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实验

合集下载

实验五薄层色谱实验

实验五薄层色谱实验

实验五薄层色谱实验
一、实验原理
薄层色谱(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是一种分离分析技术,
它将混合物分离并加以分析,以测定化学物质在混合物中的含量,并对其
结构进行分析。

薄层色谱实验的一般步骤为:用菲林纸或其他实验材料,
在玻璃板上均匀铺设一层纸片,在纸片中加入一定量溶剂,并将要分析的
物质涂在纸片上,然后放入含有一定量溶剂的气相色谱仪中,溶剂从纸片
上上升,复杂的物质分子会随着溶剂上升而沿着纸片的方向分离,当溶剂
沿着纸片方向移动时,部分物质分子会停留在纸片移动轨迹上,从而可以
以物质分子逐渐沿着纸片的轨迹分布的方式对复杂的物质进行分离和检测。

二、实验准备
1.实验仪器
(1)薄层色谱仪:用于给纸片滴加溶剂,把溶剂按一定速度从纸片
上升起,滴加溶剂的速度可以用薄层色谱仪调节。

(2)紫外可见光检测仪:它能够测量沿着纸片的轨迹上出现的物质
吸收紫外线的能力,以来检测混合物中物质的比例和浓度总量。

2.实验材料
(1)纸片:一般使用硅胶薄层色谱纸片,其薄厚约为0.25mm,它的
表面非常细腻,不吸附变性物质,表面有良好的润湿性,可以形成一层薄层。

有机化学实验-薄层色谱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薄层色谱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薄层色谱实验报告
用词条理,且有逻辑,最好能涉及到有机化学实验-薄层色谱实验中所有内容及关键操作步骤。

薄层色谱实验报告
一、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内容为有机化学实验-薄层色谱实验。

薄层色谱(TLC)是一种根据物质的分子量和分子结构来分离和鉴定竞争物质的一种实验。

用薄层色谱可以分离出有机化合物中的各种成分,从而提高有机化合物中的成分纯度。

此外,薄层色谱法还可以用来鉴定有机化合物中的有机物。

二、实验原理
薄层色谱实验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吸附定律,将具有不同分子量的物质分离出来。

在实验中,将物质溶于溶剂,然后用该溶剂和其他溶剂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可以得到溶剂梯度。

使用不同比例的溶剂梯度,物质可以在树脂表面上不同程度地吸附,产生不同的分离结果。

三、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用具和药材:一种或两种被测物质、苯乙醛、酚红、染料和树脂。

2.把溶剂梯度准备好:将溶剂以一定比例混合,梯度一般以苯乙醛和甲醇为主,比例可以根据实验所需。

3.把树脂涂在玻璃板上:沿着玻璃板的边缘涂一层树脂,使树脂厚度均匀,厚度一般为1毫米。

实验四()薄层色谱

实验四()薄层色谱

实验四()薄层⾊谱实验四(1)薄层⾊谱⼀、实验⽬的1、学习学习薄层⾊谱法的原理,了解其意义和应⽤。

2、掌握薄层板的制作及薄层⾊谱的操作⽅法。

⼆、实验原理薄层⾊谱法是以薄层板作为载体,让样品溶液在薄层板上展开⽽达到分离的⽬的,故也称为薄层层析。

它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种⼴泛使⽤的实验技术,可⽤于精制样品、化合物鉴定、跟踪反应进程和柱⾊谱的先导(即为柱⾊谱摸索最佳条件)等⽅⾯。

1、薄层⾊谱常⽤的吸附剂硅胶和氧化铝是薄层层析常⽤的固相吸附剂。

化合物极性越⼤,它在硅胶和氧化铝上的吸附⼒越强,所以吸附剂均制成活性精细粉末。

活化通常是加热粉末以脱去⽔分。

硅胶是酸性的,⽤来分离酸性或中性的化合物。

氧化铝有酸性、中性和碱性的,可⽤于分离极性或⾮极性的化合物。

商⽤的硅胶和氧化铝薄层板可以买到,这些薄板常⽤玻璃或塑料制成。

溶剂在薄层板上爬升的距离越长,化合物的分离效果越好。

宽的薄层板也可⽤于量较⼤的样品,具有1~2mm厚的⼤板可⽤于50~1000 mg样品的分离制备。

2、样品的制备与点样样品必须溶解在挥发性的有机溶剂中,浓度最好是1~2%。

溶剂应具有⾼的挥发性以便于⽴即蒸发。

丙酮、⼆氯甲烷和氯仿等是常⽤的有机溶剂。

分析固体样品时,可将20~40mg样品溶到2mL 的溶剂中。

在距薄层板底端约1cm处,⽤铅笔划⼀条线,作为起点线。

⽤⽑细管(内径⼩于1mm)吸取样品溶液,垂直地轻轻接触到薄层板的起点线上。

样品量不能太多,否则易造成斑点过⼤,互相交叉或拖尾,不能得到很好的分离效果。

3、展开将选择好的展开剂放在层析缸中,使层析缸内空⽓饱和,再将点好样品的薄层板放⼊层析缸中进⾏展开。

使⽤⾜够的展开剂以使薄层板底部浸⼊溶剂3~5mm,但溶剂不能太多,否则样点在液⾯以下,溶解到溶剂中,不能进⾏层析。

当展开剂上升到薄层板的前沿(离顶端5~10mm处)或各组分已明显分开时,取出薄层板放平晾⼲,⽤铅笔划出前沿的位置后即可显⾊。

薄层色谱实验报告

薄层色谱实验报告

薄层色谱实验报告薄层色谱实验报告引言: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药物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薄层色谱技术对给定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和鉴定,并探究其分离机理和应用。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洗色谱板、标记样品和参比物。

