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5单元《绣荷包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 花城版

合集下载

花城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绣荷包》教案1

花城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绣荷包》教案1

《绣荷包》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山西《绣荷包》,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初步了解民歌小调的基本特点;2、认识民歌的一种创作方法——“同头换尾”,并且能进行简单的创作;3、能专心聆听传统小调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哼唱其中的一两首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崇高思想。

教学重点:完整地学唱《绣荷包》,并尝试运用民歌的运腔方式进行演唱。

教学难点:聆听《采茶灯》等体验感受其音乐,并能总结出小调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师:“民歌,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劳动和斗争中口耳相传,不断加工而形成的。

它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智慧的结晶。

民歌按题材分为:山歌、劳动号子和小调。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民歌的两种体裁——山歌、劳动号子,今天我们来学习——小调。

”三、出示目标:(一)通过聆听《绣荷包》,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初步了解民歌小调的基本特点;(二)认识民歌的一种创作方法——“同头换尾”,并且能进行简单的创作;(三)能专心聆听传统小调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哼唱其中的一两首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崇高思想。

四、新课教学:山西民歌《绣荷包》1、分别聆听这首民歌。

2、“荷包”:青年男女交往的一种“信物”。

各地的“绣荷包”调多用来表现女性对意中人的深切思念和期盼之情。

3、学唱这首《绣荷包》。

4、师:“唱完这首《绣荷包》,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讨论)生:…(山西的《绣荷包》,旋律明媚缠绵,唱词段式结构规整,为“五五七”式。

)5、小调民歌的一种体裁,是流行于城镇、里巷的民间歌曲,其音乐结构大多方正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

五、活动与练习听完了这么多小调,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民歌小调的一些特点。

1、小调的歌唱内容:A、情感生活B、劳动生活C、社会现象阶级矛盾2、曲调旋律:A、高亢开阔B、跌宕起伏C、较委婉流畅3、节奏:A、自由B、规整4、情感表达:A、率真直白B、细腻曲折。

《太阳出来喜洋洋》音乐教案

《太阳出来喜洋洋》音乐教案

《太阳出来喜洋洋》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民歌部分,具体为《太阳出来喜洋洋》这首歌曲。

该歌曲位于教材第四章“民族音乐”,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熟练演唱。

2.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掌握《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熟练演唱。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部分节奏和旋律较为复杂,学生可能难以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歌词单、音乐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太阳出来喜洋洋》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2)引导学生谈论歌曲的节奏、旋律、歌词等方面的特点。

2. 新课内容学习(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词,讲解歌词中的生词和短语。

(2)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习旋律。

(3)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共同提高。

3. 歌曲演唱实践(15分钟)(1)学生集体演唱歌曲,教师进行指导。

(2)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挑选部分学生进行独唱展示,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5分钟)(1)教师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和示范。

(2)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

六、板书设计1. 《太阳出来喜洋洋》2. 歌词部分:(1)第一段歌词(2)第二段歌词3. 旋律部分:(1)主旋律(2)副旋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记《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歌词和旋律。

(2)结合歌曲的风格特点,尝试创作一首简短的歌词。

2. 答案:(1)歌词:略(2)创作歌词: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推荐学习K12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5单元《绣荷包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 花城版

推荐学习K12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5单元《绣荷包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 花城版

第5单元《绣荷包太阳出来喜洋洋》1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学唱《太阳出来喜洋洋》,引导学生了解民歌产生及特点,激发学生喜爱民歌,热爱劳动生活,热爱歌唱。

2. 通过欣赏、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表现用清晰明亮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该曲、体验山歌的自由、朴实的风格和劳动人民勇敢、勤劳、乐观的精神。

3. 借欣赏,能点燃学生创作欲望。

尝试用不同形式演唱歌曲,培养音乐创新能力。

4、通过聆听、感受、品味各个地区的山歌,使学生感受歌曲内在美,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了解山歌的特点。

2学情分析⑴学生认识起点《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以四川民歌。

⑵学生学习障碍演唱时的上波音、休止符和连音线。

⑶学生学习难度主要是解决上波音的演唱问题,而休止符和连音线的演唱方式在之前音乐课教学中都有接触,学生较容易接受。

⑷学生学习策略由老师用电子琴示范演唱,用比较对比的方式,并进行反复的练习,来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障碍。

