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世界著名化学家的故事

合集下载

化学家的传奇故事

化学家的传奇故事

化学家的传奇故事化学家的传奇一生充满了许多精彩故事,表现了科学家的态度、品质和精神,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化学家的传奇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化学家的传奇故事篇一1990年8月7日,侯德榜的汉白玉半身塑像在南京化学工业公司落成,以纪念这位对世界制碱事业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为中国争得了巨大荣誉的著名化学家。

纯碱,化学名称为碳酸钠,俗称苏打。

他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广泛用于制造玻璃、肥皂、纸浆、洗涤剂和炼制石油等。

纯碱可存在于自然界中,但纯度低,产地分散,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它的需要。

1862年,比利时人苏尔为最早用化学方法制造纯碱。

他所用的制纯碱的主要原料是食盐和石灰石,制造的基本方法是:先将浓的食盐水通入氨水饱和后,再利用石灰石煅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与上述氨化饱和是盐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铵。

碳酸氢铵按进一步与食盐反应,就得到碳酸氢钠和副产物氯化铵。

碳酸氢钠溶解度小,经过滤分离后,在加热,就得到纯碱并放出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可再利用。

氯化铵可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氨气,氨气被收集起来循环使用。

这种制碱法被称为苏尔维法,垄断世界制碱行业达70多年。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氨气可循环利用,工艺简单,原料易得。

但是,它也有两个致命的缺点:一是食盐利用率太低,只有70%左右;二是氯化铵和石灰乳反应生成的大量氯化钙用处不大,无法处理,甚至造成环境污染。

当时,虽然许多国家的化学家也曾试图对此法加以改进,但都没有。

1920xx年10月,侯德榜怀着发展祖国化学事业的雄心壮志,从美成回国,首先在塘沽等建永利碱厂。

当时,国际资本集团垄断者制碱技术,要想发展自己的民族制碱工业,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可想而知。

侯德榜排除种种阻力,深入现场,亲身实践,深入钻研制碱技术,不断解决设备和工艺上的问题,最终在1920xx年建成了碱厂。

该厂日产白花花、亮晶晶的纯碱180吨。

塘沽制碱厂的建成,在技术上突破了国际上苏尔维集团的垄断,经营上战胜了朴内门公司的排挤。

世界著名化学家的故事

世界著名化学家的故事

世界著名化学家的故事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个领域里,有许多杰出的化学家,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和研究,改变了我们关于世界的认识。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位世界著名化学家的故事,展示他们的成就和对化学领域的突破性贡献。

1. 亚历山大·弗雷明亚历山大·弗雷明(Alexander Fleming)是苏格兰的一位医生和微生物学家,也是抗生素发现的先驱之一。

在20世纪20年代,弗雷明注意到贴在他实验室的培养皿上的一种细菌竟然被一种蓝绿色的霉菌杀死。

这个发现引发了他的极大兴趣,并最终导致了青霉素的发现。

弗雷明的发现为人类医疗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2. 玛丽·居里玛丽·居里(Marie Curie)是一位波兰出生的科学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她是放射性研究的先驱之一,也是现代核化学的奠基人。

居里夫人通过她对放射性的研究,不仅发现了两种新元素——铀和钋,而且开创了使用放射性物质进行医疗诊断和治疗的新领域。

3. 丹尼尔·博尔丹尼尔·博尔(Niels Bohr)是丹麦的一位物理学家,也是原子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提出了著名的量子力学原理,解释了原子结构和原子光谱现象。

博尔的理论被广泛用于解析原子和分子的结构,为化学反应提供了理论基础,影响了现代化学的发展。

4. 里夫金·克拉姆里夫金·克拉姆(Roald Hoffmann)是一位波兰裔美国化学家,因他对有机化学的贡献而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克拉姆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提出了许多有机化合物反应的机理和模式。

他的工作为有机合成化学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并为药物研发和化学工业的进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5. 丹尼尔·勃兰斯特丹尼尔·勃兰斯特(Daniel C. Branstettar)是美国的一位化学家和发明家,以其对聚合物材料的研究和贡献而闻名。

10个化学家的故事

10个化学家的故事

10个化学家的故事1、陶斯•阿古斯(Theodor Svedberg)陶斯•阿古斯是瑞典著名的物理化学家,他于1926年凭借在衍射方面的卓越贡献,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他曾经发明了阿古斯衍射仪,在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作用,改变了当时化学界的认知,也为后期化学家们探索化学中超细结构领域提供基础设施。

2、安德鲁•科尔(Andrew Barton)安德鲁•科尔是一位伟大的英国化学家,他的研究领域是合成有机化学。

他运用形式化学的思维来研究有机反应,提出单靶原子反应的理论,并成功地合成出了大量新的有机物质,如低碳的烷烃、芳香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和生物活性化合物等等,为有机化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奥古斯特•拉普拉斯(Augustus Charles)奥古斯特•拉普拉斯是19世纪德国伟大的物理化学家,在他的研究中,他提出关于化学均衡理论的熔点变化和蒸汽张力理论,为我们对化学反应机理和热力学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后人们系统地研究化学热力学提供了基础概念。

4、西蒙•费希尔•洛伊(Simon Flexner)西蒙•费希尔•洛伊是一位来自纽约的美国医学家和化学家,他的《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一书是近代最成功的化学教科书之一,也成为比较流行的有机化学研究指南,为人们深刻认识和理解有机化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5、马克•萨克斯(Mark Sable)马克•萨克斯是一位德国天才的物理化学家,他研究的领域有光谱分析,核子反应学,分子结构,旋光学和原子结构等。

