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墨烯领域发展研究
石墨烯材料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84]李晓莎,武 宁,刘 玲,等.不同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对夏玉米农田土壤呼吸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5,26(6):1765-1771.[85]PandeyD,AgrawalM,BohraJS.Greenhousegasemissionsfromricecropwithdifferenttillagepermutationsinrice-wheatsystem[J].Agriculture,Ecosystems&Environment,2012,159:133-144. [86]BhatiaA,PathakH,JainN,etal.Globalwarmingpotentialofmanureamendedsoilsunderrice-wheatsystemintheIndo-GangeticPlains[J].AtmosphericEnvironment,2005,39(37):6976-6984.[87]HuangS,ZengYJ,WuJF,etal.EffectofcropresidueretentiononriceyieldinChina:ameta-analysis[J].FieldCropsResearch,2013,154:188-194.[88]万淑红,田应兵,许昌雨,等.氮素调控对水稻黄华占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6):68-72.[89]WangJZ,WangXJ,XuMG,etal.Cropyieldandsoilorganicmatterafterlong-termstrawreturntosoilinChina[J].NutrientCyclinginAgroecosystems,2015,102(3):371-381.[90]李廷亮,王嘉豪,黄 璐,等.秸秆还田替代化肥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22,50(6):771-780.[91]严 君,韩晓增,邹文秀,等.长期秸秆还田和施肥对黑土肥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土壤与作物,2022,11(2):139-149.[92]李守华.长期秸秆还田对提高小麦—玉米轮作耕层土壤养分及产量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22,38(14):60-64.史大炜,伍 纲,杨其长,等.石墨烯材料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7):39-48.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3.07.006石墨烯材料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史大炜1,2,伍 纲2,杨其长1,程瑞锋2(1.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四川成都610213;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 摘要:石墨烯材料及其衍生物由于其电子效应迁移率高、导热性能良好、比表面积大、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近年来成为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
石墨烯热学性能
3 石墨烯热导率的理论预测与数值模拟
Berber 等 (2000) 将平衡和非平衡分子动力学 (molecular dynamics, MD) 方法与精
确的碳原子势能相结合, 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单层石墨烯的热导率在 200∼400 K 之间随 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 图 2 所示. 在室温下单层石墨烯、单根碳纳米管最高的热导率为
Wei 等 (2011) 采用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 研究了多层石墨烯穿层热导率.
发现多层石墨烯的界面热阻强烈依赖于层数. 界面接触热阻随层数的增加而降低 (如 图 4(a) ), 而穿面热导率随层数的增加而增加 (如 图 4(b) ). 在室温以上, 由于温度升 高降低了声子波长, 导致产生声子隧道效应的概率降低, 从而引起界面热阻增大.
a 6 㾺⛁䰏/(10-9 m2K.W-1) 5 4 3 2 1 0 0 10 20 ሖ᭄ 30 40 50 300 Kᯊ⛁䰏 ߚᄤࡼᄺᢳⱘᴀ᭛㒧ᵰ ⛃SiO2[10] ऩ㞖㞖⺇㒇㉇ㅵ[22] Ј䖥ሖ[5]
b 2.0 ⛁ᇐ⥛/(W.m-1.K-1) 6 10 18 28 38 48
3.0 2.5 ⛁ᇐ⥛/(W.m-1.K-1) 2.0 1.5 1.0 0.5
Τ103 ⺇㒇㉇ㅵ ⛃
0 50
150
250 350 ⏽ᑺ K
45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50
图3 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热导率与温度的关系 (Osman et al. 2001)
240
力
学
进
展
第 44 卷 : 201406
引起热导率下降. 在低温下, 主要的声子散射机制是缺陷散射, 不依赖于温度. 由于与
䬂
石墨烯产业化:蓄势待发
石墨烯产业化:蓄势待发作者:吴志刚来源:《中关村》2021年第11期6年前,当人们听到石墨烯三个字的时候几乎是一脸茫然的,不知道它到底是干什么的。
如今,提到石墨烯,大多都知道是一款神奇的碳材料,有时候还甚至在问,现在到底火不火了?香不香了?如果把时光倒流6年,2015年被称为中国石墨烯元年。
彼时石墨烯材料在中国“红的发紫”,石墨烯概念被众多企业热捧,该材料被认为可以代替晶体硅,应用于移动设备、航空航天、新能源及电池领域等。
6年后的今天,中国石墨烯发展已走向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不过也仍在产业化的道路上破解着一个又一个研发难题。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石墨烯产业化前景可期,也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
具有高导电性、高强度和超轻薄等特性,在电子、光学、磁学、生物医学、催化、储能和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
石墨烯原本就存在于自然界,只是难以剥离出单层结构。
1毫米厚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
铅笔在纸上轻轻划过,留下的痕迹可能就是几层石墨烯——它是由一层碳原子以六角形蜂巢结构周期性紧密堆积构成的二维碳材料。
石墨烯具有很多神奇性能,因此号称“新材料之王”:它是最薄的材料,因为它仅有一个原子层;它是强度最大的材料,理论上强度比钢强韧200倍;它是导电性最好的材料,电导率是银的1.6倍;它是导热性最好的材料,热导率是铜的13倍。
由于石墨烯的电子移动速度极快,又轻又薄又结实,机械强度特别高,再加上它是透明、电阻率极低、良好的导体,因此被期待可用来发展出更薄、导电速度更快的新一代电子元件、甚至芯片;也适合用来制造透明触控(可折叠的)屏幕或光板、甚至太阳能电池;并可用来做汽车或航空的材料;在军事上的用途更广,比如防弹衣,又比如航母弹射器管道中的润滑层(现在都是用特种润滑油,当滑块高速运动时,会摩擦产生高温,润滑油会变质、甚至蒸发,以致磨损滑块)。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石墨烯材料——储能特性及前景展望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石墨烯材料——储能特性及前景展望智林杰;方岩;康飞宇【摘要】石墨烯具有独特的二维结构、优异的性能和各种潜在的应用价值,是当前材料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通过简要评述石墨烯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讨论了作为电极材料的石墨烯结构与功能调控的重要性,指出石墨烯基纳米材料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尤其针对高能量密度与高功率密度电池.%Graphene is a rapidly rising star in materials science because of its two-dimensional structure , superior properties, and promising applications. Recent progress on graphene-based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high performance lithium ion batteries ( LIBs) has been highligh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aphene structure , its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and strategies for tuning its functions are discussed. Graphene-based nanomaterial is believed to be an attractive electrode material in LIBs, particularl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atteries with high-energy density and high-power density.