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习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仪器分析法的主要特点是( D )
A。

分析速度快但重现性低,样品用量少但选择性不高
B。

灵敏度高但重现性低,选择性高但样品用量大
C。

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样品用量少,准确度高
D. 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样品用量少,选择性高
2. 仪器分析法的主要不足是(B )
A. 样品用量大B。

相对误差大 C. 选择性差D。

重现性低
3. 下列方法不属于光分析法的是( D )
A。

原子吸收分析法 B. 原子发射分析法 C. 核磁共振分析法D。

质谱分析法
4。

不属于电分析法的是(D )
A。

伏安分析法B。

电位分析法C。

永停滴定法 D. 毛细管电泳分析法
5. Ag-AgCl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取决于电极内部溶液中的( B )。

A. Ag+活度B。

C1-活度 C. AgCl活度D。

Ag+和C1-活度之和
6. 玻璃电极使用前,需要( C ).
A. 在酸性溶液中浸泡1 h B。

在碱性溶液中浸泡1 h
C。

在水溶液中浸泡24 h D。

测量的pH不同,浸泡溶液不同
7。

根据氟离子选择电极的膜电位和内参比电极来分析,其电极的内充液中一定含有( A )。

A. 一定浓度的F-和Cl-
B. 一定浓度的H+
C. 一定浓度的F-和H+ D。

一定浓度的Cl-和H+
8. 测量pH时,需要用标准pH溶液定位,这是为了( D ).
A。

避免产生酸差 B. 避免产生碱差
C。

消除温度的影响 D. 消除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的影响
9. 玻璃电极不包括( C )。

A. Ag—AgCl内参比电极
B. 一定浓度的HCl溶液
C. 饱和KCl溶液
D. 玻璃膜
10. 测量溶液pH通常所使用的两支电极为( A )。

A. 玻璃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B。

玻璃电极和Ag-AgCl电极
C。

玻璃电极和标准甘汞电极D。

饱和甘汞电极和Ag-AgCl电极
11. 液接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B )。

A. 两种溶液接触前带有电荷
B. 两种溶液中离子扩散速度不同所产生的
C. 电极电位对溶液作用的结果
D. 溶液表面张力不同所致
12. 离子选择性电极多用于测定低价离子,这是由于( A )。

A. 高价离子测定带来的测定误差较大B。

低价离子选择性电极容易制造
C。

目前不能生产高价离子选择性电极 D. 低价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好
13。

电位滴定中,通常采用( C )方法来确定滴定终点体积。

A。

标准曲线法 B. 指示剂法 C. 二阶微商法D。

标准加入法
14. 离子选择电极的电极选择性系数可以用来估计( B )。

A。

电极的检测极限B。

共存离子的干扰 C. 二者均有D。

电极的响应时间
15。

用电位滴定法测定水样中的C1-浓度时,可以选用的指示电极为( C )。

A。

Pt电极 B. Au电极 C. Ag电极 D. Zn电极
16。

用pH玻璃电极测定pH为13的试液,pH的测定值与实际值的关系为( B )。

A。

测定值大于实际值B。

测定值小于实际值 C. 二者相等 D. 不确定
17. 用pH玻璃电极测定pH为0。

5的试液,pH的测定值与实际值的关系为( A )。

A。

测定值大于实际值B。

测定值小于实际值C。

二者相等 D. 不确定
18。

用pH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以0。

2000 mol/L NaOH溶液滴定0。

02000 m/learning/CourseImports/yycj/cr325/Data/FONT>苯甲酸溶液。

从滴定曲线上求得终点时pH = 8.22,二分之一终点时溶液的pH = 4.18,则苯甲酸的Ka为( B )。

A。

6.0×10-9 B. 6.6××10-5 C. 6。

6××10-9 D。

数据少无法确定
19。

当金属插人其金属盐溶液时,金属表面和溶液界面间会形成双电层,所以产生了电位差。

此电位差为( B ).
A。

液接电位 B. 电极电位 C. 电动势 D. 膜电位
20。

测定溶液pH时,用标准缓冲溶液进行校正的主要目的是消除( C )。

A.不对称电位B.液接电位
C.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D.温度
21. 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对加入标准溶液的要求为( A )。

A.浓度高,体积小B.浓度低,体积小
C.体积大,浓度高D.体积大,浓度低
22。

在电位滴定中,以ΔE/ΔV—V(E为电位,V为滴定剂体积)作图绘制滴定曲线,滴定终点为(C )。

A.曲线的最大斜率点B.曲线的最小斜率点
C.峰状曲线的最高点D.ΔE/ΔV为零时的点
23. pH玻璃电极产生的不对称电位来源于(A )。

A.内外玻璃膜表面特性不同B.内外溶液中H+浓度不同
C.内外溶液的H+活度系数不同D.内外参比电极不一样
24. 玻璃电极使用前必须在水中充分浸泡,其主要目的是( B ).
A.清洗电极B.活化电极
C.校正电极D.清除吸附杂质
25. 用氯化银晶体膜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氯离子时如以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应选用的盐桥为( A )。

A.KNO3 B.KCl C.KBr D.KI
26。

使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时在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中加入TISAB的目的是( B )。

