先界定本文中所使用的“适应”这个词的内涵。

美国社会学家G oldscheiider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移民》一书中认为:“移民的适应可以界定为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移民对变化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做出反应。

”[1]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高斯席德强调把适应看作一个变化的过程,把适应理解为行为本身,是移民在变化的环境中所作的一种不断的行为调整。

Scott把适应看作是人和环境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并把适应分为主观方面和社会方面。

湖北三峡移民社会适应性的调查及其思考

湖北三峡移民社会适应性的调查及其思考
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6 2— 2 9 2 0 ) 3— 0 5— 4 17 6 1 (0 9 0 0 1 0
同性 、 情感 上 的融 人度 以及 行 为方 面 的适 宜性 等 的 一


问题 的 提 出
种 综 合性 反 映。人 的社会 适 应 性 , 仅 直接 关 系 到 人 不 在现 实 中的生 存状 况 与 生 活质 量 , 同时 也影 响到 人 的 身心 健康 及人 的成 长 与 发 展 。 三 峡 移 民 的社 会 适 应 性 不 仅影 响到 他们 能 否 在新 的迁 入 地 安定 下 来 , 时 同
20 0 9年 5月
三峡大学学报 ( 文社会科学版 ) 人
Ju n l f hn he og sU i ri ( u a ie o ra o C iaT reG re n es y H m nt s& S c l ce c s v t i o i in e ) aS
M. 0 d 20 9 v Vo No 3 L31 .
关 于社 会适 应性 , 目前 有 不 同 的表 述 。美 国心 理
学家利 兰 ( ead 和科 恩 ( oe 都认 为 , Ll ) n Cn) 社会 适 应 性 是个体 在 与社会 生 存环 境 交 互 作 用 中 的心 理 适 应 , 即
也 影 响到 他 们 当前 生 活 、 心 状 况 以及 以后 的发 展 , 身 对社会 文化 、 值观 和生 活方 式 的应对 。[ ] 国智 力 价 1美 并 在 一定程 度 上关 系 到所 在地 的社会 稳 定 与 和谐 , 因 落后协 会 ( A A MR) 对社 会 适 应 性 的定 义 是 “ 体 达 到 个 此 , 展对 三 峡 工 程 移 民 的 社 会 适 应 性 研 究 , 开 以便 有 人们期 望 的与 其 年 龄 和 所 处 文 化 团体 相 适 应 的 个 人 针 对性 地 帮助 三峡 工 程移 民解 决 好适 应 中的 问题 , 不 独立 和社会 责任 标 准 的有 效 性 或 程 度 ” [ ] 于 社 。 2关 仅 对 三峡移 民 的 生 活 与 发 展 具 有 重 要 的 价 值 , 时 , 同 会适应 性 的 内容 , 期 研 究 者 Mees等认 为 , 应 行 早 yr 适 对 维持 与促 进 移 民 所 在 地 的社 会 稳 定 与 团结 也 具 有 为 由两 个 基 本 成 分 组 成 : 自我 满 足 和 社 会 责 任 。[ ] 1 重 要 的社会 意 义 。关 于这 方 面 的研 究 成 果 有一 些 , 但 G enp n等把适 应 行 为 描述 为实 际智 力 和 社 会 智 力 re sa 现 有 的成果 主要 是 以 思 辨 与 描 述 的方 式 进 行 理 论 研 的总 和 , 即适 应 生活 环境 和社会 环 境 的能力 。[ ] 内 3国 究 , 而 从调 查实 证 的角度 研究 的非 常少 见②。 ④ 学者根 据人 格理 论 和 中 国特 有 的 文化 特 点 , 社 会 适 把 为此 , 我们 于近 期对 湖北 省 恩施 自治 州 巴东 县 和 应 性解 释 为 五 因 素 : 会 交 往 、 会 容让 、 任 心 、 社 社 责 稳 兴 夷 伍 定性 、 开放探 索 。[ ] 管这 些对 有关 对社 会 适应 性 及 宜 昌市 所辖 的 当 阳市 、 山 县 、 陵 区 、 家 区等 有移 4尽 8 其 内容 的具 体 表 述 不 尽 相 同 , 从 中我 们 可 以看 出 , 民点 的乡镇 随 机对 4 5名三 峡工 程移 民 的社会适 应性 但

谈三峡工程外迁移民社会整合过程中的文化融合(一)

谈三峡工程外迁移民社会整合过程中的文化融合(一)

谈三峡工程外迁移民社会整合过程中的文化融合(一)【内容提要】人口迁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文化迁移运动。

三峡移民能否“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和谐融入安置区,移民与安置区的文化融合成为一个重要因素。

