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解读

合集下载

2022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与思考:内容设计与实施建议

2022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与思考:内容设计与实施建议

2022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与思考:内容设计与实施建议摘要:《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凸显了发展学生关键能力、提升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核心任务。

其在内容设计与实施建议方面体现了如下特点:围绕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六条逻辑主线设计了义务教育全学段内容,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强调了数字化学习特点,通过数字化平台、工具和资源,运用线上实验、模拟、仿真等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制出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以此指导考试评价,强调运用新技术加强过程性评价,体现了“教—学—评”一致性;注重信息科技课程实验室建设,倡导学生“做中学”“用中学”和“创中学”,促进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实。

关键词: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实施方法;学习评价分析;实验室建设一、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内容设计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创生出一个全新的数字化生存环境。

它在改变人们行为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这也赋予了信息科技课程新内涵[1]。

新颁布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面向数字时代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要求,吸纳了国内外信息科技前沿成果,从信息科技实践应用出发,帮助学生理解信息科技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学科思维水平,体现了“科”与“技”并重的特征[2]。

(一)《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内容结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内容围绕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以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为课程逻辑主线,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进行组织与安排,体现出循序渐进和螺旋式发展的特征。

其中:小学低年级阶段注重加强学生生活体验;小学中高年级阶段注重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体验其应用;初中阶段注重深化原理认识,帮助学生探索利用信息科技手段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贯彻落实2022年信息科技新课标系统解析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学PPT课件