A. 提高测定结果的精确度
B. 维持溶液具有相同的活度系数和副反应系数
C. 消除干扰离子
D. 提高响应速率
27.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合适的检测波长范围是( B )。

A. 400-800 nm B。

200-800 nm C. 200—400 nm D。

10-1000 nm
28. 在下列化合物中,( B )在近紫外光区产生两个吸收带。

A. 丙烯
B. 丙烯醛C。

1,3—丁二烯 D. 丁烯
29. 下列四种因素中,决定吸光物质摩尔吸收系数大小的是( A ).
A。

吸光物质的性质 B. 光源的强度
C。

吸光物质的浓度D。

检测器的灵敏度
30. 透光率与吸光度的关系是( A )。

A。

lg(1/T)= A B. lgT = A C。

1/T = A D。

T = lg(1/A)
31。

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助色团对谱带的影响是使谱带( A )。

A。

波长变长 B. 波长变短 C. 波长不变D。

谱带蓝移
32. 区别n→π*和π→π*跃迁类型,可以用吸收峰的( C )。

A。

最大波长B。

形状C。

摩尔吸收系数D。

面积
33。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相比,其突出的优点是( D )
A. 可以扩大波长的应用范围B。

可以采用快速响应的检测系统
C. 可以抵消吸收池所带来的误差
D. 可以抵消因光源的变化而产生的误差
34. 某物质在某波长处的摩尔吸收系数(ε)很大,则表明(A )
A. 该物质对某波长的吸光能力很强
B. 该物质浓度很大
C. 光通过该物质的溶液的光程长D。

测定该物质的精密度很高
35。

吸光性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与下列( D )因素有关。

A.比色皿厚度B.该物质浓度C.吸收池材料D.入射光波长
36. 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呈带状光谱,其原因是( D ).
A. 分子中价电子运动的离域性质
B。

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伴随着转动能级的跃迁
C。

分子中价电子能级的相互作用
D。

分子电子能级的跃迁伴随着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37. 有A、B两份不同浓度的有色物质的溶液,A溶液用1。

0 cm的吸收池测定,B溶液用2。

0 cm的吸收池测定,结果在同一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值相等,它们的浓度关系是( D ).
A.A是B的1/2 B.A等于B C.B是A的两倍D.B是A的
38. 在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中,K带是指( D )。

A.n→σ*跃迁B.共轭非封闭体系的n→π*跃迁
C.σ→σ* 跃迁D.共轭非封闭体系的π→π*跃迁
39。

在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中,R带是指(D )。

A.n→σ*跃迁B.共轭非封闭体系的π→π*跃迁
C.σ→σ*跃迁D.n→π*跃迁
40. 符合Lambert-Beer定律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摩尔吸光系数的数值( C ).
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确定变化值
1。

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常用的检测器为(D )。

A.光电管 B.硅光电池 C.硒光电池 D.光电倍增管
2。

激发态分子经过振动弛豫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后,经系间窜越转移至激发三重态,再经振动弛豫降至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发出光辐射跃迁至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这种光辐射称为(B )。

A.分子荧光 B.分子磷光 C.瑞利散射光 D.拉曼散射光
3. 下列关于荧光发射光谱的叙述正确的是(A ).
A. 发射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
B. 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任何情况下都呈对称镜像关系
C。

发射光谱位于激发光谱的左侧
D. 发射光谱是分子的吸收光谱
4. 荧光寿命指的是(D ).
A。

停止光照射到分子的荧光熄灭所需的时间
B。

受激发分子从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到基态所需的时间
C。

荧光衰减到原来的开始到完全消失所需要的时间
D. 除去激发光源后,分子的荧光强度降低到激发时最大荧光强度的所需时间
5。

荧光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是(B ).
A.空心阴极灯 B.氙灯 C.氘灯 D.硅碳棒
6。

下面的分析方法不属于分子发射光谱法的是( A ).
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B.荧光分析法
C.磷光分析法 D.化学发光分析法
7. 红外光可引起物质的能级跃迁是( C )。

A. 分子的电子能级跃迁,振动能级跃迁,转动能级跃迁
B. 分子内层电子能级的跃迁
C. 分子振动能级及转动能级的跃迁
D. 仅分子转动能级的跃迁
8。

红外吸收光谱是( D )。

A.原子光谱 B.发射光谱 C.电子光谱 D.分子光谱
9。

H2O在红外光谱中出现的吸收峰数目为( A )。

A.3 B.4 C.5 D.2
10。

红外光谱解析分子结构的主要参数是( B )。

A.质荷比 B.波数 C.偶合常数 D.保留值
11。

红外光谱给出分子结构的信息是(C ).
A.相对分子量 B.骨架结构 C.官能团 D.连接方式
12. 红外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检测器是( C )。

A.光电管 B.光电倍增管 C.真空热电偶 D.光电池
1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中光源的作用是( C )。

A.提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的能量 B.产生紫外光
C.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 D.产生具有足够强度的散射光
14.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中原子化器的主要作用是( A )。

A. 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气态的基态原子
B。

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激发态原子
C。

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中性分子
D. 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离子
15。

