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贝母和土贝母的辨识
贝母的种类及药性区分
三种贝母的功效与应用浙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贝母的鳞茎。
主产于浙江象山、鄞县,安徽、江苏等地亦产。
产浙江省称浙贝母,又称象贝母。
[性味归经]苦,寒。
归肺、心经。
[功效]清热化痰,开郁散结。
[应用]①用于风热,痰热咳嗽。
治风热咳嗽,常配以桑叶、菊花;治痰热郁肺之咳嗽,常配以黄芩、知母。
②用于瘰疬,瘿瘤,疮毒,肺痈等。
本品能清泄热毒,开郁散结,治瘰疬,配以玄参、牡蛎;治瘿瘤,配以海藻、昆布;治疮毒,配以银花、连翘;治肺痈,配以鱼腥草、冬瓜仁。
此外配以乌贼骨治疗胃脘痛。
[用法用量]煎服,每次5~10g。
川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贝母的鳞茎。
主产于四川松藩等地,故名川贝、松贝。
云南甘肃等地亦产。
川贝又称贡贝、京贝。
“贡”、“京”言其品质上乘,可作为朝贡京城之品。
[性味归经]苦,甘,寒。
归肺,心经。
[功效]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应用]用于阴虚燥咳及虚痨咳嗽。
本品性寒味微苦,能清肺泄热化痰;又味甘质润,能养阴润肺止咳,尤宜于内伤久咳,燥咳,及年老体弱、孕妇、儿童等患者。
凡症见咽干口燥,舌红苔少,咳痰不多或痰中带血者,常配以沙参、麦冬等以养阴润肺止咳。
[用法与用量]煎服,3~10g;研末吞服1~2g;也可用5g,加冰糖、梨头炖服或蒸服。
土贝母为葫芦科植物假贝母的块茎,又称大贝母、草贝、地苦胆。
性味苦寒,功能散结毒,消痈肿。
主要适用于多种外科疾患,如痈肿疮毒,瘿瘤瘰疬,蛇虫毒及各种癌症。
可用10~30g,配以蚤休、白毛藤等煎汤内服,亦可土贝母研粉,醋调后外敷局部。
备述:贝母在明代以前并无川贝、浙贝、土贝之分,至清始有象贝、土贝的性味功用之记载。
川贝与浙贝性寒味苦,能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
然川贝性凉而有甘味,兼有养阴润肺之功,而清火散结之力不及浙贝。
故川贝多用于内伤咳嗽、阴虚咳嗽;浙贝多用于外感咳嗽、痰热咳嗽。
土贝母功毒散结,主要用于癌肿疮毒。
现代研究贝母含有多种生物碱,具有镇咳、祛痰及解痉扩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有中枢抑制及镇痛、镇静作用。
贝母类药材的鉴别使用
贝母类药材的鉴别使用【摘要】目的比较2010版《中国药典》中川贝母、浙贝母、湖北贝母、平贝母、伊贝母、土贝母的药材来源、性状等,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根据2010版《中国药典》和查阅相关文献,对上述药材的来源、性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对比。
结果土贝母和其他贝母存在多种不同之处。
在功效、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上,川贝母与伊贝母、平贝母相似,湖北贝母与浙贝母相似。
结论由于川贝母资源匮乏,价格昂贵,市场上代用品、伪品名目繁多,造成了临床使用上的混乱。
建议把功效相同,药源充足,基源相近的平贝母、伊贝母,替代使用川贝母,从而保证川贝母的临床用药需要。
【关键词】川贝母;浙贝母;湖北贝母;平贝母等;区别使用2010版《中国药典》收载的贝母类药材包括川贝母、浙贝母、湖北贝母、平贝母、伊贝母、土贝母6种,因其名称相近似,功效除土贝母外,其余均相近,所以在临床应用时极易发生混淆使用的现象。
为保证用药安全,在检验和临床上能够很好的鉴别使用,对贝母类药材进行品种澄清和鉴别比较很有必要。
1 贝母类药材来源、性状及功效比较1.1 川贝母1.1.1 药材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a cirrhosa D. 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 Hsia 、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 、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太白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Y. Li、或瓦布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 Hsia var. wabuensis(S. Y. Tang et S.C. Yue)Z.D. Liu,S.Wang et S.C. Chen的干燥鳞茎。
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1]。
