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新学案】(新课标)2016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知识能力强化 专题4 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课件分解
《金版新学案》高三地理一轮 第1部分 第一节 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课时活页作业
《金版新学案》高三地理一轮第1部分第一节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课时活页作业大纲版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2011·湘潭模拟读下面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图示①②③④四处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①——沉积岩②——侵入岩③——变质岩④——岩浆A.①②B.①③C.③④ D.②④2.下列各种岩石和岩浆之间的转换过程中,正确反映地壳物质循环的是A.①—②一③一④一① B.③一⑤一①一④一③C.③一①一④一② D.②一④一①一⑤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①有层理,为沉积岩;②为侵入岩;③为岩浆;④为变质岩;⑤为喷出岩。
第2题,地壳的物质循环为由岩浆到岩浆岩,再到沉积岩、变质岩,最后再生成新的岩浆的过程。
答案: 1.A 2.B2011·烟台质检读江苏三大名石图及相关资料,回答3~4题。
雨花石昆石太湖石出自江苏南京及其周边地区产于江苏昆山,由地下深处的因盛产于太湖地区而古今闻的雨花台砾石层二氧化硅热熔液侵入到断层破碎带内,冷却后形成网络状白色石英名,主要成分是石灰岩3.关于“江苏三大名石”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都是外力作用的产物 B.都是内力作用的产物C.形态都和流水作用有关 D.雨花石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有关解析:由材料可知,雨花石出自沉积岩中的砾岩,昆石实质上是岩浆岩中的侵入岩;太湖石是沉积岩中的石灰岩。
其中雨花石和太湖石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而昆石是由内力作用中的岩浆活动形成的。
答案: D4.从地壳物质循环角度来看,下列转化可能实现的是A.太湖石→昆石 B.雨花石→砾岩C .雨花石→昆石 D.砾岩→昆石解析:昆石只能由岩浆冷却形成,而雨花石可以经过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砾岩。
答案: B在台湾东北海岸“野柳公园”内,有一群海岸怪石,其中以“女王头”最为著名如图。
但其“玉颈”由于逐年变细,预计15年后将面临“断头”危机。
《金版新学案》高三地理一轮 第1部分 第三节 全球性大气环流课时活页作业 大纲版
《金版新学案》高三地理一轮第1部分第三节全球性大气环流课时活页作业大纲版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的方向,读图完成1~3题。
1.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C.甲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D.乙地为赤道低气压带2.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能正确表示丙处风带风向的是3.若该图为东亚冬季风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三地中,乙是陆地B.甲、乙、丙三地中,甲地气温高C.丙气流的性质是温暖湿润D.海陆热力差异是该环流的成因解析:第1、2题,甲地纬度低于乙地,且甲地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乙地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可判断甲地为副热带高压,乙地为副极地低压,丙为盛行西风。
第3题,东亚季风是由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
答案: 1.C 2.B 3.D4.2011·湖南联考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伦敦将承办2012年第30届夏季奥运会。
据此结合下图,北京与伦敦气候差异十分显著,其决定性因素是A.纬度位置 B.地形起伏C.大气环流 D.洋流性质解析:北京和伦敦的纬度位置接近,而大气环流形势差异明显,分别受西风和季风环流影响。
答案: C2011·江苏百校联考读图,回答5~6题。
5.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是A.① B.②C.③ D.④6.②地常年盛行风A.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B.由副极地低气压带吹向副热带高气压带C.由极地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D.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解析:④为季风气候,成因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相关。
①②③的气候成因均与气压带、风带有关。
②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
答案: 5.D 6.D2011·烟台质检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读图回答7~8题。
【金版新学案】(新课标)2016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第2部分核心知识突破选修6环境保护
• 1.(2015·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锯泥是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粉与水的混 合物。我国北方某石材生产基地每年产生大 量锯泥,其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石粉质地 细、难处置,大风时易漫天飞扬,雨天则随 雨水流入河道。近年来,某企业在该基地利 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加气砖质量轻,保温效 果好,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下图为锯泥产 生过程及利用示意图。
• [答案] 措施: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 并作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之后, 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 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理由: 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 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
• 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与防治