外迁移民文化融合过程中既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也有许多有利条件。

政府必须创建良好的文化融合的外部环境;移民和安置区居民也要改变观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文化融合的主体意识。

【摘要题】文化建设【关键词】三峡/移民/文化融合【正文】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6)03-0126-03三峡工程引发的移民是迄今为止动迁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水库移民。

随着三峡工程的进展,三峡工程移民特别是外迁农村移民的大量增加,更由于安置方式的改变,移民安置区社会整合过程中的文化融合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一、三峡工程外迁移民文化融合过程中的不利因素1.从历史文化来看,三峡库区属于巴蜀文化,而安置区则分属于不同的亚文化群体三峡库区移民外迁安置始于1999年,安置地为沿江沿海的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12个省市,安置方式也由过去的“集中安置”改为“分散安置”。

三峡地区和沿海12省市虽然同属于儒家文化圈,但远隔千山万水,分属于东西两个不同的社会区域,因而建立在物质生产活动基础上的生产关系是不同的,其生活习惯、文化、观念、风俗习惯、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心理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从历史文化来看,三峡库区移民属于巴蜀文化,而安置区从北到南纵跨黄河、淮河、长江、钱江、闽江、珠江几条大河流域,分属于不同的亚文化群体,包括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和岭南文化等,各自地域文化特征非常显著。

因此,移民的举家搬迁不仅仅意味着居住地点的改变,更意味着其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化、观念、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心理的改变,即要完成由内陆三峡人到沿海上海人或山东人或广东人等的改变。

这些自古以来就形成的地域文化差异成为移民安置工作中尤其是文化融合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不利因素①。

关于三峡移民现状的调查与研究社会实践策划书

关于三峡移民现状的调查与研究社会实践策划书

华侨大学暑期社会实践TNT团队策划书课题:关于三峡移民现状的调查与研究指导老师:老师调查人:申报单位:华侨大学机电学院(此次活动将与信息学院合作完成)二零一零年四月目录一、前期准备工作: (3)二、活动背景:................................ (4)三、活动主题、意义及目的: (6)四、调查实践地选择及其概况: (8)五、实践期间活动详细计划: (11)六.活动流程以及安排: (13)七、后期工作安排及宣传策划: (15)八、活动经费预算 (16)九、活动成员及其任务和简介: (17)十、调研成果质量保证措施 (17)十一.安全准则总则: (22)一、前期准备工作1)确定小组成员及调查方式;2)制作日程表和调查问卷表;3)制定团队具体行动准则和安全规定;4)联系学院团委与学校部门;5)联系当地的有关部门并于当地移民取得联系;二、活动背景古老三峡的巨变,向世人证明:中国人不仅能修建世界一流的水利工程,还能够实施世界上难度最大的水利移民工程。

移民,在历史上总是那么沉重的字眼,让人们联想起走西口,闯关东这些苍凉的语句。

三峡工程,举世瞩目;百万移民,世人关注。

最早在1920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了在长江三峡修建水坝的设想。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以特有的雄才大略描绘出“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蓝图。

随后,党中央、国务院组织了多次考察和调研工作。

改革开放以后,1980年,邓小平在视察长江三峡时提出,国务院要着手前期准备。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终于正式动工。

三峡工程建成后,将会在防洪、发电、航运等各方面给我国的建设带来巨大效益。

然而随之带来的却是巨大的移民问题。

三峡水库淹没涉及湖北、重庆20个区市县277个乡镇、1680个村、6301个组。

其中有2座城市、11座县城、116个集镇需要全部或部分重建。

为了建设三峡工程,110多万移民告别故土,拆毁近3400多万平方米的房屋,迁建1500多家工矿企业,淹没30多万亩农田,这些都为三峡工程的顺利建设创造了条件。

对三江源生态移民文化适应性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对三江源生态移民文化适应性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个 真 正 的 “ 里 人 ” 因此 , 实 施 生 态移 民 工程 城 。 在
势文 化 的冲击 。 是语 言环境 的变 化 。 同群 体之 间 三 不
最 明显 的文化 差异 就是语 言 。我 国三峡 移 民等许 多 工程 性移 民 ,他们 所使 用 的语 言前 后未 发生 太 大变
中 ,除 了要 对 生 态 移 民在 经 济 上 给 予 关 注 和 扶 持 外 , 要关 注 和研 究他 们 在 文 化 方 面所 发 生 的变 化 还
化、 异质 、 多元 的 文化 环 境 , 们 必然 面 临着 文 化 适 他
应 的困难 。 二是 文 化 间的“ 势差 ” 位 明显 。 民从草 原 移 来 到城 镇特 别是 城市 , 文化在 迁入 区文 化面 前 , 其 很 快 从原 区域 的主流 和强势 地位 变为 非主 流和 弱势地 位。 人类 学 的研 究 表 明 , 当两 种或 两种 以上 的文化 发 生碰撞 时 。 势文 化 自觉 、 自觉 地倒 向对方 , 弱 不 接受 强
的不 平衡 , 使 这 种 迁 移 不 可 避 免 会 带来 文 化 上 的 也
碰撞 如 果 是异 质 文化 的移 民, 种 碰 撞 会表 现 得 而 这 更 为集 中和 激烈 。 化适 应 与 否关 系 到生 态 移 民 的 文 生 计 发 展 , 志 着 他 们 是 否 融 入 城 镇 生 活 , 变 成 标 而
和 出现 的 问题 。