常用贝母类药材鉴别方法概况_楼招欢
呈扁圆形 扁球形 圆锥形
高 0 .5 ~ 1 Υ0 .8 ~ 2
高 0 .5 ~ 1 .5
表面乳白色或淡黄色 , 外层鳞叶 2 瓣 肥 厚 , 大小相近 , 互抱 , 中央稍凹入 类白色 , 光滑 。 鳞叶 2 瓣 月牙 形 , 大 小 相近 。 顶端平展开裂 , 内有较大的鳞 片 及心芽各 1 枚 表面稍 粗糙 , 淡黄白 色 , 外层 鳞叶心 脏 形 , 肥大 , 一片较大或近等大 , 抱合
伊贝母
单 粒 , 广 卵 形 、 卵 形 、贝 壳 形 , 三角状卵形
米贝母
灯 泡状 、卵形 、不 规则 广卵 形 、贝状卵形 、类三角形
卵 状圆 形 、卵 状长 圆 形 、圆
一轮贝母 多数糊化 多 角形 、广卵 形 、贝壳 形或 长圆形
表 2 贝母类药材的显微鉴别 粉末
脐点
点 、短 状 、 人 字 、马 蹄 状, 多 位 于 较 小端
安全 、有 效的关键 。 实 际生产 、使用中 所用的鉴别 方法主要可 分 别主要从药材的形状 、大小 、表征 、颜色 、质地 、断面 、气 、味等 十个
为传统鉴别方法和现代鉴别 方法两 大类 。 前者 包括基 源和性 状 方面来考虑[ 1 ~ 8] 。 为便于实际工作借鉴 , 现将已 有报道的常 见贝
亮蓝紫色
学特征性反应如沉淀反应 、显色 反应等 报道的很 少 , 这方面 可做
平 贝
闪蓝或翠蓝色
进一步的研究 ;根据贝母类药材 所含的生物碱不同 , 光谱法 、色谱
乙醚提取物
浙 贝 东 贝 松 贝 湖北贝母 珠 贝
亮淡绿色 亮蓝色 淡蓝色 亮蓝色 蓝色
关键词 :贝母 ; 鉴别方法 中图分类号 :R282 .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8-0805(2005)09-0890-02
浅议贝母类药材的生物学鉴定
浅议贝母类药材的生物学鉴定摘要】目的鉴别区分各种贝母类药材,加深对各种贝母类药材的认识,在临床上能够更准确的应用。
方法根据各种贝母类药材的外形质地性状特征、显微特征,鉴别区分贝母的不同品种。
结果不同品种的贝母药材功效不同,在临床上发挥的作用也各有差异,临床工作人员要根据其不同的特征仔细鉴定。
结论为区分不同的贝母和伪劣的贝母,保证贝母的质量,可从贝母的外形质地性状鉴别。
【关键词】贝母性状鉴定贝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功效,产于四川、云南、陕西秦巴山区,甘肃等地,贝母“家族”按产地和品种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三大类,并且不同的贝母其功效差异也很大。
1 不同贝母的功效差异人们都知道贝母是止咳的良药,市场上的贝母成药很多,因此人们常去药店买来使用,但不同的贝母药效也是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购买时一定要仔细查看,一下咱们介绍几种贝母的药效:1.1川贝母:微寒、味甘,止咳化痰的功效较强,并且有润肺的功效,痰多痰少菊科使用,尤其适合肺燥或秋燥所致的咳嗽,其患者一般表现为咳嗽,伴有少量痰、难咯,或痰中带血、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等症状,一般患者可选用川贝母炖梨食用或直接煎服,但需注意的是过敏体质慎用。
1.2浙贝母:浙贝母泻火的恭喜哦啊较强,一般患者表现为咳嗽胸痛、恶寒发热、咳吐腥臭脓痰、大便干燥、舌红口干等症状,浙贝母清火散结之功效很好,是治疗肺脓疡的良药。
再者,对于以咳嗽、咳痰不利、痰黄黏稠、口干口渴、舌苔红为主要表现的风热咳嗽患者,既可选择川贝母,又可选择浙贝母。
因川贝母药性和缓,气味不浓,更适合于年老体弱者服用。
而对于素体热盛的小儿及青年人来说,最好选择浙贝母。
1.3土贝母:性寒、味苦,具有较强的抗炎、抗病毒及抗肿瘤的作用,常与其他清热解毒药物配伍使用,治疗乳腺疾患、结核、皮肤肿烂等疾病。
此外,还有一定的杀精子作用。
2 贝母的品种鉴定2.1外观性状质地鉴别:(1)川贝:松贝类圆锥形或心脏形,高高3-10mm,直径3-10mm,表面类白色。
不同贝母功效及药材甄别
不同贝母功效及药材甄别陈媛【摘要】从贝母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光谱分析技术鉴别、化学成分、炮制方法及成分变化和功效等方面系统论述贝母的区别,阐述二者不可混用的原因,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4(020)012【总页数】2页(P1697-1698)【关键词】贝母;鉴别;现代鉴别技术【作者】陈媛【作者单位】北京同仁医院,北京 10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52010版《中国药典》中收载了5种贝母药材,即川贝母、平贝母、湖北贝母、伊贝母和浙贝母。