他主要是贡献了旋光学的理论和实践,以及提出的原子的层次结构,被誉为能量电荷分布的先驱者,他也为我们对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6、罗伯特•布伦克(Robert Brune)罗伯特•布伦克是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化学家,他是一位知名的有机化学家,如甲基化实验,他为区分相同氢原子有多种结合形式提出了“双极化理论”。

他也利用极性分子的介电常数来区分是正离子性分子还是负离子性分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而对化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0个化学家的故事

10个化学家的故事

10个化学家的故事: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1834-1907)是俄罗斯伟大的化学家,自然科学基本定律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创始人。

(元素周期表创始人--门捷列夫简介由查字典化学网整理)1841年,7岁的门捷列夫进了中学,他在上学的早几年就表现出了出众的才能和惊人的记忆力,他对数学、物理学和地理发生了极大的兴趣。

1850年,门捷列夫进入中央师范学院学习,在大学一年级,门捷列夫就迷上了化学。

他决心要成为一个化学家,为了人类的利益而获得简单、价廉和“到处都有”的物质。

他各门功课都学的很扎实,在课外还阅读各种科学文献,20岁那年,门捷列夫的第一篇科学论著《关于芬兰褐廉石》发表在矿物学协会的刊物上,在研究同晶现象方面完成了巨大和重要的研究。

1855年,门捷列夫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师范学院,曾担任中学教师,后来门捷列夫在彼得堡参加硕士考试,并在说有的考试科目中都获得了最高的评价。

在他的硕士论文中,门捷列夫提出了“伦比容”,这些研究对他今后发现周期律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两年后,23岁的门捷列夫被批准为彼得堡大学的副教授,开始教授化学课程,主要负责讲授《化学基础》课。

在理论化学里应该指出自然界到底有多少元素?元素之间有什么异同和存在什么内部联系?新的元素应该怎样去发现?这些问题,当时的化学界正处在探索阶段。

年轻的学者门捷列夫也毫无畏惧地冲进了这个领域,开始了艰难的探索工作。

1860年门捷列夫在德国卡尔斯卢厄召开第一次国际化学家代表大会,会议上解决了许多重要的化学问题,最终确定了“原子”、“分子”、“原子价”等概念,并为测定元素的原子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大会也对门捷列夫形成周期律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861年门捷列夫回到彼得堡,重担化学教授工作。

虽然教学工作非常繁忙,但他继续着科学研究。

门捷列夫深深的感觉到化学还没有牢固的基础,化学在当时只不过是记述零星的现象而已,甚至连化学最基本的基石——元素学说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化学家的小故事简短50字左右

化学家的小故事简短50字左右

化学家的小故事简短50字左右
1、瑞典著名化学家舍勒,他发现软锰矿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后生成呛人的黄色气体,身体受到严重伤害。

他认为化学“这种尊贵的学问,乃是奋斗的目标。

”舍勒逝世后,瑞典人们十分怀念他,在科平城和斯得哥尔摩都为他建立了纪念塑像,他的墓地前立有一块朴素的方形墓碑,碑上的浮雕是一位健美男子,高擎着一把燃烧的火炬。

2、居里夫人天下闻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

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07个,却全不在意。

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

于是惊讶地说“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3、拉瓦锡的对化学的第一个贡献便是从实验的角度验证并总结了质量守恒定律。

早在拉瓦锡出生之时,多才多艺的俄罗斯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就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他当时称之为“物质不灭定律”,其中含有更多的哲学意蕴。

但由于“物质不灭定律”缺乏丰富的实验根据,特别是当时俄罗斯的科学还很落后,西欧对沙俄的科学成果不重视,“物质不灭定律”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

拉瓦锡用硫酸和石灰合成了石膏,当他加热石膏时放出了水蒸气。

拉瓦锡用天平仔细称量了不同温度下石膏失去水蒸气的质量。

他的导师鲁伊勒把失去水蒸气称为“结晶水”,从此就多了一个化学名词——结晶水。

这次意外的成功使拉瓦锡养成了经常使用天平的习惯。

化学家的成就或故事

化学家的成就或故事

化学家的成就或故事化学家一般是指从事于近现代化学研究的科学家,有专制和兼职之分,在英国亦可指药剂师。

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化学家的成就或故事,一起来看看吧!化学家的成就或故事篇1杨石先教授1896年生宁杭州,祖籍安徽怀宁。

1918年于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毕业后,两次被选送赴美留学,先攻读农科,后改修化学,分别在康奈尔大学和耶鲁大学获硕士、博土学位。

回国后,历任南开大学教授、西南联合大学教务长兼化学系主任,第一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国家科委化学组组长、全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南开大学校长、名誉校长,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等职。

杨石先教授是一位久负盛名的化学家、教育家。

1949年9月,他作为教育界的代表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

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忠诚于教育事业,坚持真理,刚正不阿,德高望重。

杨石先教授长期从事有机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他认为,高等学校有雄厚的科学研究后备力量,应该担负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

在教学上,他非常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在科研方面,他创建了我国高等学校中第一个化学研究机构;;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指出学科发展方向,大力培养人才。

他多年从事农药化学和磷有机化学的研究,成为我国从事这一研究领域的开拓者。

他先后领导研制成功杀虫剂久效磷、螟铃畏,除草剂燕麦敌、胺草磷,杀菌剂叶枯净等十几种新农药,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译书《有机磷农药的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编著《国外农药进展》等,为我国农药化学和磷有机化学的发展莫定了基础,作出了重大贡献。

杨石先教授在南开大学执教六十余年,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科学、教育入才。

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他严谨治学、精勤俭业,虽身居领导职务,兼任多项社会工作,又年事已高,但始终坚持讲课、著作、指导研究生、培养中青年教师,为人民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

