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特色、问题与对策

合集下载

新时代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思路与举措

新时代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思路与举措

新时代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思路与举措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营经济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然而,在民营经济高速发展的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环境不公平等。

因此,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思路和举措,以期为我国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我们将对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分析其发展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我们将探讨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

我们将提出一系列具体的思路和举措,包括加强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市场环境、完善政策支持等,以期促进民营经济在新时代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民营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民营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民营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当前,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规模不断壮大,民营企业数量众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二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三是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拓展海外市场。

然而,民营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市场竞争激烈,民营企业在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缺乏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有限,融资成本较高,制约了其发展壮大。

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也面临诸多困难,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更多支持和帮助。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激发其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

浙江民营企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浙江民营企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浙江民营企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摘要:中国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增长最强有力的引擎,是促进社会稳定、繁荣市场和实现国富民强的重要力量。

浙江民营企业逐步进入结构合理、发展效率更高的可持续发展经济阶段。

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浙江民营企业如何在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下,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这将对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和融入世界经济主体的实现产生影响。

本文分析了浙江民营经济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民营经济在浙江举足轻重,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民营经济经历了从开始起步到迅速发展的过程,总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也逐步提高,为推动浙江由一个经济小省发展成为经济大省发挥了重要作用。

几十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把加快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市场机制最活省、改革探索领跑省份作为目标,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打造了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民营经济成为浙江“重要窗口”的金名片。

浙江的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67%的生产总值、71.7%的税收、82.6%的出口、87.5%的就业和92.5%的企业数量。

民营经济如今已经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平稳发展的压舱石、创新创业的主战场、共同富裕的主引擎。

一、“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1、规模越来越大浙江历来对民营经济厚爱三分,率先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全国首次以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为题开展省级地方性立法,从市场准入、营商环境,到减税降费、融资支持,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大力支持、推动和激励广大民营企业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新时代浙商精神在这片“沃土”上蓬勃发展,硕果累累。

民营经济增加值不断扩大。

2012年到2021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从2.2万亿元提高到4.9万亿元(预计数),总量翻了一番多,平均增幅快于现价GDP增幅0.6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2年的63.8%提高到2021年的67.0%(预计数),重要性愈发凸显。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新特点与转型升级对策建议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新特点与转型升级对策建议

摘要:民营经济占据浙江经济半壁以上江山,其发展水平决定着浙江经济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浙江长期占领全国经济制高点的重要因素。

当前,浙江民营经济确实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浙江应从营造发展环境、提升发展水平、提高创新能力、强化要素保障等方面入手,再创民营经济体制机制新优势,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关键词:民营经济体制转型1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浙江是民营经济的大省,截至2014年9月底,全省共有各类市场主体400.75万户,同比增长9.51%,其中企业119.51万户,同比增长16.35%;私营企业104.89万户,同比增长19.07%;个体工商户274.67万户,同比增长6.77%。

近年来,浙江民营企业虽然遇到诸多困难,但是仍处在良好的发展状态,主要特点是:1.1民营经济实力稳步提升根据全国工商联最新发布的“201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显示,浙江139家高居第一,入选榜单的企业在规模和效益上同比均有明显的提高。

浙江民营企业积极克服资源要素环境制约,不断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企业生产经营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生产总值、70%以上的外贸出口以及8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五六七八”现象充分说明了民营经济在浙江经济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

1.2民营经济结构逐渐优化新的时期,浙江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落实政府提出的经济转型发展策略,在经济结构升级转型方面,走在了前面,民营企业以其灵活、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在环境变化中快速反应,企业竞争力逐渐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是稳步提升。

且第三产业占比已超过第一与第二产业之和。

目前,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高新技术企业10000多家,实现增加值占民营工业增加值的19%左右;2013年信息经济生产总值达到10000亿元以上,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5.9%。

出现了一大批如娃哈哈集团、万向集团、吉利集团等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跨国公司。

民营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民营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民营企业数量逐年上升,成为推 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民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民营企业规模逐渐扩大 ,部分企业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
民营企业涉及行业广泛
民营企业在各个行业都有涉足,包括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 。
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融资难
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 由于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很难从 银行获得贷款。
人才短缺
由于缺乏高素质的人才,民营企业 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存在 较大的瓶颈。
产业结构不合理
部分民营企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 缺乏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政策支持不足
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 够,缺乏有效的扶持政策。
研究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推动 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和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 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统计方法,对民营经济发 展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02
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民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民营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 策建议
2023-10-27
目录
• 引言 • 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 政策环境问题及建议 • 企业自身问题及建议 • 融资难问题及建议 • 人才流失问题及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及意义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面临着 一些困难和挑战。
04
企业自身问题及建议
企业自身问题
缺乏战略规划

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问题:
1. 融资难: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面临较大困难,尤其是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和其他融资渠道的支持。

