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唐贤兴

合集下载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考研真题答案整理参考书使用方法辅导课程-育明教育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考研真题答案整理参考书使用方法辅导课程-育明教育

论部分,知识点比较的琐碎以及起来难度不小,所以理清脉络、明确重点后进行笔记整理就显得尤为 重要。
《国际关系史》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这两本书是 2015 年新加的参考书,在 15 年的专业课真题 中完全专属于这两本书的考点只有 40 分左右,一方面是因为导师出题重点参照的还是《简明国际关系 史》这本书,更重要的是因为三本书知识点的重复性。考生在复习时要以《简明国际关系史》为主, 其余两本书为辅助。 特别强调:
专业一:711 政治学综合一 一、名词解释
1、法制 2、政治社会化 3 相互威慑困境 4、依赖的脆弱性 5、时代主题 二、简答题 1、比较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 2、分析政治权力的特性 3、洛克对自然状态的描述 三、论述题 (真题答案解析、复习资料、高分课程可咨询育明教育外交学院考研陈老师扣扣:547.063.862) 1、区域一体化不断加强在欧洲一体化过程中那些一体化理论论述过什么观点
育明教育
资料来源: 外交学院考研咨询师陈老师编辑
专题十:东盟一体化的发展 专题十一:中日韩三国 FTA 建设 专题十二: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和周边国家的对外关系的影响(所应作出的调整) 专题十三:亚投行的政治经济影响 专题十四:中国关于重大国际问题的政策主张 专题十五:乌克兰危机下的美饿博弈 (七)外交学院国际关系考研复试流程及常见问题讲解 (八)2016 年外交学院国际关系考研专业课模拟押题试卷及解析
专业二:802 国际关系史 一、名词解释
1、旧金山条约 2、让莫内 3、赫尔姆斯伯顿法 4、科索沃战争 5、三环外交 二、简答题 1、赫鲁晓夫时期苏对外政策原因及表现 2、巴勒斯坦问题产生的原因 三、论述题 1、美国冷战后亚太地区的政策演变 2、第三世界冷战时期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专业选读性书目

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专业选读性书目

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专业选读性书目1、《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全两册),[古希腊]修昔底德著,徐松岩、黄贤全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2、《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上、下),[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董书慧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唐贤兴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4、《国际关系史》(十卷本),王绳祖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5、《当代国际关系学导论》,俞正梁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6、《国际政治学理论》,梁守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7、《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倪世雄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8、《国际关系研究使用方法》,阎学通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9、《西方国际政治学》,王逸舟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10、《国际政治理论》,[美]肯尼思·华尔兹著,苏长和、信强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11、《权力与相互依赖》,[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著,门洪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2、《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美]亚历山大·温特著,秦亚青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3、《新规范、新格局、新趋势》,时殷宏著,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14、《大棋局》,[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著,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15、《国际纵横策论:争强权,求和平》,[美]汉斯·摩根索著,卢明华、时殷宏、林勇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16、《国际关系分析》,[美]卡尔·多伊奇著,周启鹏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17、《大国的兴衰》,[美]保罗·肯尼迪著,蒋葆英译,中国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18、《国际法》,王铁崖主编,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19、《外交学概论》,鲁毅等著,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20、《外交理论与实践》,杨公素著,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21、《西方外交思想史》,陈乐民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22、《中国近现代外交史》,熊志勇、苏浩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23、《外交智慧与谋略——新中国外交理论与原则》,谢益显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24、《中国外交50年》,曲星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25、《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著,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26、《外交外事知识和技能》,黄金褀著,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27、《中国十大外交家》,石源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28、《外国著名外交家列传》,张立平著,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29、《全球政治和中国外交:寻求新的视角和解释》,王逸舟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30、《中国国家利益分析》,阎学通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31、《首脑外交》,[美]埃尔默·普利斯科著,周启鹏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32、《多轨外交——通向和平的多体系途径》(外交学译丛),[美]路易丝·戴蒙德、约翰·麦克唐纳著,李永辉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3、《经济外交》,张学斌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34、《多边外交::范畴、背景及中国的应对》(文章),楚树龙著,《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10期35、《对话与合作:全球环境问题和中国环境外交》,王之佳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现代国际关系史

现代国际关系史

现代国际关系史复习要点读书笔记现代国际关系史唐贤兴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近现代国际关系史>>是一本相当不错的书,我从大一开始就反复看这本书。

一般来说,国关史题是从一战后开始的,即1919年的巴黎和会开始的,一战及以前不用看,当然也有如北大是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开始的,时间跨度接近400年,而复旦是从1919年开始的,时间跨度只有90年。

这点上,考复旦的同学准备量要小很多!但是1919年之前的史实中特别要注意的是威尔逊的“十四点”,他虽然在1919年之前的,但这是美国20世纪第一次试图按自己意愿塑造国际秩序的重大努力(其他两次分别是二战和冷战结束之时,代表人物分别为罗斯福杜鲁门和老布什)!<<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这本书你需要看的只有五章:第七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第八章德国问题和欧洲安全第十章全球性资本主义危机对国际秩序的冲击第十一章法西斯侵略扩张和各国的对策第十二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国际秩序的重大变革及唐贤兴老师做的前言(相当不错的)这么多章东西其实只想说明一个问题,即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爆发的以及它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明白了这个主线,你就知道怎么看这本书了。