化学家的成就或故事

化学家的成就或故事

化学家的成就或故事化学家一般是指从事于近现代化学研究的科学家,有专制和兼职之分,在英国亦可指药剂师。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化学家的成就或故事,一起来看看吧!化学家的成就或故事篇1杨石先教授1896年生宁杭州,祖籍安徽怀宁。

1918年于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毕业后,两次被选送赴美留学,先攻读农科,后改修化学,分别在康奈尔大学和耶鲁大学获硕士、博土学位。

回国后,历任南开大学教授、西南联合大学教务长兼化学系主任,第一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国家科委化学组组长、全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南开大学校长、名誉校长,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等职。

杨石先教授是一位久负盛名的化学家、教育家。

1949年9月,他作为教育界的代表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

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忠诚于教育事业,坚持真理,刚正不阿,德高望重。

杨石先教授长期从事有机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他认为,高等学校有雄厚的科学研究后备力量,应该担负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

在教学上,他非常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在科研方面,他创建了我国高等学校中第一个化学研究机构——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指出学科发展方向,大力培养人才。

他多年从事农药化学和磷有机化学的研究,成为我国从事这一研究领域的开拓者。

他先后领导研制成功杀虫剂久效磷、螟铃畏,除草剂燕麦敌、胺草磷,杀菌剂叶枯净等十几种新农药,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译书《有机磷农药的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编著《国外农药进展》等,为我国农药化学和磷有机化学的发展莫定了基础,作出了重大贡献。

杨石先教授在南开大学执教六十余年,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科学、教育入才。

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他严谨治学、精勤俭业,虽身居领导职务,兼任多项社会工作,又年事已高,但始终坚持讲课、著作、指导研究生、培养中青年教师,为人民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

10个化学家的故事

10个化学家的故事

10个化学家的故事: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1834-1907)是俄罗斯伟大的化学家,自然科学基本定律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创始人。

(元素周期表创始人--门捷列夫简介由查字典化学网整理)1841年,7岁的门捷列夫进了中学,他在上学的早几年就表现出了出众的才能和惊人的记忆力,他对数学、物理学和地理发生了极大的兴趣。

1850年,门捷列夫进入中央师范学院学习,在大学一年级,门捷列夫就迷上了化学。

他决心要成为一个化学家,为了人类的利益而获得简单、价廉和“到处都有”的物质。

他各门功课都学的很扎实,在课外还阅读各种科学文献,20岁那年,门捷列夫的第一篇科学论著《关于芬兰褐廉石》发表在矿物学协会的刊物上,在研究同晶现象方面完成了巨大和重要的研究。

1855年,门捷列夫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师范学院,曾担任中学教师,后来门捷列夫在彼得堡参加硕士考试,并在说有的考试科目中都获得了最高的评价。

在他的硕士论文中,门捷列夫提出了“伦比容”,这些研究对他今后发现周期律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两年后,23岁的门捷列夫被批准为彼得堡大学的副教授,开始教授化学课程,主要负责讲授《化学基础》课。

在理论化学里应该指出自然界到底有多少元素?元素之间有什么异同和存在什么内部联系?新的元素应该怎样去发现?这些问题,当时的化学界正处在探索阶段。

年轻的学者门捷列夫也毫无畏惧地冲进了这个领域,开始了艰难的探索工作。

1860年门捷列夫在德国卡尔斯卢厄召开第一次国际化学家代表大会,会议上解决了许多重要的化学问题,最终确定了“原子”、“分子”、“原子价”等概念,并为测定元素的原子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大会也对门捷列夫形成周期律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861年门捷列夫回到彼得堡,重担化学教授工作。

虽然教学工作非常繁忙,但他继续着科学研究。

门捷列夫深深的感觉到化学还没有牢固的基础,化学在当时只不过是记述零星的现象而已,甚至连化学最基本的基石——元素学说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10个化学家的故事

10个化学家的故事

第一篇范文:十个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小故事十个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小故事一、牛顿的故事牛顿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

牛顿小时候很喜欢动物。

有一次,他的朋友送给他一只狗和一只猫,牛顿收到礼物非常高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的新朋友,为了便于狗和猫出入房间,牛顿在门边挖了两个洞,一个大一个小,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挖一大一小两个洞呢,牛顿回答说:“狗从猫洞里能过去吗?”牛顿的童年是不幸的,出世前三个月爸爸就去世了。

两岁时,妈妈又改嫁到邻村。

牛顿只好与外婆相依为命。

他从不乱花钱,唯一的爱好就是搞一些小工艺,把零用钱聚起来,买了锯子、钉锤等一类工具,一放学就躲在房子里敲敲打打。

牛顿学习时精神很专注。

有一次煮鸡蛋,心里想着数学公式,竟误把手表当作鸡蛋丢进了锅里。

还有一次,从早晨起就计算一个问题,中饭都忘了吃。

当他感到肚子饿时,已暮色苍茫。

他步出书房,一阵清风,感到异常的清新。

突然想到:我不是去吃饭吗?怎么走到庭院中来了!于是他立即回头,又走进了书房。

当他看到桌上摊开的算稿时,又把吃饭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立即又伏案紧张地计算起来。

二、爱迪生的故事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

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穷, 只上了3 个月学, 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他热爱科学, 常常把钱节省下来, 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他做实验的器具, 是从垃圾堆里拣来的一些瓶瓶罐罐.爱迪生12 岁的时候, 在火车上卖报.火车上有一节给乘客吸烟的专用车厢, 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 卖完了报,就做各种有趣的实验.有一次, 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 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气马上燃烧起来.许多人赶来, 和爱迪生一起把火扑灭了.车长气极了, 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 还狠狠打了他一个耳光, 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

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他省吃俭用, 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