2. 制备薄层色谱板:将薄层硅胶G涂布在玻璃板上,并在烘箱中干燥。

3. 样品预处理:将待测样品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并进行必要的稀释。

4. 样品上色:在薄层色谱板上绘制样品点,注意控制点的大小和距离。

5. 色谱开展:将色谱板放入预先配制好的溶剂系统中,等待溶剂上升至适当高度。

6. 色谱显色:取出色谱板,用显色剂喷洒或浸泡,观察斑点的形成。

7. 斑点测量:使用分析软件或直接测量斑点的Rf值,计算样品的迁移率。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我们成功地进行了薄层色谱实验,并得到了明确的结果。

通过观察色谱板上斑点的形成和Rf值的测量,我们可以确定样品中的化合物以及它们的相对含量。

实验结果如下:样品A:在薄层色谱板上出现两个斑点,分别为Rf值为0.4和0.7。

根据参比物的Rf值,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样品A中存在两种化合物。

样品B:在薄层色谱板上出现一个明显的斑点,Rf值为0.6。

通过与参比物的对比,我们可以确定样品B中仅含有一种化合物。

讨论与分析:1. 分离机理:薄层色谱是利用化合物在固定相(薄层硅胶G)和流动相(溶剂系统)之间的分配行为进行分离的。

化合物在两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决定了其在色谱板上的迁移速度和位置。

2. Rf值的意义:Rf值(迁移率)是薄层色谱实验中常用的定量指标,表示化合物与溶剂前进距离的比值。

Rf值可以用来鉴定化合物,并与参比物进行对比,从而确定待测样品中的化合物种类和相对含量。

3. 实验误差与改进: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斑点模糊、溶剂选择不当等问题,导致结果的误差。

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增加重复实验次数、使用更纯净的溶剂、控制好色谱板的温度和湿度等。

实验五 薄层色谱实验

实验五 薄层色谱实验

将配制好的浆料倾注到清洁干燥的载玻片上, 拿在手中轻轻的左右摇晃,使其表面均匀平滑, 在室温下晾干后进行活化。 本实验用此法制备薄层板4片。
3、薄层板的活化
将涂布好的薄层板置于室温凉干后,放在烘箱 内加热活化,活化条件根据需要而定。硅胶板 一般在烘箱中渐渐升温,维持105—110℃活化 30min。氧化铝板在200℃烘4h可得到活性为Ⅱ 级的薄板,在150—160℃烘4h可得活性为Ⅲ— Ⅳ级的薄板。 活化后的薄层板放在干燥器内保存待用。
实验五 薄层色谱实验
一、实验目的
• 1、掌握薄层色谱的操作技术。 • 2、了解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
1、原理 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附剂(固定相)和 溶剂(移动相)之间进行分离。由于各种化 合物的吸附能力各不相同,在展开剂上移时 ,它们进行不同程度的解吸,从而达到分离 的目的。
色谱识别:日光下观察,供试品色谱中部 可见与熊果酸对照品相同的紫红色斑点为 主斑。紫外光灯下的荧光色谱除熊果酸显 橙黄色荧光斑点外,尚有其他荧光斑点, 可供辅助鉴别。
五、实验讨论:
•载玻片应干净且不被手污染,吸附剂在玻 片上应均匀平整。 •点样不能戳破薄层板面,各样点间距11.5cm,样点直径应不超过2mm。 •展开时,不要让展开剂前沿上升至底线。 否则,无法确定展开剂上升高度,即无法 求得Rf值和准确判断粗产物中各组分在薄 层板上的相对位置。 •显色加热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薄层板表面 易炭化而背景被污染。
4、点样
•先用铅笔在距薄层板一 端 1cm处轻轻划一横线作为 起始线,然后用毛细管吸 取样品,在起始线上小心 点样,斑点直径一般不超 过2mm。
•若因样品溶液太稀,可重复点样,但应待前 次点样的溶剂挥发后方可重新点样,以防样点 过大,造成拖尾、扩散等现象,而影响分离效 果。若在同一板上点几个样,样点间距离应为 1。 •点样要轻,不可刺破薄层。