A把整个逻辑理清楚,比如德国的赔偿问题的几个重大事件:鲁尔危机--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胡佛缓债宣言,洛桑会议--不了了之你只要把这个线索理清楚了,我觉得碰到德国的赔偿问题,你就可以游刃有余了B 理完逻辑后,你再对每个事件有个大概印象即可,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你要知道每个事件与其他事件的联系,比如为什么会有道威斯计划,它和鲁尔危机有什么关系.我们红宝书编写组的同学对于每个事件的描述很详细,但是对相关事件的联系就相对弱了些,这里值得改进.第三,你千万不要去背什么杨格计划规定德国要赔偿多少马克,分几年付清之类的,你只要知道它减少了德国赔偿数即可了,考试的时候你根本就用不到这种数据的,你背它干吗!C 不过你单看这本书是不够的,比如如何看待赔款问题,如何看待集体安全问题,如何看待国际联盟的成与败(复旦07年的大题)为什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么短命,而二战后的安排相对稳定.你即使对史实很了解,但不能很好地回答这类问题,你怎么才能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而不是其他的事!考国关,史实固然重要,但这种开放性问题区分度更大,高手可以很容易得高分,普通人只能得低分.希望你们这方面要注意.我也是跨系考的,我自己不知道如何回答,所以我只好去旁听他们的课.D 这本书总的来说占的比例不是特别大,但是比较好拿分,尤其是有了他们的课堂笔记后.另外我们的笔记中基本上用最简洁的内容,理了一遍整个逻辑,相信对你们会有所帮助的。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大纲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大纲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国际政治专业必修课适应专业:国际政治课程简介:《现当代国际关系史》是国际政治专业主干课程,它主要研究国家和民族间外部动态发展的历史,着重从横向方面剖析各个历史时期主要国家间和国际组织的外部关系,阐释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相互关系的兴衰流变、联系交融及其对全球社会发展过程的牵制和影响。

课程总学时:54授课教材:时殷弘著:《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参考书目:[1] 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6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

[2] 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 唐贤兴主编:《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 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21世纪国际关系学系列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 朱瀛泉著:《近东危机与柏林会议》,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6] 陈乐民主编:《西方外交思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7](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8](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

[9](英)爱德华•卡尔著:《二十年危机(1919-1939)》,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

[10](美)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1](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

[12](美)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13] Hans Mougenthau: Politics among Nations——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Alfred Knopf, Inc., 1978.[14] Karl Deutsch: The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Eaglewood Cliffs, 1978.二、课程教育目标现当代国际关系史是社会科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高等学校中国际政治专业的主干课程。

第一章 近现代国际关系发展的三大历史阶段

第一章  近现代国际关系发展的三大历史阶段
本质上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的学科 。 A 新兴:
与传统学科如历史学、哲学等相比,兴起比较晚。 B 跨学科:
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法学、政治学 和国际政治等学科的基础 。
与外交史、世界史、国际关系学、有联系,又有显著区别。
国际关系史的定义
指的是近(现)代以来国际关系行为体之间关系 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
它以国家(即主权)行为体之间关系的演变为 主要研究对象,
同时也把具有国际性质的非国家(即非主权) 行为体的发展变化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国际关系史定义
❖ 是研究国际社会中各地区、各国家、各国际组织之间 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思想、教育、宗 教和民族等领域中相互交往、相互依存、相互冲突、 相互制约的关系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结果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宗旨与目的
❖ 开设本课程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是希望学生在学习自 己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够关心时政,开阔视野,活跃 思维; ❖ 外交政策的制定、实施有自己理性的分析和判 断。 ❖ 在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同时,增加当代大学生的 历史责任感,从而能够担当起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重担。 以史为鉴可以更好地面向未来。
局的关键。
一、国际体系
❖ 体系: 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 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
❖ “国际体系” : 是“一种独立政治实体(国家)之集合体的政治体系, 这些实体非常频繁地并且依据一些规律性程序进行交 往” 。
国际体系的演变
1.威斯特伐利亚特体系与世界(1648-1815年) 2.维也纳体系与世界(1815—1883年) 3.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与世界(1883-1894年) 4.从多极均势到两极对抗(1894-1918年) 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19-1939) 6.雅尔塔体系(1945-1991年) 7. 世界多极化体系(1991-现在)

导论

导论

六、参考资料


7、(美)汉斯.· 摩根索:《国家间政治―寻求权 力与和平的斗争》中译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 版社1990年版 8、《国际条约集》(1648-1871),世界知识出 版社1984版。 9、《国际条约集》(1872-1916),世界知识出 版社1986年版。 10、陈乐民主编:《西方外交思想史》,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11、[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 (第一、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国际法

国际法就是国家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主要调 整国家之间关系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规 章制度的总称。而国家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 关系就是我们所说的最通常意义的国际关系,可见 国际关系是国际法的调整对象。国际法是国际关系 发展的产物,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因此,开国际关 系史这门课的目的是为了同学们加深对国际法相关 知识的了解,使大家能够大体上清楚国际法发展的 一个历史背景,以及国际法相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 据。
国际关系史

国际关系史是研究国际关系主要行为者及其特征的 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所以可以认为“国家”是最主 要的研究对象,因为它是国际关系的最主要的行为 者;而“主权”则成为其中或隐或现的核心概念, 因为它是国家这个行为者最本质的特征。在国际关 系史中,这两个名词一直是紧密相连的。所谓国家 就是一个拥有政府以及对地球表面特定地理区域和 特定人口拥有主权的独立的政治共同体。而所谓主 权就是国家合法性权威的最终来源。
四大理论对国 际组织的看法
现实主义 (Realism) 分析单位 国家
自由主义 (Liberalism) 个人、团体和国 家
马克思主义 (Marxism) 阶级
女权主义 (Feminism) 性别