3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太阳出来喜洋洋》的风格及地域特点,用高亢明亮的声音,愉悦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感受歌曲的民歌风格,体会其中的真挚感情。

难点:1、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以及了解延音线的掌握。

2、用欢快、热烈的情绪表现歌曲。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太阳出来喜洋洋1、视听民歌,铺垫“山歌”特点。

音乐片段一:《放马山歌》音乐片段二:《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音乐片段三:《牧歌》问:三段音乐都是民歌,从画面、旋律等方面你能分辨出它们是那个地方的吗?生:(云南民歌),(陕北民歌),(内蒙民歌),问:三段音乐有什么共同点?生:高亢、嘹亮、拉长声——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几首不同民族的歌曲,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四川的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

(播放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让同学们初步感受歌曲,随着音乐做律动)。

2、学唱歌曲之前同学们大家先进行发声练习:1、1 3 2 4 3 5 4 2 1—mi ma mi ma mi(要求:气息平稳而有支持,声音圆润连贯)▼▼▼▼▼▼2、3 0 2 0 1 0 3 0 2 0 1 0mi mi mi ma ma ma(要求:声音集中、富有弹性。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打击乐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2. 通过学习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2. 打击乐器:木鱼、铃鼓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能够用打击乐器进行伴奏。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打击乐器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音频、视频资料。

2. 打击乐器:木鱼、铃鼓等。

3. 乐谱架和乐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引导学生跟着节奏拍手,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

2. 教学歌曲:讲解歌曲的背景和特点,教授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学会歌曲。

3. 打击乐器伴奏:教授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为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进行伴奏。

4. 练习: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和打击乐器伴奏的练习,纠正学生在演唱和伴奏过程中的错误。

5. 展示:学生分组进行演唱和打击乐器伴奏的展示,评价并给予鼓励。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打击乐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音乐的乐趣。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打击乐器的创意演奏,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自己的音乐作品。

2. 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民族的音乐作品,了解和感受不同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七、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练习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歌唱和打击乐器伴奏。

2. 家长协助学生记录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以便教师在下次课堂上进行解答。

八、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评价学生对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掌握程度,以及打击乐器伴奏的能力。

九、教学建议1.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适当增加打击乐器的种类和使用技巧。

音乐教案太阳出来喜洋洋

音乐教案太阳出来喜洋洋

音乐教案太阳出来喜洋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课程标准》中的《太阳出来喜洋洋》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歌曲的背景,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掌握歌曲的节奏与情感表达,以及相关的音乐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歌词和旋律,并能准确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了解音乐中的情感表达。

3. 增进学生对我国民间音乐的了解,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歌曲的歌词、旋律以及音乐知识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电子琴、音响设备、谱架、乐谱。

2. 学具:音乐书、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太阳的升起与生活的关系,引入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2. 歌曲学习:a. 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b. 分组学习歌词,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

c.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学唱。

d. 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情感表达进行讲解和练习。

3. 音乐知识讲解:介绍歌曲的调式、节拍等音乐知识。

4. 随堂练习:a. 分组演唱歌曲,互相评价。

b. 学生自选一种乐器,为歌曲伴奏。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太阳出来喜洋洋》2. 歌曲旋律:五线谱3. 歌词:按段落书写4. 音乐知识:调式、节拍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歌词。

b. 学唱歌曲,录制自己的演唱视频。

2. 答案:a. 歌词正确无误。

b. 演唱视频符合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a.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

b.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比赛、音乐会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情感表达。

2. 教学过程:歌曲学习、音乐知识讲解、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学生录制自己的演唱视频。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2024-2025学年 花城版三年级上册音乐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2024-2025学年 花城版三年级上册音乐

花城版三年级上册音乐《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歌曲分析《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一首流行于四川省东部(重庆)的民歌,歌曲形式朴实简洁,情绪乐观爽朗,表达了山民们热爱劳动、热爱山区生活的情感。