贯彻落实2022年信息科技新课标系统解析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学PPT课件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
课程理念
3.遴选科学原理和实践应用并重的课程内容
面向数字时代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要求,吸纳国内外信息科技的前沿成果,基于数字素养与技能
培育要求,遴选课程内容。从信息科技实践应用出发,注重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引导学
生认识信息科技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与挑战,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学科思维水平,体现“科”与“技”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
课程目标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通过选用合适的数字设备、平台和资源,有效地管 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具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学生,能认识 到原始创新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养成利用信息科技开展数字化学习与交流的行为习惯;能根据 学习需求,利用信息科技获取、加工、管理、评价、交流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在日常 学习与生活中,具有创新创造活力,能积极主动运用信息科技高效地解决问题,并进行创新活动。
“创中学”,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秋渐渐地走远了,我与它的对话也就 此结束 ,不过 那已化 为岁月 的精华 ,沉淀 在时间 的杜康 里,永 远的被 保存, 不会逝 去。/LHJ+FH X团队/我微笑 着想, 秋啊, 到了明 年,你 还来和 我对语 吗?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
课程理念
5强化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 注重评价育人,强化素养立意。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加强学习结果的评估和应用, 服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坚持基本知识考核与实践应用考核相结合,综合运用纸笔测试、上机实践、作 品创作等方法,全面考查学生学习状况。坚持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增强学生自主学能力。
3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的时代性与科学性——《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的时代性与科学性——《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第9卷第4期教师教育学报2022年7月V o l.9 N o.4J o u r n a l o f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 J u l.,2022D O I:10.13718/j.c n k i.j s j y.2022.04.008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的时代性与科学性‘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熊璋1,2,赵健3,陆海丰4,欧阳元新2(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北京100029;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北京100191;3.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上海200062;4.浙江省海宁市教育局教研室,浙江海宁314400)摘要:进入数字时代,信息科技教育被赋予新的使命与责任㊂发展全民数字素养㊁提高全民数字技能,成为数字时代信息科技教育的根本任务㊂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应帮助全体学生提升应用信息科技手段解决学习与生活中问题的能力,理解信息科技给人们学习㊁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各种影响以及对于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为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奠定坚实基础㊂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科技课程研制,必须坚持时代性和科学性,关注素养表现㊁学科逻辑㊁课程内容㊁情境案例㊁学业质量五个环节,充分实现迭代和优化,服务立德树人㊁发展素质教育㊂关键词: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课程标准;核心素养;数字胜任力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129(2022)04-0063-07作者简介:熊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院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赵健,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研制组专家;陆海丰,浙江省海宁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研制组专家;欧阳元新,工学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研制组秘书㊂一、时代发展对信息科技课程的新要求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㊁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㊁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㊂2021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的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提高全民全社会数字素养和技能,夯实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社会基础[1]㊂2021年11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其中具体指出,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不断加速,数字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㊁生活㊁生产㊁学习方式,推动世界政治格局㊁经济格局㊁科技格局㊁文化格局㊁安全格局深度变革,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日益成为国际竞争力和软实力的关键指标,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建设网络强国㊁数字中国的一项基础性㊁战略性㊁先导性工作[2]㊂在这一背景下,2022年4月,我国‘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发布㊂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的新的信息科技课程,在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工程中,无疑是基础的基础㊁先导的先导㊂信息科技课程标准适时回应了数字经济以及与之并行的在线社会对提升全体学生数字胜任力的时代要求㊂(一)提升数字胜任力,适应数字经济挑战在个体层面,随着5G㊁超高清视频㊁虚拟现实㊁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生活中的不断普及和应用,数字经济时代的每一个人都会面临各36种新型数字生活场景㊁体验数字生活服务,而中小学生更是将置身于这些场景和体验中开展家庭生活㊁日常学习以及社会交往㊂从数据和信息的视角认识并描述自然与社会现象,用计算思维去识别㊁分析和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字化工具增强学习能力,是其在数字经济时代必须掌握的生存㊁学习和发展能力㊂在产业层面,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是提升数字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的经济基础㊂包括现代化产业工人㊁企业管理人员㊁农民㊁ 互联网+ 新业态职业群体㊁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在内的全行业人员的数字工作能力是发展数字经济的人力资源基础,因此,从义务教育发力,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助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㊂此外,相比培养具备数字素养与技能的个体和产业大军,数字经济更高的追求在于自主可控㊂2018年以来,我国相关企业的芯片来源遭到前所未有的制约,我国相关高校的师生使用商业数学与科学计算仿真软件也受到限制,这提醒我们,我国的互联网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亟须建立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让自主原创的信息科技成果知识产权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这是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㊁从各个领域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㊂由此,为培养信息科技领域自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成为信息科技课程所引领的新一代信息科技教育的又一重要使命㊂(二)提升数字胜任力,适应在线社会的公民素养要求与数字经济并行的,是全球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形态 