有一次, 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 还有一次, 硝酸差一点儿弄瞎了他的眼晴。

化学家的趣味故事

化学家的趣味故事

化学家的趣味故事一、拉瓦锡与“断头实验”拉瓦锡啊,那可是化学界的大腕儿。

不过他的结局可有点悲催又带着点传奇色彩。

当时法国大革命,他被送上了断头台。

这拉瓦锡呢,到死都不忘做实验。

他和刽子手约定,想看看人被砍头之后脑袋还有没有意识。

于是他就想在脑袋被砍下来之后尽可能地眨眼,让刽子手数。

结果啊,据说他真的眨了十几下眼睛呢。

这拉瓦锡一生都在探索科学的奥秘,就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都还在为科学研究做贡献,真是个科学狂人。

二、门捷列夫做梦发现元素周期表门捷列夫为了整理元素的规律啊,那可是绞尽了脑汁。

有一天,他累得不行,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这一睡可不得了,他做了一个梦。

在梦里啊,所有的元素都像一个个小士兵一样,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好了队。

门捷列夫一下子就惊醒了,然后根据梦里的灵感,就捣鼓出了元素周期表。

你说神不神?就像元素们在他的梦里开了个小会,商量好了怎么排队让他发现似的。

不过呢,这也不是完全靠运气,要是他之前没有对元素进行大量的研究,就算做一百个梦也想不出来呀。

三、苯环的发现——凯库勒与蛇的梦凯库勒研究苯的结构那也是费了老大的劲儿。

有一天他在炉火边打盹儿的时候,就做了一个特别奇怪的梦。

他梦见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在他眼前不停地旋转。

这一下可把他点醒了,他就想啊,苯的结构会不会也是这样一个环形的呢?于是他就提出了苯环的结构。

这事儿啊,听起来就像神话一样。

但其实也是他长期思考苯的结构,大脑在潜意识里还在不断工作的结果。

就像他的大脑里住着一个小化学家,在他睡觉的时候还在努力解题呢。

四、居里夫人的“镭”之旅居里夫人那可是女中豪杰啊。

她发现镭的过程那叫一个艰辛。

她和她丈夫居里先生在一个破破烂烂的小棚子里做实验。

那条件差得哟,就像个小破仓库。

他们整天和那些铀矿渣打交道,要从成吨成吨的矿渣里提炼出镭。

这就好比在一堆沙子里找一颗特别特别小的钻石。

居里夫人每天都在那里搅拌那些大锅里的东西,累得腰酸背痛的。

而且镭还有放射性,她也不知道这东西对身体有害,就这么一直研究下去。

著名化学家的故事事迹

著名化学家的故事事迹

著名化学家的故事事迹
《门捷列夫的故事》
嘿,你知道门捷列夫吗?那可是化学界的超级大明星啊!
有一次,门捷列夫就像一个痴迷于宝藏的探险家一样,整日沉浸在对化学元素的研究里。

他的实验室可不是一般的乱哟,到处都是瓶瓶罐罐和实验器具,简直就像个小杂货铺!(就像你的房间有时候也会乱乱的一样!)他的助手们呢,整天跟着他忙前忙后。

门捷列夫常常自言自语:“这些元素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他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尝试各种排列组合。

这难道不就像我们玩拼图游戏,努力想把那些碎片拼成一幅完整的画吗?
有一天,门捷列夫突然灵感爆发,就好像一道闪电划过他的脑海!他兴奋地大喊:“我找到了!我找到了!”(你能想象他那激动的样子吧!)他终于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就如同为化学世界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这一发现,那可真是太了不起了!这好比是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整个化学的前行道路啊!
门捷列夫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执着的追求和不懈的努力,我们就能创造奇迹,不是吗?。

著名化学家的小故事

著名化学家的小故事

著名化学家的小故事
好呀,以下是一篇关于著名化学家的小故事:
有这么一位传奇的化学家,他叫门捷列夫!嘿,你可别小瞧了他呀!有一次,门捷列夫就像着了魔一样,整天都在琢磨那些元素的排列规律。

他的朋友都打趣他:“你这是要和元素谈恋爱呀!”可门捷列夫不在乎,他就一门心思地沉浸在他的化学世界里。

那时候,他房间里摆满了各种资料和卡片,不就像一个元素的小王国嘛!他不停地摆弄着那些卡片,试图找到一种完美的排列方式。

有一天晚上,门捷列夫实在是太累了,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嘿,没想到这一睡,奇迹发生了!他在梦里竟然清晰地看到了元素们整齐地排列起来,就像士兵列队一样!等他醒来,他兴奋地跳了起来,大喊:“我找到了!我找到了!”这不就像是老天爷给他送了一份大礼嘛!
门捷列夫的这个发现,那可不得了啊!就像为化学世界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让人们对元素的理解一下子上了一个新台阶!你说厉害不厉害?
从此以后,门捷列夫的名字就和元素周期表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他难道不是一个伟大的化学家吗?。

化学家小故事

化学家小故事

化学家小故事以下是 7 条化学家小故事:1. 嘿,你知道吗,当年拉瓦锡那可是相当厉害啊!他就像一个执着的探索者,对燃烧的秘密穷追不舍。

有一次啊,他和朋友们讨论燃烧现象,别人都觉得那没啥特别的,可他偏不信邪!他不断地实验、观察,最终推翻了错误的“燃素说”,这多了不起呀!拉瓦锡真的是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为化学开辟了新的道路。

2. 哎呀呀,门捷列夫简直就是化学界的传奇人物!就好比是一位智慧的棋手,巧妙地排布着元素的位置。

据说呀,他在梦里都在思考元素的规律。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灵感突发,终于排出了那张著名的元素周期表!这可不就是化学领域的一大壮举嘛!不得不佩服他呀。