生态环境问题 产生的原因 造成的危害 防治措施
• (4)环境保护:环境管理、国际合作、公众参 与。
考点分类突破
• 考点一 环境污染与防治
•
(2014·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流经某城市小
河水污染程度与流量、降水的关系。读图,完
成• 下(1)列说各出题小。河水污
染的变化特点,
简析该次水污染
形成的原因。
• (2)简述防治该河 水污染可采取的
• [获取和解读信息]
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的积极 意义。
• 解析: 石粉本身属于废弃物,因此用其生 产加气砖实现了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材料中 提到“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大风时漫天飞 扬,雨天则流入河流”,因此用锯泥生产加 气砖可以减少占用土地,减轻空气污染和水 污染;“加气砖质量轻,保温效果好”,因 此可以节省能源。
《金版新学案》高三地理一轮 第1部分 第五节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课时活页作业 大纲版
《金版新学案》高三地理一轮第1部分第五节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课时活页作业大纲版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1·郑州预测下列诗句描述气候现象的是A.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B.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C.三月无雨旱风起,九月霜降秋早寒D.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解析:描写气候现象的是“三月无雨旱风起,九月霜降秋早寒”,其他诗句是描写天气的。
答案: C下图为某假想陆地的一部分,读图,回答2~3题。
2.甲地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3.F为一小岛,1月份小岛西侧A.月平均气温大于0 ℃,降水量较大B.月平均气温小于0 ℃,降水量较大C.月平均气温大于0 ℃,降水量较小D.月平均气温小于0 ℃,降水量较小解析:第2题,甲地位于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
第3题,F岛位于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西北风,位于迎风坡,故小岛西侧降水量较大;大洋中岛屿气候的海洋性明显,最冷月气温高于同纬度陆地,大于0 ℃。
答案: 2.C 3.A2011·天津模拟下图是世界某著名山脉东西两侧的气候资料图。
读图,回答4~6题。
4.下列有关甲地气候特征的叙述,最准确的是A.1月温和多雨,7月炎热干燥B.1月炎热少雨,7月温和湿润C.7月温和多雨,1月凉爽少雨D.终年温和,1月多雨7月少雨5.甲地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是A.信风 B.西风C.夏季风 D.台风6.乙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是A.水稻种植业 B.商品谷物农业C.乳畜业 D.特色瓜果种植业解析:第4题,从图形中气温的变化看,两地都在南半球。
据图判断,甲地气温高的1、2、11、12月份,降水较少,所以是地中海气候。
第5题,给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带来水汽的是西风。
第6题,乙地常年降水都较少,只适宜在盛夏季节发展特色瓜果种植业。
年《金版学案》地理·必修2(人教版)课件: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课标要求
分析不同人口 增长模式的主 要特点及地区 分布。
课标解读
知道:世界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 空间上的差异。 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并利用其指标差异对比分析世界不 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 应用:能够根据相关的人口资料或 图表,分析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人口 增长状况、面临的问题及应采取的 人口措施。
今后几十年人 采取了控制人
今后变化趋势 口数量将比较 口的措施,人
稳定,一些国 口增长速度将
家还会逐渐减 趋缓,但人口
少
数量还将增加
三、不同人口问题带来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国家 人口问题
影响
措施
发达 国家
人口增长缓慢 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 人口老龄化 足,社会负担加重等
鼓励生育, 接纳移民和 外籍劳工
13.26%
增长5.84% 下降6.29% 上升3.36% 上升2.93%
(1)目前我国人口增长呈现的态势是( ) A.少年儿童比例呈上升趋势 B.劳动力人口不断减少 C.人口总量呈增长态势 D.人口呈零增长态势 (2)一个国家或地区 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 到 10%,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下列关于我国老龄化 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 2010 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 B.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
判读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 方面:
(1)关注塔形特征。不同的塔形反映了不同的人口问 题:年轻型反映了人口增长快、少年儿童所占比重高的 问题;成年型反映了劳动力丰富、就业压力较大的问题; 老年型则反映出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一般以≥60 岁的 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 10%或≥65 岁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达 7%作为判断一国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地理高三二轮复习教案5篇
地理高三二轮复习教案5篇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地理高三二轮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地理高三二轮复习教案1《日本》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湘教版教材编写由“大洲----地区----国家”组成,层层递减。
本节是在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这后走进的第一个国家。
因此,本课从内容上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应用,学好它又为今后学习其他国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能说出日本的位置与领土组成。