该歌曲旋律清新质朴,音调高亢,歌曲中的衬词“啰儿”“郎郎扯光扯”等,模仿了唤牛的吆喝声和锣鼓声,增添了歌曲的生动性和艺术效果。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具有较好的音乐基础和识谱能力,但部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内涵了解不足,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同时,学生的音乐活动参与度和合作意识存在差异,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用高亢明亮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2、通过学唱歌曲,学生了解四川民歌的风格特点及演唱方法,提高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3、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用高亢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难点:理解并演唱歌曲中的衬词,感受歌曲浓烈的民歌风味。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用音乐的方式问好!2、发声练习。

二、新课导入1、课件出示日出图片。

师:当你们看到太阳出来,心情会是怎样的呢?生:开心、愉快的。

2、日出不仅是一幅美好的景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还讲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3、导入课题:有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它唱出了人们对太阳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太阳出来喜洋洋》。

三、歌曲学习1、聆听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师:歌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引导学生回答:很高兴、想要放声歌唱。

2、再次聆听: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歌曲是几拍子的?歌曲情绪:高亢、乐观地速度:中速四二拍3、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根据学生回答师小结:这首歌曲是重庆(四川)的山民们砍柴时唱的山歌,形式朴实简洁,情绪乐观爽朗,歌曲体现了劳动人民上山砍柴的劳动生活,表达了劳动人民乐观的生活态度。

4、歌曲中出现了一些衬词,你能找出来吗?生:“啰儿”、“欧郎啰”、“郎郎扯光扯”、“欧啰啰”5、衬词的作用:结合地方方言的语调,能准确表达歌曲的情绪,并能把听众很好地带入到歌曲的意境中。

小学音乐《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

小学音乐《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

小学音乐《太阳出来喜洋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我国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2. 学会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3. 培养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能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打击乐器的使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乐谱,打击乐器。

2. 教学环境:音乐教室,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2. 教学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 打击乐器伴奏:教师示范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打击乐器,并为歌曲伴奏。

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打击乐器,为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伴奏。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学会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并能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歌曲表演,可以邀请其他班级或学校的同学观看,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2. 开展打击乐器创意比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富有创意的打击乐段落。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并尝试用家里的物品制作简单的打击乐器,一起为歌曲伴奏。

2. 鼓励学生收集其他民间音乐作品,了解其风格特点,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八、课程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演唱、伴奏、表演等方面。

2. 学生音乐素养:评估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音准、节奏、听力等方面的进步。

3. 学生创意表现:评价学生在打击乐器创意比赛中的表现,鼓励创新和个性化的作品。

花城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初中七年级下册音乐(简谱)歌曲《绣荷包》、《太阳出来喜洋洋》

花城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初中七年级下册音乐(简谱)歌曲《绣荷包》、《太阳出来喜洋洋》

民歌《绣荷包》流传的历史很久远。据现 代戏曲、曲艺理论家傅惜华(1907-1970) 考证,《绣荷包》在清代中叶时已十分盛 行的一种时调小曲。在清道光八年(1828年) 刊行的俗曲集《白雪遗音》(华广生编撰) 中的《绣荷包》,共十二段,是见诸于文 字记载的最早的歌词版本。”绣荷包这一艺 术奇葩,是中华民族的语言与历史标志, 更是区域文化的特色与精华。
歌曲《绣荷包》、《太 阳出来喜洋洋》
三月里桃花红, 四月里李花白。 桃花红李花白, 实实惹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绣荷包
在一个个精美的荷包里,这些民间巧女, 以自己最高的热情和联想把一幅幅美好生 活的图景化成刺绣画面,有繁有简,美丽 的图案含蓄地传达着她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很多女性经常一边精心地制作荷包,同时 低声吟唱,时间长了,劳动妇女自己创作 的《绣荷包》就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民歌中 的一个重要题材,差不多遍布于中国各地。
谢 谢
太阳出来喜洋洋
《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一首渝东民歌,词 和曲均出自于音乐家金鼓先生之笔。歌曲 诞生地为重庆沙坪坝,是金鼓先生于1942 年在重庆从事地下党工作期间创作完成的。 歌曲形式简单,情绪乐观爽朗,表达了山 民们热爱劳动、热爱山区生活的情感,广 泛传唱于国内外。
金鼓
金鼓(原名李犹龙)另有笔名:李俊、金蔚秋。 男,汉族,重庆人。诗人、作家、音乐人。1917 年4月生于重庆梁平,自1936年毕业于成都东方 美术学院图音系,跟随革命家车耀先先生开始从 事革命工作起,虽然孤身在外,但心却一直系在 着家乡梁平的父母、弟妹、以及乡亲们。《太阳 出来喜洋洋》正是表达出金鼓先生对家乡的情怀。 这首歌是金鼓先生1942年在中国电影制片厂工作 时创作的作品。它充分反映出老家梁平父老乡亲 憨厚、朴实、勤劳的精神风貌和渴望丰收的心情。