这5种贝母不仅由于名称近似而易被混用,市面上出现了一轮贝母、光慈姑、草贝母、舵贝以及藤贝等伪品,其中草贝母具有大毒[1],因此药物的混用及误用,极易对临床用药安全造成威胁。
笔者从事药房工作多年,对于贝母类药材的甄别积累了一定经验,故就贝母类药材拟定从形态到化学成分方面的鉴别进行概述。
1 不同贝母基源及功效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梭砂贝母(Fritillar delavayi Franch)、太白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Y.Li)或瓦布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 var. wabuensis(S.Y.Tang et S.C. Yue) Z.D. Liu,S. Wang et S.C.chen)的干燥鳞茎,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之功效。
平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 Maxim.)的干燥鳞茎,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功效。
湖北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湖北贝母(Fritillaria hupehensis Hsiao et K.C.Hsia)的干燥鳞茎,具有清热化痰、散结、止咳作用。
贝母
贝母浙贝母贝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之功。
贝母“家族”按产地和品种的不同,可分为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三大类。
1、川贝母2、浙贝母3、土贝母汉语拼音:bèimǔ英文:fritillary解释: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之功。
产于四川、云南、陕西秦巴山区,甘肃等地。
贝母,《诗经》作蝱(音盟),《鄘风.载驰》: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毛亨传云:蝱,贝母也。
一、贝母家族按产地分为四大类:川贝母、浙贝母、土贝母、伊贝母。
另外各地还有其他品种,如安徽大别山区及皖南地区产有皖贝母。
二、贝母家族按品种的不同,可分为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三大类。
1、川贝母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花贝母、卷叶贝母、罗氏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等贝母的地下鳞茎。
因主产于四川而得名,但在西藏、甘肃、新疆、华北、东北均有出产。
川贝母性微寒而味甘苦,入心肺经,功能润肺、止咳、化痰,临床常与沙参、麦冬、天冬、桑叶、菊花等配伍用于热痰、燥痰、肺虚劳嗽、久嗽、痰少咽燥、痰中带血以及心胸郁结、肺痿、肺痈等病症的治疗。
但属寒痰、湿痰者则应禁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川贝母含有川贝母碱等多种生物碱,川贝母碱有降低血压,兴奋子宫等多种药理作用。
川贝母植物形态来源有几种,分别为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及梭砂贝母。
花贝母川贝母:为多年生草本,鳞茎圆锥形,茎直立,高15-40cm。
叶2-3对,常对生,少数在中部间有散生或轮生,披针形至线形,先端稍卷曲或不卷曲,无柄。
花单生茎顶,钟状,下垂,每花具狭长形叶状苞片3枚,先端多少弯曲成钩状。
花被片6,通常紫色,较少绿黄色,具紫色斑点或小方格,蜜腺窝在北面明显凸出;蒴果具6纵翅。
花5期-7月,果期8-10月。
暗紫贝母的叶仅下面的1-2对为对生外,均为互生或近于对生,先端不卷曲,叶状苞片1。
花被深紫色,略有黄色小方格,蜜腺窝不明显。
果棱上的翅很狭。
花期6月,果期8月。
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三者植物区别
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三者植物区别贝母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中药材,拥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等功效。
不过,贝母按照品种的不同,可分为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三大类。