【期刊名称】《新型炭材料》【年(卷),期】2011(026)001【总页数】4页(P5-8)【关键词】石墨烯;钾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功率密度【作者】智林杰;方岩;康飞宇【作者单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北京100190;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北京100190;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先进材料实验室,北京100084;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先进材料实验室,北京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27.1+11 前言当今世界,全球气候变暖、化石能源逐渐枯竭、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等一系列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寻找替代化石能源的可再生绿色能源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而高效利用风能和太阳能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
石墨烯纤维:制备、性能与应用
物 理 化 学 学 报Acta Phys. -Chim. Sin. 2022, 38 (2), 2007093 (1 of 18)Received: July 31, 2020; Revised: August 24, 2020; Accepted: August 24, 2020;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7, 2020.*Correspondingauthor.Email:*************.cn;Tel.:+86-10-62758600.The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Key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2016YFA0200103),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51432002, 51290272, 51672153, 21975141, 51972184), the Beijing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Molecular Sciences (BNLMS-CXTD-202001) and the ChinaPostdoctoral Science Foundation (2019M66032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 (2016YFA02001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32002, 51290272, 51672153, 21975141, 51972184),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BNLMS-CXTD-202001)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9M660322)资助 © Editorial office of Acta Physico-Chimica Sinica[Review] doi: 10.3866/PKU.WHXB202007093 Graphene Fibers: Preparation,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Muqiang Jian 1,2, Yingying Zhang 3, Zhongfan Liu 1,2,*1 Center of Nano Chemistry, Beijing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Molecular Sciences,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Engineering,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2 Beijing Graphene Institute (BGI), Beijing 100095, China.3 Key Laboratory of Organic Optoelectronics and Molecular Engineering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Chemistry,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Abstract: Graphene fiber is a macroscopic carbonaceous fiber composed ofmicroscopic graphene sheets, and has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Graphenebuilding blocks form a highly ordered structure, resulting in fibers with the sameproperties as graphene, such as superior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erformance, lowweight, excellent flexibility, and ease of functionalization. Moreover, graphene fibers arecompatible with traditional textile technologies, facilit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wearableelectronics, flexible energy devices, and smart textiles. Graphene fibers were firstprepared in 2011 by wet spinning of graphene oxide (GO) solution, which wasdispersed in water. Various fabrication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assemblegraphene sheets into fibers since then and different strategies have been proposed tooptimize their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Graphene fibers have applications innumerous fields, including conductors, sensors, actuators, smart textiles, and flexible energy devices. This review aim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picture of the preparation approaches,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graphene fibers. Firstly, the preparation processes, unique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three typical carbonaceous fibers—carbon fibers, carbon nanotube (CNT) fibers, and graphene fibers—are compared. It can be seen that graphene fibers possess the unique structures, such as the large grain sizes and highly aligned structure, endowing them with the outstanding properties. Then a variety of fabrication techniques have been summarized, including wet spinning, dry spinning, dry-jet wet spinning, space-confined hydrothermal assembly, film conversion approach, and template-assist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 Wet spinning is a common method to fabricate high-performance graphene fibers and is promising for the 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graphene