2. 政策歧视:在一些地区和行业,民营企业仍然面临着政策歧视,如土地、税收、市场准入等方面的不公平待遇。

3. 人才流失:由于薪酬待遇、职业发展空间等方面的原因,民营企业很难留住优秀人才,导致企业发展受限。

4.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应对市场竞争。

5. 法治环境不完善:一些地区的法治环境不完善,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容易受到不公平待遇和侵权行为。

建议:
1.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降低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

2. 优化政策环境:政府应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消除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歧视,为民营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3. 提高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投入,提高民营企业的人才吸引力,为其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4. 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民营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5. 完善法治环境:政府应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法律保护,完善法
治环境,为民营企业提供公平、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

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

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

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浙江民营经济[1]发展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致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初始发展阶段、80年代中后期的快速发展阶段、党的十四大后的全面发展阶段、党的十五大后的提高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大以来的转型升级阶段。

以家庭作坊和中小企业起步的民营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浙江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跨越,推进了农村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使浙江从一个“资源小省”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大省”,经济总量由全国第12位上升到第4位,并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优势的产业、企业和产品。

一、民营经济是浙江的显著特色(一)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1978年以来,浙江民营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到2008年上半年,浙江民营企业为全省创造强其中杭州的私人控股企业占全省的22.5%,宁波占19.9%,温州占12.6%,三个地区合计占全省一半以上。

二、当前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1.市场准入问题。

从第二次经济普查结果看,浙江民营经济仍然主要集中在完全竞争市场的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

一些基础产业领域,国有资本依然处于绝对控制地位,政企不分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仍存在排斥和限制竞争等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行为。

由于部门、行业、地区垄断经营的存在,民间资本在这些行业很难进入,尤其是在基础设施、金融保险、交通、通信、能源等具有较好市场前景和长期稳定收益的领域,这些领域基本由国有资本所控制,形成垄断行业。

尽管中央先后在2005年和2010年出台《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又称“非公经济三十六条”)和《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又称“新三十六条”),政府部门对开放的行业准入规范化管理水平仍然滞后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多数行业缺少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相关法律法规缺乏,配套机制不完善,民营企业投资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资源要素问题。

生产要素制约逐渐成为影响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

一是土地供给矛盾突出。

浙江民营企业发展问题浅析

浙江民营企业发展问题浅析

浙江民营企业发展问题浅析【摘要】浙江是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较为先进的地区之一,但在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从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影响因素、面临问题、可持续发展对策和政府支持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浙江民营企业在面临市场竞争、融资困难、人才短缺等问题的也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

浙江民营企业发展问题仍然凸显,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

未来,随着市场环境和政策的改变,浙江民营企业将继续朝着更加稳健、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地方经济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浙江、民营企业、发展问题、现状分析、影响因素、面临问题、可持续发展对策、政府支持、发展措施、凸显问题、未来发展趋势。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浙江省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民营企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浙江民营企业发展迅速,成为浙江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和稳定器。

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民营企业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

对于浙江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学术界和实践界一直存在着诸多关注和研究。

通过对浙江民营企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当前形势,找出问题所在,提出解决方案,促进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立足于研究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探讨面临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同时也将重点关注政府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通过对浙江民营企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促进浙江省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结构优化,还能为其他地区的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浙江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全面了解其发展情况,掌握其所处环境和面临挑战,为提出解决方案提供依据。

通过分析影响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因素,揭示问题的根源,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

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问题分析近年来,中国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促进就业、推动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1.融资难题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面临着较高的融资成本和较低的融资渠道。

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然而贷款标准过高、担保要求严格等问题依然存在,导致大部分民营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2.创新能力不足相比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方面存在差距。

一方面,缺乏先进的研发设备和技术人才;另一方面,部分民营企业重视眼前利润,忽视长期的技术创新投入。

3.市场竞争不均衡在市场竞争中,民营企业面临着来自国有企业的不公平竞争。

国有企业享受政府的特殊政策和资源优势,使得民营企业在市场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

二、对策建议为了解决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提升其发展质量和效益,以下是一些可行的对策建议:1. 改善融资环境政府应进一步放宽对民营企业的融资限制,降低贷款门槛,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

同时,加强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简化贷款手续,降低利率,缓解融资难题。

2. 强化创新驱动加强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增加研发投入,鼓励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提升企业的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

同时,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

3. 构建公平竞争环境政府应加大对市场竞争的监管力度,确保市场秩序的公平和透明。

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防止其垄断市场、限制竞争的行为,为民营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

4. 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民营企业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管理能力。

同时,鼓励企业开展员工培训,提升整体素质。

5. 完善法律法规针对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需求,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建立健全民营企业破产法律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企业合规经营。

6. 激发创业热情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更多人投身到创业中来,培育更多的民营企业家。