3. 你晓得波义耳不?他对化学的热爱那叫一个狂热!就像一个充满激情的猎人,紧紧追踪着每一个化学现象。

有一回啊,他在做实验的时候,不小心把一滴酸碱滴到了花瓣上,哇塞,花瓣颜色瞬间变化了,他立刻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这不就为后来的指示剂奠定了基础吗?波义耳这种对细微之处的敏锐洞察力,真的太牛啦!4. 居里夫人呀,那简直就是坚韧不拔的化身!想象一下,她在那简陋的实验室里,日复一日地研究着放射性物质,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呀!记得有一次实验失败了很多次,可她就是不放弃。

最终她发现了镭和钋,这是多么伟大的成就呀!她真的是女性的骄傲,也是科学界的楷模。

5. 道尔顿呀,这个名字在化学史上可是响当当的!就像一个永不满足的求知者,对原子的奥秘孜孜不倦。

有那么一段时间,他天天盯着各种物质看呀看,琢磨呀琢磨。

终于,他提出了原子学说!这就像是为化学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的贡献可太重要啦!难道不是吗?6. 泡利呢,是个特别神奇的化学家!可以说他就像一个挑剔的鉴赏家。

有一次讨论一个化学理论,别人都觉得差不多就行了,他可不干,非得提出尖锐的观点。

结果呢,证明他是对的呀!他这种敢于挑战的精神,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对吧?7. 还记得卢瑟福吗?他像是一个勇敢的开拓者。

有一次做实验的时候,他发现了一种奇妙的现象,简直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激动!经过不断研究,他对原子结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化学科学家的小故事

化学科学家的小故事

化学科学家的小故事以下是 8 条“化学科学家的小故事”:1. 嘿,你知道门捷列夫不?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人物啊!有一次他在研究元素的时候,就像在搭积木一样,努力想要找到一种规律,把这些元素都排好队。

他日夜思索,不断尝试,就如同一个探险家在未知的领域里闯荡。

最后,哇塞,他真的搞出了那张著名的元素周期表!这难道不是一个伟大的成就?不是让人超级佩服?观点:门捷列夫的努力和成就非常了不起。

2. 居里夫人,哇,她可太牛了!她在那简陋的实验室里,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勇士,面对放射性物质也毫不退缩。

有一回,她为了提取一种极其微量的元素,简直是用尽了各种办法,那股执着劲儿简直了!就好像在沙漠中寻找绿洲一样坚定。

她发现的镭元素,那可是给科学界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啊!这能不让人惊叹吗?观点:居里夫人的坚韧和科学贡献令人赞叹。

3. 咱来说说拉瓦锡吧!你想想看,他研究燃烧现象的时候,得多专注和用心啊。

好比一个侦探在破案,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有一次实验中,他发现了氧气的重要性,这简直像找到了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他的这些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多重要啊,难道不是值得我们好好记住他?观点:拉瓦锡的研究对化学发展意义重大。

4. 爱迪生曾经说过,如果没有阿伏伽德罗,那化学可就不一样咯!阿伏伽德罗研究分子的时候,那可是绞尽脑汁啊。

就像一个棋手在思考每一步棋怎么走,小心翼翼地探索着。

有一次他为了验证自己的理论,反复做实验,那种坚持真让人动容!他提出的阿伏伽德罗定律,可是为化学立下了汗马功劳,不是吗?观点:阿伏伽德罗的贡献不可忽视。

5. 鲍林,那可是个传奇人物!他研究化学键的时候,感觉就像是在编织一张巨大的网。

他不断尝试,就和一个艺术家塑造作品一样。

有一次他为了找到一种更准确的描述化学键的方法,简直是茶不思饭不想,一门心思扑在上面。

最后他的成果,那可是让大家都眼前一亮啊!这怎么能不厉害呢?观点:鲍林的研究成果非常突出。

10个化学家的故事

10个化学家的故事

10个化学家的故事: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1834-1907)是俄罗斯伟大的化学家,自然科学基本定律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创始人。

(元素周期表创始人--门捷列夫简介由查字典化学网整理)1841年,7岁的门捷列夫进了中学,他在上学的早几年就表现出了出众的才能和惊人的记忆力,他对数学、物理学和地理发生了极大的兴趣。

1850年,门捷列夫进入中央师范学院学习,在大学一年级,门捷列夫就迷上了化学。

他决心要成为一个化学家,为了人类的利益而获得简单、价廉和“到处都有”的物质。

他各门功课都学的很扎实,在课外还阅读各种科学文献,20岁那年,门捷列夫的第一篇科学论著《关于芬兰褐廉石》发表在矿物学协会的刊物上,在研究同晶现象方面完成了巨大和重要的研究。

1855年,门捷列夫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师范学院,曾担任中学教师,后来门捷列夫在彼得堡参加硕士考试,并在说有的考试科目中都获得了最高的评价。

在他的硕士论文中,门捷列夫提出了“伦比容”,这些研究对他今后发现周期律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两年后,23岁的门捷列夫被批准为彼得堡大学的副教授,开始教授化学课程,主要负责讲授《化学基础》课。

在理论化学里应该指出自然界到底有多少元素?元素之间有什么异同和存在什么内部联系?新的元素应该怎样去发现?这些问题,当时的化学界正处在探索阶段。

年轻的学者门捷列夫也毫无畏惧地冲进了这个领域,开始了艰难的探索工作。

1860年门捷列夫在德国卡尔斯卢厄召开第一次国际化学家代表大会,会议上解决了许多重要的化学问题,最终确定了“原子”、“分子”、“原子价”等概念,并为测定元素的原子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大会也对门捷列夫形成周期律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861年门捷列夫回到彼得堡,重担化学教授工作。