小学音乐《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

小学音乐《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

小学音乐《太阳出来喜洋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2. 通过学习《太阳出来喜洋洋》,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的词曲解析。

2. 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演方法。

3. 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演唱和表演。

2. 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唱腔的处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2. 音乐教材和乐谱。

3. 音响设备和话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太阳出来喜洋洋》的课件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2. 歌曲学习:讲解歌曲的词曲解析,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3. 演唱练习:教授歌曲的演唱技巧,指导学生进行分组演唱练习。

4. 表演展示: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进行歌曲表演展示。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中的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音乐练习,让学生回家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的熟练程度和表现力。

2. 学生对歌曲背景和民族音乐特点的理解和掌握。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参与度和集体协作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词曲特点、背景知识。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4. 互动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

八、教学步骤:1. 初步聆听: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绪。

2. 解析歌词:讲解歌词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传达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3. 学习旋律:教授歌曲的旋律,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4. 演唱练习:分组进行演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创意表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为歌曲编排简单的舞蹈或表演动作。

【配套K12】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 教学设计3篇

【配套K12】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 教学设计3篇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教学设计3篇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听辨歌曲,在体验、实践、创作中体会这首山歌的特点。

2.明白五声调式和上波音的特点,感受四川地方语言,能够有表情、有意境的演唱歌曲。

3.透过有感情的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让学生了解民歌、喜欢民歌。

[由整理]教学重点:有表情地演唱、表现歌曲教学难点:怎样有表情地演唱、表现歌曲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大幅场景图片、打击乐教学过程:一、导入呼吸练习二、体验活动1.有表情的喊太阳:太阳出来了2.体验鼓、镲演奏。

3.师范唱,生体验歌曲风格,引出课题。

1)喊太阳→师表演唱第一段→师原速欢快演唱歌曲一二段。

2)歌曲风格3)出示课题三、复习、处理歌曲1.分析这首民歌特点1)跟钢琴唱旋律,感受五声调式。

2)生跟钢琴手划旋律线,唱旋律,感受山歌的特点。

2.歌曲语言特点?1)欣赏《太阳出来喜洋洋.》一二段2)分析语言特点,体验。

3)有感情的完整朗读一二段歌词3.处理歌曲1)生跟琴完整演唱第一、二段2)聆听、感受、演唱上波音,感受其特点及作用4.跟钢琴完整演唱一、二段。

5.深入处理歌曲1)人声模仿脚步声2)人生模仿砍柴声:3)生同时演唱三声部4)三声部及双响筒锣鼓队一齐奏唱5)完整表演唱四、拓展1.播放视频2.讨论交流3.总结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设计一、教学资料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第七单元第一课时二、教材分析《太阳出来喜洋洋》是首四川民歌,描述了旧时代人们上山砍柴的劳动生活。

高亢明快的旋律,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乐观情绪。

民歌采用了上、下两句式的乐段结构,其调式为五声商调式。

上句四小节:以为主,构成三音列的旋律进行。

这种进行虽然旋律线的起伏不大,但却个性明快。

这种级进式的三音列进行,更接近歌词的语言音调。

句尾落在属音6上,构成半终止。

下句六小节:以“6”为主,采用了四音列进行。

旋律中强调了四度进行,这就使旋律更为高亢、豪放、有生气。

歌曲《绣荷包》、《太阳出来喜洋洋》-花城粤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歌曲《绣荷包》、《太阳出来喜洋洋》-花城粤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歌曲《绣荷包》、《太阳出来喜洋洋》-花城粤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民间歌曲《绣荷包》和流行儿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歌曲结构、歌词、旋律。