fibers. Besides, various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mechanical, electr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graphene fibers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including well-chosen graphene building blocks, optimized fabrication processes, and high-temperature treatments. Although the electrical and thermal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typical graphene fibers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carbon fibers, the strength and modulus of graphene fibers are inferior. Therefore, the enhancement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graphene fibers by optimizing the composition of precursors, controlling and adjusting the assembly processes, and exploring feasible post-treatment procedures are essential. Meanwhile, the review outlines the applications of graphene fibers in high-performance conductors, functional fabrics, flexible sensors, actuators, fiber-shaped supercapacitors and batteries. Finally, the persisting challenges and the future scope of graphene fibers are discussed. We believe that graphene fibers will become a new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material that can be applied in numerous fields in the future, aided by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aterials and techniques.Key Words: Graphenefiber; Preparation; Spinning; Property; Applic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石墨烯纤维:制备、性能与应用蹇木强1,2,张莹莹3,刘忠范1,2,*1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纳米化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8712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北京 1000953清华大学化学系,有机光电子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摘要:石墨烯纤维是一种由石墨烯片层紧密有序排列而成的一维宏观组装材料。
年产15000克石墨烯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15000克石墨烯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高级工程师:高建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概要 (1)1.1.1项目名称 (1)1.1.2项目建设单位 (1)1.1.3项目建设性质 (1)1.1.4项目建设地点 (1)1.1.5项目负责人 (1)1.1.6项目投资规模 (1)1.1.7项目建设内容 (2)1.1.8项目资金来源 (2)1.1.9项目建设期限 (2)1.2项目单位介绍 (2)1.3编制依据 (3)1.4 编制原则 (3)1.5研究范围 (4)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4)1.7综合评价 (5)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7)2.1项目背景 (7)2.2 项目必要性分析 (7)2.2.1 项目是优化石墨行业产品结构的需要 (7)2.2.2 项目是实现我国石墨烯战略布局的需要 (8)2.2.3 项目是实现石墨烯工业化生产、推动产业化进程的需要 (8)2.2.4 项目是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和增加就业的需要 (9)第三章项目市场分析与预测 (11)3.1我国石墨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1)3.2 石墨烯发展现状及应用领域 (15)3.3石墨烯市场分析与预测 (19)3.3.1 半导体产业应用市场分析与预测 (19)3.3.2 锂电池材料应用市场分析与预测 (21)3.3.3 超级电容器应用市场分析与预测 (22)3.3.4 显示器应用市场分析与预测 (23)3.4市场小结 (24)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25)4.1厂址选择 (25)4.2区域建设条件 (25)4.2.1地理位置 (25)4.2.2自然条件 (25)4.2.3资源环境 (26)4.2.4经济环境 (27)4.2.5交通运输环境 (27)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 (29)5.1项目布局原则 (29)5.2项目总平面布置 (29)5.3总平面设计 (30)5.4道路设计 (30)5.5工程管线布置方案 (30)5.5.1给排水 (30)5.5.2供电 (31)5.6土建方案 (32)5.6.1方案指导原则 (32)5.6.2土建方案的选择 (32)5.7土地利用情况 (32)5.7.1项目用地规划选址 (32)5.7.2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 (32)第六章产品方案及工艺技术 (33)6.1主要产品 (33)6.2产品指标 (33)6.3产品生产规模确定 (34)6.4工艺流程 (34)第七章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 (35)7.1主要原辅材料供应 (35)7.2动力供应 (35)7.3主要设备选型 (35)第八章节约能源方案 (36)8.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36)8.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37)8.2.1能源消耗种类 (37)8.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 (37)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37)8.4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 (38)8.4.1项目能耗分析 (38)8.4.2国家能耗指标 (38)8.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39)8.5.1工业节能 (39)8.5.2节水措施 (39)8.5.3建筑节能 (40)8.5.4企业节能管理 (41)8.6结论 (42)第九章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 (43)9.1设计依据及原则 (43)9.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43)9.1.2设计原则 (43)9.2建设地环境条件 (44)9.3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44)9.3.1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44)9.3.2 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 (45)9.4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45)9.4.1 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 (45)9.4.2 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 (47)9.5环保评价 (47)9.6绿化方案 (47)9.7消防措施 (48)9.7.1设计依据 (48)9.7.2防范措施 (48)9.7.3消防管理 (49)9.7.4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 (50)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 (51)10.1编制依据 (51)10.2概况 (51)10.3劳动安全 (51)10.3.1工程消防 (51)10.3.2防火防爆设计 (52)10.3.3电力 (52)10.3.4防静电防雷措施 (52)10.4劳动卫生 (53)10.4.1防暑降温与冬季采暖 (53)10.4.2卫生 (53)10.4.3照明 (53)第十一章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54)11.1组织机构 (54)11.2劳动定员 (54)11.3员工培训 (54)11.4福利待遇 (55)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规划 (56)12.1建设工期的规划 (56)12.2建设工期 (56)12.3实施进度安排 (56)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7)13.1投资估算依据 (57)13.2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57)13.3流动资金估算 (58)13.4资金筹措 (58)13.5项目投资总额 (58)13.6资金使用和管理 (61)第十四章财务及经济评价 (62)14.1总成本费用估算 (62)14.1.1基本数据的确立 (62)14.1.2产品成本 (63)14.1.3平均产品利润与销售税金 (64)14.2财务评价 (64)14.2.1项目投资回收期 (64)14.2.2项目投资利润率 (65)14.2.3盈亏平衡分析 (65)14.3综合效益评价结论 (65)第十五章招标方案 (67)15.1招标管理 (67)15.2招标依据 (67)15.3招标范围 (67)15.4招标方式 (68)15.5招标程序 (68)15.6评标程序 (69)15.7发放中标通知书 (69)15.8招投标书面情况报告备案 (69)15.9合同备案 (69)第十六章风险分析及规避 (70)16.1项目风险因素 (70)16.