虽然教学工作非常繁忙,但他继续着科学研究。

门捷列夫深深的感觉到化学还没有牢固的基础,化学在当时只不过是记述零星的现象而已,甚至连化学最基本的基石——元素学说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化学家励志故事

化学家励志故事

化学家励志故事每个化学家都是最勇敢的!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化学家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化学家励志故事1:约翰·道尔顿(1766—1844)是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

1808年他发表了《道尔顿原子学》,从而被誉为原子理论的创建人。

为了纪念他,科学家至今还把他的名字用作原子量的单位。

奇怪的是,医学上有一种病叫“道尔顿病”。

这里的道尔顿,不是别人,正是这位化学家和物理学家。

那么,“道尔顿病”是一种什么病呢?为什么用道尔顿的名字命名?这里还有一段故事呢!那一天是圣诞节。

青年道尔顿到街上去买了一双长筒袜,作为节日礼品,亲手送给母亲。

母亲收到这份礼品非常高兴。

她打开礼品盒一看,“啊,原来是一双长筒袜。

”她感到颜色实在太鲜艳了,与自己的年龄和身份不太相称。

她笑着问道:“约翰,你的礼物真让人高兴,但是你怎么看上了这么鲜艳的颜色呢?”这使道尔顿感到有些奇怪。

他不以为然地说:“难道深蓝的颜色还不稳重吗?妈妈。

” “什么?约翰。

它和樱桃一样红呀!” “不对,妈妈。

是我亲手挑的,是深蓝色。

” “是红色,约翰。

你的眼光不坏。

”母亲重复回答。

道尔顿找来了弟弟。

弟弟也说是蓝色的。

而且,他俩对颜色的感受完全一样。

可是,他的朋友们和他俩的识别力却不同。

朋友们开玩笑说:“照你所说,你将永远也看不到女性美丽动人的面容。

你会把她们面颊上那羞涩的红晕,看成一片浅蓝。

”从那天起,道尔顿才知道自己的色觉与别人不同。

道尔顿没有放过这一偶然的发现。

他不但仔细分析了自己的体验,还对周围的人做了各种调查研究。

在此基础上,他又经过多方考查验证,写出了一部科学著作——《论色觉》。

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色盲病,而道尔顿既是色盲病的第一个发现者,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病人。

发现苯的结构近代化学史上著名的有机结构化学家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凯库勒,1829年9月7日出生于德国达姆施塔特。

中学时代的他已才华初露,能够流利地使用法语、拉丁语、意大利语和英语。

有机化学家的故事

有机化学家的故事

有机化学家的故事1 .贝格曼(T.O.Bergman ,1725--1784 ,瑞典化学家)贝格曼是舍勒的友人,研究过有机物如甘油等。

他是著名的分析化学和矿物学家。

编写过一些书。

2 .葛梅林(L.Gmelin, 1788--1853 ,德国化学家)葛梅林是海德尔堡大学教授。

发现铁氰化钾(1822 )、牛磺酸(1824 )、克酮酸及玫琮酸(1825 )、血红素和胰酶(与Tiedemann 合作,1826 ),引入酯和酮的名称(1848 ),编写过大部头的《化学手册》。

葛梅林说," 只有碳是有机化学物的基本元素。

"" 将有机化合物简单定义为碳化合物。

" 凯库勒说:" 因此,我们把有机化学定义为碳化合物的化学。

但这个定义没有表示出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真正区别。

对于我们这门学科,人们给了它有机化学这一个历史悠久的名称,而我们把它称为碳化合物的化学则更为方便。

"3 .舍勒(Carl Wilhelm Scheele, 1742--1786 ,瑞典化学家)舍勒索742 年生于当时瑞典波莫瑞尼亚的首府施特腊尔宋特。

他生活在错误的燃素论在化学界盛行时代,可是在实验方面却发现了很多新的实验事实。

他十三岁起就在药房当学徒,做药剂师,学习化学,一直从事药物的提炼和配制工作,所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加上他长期勤奋工作,发现了不少新物质。

例如从酿酒副产物酒石中析离出酒石酸(1770 ),从酸牛乳中析离出乳酸(1780 ),从尿中析离出尿酸(1780 ),从酢桨草中析离出草酸(1776 ),从柠檬中析离出柠檬酸(1784 ),从苹果中析离出苹果酸(1785 ),从五培子中析离出没食子酸(1786 ),将没食子酸加热又得到焦性没食子酸。

当时舍勒主要是利用这些酸的钙盐和铅盐难溶于水的特性,令酸形成钙或铅盐沉淀下来,用无机酸酸化便得有机酸。

又发现了酪蛋白(1780 )和甘油(1783--1784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世界著名化学家的故事主讲:潘桂丽通过化学史的讲解、科学家事迹的介绍,使同学们认识到科学的发展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科学家们为人类进步勇于牺牲的精神激励我们为科学、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积极拼搏,早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第一节诺贝尔化学家诺贝尔(Nobel,A,1833年-1896年),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父亲是一位颇有才能的机械师、发明家。

在诺贝尔出生的前一年,他家遭火灾,烧毁了全家家产,生活陷入困境。

由于他父亲的一些发明受到俄国的欢迎,在1843年,诺贝尔全家迁到俄国的彼得堡。

在俄国由于语言不通,他和两个哥哥都没有进学校,只能请教师到家里教俄、英、德、法等语言,然后才跟着俄国教师学习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