那么,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有什么区别呢?现将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三者植物区别介绍如下。
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三者植物区别(1)川贝母:川贝母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主产于四川而得名,植株长15-50厘米。
鳞茎由2枚鳞片组成,直径1-1.5厘米。
叶呈条形至条状披针形,长4-12厘米,宽3-5(-10)毫米,先端稍卷曲或不卷曲。
花通常单朵,极少2-3朵,紫色至黄绿色,通常有小方格,少数仅具斑点或条纹。
花期在5-7月,而果期在8-10月。
川贝母在幼苗期即开始生长鳞茎,但仅仅有米粒大,以后每年随植株发育而增大。
川贝母植株年生长期约90~120天左右。
(2)浙贝母:浙贝母因主产于浙江而得名,浙贝母较之川贝母,外形更大,故又称为大贝母。
植株长50-80厘米。
鳞茎由2(-3)枚鳞片组成,直径1.5-3厘米。
叶近条形至披针形,长7-11厘米,宽1-2.5厘米,先端不卷曲或稍弯曲。
花1-6朵,淡黄色,有时稍带淡紫色,顶端的花具3-4枚叶状苞片,其余的具2枚苞片;花期在3-4月,果期则在5月。
(3)土贝母:土贝母为葫芦科多年生攀援植物假贝母的块茎,主产于河北、陕西、山西等地,土贝母较川贝母和浙贝母有着较大的区别。
土贝母的鳞茎肥厚,肉质,乳白色;茎草质,无毛,攀援状,枝具棱沟,无毛。
叶片卵状近圆形,长4-11厘米,宽3-10厘米,掌状5深裂,每个裂片再3-5浅裂。
雌、雄花序均为疏散的圆锥状,极稀花单生,花序轴丝状,长4-10厘米,花黄绿色。
花期在6-8月,果期则在8-9月。
【本人结语】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是贝母的三种不同品种,其中以川贝母最为珍贵,浙贝母次之,土贝母最低。
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三者植物区别,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各种贝母的区别
各种贝母的区别功效差异浙贝母和川贝母来源于百合科植物,土贝母来源于葫芦科植物,三者的性状、加工方法和功能主治都不相同。
浙贝母:来源于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
分为元宝贝和珠贝两种。
元宝贝为鳞茎外层单瓣鳞片,形如元宝状。
直经2~3.5cm,外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内表面白色或淡棕色,易折断,断面白色至黄白色,富粉性。
气微,味微苦。
珠贝为未挖去心芽的小形整个鳞茎,全体呈扁珠形。
浙贝加工方法为新鲜药材除去表皮,拌以贝壳粉或熟石炭粉,吸去浆液晒干。
浙贝母功能清热散结,化痰止咳,用于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疠、疮毒。
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松贝母、卷叶贝母的鳞茎。
松贝呈圆锥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抱小瓣,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心芽和小鳞叶1~2枚。
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
气微,味微苦。
川贝母还有青贝、炉贝,这两种川贝外层鳞叶大小相近。
川贝母加工方法为:7~9月苗枯萎时采挖,将带泥的鳞贝摊在烈日下曝晒,当晒至贝母表面现粉白色时,将泥土筛去,将贝母装入麻袋,除去附土及外皮,过筛晒干。
川贝母功效为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土贝母:又称为假贝母,为葫芦科土贝母的鳞茎。
采收加工多在秋冬季节,洗净,蒸透,晒干。
药材为不规则的块,大小不等,表面淡红棕色或暗棕色,凹凸不平,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样,光亮而平滑,气微,味微苦,功效为散结消肿解毒,用于乳痈、瘰疬、乳腺炎、颈淋巴结结核、慢性淋巴炎、肥厚性鼻炎。
功效差异贝母是一种路人皆知的止咳良药,有名的成药也很多,例如川贝枇杷止咳露、川贝秋梨膏等,许多患者还自己去药店买来炖梨吃。
常用的贝母包括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三种,其名字虽然相似,但功效却大不相同,购买时需加以注意。
川贝母微寒、味甘,止咳化痰之效较强,且有润肺的功效,痰多痰少均可使用,特别适用于肺燥或秋燥所致的咳嗽。
浙贝母、川贝母与土贝母三者何异同?