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70)16.1.2技术风险 (70)16.1.3市场风险 (70)16.1.4资金管理风险 (71)16.2风险规避对策 (71)16.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71)16.2.2技术风险规避对策 (71)16.2.3市场风险规避对策 (71)16.2.4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72)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 (73)17.1结论 (73)17.2建议 (73)附表 (74)附表1 销售收入预测表 (74)附表2 总成本费用表 (75)附表3 外购原材料表 (76)附表4 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77)附表5 工资及福利表 (78)附表6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79)附表7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80)附表8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81)附表9 流动资金估算表 (82)附表10 资产负债表 (83)附表11 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84)附表12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85)附表13 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87)附表14 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89)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要1.1.1项目名称年产15000克石墨烯生产线建设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1.1.3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1.1.4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厂址选定在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周围环境及建设条件能够满足本项目建设及发展需要。
构建石墨烯产业完整创新链条——访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新材料产业 NO.06 20199构建石墨烯产业完整创新链条■ 本刊记者/孙晓霞——访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王旭东这种“公司+联盟”的运作形式,以更灵活的机制推进石墨烯新材料技术成果转化扩散,力求努力构建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创新平台。
王旭东石墨烯作为一种极富应用前景的前沿新材料,对于带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增长点有着显著的作用,已成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加快推进新一轮技术革命的重要抓手之一。
北京为进一步强化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地位,发挥创新资源密集的优势,已经将石墨烯列为未来科技领域重要的战略布局之一。
位于北京西南的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坚持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全力聚焦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方向,积极培育石墨烯等前沿材料,力争打造北京高精尖产业增长极。
北京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种子企业孵化园,则是依托基地现有发展基础和产业优势建设,是打通石墨烯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加速石墨烯产业化的重要一环。
作为北京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的运行主体,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研究院”)紧密围绕平台建设,着力加快石墨烯中试基地的建设,深入开展石墨烯各项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工作,努力扩大北京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的影响力。
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研究院院长王旭东。
Advanced Materials Industry10潜心耕耘石墨烯研究 “公司+联盟”加速石墨烯产业化2010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因他们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自此之后,石墨烯迅速成为物理科学领域、材料科学领域以及资本市场的热门话题。
而在石墨烯材料大热之前,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以下简称“航材院”)就已经开始着手相关研究。
王旭东介绍道,在21世纪初,为更好地满足我国航空材料发展需求,航材院自2006年起开始追踪石墨烯技术,并逐步突破了石墨烯粉体制备技术、石墨烯薄膜制备技术。
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化学与化学工程系化学是现代科学体系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其应用也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它的发展支撑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引领了科学与技术进步,架起了生命科学的桥梁,推动了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
目前,化学还在能源、环境、制药、信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北京科技大学化学学科世界排名连续3年进前1%,学校每年发表的高水平论文中近一半来自于化学学科。
化学学科现有专任教师52人,其中中组部“千人计划”两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6人,北京市科技新星4人。
化学专业依托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理学),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理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硕士点(工学),化学工程硕士点(工学)。
现有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功能分子与晶态材料科学与应用”等实验室。
另外,还有材料化学、环境化学、药物合成化学、能源化学、发光材料、计算化学等研究与开发平台。
实验室总面积约2500m2,各种仪器设备总值近3500余万元。
1979年化学学科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在几十年的办学过程中,不仅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研发能力的培养。
学生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社会认可度高。