虽然诺贝尔身体很弱,但是他能发愤学习,不仅得到老师的赞扬,也受到父兄的喜爱。

1848年回到瑞典,诺贝尔在父亲办的工厂里当助手。

为了开阔眼界,学到更多的东西,1850年诺贝尔出国旅游学习,先后去过德国、法国、意大利和美国。

由于他善于观察、分析,凡是耳闻、目睹的物质现像、变化规律、前人的创造发明,都成为他学习研究的对像,因而知识益丰,能力益强。

当他两年后回到俄国时,已经成为精通几国语言的化学家了。

诺贝尔回家后立即投入他父亲办的“诺贝尔父子机械铸造工厂”工作。

他在生产实践过程中研究了地雷、水雷、炸药的生产流程,以及大炮和蒸气机的设计。

在这里他不仅学到了许多适用的工艺技术,还懂得了怎样生产和管理工厂。

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军火工厂开始倒闭,1859年诺贝尔全家迁回了瑞典。

此后,诺贝尔专搞创造发明,据不完全统计,他一生中共获得专利达355项,其中有关炸药的约127项。

在炸药中有几项特别有意义,也是十分艰险的。

硝化甘油对震动十分敏感,容易爆炸,储存、运输都很困难。

诺贝尔的父亲对此进行了研究,但未解决问题。

他经过50多次的实验,到1862年,才有较大的进展。

他先将硝化甘油装在玻璃管里,再把玻璃管放进装满火药的锡管内,然后装上导火线。

装好后,将导火线点燃,抛入水中,轰的一声火花四溅,爆炸力比黑火药大得多。

这就是诺贝尔专利的雷管。

初步的成功表明他弄清楚了引爆硝化甘油的办法,但这次爆炸的主体仍然是黑火药,对硝化甘油的敏感性仍未改变,储存和运输的困难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1864年9月3日,是诺贝尔研究炸药极不幸的一天。

在试验中发生了硝化甘油的爆炸,他们的实验室被炸成一片废墟,诺贝尔的五位助手,包括他的弟弟埃米尔都当场被炸死。

诺贝尔因当时不在实验室而幸免于难。

他的父亲也因这一沉痛打击,悲伤过度,得中风病而半身不遂。

这次爆炸事故吓坏了附近的居民,他们纷纷向政府要求,不准诺贝尔在市内做实验,查封实验室。

诺贝尔面临这样严峻的问题,仍然不屈不挠地决定继续研究下去。

他把实验室搬到郊外马拉湖中一艘平底船上。

经过一百多次的实验,他发现运用雷酸汞可以引爆硝化甘油,雷酸汞对震动非常敏感,稍微受到冲击或摩擦就能引起爆炸。

发明了装有雷酸汞的雷管可以引起炸药的爆炸。

这一难题的解决,是研究爆炸的一个重大突破。

19世纪下半叶,欧洲的许多国家正处于工业革命的高潮,开发矿山,挖掘河道、修建铁路、开凿隧道都需要大量的烈性炸药,硝化甘油的上市受到了普遍的欢迎。

诺贝尔及时在瑞典、英国、挪威等国家申请了专利,并在瑞典建成了世界第一座硝化甘油厂,随后又在德国建立了国外的生产硝化甘油的合资公司。

由于硝化甘油存放的时间一长就会分解,强烈的震动也会引起爆炸,这就成为运输和储存的隐患。

果然不久,在美国旧金山发生运输硝化甘油的大爆炸,整列火车被炸得粉身碎骨。

德国的一家工厂因搬运时发生冲撞,引起爆炸把工厂变成废墟。

一艘满载硝化甘油的轮船行使在大西洋,由大风浪颠簸引起的爆炸,使船和人都沉入海底。

针对这些惨状,瑞典政府和其他国家先后下令禁止运输诺贝尔的炸药,并扬言要追究法律责任。

这些问题非常严重,从而促使诺贝尔决心要生产出安全的炸药。

经过反复实验,他终于找到一种合适的肥料,把适量的硅藻土掺合在硝化甘油中,得到一种安全的黄色炸药。

这种炸药使诺贝尔重新获得信誉,生产黄色炸药的工厂很快获得了发展。

诺贝尔认为,黄色炸药虽然解决了不安全的问题,但是不活泼硅藻降低了硝化甘油的爆炸力,因此,有必要继续研究下去。

他想火棉是一种炸药,能否将它与硝化甘油混合呢?诺贝尔决心试试。

1875年的一天,诺贝尔在试验中不慎划破了手,他顺手用火棉敷了伤口。

夜里伤口疼痛不能入睡,于是他想,怎样才能使火棉与硝化甘油混合呢?可能使用含氮低的火棉会有更好的效果。

他立即起床做试验,当天亮时,一种新型的胶质炸药研制出来了。

胶质炸药不仅有高度的爆炸力,而且很安全,可以用热滚子碾磨,也可以在热蒸气下压成细条。

这种炸药的发明在科技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事实证明它是一种安全可靠、爆炸力强的新炸药。

胶质炸药的发明,充分表明诺贝尔在这一领域里是出类拔萃的,然而他并没有就此裹足不前,他又投入混合无烟火药的研制。

诺贝尔有着丰富的想像力,他的研究内容并不局限于炸药,他还研究过合成橡胶、人造丝,电话、电池等。

诺贝尔除了沉浸于钻研炸药外,在创建企业方面也显示出无比的才华。

当硝化甘油炸药研制成功后,他立即组织了几场壮观的表演实验,以取得企业家对硝化甘油炸药的信任。

同时联络有远见的企业家合资创办生产硝化甘油炸药的公司,他亲自出任公司的经理,还负责工程技术、公关、广告和财务等工作。

为了发展他们的企业,不知疲倦地到处奔走,用各种方式广泛宣传,使新型炸药在许多企业中大显身手。

例如,美国修建中太平洋铁路,使用硝化甘油炸药节省了几百万美元。

黄色炸药的销量从1867年的11吨,到1874年已达到3120吨。

诺贝尔公司到19世纪80年代已成为世界性的企业,他的几百座工厂和公司遍布于德国、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奥地利等20多个国家。