B、了解日本的地形特征及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理解日本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
(2)过程与方法:A、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自然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B、运用板快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学会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并会分析一个国家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使学生树立“事物是联系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日本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征。
(2)教学难点:气候类型及形成原因。
二、说学情初一学生正处于思维逻辑发展的关键时期,逻辑能力尚不够强,但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因此,在讲授日本时要多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以图片展示,并尽量联系实际,以增强学生印象。
三、说教法: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本节课教材特点,根据教学基本原则和规律,为实现上述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A、在教学形式上力求突破“为了学地理而学习地理”的思想瓶颈,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话题或生活常见现象,设置问题情境,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新课标)2016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知识能力强化 专题1《考试大纲》四项考核能力课件
(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A.16时~17时 C.18时~19时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
B.17时~18时 D.19时~20时 )
(2)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能力一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即对信息的理解和 处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其实是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 息的重要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的思维过程。获取和解读地理信 息是解答试题的基础和前提。在解题中要关注组成试题的所有
文字信息,关注图像中各种符号信息和注记信息,最大限度地
时间内确定应该从地图上获取哪些方面的信息。然后再按设问
的要求进行分析,排除干扰,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3.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设问是试题的重要组 成部分,也是明确试题要求和命题者考查意图的重要依据。解 题时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从题干中获取对解题有用的地理信 息,明确考查的具体知识点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理解命题的考
查意图。
4.从试题答案中获取和解读信息。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属 于组合式的试题,在设问时各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前一
题的答案往往为解答后一题提供信息。如果前一题解答错误就
会为下一题提供一个错误的信息。
(2015· 全国课标Ⅰ卷 )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
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
力。高考地理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提出四项考
核目标与要求,即: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 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 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金版新学案》高三地理一轮 第1部分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课时活页作业 大纲版
《金版新学案》高三地理一轮第1部分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课时活页作业大纲版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下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据此判断1~2题。
1.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A.①B.②C.③ D.④2.影响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面辐射 B.二氧化碳气体C.臭氧气体 D.人类活动解析:根据12~50 km的垂直高度,可知该大气层为平流层。
答案: 1.A 2.C3.2011·徐州调研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 B.②天气现象复杂多变C.③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D.④有利于高空飞行解析:读图可知,①图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为逆温现象,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②图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③图气温随高度增加基本没有变化,所以空气基本不产生对流运动;④图高度不变,气温不断变化,不利于高空飞行。
答案: B2011·泰州模拟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
据此回答4~5题。