薄层 色谱法

薄层 色谱法
4.2 答辩汇报PPT提纲 制作
答辩汇报PPT提纲制作
毕业设计答辩汇报提纲, 要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汇报提纲不是毕业设计作 品的目录摘录,两者之间 有联系,但区别也很大。 毕业设计汇报提纲的制作 ,常用的形式有图表式、 条目式及阶梯式,以起到 提纲挈领的作用,如右图 所示。
4. 答辩汇报PPT制作
硅胶粘合薄层活度的测定方法,目前一般都采用Stahl活度测定,样品为二甲黄、苏丹红、靛酚 蓝等量混合溶液,点在薄层板上,用石油醚展开10cm,斑点应不移动,如用苯展开则应分成三个斑 点,合格的硅胶粘合薄层,其Rf值分别为:二甲黄0.58±5%,苏丹红0.38±5%,靛酚蓝0.08±5%, 其活度为Ⅱ~Ⅲ级,水分含量5%~15%。如Rf值<标准值,表明硅胶的含水量小(新鲜活化的硅胶板 ),吸附能力强,活度级别为<Ⅱ级,如Rf值>标准值,表明硅胶的含水量大(暴露在空气中时间较 长的硅胶板),吸附能力弱,活度级别为>Ⅲ级。
【思考题】
1.影响薄层色谱Rf值的因素有哪些? 2.用硅胶薄层板分离混合物,是属于哪一种色谱原理?
实验二 四逆汤中乌头碱的限量检查
【实验目的】
1.掌握薄层色谱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分离原理、 以及薄层色谱斑点的检出识别方法。
2.熟悉薄层色谱对杂质限量检查的方法、薄层 色谱斑点比移值Rf的计算方法。
【实验原理】
第三部分 仪器分析实验 第十七章 薄层色谱法
实验一 薄层色谱法测定硅胶(黏合板)的活度
【实验目的】
1.掌握粘合薄层的制备方法。 2.了解粘合薄层活度的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
硅胶的吸附性质决定于连接在硅原子表面的羟基基团—硅醇基(—Si—OH),经活化后的硅胶 如暴露在空气中,则能吸附水分使之减活。

仪器分析实验薄层色谱

仪器分析实验薄层色谱

仪器分析实验薄层色谱仪器分析实验薄层色谱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鉴定物质的方法。

薄层色谱是一种在平面上进行的色谱技术,它主要依靠样品组分的吸附、分配和迁移现象来实现物质的分离和分析。

以下是对仪器分析实验薄层色谱进行详细介绍的文章。

薄层色谱是一种简单、快速、灵敏且易于操作的物质分离和鉴定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固定在薄层支持剂上的吸附剂对物质进行分离,通过比较样品与标准物质的色谱行为来进行鉴定。

薄层色谱实验的基本步骤如下:1.准备薄层板:薄层板通常由玻璃或铝质材料制成,其表面涂覆有吸附剂(常见的有硅胶、藤黄果酸等)。

准备薄层板时,首先需使用刮刀将吸附剂涂抹在板面上,待其干燥后即可使用。

2.准备样品:样品可以是单一化合物或混合物,根据待测物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分离方式。

对于固态样品,通常需先进行溶解、萃取等预处理。

3.样品上样:将准备好的样品点滴于薄层板上,一般可使用微量移液管逐点滴于吸附剂上。

注意,每次滴液的量应尽量相同,以保证结果的可比性。

4.色谱开展:将装有样品的薄层板放置于色谱槽中,加入溶剂并封闭。

溶剂的选择应根据待测物质的极性特征进行,一般常用的有甲醇、二氯甲烷等。

溶剂的极性需根据样品的极性进行调整。

5.迁移与可视化:将色谱槽置于恒温槽内,通过升温、降温或恒温的方式进行迁移。

当样品迁移至一定距离后,取出薄层板并进行可视化。

常用的可视化方法有紫外灯照射、碘蒸气显色法等。

6.数据分析:根据样品与标准物质的色谱行为进行对比,进一步进行鉴定和分析。

可以通过Rf值计算、色谱图形态分析等方式进行。

仪器分析实验薄层色谱的优点在于其操作简便、快速、准确。

由于其样品用量少、试剂费用低等特点,常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食品检测、环境监测等领域。

但其缺点在于分离度相对较低,不适用于样品数量过大或分离度要求较高的情况。

综上所述,仪器分析实验薄层色谱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鉴定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待测物质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溶剂体系和色谱条件进行分析。

薄层色谱实验

薄层色谱实验

、实验目的:1、掌握湿法制作薄层色谱的操作方法。

2、了解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掌握使用薄层色谱的操作技术。

4、掌握样品检测前的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1、原理薄层色谱常用TLC表示,又称薄层层析,属于固-液吸附色谱。

样品在薄层板上的吸附剂(固定相)和溶剂(移动相)之间进行分离。

由于各种化合物的吸附能力各不相同,在展开剂上移时,它们进行不同程度的解吸,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2、薄层色谱的用途: 1)化合物的定性检验。

(通过与已知标准物对比的方法进行未知物的鉴定)在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纯净化合物在薄层色谱中呈现一定的移动距离,称比移值(Rf值),所以利用薄层色谱法可以鉴定化合物的纯度或确定物质种类。

影响比移值的因素很多,如薄层的厚度,吸附剂颗粒的大小,外界温度和展开剂纯度、黏度等。

要获得重现的比移值就比较困难。

为此,在测定某一试样时,最好用已知样品进行对照。

R f =溶质最高浓度中心至原点中心的距离溶剂前沿至原点中心的距离2、快速分离少量物质。

(几到几十微克,甚至0.01 Q3、跟踪反应进程。

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利用薄层色谱观察原料斑点的逐步消失,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4、化合物纯度的检验(只出现一个斑点,且无拖尾现象,为纯物质。