除到国外和国内读博进一步深造外,学生毕业时通常到外资企业和国内大型企事业单位工作,涉及的行业包括化学和化工领域、材料领域、环保领域、制药行业、以及行政管理单位等。
就业率达到100%。
研究生招生的具体情况请见我校研究生院网站:。
热烈欢迎热爱化学、充满理想的年轻学子报考我系的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简介以下导师均在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工程(专业学位)招生。
有关导师的详细资料请见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网站。
,或直接和导师联系。
边永忠(化学系,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E-mail:。
主要研究方向:卟啉酞菁类化合物、富勒烯及纳米碳管的配位化学和超分子化学,以及这些大型共轭体系在功能分子材料及器件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
石墨烯在橡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研究与开发化 工 设 计 通 讯Research and Development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Communications·171·第45卷第8期2019年8月从21世纪开始,石墨烯广泛应用到橡胶领域,而且在橡胶领域成为了一种新型材料,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石墨烯在性能方面比较突出,在未来的发展和应用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1 石墨烯概述在橡胶领域中,石墨烯材料成为人们使用最广泛的材料,它也是世界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石墨烯材料作为世界上一种新型的材料得到了极大的认可。
石墨烯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导热性、导电性以及化学稳定性,并且石墨烯属于一种碳单质的形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逐渐出现,而在石墨烯生产加工上逐渐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摒弃了传统的生产方式,而石墨烯的出现在橡胶领域的应用尤为突出,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石墨烯材料可以被制成高强度橡胶以及导电橡胶等。
由于石墨烯材料的特殊性能以及极强的应用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未来的发展中前景是光明的。
2 石墨烯的物理性质2.1 导电性能石墨烯材料具有强大的导电性能,而且石墨烯是由大量的碳原子组成,以及它具有极强的独立性,碳原子的未成键π与电子之间相互作用,所以,石墨烯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此外,石墨烯材料还具有其他性质,例如:电学性质、电子传输性。
石墨烯电流迁移率逐渐提高,而且其迁移率也在以光的速度来计算,已经达到巅峰时期,而且也是硒化铅等半导体材料所无法比拟的。
2.2 机械性能经过对石墨烯性能的研究,研究发现石墨烯材料并不均衡,而且石墨烯的机械性能也成为了石墨烯的主要性能之一,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已经成为了主要研究的问题之一。
石墨烯的出现,使得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强度有所提高,经研究发现,与不添加石墨烯的复合材料相比,添加了石墨烯的复合材料的强度远高于不添加的,并且复合材料的强度可以提高二分之一甚至一倍。
石墨烯技术及产业发展现状
石墨烯技术及产业发展现状张芳;史冬梅;暴宁钟;任文才【摘要】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新型的碳基材料,具有极好的结晶性及电学性能,在能源、半导体、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已成为发达国家必争的战略制高点。
美国在全球率先将石墨烯研究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欧盟投入巨资资助开发石墨烯在能源和数字技术等领域的应用,英国拟投资6100万英镑建立国家石墨烯研究所,日本、韩国也持续开展了一系列与石墨烯相关的研究和应用。
我国对石墨烯材料的基础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在器件制造和应用方面仍很欠缺。
我国应加强石墨烯规模化制备技术和改性技术的研究,加强石墨烯的应用研究,并在石墨烯研究方面加强产学研联合研究和国际合作。
%Graphene is a new C-based material and has a 2D cellular crystal lattice structure closely packed by single layered C atoms. The graphene has excellent crystallinity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and has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several areas like energy, semiconductor, and biomedicine science.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ifrst to turn the graphene research into a national strategy; the European Union has invested heavily in graphene research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ifeld of energy and digital technology; the UK will input 61 million pounds to set up the graphene research institute; Japan and South Korea have carried out many studies related to grapheme application. China has taken the lead in basic research of graphene, however, it fall behind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graphene-based devic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is article, analysis is made to the technologies and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graphene i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and some suggestions for development of graphene in China are proposed.【期刊名称】《全球科技经济瞭望》【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7页(P45-51)【关键词】石墨烯;碳基材料;二维结构;电学性能【作者】张芳;史冬梅;暴宁钟;任文才【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北京 100044;中国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北京 100044;南京工业大学,南京 210009;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 1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83-1;F416.7人们一直认为,完美二维晶体结构无法在非绝对零度下稳定存在[1],直到 2004 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两位科学家 AK Geim 和 KS Novoselov 利用胶带剥离高定向石墨的方法获得了独立存在的高质量二维石墨烯晶体,并相继发现了一系列新奇的物理现象[1-2],引发了全世界范围内石墨烯(graphene)研究的“淘金热”。
基于专利分析的石墨烯技术创新趋势研究
Ab s t r a c t As a p r o mi s i n g b r e a k t h r o u g h o f n a n o ma t e r i a l ,g r a p h e n e h a s b e e n a R&D h o t s p o t i n t h e f i e l d o f
n o l o g y i n n o v a t i o n a n d s t r a t e g i c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h e g r a p h e n e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Ch i n a .
Ke y w0 r d s g r a p h e n e ,d e v e l o p me n t a l f o c u s ,d e v e l o p me n t t r e n d,p a t e n t a n a l y s i s
0 引言
