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城市规划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

建筑41班

米兰 2140703006

摘要:

杭州市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杭州市城市建成区从最初的矩形发展到扇形,再发展到目前以钱塘江为轴心的沿江、跨江多核组团式布局模式,已初步呈现出

现代化大都市的空间格局。其多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和规划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关键词:杭州、多中心、城市总规划、历史文化名城

(一)历史沿革及规划发展历史:

杭州城市空间结构从清末至2l世纪经历了多次变革:

清末至2l世纪80年代为团状与指状形态下的单中心集聚结构,城市的主中心主要位

于湖滨和吴山地区,功能以混合为主,城市各类公建都集中于此;

而进入90年代后,城市形态仍以团状为主,但城市中心结构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即在原中心北部建立了新的城市中心一武林区域,同时外围也形成了两大副城——下沙和

滨江,城市向多中心发展,而城市功能在地域空间上也出现了分化趋势;

到2005年以后,随着跨江战略的深入实施,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指出

杭州市未来的发展要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模式,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

目前杭州城市逐步形成了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各个中心功能专业化

发展更为明显。

一、杭州市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这是杭州第一个经国务院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编制,1983年5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此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为1985年到2000年。定义杭州市的城市性质为浙江省省会所在地,是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城市总

体布局按照“保护西湖风景,开辟钱江新区,逐步改造旧城,配套生活设施,调整工

业结构,发展卫星城镇”的原则进行空间布局。

二、杭州市第二次城市总体规划(2000年)

该轮总规对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的杭州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规划指导作用,引导城市空间有序拓展,对杭州未来的发展奠定了主基调。城市性质上,开始通过分层次确定城市的主导功能,较好的解决了发展旅游和发展工业的关系。城市布局上,开始向沿江、跨江多核组团式发展,特别是城市新中心即后来的钱江新城核心区的建设,奠定了从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转变的基础。

从1993年开始编制,1996年行政区划调整,新设滨江区。2001年3月,杭州市行

政区划再次调整,设立设立萧山区和余杭区,市区行政范围进一步扩大。

此次总体规划的期限为2000年到2010年,城市性质是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国家历

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浙江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城市布局发展方向调整为以主城为基础,沿跨江、沿江两条轴线,向东、向南发展,严格控制向西发展;布局形态,从现状的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心,跨江、

沿江多核组团式布局,组团之间保留必要的绿色空间,形成“一个主城、两个副城(下沙、滨江)、六个旅游区(西湖、灵山、之江、西溪、龙坞、江南)”的布局形态。

三、杭州市第三次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

2001年,为解决杭州城市发展空间狭小的问题,经国务院批准,杭州市再次进行行

政区划调整,新设萧山区和余杭区,市区面积由683平方千米扩大到3068平方千米。

2010年,根据《城乡规划法》对该版总体规划进行实施评估,评估认为实施成效显著:实施“两疏散、三集中”,初步形成了“一主三副六组团六条生态带”的城市空间格局;确立“五位一体”大公交体系,基本建成“三纵五横”快速路骨架;全力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城市环境风貌显著改善;大江东、城西科创产业平台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此次总体规划期限为2010年到2020年,城市性质是浙江省省会和经济、文化、科

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城市发展方向为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实施“南拓、北调、东扩、西优”的城市发展战略,形成“东动、西静、南新、北秀、中兴”的格局。空间布局结构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采用点轴结合的拓展方式,组团之间保留必要的绿色生态开敞空间,形成“一组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

四、杭州市第三次总体规划修改(2015年)

按照新型城市化战略的总体要求,突出解决城乡协调和产城融合发展、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围绕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提升杭州城市发展。目标定位在围绕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严格空间开发管制和规模调控;围绕增强城市发展活力,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引导要素合理集聚;围绕增强城市支撑保障能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围绕增强城市魅力,加强历史文化遗存和特色景观风貌保护。

此外,本次修改充实并细化了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的规划内容,强化了杭州作为长江三角洲南翼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从长三角、浙江省、行会走都市区和杭州市域层面制定区域协调的策略,增强区域综合交通、轨道交通、历史文化保护、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防灾减灾等覆盖城乡的规划内容。

(二)、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一、城市规划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

1、一主三副

由主城、江南城、临平城和下沙城组成。

(1) 一主:“中心城区” ,承担生活居住、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旅游服务、科技教育、文化娱乐、都市型和高新技术产业功能。逐步形成体现杭州城市形象的主体区域。

(2) 三副城:江南城、临平城、下沙城

江南城:由滨江区、萧山城区和江南临江地区组成,是以高科技工业园区为骨干,产学、

研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科技城和城市远景商务中心。沿江地区为居住生活区、公建区和远景

城市商务中心,南部为商贸、居住生活区,东、西部为工业区和文教科研区。规划城市人

口1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2平方千米。

临平城:由临平城区、运河镇等组成,是以城市现代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北

部为工业区和配套生活服务区,中部为公建区和居住生活区,南部为物流区。规划城市人

口5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46平方千米。

下沙城:由下沙、九堡、乔司组成,是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教园区为骨干的综合性

新城。北部为教育科研区,南部、西部为工业区,中部及东部临江地区为居住生活区。规

划城市人口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54平方千米。

2、双心双轴

双心:即湖滨、武林广场地区--旅游商业文化服务中心;临江地区--由北岸的钱江新城和

南岸的钱江世纪城共同组成的城市新中心。

双轴:即东西向以钱塘江为轴线的城市生态轴;南北向以主城--江南城为轴线的城市发展轴。

3、六大组团

分成北片和南片,北片由塘栖、良渚和余杭组团组成,南片由义蓬、瓜沥和临浦组团组成。

六大组团的功能主要在于吸纳中心城区人口及产业等功能的扩散,形成相对独立、各具特色、功能齐全、职住平衡、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组合城镇。

塘栖组团:是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城市北部的休闲旅游观光基地和余杭经济开发区(临

平工业区)、钱江经济开发区的配套服务基地。东部为居住生活区,西部为工业区。规划

城市人口4万人。

良渚组团:是城市西北部以良渚文化和生态农业为主题的文化休闲旅游基地。严格保护良

渚文化遗址群,合理控制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北部为良渚遗址保护区,西部、东南部为

居住生活区,西南为生态农业旅游区。规划城市人口4万人。

余杭组团:是城市西部的近郊住宅区和高教科研基地。西部为居住生活区,南部为休闲度

假区,东部为教育科研区。规划城市人口7万人。

义蓬组团:是城市东部大型综合性工业发展基地。东部和东南部为工业区,西部和西南部

为居住生活区,北部和东部临江地区为生态旅游区。规划城市人口16万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