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

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
推动模式创新
支持浙江民营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提高企业运营效 率和竞争力。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鼓励和支持浙江民营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提高企 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06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浙江民营经济已成为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
02
浙江民营经济在自主创新能力、产业升级和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全省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江苏和广东的民营经济发展可 以看出,产业升级是必经之路。 浙江民营经济需要加快产业转型 升级,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 的产业转型,提升整体竞争力。
04
对外开放是重要机 遇
上海的总部经济和江苏省的国际化 发展给浙江民营经济带来了重要启 示。浙江应该加强对外开放,吸引 更多的国内外资本和优秀企业入驻 ,提高制造业为主导,制造业占全省民 营经济的比重超过50%。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浙江民营经济在服务 业、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加。
市场规模分析
浙江民营经济市场规模庞大,拥有众多中小 型企业。
浙江民营经济在资本市场活跃,不少优秀民 营企业通过上市等方式获得资金支持,进一
研究方法和范围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统计数据、实地调查等方法,对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综 合研究。
研究范围
主要针对浙江省内的民营经济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也会涉及到其他地区的民营经 济发展情况。
02
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
总体发展状况
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主体,贡献了全省GDP的60%以上。
浙江民营经济在国内外市场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具有较大 的发展潜力。
投资环境优化

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民营经济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增长,以及塑造活跃的市场竞争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民营经济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第一个问题:融资难题1.1 问题描述:许多民营企业由于规模较小,资金状况不如国有企业雄厚,往往面临融资困境。

银行贷款利率高、审批流程复杂,使得民营企业难以获取足够的资金支持。

1.2 对策建议:- 减轻信贷利率负担:政府可以通过降低信贷利率或给予优惠政策来减轻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 简化审批程序:加快银行贷款审批流程并简化手续,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 多元化融资渠道:鼓励发展债券市场、股权融资等多元化融资渠道,增加民营企业的筹资渠道。

三、第二个问题:创新能力不足2.1 问题描述:部分民营企业仍然停留在低端产业链上,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缺乏技术储备和研发投入,使得企业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2.2 对策建议:- 鼓励创新投入: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培育创新型企业。

- 引导资源向高端产业集聚:加大对高端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向科技、高附加值行业转型升级。

- 建立合作平台:促进民营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等开展合作,共享资源和知识,提升创新能力。

四、第三个问题:法律保护不完善3.1 问题描述:当前,一些条例法规存在模糊、不具体的情况,导致对民营经济的保护存在漏洞。

执法过程中存在不公正现象,使得一些企业在面临纠纷时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权。

3.2 对策建议:-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民营经济的立法力度,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保护民营企业的权益。

- 完善司法体制:提升司法系统的公平性和效率,确保以法治方式解决企业纠纷。

- 加强执法监管:加大对市场监管力度,严惩违反竞争原则、侵犯民营企业利益的行为。

五、第四个问题:人才流失4.1 问题描述:部分优秀人才倾向于选择国有企业或外资企业就业,而较少关注和选择民营企业。

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民营经济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民营经济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然而,在快速崛起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并影响了整个社会经济稳定。

1.1 融资难题融资是一个关键因素,影响企业是否能够持续运营和扩大规模。

尽管国家出台了鼓励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的政策措施,但目前仍面临融资渠道有限、高利率借贷等挑战。

由于缺乏可靠抵押物和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等原因,许多小微型企业很难得到银行贷款支持。

1.2 政策限制和行政审批许多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权以及税收优惠等方面遇到了困难。

与国有企业相比,他们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各种审批手续,并且常常面临着不公平待遇。

同时,在某些领域,政府的政策偏向国有企业,限制了民营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公平竞争。

1.3 人才流失问题由于薪资福利和发展机会不如国有企业,一些优秀的人才更倾向于选择加入或留在国有企业。

这导致民营经济在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等方面面临挑战。

此外,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也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提升民营经济发展对策建议2.1 加强金融支持为了解决融资难题,政府可以加大对小微型企业的信贷担保政策支持,并鼓励银行改善信贷评估标准以降低风险。

此外,建立创新型金融工具和平台能够满足不同层次、规模和需求的民营企业。

2.2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为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并简化审批流程,政府应该进一步推动“放管服”改革。

通过清理规章制度库存、细化审批权责边界以及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等举措,提高办事效率,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2.3 完善税收和土地政策为了减轻民营企业负担,政府可以采取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税负。

同时,在土地使用权方面加强保护性规定,确保公平分配并防止国有企业垄断。

2.4 提供创新人才培养支持政府可以与高校合作设立针对民营经济发展需求的研究院或实验室,并建立奖学金计划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投身于民营经济领域。

14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特色、问题与对策

14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特色、问题与对策

14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特色、问题与对策解力平提要:与市场化进程和经济增长相伴而生的浙江民营经济,其发展特色是十分明显的,其发展中的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