在线社会㊂越来越多人的社会行为通过在线完成,生产交易㊁商业运转㊁金融管理对在线平台的依赖成为现代经济的鲜明特征,交通管理㊁气象监测㊁灾害预警㊁医疗保障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社会生活领域也正在快速进入在线时代,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巨大挑战㊂在在线社会,人们可以根据不同情境创建多元数字身份,参与各种在线事务,如何从法制㊁伦理和道德层面对在线社会行为主体的在线行为进行规范,已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课题㊂在数字化赋能城市治理㊁社区治理㊁乡村治理的进程中,一个在线社会的逐步形成,使得公民的政治素质㊁文化修养㊁伦理道德具有了新的内涵㊂面对在线社会,培养学生的在线社会责任,是提升学生数字胜任力的重要内涵,也是当代基础教育回应 培养什么样的人 如何培养人 等重大问题的有机组成部分㊂设置信息科技课程是义务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㊂(三)提升数字胜任力,适应素养导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制定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是当前我国面向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㊂信息科技课程面对数字经济对个体能力提出的巨大挑战,衔接学生生活中已有的数字化经验,助力全体中小学生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帮助城乡学生按照数字时代的知识积累方式开展学习和实践,培养信息意识㊁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以计算思维来识别㊁分析和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生活和学习问题,为适应数字经济中各行各业的工作要求积累必备知识和关键技能㊂素养为本的信息科技课程,不仅要在课程内容上与时俱进,更重要的还在于:其一,重塑信息科技教育的价值观,将信息科技课程从 工具学习 这一狭隘观念,更新为 计算思维的培养㊁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交流对话的语言和文化的培养 ;其二,重建信息科技的知识论,将原理性知识和操作性知识一同纳入学科知识体系;其三,重塑信息科技的学习观与教学观,通过社会生产生活中鲜活的信息科技情境所承载的学习项目,使学生在 做事 或 问题解决 中建构模型㊁锻造思维㊁体验责任㊂素养为本的信息科技课程,还要促进学生在数字时代和数字世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会识别正确的信息来源,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和不法行为,合理使用数字产品和服务,维护健康的数字生态,增强在数字获取㊁制作㊁使用㊁交互㊁分享㊁创新等过程中的道德伦46理意识,引导全民遵守数字社会规则,形成良好行为规范,逐步形成适应在线社会治理的合格的数字公民身份认同㊂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实施现状(一)现有课程定位信息科技课程发展到今天,迫切需要一个文本更加严谨㊁内容更为丰富的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二十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以及课程设计的合理性与逻辑性,清晰呈现课程定位,便于课程研究者㊁学科教师理解教学理念㊁掌握教学目标㊁落实教学规划㊂目前,我国信息科技课程所采用的课程标准与国家对信息科技课程的育人目标和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㊂颁布于2000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课程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㊁传输信息㊁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㊁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㊁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3]㊂‘纲要“未提及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其教育总目标以 双基 为中心,即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强调 获取信息㊁传输信息㊁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但从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析可知,其较局限于对多媒体信息的处理㊂2017年颁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综合实践活动“)则将信息技术与劳动技术合并,统称为 设计制作 ,成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与 考察探究 社会服务 职业体验 三个模块并列㊂‘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单独对信息技术课程提出针对性教学目标,仅提出通过考察探究㊁社会服务㊁设计制作㊁职业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 具有价值体认㊁责任担当㊁问题解决㊁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的总目标[4],这与当下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 信息意识㊁计算思维㊁数字化学习与创新㊁信息社会责任 的相关性较弱㊂(二)现有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工智能不断融入社会生活,同时,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标准㊁新要求㊂身处日新月异的数字时代,全民充满了紧迫感与危机感,这种剧烈的冲击同时也影响着人们对未来的想象和期望,担心自己或孩子不及时学习新技能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在对课程产生更多认同与喜爱的同时,也对课程寄予了更大的期望㊂但近年来,多重因素使课程的实施和落实并不尽如人意,不同地区学生的数字素养鸿沟在不断扩大㊂1.课程内容陈旧且教材质量参差不齐目前,由于缺乏统一完整的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导致课程内容无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也较难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和科学性㊂各地的课程内容普遍为计算机操作系统㊁办公软件应用㊁多媒体软件操作等,也有部分地区教授编程㊁机器人等知识㊂信息科技课程是提升全体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主要途径,教材则是课程教学质量的保障㊂但目前,各地使用的教材版本众多,部分教材出版时间较早,加之课程内容偏重计算机相关操作,涉及学科科学性的内容偏少,同时各地设施设备差异度也较大,这些都影响了人们对课程的正确认知,导致课程在各地的受重视程度差异极大,课程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较难得到很好实现㊂2.学科教师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教师是课程主要的研究者与执行者,课程的实施和改革与教师的素质㊁教学理念㊁课堂教学行为直接相关㊂多年来受各种因素影响,信息科技教师队伍整体专业化水平落后于其他学科教师㊂具体表现为具有计算机学科专业背景的教师比例不高,不少教师所学为教育技术专业,甚至有一部分教师是来自其他学科的兼职教师㊂此外,长期以来,学校的信息化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科教师的定位模56糊㊁任务繁杂,甚至被迫成为多面手,其工作领域涉及广播㊁录音㊁摄像㊁视频剪辑㊁校园网络㊁多媒体教学设备维护等,从而间接导致了学科教师教研氛围缺乏㊁专业能力得不到提升等问题的出现㊂3.课程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课程㊁教学和评价是一个有机整体,三者缺一不可㊂要实现课程规范实施㊁核心素养培育有效落地,最佳途径就是围绕评价标准,细化评价内容㊁丰富评价手段,实施科学的评价㊂目前,部分地区已经将课程纳入中考,尝试建立科学的测评体系,由此,学生可获得有利于自身的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师资队伍也能得到较好地保障与发展,对信息科技教育的落实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㊂但更多的省市并没有明确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如课程一般没有期末测试,即使一些地区有测试,学生的成绩好坏往往也不会影响学科教师的考核和发展,导致课程实施被忽视㊁课程发展滞后㊂4.课程教育主渠道作用没有得到彰显学校作为课程教育的主阵地㊁主渠道,不能把信息科技教育的责任推给社会,推给家庭和商业培训机构㊂商业机构往往缺少师资和场地,无法开展规范的课程教学㊂合理规划的课程内容㊁高质量的课程教材㊁科学的评价手段,本可以让学校彰显作为信息科技教育主渠道的作用,但现实中,课程的评价手段极为缺乏,导致各类计算机作品制作㊁创客㊁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等只有少数学生参与的比赛成绩成为判定地区或学校信息科技教学水平的主要依据㊂主渠道作用不彰,使得一些商业机构乘虚而入㊂它们极力宣扬 不学编程,就被淘汰 先人一步学编程,我们让孩子在未来伟大 6岁学编程,8岁写程序,14岁用人工智能 ,鼓吹 未来的世界,不会编程就是新文盲,看不懂代码就会丧失基本的生存能力 等观点,并抓住家长们的心理痛点,组织各类竞赛,使过去的 英语热 奥数热 演变为如今的 编程热 ,诱导家长的不理性教育消费行为,给很多家长造成极大困扰㊂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的科学性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科技课程必须坚持科学性㊂科学性主要从两个角度去解读:信息科学的科学性和信息科技课程的科学性㊂(一)信息科学的科学性信息科学毫无疑问是科学的,其科学性表现在如下方面㊂(1)一元性:信息科学具备独有的㊁确定的理论和方法,反映学科的科学本质;(2)严格性:信息科学的各种科学概念的表述是严谨的㊁无歧义的;(3)严谨性:信息科学的知识逻辑是由表及里的㊁由浅入深的㊁由简入繁的;(4)验证性:信息科学的理论㊁方法是可检验的,所获得的结论是可重复的;(5)严密性:信息科学特别强调排除悖论和二义性;(6)辩证性:信息科学是一个发展非常快速的领域,其变化和发展有规律可循;(7)扩张性: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相互促进,且不断助力其他专业的发展㊂(二)信息科技课程的科学性信息科技课程的科学性有两个层次:一是信息科技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二是信息科技课程呈现的科学性㊂信息科技课程毫无疑问也要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素质教育㊂在信息科技课程的设计上,必须关注下述五个环节的科学逻辑,充分实现迭代和优化㊂素养表现 