石 墨烯 ( G r a p h e n e ) 是 由碳 六 元 环 组成 的二 维 周期 蜂 窝
p h y s i c s ,ma t e r i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c h e mi s t r y .I t s g l o b a l p a t e n t a p p l i c a t i o n i n c r e a s e d f a s t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B a s e d o n p a t e n t s d a t a c o l l e c t e d b y De r we n t I n n o v a t i o n I n d e x d a t a b a s e ,t h i s p a p e r f i g u r e s o u t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s t a t u s a n d t r e n d s o f g r a —
十大石墨烯公司排行
十大石墨烯公司排行十大石墨烯公司排行,石墨烯产业化还处在发展初期,有待进一步突破。
要实现产业化规模生产,实现石墨烯的价值,还需要进一步规范石墨烯标准,解决石墨烯制备技术、石墨烯转移技术、以及下游产业化应用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
下面就由南京先丰纳米简单的介绍十大石墨烯公司排行。
1、南京先丰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先丰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石墨烯行业很好的销售企业,南京先丰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现主要代理销售石墨烯、国产石墨烯、氧化石墨烯、氧化石墨、碳纳米管、富勒烯、介孔分子筛、微孔分子筛、活性炭、传统纳米材料。
2、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石墨烯及其他新型碳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的高科技企业。
2013年实现了国内大规模宏量制备、全自动控制的粉体石墨烯生产线。
3、重庆墨希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2月26日, 上海南江(集团)有限公司与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在重庆签订了大面积单层石墨烯产业化制备技术合作协议。
未来将以重庆墨希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平台,推进大面积单层石墨烯的产业化应用和开发。
4、鸿纳(东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鸿纳(东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5月,是一家致力于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及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
鸿纳为客户提供多领域少层石墨稀的应用解决方案和专业技术支持。
鸿纳产品服务于新能源、电子、交通运输、环保等领域。
5、济南墨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济南墨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500万元,是中国与西班牙的合资企业,公司致力于石墨烯产品的研发、生产与应用。
6、苏州格瑞丰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格瑞丰(Graphene)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8月,由中科院苏州纳米所技术团队牵头,获苏州工业园区纳米领军支持创办的企业,是全球高质量薄层石墨烯的企业。
7、合肥微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微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石墨烯薄膜与石墨烯粉体及其浆料的高科技企业。
国内外石墨烯复合材料研究态势可视化对比分析
结论
本次演示对国内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从材料选择、 制备方法、表征方法到应用研究,国内外研究者都在进行深入探索。在未来的研 究中,需要进一步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选择:进一步发掘新型的石墨烯复合材料基体,以获得更加优异的 综合性能;
2、制备方法:寻找更多高效、环保的制备方法,提高石墨烯复合材料的产 量和纯度;
国内外石墨烯复合材料研究态 势可视化对比分析
01 摘要
03 材料选择
目录
02 引言 04 制备方法
目录
05 表征方法
07 国内研究现状
06 国外研究现状 08 结论
摘要
石墨烯复合材料是一种由石墨烯和其他材料组成的新型材料,具有优异的物 理、化学和机械性能。本次演示旨在对比分析国内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探讨不同的材料选择和制备方法,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表征方法
表征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方法主要包括透射电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 透射电镜可以观察石墨烯的形貌、层数、晶格结构等信息。扫描电镜则可以观察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X射线衍射则可以用于分析石墨烯的晶 体结构和相组成。
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许多知名研究机构和高水平大学都在开展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 例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都在该领域进行 了深入研究。这些研究机构和大学不仅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还汇聚了大 量优秀的科研人员,开展了一系列高质量的研究项目。
3、应用研究:拓展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特别是在新能源、环保、 生物医学等领域;
4、理论模拟:加强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理论研究,通过模拟和计算等方法深 入探究其性能和机理;
5、跨学科合作:鼓励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共同参与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 以推动其快速发展并解决实际问题。
机械法剪切剥离制备石墨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机械法剪切剥离制备石墨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作者:陈庆,孙丽枝,曾军堂来源:《新材料产业》 2016年第10期自2004石墨烯被发现以来,凭借其独特的性质引起了全世界科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最初发现的石墨烯是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N o v o s e l o v和G e im两位科学家采用胶带反复剥离石墨制备得到的[1]。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以s p2杂化排列排列形成的具有蜂窝状结构的二维晶体材料,是构成石墨材料的基本单元,理论厚度约为0.35nm,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薄的二维晶体材料[2]。
这种特殊的二维单原子层晶体结构使石墨烯表现出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如石墨烯的弹性模量为1 000G P a左右[3],是钢的100多倍,是目前世界上最硬的纳米材料;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子传输能力,室温下载流子迁移率104c m2/ (V·s)[4] ;石墨烯还具有高的热导率可达到 5 000W/(m·K)[5]。
正因为石墨烯具有如此优异的性能,使其在复合材料、储能材料、晶体材料、催化剂材料、污水处理材料等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自从石墨烯发现以来,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关于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石墨烯产业化应遵循低成本、规模化、生态环保、生产过程连续可控、产品应适应市场需求。
按照石墨烯国家标准征求准意见稿,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机械剥离法、氧化还原法、化学气相沉积法、高温裂解法、插层剥离法、液相剥离法等,其中氧化还原法是国内研究制备石墨烯的主要方法,国外以化学气相沉积法为主要研究方向。