在把握特色和分析问题基础上,本文提出浙江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战略的主旨在于整体提升,并从浙江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商品市场的拓展和要素市场的培育、人力资本的增进、科技型民营企业的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若千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民营经济特色问题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已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和市场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

而浙江民营经济的率先发展,不仅成为推进浙江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而且成为浙江市场化不断拓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把握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特色,分析其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对其创新发展的对策构想,其意义不言而喻。

一、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特色与市场化进程和经济增长相伴而生的浙江民营经济,其发展特色是十分明显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以中小企业为中坚力量,推进了非农产业发展和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依托专业市场和重点发展轻型加工业,在资源小省初步实现了市场化和工业化的有效连结;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探索公有制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切实培育起民营经济这支充满生机活力的市场经济主体,等等。

我们将浙江民营经济自身发展上述特色梳理为如下方面。

1、以民营经济为主力军,推动浙江工业化的拓展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工业化有了很大的拓展,从1978年到1999年,浙江GDP总量从123.72亿元增加到5364.98亿元,人均GDP从271元增加到12037元(约合1450美元);第二产业创造的GDP从53.6亿元增加到2902.81亿元,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由43.3%提高到54.4%。

按钱纳里标准,这些数字表明浙江已进人了工业化中期并向后期过渡阶段。

浙江工业化所以能取的很大拓展,关键的一条就是在全国市场化改革初期,浙江人民大胆探索并实践了体制外增长方式,即:以民营经济为主力军,推动了浙江工业化的兴起拓展。

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 引言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民营经济。

这可是咱们国家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像一根撑船的桨,让整个经济往前划。

但有时候,这桨也会碰到一些暗礁,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探讨这些问题,以及怎么扬帆起航。

2. 民营经济面临的问题2.1 融资难首先,融资问题真是个老大难。

想开公司、扩大生产,资金就像那遥不可及的星星,借个贷就像是在大海捞针。

银行啊,亲爱的,放点水吧!总是要提供那么多材料,简直是让人感到崩溃。

听说有些企业为了借钱,简直就像上战场,得拼命打拼,最终还不一定能成功,真是“背水一战”!2.2 环境再说环境,真是让人心里一抹苦涩。

变化快得像闪电,让民营企业有时根本来不及反应。

之前说好的税收减免,转眼就成了空中楼阁,企业简直无所适从。

就像走在迷雾中,不知道哪条路才是光明大道。

更别提各种审批程序,简直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这第一步都迈不出去啊!3. 建议与对策3.1 扶持那么,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得给力。

相关部门可以考虑出台更多的优惠,给民营企业减负,让他们轻装上阵。

像个好朋友,拍拍背,给点信心,鼓励他们大胆创新。

而且,得简化审批流程,让企业能快速反应,别再让人像是过山车一样颠簸。

3.2 融资渠道多样化再者,融资渠道也得多样化。

相关部门可以搭建一个平台,让银行、投资者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更顺畅,大家坐下来喝杯咖啡,聊聊投资的事。

比如,推广一些众筹、天使投资的方式,让企业在资金上有更多选择,这样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4. 结语总的来说,民营经济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虽然现在有点暗淡,但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它一定能重新焕发光彩。

让我们一起携手,打造更好的环境,让每一个梦想都能扬帆起航。

只要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民营经济的未来定会光明无限!。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_问题与趋势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_问题与趋势

商业经济评论经济导刊702011 / 01改革开放30年,浙江发展为中国民营经济第一强省。

浙江民营企业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家》中,连续12次位居全国之首,2010年有180家进入榜单。

而且浙江民营企业占全省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知名商号总量的90%以上。

总结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发现其发展的问题及趋势,有利于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提高,也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首先,浙江精神是原动力。

“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是浙江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动力。

自古以来,浙江地区一方面一直存在人多地少的生存压力,另一方面则具有丰富的事功文化传统,从而塑造了浙江人艰苦创业、大胆务实的企业家精神。

其次,解放思想是引动力。

浙江精神的实践化,即浙江民营经济真正的发展,始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该理论为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创新动力。

改革开放之初,浙江省委、省政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搞“成份论”,主动给个私经济“松绑放权”,从而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0世纪80年代初,结合浙江人外出务工经商的现实和历史传统,浙江各级政府积极培育各种专业市场的成立;20世纪80年代末浙江许多地方政府使民营企业“挂户经营”而获得生存机会;20世纪90年代鼓励和扶持乡镇办、村办、联户办与外商办等多种企业形式,使民间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移。

21世纪以来,各级政府创新政府体制和提高服务效能,积极促进浙江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