2.能够准确地演唱和节奏地伴奏这两首歌曲。

3.通过学唱这两首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集体合唱的能力。

4.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音乐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传统民间歌曲《绣荷包》2.流行儿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音乐播放器播放两首歌曲《绣荷包》和《太阳出来喜洋洋》。

•要求学生注意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并尝试模仿。

2. 学唱《绣荷包》•演唱老师首先带领学生唱一次《绣荷包》。

•分小组,老师逐句教唱,学生跟唱,逐渐完成整首歌曲的全部部分。

•教师在学唱中指导学生注意歌词的发音、表情,以及歌曲节奏的把握。

3. 学唱《太阳出来喜洋洋》•演唱老师首先带领学生唱一次《太阳出来喜洋洋》。

•分小组,老师逐句教唱,学生跟唱,逐渐完成整首歌曲的全部部分。

•教师在学唱中指导学生注意歌词的发音、表情,以及歌曲节奏的把握。

4. 合唱演练•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练习《绣荷包》和《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演唱和伴奏。

•合唱演练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在演唱时注意节奏和协作。

5. 课堂小结•老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表扬,强调学生在学习唱歌的过程中体现出的文化素养和音乐感悟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听、多唱、多练习,提高自己的音乐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传统民间歌曲《绣荷包》和流行儿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的学唱和演唱练习。

在教学中,老师注重通过音乐播放器播放并模仿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在学唱过程中,老师逐句教唱,让学生跟唱,精细化地掌握歌曲的细节部分,提高学生的唱歌技巧和感悟能力。

在合唱演练中,老师则注重指导学生在演唱时的节奏和协作。

总体而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难度,但经过老师的细致指导,学生都可以更好地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且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太阳出来喜洋洋》这首歌曲,感受和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歌曲学习,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的词曲分析。

2. 民间音乐的特点及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3. 歌曲中的节奏、旋律及和声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的词曲特点、民间音乐的风格。

2. 难点:歌曲中的节奏、旋律及和声技巧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分析歌曲的词曲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民间音乐的风格。

2. 采用示范法,演奏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歌曲,提高演唱技巧。

4.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歌曲中的节奏、旋律及和声技巧。

五、教学步骤1. 导入:讲解民间音乐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引导学生关注和学习民间音乐。

2. 歌曲分析:分析《太阳出来喜洋洋》的词曲特点,讲解民间音乐的风格。

3. 歌曲示范:老师演奏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

4. 歌曲练习: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歌曲,提高演唱技巧。

5. 歌曲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歌曲中的节奏、旋律及和声技巧。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的特点及民间音乐的价值。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学习和练习《太阳出来喜洋洋》歌曲,准备下一节课的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演唱技巧:评估学生在跟随老师练习歌曲时的发音、节奏、音准等演唱技巧。

3. 歌曲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太阳出来喜洋洋》歌曲的理解程度,包括词曲特点、民间音乐风格等。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太阳出来喜洋洋》歌曲教材,包括歌词、曲谱等。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进行示范演奏。

小学音乐《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

小学音乐《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四川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 学会演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通过歌曲学习,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旋律和节奏。

2. 四川民歌的风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阶和节奏。

2. 民歌风格的理解和表现。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音响设备。

2. 乐谱和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些四川民歌,让学生初步感受四川民歌的风格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3. 学唱歌曲: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曲的节奏和音准,对一些难点进行反复讲解和练习。

4.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歌曲展示:选取一些优秀的小组进行歌曲展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7. 拓展: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四川民歌,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8.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练习歌曲,巩固所学内容。

9.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10. 学生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优秀学生,激励后进生。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参与度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应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给予个别辅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七、教学拓展: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四川民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民间艺术表演,如川剧、四川清音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民间音乐的魅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收集家乡的民间音乐,了解家乡的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八、教学反思:在每节课后,教师都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太阳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培养学生的阳光心态。

2. 通过学习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演唱技巧。

3. 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旋律和歌词。

2. 歌曲中所表达的阳光、快乐的情绪。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钢琴或其他音响设备。

3. 乐谱或歌词打印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播放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绪。