4.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A.大气的温室效应B.大气的热力运动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5.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解析:实验的结论是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气温足足高了3 ℃,主要原因是土对气温升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验证了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答案: 4.D 5.B6.2011·广州模拟如图所示,该地当天的地理环境最可能出现我国某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示意图A.白天多云,夜间晴朗 B.大气逆辐射较强C.夜间风力较大 D.昼最短夜最长解析:我国某地一日气温在24~28 ℃之间,一定不是冬季,排除D选项;图中一日之内温度较高,温差较小,说明该日大气保温作用较强,故选B;白天多云,夜晚晴朗,则日出前后温度应最低,但图中没有明显表示出日出前后温度最低,故A错;夜间温度变化不明显,则夜间风力不一定大,C错。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关于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7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知道并掌控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篇1】一、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及要求高三二轮复习以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地理部分考试内容为根据,复习时,不再寻求知识结构的先后顺序,或学生认知结构的逻辑要求,而是对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通过公道的专题划分,按专题重点复习。
注意提炼主干知识和关注知识结构质量,建立更加完全、完善而清楚的地理知识体系与知识网络,到达将多个模块的内容有机地整合成为一个整体。
三轮复习是最后的冲刺复习阶段,关注热门,以题目引路,回扣教材,突出重点,查漏补缺,加强对学生解题能力和技能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学期主要复习必修3的剩余部分和选修地理Ⅲ旅行地理、选修地理Ⅴ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地理Ⅵ环境保护的复习,以及高考地理二轮、三轮的复习。
高考二轮复习是对重点的综合性专题的突破,主要针对高考的大块考点;三轮属于高考前的冲刺。
三、教学进度第二章区域可连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为例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连续发展——以美国为例第五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运用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第二节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球二轮专题突破专题一地理基本技能第一讲地球仪、地图及地理信息技术第二讲等值线的判读第三讲统计图表的分析第四讲地理数据分析与运算技能培养专题二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结构第二讲地球的运动规律及意义专题三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第一讲大气的运动规律第二讲水体和地壳运动规律第三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专题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专题五人文地理事项与原理第一讲区位因素分析第二讲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工业地域类型第三讲人口、交通和城市专题六区域地理与国土整治第一讲区域空间定位第二讲世界主要国家和中国主要地区第三讲国土整治和可连续发展第四讲区域特点分析与差异比较专题七选修部分第一讲旅行地理第二讲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三讲环境保护考前冲刺专题八题型突破与答题建模第一讲挑选题常用答题技能第二讲综合题题型与答题建模专题九热门问题专题十规范答题要诀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篇2】一、学生基本情形通过综合分析我校地理考试成绩,为了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水平,搞好复习,提高地理教学实效性,特制定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金版新学案》高三地理一轮 第1部分 第一节 气候资源和气象灾害课时活页作业 大纲版
《金版新学案》高三地理一轮第1部分第一节气候资源和气象灾害课时活页作业大纲版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为了满足街道与建筑物都有较好的采光条件,下图中设计最好的是A.甲B.乙C.丙 D.丁解析:为使街道与建筑物有较好的采光条件,应与子午线成30°~60°的夹角。
答案: D2.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负责对当地气候情况作调查统计,其中对该地全年风向的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若要在该地布局对大气有一定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图中的西北风西南风东北风东南风13% 38% 41% 8%A.E处 B.F处C.G处 D.H处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当地盛行西南风和东北风,东南风出现的频率最小,对大气有污染的工业应建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答案: D2011·昆明模拟如果每个气候资源类型以3个阿拉伯数字表示,三个数字从左至右分别表示水分资源、热量资源、光照资源的质量等级。
读我国气候资源类型分布表,回答3~4题。
地区青藏地区四川盆地南方大部华北地区类型214 441 442 333地区西北大部东北大部塔里木盆地X类型124 323 Y 3123.X地可能是A.柴达木盆地B.漠河附近地区C.台湾西部平原 D.江汉平原4.Y类型代号应为A.134 B.421C.143 D.222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气候资源的特点。
第3题,由题意知,X地水分资源较充足,但热量相当贫乏,最可能是漠河附近地区。
柴达木盆地是内陆干旱盆地,水分资源贫乏;而台湾西部平原和江汉平原热量相对充足。
第4题,塔里木盆地是典型的干旱盆地,水分资源贫乏;但由于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光照丰富。
答案: 3.B 4.A5.下列气候类型分布区气候资源变率较大的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解析: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温和降水等气候要素都有较大的变率。
【金版新学案】(新课标)2016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第4部分 考前基础回扣课件
公路则要尽量多连接一些节点;管道尽可能利用现有管道,充
分考虑沿线油气供应地和消费市场,尽量避开山脉、河流等自 然条件恶劣的地方。
(2)方便快捷、少占好地、减少三类突出问题