)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在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质。

三、实验仪器、试剂。

1.仪器:载玻片(5块)、玻璃棒、小烧杯(100ml)、烘箱、干燥器、普通天平、吹风机、紫外灯、分液漏斗、锥形瓶(250ml)、广口瓶、毛细管、量筒(10ml)、镊子、表面皿、铅笔、尺子。

2.试剂:硅胶GF254 1%羧甲基纤维素钠(CMC、APC药片1片、二氯甲烷、无水MgSO、水、展开剂(苯:乙醚:冰醋酸:甲醇=120: 60: 80: 1的混合溶液)四、实验操作步骤:1溥层板的制备(湿板的制备):在实验台上的水槽中取出五块载玻片,小心除去上面的部分水分,放在实验台上待用。

薄层色谱操作规程

薄层色谱操作规程

薄层色谱操作规程
《薄层色谱操作规程》
一、实验目的
通过薄层色谱进行化合物分离和鉴定,掌握薄层色谱操作技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仪器和试剂
1. 薄层色谱仪
2. 薄层色谱板
3. 色谱柱
4. 样品溶液
5. 各种溶剂
三、实验操作步骤
1. 准备薄层色谱板,标出样品点和色谱进样位置。

2. 准备好样品溶液,进行前处理工作,如筛选、过滤等。

3. 用吸头将样品溶液均匀地吸附在薄层色谱板上的样品点上,待干燥后再进行操作。

4. 将干燥后的薄层色谱板放置在色谱槽中,加入适量的色谱溶剂,使之在薄层色谱板上上升,直至触及顶部。

5. 将色谱板拿出,标记出色带位置,用紫外灯照射和标记,记录色带的长度和颜色。

6. 根据色带的长度和颜色,与标准色谱图对照,确定其成分。

7. 根据色带的长度和颜色,计算Rf值,并与标准值对照鉴定
成分。

四、注意事项
1. 操作过程中需轻拿轻放,避免薄层色谱板受损。

2. 使用各种溶剂时,要注意其挥发性和易燃性。

3. 色带观测和鉴定时,要在相应的波长下观察,如紫外灯波长254nm。

4. 操作结束后,要对薄层色谱仪进行清洁和维护。

通过《薄层色谱操作规程》的实验操作,可以掌握薄层色谱技术的基本操作流程,提高化合物分离和鉴定的能力。

实验一 薄层色谱法

实验一  薄层色谱法

实验一薄层色谱法(TLC)一、实验目的掌握薄层色谱法的基本原理,进而掌握色谱分离、纯化、定性、定量的理论基础,掌握TLC在农药残留分离中的定性应用二、实验原理1、TLC分离原理残留农药中各组分本身分子结构不同,极性、溶解度大小也不同,各组分对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也就不同。

当展开剂流经吸附剂时,各组分会发生无数次的吸附—解吸附的过程,吸附力弱的组分随流动相迅速向前,而吸附力强的组分则滞后,由于各组分之间的迁移速度不同而实现分离。

组分被分离后在TLC上的位置,常用比移值R f表示。

R f=原点至被测组分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2、TLC显色方法(1)紫外显色(2)显色剂(参考文献)➢通用型显色剂:碘熏、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磷钼酸等➢专属型显色剂:硝酸银、氯化铁、香草醛等三、实验试剂、材料薄层层析板(硅胶)、层析缸、点样毛细管、紫外分析仪、碘熏缸(自制碘熏)、乙酸乙酯、石油醚四、实验步骤1、取一薄层层析板,在距离上、下边缘0.5 cm处,用铅笔各画一水平直线,然后在下方直线上等距离标记三个点,作为原点。