化 。 迁 入地 和迁 出地都 使用 汉语 。 在 文化 背景 和风 俗
习惯 基 本 相 同 , 因此 , 言 和 文化 隔 阂 比较 小 , 民 语 移 容易 融人 新 的环境 。 而三江 源 的生态 移 民都 是藏 族 , 大都 只会 讲 藏语 , 他们迁 入 城镇社 区 以后 , 与迁入 地 的居 民在 语 言和文 化背 景上 表现 出很 大 的差 异性 和 隔阂 , 而使 他们 难 以适应 新环境 。 从 四是传 统与 现代 的冲撞 。 三 j 江源 生态 移 民的文化 , 虽然 其 里面也存 在 着 现代文 化 的元素 .但 总体 上还是 属 于传统 文化 的

三峡工程就地后靠移民的文化适应——以巫山洋河村移民安置点为例的开题报告

三峡工程就地后靠移民的文化适应——以巫山洋河村移民安置点为例的开题报告

三峡工程就地后靠移民的文化适应——以巫山洋河村移民安置点为例的开题报告摘要: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和完成,数十万移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向内地移民的迁徙。

移民的过程不仅仅是物理层面上的移居,更包含着文化上的适应和变迁。

本研究以巫山洋河村移民安置点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探讨了三峡工程移民在物质和文化层面上的适应与接纳,分析了移民与本地居民在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异同和融合,旨在通过对移民的文化适应与变革研究,为未来移民安置点和内地移民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峡工程;移民;文化适应;巫山洋河村一、研究背景三峡工程作为21世纪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在完成之后带来了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应,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当地居民和移民的生活和文化。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数十万人从水下土地迁往内地移民安置点,他们不仅仅面临着物理上的迁移,更面临着环境、社会、文化上的适应和变革。

因此,对于这些移民在适应新环境和文化上的经历和实践进行研究,对理解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探讨移民政策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意义2.1. 文化适应的重要性文化适应是指个体在跨越文化界限的时候,逐渐习惯和接受新环境下的文化规范、价值观、生活方式,并把这些规范自觉地融入自己的行为习惯并产生相应的身份认同感。

文化适应是移民在适应新环境和生活方式上的重要过程,直接决定着移民的融入和认同,对于理解移民的状况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2. 政策制定的参考移民政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解决移民问题而规划出的一系列政策,对于政策的制定需要对当前移民状况有所了解。

通过对巫山洋河村移民安置点的研究,可以为未来移民安置点和内地移民的政策制定、调整和完善提供多方面的参考。

三、研究目的3.1. 分析三峡移民的文化适应情况通过对巫山洋河村移民安置点的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探讨三峡移民在物质和文化层面上的适应与接纳。

详情分析移民在迁移过程中的文化价值的变化,移民与内地居民在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异同和融合,为研究和谐移民社会提供数据支持。

三峡移民适应性分析

三峡移民适应性分析

1.5开展安置后的建设、发展工作
• 地方政府要根据当地实际和移民具体情况, 帮助移民制订 切实可行的未来发展目标 • 同时给移民以实际的物资、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持, 切实 解决他们在发展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困难 • 建立健全移民生活保险保障体系,建立移民就业保险、医 疗保险、养老保险和生活救济法律、法规等
《三峡移民的适应性研究》
重庆迁至湖北省松滋市婉市镇 —张美
1.2职业、生产条件、劳动方式的变 化
种树、打鱼 经商 副业、兼职 种田 打工族
无业族
收入差异
根据调查,搬迁前没有从事任何副业的移民28.9%, 搬迁后占73.1%,上升了45个百分点