(一)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1)问题: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
技术、管理经验等的积累,最终过渡到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本地
化生产,实现产业转移,而发达国家和地区通过压缩或淘汰产 业,发展技术含量更高的新产业。 三是国际产业转移的技术通常都是进入标准化产业阶段的 技术。产业转移的转入国依靠的主要是低成本竞争力,而发达
国家则投资于新产品研发。
基础回扣二
必会的四大区位分析
差 异 性
半球 差异
海陆 差异
等温线较北半球平直,原因是南 半球海洋面积比较广 1月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7 月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1月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7 月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
相似性 大洋中部
大洋边缘 平地 山地 冬季 夏季
无论南、北半球,还是冬、夏季 节,气温都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 递减
自然增长率形成人口压力,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持久压力,
造成人均资源减少、就业困难、生活水平下降和环境污染日益 严重等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
平提高。
(2)措施: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 结构,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
保护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3.城市工业区区位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1)不断向市区外缘迁移。
原因:城市土地日益紧张,工业企业污染环境的问题突 出。
(2)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原因:工业生产活动的大量运输需求。
2016届全国新课标2卷地理部分带答案
第一卷
1.B 2.C 3.B 4.A 5.D 6.C 7.D 8.C 9.D 10.B 11.A
第二卷
36.(24分)(1)上游(瑞 Nhomakorabea境内):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
北部支流(索恩河):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
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本小题共9分)
(2)①改善航运条件防洪②发电改善航运条件土地开发(防洪)(本小题共5分)
37.(22分)
(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本小题共7分)
(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本小题共9分)
(3)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本小题共4分)
(4)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本小题共6分)
(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
42.(10分)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目录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目录随着学校的安排,我们这学期的地理课程要开启第二轮专题学习了。
第二轮专题的学习内容将涉及到气候地理要素、国民经济地理要素、世界地理要素、环境地理要素等,旨在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地理学,拓宽视野,提升分析能力。
下面是第二轮专题学习的目录:第一章候地理要素(一)候类型1.候变暖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影响2. 不同国家的气候差异及其原因3.候演变的历史背景(二)候与自然灾害1.域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的关系2.然灾害的分类及其特征3.然灾害对地理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影响(三)候变化对全球资源环境的影响1.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2.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3.带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第二章民经济地理要素(一)业经济地理1.业生产要素及其地理分布特征2.业地理分区的划分原则及其意义3.业技术改造的意义及其措施(二)业经济地理1.业经济地理的特征2.业技术外溢的地理空间特征3.济全球化对工业经济地理的影响(三)市经济地理1.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发展规律2.市经济地理的影响因素3.市化及其后果第三章世界地理要素(一) 世界文化地理1. 世界文化地理的分类及其特征2. 世界文化地理的时空特征3.文化区域的特色及其影响(二) 世界人口地理1. 世界人口地理的特征及其变化2. 世界人口结构及其时空变化3. 人口因素对环境关系的影响(三) 世界经济地理1. 世界经济地理的时空特征2. 世界经济的分区方法及其机理3.易全球化及其影响第四章境地理要素(一)地利用地理1.地利用地理的特征及其变化2.地利用模式及其规律性3.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及其实施措施(二)境污染地理1.境污染的分类及其特征2.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影响3.染物的防治技术及其措施(三)源利用地理1.源的分类及其地理分布特征2.理环境与资源利用的相互影响3.源的合理利用及其策略这次的第二轮专题学习将使我们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和了解地理,是一次精彩的学习体验。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将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点,勤于总结研究,努力提升自己,以期达到预期效果。
【金版新学案】(新课标)2016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第2部分 核心知识突破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
谢谢观看!
• 解析: 第(1)题,从风暴潮逐月次数统计表 上可以看出,风暴潮集中在7~10月份,为夏 秋季节。成因分析既要从夏季风、台风频率 的方面考虑,又要从河流入海流量大,对风 暴潮的顶托作用方面考虑。第(2)题,防灾措 施包括:监测预报、工程措施、生物措施、 宣传措施等方面,要注意答题的完整性,避 免要点缺失。
强冷空气迅速入 降温幅度大、风 寒潮 侵造成大范围的 力强、影响范围 剧烈降温 大