(注意:标记点不要紧靠薄层板两侧,以防止产生边缘效应。

)2、用点样毛细管在标记的原点处,依次点入测试样品A、AB、B。

然后,紫外灯照射,观察各样品斑点的初始形态特征,并记录1。

(注意:毛细管不可混用;垂直点样,不可戳破硅胶薄层;点样斑点直径尽可能小,斑点之间不可交叉。

)3、层析缸中倒入一定体积的溶剂A,然后将点好样品的薄层板放入,待溶剂前端展开到薄层板上方直线以后,取出。

待溶剂挥发完全后,紫外灯照射,观察各样品斑点在薄层板上的迁移情况,并记录2。

(注意:层析缸中溶剂不可加入过多,溶剂面不可高于薄层板下方所画直线,以防止点样样品解吸附到溶剂中。

)4、将上述层析缸中的溶剂A更换为溶剂B,然后将溶剂已经挥发完全的薄层层析板放入,按照上述方法,待溶剂前端展开至薄层板上方直线后,取出。

紫外灯照射,观察各样品斑点迁移情况,并记录3。

实验---薄层色谱法

实验---薄层色谱法

(3)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洗脱液调整至一定体积,在此化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同时把样品斑点相应位置薄层吸附剂同样取下做空白对照。
比色法:选择灵敏度高、专属性好的比色反应测定化合物含量,是比较常用的方法。
其它方法:极谱、库仑滴定、荧光测定等。
2 直接测定法:
(1) 目测法:样品经色谱分离后,直接观察所得斑点的大小和颜色的深浅,并与标准品在相同条件下展开所得到的一系列已知不同浓度的标准斑点相比较,而近似地判断样品中所测成分的含量。
薄层色谱法:
通常指以吸附剂为固定相的一种液相色谱法。即将固定相在玻璃、金属或塑料等光洁的表面上均匀地铺成薄层,试样点在薄层的一端,流动相借毛细作用流经固定相,使被分离的物质展开。
比移值(Rf)
Rf=原点至组分点中心的距离/原点至流动前沿的距离
组分A的Rf=a/c
(2)双波长扫描:是采用两种不同波长的光束先后扫描所要测定的斑点,并记录下此两波长吸光度之差。
扫描轨迹:
直线扫描、锯齿状扫描、圆形扫描
双底展开槽
水平展开槽
4.展开方式:
(1)近水平展开:将点样后的薄层板下端浸入展开剂0.5cm,薄层上端垫高使薄层与水平成5-10o的角。
(2)上行展开:将点样后的薄层放在盛有展开剂的直立型的展开槽中,展开剂由薄层下端借毛细管作用上升至前沿。
(3)下行展开
极性较小的溶剂降低极性大的溶剂的洗脱能力,使Rf值降低。
中等极性的溶剂往往起着使极性相差较大溶剂混合均匀的作用。
在展开剂中加入少量酸、碱可以使某些极性物质斑点集中,提高分离度。
用粘度太大的溶剂时需要加入一种溶剂以降低展开剂的粘度,加快展开速度。
(四)点样:

薄层色谱法实验报告

薄层色谱法实验报告

薄层色谱法实验报告薄层色谱法实验报告引言: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鉴定化合物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物质在固定相(薄层)和流动相(溶剂)之间的分配和移动差异,实现对混合物中化合物的分离。

本实验旨在通过薄层色谱法对某种未知化合物进行分离和鉴定。

实验材料和仪器:- 薄层色谱板- 未知化合物溶液- 标准溶液- 液相色谱仪- 显色剂- 注射器- 色谱柱- 移液枪实验步骤:1. 准备薄层色谱板:将薄层色谱板剪成适当大小,并在底部标记出起点线。

2. 准备样品:将未知化合物溶液和标准溶液分别用注射器吸取,滴在薄层色谱板的起点线上。

3. 开展色谱:将薄层色谱板放入液相色谱仪中,选择适当的流动相,启动仪器,使流动相在薄层色谱板上上升。

4. 观察色谱带:当流动相上升到适当高度时,取出薄层色谱板,用显色剂喷洒在上面,观察出现的色谱带。

5. 计算Rf值:测量色谱带的迁移距离和起点线至色谱带的距离,计算出Rf值。

6. 鉴定未知化合物:将未知化合物的Rf值与标准溶液的Rf值进行对比,确定未知化合物的成分。

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成功地进行了薄层色谱法的分离和鉴定。

观察色谱带后发现,未知化合物在薄层色谱板上呈现为多个色谱带,而标准溶液只出现一个色谱带。

通过计算Rf值,我们发现未知化合物的Rf值与标准溶液中某一化合物的Rf值相近,推测未知化合物可能含有该化合物。

然而,由于薄层色谱法的分离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流动相的选择、色谱板的质量等,因此我们的推测仍需进一步确认。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流动相和色谱板,以提高分离效果和鉴定准确性。

结论:薄层色谱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经济的分离和鉴定化合物的方法。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利用薄层色谱法对某种未知化合物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并初步推测其成分。

然而,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实验条件,并进行更多的验证实验。

实验薄层色谱法

实验薄层色谱法

2024/1/17
4
当前第4页\共有29页\编于星期四\17点
分类
1. 按固定相所处的状态分类 : 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柱色谱 (Column Chromatography) 纸色谱 (Paper Chromatography)
2. 按分离机理分类:
吸附色谱(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 分配色谱(Partition Chromatography) 离子交换色谱(I EC)
3. 展开
选洗脱剂可利用微量圆 环技术;
配制样品的溶剂具有挥 发性和小极性,以免 斑 点扩展,不利于分离;
洗脱剂的高度不超过 0.5cm,以免样品被洗脱剂
扩散;
微量圆环技术 1 用环己烷展开 2 用苯展开 3 用氯仿展开
2024/1/17
22
当前第22页\共有29页\编于星期四\17点
展开槽
吸附色谱三要素-吸附 剂
⑵ 硅胶silica gel
它的吸附性来源于硅 胶氧原子上未成键的电 子对和可以形成氢键的 羟基。羟基有结合型 (Ⅰ)、活性型(Ⅱ) 和游离型(Ⅲ)三种
2024/1/17
10
当前第10页\共有29页\编于星期四\17点
吸附色谱三要素-吸附
剂 活性
氧化铝含水 硅胶含水量
量(%)
14
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 分离混合物:
一些结构类似、理化性质也相似的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一般应用化学方法分离很困难,但应用色谱法分离,有时可得 到满意的结果。 * 精制提纯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中含有少量结构类似的杂质,不易除去,可利 用色谱法分离以除去杂质,得到纯品。
15