• 所有这些人不仅面临着重新选择、熟悉新职业的 难题更重要的是要面对新的职业、劳动方式获得 收入的问题
移民搬迁后对各方面总体满意度的分布表
6% 图表标题 1% 14%
31% 很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 不太满意 不满意
48%
3.2 原因分析
环境因素
政府方面
移民自身
1.环境因素
习俗、生活
职业、生产 条件、劳动
习惯以及文
化的差异
方式的变化
1.1生活习惯、习俗及文化的差异
• • • • • • 饮食习俗 婚姻礼仪、丧葬礼仪 生活节奏 服饰 口音 .........
其 三 畸 形 的 剥 夺 感
四、对策研究
1.政府方面,应该规范行为、落实
工作、正确引导 2.移民自身,需要认清现实、积极 配合、主动适应
1.1合理规划,做好前期工作
政府应注意政策宣传和思想工作,恰 当宣传和引导移民认识三峡工程的重
要性
与迁入地政府在移民安排上加 迁入地政府对 强联系和协调;根据不同的情况 将他们安排到最 容易适应的地方

三峡跨省外迁移民生活状态与适应情况调查——以安徽省L市为例

三峡跨省外迁移民生活状态与适应情况调查——以安徽省L市为例
关 键 词 : 峡 移 民 ; 活 状 态 ; 际 交 往 三 生 人
中 图分 类 号 : 9 2 8 C 1 .
文献 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 0 1 0 — 0 50 1 7 -1 8 2 1 ) 70 8 —2
0 引 言
在 中 国 政 府 的 主导 下 , 峡 移 民 搬 迁 从 1 9 三 9 3年 正 式 实
( 徽 师范 大学历 史与社会 学院 , 徽 芜湖 2 10) 安 安 4 0 0 摘 要 : 大 的 跨 省 移 民 工作 是 三 峡 工 程 成 功 与 否 的 关 键 因 素 , 民 的 生 活 品 质 不 仅 与 其 自身 有 关 , 关 系到 社 会 的 庞 移 还 稳 定 和 政 府 的 诚 信 。本 研 究 对 安 徽 省 L 市 的 4 8户 三 峡 移 民 进 行 了入 户 调 查 , 析 了移 民 的 人 际 交往 状 况 及 生 活 状 态 。 结 分
1 对 象 和 方 法
1 1 对 象 .
满意; 只有 2 . 的 移 民对 现 在 的 生 活 水 平 感 到 满 意 , 大 09 即
本 研究 以 安 徽 省 L市 的 三 峡 跨 省 外 迁 移 民 为 被 试 。 20 0 9年 7月 至 8月 , 研 究 小 组 随 机 选 取 I 的 A 镇 、 本 市 B
湖 南 和 四川 等 1 个 省 份 。截 止 2 0 1 1 0 8年 4月 底 , 峡 移 民 搬 三 三峡 大 部 分 移 民 已经 在 迁 入 地 生 活 了 6到 1 0年 , 民 移 初 期 所 遇 到 的 问 题 应 该 说 已 经 基 本 解 决 , 于 移 民 群 众 来 对 迁 的第 四期 工 作 完 成 , 终 搬 迁 安 置 总 量 约 为 1 5万 人 , 最 3 其 已 迁 和 稳 的 移 巾跨 省 外 迁 安 置 移 民 占 整 个 三 峡 工 程 农 村 移 民 总 数 的 讲 , 不 仅 仅 是 “ 得 出” “ 得 住 ” 问 题 。 目前 , 民 群 逐 这 4 % 。 在 完 成 移 民 搬 迁 后 , 术 界 对 三 峡 移 民 的 关 注 焦 点 众 更 多 面 临 的 是 “ 步 能 致 富” 一 移 民 安 置 中 的 最 为 重 要 l 学 的环节 。下面从 移 民对 现 在 生活 以及各 项 政策 的满 意度 、 已经 从 搬 迁 政 策 转 向移 民 的 生 活 状 态 和 社 会 适 应 。 探 究 三 峡外 迁 移 民 在 迁 入 全 新 生 活 地 区 后 生 活 融 人 与 移 民 生 活 过 去 与 现 在 相 比 三 个 方 面 来 分 析 : . 文 化 认 同 状 况 , 及 出 现 这 种 状 况 的 原 因 , 解 决 三 峡 工 程 2 1 移 民 的 生 活 状 况 以 对