浙贝母、川贝母与土贝母三者何异同?中药材种类千千万万,各种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也就算了,起码不同部位,然而同一种部位的我们也不说了,一种中药有不同名字也罢了,这同一种类的中药还分好几种,令人实在难以区分;就比如常被用于治疗咳嗽的贝母,也分为平贝母、浙贝母和川贝母,下面我们就来看下如何却分三者吧!贝母据产地不同有川贝母、浙贝母之分,川贝母生于高山寒冷地带,分布四川、云南、青海、西藏、甘肃等地,鳞茎小而两瓣相等,有松贝、青贝、炉贝之称;浙贝母生于潮湿山坡草丛,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湖南等地,鳞茎大而为分为两瓣,有元宝贝、珠贝之称,两者产地不一,大小迥异;另有一种土贝母亦入药。
三种贝母的区别: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卷叶、乌花、棱砂川贝母的鳞茎。
其性味苦、甘,微寒。
功能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主治肺热燥咳,痰黄咳喘,阴虚劳嗽,咳痰带血等。
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
其性味苦,寒。
功能清热化痰,散结解毒。
主治风热、燥热、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等。
土贝母——为葫芦科植物假贝母的块茎。
其性味苦、凉。
能解毒散结,消除痈肿。
主治乳痈,瘰疬痰核,疮疡肿毒及蛇虫咬伤等,近年用于治疗肿瘤。
川贝母长于清热润肺;浙贝母长于宣肺清热;土贝母长于散结消肿。
临床使用时应予区别。
贝母的食用方法《贝母梨》材料:梨3个,贝母15克,黑糖3大汤匙。
做法:1. 梨洗净后,在梨的上1/4处横着切开,上部分做盖,将梨核挖去,待用。
2.将贝母捣碎成粉末,分别放入3个梨中,上面撒上黑糖,盖上梨盖。
3.将贝母梨放入蒸锅,用旺火蒸1小时取出,梨汁和果实一齐食用。
《贝母炖猪肺》制作方法:1.将猪肺250克切片,加清水,用手挤洗去泡沫;雪梨去外皮,切成碎块。
2.猪肺、雪梨与川贝母,一同放入沙锅内,加入冰糖及清水适量,文火煮3小时即可。
食用方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
《当归贝母苦参丸》处方:当归15克,川贝母粉3克(分冲),苦参15克,炙百部15克,前胡12克,白前10克,杏仁10克,桃仁10克,薏苡仁30克,桑白皮10克。
贝母品种——川贝、浙贝、伊贝、平贝、湖北贝、土贝
贝母品种——川贝、浙贝、伊贝、平贝、湖北贝、土贝贝母始载《诗经》,称为“虻”。
历代本草均有记载,《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中品;《本草图经》曰:“叶似大蒜,四月蒜熟,采之良”;《本草汇言》曰:川产者为妙;《本草纲目拾遗》阐述“土贝形大如钱,独瓣不分,与川产迥别。
”历代本草的记述表明,贝母绝不是指某一种植物,而是多种植物来源的“贝母类”药材。
现今药材市场流通和临床用药也充分的证明了这点。
以贝母命名的中药不下十几种,《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了川贝母、浙贝母、伊贝母、平贝母、湖北贝母、土贝母六种贝母作为贝母正品在临床使用。
一、川贝母川贝母,野生,少量栽培,在贝母中价格最贵。
按药材性状分为松贝、青贝、炉贝,价格上松贝>青贝>炉贝。
松贝主产四川西部、青海南部;青贝主产四川西部、青海东部及南部、甘肃南部、西藏南部及东部、云南西北部;炉贝主产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青海南部、西藏东南部。
近年药典新增太白贝母、瓦布贝母,与松贝、青贝、炉贝统称“川贝母”入药。
但太白贝母和瓦布贝母主要以栽培为主,价格比前三种低很多,市场上流通很少,主要为药品生产企业投料使用。
二、浙贝浙贝,均为栽培品,主产浙江、江苏、上海。
按药材大小分为宝贝和珠贝。
宝贝:也称元宝贝、大贝、象贝,规格:2~3.5cm;珠贝,规格:1~2.5cm。
市场上珠贝价格要比元宝贝贵一倍左右。
在历届药典中,浙贝母药材来源只有浙贝母这个种,《中国常用中药材》一书将浙江产的东贝母归在浙贝母里是不合理的。
据调查东贝主产浙江东阳,但因产量低,栽培时间长,经济效益低,产地只有零星种植,药农往往将大的当浙贝母出售,小的当川贝母出售,其实也是川贝母伪品一个来源。
三、平贝平贝,主产黑龙江、吉林、辽宁,栽培野生均有。
扁圆形,纵茎0.5cm~0.8cm,横径1cm~2cm。
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似,相对抱合,顶端常开裂,从药材形态看,很容易与川贝母中的松贝和青贝混淆。
因为平贝与川贝价格相差10倍以上,所以市场中经常可以看到以平贝冒充川贝的现象。
贝母与土贝母
贝母与土贝母贝母与土贝母药用贝母主要分二种:川贝母与浙贝母。