(2)引导学生谈论太阳带来的美好事物,如阳光、温暖、快乐等。

2. 教学歌曲:(1)教师讲解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让学生跟随琴声学唱。

(2)分句教唱,重点讲解歌曲中的音高和节奏。

(3)让学生自主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3.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感受太阳带来的快乐。

(2)让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进行演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中所表达的阳光、快乐情绪。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阳光心态,积极面对挑战。

(3)拓展学习其他关于太阳的歌曲,如《阳光下的孩子》、《太阳能》等。

六、教学方法:1.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歌曲的魅力。

2. 运用分组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3. 采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理解歌曲背后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复习上节课所学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讲解新歌曲《阳光下的孩子》,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和含义。

3. 学习歌曲《阳光下的孩子》,重点讲解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4. 让学生自主练习,教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歌曲。

歌曲《绣荷包》、《太阳出来喜洋洋》-花城粤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歌曲《绣荷包》、《太阳出来喜洋洋》-花城粤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歌曲《绣荷包》、《太阳出来喜洋洋》-花城粤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1. 教学背景《绣荷包》、《太阳出来喜洋洋》这两首歌曲是花城粤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的内容,属于中国传统音乐风格。

在教学中,该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们了解中国传统音乐,并且通过音乐进行感性认识和乐理知识的培养。

2.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和韵律;•通过歌曲欣赏、分析和演唱,提高学生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自信心。

3. 教学内容3.1 歌曲介绍1.《绣荷包》《绣荷包》是一首京剧唱腔。

整首歌曲采用了高亢的唱腔,以及平稳的韵律,让人们在听歌的同时感受到了京剧的特点和气韵。

2.《太阳出来喜洋洋》《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一首童谣歌曲。

歌曲采用了童趣的旋律和轻快的节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了春天的到来和大自然的美妙。

3.2 教学方法1.音乐欣赏法:通过播放歌曲,让学生们听歌曲,体验歌曲中的韵律和节奏,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2.歌曲分析法:通过歌曲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整首歌曲。

3.歌曲演唱法:通过分组合唱、轮唱等方式,让学生们参与到歌曲演唱中,提高他们的演唱水平和自信心。

4.1 《绣荷包》步骤一:音乐欣赏•播放《绣荷包》歌曲,让学生听一遍•请学生尝试跟着节奏用手拍打步骤二:歌曲分析•引导学生们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以及唱腔•对歌曲中不同的唱腔进行比较和分析步骤三:歌曲演唱•布置创编练习和歌曲演唱的任务•指导学生们进行小组合唱和独唱的演唱4.2 《太阳出来喜洋洋》步骤一:音乐欣赏•播放《太阳出来喜洋洋》歌曲,让学生听一遍•请学生尝试跟着节奏用手拍打步骤二:歌曲分析•引导学生们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以及歌词内容•对歌曲中不同的部分进行比较和分析步骤三:歌曲演唱•布置创编练习和歌曲演唱的任务•指导学生们进行小组合唱和独唱的演唱本次教学主要关注学生们的感性认识和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了解,通过音乐欣赏和演唱的方式,让学生们在欣赏和表现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花城版音乐 七年级下册5.6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案设计

花城版音乐 七年级下册5.6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年级:七年级课时: 1--2课时教学目标:1、技能目标:指导学生正确地演唱歌曲,学习“上波音”,“同音连线”等乐理知识,并能初步体验和表现歌曲。

2、情感目标:通过模仿,合作等方式学唱歌曲。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唱歌热爱音乐的兴趣。

3.认知目标:初步了解什么是民歌。

教学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能正确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2、在教师指导下,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教材分析:《太阳出来喜洋洋》是流行在四川省川东一带的山歌,旋律质朴高亢,节奏明快,流畅亲切,音乐悠扬舒展,爽朗乐观,有着四川山歌高亢嘹亮的风格。

歌词纯朴简洁、生动活泼,从放牧时呼唤中的吆喝声和当地喜庆锣鼓声中,提炼出的衬词“啰儿”“郎郎扯光扯”,伴以亲切的川东乡音演唱,朗朗上口,真挚清新,显得自然流畅,独具风格。