薄层色谱法实验

薄层色谱法实验

薄层色谱法实验1参考文献ChP-2020版通则0502 薄层色谱法定义:薄层色谱法系将供试品溶液点于薄层板上,在展开容器内用展开剂展开,使供试品所含成分分离,所得色谱图与适宜的标准物质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对比。

2准备工作2.1仪器与材料2.1.1薄层板2.1.1.1分类固定相中可加入黏合剂、荧光剂。

硅胶薄层板常用的有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硅胶HF254。

在保证色谱质量的前提下,可对薄层板进行特别处理和化学改性以适应分离的要求,可用实验室自制的薄层板。

图2-1-1-1 薄层板分类2.1.1.2薄层板要求1)固定相颗粒大小一般要求粒径为10~40μm。

2)玻板应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珠。

图2-1-2-1 薄层硅胶板2.1.2点样器一般釆用微升毛细管或手动、半自动、全自动点样器材。

图2-2-1 全自动点样仪2.1.3展开容器上行展开一般可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专用平底或双槽展开缸,展开时须能密闭。

水平展开用专用的水平展开槽。

图2-1-3-1 高硼硅玻璃层析缸(左侧双槽,右侧单槽)2.1.4显色装置1)喷雾显色应使用玻璃喷雾瓶或专用喷雾器,要求用压缩气体使显色剂呈均匀细雾状喷出;2)浸渍显色可用专用玻璃器械或用适宜的展开缸代用;3)蒸气熏蒸显色可用双槽展开缸或适宜大小的干燥器代替。

图2-4-1 三角薄层喷瓶2.1.5检视装置为装有可见光、254nm及365nm紫外光光源及相应的滤光片的暗箱,可附加摄像设备供拍摄图像用。

暗箱内光源应有足够的光照度。

图2-5-1 BiostepDD70薄层色谱成像系统2.1.6薄层色谱扫描仪系指用一定波长的光对薄层板上有吸收的斑点,或经激发后能发射出荧光的斑点,进行扫描,将扫描得到的谱图和积分数据用于物质定性或定量的分析仪器。

图2-1-6-1 薄层色谱扫描仪2.2溶剂1)使用的溶剂必须是“分析纯”或“色谱纯”;2)溶剂组成采用体积量比(如正丁醇-冰乙酸-水= 4:1:1,V/V/V),或者绝对量(如18ml甲苯+2ml甲醇)。

实验五薄层色谱实验

实验五薄层色谱实验

实验五薄层色谱实验引言:薄层色谱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方法,其原理是将待分离物质溶解在溶剂中后,在薄层厚度为0.1-0.25mm的固体载体上,通过毛细管效应将溶液涂布在载体上。

再将载体放置在一个合适的溶剂系统中,待分离物质在溶剂的迁移作用下,以不同的速率向上迁移,从而实现对混合物的分离。

本实验旨在通过薄层色谱的方法,对香蕉中的颜色素进行分离和鉴定。

一、实验概述:1.实验目的:通过薄层色谱技术对香蕉中的色素进行分离和鉴定。

2.实验原理:薄层色谱是一种基于分区原理的分离方法。

在薄层色谱中,用作固定相的是一层吸附性固体粉末,称为薄层板。

待检样品溶于适当的溶剂中,在薄层板上均匀地涂布应检样品,使之成为一薄层,然后静置至溶剂上升达到适当高度时即可停止,此时发现薄层中一些组分会分散到不同距离的高度,这些高度为色谱层的前移距离。

3.实验流程:准备薄层色谱管、样品溶液、色谱板;在洁净的台面上,涂布样品液;将涂布后的色谱板放入稳定的溶液中,并封闭色谱管;观察色谱层的迁移并记录数据;取出色谱板,用紫外灯照射,根据荧光的强弱进行色谱斑点的标记,然后标明Rf值和颜色;将标记的色谱板剪去要检测的那一部分,用70%乙醇溶液溶解,将溶液取出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器材:薄层色谱管、样品溶液、色谱板、封闭薄层色谱管的胶漆、紫外灯、高效液相色谱仪;2.试剂:香蕉样品、无色溶剂等。

三、实验步骤:1.提取香蕉中的色素:将香蕉皮剥离并混合研磨,用无色溶剂提取其中的色素。

2.准备薄层色谱管:将薄层色谱管固定在台面上,在薄层管的两侧涂上一层胶漆,使之封闭。

3.涂布色谱板:在色谱板上均匀地涂布样品溶液,使之成为一薄层。

4.将涂布后的色谱板放入薄层色谱管中:将涂布后的色谱板轻轻滑入固定的薄层色谱管中,然后用胶漆封闭管口。

5.观察色谱层的迁移并记录数据:将封闭的薄层色谱管放置悬挂在一个含适量溶剂的烧杯中,观察色谱层的迁移情况并记录。

实验六薄层色谱层析

实验六薄层色谱层析

实验六薄层色谱层析薄层色谱层析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它基于样品成分在薄层吸附剂上的不同亲和性或化学性质而实现成分分离的方法。