三峡库区外迁农村移民的社会适应性调查与分析

三峡库区外迁农村移民的社会适应性调查与分析

三峡库区外迁农村移民的社会适应性调查与分析
周银珍;张岩冰
【期刊名称】《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年(卷),期】2010(000)006
【摘要】文章采用2009年11个相关省市部分政府组织的三峡库区农村外迁安置移民的问卷调查数据,用SPSS13.0对三峡外迁农村移民安置后的社会适应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研究.研究考察了影响外迁移民社会适应的主要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对11个省市外迁移民适应状况做了横向比较和综合评价.
【总页数】6页(P38-43)
【作者】周银珍;张岩冰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长江三峡发展研究院,湖北,宜昌,443002;三峡大学,长江三峡发展研究院,湖北,宜昌,443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22
【相关文献】
1.公共政策视角下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妇女的贫困与反贫困研究——以湖北宜昌农村外迁移民村W村为例 [J], 刘筱红;陈琼
2.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工作的回顾及思考 [J], 梁福庆
3.湖北省三峡库区外迁农村移民生产生活恢复情况调查与分析 [J], 周银珍;杨菁菁;李江伟
4.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效果调查研究 [J], 周银珍;杨菁菁;胡红青
5.三峡库区外迁农村移民适应性研究--基于9个省份983户移民样本的实证分析[J], 王珞;骆永菊;王顺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峡跨省外迁移民生活状态与适应情况调查

三峡跨省外迁移民生活状态与适应情况调查

三峡跨省外迁移民生活状态与适应情况调查庞大的跨省移民工作是三峡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移民的生活品质不仅与其自身有关,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诚信。

本研究对安徽省L市的48户三峡移民进行了入户调查,分析了移民的人际交往状况及生活状态。

结果显示,移民初期所遇到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目前移民群众更多面临的是诸如政府对移民后期的扶持、移民的社会融入度、移民的人际交往以及移民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问题。

根据研究结果也提出了相关建议。

标签:三峡移民;生活状态;人际交往0 引言在中国政府的主导下,三峡移民搬迁从1993年正式实施。

从2000年开始,大批三峡农村移民开始跨省迁移,搬迁到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安徽、江西、广东、湖北、湖南和四川等11个省份。

截止2008年4月底,三峡移民搬迁的第四期工作完成,最终搬迁安置总量约为135万人,其中跨省外迁安置移民占整个三峡工程农村移民总数的41%。

在完成移民搬迁后,学术界对三峡移民的关注焦点已经从搬迁政策转向移民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适应。

探究三峡外迁移民在迁入全新生活地区后生活融入与文化认同状况,以及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对解决三峡工程的后续移民安置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本次研究对安徽省L市的部分三峡移民进行调查,研究他们目前的生活状态和适应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如何让移民更好的融入当地社会的建议,以期为政府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移民政策提供理论借鉴。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本研究以安徽省L市的三峡跨省外迁移民为被试。

2009年7月至8月,本研究小组随机选取L市的A镇、B镇、C镇和D镇的三峡移民进行调查,被试主要是移民家庭中的户主或者其配偶。

本次调查获得有效问卷48份,受访者的平均年龄为40.75岁(标准差为9.86岁);家庭人口平均为4人。

其中男性占总样本的58.3%,女性占总样本的41.7%。

年龄在30岁以下的有4人,占8.3%;30~39岁有19人,占39.6%;40~49岁有18人,占37.5%;50岁以上的有7人,占14.6%。

入湘三峡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文化融合探析

入湘三峡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文化融合探析

入湘三峡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文化融合探析
入湘三峡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文化融合探析
在三峡移民工程中,移民的安置处境是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基于对湖南多个地区三峡移民居住地的持续调查,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分析移民和当地居民间存在的矛盾及其文化成因.移民和当地居民间经济文化、语言文化和心理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对他们的社会角色认知及定位产生了不利影响.这种不利影响导致的文化矛盾最终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有效促进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文化融合,是最终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阐明了文化融合的重要性和意义之后,分析了其实施的可行性.最后,在实地调查的例证基础上,提出促进文化融合的几点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和对策.
作者:何泽仪彭婷 HE Ze-yi PENG Ting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刊名: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6 28(1) 分类号: F231.3 关键词:三峡移民当地居民文化差异文化融合。

三峡移民在社会适应性中的社会心态概要

三峡移民在社会适应性中的社会心态概要

刘展等 , 三峡移民在社会适应性中的社会心态、 . ; 。

伙卯存的收入来源收支不平衡的矛盾表现得尤其尖锐丫一其三职业生产条件劳动方式的变化许多移民原主要以种植果树打鱼为生 { 任 , 、‘ 、。

、“ 移后原来的劳动方式部分或完全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外迁移民 ; 一部分人到了平原农业地区 , , 一部分人被招工进了工厂择、还有一部分人成了城市化的无业居民劳动方式熟悉新职业的难题及以新的职获禧 , 、、、、其四强烈愿望 6 , 移民对职业对致富的渴望追求在屯释场铸件下能致富成为移民普遍的奔如何选择劳动方式和丧展象经济的方式庭移们议论思索的焦点间题良。

纵砂咖 , : ;所有这些 , , 、人面临着重新选湛。

关于三峡移民在社会适应中社会心态的讨论与建议依以上调查分析的移民心态状况及原因以及调查了解的移民工作 , 、、移民生活的有关情 , 况 , 我们认为当前已迁移的三峡移民在心态上有待调整 , , 三峡移民作为一项政府行为 , 、毫无。