国际法课程参考书目

国际法课程参考书目

国际法参考资料
1、詹宁斯瓦茨修订:《奥本海国际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5年
2、王铁崖著:《国际法引论》,北京大学出版,1998年
3、杨泽伟《宏观国际法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
4、路易斯·亨金《国际法:政治与价值》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5、程晓霞著:《国际法的理论问题》,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
6、李浩培《条约法》法律出版社,法律出版社,2003年
7、梁西《国际组织法》武大出版社,02年第5版(83年第1版)
8、唐贤兴《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9、徐显明《国际人权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
10、朱文奇《国际人道法》人大出版社,2007年
11、国际法资料:王铁崖、田如萱主编:《国际法资料选编》及其《续编》,法律出版社,1982
和1993
白桂梅李红云《国际法参考资料》北大出版社2004年
中国国际法学会主编:《中国国际法年刊》,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12、国际法案例:朱文奇《国际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人大出版社,2006年
陈致中、李斐南编:《国际法案例选》,法律出版社,1986年
梁淑英《国际法案例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
13、国际法教材:梁淑英主编:《国际公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
白桂梅朱利江《国际法》人大出版社 2004年
周鲠生著:《国际法》,世界知识出版社,1976年
邵津主编《国际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铁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第1版,05年第19次印刷
端木正主编:《国际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慕亚平、周建海、吴慧著:《当代国际法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14、杂志、资料。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考研辅导班-《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唐贤兴pdf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考研辅导班-《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唐贤兴pdf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考研辅导班-《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唐贤兴第一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与欧洲国际关系第一节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一、17世纪初的欧洲各国二、“三十年战争“三、《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第二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争夺海上霸权的斗争一、欧洲国家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态度二、共和国与护国主期间英国的对外关系(1649-1658)三、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与光荣革命时期英国的对外关系(1660—1688)第三节法国争夺大陆霸权与欧洲国家的反法斗争一、《比利牛斯条约》二、路易十四对“天然疆界”的追求三、奥土战争四、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与《乌得勒支和约》第四节18世纪列强争夺欧洲及殖民地霸权的斗争一、俄国的扩张与北方大战二、普鲁士的崛起与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三、七年战争四、两次俄土战争第二章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国际关系第一节美国独立战争与国际关系一、独立战争的爆发与欧洲各国的态度二、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与胜利后的外交第二节法国大革命与欧洲国际关系一、法国大革命对欧洲各国的震动与遭致的干涉二、俄、普、奥第二、第三次瓜分波兰三、督政府时期法国对外关系第三节拿破仑帝国时期的国际关系一、拿破仑的霸权图谋与欧洲的失衡二、拿破仑帝国的崩溃三、拿破仑对外政策评价第三章维也纳体系的建立与瓦解第一节维也纳体系的建立一、维也纳会议二、《神圣同盟条约》三、《四国同盟条约》四、对维也纳会议及其体系的评价第二节维也纳体系的最初运转(梅特湦时代)第三节维也纳体系的危机一、欧洲列强对拉美独立运动的不同反应与门罗宣言二、欧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三、东方问题的凸现第四节维也纳体系的瓦解一、1848年欧洲革命二、克里米亚战争第四章德意志的统一和俾斯麦体系第一节意大利的统—一、意大利统一运动的兴起二、普隆比埃协定和法、撒、奥战争三、对中意大利的归并四、对南意的归并和意大利王国的建立五、意大利的最终统一第二节德意志的统—一、19世纪中叶的普鲁士二、丹麦战争三、普奥战争四、普法战争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第三节俾斯麦体系的建立一、1873年三皇联盟二、东方问题的再起与俄土战争三、1879年德奥同盟四、1881年三皇同盟五、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第四节俾斯麦体系的调整与瓦解一、保加利亚危机和三皇同盟的终结二、法德关系危机和1887年《三国同盟续约》三、两次《地中海协定》和《再保险条约》四、德国的外交“新路线”与法俄同盟的建立第五章美日的崛起与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的斗争第一节欧洲列强早期瓜分殖民地的斗争一、列强对非洲的瓜分二、列强角逐中近东三、列强入侵亚洲第二节美国的崛起一、门罗主义(1823).二、美国内战三、美国在拉丁美洲的扩张第三节日本的崛起一、日本的“开国与明治维新二、在亚洲的侵略活动第四节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斗争一、美国的扩张二、英国的扩张三、日本的进一步扩张第六章欧洲列强的重新组合与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第一节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一、英德同盟谈判的失败二、英法协定三、英俄协定第二节一战前的国际危机与局部战争一、列强的军备竞赛和海牙国际和平会议二、第一次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机三、波斯尼亚危机四、第一次和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第三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列强的力量对比和矛盾激化二、萨拉热窝事件三、七月危机第四节大战期间的战争与外交斗争一、交战国争取盟邦的斗争二、战争的推进和交战国的和平攻势三、远东局势四、美国的参战第五节俄国革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一、十月革命与《布列斯特和约》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总结:性质及影响第七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第一节战胜国对战后世界“新秩序”的设想一、战争对各协约国力量的影响二、威尔逊的“十四点”纲领第二节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的建立一、巴黎和会的召开及列强在和会上的争夺二、《凡尔赛和约》三、国际制度的实验:国际联盟的建立四、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及其矛盾五、美国拒绝《凡尔赛和约》第三节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一、华盛顿会议的召开二、《四国条约》三、《五国海军条》四、《九国公约》五、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部矛盾第八章德国问题与欧洲安全第一节德国赔款问题一、列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的分歧二、鲁尔危机.三、《道威斯计划》四、《杨格计划》五、胡佛《缓债宣言》与洛桑会议第二节欧洲安全问题一、欧洲安全保障问题的提出二、《洛迦诺公约》三、国际联盟的裁军活动四、《非战公约》五、《伦敦海军公约》第三节20世纪20年代苏联对外关系的发展一、苏俄粉碎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二、热那亚国际经济会议三、《拉巴洛协定》四、苏俄对华政策与1924年《中苏协定》五、资本主义国家承认苏联的高潮第九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民族解放与民族独立运动第一节中东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一、土耳其民族解放战争二、北非地区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运动三、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和发展第二节中国及其周边地区的民族解放斗争一、中国反帝革命运动二、朝鲜民族解放斗争三、印度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第三节拉丁美洲人民的反美斗争一、墨西哥维护国家资源的斗争二、美国武装干涉尼加拉瓜三、泛美会议第十章全球性资本主义危机对国际秩序的冲击第十一章法西斯侵略扩张加深与各国的对策第十二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的重大变革。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唐贤兴)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唐贤兴)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唐贤兴)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唐贤兴)第一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与欧洲国际关系学习提示: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掠夺活动推动了世界贸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也对欧洲各国的政治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进入17世纪,神圣罗马帝国走向衰落,各诸侯与皇帝之间,天主教派与新教派之间斗争激烈,并导致“三十年战争”。