川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贝母的地下鳞茎,形状较小,以出产于四川省的最为著名,简称川贝母。
浙贝母又叫象贝,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贝母的地下鳞茎,形状较大,产于浙江省,以出产于浙江省象山、宁波的最为著名,简称浙贝。
贝母有止咳,祛痰及清热、散结等功效,但川贝母和浙贝母的功效并不完全相同。
川贝母能润肺止咳,多用于慢性咳嗽(如慢性支气管炎),干咳无痰,肺虚久咳及肺痨病的咳嗽等症。
浙贝母能清肺止咳,多用伤风感冒所引起的肺热咳嗽痰多等症。
二种贝母都有清热、散结的功效,故又可适用于乳痈、瘰疬等症,但浙贝母清热散结的功效胜过川贝母,故在用治乳痈、瘰疬等症时应用浙贝母居多。
风寒咳嗽不宜用川贝母。
(详见博文《风寒咳嗽不宜服川贝母》性味归经:川贝母苦、甘、微寒。
浙贝母苦、寒。
归肺、心经。
用量:3---10克;川贝母可研为细粉,随汤药冲服,每次1---1.5克。
使用注意:反乌头。
(不能同时服用)土贝母为葫芦科植物土贝母的地下块茎,别名藤贝。
主产于河南,陕西、山西等省。
味苦、凉,功能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多用于外科,治乳痈、乳癌、瘰疬、痰核、疮疡、肿毒。
捣烂外敷治蛇虫咬伤。
外伤出血。
煎服3---9克。
土贝母不可与川贝母和浙贝母相混。
临床处方时应标明何种贝母,以防出现差错。
据近代研究报导,川贝碱能增强离体子宫的收缩,抑制离体肠管的蠕动。
大量川贝碱能使中枢神经系统麻痹,呼吸运动抑制,并使周围血管扩张,血压降低,心搏变慢。
浙贝母碱作动物实验有较明显的镇咳作用。
有湿,停食、脾胃虚寒者均忌用。
(见焦树德著《用药心得十讲》)。
川贝母、平贝母、浙贝母还是分不清?看这里
川贝母、平贝母、浙贝母还是分不清?看这里川贝母主产于四川、西藏、云南、贵州、甘肃等地,川贝根据性状和产地不同有松贝、青贝、炉贝之分,其中以松贝品质和药效为佳。
一、松贝的性状特征松贝松贝表面米白色,外形如豆如珠,又称“珍珠贝”。
其最大的形态特征就是“怀中抱月”,即此药材外有鳞瓣2枚,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
顶端闭合,底部平,微微凹入,能放平直立。
质地硬脆、有光泽、粉性足,味微苦。
松贝属于川贝中的顶级,因此在挑选松贝时要多加鉴别,通常以个小、均匀、完整、色米白而有光泽者为佳。
较破碎、呈油浸状、颜色偏黄、色泽不一致的不要挑选,颜色太白、入口有酸味或刺鼻的硫磺味则是熏硫磺太多。
二、川贝常见混伪品的鉴别由于川贝母大多产于高山草地,产量有限,因此价格较为昂贵,市面上常出现一些冒充川贝的次品和伪品,因此,市民在购买的时候也要多加鉴别。
常见的川贝容易混淆的品种有平贝母、浙贝母、光慈姑及山慈菇等,不是以下是鉴别要点和相关图片以助大家识别:1、平贝母本品呈扁球形,高0.5~1cm,直径0.6~2cm。
表面黄白色至浅棕色,外层鳞叶2瓣,肥厚,大小相近或一片稍大抱合,顶端略平或微凹入,常稍开裂;中央鳞片小;质坚实而脆,断面粉性。
气微,味苦。
平贝母2、浙贝母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鱗茎。
初夏植株枯萎时采挖,洗净。
大小分开,大者除去芯芽,习称“大贝”;小者不去芯芽,习称“珠贝”。
大贝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鱗叶,略呈新月形,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至黄白色,富粉性。
浙贝母—大贝珠贝为完整的鱗茎,呈扁圆形,表面类白色,外层鱗叶2瓣,肥厚,略似肾形,互相抱合,内有小鳞叶2~3枚和干缩的残茎。
浙贝母—珠贝3、丽江山慈菇为百合科植物山慈菇的干燥球茎,又称草贝母,表面黄白色或灰黄棕色,光滑,一侧有纵沟,不分瓣,质坚硬,断面胶质或微带粉质,味苦而麻。
此药材有毒,过量服用可致中枢神经麻痹而死亡,因此要特别注意。
4、光慈菇百合科植物老鸦瓣的干燥鳞茎。
浙贝母和土贝母的鉴别
浙贝母和土贝母的鉴别邬科;卢立琼【摘要】该文从浙贝母和土贝母的来源、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显微、化学成分、功效、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鉴别,说明两者在临床调剂中不可混用.【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10(019)010【总页数】1页(P75-75)【关键词】浙贝母;土贝母;鉴别【作者】邬科;卢立琼【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中医院,浙江,宁波,315016;浙江省宁波市中医院,浙江,宁波,315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5;R282.71在《本草纲目》以前的历代文献中,贝母类药材并无川贝、浙贝和土贝之分。