这里的孩子们常常唱着它上山砍柴,抒发了孩子们不畏艰险、辛勤劳动、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也表现了他们以苦为乐、愉悦自得的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1.情景引入,通过“吹雾”进行呼吸训练课件:浓雾笼罩的早晨......清馨的音乐......2.创设情境,通过“喊太阳”进行发声练习发声练习(1)2 3 2 1 │2 3 :││太阳出来啰儿要求:气息平稳而有支持,声音圆润连贯(2)▼▼▼1 02 03 0 :││喜洋洋(要求:声音集中、富有弹性。

)二、引出课题《太阳出来喜洋洋》三、简单讲解民歌,并请同学哼唱一两句他们熟知的民歌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为表达自己的生活,抒发情感而作的形式简单,易于流传的歌曲。

陕西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四川民歌《跑马溜溜的山上》........四、初听音乐:初步感知音乐,体会音乐情绪五、跟钢琴学唱简谱,讲解“上波音”,“同音连线”等乐理知识六、再听音乐唱歌词,体会歌词的特点七、跟钢琴演唱歌曲,感受一领综合的演唱方式八、在掌握了歌曲的基础上进行趣味活动:运用歌曲中所涉及的事物[扁担,木材,开山斧(用其他金属物代替)]敲打节奏为歌曲伴奏。

初中音乐粤教花城版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歌曲《绣荷包》、《太阳出来喜洋洋》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师试讲教案

初中音乐粤教花城版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歌曲《绣荷包》、《太阳出来喜洋洋》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师试讲教案

初中音乐粤教花城版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歌曲《绣荷包》、《太阳出来喜洋洋》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
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 听辨歌曲,在体验、实践、创作中体会这首山歌的特点。

2.知道五声调式,感受四川地方语言,能够有表情、有意境的演唱歌曲。

3. 通过有感情的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让学生了解民歌、喜欢民歌。

2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通过一学期学习,掌握了较科学的歌唱方法,歌唱姿态,能够唱准音,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

3重点难点
有表情地演唱、表现歌曲,怎样有表情地演唱、表现歌曲
4教学过程
4.1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太阳出来喜洋洋
1、长期梅雨天气,整日整日见不着太阳,有一天偶有日出,人们会惊喜地喊叫——太阳出来罗
2、有表情的喊太阳:太阳出来了(三次)
活动2【讲授】新授课
1、初听音乐感受:体裁,音域,情绪,歌曲表现(出示课件)
2、山歌是产生于山野劳动和辽阔宽广的大自然环境中声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较为热情奔放抒发感情特点的民歌。

活动3【活动】歌曲学习
(1)用“lu”跟琴演唱,速度慢。

(2)跟琴添加歌词,速度慢。

(词具有地方特色)
(3)视唱练习。

(4)整首歌曲的唱谱,师带着唱,速度慢。

(5)请同学们观察下歌曲里比平时看见的曲谱少了哪些音(4,7):剩下哪些音?(12356)。

请大家跟琴唱唱五声调式。

(6)介绍旋律,旋律线,上行,下行,平行。

(出示课件)
活动4【活动】师范唱歌曲,生听说师对歌曲的艺术处理。

第一段抒情呼喊中速领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单元《绣荷包太阳出来喜洋洋》
1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学唱《太阳出来喜洋洋》,引导学生了解民歌产生及特点,激发学生喜爱民歌,热爱劳动生活,热爱歌唱。

2. 通过欣赏、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表现用清晰明亮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该曲、体验山歌的自由、朴实的风格和劳动人民勇敢、勤劳、乐观的精神。

3. 借欣赏,能点燃学生创作欲望。

尝试用不同形式演唱歌曲,培养音乐创新能力。

4、通过聆听、感受、品味各个地区的山歌,使学生感受歌曲内在美,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了解山歌的特点。

2学情分析
⑴学生认识起点
《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以四川民歌。

⑵学生学习障碍
演唱时的上波音、休止符和连音线。

⑶学生学习难度
主要是解决上波音的演唱问题,而休止符和连音线的演唱方式在之前音乐课教学中都有接触,学生较容易接受。

⑷学生学习策略
由老师用电子琴示范演唱,用比较对比的方式,并进行反复的练习,来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障碍。

3重点难点
重点:1、了解《太阳出来喜洋洋》的风格及地域特点,用高亢明亮的声音,愉悦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感受歌曲的民歌风格,体会其中的真挚感情。