“三十年战争”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近代国际关系史的开端,欧洲进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时代。

和约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德意志各诸侯国享有独立主权,以及瑞士、荷兰为独立国。

缔约以后,各国普遍建立了常驻外交使节,进行专门的外事活动,正式国际关系逐步建立。

和约破除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体制的世界主权论,明确了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和国家独立等国际关系中的基本原则,促进了近代民族主权国家的形成。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各交战国妥协的产物,勉强调和了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在欧洲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的国家体系,但也为以后欧洲列强发起新的战争埋下了隐患。

在17世纪后半期和18世纪的欧洲战争中,宗教利益、王朝利益和道德原则不再是决定国家对外政策的主要依据,国家利益和理性原则逐渐指导着国家的主要行动。

这一时期,欧洲列强用战争来解决矛盾,用和约和妥协来结束战争。

战后的和约主要对所争夺的利益进行再分配,而不公正之处又引起新的战争。

其中的一些条款丰富了近代国际法的内容。

以国家主义为特征的近代专制国家体系逐步形成。

“三十年战争”前的五大强国法、奥、英、荷、瑞在战后地位各有升降。

到法国大革命之前,欧洲国际体系的主要参与者基本上确定为英、法、俄、普、奥五国。

在欧洲国际事务中,英国的主要角色是制衡者,其他四国是欧洲大陆的霸权争夺者。

学习要点:1、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性质、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2、欧洲主要国家的力量消长与矛盾转化。

3、欧洲国际政治重心的转移。

4、重要战争、和约及其影响。

5、以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分析该时期的欧洲国际形式。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考研历年真题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考研历年真题

国际关系考研真题解析,考研参考书,高分经验,考研辅导一.2017年外交学院国际关系考研参考书711政治学综合一①《国际关系理论:思想、范式与命题》,王帆、曲博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年版;②《权力·制度·文化》,秦亚青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③《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④《政治学十五讲》(第二版),燕继荣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802国际关系史①《简明国际关系史》,肖月、朱立群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②《国际关系史》,刘德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③《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唐贤兴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二.真题(近两年换参考书较多。

因此政治学理论参考前2年,国关史参考前5年即可。

)2015年外交学院政治学综合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法制2、政治社会化3、相互威慑困境4、依赖的脆弱性5、时代主题二简答题1、比较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2、分析政治权力的特性3、洛克对自然状态的描述三论述题1、区域一体化不断加强在欧洲一体化过程中那些一体化理论论述过什么观点2、世界体系和世界格局是国关的重要观点,探寻体系稳定有霸权稳定论、两极稳定论、多边稳定论的理论和用历史事件举例2014年外交学院政治学综合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单一制国家2政治合法性3政治改革4国际体系结构5制海权6复合相互依赖7威慑8康德文化二、简答1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观2结合国际关系,分析一下利益的内在矛盾3简述英国学派的基本学术特征三、论述结合国际关系现实,简述国家间合作的困境以及国际制度为什么能促进合作育明教育状元集训营政治冲刺资料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十五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历年分析题2001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依据、意义和应处理的关系(文理共用)。

2002年:如何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差距有所扩大(文理共用)。

国际关系史笔记~~二战前国际关系史(词条21-40)

国际关系史笔记~~二战前国际关系史(词条21-40)

笔者推荐书目、网站、报纸、主流期刊:1、战后国际关系史顾关福著时事版2、(1)国际关系名词解释白鹤著现代教育版(2)国际关系实用手册3、环球时报/环球网4、现代国际关系(登陆中国知网CNKI)使用说明:笔者公布笔记意在降低备考考试搜索信息的成本,但不愿束缚考生思想,请谨记仅供参考,请“取之精华,去其糟粕”送给考生的话:望努力,勿投机,祝成功!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研究生考试初试业务课1(国际关系史)笔记一、二战前国际关系二、了解更多,请转至笔者新浪博客:纳什纳丽斯的博客(/s/articlelist_2658669854_16_1.html)词条20-4021、神圣同盟(1815)为防止拿破仑东山再起,在俄皇的倡议下,亚历山大一世与奥皇弗兰茨一世和普皇威廉三世于1815年9月签订了《神圣同盟条约》,盟约并没有为签字国规定明确的军事义务,不是一个具有的严格法律意义的载明缔约国权利和义务的同盟条约,倒是像一篇宣传基督教仁慈、友爱、互助精神的宣言书。

它提倡以基督教教义作为处理君主与上帝、君主与君主和君主与臣民三种关系的基本原则,但它实际上是维护维也纳体系现状,特别是维护君主专制政治秩序这个大环境的产物。

它是欧洲专制君主特别是东方三大专制君主的互助同盟,它从精神上把各君主国联合起来,为镇压革命提供了一个纽带。

22、四国同盟鉴于拿破仑再次崛起的教训,为防止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英国、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四国在签订第二次巴黎条约的同一天又签订了《四国同盟条约》。

条约的主要内容是1)拥护1815年的《巴黎条约》2)如任何一方受到法国的攻击,盟国各出兵6万相助。

3)定期举行会议,协商各国的共同利益和维持欧洲和平的方法,条约有效期为20年。

四国同盟与神圣同盟相配合,目的在于防止法国再起,反对新的革命运动。

条约确定的定期的多边外交协商的安排是留给后世的宝贵的财富。

23、欧洲协调(会议外交)1818年,法国加入四国同盟条约后,五大国定期开会,处理共同事务,试图取得一致意见,这种形式叫做欧洲大国的协调或者欧洲协调、会议外交、它是一种定期的多边外交协商的安排,大国通过这种安排,能及时就影响各国的共同利益的事务或突发事件,进行沟通并采取相应举措;也有助于各大国以相互妥协的方式,缓和彼此之间的矛盾,形成暂时的一致或多数的一致的意见。