疑问政府的移民工作对移民迁后的心态及社会适应性有着重要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在政府目前的移良工作的基础上 , 。

需进一步加强对移民心态的引导调整以 : 引导和促进移民在社会适应和社会化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第一在宣传工作中坚实事求是的宣传有助于增 ; 强移民的心理准备建立适当的期望值从而克服先入为主的高期望值心理第二在宣传和教育中要告诫移民在搬迁后会遇到不可避免的各种困难从而使移民在心理上对客 ; 观存在的困难间题有较充分的心理准备第三在宣传和越育中要大力提倡和鼓励自力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 , 杜绝对迁入地的活条件作夸大其词的宣传生 , 。

, “ ” , , 、 , , 更生重建家园、 , 以调动移民安置生产、、、生活的主动性 , 减少等待心理官 ; 第四 , 对国家三峡移民政策进行细致、耐心的宣传和解释尸让移民深入了解国家移民政策的精神 , , 释执行方案执行办法偿心丛而尽量减轻梦民姗卜黝第五各级政府村委今党支部及所有从事移民工作的干部都要将移民的思想工作作为移民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引导移民的心态调动移民在社会适应过程的主观能动性 ; 并经常及 , , 执行困难等特别是注重解移民迁入地的、 , , , 时了解和解决移民反映的意见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保护 : 参考文献 1 辜胜阻 2 , ; 、提出的何题不存在的困难、。

三峡移民的文化适应研究——以山东曲阜移民安置点为例的开题报告

三峡移民的文化适应研究——以山东曲阜移民安置点为例的开题报告

三峡移民的文化适应研究——以山东曲阜移民安置点为例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为了保护环境和生态,转移人口成为重要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广大的移民群体需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

山东曲阜移民安置点作为三峡工程重要的移民安置点之一,是全国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性,为研究移民的文化适应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研究场所。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曲阜移民安置点的实地调查,分析移民在文化适应方面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为其他移民安置点的文化适应问题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曲阜移民安置点文化特点与移民文化适应的关系。

(2)曲阜移民对新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曲阜移民的社会交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曲阜移民的文化浸润和创新。

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实证研究:(1)问卷调查法:对曲阜移民进行问卷调查,以收集移民的文化适应情况以及影响因素等信息。

(2)深度访谈法:通过对个别移民的深入访谈,深入探究移民在文化适应方面的真实体验和感受。

(3)文献法:阅读有关文献资料,了解曲阜移民安置点的历史和文化特点,为本次研究提供背景参考。

三、预期研究成果及创新1. 预期研究成果(1)揭示曲阜移民在文化适应方面的困境,以及解决这些困境的有效途径。

(2)为其他移民安置点提供文化适应方面的可行经验和借鉴。

2. 研究创新(1)全面深入探究山东曲阜移民安置点文化适应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2)充分发挥文化地理学研究方法的优势,从地理环境、人文历史、文化符号、社会空间和居民感受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四、进度安排本研究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1)文献调研和资料整合(2个月)。

(2)开展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3个月)。

(3)深入访谈移民,探究移民适应问题(2个月)。

(4)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3个月)。

(5)论文修改和定稿(1个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三三峡移民社会融入与文化适应性调研提纲一、调研目的建设三峡工程,根治长江水患,并发挥其巨大的电力、航运效益,是国人百年梦想。