是细化的培养目标,旨在详细刻画第一学段(一至二年级)㊁第二学段(三至四年级)㊁第三学段(五至六年级)和第四学段(七至九年级),学生在数字素养中的信息意识㊁计算思维㊁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等四个维度上的表现,即在每个学段每一维度上,学生完成课业后必须达到的素养表现水平㊂学科逻辑 是指根据学生的素养表现要求和认知水平,梳理本学科的核心逻辑,搭建信息科技课程的学科逻辑㊂课程内容 是指根据素养表现和学科逻辑,规划本课程的内容㊂课程内容是课程标准的核心,体现 大概念 ,同时还要符合素养表66现要求和学科逻辑,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平㊂ 情境案例 是指在课程内容的架构下,体现 主题式 综合化 和 体验性 抓手,要求在情境和案例的选择上,必须照顾全国的适龄学生,必须选择真实的㊁学生身边的情境和案例,让学生能从身边的情境案例进入课程内容,学习本学科的知识,并内化和实质性提升数字素养㊂学业质量 是检验教学质量所必需的环节㊂学业质量标准是学生完成一个学段的课程学习后,是否达到该学段核心素养表现水平的评价依据,学业质量是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描述㊂学业质量对教学活动㊁课程资源建设等具有指导作用㊂上述五个环节次第展开,但每个后续环节又都可以反馈到前序环节,实现迭代和优化㊂信息科技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育人价值㊂本次公布了一至九年级的课程标准,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全程独立开课㊂在一些条件还不具备的地方,一年级㊁二年级㊁九年级可以和语文㊁道德与法治㊁数学㊁科学㊁综合实践活动等实行融合开课,三至八年级则应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独立开课㊂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的研制方法根据‘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 新课标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以数据㊁算法㊁网络㊁信息处理㊁信息安全㊁人工智能为逻辑主线,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统筹安排各学段学习内容,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逐步提升㊂课程要系统规划全学段学习目标:小学低年级,注重生活体验;小学中高年级,初步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体验其应用;初中阶段,深化原理认识,探索利用信息科技手段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㊂根据此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的研制,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为基础,切忌简单效仿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更不能照搬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㊂要从 生活体验 过渡到 应用体验 ,再进阶为 解决问题 ,杜绝 揠苗助长 ,促进 逐步提升 ,实现循序渐进和螺旋式地发展㊂(一)遵循学习过程中的素养导向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㊁计算思维㊁数字化学习与创新㊁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㊂这四个方面并非相互割裂,而是互相支持㊁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彼此之间不存在 边界 ,也没有必要人为设置 边界 ㊂因此,在课程研制过程中,需要将其作为整体进行考量,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将 知识教育 转变为 素养教育 ,着力增强学生数字化适应力㊁胜任力㊁创造力㊂以新课标中的 人工智能 逻辑主线为例㊂虽然在第一学段的课程内容中,并没有明确指出关于人工智能的教学要求,但是将其融入到了身边的各种 应用系统体验 中,如对语音识别输入㊁ 拍照识图 的体验,以帮助学生建立使用信息科技的意识(信息意识)㊂第二学段,通过人工智能实例,让学生感受在线社会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启发学生自主观察㊁发现问题㊁分解并描述问题,进而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在线方式获取学习资源并完成作品(信息意识㊁计算思维㊁数字化学习与创新)㊂经过第三学段对算法设计以及过程与控制实验系统的验证体验,可以开始引导学生从学科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求解效率,认识到算法的价值和局限性,了解自主可控的系统在解决安全问题时的重要性(信息意识㊁计算思维㊁信息社会责任)㊂在这一过程中,身边的人工智能应用系统无疑是最具说服力的真实情境案例㊂到了第四学段,先是通过简易物联系统的设计与搭建,探索物联网中的数据采集㊁处理㊁反馈控制等基本功能,体验物联网㊁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关系,然后通过分析不同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帮助学生了解数据㊁算法和算力三大技术基础的作用以及搜索㊁推理㊁预测和机器学习等常见的人工智能实现方式㊂学生逐渐理解机器计算与人工计算的异同(计算思维),具有将创新理念融入自身学习㊁生活的意识(信息意识),能积极主动地应用信息科技高效地解决问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同时也反思如何正确对待人工智能所带来的伦理与安76全挑战(信息社会责任)㊂(二)关注学生个人经验与认知发展信息科技课程的研制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课程的知识体系组织课程内容,其首要前提是要基于各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㊁个人经验和学习基础㊂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时间跨度较大,各年龄段学生需要采取完全不同的教学策略,即使是教学重难点,亦不能在各学段进行简单重复㊂因此,在课程设计上,不应过分追求知识体系的系统性,而是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获得感,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循序渐进和螺旋式发展㊂以新课标中的 信息安全 逻辑主线为例㊂隐私保护是信息安全主线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关内容贯穿义务教育各个学段㊂第一学段,学生刚刚开始小学阶段的学习,要注重文明礼仪和行为规范的培养,因此可以通过联系真实生活情境中的小故事,让学生意识到网络应用中同样存在风险㊁重要信息需要进行保护,明白在线使用个人信息时,同样需要征得父母或教师的同意㊂第二学段,开始引导学生了解在线社会的伦理规范㊁行为准则㊁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结合在线社会中的应用实例,加强学生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提升在线社会中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渐树立正确的安全观㊂第三学段,帮助学生认识信息科技对于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问题的重要意义,以及自主可控技术对保障安全的重要性㊂在此基础上,经过第四学段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用户标识㊁密码和身份验证等措施做好安全防护,知道数据安全防护的常用方法和策略,保护个人隐私并尊重他人隐私㊂(三)倡导以科学原理指导实践应用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要求体现 教 学 评 一致性,强调坚持以评促教㊁以评促学㊂ 评价 的目的是 促教 和 促学 ,引导教学顺应时代发展㊁技术创新和社会变革,推进教与学方式改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㊂课程实施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其目的是以科学原理指导实践应用㊂即:通过 场景分析 原理认知 应用迁移 ,从生活中的信息科技场景入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㊁提出问题,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分析㊁探究现象的机理,学习㊁理解相应科学原理,尝试用所掌握的原理解释相关现象或解决相关问题㊂以新课标中的 算法 逻辑主线为例㊂程序设计(即编程)在以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被认为是计算思维培养的起点和抓手㊂在义务教育阶段, 计算思维 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涉及的抽象㊁分解㊁建模㊁算法设计等思维活动㊂程序设计则是指在上述思维活动之后,将算法 翻译 成计算机能够执行的程序㊂在信息科技发展的过程中,程序设计语言经历了机器语言㊁汇编语言㊁高级语言等不同发展阶段,并仍在快速地向着更加简明㊁高效的方向演进,希望设计者的注意力能够回归到有待解决的问题本身,而非程序设计语言㊂信息科技课程的研制不应局限于学生对现有程序设计语言(特别是语法规则)的掌握,而是让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维和实践方法㊂从新课标的内容模块设计看, 算法 一词最早出现于第三学段的 身边的算法 ㊂但在此之前,第一学段已经开始涉及 解决问题的过程描述 ,第二学段则是要求能够结合学习需要,将问题分解,并用文字或图示描述解决问题的顺序,体验协作带来的效率提升㊂第三学段,学生开始体验身边的算法,要求学生体验计算机程序,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熟悉程序,但不要求每个算法问题都由学生编程实现㊂可采用类似科学课程中观察实验的教学方法,配合阅读理解㊁修改运行,开展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实践,进而在该学段结束之后,能用自然语言㊁流程图等方式描述算法,同时能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算法的特征和效率,以编程验证特定任务的实施过程㊂有了前面的算法基础,经过第四学段的学习,学生能够设计并搭建具有数据采集㊁实时传输和简单控制功能的简易物联系统㊂以上都是新课标所倡导的 做 用 创 中的 学 ,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旨在以真实问题或项目驱动引导学生经历原理运用过程㊁计算思维过程和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从而建构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㊂86。