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贝母条下始有分述:“川产最佳,圆正底平,开瓣味甘。
象山贝母,体坚味苦,去时感风痰。
土贝母,形大味苦,治外科痰毒。
”药典记载:“浙贝母苦,寒。
归心肺经,清热化痰,消肿散结,用于治疗风热犯肺,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等。
土贝母苦,微寒。
归肺、脾经,散结,消肿,解毒,用于乳痈,瘰疬,乳腺炎,颈淋巴结结核,慢性淋巴结炎,肥厚性鼻炎。
”浙贝母和土贝母的功效虽有部分类似,但不尽相同,临床不可混用。
笔者现将两者的区别介绍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1 来源与加工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 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的干燥鳞茎。
初夏植株枯萎时采挖,洗净,大小分开,大者除去芯芽,习称“大贝”;小者不去芯芽,习称“珠贝”。
分别撞擦,除去外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吸去擦出的浆汁,干燥;或取鳞茎,大小分开,洗净,除去芯芽,趁鲜切成厚片,洗净,干燥,习称“浙贝片”[1]。
土贝母为葫芦科植物土贝母 Bolbostemma paniculatum(Maxim.)Franquet的干燥块茎。
秋冬采挖,洗净泥土,将连接的小瓣剥下,蒸透后,晒干[2]。
2 原植物形态浙贝母[1]:多年生草本,高30~80 cm,全株光滑无毛。
鳞茎肥厚,扁球形。
单叶,无柄,下部叶对生,中部轮生,上部互生;叶片狭披针至线形,先端常卷曲,全缘。
几种贝母的区别和处方应付
伊贝母
伊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新疆贝母 戒伊犁贝母癿干燥鳞茎。 伊贝母呈扁球形。表面类白色, 光滑。外层鳞叶瓣,月牙形, 肥厚,大小相近而紧靠。顶端 平展而开裂,基部圆钝,内有 较大癿鳞片及残茎、心芽各1 枚。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 粉性。气微,味微苦。伊犁贝 母呈圆锥形,较大。表面稍粗 糙,淡黄白色。外层鳞叶心脏 形,肥大,一片较大戒近等大, 抱合。顶端稍尖,少有开裂, 基部微凹陷。
Page 3
川贝母
百合科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戒太白贝 母、瓦布贝母癿干燥鳞茎。按药材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 “青贝”“炉贝”和栽培品。 川贝母主产四川、西藏、云南等省区。暗紫贝母主产四川 阿垻藏族自治州。甘肃贝母主产甘肃、青海、四川等。
松贝呈类圆锥形戒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 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 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癿心芽和小鳞叶1~2枚。 先端钝圆戒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一灰褐色癿鳞茎盘,偶有残存 须根。质硬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青贝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鳞叶2瓣,大小 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癿残茎。 炉贝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白炉贝) 戒浅棕黄色(黄炉贝),有癿具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外层鳞叶2 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戒较钝。 Page 4
浙贝母、川贝母、土贝母各有何功用?如何运用?
浙贝母、川贝母、土贝母各有何功用?如何运用?
孙浩
【期刊名称】《中医杂志》
【年(卷),期】2005(46)11
【摘要】答: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亦名象贝母,大贝母.味苦、性寒,入心肺二经.入心,能泄心热,通心脉,有泄热清心,宽胸解郁之功.笔者常用本品配瓜蒌治胸中郁热之胸痹,其效甚佳.如曾治一张姓患者,男,65岁.