石墨烯的几种主要制备方法中,氧化还原法具有高效、低成本的优势,可以大量制备石墨烯的衍生物,但该方法制备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强氧化剂和还原剂造成环境污染,且对石墨烯的晶体结构造成破坏,形成缺陷,影响石墨烯的综合性能[6,7];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主要优势是制备大面积的石墨烯,但其成本昂贵、工艺复杂、投资巨大,目前还不能实现规模化生产[8,9];高温裂解法是利用单晶衬底生长单晶石墨烯,目前主要以S i C晶体为主,但受衬底材料的影响,难以获得高质量、大面积的石墨烯材料,且获得的石墨烯材料的表面性质受衬底材料影响较大,限制其应用领域[10]。
石墨烯增强铝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石墨烯增强铝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燕绍九;陈翔;洪起虎;王楠;李秀辉;赵双赞;南文争;杨程;张晓艳【摘要】石墨烯以其优异力学、物理性能以及独特二维结构成为铝基复合材料的理想纳米增强相.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快速发展,促进了石墨烯增强铝基纳米复合材料在结构和功能材料领域中的广泛研究.石墨烯在铝基体中的分散以及石墨烯/铝的界面控制问题具有重要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价值.重点介绍石墨烯增强铝基纳米复合材料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石墨烯增强铝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分散和冶金成型技术及其结构表征和力学性能研究.实验表明石墨烯能够显著提高铝基体力学性能,但作者认为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改善微观结构和控制结合界面能够进一步优化材料性能.此外,为实现工程应用,还需加强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腐蚀性能和热、电性等物理性能研究,并突破材料的低成本、大规模制备技术.本文还基于石墨烯独特二维结构和表面状态,对石墨烯的增强增韧机制进行了深入讨论.【期刊名称】《航空材料学报》【年(卷),期】2016(036)003【总页数】14页(P57-70)【关键词】石墨烯;铝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力学性能;分散工艺;界面结合;增强机制【作者】燕绍九;陈翔;洪起虎;王楠;李秀辉;赵双赞;南文争;杨程;张晓艳【作者单位】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石墨烯及应用研究中心,北京100095;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石墨烯及应用研究中心,北京100095;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石墨烯及应用研究中心,北京100095;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石墨烯及应用研究中心,北京100095;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石墨烯及应用研究中心,北京100095;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石墨烯及应用研究中心,北京100095;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石墨烯及应用研究中心,北京100095;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石墨烯及应用研究中心,北京100095;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石墨烯及应用研究中心,北京10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31近些年,石墨烯作为一种极具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的新材料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
基于CNKI数据库的我国石墨烯领域论文计量分析
基于CNKI数据库的我国石墨烯领域论文计量分析WEI Xiao-xu;ZHENG Jia【摘要】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期刊数据对我国石墨烯领域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采用了Excel、ECharts和Citespace等软件对近5年石墨烯领域论文进行了发文趋势、地区分布、基金支持情况和时区热点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长三角地区石墨烯产业发展领先优势突出,学者们的研究趋势越来越聚焦于研发完善石墨烯的制备技术,达到更大规模、更高质量、更低成本的目的,推动石墨烯大规模应用,以及开发精密石墨烯电子器件,更多地将石墨烯应用于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海洋工程等领域.【期刊名称】《全球科技经济瞭望》【年(卷),期】2019(034)003【总页数】6页(P59-64)【关键词】石墨烯;CNKI论文;知识图谱;计量分析【作者】WEI Xiao-xu;ZHENG Jia【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13.711 概述石墨烯(Graphene)是由碳六元环组成的二维周期蜂窝状点阵结构[1] ,它可翘曲成零维的富勒烯,卷成一维的碳纳米管或堆垛成三维的石墨,也是构成其他石墨材料的基本单元[2] 。
具体来说,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是一种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二维材料[3] 。
石墨烯是碳的多种形态中的基本结构[4] ,不仅具备碳原子独特的结构,还具备众多复杂的物理特性,据报道,这种二维形式的碳结构有望为未来的设备制造和材料科学的研究开辟新的机遇[5-7] 。
在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海姆教授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教授成功从石墨片中剥离出了石墨烯,这一实验证明了石墨烯可以单独存在,两人也在2010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从此石墨烯走入大众的视野,在全球范围迅速掀起了石墨烯制备和应用的研究热潮[8] 。
自石墨烯被发现之后,世界各个国家便展开了对石墨烯的研究,英国作为石墨烯的“诞生地”,相关研究却落后于中国、美国和日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石墨烯领域发展研究作者:张韡,周航来源:《新材料产业》 2016年第10期继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Andre Geim和Kostya Novoselov成功从石墨上剥离石墨烯并于2010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石墨烯用了短短数年的时间便完成了从登上历史舞台到走进公众视线的过程。
学术界、产业界、金融界甚至各国政府都对这种二维蜂窝结构单原子层碳材料寄予厚望。
由于其具有最薄、最大比表面积、最硬、最抗拉等诸多史上最强性质和高导电导热、生物兼容性、类催化剂能等独特性质,在众多领域都可以得到应用。
一、全球石墨烯科技研发简况石墨烯概念问世之初,学界对其关注较少,尚无人问津,有数据统计,2001-2004年期间,石墨烯相关的学术论文,总计发表不到40篇,主要来自美国、英国。
然而自从2004年石墨烯成功剥离,证实了二维材料的存在与优异性,石墨烯的受关注度大幅上升,相关研究也随之展开。
仅2007一年,全世界便有超过4 000篇学术文章发表。
2009年起,石墨烯的研究进入了高速推进的阶段。
此时,中国的石墨烯研究也正式走入正轨,论文发表数量位居世界前列。
2010年石墨烯创新性实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更是一个高效催化剂,使石墨烯材料受到了学术界、产业界的热捧,使诸多物理、化学、材料、生物、电子领域研究人员趋之若鹜。
目前,国际石墨烯研究热点集中在前沿物理性能探索及石墨烯器件应用方面,具体终端应用处于探索阶段。
截至2015年,世界范围内已有4万余篇石墨烯相关文献发表,其中中国发表量位居世界第1,超过总量的1/3(见图1)。
根据汤森路透社Derwent创新数据库和全球专利数据库P a t s t a t数据显示,随着石墨烯科研期刊的快速增长,过去10年中,石墨烯专利申请的步伐也随之加快。
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始于2011年(达到2008年专利申请数量的10倍),并持续上升。
在这爆发式增长的浪潮中,中国占据了半壁江山(见图2、3)。
正如诺奖得主A n d r e aGeim所说,英美是石墨烯研究方面的先驱及达者,但毫无疑问中国是应用开发方面的先行者,石墨烯商业化的引领者。
目前,美国、英国、日本等全球80多个国家地区开展石墨烯材料研发,近300家公司涉足石墨烯相关的研究和开发,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企业主要有I B M、英特尔、三星等公司,重点集中在锂离子电池、通信电子元件、电子芯片、显示器件、但多以小批量制备为主,尚未有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生产的报道。