国际政治学本科专业参考书目

国际政治学本科专业参考书目

国际政治学本科专业参考书目1.《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三版):陈岳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1-12.《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三版):李少军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10-13.《国际政治学新论》:周敏凯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8-14.《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第二版):王逸舟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3-15.《大国的兴衰》:(美)肯尼迪著,陈景彪等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06-1-16.《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唐贤兴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7-17.《国际关系史》(近代卷)(上下册):方连庆,王炳元,刘金质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4-18.《国际关系史》(现代卷):方连庆,王炳元,刘金质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10-19.《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上下册):方连庆,王炳元,刘金质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10-110.《世界史纲》(第十五版)(上、下册):(英)韦尔斯著,吴文藻,谢冰心,费孝通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10-111.《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修订版上下册):(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10-112.《大外交》:亨利·基辛格著顾淑馨林添贵译海南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5-113.《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倪世雄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1-114.《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第七版):(美)汉斯·摩根索著,徐昕,郝望,李保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11-115.《国际政治理论》:(美)肯尼思·沃尔兹(Waltz,K.N.)著;信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8-116.《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美)罗伯特·基欧汉(Keohane,R.)著,苏长和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1-117.《20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英)爱德华·卡尔(E.H.Carr)著,秦亚青译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1-118.《局部全球化世界中的自由主义、权力与治理》:(美)罗伯特·基欧汉著洪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5-119.《新现实主义及其批判》:(美)罗伯特·基欧汉编,郭树勇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10-120.《权力与相互依赖》(第3版):(美)罗伯特·基欧汉,(美)约瑟夫·奈著,门洪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10-1 21.《硬权力与软权力》:(美)约瑟夫·奈著,门洪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10-122.《大国政治的悲剧》:(美)米尔斯海默著,王义桅,唐小松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1-123.《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美)亚历山大·温特著,秦亚青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1-124.《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美)布热津斯基著,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7-125.《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第五版):(美)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著,阎学通,陈寒溪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1-126.《观念与外交政策:信念、制度与政治变迁》:(美)戈尔茨坦,(美)罗伯特·基欧汉编,刘东国,于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2-127.《国际思想之父:政治理论的遗产》:(美)汤普森著,谢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10-128.《国际关系中的思想流派》:(美)汤普林著,梅仁,王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10-129.《国际思想大师:20世纪主要理论家与世界危机》:(美)汤普森著,耿协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5-1 30.《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美)塞缪尔·亨廷顿著新华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1-1。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教案.doc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教案.doc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课程教案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国际政治专业必修课适应专业:国际政治课程简介:《现当代国际关系史》是国际政治专业主干课程,它主要研究国家和民族间外部动态发展的历史,着重从横向方面剖析各个历史时期主要国家间和国际组织的外部关系,阐释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相互关系的兴衰流变、联系交融及其对全球社会发展过程的牵制和影响。

课程总学时:54授课教材:时殷弘著:《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参考书目:[1] 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6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

[2] 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 唐贤兴主编:《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 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21世纪国际关系学系列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 朱瀛泉著:《近东危机与柏林会议》,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6] 陈乐民主编:《西方外交思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7](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8](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

[9](英)爱德华•卡尔著:《二十年危机(1919-1939)》,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

[10](美)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1](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

[12](美)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13] Hans Mougenthau: Politics among Nations——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Alfred Knopf, Inc., 1978.[14] Karl Deutsch: The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Eaglewood Cliffs, 1978.二、课程教育目标现当代国际关系史是社会科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高等学校中国际政治专业的主干课程。

2017年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历年考研真题,考研经验

2017年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历年考研真题,考研经验

国际关系考研真题解析,考研参考书,高分经验,考研辅导一.2017年外交学院国际关系考研参考书711政治学综合一①《国际关系理论:思想、范式与命题》,王帆、曲博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年版;②《权力·制度·文化》,秦亚青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③《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④《政治学十五讲》(第二版),燕继荣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802国际关系史①《简明国际关系史》,肖月、朱立群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②《国际关系史》,刘德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③《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唐贤兴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二.真题(近两年换参考书较多。

因此政治学理论参考前2年,国关史参考前5年即可。

)国际关系史2010名词解释:日美安全条约中导条约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伊朗人质危机勃兰特委员会简答题:简述欧洲一体化取得的成果2评析普京的“务实外交”论述:1冷战时期美国的军事战略调整的原因、内容和影响。

2二战后初期亚洲国家掀起民族解放运动高潮的原因、特点和结果2011名词解释:西欧联盟NPT非盟奥斯陆协定马岛战争简答题:1、二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同盟体系的建立2、评析布雷顿森林体系论述题:1、论述苏联战后外交政策的演变及结果2、论述北约的形成及战略演变的过程2012名词解释:哥穆尔卡《美苏中导条约》上海合作组织单一欧洲法案简答:一.北方四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过程?二.新东方政策原因及表现?论述:一.论美苏冷战过程中三次缓和的原因及表现?二.评析联合国安理会改革/2013:名词解释:让·莫内、《旧金山合约》、赫尔姆斯—伯顿法、科索沃战争、三环外交简答:试述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对外战略调整的原因及表现试述巴基斯坦问题产生的原因论述:1.试述冷战后美国对亚太政策的演变2.试述冷战时期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2014名词解释:不结盟运动、阿拉法特、克什米尔问题、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简答:1.评价马歇尔计划2.分析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原因及影响论述:1论述二战后西方主导建立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发展变化2.从欧洲一体化进程分析其阻碍性因素2015名词解释:拉宾、柏林墙、日本和平宪法、国际联盟简答:1.美国20世纪70年代对外政策的原因、表现及结果2.冷战后俄罗斯同西方国家关系的演变论述:1.比较一战后和二战后亚太地区安全秩序2.评述联合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育明教育状元集训营政治冲刺资料分析七:认识论材料题(重点)1、实践和认识的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唐贤兴)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唐贤兴)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唐贤兴)第一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与欧洲国际关系学习提示: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掠夺活动推动了世界贸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也对欧洲各国的政治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进入17世纪,神圣罗马帝国走向衰落,各诸侯与皇帝之间,天主教派与新教派之间斗争激烈,并导致“三十年战争”。