第三,体制创新是保障力。

浙江民营经济的体制创新和完善是其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

主要表现在:第一,坚持市场改革取向。

改革开放初,浙江以放权让利、开放搞活为目标,实施政府放权、无为而治,较早地摆脱了社会主义姓“资”姓“社”的争论,保护了民营经济茁壮成长。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浙江又率先推动“国退民进”改革,给浙江民营经济留下发展空间。

民营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民营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民营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一、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发展环境依然不够优化。

目前全市民营企业大多数为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人力资源匮乏,市场竞争力差,需要政府帮助提供创业辅导、技术支持、信息共享、法律援助、员工培训等服务。

但政府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服务机构不够健全,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仍有很大潜力,需要全市各级不断创新服务,以更优质的服务和环境吸引更多的民营企业落户X,共同发展。

(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创新型人才数量不足、能力水平较弱等问题是制约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时,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滞后,从当前情况看不论是政府主导的各类科技孵化器,还是企业建设的研发中心,创建时间短、水平不高,对全面提升企业自身的实力作用有限。

从企业方面来看,创新性资金投入不足,是导致创新能力难以提升的关键,因此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对科技研发投入有待进一步得到强化。

(三)民间投资缺乏有效指导。

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民营经济的投资增长对当前经济发展尤为重要。

虽然全市民营经济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不断提高,投资的深度与广度也不断增加,但是民营企业的资本投入仍以资源型、粗放型为主,投资方向盲目、重复,偏重短期利益,缺乏有效的指导,造成了产业趋同、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等问题。

(四)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并阻碍企业发展,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下,民营企业融资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融资压力加大。

一是民营企业大多处于起步阶段,可抵押担保资产较少,在银行授信额度和贷款申请上受限较多;二是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大多只能通过银行贷款或者自行筹借来提供运营所需的资金,而民间借贷的利息较高,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上升;三是银行与民营企业信息不对称,受固有观念的影响,银行授信重点侧重于部分优质、重点骨干企业,而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不能满足银行放贷条件,融资渠道不畅问题一直难以解决。

二、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一)大力培植民营骨干企业。

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在中国的经济体系中,民营经济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种自主、市场驱动的经济模式,民营经济的发展对于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创新和就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全面评估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制度性问题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制度性的挑战。

尽管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支持民营企业,但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员对民营经济仍然存在偏见。

法律和法规的不完善,以及执行的不力也给民营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这些问题导致了一些企业面临不公平的待遇和不稳定的环境。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法规体系,以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和监管,确保其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发展。

还需要加大对相关法律和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法律意识和执行力度。

2. 融资困难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由于缺乏资信和抵押物等问题,民营企业往往难以获得银行贷款。

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风险的认识和评估不足,也使得企业融资困难。

这给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针对这个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财政支持,提供贷款担保和风险补偿,降低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

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提高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

还可以探索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和工具,满足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

3. 创新能力不足在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方面。

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不重视研发投入和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使得民营企业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处于劣势。

为了提升创新能力,政府可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提供技术转型和升级的支持。

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创新型企业的孵化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促进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14年09期总第748期浙江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姻邵慰浙江财经大学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摘要:经过35年改革发展的砥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然而面对着2012年初以来的国际市场快速萎缩和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快速攀升,浙江经济已经面临着不进则退的历史选择。

唯有进行转型升级才能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本文在总结浙江民营经济的新特点和地位的基础上,指出当前浙江民营经济面临着全球经济疲软;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要素匮乏;研发队伍与企业发展不相适应;企业家二代接班等诸多问题的挑战,最后提出促进浙江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企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民营经济一、浙江民营经济面临的形势与挑战1.全球经济疲软世界经济尚未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就遭遇了2011年的欧债危机的打击,受此影响,全球经济疲软。

浙江民营企业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超过了60%以上。

世界经济的低迷,对浙江民营企业从事的服装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影响较大。

一方面受欧债危机影响,浙江民营企业外贸订单锐减;另一方面,国内的购买力不如往年旺盛,两方面因素对进出口业务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比较明显的是,2012年上半年浙江对欧盟出口出现了持续负增长,出口248.1亿美元,同比下降6.8%。

对美国、东盟、俄罗斯出口分别增长13.6%、10.4%和14.1%;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6.2个百分点。

这样不断趋缓的增速直到现在也没有改善,也令浙江民营企业感觉到生意越来越难做。

2.产业结构不合理浙江省民营企业呈现产业分布多元化的特点,产业涉及制造业、餐饮业、零售业、重工业、金融业、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公用事业和市政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等,但是重点集中在制造业,比重超过四成,达40.12%[3](根据《2012浙江省非国有经济年鉴》统计资料计算所得)。

浙江民营经济产业一般是国民经济中的非主导产业,多为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和环境污染型的产业。

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

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

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引言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探讨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民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问题分析1. 融资难题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更高的利率、更严格的抵押要求,以及较高的风险评估。