• 2.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分布特征
• 3.我国气象灾害成因的相关性
• 2.(2015·山东师大附中质检)阅读资料,完 成下题。 • 2015年3月,联合国发布的报告显示,干旱、 洪水、地震以及强烈风暴等自然灾害每年对 世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 000亿美元。自然 灾害在全球范围频繁发生,不仅影响人类生 命安全,而且给人类造成极大经济损失。下 表为一般年份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估计表。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 本模块的复习注意把握以下两点: • (1)结合背景材料,分析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主要危害及防御措施等,复习时可以按照概念→成因→ •模 块指 危害→防御的思路进行,同时注意结合不同的图表,用 以说明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和成因机制。 要 • (2)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特征,分析某自然 灾害形成的地理背景,并说明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的差异; 复习时要注意运用联系的观点和整体性的原则分析自然 灾害的形成,并总结分析危害差异的思路。
考点分类突破
• 考点一
地质灾害
• (2014·全国课标Ⅰ卷)下图 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 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 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 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 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 灾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因此近地面大气的剧烈降温
是形成雾的必要条件。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晴天相对较多,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散失的热量多,地面辐射冷却
强,因此多雾。
答案: (1)D (2)D
类型二
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
(2015· 全国课标Ⅰ卷 ) 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
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
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规律。解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仔细阅读表格,充分把握表名的中心内容。 表名表达了图表所要展示的最主要的地理要素的分布和地
理要素之间的关系,透过表名往往可以发现一些重要信息。
第二,抓住主要线索,综合分析地理规律。 表格集中展示了多项地理要素,但也有主次、轻重之分。 主线要素往往体现了命题意图,是多项地理要素中的主要
风频玫瑰图是在一个八方位 ( 或更多 ) 坐标图中加上气象资 料绘制而成的。坐标中心点的风频概率为0,风频曲线离中心点 越远说明风频率越大。一般而言,要能读出一个地方的最大风
频和最小风频,以此结合有关城市和工业布局知识。
3.统计表格的判读 地理表格是地理数据的主要呈现形式,是考查考生阅读、 理解材料和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要载体。 解读表格题最关键的是灵活运用表格数字,从数字中找出表格
D.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
(2)各类餐馆如此分布,能够( A.降低餐馆原料的运输成本 )
B.加速农业地域类型转变
C.促进城市服务范围的扩大 D.体现出地域文化的扩散
[获取和解读信息] 餐馆是地域文化的一种体现。四种菜馆在京津地区、长江 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有较多的分布。除了上述地区,①在四 川盆地分布较密集,应为川菜馆;②在湖南分布密集,应为湘
专 题 四 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地理图像图表是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
理学科的重要特色,在高考命题中基本上“无图不成
题”,读图分析成为考查地理技能的最重要手段。除了 专题一的等值线图外,还有地理坐标统计图、地理结构 统计图、地理区域图、景观图、示意图、地理表格等, 因此在复习时要掌握常见地理图表的判读技巧,是提高
(4)最小风频为西风,最大风频为北风。
考点分类突破
类型一
地理分布图的判读
(2014· 北 京 文 综 ) 下图示 意 不 同类 型餐馆在我国部分地区 的分布状况。读图,完 成(1)~(2)题。
(1)①②③④依次示意(
)
A.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 B.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 C.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
察、辨析。
③特别要看清纵坐标单位数值,不能简单以“柱”或 “线”的高矮来比较大小。
④判读坐标的变化趋势时不能有思维定势。如横坐标不一 定总是向右增大。 ⑤判读时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
(2)三维坐标和平面正三角坐标图 用三维空间来反映三个地理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关系,或是 将它们统一在一个平面内,形成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如区域聚落数量最
C.塔里木盆地
D.江南丘陵
[获取和解读信息] 图甲 图乙 在各海 海拔1 550~1 7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拔段中 海拔<1 25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较多 在各坡 度段中 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流、山脉、洋流、等值线等。带箭头的表示动态,不带箭头的 表示静态。线段的长短、粗细表示量的大小。读线状地理分布 图要注意事物的起止点、事物的沿途变化和事物的走向。注重 同一空间不同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
联系,形成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和相互影响的结构体系。
(3)面状地理分布图:表示地形区、气候区、农业地域、工 业区等地理事物。①表示分布范围:在地图中用封闭的界线, 或一种图例表示某种呈面状分布事物的范围。②表示类别:在 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内,用不同的颜色或图例,在各个范
围内用不同图形加以区分类别。③表示数量:常用散点法(点数