信息技术新课标解读及心得: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实施关键问题及对策

信息技术新课标解读及心得: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实施关键问题及对策

信息技术新课标解读及心得: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实施关键问题及对策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标志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正式成为国家课程。

在新教材尚未颁布的情况下,如何实施新课程成为了信息科技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教研员和教研团队亟需帮助教师解决的问题。

教师面临的关键问题新课标背景下的信息科技课程要求在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在新学期教师面对着“双新一旧”的情况,即新课标、新课程方案和旧教学资源。

如何帮助各学校信息科技教师适应“双新一旧”的情况,从而更加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是笔者及所在区级教研团队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笔者在2022年春季学期末通过对本区部分信息科技教师调研了解到,新学期教师主要面临以下两个关键问题。

一是对新课标缺少整体把握。

教师对于新课标的深刻理解是设计与实施新课程的重要影响因素。

通过调研数据可知,仅有约10%的教师细致了解了新课标,约29%的教师重点了解了新课标的部分内容,约有23%的教师通读了一遍,约25%的教师只认真读过了部分内容,还有约13%的教师没有认真研读新课标。

由此可见,面对“双新一旧”的情况,教师对于新课标缺少细致的研读和整体的把握,必然会为新学期实施新课程带来一定的阻碍。

二是对现有教学资源缺少二次开发能力。

新课标在各学段的内容设置体现了科学性的同时,在教学内容上也体现出了一定的创新性。

因此,新课程必然会带来教学内容的改变。

本区原有教学资源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编写、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以下简称“京版教材”),共三册;另一类是海淀区空中课堂(以下简称“空中课堂”)。

这两类教学资源有着各自的特点,见表1,在本区各所学校中均有所使用。

表1 现行教材与空中课堂资源的各自特点教学资源的应用是新课程实施的基础。

本区是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因此,本区有部分学校具有自主设计与实施课程的经验和基础。

2022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难点重点

2022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难点重点

2022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难点重点2022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难点重点 1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信息技术学科改为信息科技,信息科技课标中不仅将信息科技课程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还明确了算法、人工智能在课程逻辑主线中的位置,同时学生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重要性也被重点做了阐述。

省教研员xx老师说: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从无到有、从有到专,很好地体现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新要求。

那么,新课标又传递了哪些关键信号呢?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信息。

一、从“技术”到“科技”新课标把“信息技术”改为“信息科技”,从这一个名词的变化可以看到教育思维的重大变革。

“技术”的导向,关注操作和知识点,培训的方向是熟练程度和技巧,它会导致我们的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这种培养方式重精英、重大城市,原来学校里接触信息技术课的就是参加各种比赛的一小部分同学,因而没有办法实现素质教育,也很难达到立德树人。

而新课标中的“科技”导向是帮助学生认识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是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科技导向下培养的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因而学生的适应力、胜任力和创造力才能得到提升。

此外,新课标的实施把原来重操作、重知识点的信息技术,转变成重科学、重素养的信息科技,其覆盖面也转变为涵盖城市和农村、精英和普通的全体学生。

二、从“知识点”到“大概念”大概念是一个学科的科学基础,大概念约定了一个学科的知识关系,所有的知识在这个地方可以变成一个知识网络,贯穿其中的是学科逻辑。

11版的课程标准指向的是各项知识目标,而信息科技课的新课标里,就有6个学科逻辑主线,它能够在不同的年龄段引领我们的小朋友在知识网络上有螺旋式的上升,这就是所谓的大概念。

在信息学科教学中,我们应当跳出具体的知识点,聚焦上述6个学科大概念,因为定位于知识点的教学,容易忽略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容易忽略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最终会导致只见树木,难见森林,并且零散的知识点不易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不易提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零散的知识点,会使解决问题捉襟见肘。

2022年版信息科技新课标《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PPT课件

2022年版信息科技新课标《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PPT课件
反映信息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 和趋势,使课程内容具有时代
性和前瞻性。
基础性原则
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 授,为学生打下扎实的信息科
技基础。
综合性原则
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和交叉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
科解决问题的能力。
03
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要求
核心素养定义及内涵解读
核心素养定义
指学生在接受信息科技教育过程 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 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 关键能力。
新课标制定过程及参与者
制定过程
教育部组织专家团队,经过深入调研 、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修改等环 节,最终完成了新课标的制定工作。
参与者
新课标的制定过程中,既有教育领域 的专家学者,也有一线教师和教育行 政部门的代表,他们共同为新课标的 科学性、实用性、前瞻性把关。
02
总体框架与结构特点
总体框架概述
跨学科整合思路与方法论述
跨学科整合思路
倡导将信息科技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融合,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活动和实践项目 ,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跨学科整合方法
包括基于项目的学习、情境教学、协作式学习等,鼓励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讨
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竞赛等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设计分层分类的培训方案
根据教师的不同需求和实际情况,设计分层分类的培训方案,提高 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培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教学观摩等方 式,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2022年信息科技课程新课标《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PPT课件

2022年信息科技课程新课标《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PPT课件

与数学学科的整合
信息科技课程中的算法设计、数 据结构等内容与数学学科有着密 切的联系,可以通过跨学科整合 来加深学生对于这些内容的理解
和应用。
与科学学科的整合
信息科技课程中的传感器、开源 硬件项目设计等内容可以与科学 学科中的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等 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科技的魅力。
与艺术学科的整合
学生信息素养全面提升
通过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习,学 生的信息素养将得到全面提升 ,包括信息获取、加工、处理 、表达和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广泛应 用
未来信息科技课程将更加注重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 教育领域的应用,为学生提供 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学习体 验。
教育信息化水平持续提高
随着国家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 不断推进,未来信息科技课程 将在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方面 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2022年信息科技课程新课标《义务教 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2-13
contents
目录
• 课程标准修订背景与意义 • 总体框架与结构调整 • 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要求 • 课程内容变化及特点分析 • 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实践探索 • 评价方式改革与多元评价体系构建 • 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路径规划 • 面临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教学评一体化
指教学、学习和评价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关系 ,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
03 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要求
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明确
强调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2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2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2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