这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尤为突出。

相比之下,国有企业则可以更容易地获得贷款和支持。

这种不对等的待遇导致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2. 不公平竞争一些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存在不正当的竞争行为,给民营企业造成了困扰。

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利用权力干预市场,限制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导致市场失衡。

3. 人才匮乏相较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方面存在困难。

一方面,国有企业提供较高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吸引了大量人才。

另一方面,由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周期相对较短,许多人才更倾向于选择稳定的国有企业。

4. 创新能力不足民营企业在创新能力方面相对落后。

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而这正是许多民营企业所缺乏的。

此外,一些民营企业过于关注短期利益,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也限制了其创新能力的发挥。

三、解决方案1. 优化融资环境政府应建立更加公平、透明、高效的融资机制,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途径。

例如,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减少抵押要求等方式,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

此外,加强风险评估,为贷款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评估,降低贷款风险,是另一个关键因素。

2. 打造公平竞争环境政府应加强监管,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确保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同时,加快改革,推进市场化进程,减少行政干预,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此外,加强法制建设,增加对侵犯民营企业权益行为的法律保护力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3. 提升人才吸引力民营企业需提高人才的吸引力,包括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为员工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发展机会,搭建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等。

发展民营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发展民营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发展民营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第一篇:发展民营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民营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新形式下,民营经济既有机遇,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既有体制、政策等因素造成的困境,也有自身客观原因而导致的缺憾和不足。

(一)国内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开拓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风险和难度增加,企业的发展面临更大的压力。

许多民营企业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参与市场竞争,在这些竞争强敌面前,则显得无所适从。

(二)资源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

近些年来,世界能源供求矛盾更加激烈,资源需求日趋紧张,直接波及和影响到国内市场。

同时,随着国内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国内的资源和能源消费强度不断加大,市场价格不断攀升,许多能源和资源还要依赖外部购进,但供应的数量和价格又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

建设用地供需紧张,生态环境制约加大,资源短缺、环境压力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矛盾是长期面对的重大挑战(三)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的待遇有差距。

尽管在政策规定上明确所有企业一视同仁,但是在同等条件下,国有企业在经济政策待遇上明显占有优势,在一些国有企业经营的行业,民营投资很难进入。

(四)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国有企业在银行融资较为便利,而相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从银行借贷资金困难重重,同时只有少数发展规模宏大的企业能够达到金融证券融资的条件,而绝大多数难以进入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民营经济在获取资金的支持上一直处于相对不平衡的状态。

(五)民营企业经营思想和发展观念相对落后。

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努力发展,民营企业经历了刻骨铭心的曲折道路,谨小慎微的思想导致产生了稳妥发展的思路,因而缺乏开拓精神,“小富即满”现象比较普遍。

(六)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亟待加强。

缺乏科学的组织和管理体制。

多数民营企业是由个体经营发展起家的,是以亲情为纽带的家庭型企业组织,企业产权不明,缺乏制度约束,决策管理不够科学。

浅议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浅议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浅议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融资困难、市场准入难、政策扶持不足、公平竞争环境不完善、创新能力不强等。

首先,融资困难是民营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

由于民营企业往往缺乏资产抵押等担保条件,难以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足够的融资支持。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可以包括设立专门的民营企业融资机构、建立信用评估体系、推动金融创新等。

其次,市场准入难也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一些行业领域,国有企业依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民营企业面临着准入壁垒和不公平竞争。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加强市场监管,打破行业垄断,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简化准入手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第三,政策扶持不足也是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问题。

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举措,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执行不力、落地不彻底的情况。

政府应加强对相关政策的宣传、推广和培训,同时加大政策的落实力度,确保政策效果的实际落地。

此外,公平竞争环境不完善也是民营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

一些地方存在行政干预、不公平待遇等现象,导致市场竞争不公平。

政府应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依法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最后,创新能力不强也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创新是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驱动力。

政府可以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推动科技创新,同时提供更加便利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转化机制。

综上所述,为了推动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解决融资困难、市场准入难、政策扶持不足、公平竞争环境不完善、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通过加强金融支持、完善市场监管、落实政策扶持、保障公平竞争、促进创新等措施,助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特色、问题与对策解力平提要:与市场化进程和经济增长相伴而生的浙江民营经济,其发展特色是十分明显的,其发展中的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

在把握特色和分析问题基础上,本文提出浙江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战略的主旨在于整体提升,并从浙江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商品市场的拓展和要素市场的培育、人力资本的增进、科技型民营企业的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若千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民营经济特色问题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已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和市场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

而浙江民营经济的率先发展,不仅成为推进浙江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而且成为浙江市场化不断拓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把握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特色,分析其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对其创新发展的对策构想,其意义不言而喻。