但是三峡水库淹没区涉与重庆、湖北两地20 多个区县,上百万移民需要避让搬迁、重建家园。

移民能否顺利搬出,是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

重庆市江津区XX 镇,作为一个三峡移民的迁入地,当地原住居民与三峡迁入者之间,会有什么样的磨合?三峡移民也将如何去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新的文化,新的习俗?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峡移民生活吧!二、调研对象(一) 三峡移民(二) XX 镇土著人民(三) XX 镇政府人员三、调研方法(一)问卷调查(二)访谈调查(三)资料调查四、调研内容(一) 三峡移民生活适应程度(二) 三峡移民对迁入地自然环境的感受(三) 三峡移民对迁入地人文环境的感受(四) 三峡移民对迁出先后生活的对照落差(五) 关于三峡移民的政策制度五、调查结果(一)调研小组每位同学各完成一篇调研报告(二)全体小组成员共同制作一份PPT(三)小组课堂展示PPt,交流发言六、小组成员与分工组长:组员:资料查询:问卷拟定:发放问卷:全组成员问卷汇总与统计:全组成员调研报告:七、时间安排7 月5 日—7 月6 日:发放问卷,走访调查7 月7 日—7 月8 日:问卷统计7 月9 日:形成书面调研报告,组内交流.附件四三峡移民社会融入与文化适应性访谈内容提纲1.刚搬迁过来时,怎么样与当地人进行交流?是否讲普通话?听得懂当地方言吗?2.有没有因为语言上的不适应或者说不习惯而和当地居民发生过冲突?比如去买东西时, 有没有因为是外地口音而被不公平对待?3.几年过去了,对当地方言的习惯程度如何?有没有学过说当地话吗?4.搬迁先后的住房情况对照如何?对现在的住房条件是否满意?5.觉得安置地这边的自然环境!交通条件怎么样?和老家比有什么地方不同?6.对安置地的社会治安有什么样的看法?和老家相比,感觉对哪里的社会治安更习惯?7.以前在老家饮食方面有什么样的习惯?和安置地这边相比有什么不同?适应这边的饮食习惯吗? 8.老家的天气情况怎么样?夏天是否炎热?冬天是否下雪?感觉安置地这边的天气好些还是老家天气好些? 9.搬迁过来后,政府每户分给多少面积的耕地?是不是自己在耕种?觉得分配的土地质量如何?10.对这边的生产方式还习惯吗?比如农作物的栽种情况,农具的使用方法等?11.在老家,过春节有什么样的习俗?端五节有什么样的习俗?中秋节有什么样的习俗?可以举具体例子吗? 12.老家婚嫁方面的习俗是怎么样的?比如聘礼!嫁装!新房情况等搬迁过来后,有移民办过婚礼吗?是按老家习俗还是按当地习俗办?13.在老家,丧葬方面有什么样的习俗?对这边的丧葬习俗了解吗?感觉有什么不同?14.原来在老家的时候,村民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搬迁过来后,彼此之间的关系怎么. .样?15.刚搬迁过来时?和当地居民关系怎么样?这么多年后,与当地居民关系有改变吗?16.搬迁到这边后,如果家里有事普通找谁帮忙?17.感觉自己在人际关系即与人相处这方面的适应情况如何?18.感觉当地的社会风气怎么样?对同居现象有什么看法?19.从思想观念来看,觉得自己和当地居民差别大吗?比如思想开放程度,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等等20..怀念在老家的生活吗?有没有产生过搬回老家居住的想法?21.觉得自己现在是不是本地人?把安置地当做自己的家乡了吗?有没有扎根下来的想法了?22.对以后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具体打算?23.搬迁过来后觉得遇到的最主要的适应艰难在哪里?六年之后,这些艰难现在都克服了或者说有所改善了吗?.附件五三峡移民社会融入与文化适应性调查问卷调查地点:调查员:调查时间:一、基本情况(1)性别: (2)年龄:(3)文化程度:1.文盲2.小学3.初中4.高中(包括中专)5.大专以上(4)目前所从事的职业:___________________(5)家庭人口数:_________(6)子女人数_____其中有_____个在读书,文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7)搬迁前所在地主要从事的职业:________________二、家庭收入情况(1)去年,家庭的总收入大约:1.6000 元2.6001 一10000 元3.10001 元以上(2)家庭收入主要来源:(按所占收入比重选出排名前三位选项)1.政府补贴2.打工3.种地4.经商5.其他(3)与搬迁前相比,家庭收入:1.减少了2.差不多3.增加了(4)搬迁前,家庭收入主要来源:(按所占收入比重选出排名前三位选项)1.政府补贴2.经商3.打工4.种地5.出租房屋6.服务业7.其他(其中:1 打工收入包括工资收入、手工制品收入 2 经商包括做小本生意)三、家庭消费情况(1)去年,全家总支出大约:. .1.5000 元以下2.5001 —6000 元3.6001 —10000 元4.10001 元以上。