多少 ) 、等值线法。读面状地理分布图,要明确事物的地理范 围。
1.(2015·四川文综)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 水滴或冰晶。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完成 (1)~(2)题。
(1)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A.福建沿海 C.准噶尔盆地 B.黄海沿岸 D.柴达木盆地
地理成绩的重要措施,地理高考“成在图表,败也在图
表”。
主干知识再现
1.下图示意 2009年中国大陆制造企业 500强总部的空间分 布。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
答案:
分布不
均衡。 集中分布在东 部沿海省市 ,以环渤
海地区(或京津冀地
区 ) 、长江三角洲地区 最为集中。 西北部的 省区总部数量较少。
表格给出了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某地各月降水量,要求确定 该地所处的干湿地区,解答此题必须把各月降水量逐月累加, 由定量到定性分析。 解答表格题是做定性、定量分析,还是仅做定性分析,因
题而异,解题时要灵活掌握。
第四,注意对表格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 类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同、相异、相似点,可以更清楚地 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特点。 如我国某市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变化表的判读:
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甲,指出2009~2010年冬春季节该地区气温的突出 变化。 (2)读图乙,判断其所代表的气候类型。 (3)读图丙,写出2050年各年龄段的比例。
(4)读图丁,判断最小风频和最大风频的方向。
答案: (1)3、4月份气温偏低,5月快速回升。 (2)地中海气候
(3)少年占20%,青少年占70%,老年占10%。
2.(2015·安徽文综)下图表示某市 2003~2013年土地利用 面积变化情况。完成(1)~(2)题。
提高导致入河泥沙减少。若该时间段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增
加,那么黄河的水量会增大,河流输沙量能力会提高;此时段 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小,会导致入海泥沙量减少;黄河流域植
被覆盖率降低,进入黄河的泥沙会增多;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
积减少,也会使黄河水量增加。 [尝试解答] (1)D (2)B
(2014· 广 东 文综 ) 图甲、图乙分别 为我国某地不同海 拔、不同坡度的乡村
化的形式,是地理信息的社会交流工具。它用真实可信的数据 来描绘图表及表述地理原理和地理过程,是地理规律、地理事 物在区域内发生、发展的具体体现,具有较强的时间动态性。 地理统计资料及图表,按照表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坐标 图、结构图、表格三大类。
1.常见的结构统计图类型及其构图特点
类型 例图 构图特点
地理分布图在图形系统中所占比例大,类型复杂多样,主
要有政治区域图 ( 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 ) 、自然要素分 布图(如世界气候分布图、地形分布图、气温分布图、水系分布 图、降水量分布图、各种自然资源分布图等)、人类活动分布图 ( 如中国工农业要素分布图 、中国铁路分布图 、人口分布 图 等 ) 、区域综合图 ( 如南方地区矿产、铁路和城市等多要素分布 图等)。按照地理事物在图形中分布的范围和形状,将分布图分 为以下三种类型:
矩形 结构图
图,是各个矩形面积占 总矩形面积的比重表示 地理资料的图示
2.常见的地理坐标统计图的判读 (1)平面直角坐标图 平面直角坐标图上的点、线 ( 折线、曲线 ) 、柱等既表示了 地理事物的数量,又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读图时 要积极思考,既要有定量的认识,又要做定性分析。(如下图)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获取和解读信息] 根据题意,要明确以下关系:该海域海底若以淤积为主,
则近海地区海水变浅,那么水深 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
离就变大;反之,该海域海底若以侵蚀为主,则近海地区海水 变深,那么水深 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就缩小。从图
中可以看出:
[调动和运用知识] 由于该海域位于黄河三角洲近岸,所以首先要考虑这是黄 河输沙量变小所致。而黄河输沙量变小存在两种可能:一是黄 河水量变小导致其搬运能力降低;二是黄河流域的植被覆盖率
聚落数量统计图。读
图并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1)~(2)题。
(1)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 点的是( 少 B.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550~1 7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 多 D.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2)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黄土高原 ) B.三江平原 )
(1) 点状地理分布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是标定在图上离散 的点。①表示分布地点:如我国水电站的分布 ( 只表示其空间 位置 ) 。②表示类别:用不同图例,如我国有色金属矿产的分 布。③表示数量:用定位符号的大小来区分 ( 或同时在符号旁 边注明绝对数量)。
(2) 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 、河
菜馆;③在珠江三角洲分布密集,应为粤菜馆;④在东部沿海
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密集,应为西餐馆。
[调动和运用知识] 各种菜馆的分布体现了地域文化的扩散,由最初的发源地 向其他地区扩散;餐馆分布主要受市场的影响,与原料的运输
成本关系不大;餐馆所用食材在我国分布广泛,对农业地域类
型影响很小;餐馆分布越多,同一种餐馆的服务范围越小。 [尝试解答] (1)A (2)D
[调动和运用知识] 三江平原海拔在200 m以下,且聚落主要分布在平地上,塔 里木盆地虽然海拔较高,但聚落数量较少且主要分布在盆地边 缘的绿洲上,坡度也较小;黄土高原和江南丘陵的地势起伏较
大,聚落集聚区的坡度也较大,但黄土高原海拔较高,江南丘
陵海拔较低。 [尝试解答] (1)C (2)A
地理统计资料及图表是大量真实地理信息的数字化和形象
要素。
第三,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解答表格题通常重视认识表格统计中反映出的地理原理和 地理规律,也就是从理性上做定性认识。大多数表格题直接就 可以观察分析到地理事物的强弱、大小、多少等规律变化。若 题目要求进行定量计算,就必须整理数据、计算数据,做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