本实验将介绍薄层色谱层析的原理、仪器和实验步骤,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应用。

一、实验原理:薄层色谱层析是基于组分在吸附剂上的不同亲和性或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和分离的方法。

子实验有:1.吸附剂的选择:薄层色谱中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氧化铝和硅胶酸铝等,吸附剂的选择应根据样品特性和分离效果进行选择;2.样品预处理:对于复杂样品,需要进行前处理,如萃取、稀释等;3.薄层层析板的准备:在净化薄层层析板前,需先将其加热至100℃,使其达到无水状态。

然后使用吸管和吸头,将层析剂吸入薄层层析板中,在线风干;4.样品施加:将样品溶液利用微量注射器施加到薄层层析板的起点上,薄层层析板吸附剂将对样品进行分离和吸附;5.染色显示:分离完毕后,将层析板进行染色显示,一般使用碘化铋溶液或紫外灯照射来显示分离的斑点。

二、实验仪器和试剂:1.仪器:薄层层析仪、紫外灯、显微镜;2.试剂:碘化铋溶液,色谱纸,吸附剂(如硅胶)。

三、实验步骤:1.准备薄层层析板:将薄层层析板加热至100℃,然后加入层析剂,使其自然风干;2.样品制备:将待分析的样品加入适当的溶剂中,进行溶解或萃取,并将其稀释至合适的浓度;3.样品施加:利用微量注射器将样品施加到薄层层析板的起点上,注意施加的体积和位置;4.层析:将施加样品的薄层层析板放入薄层层析仪中,选择适当的展开液(移动相)和展开方式进行层析,直到移动相前行至一定距离;5.染色显示:将层析板取出,利用碘化铋溶液进行染色,或者使用紫外灯照射,观察并记录分离的斑点;6.斑点的分析:利用显微镜或量角器等工具测量斑点的Rf值(萃取率),并与已知物质进行对比。

四、实验注意事项:1.样品的制备应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避免样品净化不彻底或含有杂质的情况;2.施加样品时,注意体积的控制和位置的准确性,避免影响实验结果;3.展开液的选择应根据实验要求,并注意展开液的移动速度,避免太快或太慢导致分离不完整;4.染色显示时,应注意控制染色时间,避免过度染色或染色不足;5.斑点的测量应准确,避免测量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薄层色谱实验

薄层色谱实验

薄层色谱(TCL)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薄层色谱操作技巧2、了解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1-偶极地匹配。

用显色试剂处理,许多组份可在日光或紫外灯光下检视。

色谱可用肉眼或使用光密度计和照相机记录或影像系统方法来评价。

2、薄层色谱的用途1)化合物的定性检验通过与已知标准物对比的方法进行未知物的鉴定。

在条件一致的情况下,纯化合物在薄层色谱中呈现一定的移动距离,称比移值(R f值)。

利用薄层色谱法可鉴定化合物的纯度或确定两种性质相似化合物是否为同一种物质。

影响比移值的因素很多,如薄层的厚度,吸附剂颗粒的大小,酸碱度、活性、外界温度和展开剂纯度、组成、挥发度等。

所以要获得比移值重现性就比较困难。

为此,在测定某一式样时,最好用对照品和样品同时对照进行。

d2d1234311.1玻璃板的要求:用于制备薄层板的玻璃板要求表面光洁、平整,最好使用厚薄1~2mm的优质平板玻璃,普通窗玻璃一般不宜用于制作薄层板,玻璃板需洗净至不挂水,晾干,贮存于干燥洁净处备用。

玻璃板反复使用时,应注意经常用洗液及碱液清洗,保持玻璃板面的光洁是保证薄层板质量的最基本要求。

1.2制作方法:除另有规定外,将1份吸附剂加适量的水(如1份硅胶G一般加3份水),在研钵中用研杵沿一个方向小心研磨至成均匀的有适当粘稠度的胶浆,立即倾入涂布器中,均匀地向前推进涂布在玻璃板上,或按照不同涂布器的规定操作涂布,涂布好的薄层板于室温下在水平台上晾干,再在规定的温度(一般为105℃~110℃)下活化约30分钟,贮于干燥器中备用。

薄层板的厚度一般为0.25~0.5mm.。

1.3 商品化供应的预制板和高效板22小3品可使用自动化装置点样,喷雾成条带状是一种可以点样量大而同时又能促成最有效分离的点样方法。

在常规操作过程中,人工点样一般使用微量毛细管(0.5/1/2/3和5μl),点样时毛细管必须完全充满和完全排空,要以垂直方向小心接触TLC/HPTLC 板面,不要损伤薄层,受损的薄层会导致溶剂不规律地流动而在色谱上产生失真的TLC谱带。

薄层色谱实验

薄层色谱实验

薄层色谱实验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薄层色谱(TCL)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薄层色谱操作技巧2、了解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二、实验原理1、原理薄层色谱是一种微量分析的分离过程,它将样品点在以玻璃板或铝、塑料等片材为载体的多孔吸附剂薄层的固定相上,利用流动相在特定的展开室中将混合物中的组份推移到不同距离处,在色谱展开整个过程中,样品的成份受到正反不同的力的作用。