反映时代特征,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

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修订原则(一)坚持目标导向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

准确理解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

(二)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课程改革的困难与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

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

细化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三)坚持创新导向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

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前言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

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课程时代性。

三、主要变化(一) 关于课程方案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

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解读2022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解读2022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解读20222022-2023学年度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学指导意见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为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信息科技课程旨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

为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实施要求,构建素养导向的有效课堂,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科育人水平,对全市初中新学期化学教学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正确认识课程理念以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为课程逻辑主线,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统筹安排各学段学习内容。

从信息科技实践应用出发,注重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认识信息科技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与挑战,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学科思维水平,体现“科”与“技”并重。

创新教学方式,以真实问题或项目驱动,引导学生经历原理运用过程、计算思维过程和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建构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引入多元化数字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支持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鼓励“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二、整体规划课程目标要深入研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内涵,结合本学期学时总数、课程内容和学情特点,精心编制适合本校学情的《课程纲要》,对课程目标、内容要求、素养发展、学习资源、课时需求、评价检测等要素进行具体规划。

信息科技课程目标要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

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这四个方面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

通过课程学习,达成以下目标。

三、深入研究课程内容依据核心素养和学段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信息科技课程的知识体系,围绕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六条逻辑主线,设计义务教育全学段内容模块,组织课程内容,体现循序渐进和螺旋式发展。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今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年版)》,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课程名称从“信息技术”更名为“信息科技”,信息技术课程向信息科技课程转变,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突显了素养导向的重要地位,体现课程时代性。

近期我又一次学习了版信息科技新课标,收获颇多。

一、强化育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就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就是学生通过课程自学逐步形成恰当的价值观,必不可少品格和关键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科技课程将侧重点放在素养导向,即为培育学生的信息意识、排序思维、数字化自学与技术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这四个方面相互支持,相互扩散度,推动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高,培育学生利用科学思维化解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判断能力,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叙述事物、总结事物、追寻规律。

二、加强了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系统性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具备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为高级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自学打下基础。

依据学生从小学至初中,在心智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合理安排相同自学内容,彰显自学目标的连续性和境界性,适应环境高中阶段学生的特点和结构特点,为学生进一步自学搞好准备工作。

三、倡导倡导真实性学习技术创新教学方式以真实问题或项目驱动,鼓励学生经历原理运用过程,排序思维过程和数字化工具应用领域过程,建构科学知识,提升问题化解能力,在数字化环境规划自我管理评价,引导“搞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胫突显学生的主体性,高度关注学生多样性,个体性发展。

四、注重评价育人,强化素养立意秉持过程性评价与破灭性评价结合,强化自学结果的评价与和应用服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秉持基本知识考核与课堂教学应用领域考核结合,综合运用纸笔测试,上机时间作品创作等方法,全面实地考察学生自学状况,秉持Benfeld和他评者结合,进一步增强学生独立自主自学能力,新课标的实施,会推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的发展,改变其在中小学阶段不被重视或不开课的情况,或者硬件不到位的情况,教师提升学习的机会将得到改善。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解读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解读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解读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解读 1近日, 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

课标是国家事权, 是“教学大法”, 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考试评价、管理督导的依据, 新时代新课标的修订正在进行中。

新修订的课程方案主要变化: 基于核心素养目标, 从注重学科逻辑到更多关注生活逻辑。

此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 反复强调要在兼顾学科逻辑的情况下更多关注生活逻辑。

什么是生活逻辑?就是学生的成长面临什么样的真实的环境, 真实的需要是什么。

要基于学生成长这一主线, 而不是基于学科本身的发展来设计的课程。

此时, 就要处理好理论和现实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要教给学生更多的间接经验和知识概念, 另一方面也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做到有所兼顾。

4月27日合肥市蔡蕾名师工作室开展了线上教研活动观摩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在线公益解读, 活动举办方邀请了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课标研制组的组长和核心专家组成员。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樊磊对信息科技课程建设的若干问题来进行分析, 他指出,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标以新课改的宏观理念引进了新模式、新观念, 核心内容将数字素养与技能培养为目标。

项目式学习为基本途径, 强调利用信息科技解决知识场景问题, 丰富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的内涵。

接下来樊磊老师从信息技术到新科技的变化、如何处理编程、如何处理人工智能的内容进行了分享。

最后给教师一些实用性满满的建议, 来帮助我们广大教师更好地应对此次标准的实施。

北京特级教师袁中果首先对于信息科技标准词图来进行分析, 新标准凝练引领性学习主题有四个依据:学科课程标准, 教材内容, 素养进阶和学生基础。

此次培训, 使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我将会以此为基础, 积极适应新课标的改变, 提升自身教学实力, 改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构建优质课堂, 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笃行致远。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解读 2本学期根据学校安排, 我们进行了2022版信息科技新课标的学习, 在本次的学习活动中, 我有以下收获:一、变化《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 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 从“信息技术”调整为“信息科技”。

2022年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

2022年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

2022年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
2022年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是根据国家关于职业技能素养建设的宏伟目标,以及我国科学
技术水平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制定出来的一项重要性新课程标准。