一、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特色与市场化进程和经济增长相伴而生的浙江民营经济,其发展特色是十分明显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以中小企业为中坚力量,推进了非农产业发展和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依托专业市场和重点发展轻型加工业,在资源小省初步实现了市场化和工业化的有效连结;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探索公有制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切实培育起民营经济这支充满生机活力的市场经济主体,等等。

我们将浙江民营经济自身发展上述特色梳理为如下方面。

1、以民营经济为主力军,推动浙江工业化的拓展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工业化有了很大的拓展,从1978年到1999年,浙江GDP总量从123.72亿元增加到5364.98亿元,人均GDP从271元增加到12037元(约合1450美元);第二产业创造的GDP从53.6亿元增加到2902.81亿元,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由43.3%提高到54.4%。

按钱纳里标准,这些数字表明浙江已进人了工业化中期并向后期过渡阶段。

浙江工业化所以能取的很大拓展,关键的一条就是在全国市场化改革初期,浙江人民大胆探索并实践了体制外增长方式,即:以民营经济为主力军,推动了浙江工业化的兴起拓展。

在改革开放初期,浙江主要是抓住了发展乡镇企业的历史性机遇,形成了不同特点的乡镇企业发展模式和工业化路子。

在温州、台州一带,以家庭工业、联户工业为主要载体,形成了以个私经济为基础,以“小商品、大市场”为特色的温州发展模式;在杭嘉湖、宁波、绍兴一带,以学习苏南模式为契机,发展起一批乡镇集体企业。

无论是温州模式和向苏南模式学习的浙东北模式,都对率先进行体制外增长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在启动工业化进程上发挥了各自的历史作用。

从全省看,浙江人多地少,改革开放前是国有投资最少的省区之一,在这种条件下,浙江人民在进行市场化改革的探索中,率先打破计划经济下依靠国家给资金、给项目的行政推动型发展模式,选择了一条主要依靠民间力量、民营经济发展非农产业的发展路子。

2、不同阶段有重点地发展不同形式的民营经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持续推动浙江发展的多元市场主体浙江民营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不仅与浙江工业化进程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而且其间伴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与完善,并在工业化和市场化相交溶的互动关系中形成了多种形式的民营经济市场主体。

改革开放初浙江培育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的重点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特别是城镇集体企业和乡镇集体企业。

以全省工业发展为例,改革开放初始的1978年浙江工业产值为107.62亿元,其中国有工业产值占近60%,集体工业占38.5%. 1984年浙江工业产值增至382.60亿元,其中国有工业产值168.48亿元,占44%,城乡集体工业首次超过国有,达到了211.15亿元,占55.2%. 1989年浙江工业产值快速增长至1141.03亿元,其中国有工业产值425.46亿元,占37.3%;城乡集体工业产值815.以亿元,占71.4%[1]。

20世纪80年代城乡工业发展过程中,一个令人关注的现象是农村集体工业呈更快速地发展,并形成浙江民营经济在整个80年代发展的主体形式。

1977年浙江农村集体工业产值仅为17.58亿元,1984年增至119.21亿元;1986年又增至241.23亿元,首次超过国有工业产值,1989年达到485.46亿元,分别超过当年国有工业、城镇集体工业产值的14.1%和47.3%[2]。

也即80年代浙江工业化的迅速推进主要依靠了城乡集体工业,其中农村集体工业的贡献尤为突出。

改革开放进人20世纪90年代以后,浙江培育民营经济主体的重点转向了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浙江改革开放以来采取了渐进式的增量改革方式,在计划经济和国有企业经济存量之外,允许遵循市场经济规则的非国有经济成分的发展,回避了制度变迁中的巨大风险与代价。

所以改革开放初期中央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允许试但政策不明确的条件下,大力发展“成分”明确但产权比较模糊的城乡集体企业是地方政府明智的选择。

后来随着中央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明晰及法律上的界定,发展更具活力的个私经济便成为专多方面的自然的选择。

90年代以来个私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浙江民抓住了发展市场经济的历史性机遇和大胆创新的结果。

从1978年到2000年,浙江的个体工商户有了很大的发展。

1978年浙江个体工商户仅存2086户,1991年全省个体工商户达到100.40万户,从业人员153.89万人,注册资金34.82亿元,营业额107.43亿元;200()年全省个体工商户为158.86万户,从业人员272.38万人,注册资金300.66亿元,营业额2992.39亿元。

浙江私营经济实际上与浙江乡镇企业、专业市场相伴而生,同步发展。

但其在产权形态上完全采用“私营企业”名称并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则要从1988年开始。

此后,浙江私营企业发展虽有起伏,但总体上呈现了快速增长态势。

1989年,浙江私营企业户数为11032家,从业17.19万人,注册资金6.72亿元,创产值12.50亿元;2000年,浙江私营企业户数达 0 1 1到了178771家,从业人员300.47万人,注册资金1226.03亿元。