【总页数】1页(P874-874)
【关键词】浙贝母;川贝母;土贝母;百合科植物;丹参滴丸;胸痹;65岁;冠心病;消心痛;郁热
【作者】孙浩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1;R282.710.3
【相关文献】
1.浙贝母及其混淆品土贝母新鲜块茎的鉴别 [J], 任芸倩;彭强;赵桦
2.浙贝母和土贝母的鉴别 [J], 邬科;卢立琼
3.川贝母、浙贝母功效沿革考辨 [J], 邱玏
4.川贝母、浙贝母功效沿革考辨 [J], 邱玏;
5.浙贝母及其混淆品土贝母新鲜块茎的薄层及紫外光谱鉴别 [J], 任芸倩;赵桦;彭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贝母的鉴别
浙贝母的鉴别古语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受产地的地理、水质、气候等影响,药效往往不同。
如唐《新修本草》曰:“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宋代《本草衍义》序例中也有“凡用药必须择土地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的记载。
现代研究也发现,不同产地的同一种药材,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大致相同,含量却相差甚远。
可见,道地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确实明显高于非道地药材。
今天,道地君就要为大家介绍一味浙江磐安的道地药材——浙贝母。
贝母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入中品,《本草纲目》收载于草部、山草类。
而浙贝母载于清《本草纲目拾遗》,迄今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著名的“浙八味”、“磐五味”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浙贝母的主产区在著名的“中国药材之乡”——浙江省磐安县。
这里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森林覆盖率高达80.14%,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国家一级标准。
好山好水孕育着道地灵药,如今磐安年产浙贝母2500吨左右,占全国总产量7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浙贝母集散中心。
浙贝母性味苦、寒,归肺、心经,主要用于清热散结、化痰止咳、风热犯肺、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痈肿毒等。
一般认为,生物碱是各种贝母的主要有效成分,相关测定结果表明,磐安产的浙贝母总生物碱含量高达0.245%,远远高于其他任何贝母类品种。
到目前为止,已经先后有约200种含有浙贝母成分的中成药获批生产,而现在还在生产的还有155种。
然而,由于浙贝母价格较高,在如今的市场流通中,不乏有用湖北贝母、皖贝母、伊贝母等伪品冒充正品浙贝母的现象。
下面,道地君就通过图片为大家展示正品和伪品的区别。
浙贝母正品呈圆形,外层鳞中2瓣,抱合,顶端开口,底部平,高1-2cm,直径2-3.5cm。
外表类黄色或黄棕色,内表面白色或淡棕色,被有白色粉末。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至黄白色,富粉性,气味微苦。
皖贝母混淆品皖贝母,多瓣,大小悬殊,顶端闭合,底部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贝母和土贝母的辨识
【名称】:
浙贝母
【别名】:
土贝母、浙贝、象贝、象贝母、大贝母
【药材类别】:
根茎类
【性味】:
《本草正》:味大苦,性寒。
【归经】:
归肺;心经《本草正》:入手太阴、少阳,足阳明、厥阴。
【入药部分】:
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
【产地和分布】:
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阴蔽处或竹林下。
分布于浙江、江苏、湖南等省。
在浙江宁波地区有大量栽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撒。
【注意事项】:
寒痰、湿痰及脾胃虚寒者慎服。
反乌头。
【浙贝母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化痰;降气止咳;散结消肿。
主风热或痰热咳嗽;肺痈吐脓;瘰疬瘿瘤;疮痈肿毒。
治风热咳嗽,肺痈喉痹,瘰疬,疮疡肿毒。
【附方】:
1 感冒咳嗽:浙贝母、知母、、杏仁各三钱,紫苏二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②治痈毒肿痛:浙贝母、各三钱,六钱,八钱,水煎服。
(《山东中草药手册》)
【名称】:
土贝母
【别名】:
土贝,大贝母,地苦胆、草贝。
【药材类别】:
根茎类
【性味】:
苦,凉。
【归经】:
归肺、脾经。
【入药部分】:
为葫芦科植物假贝母的鳞茎。
【产地和分布】:
常生长于阴山坡,但现已广泛栽培。
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或和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敷膏贴敷。
【土贝母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化痰;散结拔毒。
主乳痈;瘰疬痰核;疮疡肿毒;蛇虫啼伤。
用于乳痈,瘰疬,乳腺炎,颈淋巴结结核,慢性淋巴结炎,肥厚性鼻炎。
【附方】:
①治乳痈初起:㈠白芷、土贝母等分。
为细末,每服三钱,陈酒热服,护暖取汗即消。
重者再一服。
如壮实者,每服五钱。
㈡白芷梢、土贝母、天花粉各三钱,乳香(去油)一钱五分。
共炒研末,白酒浆调搽,再用酒浆调服三钱。
(《纲目拾遗》)
②治乳岩:阳和汤加土贝母五钱煎服。
(《纲目拾遗》)
③治乳岩已破:大贝母、核桃桶、金银花。
连翘各三钱。
酒、水煎服。
(《姚希周经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