难点:1、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以及了解延音线的掌握。

2、用欢快、热烈的情绪表现歌曲。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太阳出来喜洋洋
1、视听民歌,铺垫“山歌”特点。

音乐片段一:《放马山歌》
音乐片段二:《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
音乐片段三:《牧歌》
问:三段音乐都是民歌,从画面、旋律等方面你能分辨出它们是那个地方的吗?
生:(云南民歌),(陕北民歌),(内蒙民歌),
问:三段音乐有什么共同点?
生:高亢、嘹亮、拉长声——
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几首不同民族的歌曲,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四川的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

(播放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让同学们初步感受歌曲,随着音乐做律动)。

2、学唱歌曲之前同学们大家先进行发声练习:
1、1 3 2 4 3 5 4 2 1—
mi ma mi ma mi
(要求:气息平稳而有支持,声音圆润连贯)
▼▼▼▼▼▼
2、3 0 2 0 1 0 3 0 2 0 1 0
mi mi mi ma ma ma
(要求:声音集中、富有弹性。


3、学习歌曲(对歌曲进行情景创设)
情景一:把学生分成两部分,形成两座山峰,师生分别从一座山峰向另一座山峰对歌。

歌曲演唱一:拉长音调演唱歌曲
情景二:抽部分同学做挑担动作,从教室外进入,自远而近,其它同学用“嗨嗬“声表现自远而近的情景。

歌曲演唱二:有节奏地演唱歌曲,声音渐强。

问:两遍演唱,分别给你怎样的感受?你有什么疑问产生?
生:演唱一抒发了人们赞美太阳,歌颂美好生活的情景:演唱二表达了人们乐观,轻松的阔达心境。

4、学习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曲谱
媒体出示)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歌谱
第一遍要求:用柔声唱法,随琴唱曲谱,允许基础差的同学用“啦”哼唱。

第二遍要求:用柔声唱法,师生用对歌形式唱曲谱,让学生注意倾听歌谱。

教师随时纠正唱错处,特别要注意跨小节切分音的演唱。

第三遍要求:用柔声唱法,正确地演唱曲谱,做到能离琴独立唱曲谱。

5、认识歌曲中波音、连音线
出示有波音、连音线的旋律:让同学们小声用“啦”哼唱旋律,(教师指出不之足处,提出用高亢明快的声音演唱)。

跟琴轻声用“啦”哼唱波音、连音线部分。

演唱波音、连音线部分,初次演唱。

教师进行小结,加上情绪,完整演唱带有波音、连音线的地方。

6、交互研讨学唱歌曲
小组合作,用音乐表现图片情景。

图片创设情景媒体出示,同学们填唱歌词
图片一:太阳刚出来,一位山民在山野间呼唤,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图片二:山民拿着开山斧在山野间劳动的情景
图片三:山民挑着担自近而远,渐渐远去的背景。

小组合作:教师深入指导
全班随琴齐唱歌曲,看收获。

7、巩固
1、感受歌曲
唱:全体同学随琴填唱歌词
问:你认为这首歌曲的歌词,最其特色的是那些词?
生:衬词,啰儿,啷啷扯压扯。

欧郎啰媒体出示
师:衬词来源于生活,如:啰儿是呼牛吆喝声,啷啷扯压扯,欧郎啰是四川地方语。

这些衬词很有特色,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媒体出示板书唱起来朗朗上口。

听录音范唱,再次感受歌曲。

媒体出示:四川的地域风貌及歌曲内容情景。

引:四川是个多山的地区,人们在山野间的交流,会用怎样的声音?
演唱歌曲奏通常是怎样的?
对歌:学生分两部分再次体会情景一
生:声音连贯的,高亢的,自由的-媒体出示板书
节奏舒展的,悠长的,自由的——媒体出示板书
2、巩固:全班齐唱歌曲两遍
8、课堂小结
师小结:通过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歌曲我们了解得知山歌的特点:山歌的特点:高亢,嘹亮,长音很长,在户外外演唱,节奏自由,悠长。

《太阳出来喜洋洋》成为四川劳动人民情感的载体,给予他们勇气,希望和力量。

同学们,希望这首歌在今后成为你努力学习的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