二、我国石墨烯产业发展概况中国石墨烯及相关产业在国家政策的引导,投资项目的助推,企业转型的迫切需求的三重动力促进下发展迅速。
“十二五”期间,石墨烯等新材料产业已被作为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
我国陆续为石墨烯相关项目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助,并通过产业联盟等组织,助力石墨烯在技术路线、标准战略、专利布局、国际合作等方面加速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更是加大对于石墨烯等新材料的政策偏移与投入,各地方政府根据国家总体规划纷纷出台各地配套政策与措施,推进石墨烯科技研究与产业化进程。
目前我国石墨烯的研究依然以各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力,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国家纳米中心、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江南石墨烯研究院等,主要研究方向为石墨烯的高效、绿色制备,以及石墨烯在各个功能领域的应用(见表1),众多研究成果占据了我国绝大部分的石墨烯文章发表和专利申请数量,为石墨烯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产业方面,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石墨烯生产大国,现有以宁波墨西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墨希科技有限公司、鸿纳(东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石墨烯生产厂家为首的大量石墨烯生产企业浮出水面,根据公开报道我国石墨烯产能已达到万吨级。
资金推动方面,以各地方政府的科技经费支持为引导,大量社会资本投入主要支撑石墨烯产业的发展。
东旭光电、烯碳新材等众多上市企业以及中建材集团、中国石油等老牌央企国企,另有华为等行业巨头。
诸多方面的资本力量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石墨烯行业的飞速扩张,为石墨烯创业企业孵育以及传统材料企业转型提供原动力。
三、北京石墨烯及相关领域发展研究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拥有丰富科技资源,是全国石墨烯研究综合实力最强的地区。
北京聚集了诸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一批进行石墨烯研究的科研院所,其院所数量及研究人员数量占全国半数以上。
同时,北京在海淀、怀柔、大兴、丰台等地的创新科技园拥有完整的企业孵化服务体系,帮助产业落地、成果转化,将实验室中的技术扩大应用,孵育出一批活跃的创业企业。
北京市科委在石墨烯领域也进行了长期布局,从“十二五”初期起即布局了相关科技项目,累计投入科技经费数千万元,重点支持了石墨烯改性复合材料、石墨烯薄膜材料,以及石墨烯相关电子器件的研发。
科技研发方面,北京聚集了众多业内顶尖优秀团队,包括北京大学刘忠范院士团队、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刘云圻院士团队、清华大学魏飞团队、北京化工大学戴黎明团队等数十个由各大高校院所院士、教授带领的团队(见表2),拥有10家石墨烯领域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在低成本高质量石墨烯批量制备、石墨烯复合材料、透明导电薄膜及超级电容器制备等领域研发实力和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单晶石墨烯薄膜制备、石墨烯玻璃、石墨烯海水淡化膜等技术国际领先。
强大的技术攻关能力为北京市石墨烯发展提供了厚实的技术储备和未来探索潜能。
产业化方面,受京津冀一体化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影响,北京市的一般制造业逐步外迁,重点发展“高精尖”产业。
北京现有石墨烯企业基本为新创企业,规模不大,但在石墨烯应用方面各有特色优势。
例如,北京旭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东旭光电旗下全资子公司,主要产品为石墨烯散热材料、石墨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等应用产品。
拥有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高端技术团队作为技术支撑;北京碳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入驻丰台科技园,主要产品为单层石墨烯粉体、润滑油添加剂、超级电容等,其在常州已建成吨级石墨烯材料示范线,并且添加剂产品“碳威”已形成规模销售;入驻怀柔科技产业园的北京北方国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石墨烯/碳纳米管杂化材料的研制和生产,拥有来自清华大学的顶尖科研团队,已有南车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意向客户。
此外,北京还有北京丰泰新材料检测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泰检测院”)这类专司石墨烯标准检测计量与应用服务的专业服务机构。
丰泰检测院与英国N P L开展战略合作,使用N P L检测设备及技术,作为NPL的窗口企业,正在进行检测与服务平台建设。
国务院于2016年9月18日印发《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方案指出要重点突破石墨烯材料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引领支撑首都“高精尖”经济发展。
北京在石墨烯领域将进一步聚焦石墨烯技术创新,发挥技术源头作用,并结合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及金融资源为石墨烯领域培育重点企业。
目前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北京市科委”)在石墨烯领域开展了如下举措:一是率先启动北京市石墨烯科技创新专项。
北京市石墨烯科技创新专项计划将拨出专门经费持续支持石墨烯技术重大原创性突破与高端应用,兼顾基础前沿与产业技术创新并行,力争在石墨烯材料制备及应用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抢占全球石墨烯科技制高点,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专项启动同时,北京市科委成立北京市石墨烯科技创新专项专家委员会。
专家委员会囊括北京大学刘忠范院士、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戴圣龙院长、清华大学魏飞教授、国家纳米中心赵宇亮研究员等技术专家与企业代表,为北京市未来10年石墨烯的发展出谋划策,并促成北京石墨烯产业的政产学研相结合。
目前,正在依托专家委员会,编制产业技术路线图,形成凝聚行业共识的产业发展路线。
二是筹备建设新型科研机构——北京石墨烯研究院。
依照北京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借鉴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建设模式,北京市科委推动筹建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遴选全球顶尖的领衔科学家给予持续稳定支持,进行用人与评价机制突破创新,探索培育新型科研机构建设模式,形成与国际接轨、符合国情的科研管理和运行机制。
四、发展建议科技发展是第一生产力,石墨烯技术产业发展也应紧扣技术攻关。
以石墨烯制备技术为例,石墨烯材料的优异性需要完善的制备工艺才可体现。
然而目前石墨烯材料的制备技术尚无法使石墨烯产品性能达到理想状态,且成本过高,阻碍石墨烯产品产业化。
故石墨烯材料制备工艺的创新突破至关重要。
石墨烯粉体制备需突破大批量绿色制备工艺,重点攻关非氧化剥离石墨烯粉体制备技术。
高品质单晶石墨烯薄膜的生产技术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需重点攻克大面积高品质单晶石墨烯薄膜制备工艺及无损剥离工艺,以适应未来石墨烯半导体、电子元器件的发展需求。
目前国内石墨烯材料在应用中扮演“工业味精”的角色,应用面广而不专精。
每一种材料肯定有其最适合发挥作用的领域,一味地追求全面应用既不科学,也不现实。
针对这一现状,学术界、产业界应带头致力发掘石墨烯真正的“杀手锏”应用,以应用带动技术和产业发展,攻关真正符合石墨烯产业发展的核心共性技术。
目前I BM、三星等国际企业已布局完成石墨烯CVD制备、大面积薄膜生产,以及半导体方面完成了专利布局,累积了雄厚的技术经验,为下一代半导体技术革新及发展柔性电子器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
石墨烯产业的发展,除了技术层面的突破,还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性和政府的引领作用。
二者分工协作,保持共轭并行,积极有效地整合资源、人才、技术等产业发展关键要素。
政府应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企业以及社会资本应在资金运作及产业规划上积极配合政府,从而形成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健康发展道路。
10.3969/j.issn.1008-892X.2016.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