2022年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主要旨在培养学生在信息处理和信息处理软件的使用、了解和
操作上有扎实的基础;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以及能够独立运用信
息科技进行信息收集、研究和加工。

2022年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中的门类,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网络工程、
软件开发、计算机相关应用学科和数据处理等。

在教学方式上,主要以教学计划和实验实践为主,使学生充分掌握科技启发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具备综合运用科技取得成就的能力。

2022年的信息科技课程如果能够得到妥善实施,将对学生的技能水平及应用能力产生非
常重要的提高,能够更好地迎接挑战、应对市场竞争,真正促进用科技创造新生活,推动
社会发展。

2022信息科技课程标准需要指导的问题

2022信息科技课程标准需要指导的问题

2022信息科技课程标准需要指导的问题04:59版)。

新修订的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有哪些内容?未来,信息科技课应该怎么上怎么教?教育小新给您一一解读,快来看看吧。

一、课程性质信息科技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部分,主要研究以数字形式表达的信息及其应用中的科学原理、思维方法、处理过程和工程实现。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旨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识,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

二、课程理念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反映数字时代正确育人方向;2.构建逻辑关联的课程结构;3.遴选科学原理和实践应用并重的课程内容;4.倡导真实性学习;5.强化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三、课程目标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机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这四个方面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

四、课程内容课程依据核心素养和学段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信息科技课程的知识体系,围绕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六条逻辑主线,设计义务教育全学段内容模块,组织课程内容,体现循序渐进和螺旋式发展。

具体学习内容由内容模块和跨学科主题两部分组成。

级课程内容模块主要是信息交流与分享、信息隐私与安全;级主要是在线学习与生活、数据与编码;级主要是身边的算法、过程与控制;级主要是你互联网应用与创新、物联网实践与探索、人工智能与智慧社会。

五、课程实施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以培养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为目标,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为起点,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系统设计学习活动,突出用信息科技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知、情、意、行融合发展的成长环境。

这里,教育小新给老师们四个方面的教学建议:第一,围绕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

小贴士1:老师们要注重建立具体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关联,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将核心素养体现在教学要求中。

浅谈2022年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建议

浅谈2022年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建议

浅谈2022年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建议发布时间:2023-02-15T09:00:31.91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56卷18期作者:李艳程[导读] 2022年版本的新课标对信息科技课程的变动较大,将其从综合实践类课程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目。

李艳程361100 厦门市同安区大同第二中心小学摘要:2022年版本的新课标对信息科技课程的变动较大,将其从综合实践类课程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目。

社会的信息化也为信息科技课程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本篇论文就是结合教学实践对信息科技课程新课标进行解读,并且对其教学提出可行性的建议,进而提高信息科技教学的综合水平。

关键词: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新课标;信息科技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同,其更加重视实践的教学,同时该教学还因为正处于社会信息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时代,其还具有很强时代性与时效性,其教学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成为学生连接社会信息科技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学生之间建立起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有效增加其教学的实践性,进而提高信息科技教学的价值。

一、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一)信息科技课程设立的必要性习近平曾经明确提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

把握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态势,找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而信息技术课程则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技术,其课程开设完全是现代化的课程,为现代化的社会培育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人才,进而从教育层面推动社会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

(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新课标针对信息科技教学明确提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新要求,该信息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对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以及应用的综合能力,其素养则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以及信息社会责任的综合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解读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解读 1近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

课标是国家事权,是“教学大法”,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考试评价、管理督导的依据,新时代新课标的修订正在进行中。

新修订的课程方案主要变化:基于核心素养目标,从注重学科逻辑到更多关注生活逻辑。

此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反复强调要在兼顾学科逻辑的情况下更多关注生活逻辑。

什么是生活逻辑?就是学生的成长面临什么样的真实的环境,真实的需要是什么。

要基于学生成长这一主线,而不是基于学科本身的发展来设计的课程。

此时,就要处理好理论和现实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要教给学生更多的间接经验和知识概念,另一方面也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做到有所兼顾。

4月27日合肥市蔡蕾名师工作室开展了线上教研活动观摩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在线公益解读,活动举办方邀请了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课标研制组的组长和核心专家组成员。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樊磊对信息科技课程建设的若干问题来进行分析,他指出,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标以新课改的宏观理念引进了新模式、新观念,核心内容将数字素养与技能培养为目标。

项目式学习为基本途径,强调利用信息科技解决知识场景问题,丰富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的内涵。

接下来樊磊老师从信息技术到新科技的变化、如何处理编程、如何处理人工智能的内容进行了分享。

最后给教师一些实用性满满的建议,来帮助我们广大教师更好地应对此次标准的实施。

北京特级教师袁中果首先对于信息科技标准词图来进行分析,新标准凝练引领性学习主题有四个依据: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素养进阶和学生基础。

此次培训,使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我将会以此为基础,积极适应新课标的改变,提升自身教学实力,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构建优质课堂,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笃行致远。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解读 2本学期根据学校安排,我们进行了2022版信息科技新课标的学习,在本次的学习活动中,我有以下收获:一、变化《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从“信息技术”调整为“信息科技”。

课程总目标从信息素养变为提升数字素养,加强了课程整合,强调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主要价值取向新课标本次确立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的四大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合作学习与创新及信息社会责任。

这四个方面互相支持渗透,共同促进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

新课标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信息技术课程知识体系,以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满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六个方面为课程逻辑主线,统筹安排学习段内容,促进学生数字素养和技能的提升。

三、教师能力信息技术是一门日新月异的学科,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广的要求。

为了教好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调整心态,树立信心。

2、提高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完善教育教学专业知识。

3.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4.改变自我角色: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助。