“三十年战争”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近代国际关系史的开端,欧洲进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时代。

和约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德意志各诸侯国享有独立主权,以及瑞士、荷兰为独立国。

缔约以后,各国普遍建立了常驻外交使节,进行专门的外事活动,正式国际关系逐步建立。

和约破除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体制的世界主权论,明确了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和国家独立等国际关系中的基本原则,促进了近代民族主权国家的形成。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各交战国妥协的产物,勉强调和了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在欧洲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的国家体系,但也为以后欧洲列强发起新的战争埋下了隐患。

在17世纪后半期和18世纪的欧洲战争中,宗教利益、王朝利益和道德原则不再是决定国家对外政策的主要依据,国家利益和理性原则逐渐指导着国家的主要行动。

这一时期,欧洲列强用战争来解决矛盾,用和约和妥协来结束战争。

战后的和约主要对所争夺的利益进行再分配,而不公正之处又引起新的战争。

其中的一些条款丰富了近代国际法的内容。

以国家主义为特征的近代专制国家体系逐步形成。

“三十年战争”前的五大强国法、奥、英、荷、瑞在战后地位各有升降。

到法国大革命之前,欧洲国际体系的主要参与者基本上确定为英、法、俄、普、奥五国。

在欧洲国际事务中,英国的主要角色是制衡者,其他四国是欧洲大陆的霸权争夺者。

学习要点:1、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性质、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2、欧洲主要国家的力量消长与矛盾转化。

3、欧洲国际政治重心的转移。

4、重要战争、和约及其影响。

5、以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分析该时期的欧洲国际形式。

第一节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一、17世纪初的欧洲各国君主专制国家成为国家形态的主流。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唐兴贤课后习题答案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唐兴贤课后习题答案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唐兴贤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与欧洲国际关系1.试分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性质和特点。

答:性质:1618年到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彻底打破了罗马神权下的世界主权,建立了欧洲世俗专制王权国家间的国际秩序。

威斯特伐里亚条约实际是德意志内部宗教矛盾演变为一场各国君主争权夺利扩疆拓土的战争后,各国瓜分利益的条约。

该条约是在新教徒占优势地位的情况下签订的,这在它的内容中也体现出来。

该条约从政治上分裂了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国力大损,而法国,瑞典增强了自身实力。

但实际上作为一场战争的结果,该条约虽然调和了原有的矛盾,但是又挑起了新的矛盾。

瑞典法国实力扩大引起了英国,丹麦等国的仇视。

威斯特伐里亚体系建立之后,欧洲的局势并没有稳定,反而通过战争不断的进行着更替。

特点:l. 威斯特伐里亚体系创立了以国际会议解决争端和结束战争的先例。

2. 承认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表明国家主权和国家领土和国家独立等原则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

3. 初次规定了缔约国不得破坏和约条款,如违约可集体进行制裁。

4.承认了新教和天主教享有同等的权力,打破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下的世界主权论。

5. 而此后欧洲各国之间开始确立常驻代表机构的制度,开始了外事活动。

6.它是国际关系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并且促成了现代国际法的产生。

2.英、法在近代的外交发展战略有什么不同?回答一:1)英国外交战略特点:英国资阶革命以后,英国为了实现国内资阶的利益,走上了大力推进海外扩张的殖民道路。

为了建立世界贸易霸权,英国商船和舰队在全球范围内抢占殖民地,并与西班牙、荷兰等海上强国争夺利益。

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英法封建王朝的同盟关系结束。

两国转而争夺欧洲霸权。

英国在这一时期在争夺海上殖民地和海上战略据点更为主动。

后来在西班牙、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英国直接将法国视为其发展的最大竞争对手,采取各种方式削弱法国,阻止其在欧洲大陆称霸。

这一时期的,英国外交战略主要通过拓展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拓展其海外利益,同时通过干预欧洲大陆事务,维持欧洲大陆均势。

国际政治系大一上学期参考读物汇总

国际政治系大一上学期参考读物汇总

国际政治系大一上学期参考读物汇总
一.基础类书籍(理科推荐)
1.《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修订版)》,斯塔夫里阿诺斯,北京大学出版社
2.《世界各国政治制度概论(第二版)》张新平,兰州大学出版社
3.高中历史教材以及区域地理
二.工具书
1.《世界地图册》中国地图出版社
2.《世界历史地图集》张芝联、刘学荣,中国地图出版社
三.政治学原理(申林老师推荐)
1.《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王浦劬,北京大学出版社(教材)
2.《政治学十五讲(第二版)》燕继荣,北京大学出版社
3.《政治科学(第九版)》迈克尔·罗斯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申林老师推荐)
四.近代国际关系史(王辉老师推荐)
教材:
方连庆主编:《国际关系史》(近代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参考书目:
1.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共十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

2.克拉克主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唐贤兴主编:《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计秋枫龚洪烈编著:《国际关系史研究导引》,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5.(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基辛格著:《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

7.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中国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