(2)其中,主要的支出项是:(按所占消费比重选出排名前三位的选项)1 日常用品2.食物3.衣着4.水电费5.通讯交通费6.教育费用7.医疗费用8.人情礼金9.其他(3)与搬迁前相比,支出明显增加的项目是____,支出明显减少的项目是____1 日常用品2.食物3.衣着4.水电费5.通讯交通费6.教育费用7.医疗费用8.人情礼金9.其他(4)与搬迁前相比,家庭支出:1.减少了2.差不多3.增加了四、移民适应性与其发展(一)生活状况(1)搬迁前您家的生活水平在您们村属于:1.下等2.中等3.上等(2)搬迁后您在移民村的生活水平属于:1.下等2.中等3.上等(3)和搬迁前相比您觉得您现在的生活水平:1.下降了2.几乎没变化3.提高了(4)搬迁前主食:1.米饭2.面食3.其它(5)搬迁后主食:1.米饭2.面食3.其它(6)您认为目前生产中艰难是:(可选三项)1.资金缺乏2.生产方式不适应3.信息缺乏4.劳力不足5.语言不通6.就业渠道窄7.其他.(7)目前生活中您遇到的艰难是:(可选三项)1.生活方式不适应2.居住环境不适应3.语言环境4.人际关系5.资金缺乏6.XX 活动不方便7.其他(8)您认为这些艰难是暂时的吗?1.是2.不是(9)您会选择如何去面对这些艰难?1.寻觅政府匡助2.寻觅当地居民协助3.自己慢慢适应(10)搬下来后,您们和上面的亲戚朋友的联系:1.更多了2.没什么变化3.少了(11)和过去相比,您现在的朋友1.更多了2.没什么变化3.变少了(12)在当地,您有非移民朋友吗?1.有,不少2.有,较少3.没有(13)搬迁前,您多与下面哪种人交往:1.亲戚2.邻居3.同学4.同事5.村干部6.其他一(可选三项)(14)现在,你主要和下面哪种人交往:1.亲戚2.邻居3.同学4.同事5.村干部6.当地人7.其他(15)搬下来之前,生活中遇到艰难时,您主要找谁帮忙?1.亲戚2.邻居3.同学4.同事5.村干部6.政府7.自己解决8.其他_ (16)搬迁后,生活中遇到艰难时,您主要找谁帮忙?1.亲戚2.邻居3.同学4.同事5.村千部6.政府7.自己解决8.其他_ (17)搬下来前,您闲了都干些什么?_________现在呢?________1.串门聊天2,看电视3.打麻将. .4.喝酒聚会5 逛集市6.其他一(可多选)(18)您现在大部份时间都在:1.上班2.在外面找活干赚钱3.做家务活4.串门聊天5.打麻将(19)搬迁前,本村的大会和活动您:1.从未参加过2.很少参加3.时常参加4.全部参加(20)搬下来后,本村的大会和活动您:1.从未参加过2.很少参加3.时常参加4.全部参加(21)与搬迁前相比,本村的娱乐活动:1.减少了2.差不多3.增加了(22)您觉得当地居民对您们的态度是:1.对我们很热情,从不歧视我们2.大多数都不歧视,惟独一小部份歧视我们3.不少人都歧视,时常遭白眼(23)您对当地人的态度是:1.很好相处2.比较容易相处3.不好相处(24)您与家人是否与原当地的居民发生过冲突或者矛盾?1.发生过多次2.发生过一两次3.从来没发生过(25)您与家人是否与一起搬迁过来的邻居发生过冲突或者矛盾?1.发生过多次2.发生过一两次3.从来没发生过(二)移民政策与制度(26)您为什么要搬到这里?1.说不清晰2.为保护原来的生态环境,政府要求搬迁3.为了获得好的生存环境,主动提出搬迁4.为了孩子有个更好的受教育环境(27)您认为三峡移民对搬迁的人来说:1.没有好处2.有一点好处3 —般4.比较有利5.非常有利.(28)您对三峡移民政策的有关规定知道多少?(选1.的跳至30 题)1.一点也不知道2.不太了解3 —般4.比较了解5.非常了解(29)您是通过何种渠道知道这些规定的?1.看相关的报纸、文件2.看电视、听广播3.亲戚朋友、邻居告知4、政府宣传(30)如果政府提供政策匡助,您最希翼解决1.政府能够匡助提供就业机会2.增加移民生态补偿津贴3.提供一些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4.其他(31)您对村里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能够理解并支持吗?1.不理解也不支持2 理解但不支持3.理解也支持(32)您对工厂和企业的上班制度适应吗?1.很不适应2 不太适应3.—般4.比较适应.5 非常适应(33)您觉得三峡移民应不应该享受特殊政策?比如教育、养老、医疗等。

1.应该2 不应该3.无所谓(34)您有没有违背村里以与工厂企业的规章制度?1.从来没有2 偶尔3.时常(三)未来的想法和打算(35)您是否怀念搬迁前的生活―,您是否想念搬迁前的熟人1.想2.不想(36)再过十年,如果能够搬回到以前的居住地,您们什么打算?—为什么?1.肯定要回去2.想回去,但是身体各个方面都不行了, 回不去了3.不知道4.不回去了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您觉得在移民村以后的生活会. .1.会越来越差2.不知道3.会越来越好(38)您对孩子上学有什么看法?1.没有必要2.不清晰3.不太重要4.很重要(39)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您希翼您的孩子能够上到:1.小学毕业2.初中毕业3.高中毕业4.大学以上(40)您对以后有什么打算?1.学一些技术,在城市打工2.回到库区工作3.自己在当地创业4.等待政府的帮扶5.子女的匡助6.其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