创产值3561.67亿元[3]。

随着个私经济的决速发展,非国有制经济在全省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呈上升趋势,以浙江省工业增加值为例,非公有制工业所占比重由1980年的5.7%,1990年的6.6%,提高到1997年的46.596,1998年的48.0%和1999年的55%[4]。

这些数字表明,90年代浙江经济迅速发展和工业化持续推进,主要在于启动了个私经济发展。

在充分肯定个私经济发展对全省经济持续增长巨大作用的同时,还应看到浙江个私经济特别是私营企业发展中有着许多独特的东西,譬如其与乡镇企业、专业市场的相伴而生,在初始形态上采用了戴“红帽子,’(集体)、“小帽子,’(个体户)和“洋帽子,’(中外合资)的做法,在行业上形成了以工商业为主的特征,在地区布局上发端于农村并呈由农村包围城市和向城市进军态势,在企业组织形式上逐步走向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形成了区域块状特色经济,等等[5]。

3、以专业市场为突破口,构建适应市场取向的流通体系,有力地推进了浙江市场化进程浙江民营经济的产生与发展,采取的路径是体制外成长,因而自始至终都需面对市场的新建与拓展问题。

在经济学看来,市场是人类经济秩序演进的结果,语义上不仅指“空间”(交易场所),而且是指“经济规则”(经济秩序和资源配置方式)。

由于传统讨划经济排斥了市场的交易和配置资源的功能,所以民营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中,一直伴随着寻找市场和构建市场体系的过程。

浙江民营经济在市场制度建构上的一个创举,就是以专业市场为突破口,在商品市场率先“突破”和要素市场“跟上”等方面,有力地推进了浙江市场化进程。

改革开放后,浙江较早确立了大市场、大流通、大生产的观念,使浙江市场化进程在全国率先发展,尤其是专业市场的兴起,使浙江成为全国闻名的市场大省。

到1999年,全省共有各类市场4347个,成效额达3606亿元,其中年成效额超亿元的市场有409个,超10亿元的市场89个,超百亿的市场3个,义乌小商品、绍兴轻纺产品、海宁的皮革、嫌州的领带等商品成交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同类市场首位。

浙江“市场大省”的特色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市场依托。

浙江专业市场兴起于80年代初,最早的农村专业市场自发产生过程中,个体工商户及民营企业起了第一个吃蟹人的作用;而各级政府的认可与扶持,则是专业市场在全省形成气候的重要条件。

尤其是1985年以后,浙江农村专业户、专业村大量涌现,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适应这一经济形势,各地积极设置各类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立乡镇企业、家庭工业所需的原材料和工业品市场,一大批富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市场应运而生。

浙江商品市场培育中的一个重要特色是与当地产业发展的联姻和溶合,专业市场发展紧密依托当地特色产业,围绕块状经济发展专业市场,促进市场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在专业市场的带动下,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呈现了区域块状经济的明显特色,全省各地以专业市场为依托,以资源大流通为基本格局,各具特点、主导产业突出的民营经济群体抑或区域块状经济不断崛起。

二、浙江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从以上概括的特色来看,浙江以发展民营经济为路径,率先市场化改革,在推动制度创新和经济增长两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绩效。

但在民营经济发展进程中,一方面经济发展中客观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因特色所引致的问题。

所以,正视问题特别是因特色而引起的问题,对构思民营经济的创新发展战略是大有稗益的。

1、以数童扩张为主的粗放增长模式引致的效益问题浙江民营经济和工业化的连结,在推动全省经济总量扩张上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但这些年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所反映的仍然是一种由改革释放动能而推动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其如下表现尤其值得人们关注。

——浙江工业主要经济指标的连续下降。

以民营经济为主力的浙江工业仍属粗放式增长,工业经济效益的连续下降,是粗放增长模式的伴生物。

浙江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每百元资金实现利税、每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利税和每百元销售收人实现利税,这三大指标1985—1997年间年均下降的幅度分别为12.40%,9.95%9.15%,便是这种模式的写照。

——农村工业发展中的布局分散化和规模不经济。

粗放增长模式引致的效益问题,在浙江农村工业中更具体地表现在布局与企业规模上。

改革开放初期,浙东北原先农村集体经济较发达的乡村,出现了乡乡、村村大办乡镇企业的情况,而浙西南尤其是温州、台州沿海一带则出现“户户冒烟,家家办家庭工业”的热潮,浙江乡镇企业的遍地开花,早就“闻名”于全国。

90年代浙江个私企业迅速崛起和发展,大大加剧了农村工业布局的分散程度。

农村工业的规模不经济,具体表现为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资本密集度有所提高但技术含量增长不快。

以农村乡镇企业的企业规模作比较,1985—1997年平均每个乡镇企业职工数量负增长、产值增12倍,利润增5.5倍,而固定资产原值则增长10.26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