四、努力方向教育是为了培养未来的人。

因此,在新学期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合理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适应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解读 3为更好地领会和贯彻新课程标准,全面了解、准确把握新课标的实质,2022年8月25日,荆河街道滕南中学侯瑞祥名师工作室的8位老师到校集中观看线上直播“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培训会——初中信息科技”。

侯瑞祥老师指出,老师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仔细记录,刻苦钻研。

希望老师们一方面遵守学校的培训纪律,另一方面重视新课标的新变化,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培训伊始,首都师范大学的樊磊教授为我们解读了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新概念、新变化、新要求。

并为我们解读了在各学段中核心素养的阶段目标,并强调说明“编程”的重要性,是一条看不见的脊梁。

樊教授通过实例展示了如何将最前沿信息科技与课程整合应用到课堂上,为我们指明了在新课标环境的研究方向。

针对于目前教育现状应该怎么选择初中信息科技的课程内容以及授课教师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

樊教授认为,新课标透露出一个信号,就是信息科技课要承载中小学生创新教育的功能。

创新教育要落地,需要有课程去承担,信息科技课程应该是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

信息科技的新课标里多次提到了“人工智能”,樊磊教授认为,人工智能代表了解决我们社会生活中各种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其最大的教育价值在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为一线教师,要时刻保持求知欲,敢于接触新事物,勇于创新,勇于挑战。

通过这次培训和学习,我们侯瑞祥名师工作室的成员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把握新的教育方向,努力打造高效优质的课堂。

新课程标准为教师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教师要勇于接受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的挑战,打破以往教学经验的套路,勇于探索和实践。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深化课堂改革,注重学生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信息技术的教育价值,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未来义务教育的蓝图已经绘在我们面前,我们必须选择最高的水平,站得高,走得宽!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解读 42022年8月25日,参加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培训。

我观看了以雷帆教授为中心的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

经过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我不仅对新课标有了深刻的理解,也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2022版新课标向我们传递了三个关键信号。

这里,我就谈谈我对新课标学习的理解。

1、由信息技术到信息科技2022版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最大的变化是课程名称的修改,将信息技术改为信息科技。

并且将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独立设置为新科目。

由名称的改变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教育以及人才培养的改变。

“信息技术”是为了培养具有熟练程度的人才,而“信息科技”的范围更广,更多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力以及探究探索能力,体现“科”与“技”并重。

2、由知识素质到数字素养旧版课程标准注重的是“知识素质”,也就是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而新课标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素养,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核心素养,尤其是数字素养和技能的培养。

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关键能力。

新版课程标准细化了培养目标,分段描述了学生在数字素养中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等上的表现,这四方面相互渗透,共同促进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

3、由知识实践到科学实践信息技术课程强调学生掌握知识,以知识为指导进行实践活动。

而信息科技课程更注重科学实践。

以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这六条信息科技学科逻辑为主线,以认知发展规律为依据设计课程,体现了信息科技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

在学生学习中,以知识为主线指导学生的科学实践。

4、由单一学科到跨学科主题新版课程标准引入“跨学科主题”这一新的关键词,落实并强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单一学科的学习具有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新版课标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打破原有的边界,用跨学科的原理结合学科的特点进行课程组织。

对于学生来说,经常参与跨学科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认知能力,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提出,新的思想、新的理念都需要不断学习。

新课标的修订目的是让课程标准真正成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让课标引领学生学习。

通过了这次新课标培训会,我加强了对于课程、课标的认识,也明白了今后工作的目标。

总之,一天的学习让我收获良多,今后会更加努力工作和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不断成长和提高。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解读 5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信息技术学科改为信息技术。

在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不仅将信息技术课程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分离出来,而且明确了算法和人工智能在课程逻辑主线中的位置。

同时,强调了学生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重要性。

信息科技课标从以下六个方面阐述了信息科技课程的内容与要义,便于广大教师开展教学工作。

一、课程性质信息技术是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以数字形式表示的信息及其应用中的科学原理、思维方法、处理过程和工程实现。

当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全球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科学精神和伦理道德,增强自我控制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全局观,提高数字素养和技能。

二、课程概念1、反映数字时代正确育人方向2、构建逻辑关联的课程结构3、遴选科学原则和实践应用的课程内容4、倡导真实性学习5、强化素养导向的多元平价三、课程目标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目标应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体现课程理念。

1、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化社会责任。

这四个方面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

2.通过课程学习,我们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四、课程内容依据核心素养和学段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信息科技课程的知识体系,围绕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六条逻辑主线,设计义务教育全学段内容模块,组织课程内容,体现循序渐进和螺旋式发展。

初中学生7-9年级,学段内容有互联网应用与创新;物联网实践与探索;人工智能与智慧社会;跨学科主题,互联智能设计。

五、学业质量对于7-9年级学生而言,对于生活中的真实应用问题,能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短视频和协同写作等互联网工具或平台,进行较精准的信息搜索、沟通交流与协作,并贡献有价值的数据和资源(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设计并搭建具有数据采集、实时传输和简单控制功能的简易物联系统,了解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异同,知道网络中数据的编码、传输和呈现的原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通过智能终端或编写程序,读取并处理含有物联功能设备中的数据,能进行适当反馈或控制,体会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关系,理解万物互联的含义(信息意识、计算思维);通过分析不同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了解数据、算法和算力三大技术基础的作用,以及搜索、推理、预测和机器学习等常见的人工智能实现方式,正确对待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与安全挑战(计算思维、信息社会责任);在网络应用中,能体会信息传输过程中协议的作用,识别网络谣言和不良数据,利用用户标识、密码和身份验证等措施保护信息,认识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中自主可控技术的重要作用,感受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信息意识、信息社会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