(1)流动相利用毛细管力带着样品穿过固定相。

(2)样品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是指组份在移行过程中由于偶极-(诱导)-偶极相互作用,氢键和范德华力的作用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延缓、吸附、分散、离子交换和络合等分离机理。

由于样品组份与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程度不同,整个毛细管流动过程中分离运动都在进行。

基于这点,TLC系统(流动相和固定相)必须与样品很好地匹配。

用显色试剂处理,许多组份可在日光或紫外灯光下检视。

色谱可用肉眼或使用光密度计和照相机记录或影像系统方法来评价。

2、薄层色谱的用途1)化合物的定性检验通过与已知标准物对比的方法进行未知物的鉴定。

在条件一致的情况下,纯化合物在薄层色谱中呈现一定的移动距离,称比移值(R f值)。

利用薄层色谱法可鉴定化合物的纯度或确定两种性质相似化合物是否为同一种物质。

影响比移值的因素很多,如薄层的厚度,吸附剂颗粒的大小,酸碱度、活性、外界温度和展开剂纯度、组成、挥发度等。

所以要获得比移值重现性就比较困难。

为此,在测定某一式样时,最好用对照品和样品同时对照进行。

d2d12)快速分离少量物质(几到几十u g,甚至)3)跟踪反应进程,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利用薄层色谱观察原料斑点的逐步消失,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4)化合物纯度的检验(只出现一个斑点,且无脱尾现象,为纯物质)3、主要操作步骤薄层板的制备;薄层板的活化;薄层板色谱展开;薄层色谱显色与分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薄层色谱(TCL)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薄层色谱操作技巧
2、了解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1
-偶极
地匹配。

用显色试剂处理,许多组份可在日光或紫外灯光下检视。

色谱可用肉眼或使用光密度计和照相机记录或影像系统方法来评价。

2、薄层色谱的用途
1)化合物的定性检验
通过与已知标准物对比的方法进行未知物的鉴定。

在条件一致的情况下,纯化
合物在薄层色谱中呈现一定的移动距离,称比移值(R f值)。

利用薄层色谱法可鉴定化合物的纯度或确定两种性质相似化合物是否为同一种物质。

影响比移值的因素很多,如薄层的厚度,吸附剂颗粒的大小,酸碱度、活性、外界温度和展开剂纯度、组成、挥发度等。

所以要获得比移值重现性就比较困难。

为此,在测定某一式样时,最好用对照品和样品同时对照进行。

d2
d1
2
3
4
3
1
1.1玻璃板的要求:用于制备薄层板的玻璃板要求表面光洁、平整,最好使用厚薄1~2mm的优质平板玻璃,普通窗玻璃一般不宜用于制作薄层板,玻璃板需洗净至不挂水,晾干,贮存于干燥洁净处备用。

玻璃板反复使用时,应注意经常用洗液及碱液清洗,保持玻璃板面的光洁是保证薄层板质量的最基本要求。

1.2制作方法:除另有规定外,将1份吸附剂加适量的水(如1份硅胶G一般加
3份水),在研钵中用研杵沿一个方向小心研磨至成均匀的有适当粘稠度的胶浆,立即倾入涂布器中,均匀地向前推进涂布在玻璃板上,或按照不同涂布器的规定操作涂布,涂布好的薄层板于室温下在水平台上晾干,再在规定的温度(一般为105℃~110℃)下活化约30分钟,贮于干燥器中备用。

薄层板的厚度一般为0.25~0.5mm.。

1.3 商品化供应的预制板和高效板
2
2小3
品可使用自动化装置点样,喷雾成条带状是一种可以点样量大而同时又能促成最有效分离的点样方法。

在常规操作过程中,人工点样一般使用微量毛细管(0.5/1/2/3和5μl),点样时毛细管必须完全充满和完全排空,要以垂直方向小心接触TLC/HPTLC 板面,不要损伤薄层,受损的薄层会导致溶剂不规律地流动而在色谱上产生失真的TLC谱带。

3.2 样品点样位置
起点下缘的最小距离b取决于溶剂量。

两个起点之间的距离c必须令平行移行的主成份不会相互触及。

点状点样时原点的直径应小于或等于3mm(高效板原点的直径应更小),条带的长度d由点样样品体积或样品的种类和相对于板的尺寸点样的数目来决定。

到板侧边的距离a必须足够大以避免分离区失真变形。

4
80mm
/。

其总使用,如需分层,则按要求放置分层后取需要的一相(上层或下层),备用。

五、本实验操作内容
山楂有效组分熊果酸含量的鉴定。

吸附剂/快板:硅胶G3g,10ml 0.5%羧甲基纤维素钠。

供试品:取山楂0.5g,加乙酸乙酯2ml,浸泽24h,取上清液备用。

对照品:加甲醇制备成1ml含有1mg的溶液。

点样:供试品溶液点样4ul,对照品溶液点样2ul。

展开剂:甲苯/乙酸乙酯/甲酸(20:4:0.5)。

显色剂:硫酸乙醇溶液(3~10%)
显色操作:喷显色剂后,在80℃加热数分钟,至斑点显色清晰为止,置日光或
1
2。

3
4
1
2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