由此可见,诺贝尔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发明家,而且是一位有远见的、组织能力极强的企业家。

诺贝尔之所以令人崇敬,不仅因为他是发明家、企业家,而在于他有伟大的胸怀和崇高的思想。

他既善于创造财富,又善于把财产用在最有意义的地方。

当他母亲去世时,他把母亲留给他的全部财产捐给瑞典的慈善事业,只留下母亲的照片作纪念。

他认为:“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够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若是过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类才能的祸害。

”诺贝尔本着这样的思想,在临终时立了著名的遗嘱。

遗嘱的内容为:“请把我的全部财产作为基金,以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并且把奖金分为五等分,作为下记的五种奖的奖金,它在每年奖给为人类作出了最有卓著贡献的人。

(一)物理学奖:奖给这个领域有最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

(二)化学奖:奖给在这个领域有最重要发现或最要改良的人。

(三)生物学和医学奖:奖给在这个领域有最重要发现的人。

(四)文学奖:奖给在这个领域表明了理想主义的倾向,有最优秀作品的人。

(五)和平奖:奖给为国与国之间的友好,撤除或裁减军备,召开和平会议以及实施和平会议的原则作出了最大努力的人。

各奖的获奖人由下述各委员会确定:物理学奖、化学奖由瑞典科学院确定;生物学和医学奖由斯德哥尔摩洛林研究所确定;文学奖由斯德哥尔摩科学院确定;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出的五人委员会确定。

不论世界上哪个国家的人都可以获奖。

我衷心希望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人获奖。

1895年11月27日艾尔弗雷·诺贝尔”1901年,在诺贝尔逝世五年后的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了第一次诺贝尔奖金的授奖仪式。

1969年,瑞典的银行又捐了一笔款,仍用诺贝尔的名义,增加了经济学奖。

为纪念他对发展科学事业所作出的贡献,第102号元素被命名为锘(符号No)。

诺贝尔科学奖的精神光芒四射,诺贝尔芳名永垂不朽。

第二节蔡伦蔡伦,字敬仲,湖南来阳县人。

东汉明帝刘庄年(公元58一75)未,在宫掖做事。

到汉和帝刘肇即位时,他做了皇帝的侍从宫官,传达诏令,掌管文书,参与军政机密大事。

蔡伦很有才学,敦厚慎重,曾多次“直谏皇帝,指出其过失。

后加位尚方令,在汉和帝年间即公元97年,掌管皇宫用的刀、剑等器械,这些器械无不精密、坚固,为后世所效仿。

古时的书是相互间用绳子连接的可记载文字的竹片,纸则采用细薄的丝织品,纸贵书重,很不方便。

蔡伦便动脑筋想办法,用树皮、麻头、破布、鱼网等材料制造纸张。

公元105年,蔡伦将自造的纸呈给汉和帝,皇帝很重视。

从此,世人都使用这种纸,称之为“蔡侯纸”。

安帝年间(公元114年),和帝的皇后邓太后因蔡伦久侍宫中,封他为龙亭侯。

以后,蔡伦在长乐宫中专管皇帝的车马事。

公元118年,皇帝见经传文章多不正规,就命刘珍和良史校订经文经书中的谬误,指定蔡伦监管他们的工作。

蔡伦受窦后(汉章帝刘旭后)的微辞授意,诬陷安帝祖母宋贵人。

太后死后,安帝亲自处理政务,命令蔡伦自己到廷尉处接受处罚。

蔡伦蒙受耻辱,遂洗净身体整戴衣冠,自杀而死。

造纸术是我国的伟大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这一历史定论是无可非议的。

由于蔡伦的努力,人们掌握了用树皮、麻头、破麻布、旧鱼网等廉价的原料,生产出适于书写的植物纤维纸,并使这种生产技术推广流传开来,这是蔡伦的重要贡献。

后来人们沿用蔡伦生产纸的工艺,采用竹、藤、稻杆等其它原料,生产出形形色色的手抄纸,这是历史的进步。

蔡伦总括出来的造纸工艺很快地随着纸张一齐外传了。

至迟在公元285年传到了朝鲜,后又传到了日本。

大约在唐朝,我国的造纸术传到了阿拉伯,再由阿拉伯传至欧洲,在造纸术的外传中,世界人民都承认这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他们也都知道中国有一个蔡伦在其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三节候德榜许多工业部门,尤其是纺织、肥皂、造纸、玻璃、火药等行业都需要大量用碱。

古代那种从草木灰中提取碱液,从盐湖水中取得天然碱的方法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

为此,1775年法国科学院用10万法郎的悬赏征求工业化的制碱方法。

1788年,勒布兰提出了以氯化钠为原料的制碱法,经过4年的努力,得到了一套完整的生产流程。

勒布兰制碱流程虽然在推广应用中不断地被完善,但是因为这方法主要是利用固相反应,又是高温操作,存在许多缺陷,生产不能连续,劳动强度大,煤耗量大,产品质量不高。

面对这些问题,许多人有意改革它;到了1862年,比利时化学家索尔维实现了氨碱法的工业化,由于这种新方法能连续生产、产量大、质量高、省劳动力、废物容易处理,成本低廉,它很快取代了勒布兰法。

掌握索尔维制碱法的资本家为了独享此项技术成果,他们采取了严密的保密措施,使外人对此新技术一无所知。

一些技术专家想探索此项技术秘密,大都以失败告终。

不料这一秘密竟被一个中国人运用智慧摸索出来了,他就是侯德榜。

一、披露索尔维制碱法的秘密。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生于福建闽侯农村,少年时他学习十分刻苦,即使伏在水车上双脚不停地车水时,仍捧着书本认真读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