还有《草原帝国》《西方大历史》《历史上的各个时代》等课外读物
五.理论与建构(参考课程《国际问题研究基础》)
六.学刊与杂志(阅览室)。

第一章 近现代国际关系发展的三大历史阶段

第一章  近现代国际关系发展的三大历史阶段

2. 法国与欧陆霸权
❖ 法国人认为他们是塑造了现代欧洲历史的人。 ❖ 法国人既为欧洲塑造了一个最伟大的封建文明,又为现代世界树
立起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典范。 ❖ 法兰西的民族情感从历史上便是在同盎格鲁-萨克森人的抗争、
对立和争夺中得到了滋养。 ❖ 法国欧陆霸权的外交政策取向使法德两大民族的关系成为法国对
❖ 体系和层次由于互动能力的作用而形成某种结构和模式——即 国际格局 。
(主要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化所引起的交通和通信技 术、商业金融等社会技术的进步)
❖ 确定国际关系格局离不开国际关系体系中的主要单位——民族 国家。 A)因此民族国家成为国际格局中最主要的但绝不是唯一的行 为体, B)民族国家间的关系和大国的兴衰也就成为认识国际关系格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该书以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史上三次大论战为主线系统地论述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历史渊源及其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前后时间跨度为80年内容涵盖西方近十个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和几十种有影响的理论观点
第一章 近现代国际关系发展的三 大历史阶段
参考书目:
[1] 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6卷), 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
❖ 他为俄罗斯树立起一个致富致强的传统——陆路蚕食加水域
开拓;构成了从彼得大帝起的一贯政策。
5. 美国与“天定命运”
❖ 美国200多年的历史进程:美国—美洲—亚洲—欧洲—世界 ❖ 美国崛起的因素(地理优势;制度;文化;社会;人物;历史
机遇) ❖ 独立后的美国,对外政策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对
❖ 除了威廉二世和希特勒的“世界政策”外,德国在其余的大 部分时期的外交都或多或少地遵循着这样的外交传统——一
项东西贯通的外交政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唐贤兴导论“国际关系是一门关于人类生存的艺术和科学。

如果人类文明在未来30年横遭扼杀的话,凶手不是饥荒,也不是瘟疫,而是对外政策和国际关系。

”——(美)卡尔2多伊奇,《国际关系分析》,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

专业素养国际关系学:学理论国际关系史:学历史国际关系现状研究:关注现实一、学习国际关系史的意义总结往昔指导现实思考未来世界史>国际关系史>外交史国际关系史是一门以国家之间的互动为着眼、以不同历史时期国际关系体系和格局的发展变化为主线,以大国兴衰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演进为主要考察对象的交叉学科。

1、国际关系行为体国际关系行为体是指能够独立参与国际事务,并能独立行使国际权利,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的实体。

state actorsnon-state actors国家关系体系中的非国家行为体Non-state Actors政府间组织IGOs非政府组织NGOs跨国公司TNCs恐怖组织Terrorist2、国际体系和国际格局国际体系——用来描述国际关系整体状况的一个概念,强调的是国际关系行为体之间难以割裂的联系性与整体性。

国际格局——在一定的历史发展周期内国际关系构成中,在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集合的基础上,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等战略力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和局面。

国际体系——星光灿烂的夜空宏观层次国际格局——遍布夜空的星座中观层次国家——无数的星星微观层次三、国际关系史的开端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地理大发现四、国际关系史的历史分期国际体系演变的线索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近代国际关系史——1648年结束“30年战争”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现代国际关系史——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当代国际关系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近代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1、三十年战争后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2、拿破仑战争后的维也纳体系3、德意志帝国兴起后的俾斯麦体系4、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两极体系全球性国际关系逐步形成期(1640-1871年)1、第一阶段:1648-1700年主要矛盾:法国称霸欧洲大陆2、第二阶段:1701-1814年主要矛盾:英法争霸西班牙王位继承战(1701-1714)七年战争(1756-1763)拿破仑战争(1789-1814)3、第三阶段(1814-1871)主要矛盾:英俄矛盾全球性国际关系体系最终形成期(1871-1918年)1、第一阶段:1871-1900年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形成期2、第二阶段:1898-1905年美西战争、英布战争、日俄战争3、第三阶段:1914-1918年主要矛盾:英德矛盾德、奥、意同盟和英、法、俄协约两大集团五、国际关系史的研究对象1、国际政治关系2、国际经济关系3、国际文化关系4、战争与和平的关系5、均势外交与遏制强权的关系6、影响国际关系的新因素:环境、资源等六、近代国际关系史的特点1、欧洲是国际政治的中心。

(1)面积小,国家多,人口多。

(2)民族构成复杂。

(3)宗教色彩浓厚。

(4)资本主义发祥地。

2 、频繁的大国冲突和战争。

主要冲突:三十年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拿破仑战争、克里米亚战争、普法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次要冲突:奥土战争、北方大战、奥地利继承战争、俄土战争、土埃战争、普丹战争、普奥战争。

边缘冲突:美国独立战争、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美西战争、英布战争、日俄战争、巴尔干战争。

3 、战争-和约-秩序的循环。

七、参考书目1.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共十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

2.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3.唐贤兴主编:《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方连庆主编:《国际关系史》(近代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约瑟夫2奈著,张小明译:《理解国际冲突:理论和历史》6.张芝联主编:《世界历史地图集》,中国地质出版社,2002年版。

7.克拉克主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8.罗伯特等著:《西方文明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版9.布鲁斯2拉西特等:《世界政治:供选择的菜单》10.(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1.保罗2肯尼迪著,蒋葆英等译:《大国的兴衰》12.亨利2基辛格著,顾淑卿,林添贵译:《大外交》13.约翰2米尔斯海默著,王义桅、唐小松译:《大国政治的悲剧》影视推荐《茜茜公主》《亨利四世》《铁面人》《三个火枪手》《剑侠雄心》《二十年后》《茶花女》《巴黎圣母院》《拿破仑全面战争》《决战时刻》《乱世佳人》《战争与和平》导论一、国际关系史的开端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地理大发现二、近代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四分法:1、三十年战争后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2、拿破仑战争后的维也纳体系3、德意志帝国兴起后的俾斯麦体系4、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两极体系两分法:(一)全球性国际关系逐步形成期(16世纪末17世纪初-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1、第一阶段:16世纪末17世纪初到17世纪末;2、第二阶段:从 17世纪末到1814年拿破仑战争结束3、第三阶段:从1814年到1871年(二)全球性国际关系体系最终形成期(1871-1918年)1、第一阶段:19世纪最后30年;2、第二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3、第三阶段:1914-1918年三、近代国际关系史的特点1、欧洲是国际政治的中心。

欧洲的特点:(1)面积小,国家多,人口多。

(2)民族构成复杂。

(3)宗教色彩浓厚。

(4)资本主义发祥地。

随着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和基督教文明的扩展,作为区域性国际关系的欧洲国家间关系逐渐超越于其他区域性国家间关系之上而成为“国际性”的国际关系准则和思想。

2 、频繁的大国冲突和战争。

主要冲突:三十年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拿破仑战争、克里米亚战争、普法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次要冲突:奥土战争、北方大战、奥地利继承战争、俄土战争、土埃战争、普丹战争、普奥战争。

边缘冲突:美国独立战争、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美西战争、英布战争、日俄战争、巴尔干战争。

3 、战争-和约-秩序的循环。

4、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

工业革命、技术革命、非欧洲的美日崛起和亚非拉反殖民主义斗争共同促进国际关系体系全球化的形成。

第一章前威斯特伐利亚世界①公元1400年前,人类认识的世界是现在这个样子吗?②欧洲人最初认识哪几个大洲?③托勒密绘制的世界地图有什么特点,与今天我们见到的世界地图有什么不同?④人类最早的地球仪是什么时候制成的?与今天的地球仪相比,有什么不同?第一节 1500年前后的世界形势特点:相对隔离而又各具特色World of Isolated Regions to1500一、东亚封贡体系1500年左右明代中国凭借本身无以匹敌的实力地位和文化影响与周边国家建立的一种国际关系体系,中国是这一体系的中心。

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以封贡制度为交往模式的天朝大国与藩属国的封建关系。

中国封建王朝利用这种制度维护其“天朝至尊”的地位,诸小国处于依附地位。

随着西方殖民国家向东方的扩张和殖民,东亚封贡体系不断受到冲击,随着中国的衰落,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朝贡关系逐渐疏远和中断,东亚封贡体系也随之崩溃。

(一)背景1、中国的实力地位2、儒家文化的影响(二)特点:不干涉内政厚往薄来和平往来繁琐的礼节统一性和内聚性(三)意义:政治上,中华正朔得到了东亚诸国的承认经济上,东亚诸国从富庶的中国那里获取了贸易的实惠。

文化上,在儒家文化的教化下,东亚诸国纷纷从奴隶制国家进入封建制国家的序列。

二、穆斯林世界如果当初火星上有一位观察者,在观察约1500年前后的世界,那么,给他印象更深的将是穆斯林世界而不是基督教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L.S.Stavrianos:A Global History)1500年前后穆斯林世界的三大帝国: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波斯的萨菲帝国印度的莫卧儿帝国特征:政治上:四分五裂经济上:贫困军事上:落后思想上:信奉基督教三种体系的关系:东亚封贡体系相对独立和隔绝穆斯林世界与基督教世界之间以战争为主宗教战争:十字军东征The Crusades理查一世(Richard I,1157-1199年),又名狮心王理查(Richard the Lionheart)历史的回声这场反恐十字军战争是要花时间的美国向伊斯兰世界发起了十字军战争。

我们要重现撒拉丁手提利剑,异教徒的鲜血从剑锋滴落的情景。

思考:为什么当时最不发达最默默无闻的欧洲而不是阿拉伯人或中国人将世界各大洲联系在一起?成为主导现代国际关系的中心?历史学的本体论:1、人本主义:(1)强调领袖、精英人物的精神决定历史的进程。

代表人物:[英]柯林武德、兰克学派(2)强调群体的、大众的精神决定历史进程。

代表人物:[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2、科学主义:(1)结构功能主义。

代表人物:[美]帕森斯(2)长时段理论。

代表人物:[法]年鉴学派3、多元折中主义4、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学第二节欧洲走出中世纪一、“无序”的欧洲孕育了近现代民族国家和国际关系体系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资本主义时代的来临做了思想上、文化上和舆论上的准备。

2、民族君主国的兴起为西欧的扩张提供了政治组织上的准备。

3、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将整个世界联成一个整体,也开始了西欧的霸权时代。

二、欧洲人应对国际秩序的挑战1、马基雅弗利(意大利)近代西方国家学说奠基人2、让?博丹(国家主权论创始人)“主权是最高的、永恒的、绝对的和排他的。

”3、国际法始祖:格劳秀斯(“国际法就是要避免战争、追求和平”)4、黎塞留(1585—1642)法国近代早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三、近代中国人看世界“清末怪杰”辜鸿铭李鸿章:中国近代外交先行者本章重点名词解释:东亚封贡体系、穆斯林世界、欧洲秩序、马基雅弗利、格劳秀斯论述题:现代国际关系为何会从欧洲产生?第二章维斯特伐利亚体系第一节三十年战争Your Subtopics Go Here一、三十年战争的背景(一)德意志内部各种力量的斗争It was a war over Catholic-Protestant Issues, and it was a war between the Hapsburg empire and the various German states.1、新教诸侯与天主教诸侯之间的斗争奥格斯堡宗教和约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同德意志新教诸侯缔结的和约。

查理五世长期镇压新教,新教诸侯于1531年2月组成士马尔卡登同盟,与皇帝及天主教诸侯对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