产生原子吸收光谱线的多普勒变宽的原因是( B )。

A.原子在激发态时所停留的时间 B.原子的热运动
C.外部电场对原子的影响 D.原子与其它原子或分子的碰撞
16. 非火焰原子化法的主要优点为( D )。

A.谱线干扰小 B.操作简单 C.稳定性好 D.试样用量少
17. 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塞曼效应用来消除( B )。

A.物理干扰 B.背景干扰 C.化学干扰 D.电离干扰
18。

核磁共振氢谱主要通过信号的特征提供分子结构的信息,以下选项中不是信号特征的是( C ).
A.峰的位置 B.峰的裂分 C.峰高 D.积分线高度
19. 具有以下自旋量子数的原子核中,目前研究最多用途最广的是(A ).
A.I = 1/2 B.I = 0 C.I = 1 D.I>1
20. 进行已知成分的有机混合物的定量分析,宜采用(B )。

A.原子吸收光度法 B.色谱法 C.红外光谱法 D.核磁共振法
21. 核磁共振波谱解析分子结构的主要参数是( C ).
A.质荷比 B.波数 C.相对化学位移 D.保留值
22。

核磁共振波谱(氢谱)中,不能直接提供的化合物结构信息是( C )。

A、不同质子种类数 B.同类质子个数
C.化合物中双键的个数与位置 D.相邻碳原子上质子的个数
23。

在磁场强度保持恒定,而加速电压逐渐增加的质谱仪中,( A )首先通过固定狭缝的收集器。

A. 质荷比最高的正离子
B. 质荷比最低的正离子
C。

质量最大的正离子
D. 质量最小的正离子
24. 在色谱流出曲线上,相邻两峰间距离决定于( A )。

A.两组分分配系数 B.扩散速度 C.理论塔板数 D.塔板高度
25. 在以硅胶为固定相的吸附色谱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A。

组分的极性越强,吸附作用越强
B。

组分的分子量越大,越有利于吸附
C。

流动相的极性越强,溶质越容易被固定相所吸附
D。

二元混合溶剂中正已烷的含量越大,其洗脱能力越强
26。

在其它实验条件下不变的情况下,若柱长增加一倍,则理论塔板数( B )。

(忽略柱外死体积)A.不变 B.增加一倍 C.增加倍 D.减小倍
27. 在其它实验条件下不变的情况下,若柱长增加一倍,则色谱峰的宽度为原色谱峰宽度的(C )。

(忽略柱外死体积)
A.一半 B.一倍 C.倍 D.4倍
28. Van Deemter方程式主要阐述了(C ).
A.色谱流出曲线的形状 B.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情况
C.色谱峰扩张,柱效降低的各种动力学因素 D.塔板高度的计算
29. 气相色谱中以下何保留值和流动相流速相关(C ).
A.保留体积 B.调整保留体积 C.保留时间 D.保留指数
30. 以下不属于描述色谱峰宽的术语是(D )。

A、标准差 B.半峰宽 C.峰宽 D.容量因子
31。

衡量色谱柱选择性的指标是(C )。

A.理论塔板数 B.容量因子 C.相对保留值 D.分配系数
32。

衡量色谱柱柱效的指标是( A )。

A.理论塔板数 B.容量因子 C.相对保留值 D.分配系数
33. 在柱色谱法中,可以用分配系数为零的物质来测定色谱柱中的( A )。

A.流动相的体积 B.填料的体积 C.填料孔隙的体积 D.总体积
34。

甲乙两化合物,经用同一TLC系统展开后,它们的Rf值相同,则两者甲乙为( B )。

A.同一物质 B.可能为同一物质
C.不是同一物质 D.无法判断
35. 在气液色谱中,下列( A )对溶质的保留体积几乎没有影响。

A.载气流速 B.固定液用量 C.柱温 D.固定液种类 E.柱长
36。

用气相色谱法分离某二元混合物时,其载气流速加倍时,理论塔板高度一般( C )。

A.不变 B.为原来的1/2 C.变大 D.变小
37。

若在1根1米长的色谱柱上测得两组分的分离度为0.68,若要使它们完全分离,则柱长应为(D)米。

A.0.5 B.1 C.2 D.5
38。

在气相色谱中,调整保留时间实际上反映了( B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A.组分与载气 B.组分与固定相 C.组分与组分 D.载气与固定相
39。

为了提高难分离组分的色谱分离效率,在气相色谱法中,最好的措施为( B ).
A.改变载气速度 B.改变固定液 C.改变载体 D.改变载气性质
40. 为了测定某组分的保留指数,气相色谱法一般采用的基准物是( C )。

A.苯 B.正庚烷 C.正构烷烃 D.正丁烷和丁二烯
1、若使用永停滴定法滴定至化学计量点时电流降至最低点,则说明(BD ).
A. 滴定剂和被滴定剂均为不可逆电对
B. 滴定剂和被滴定剂均为可逆电对
C。

滴定剂为可逆电对,被滴定剂为不可逆电对
D. 滴定剂为不可逆电对,被滴定剂为可逆电对
2、下面的分析方法属于分子发射光谱法的是(BCD )。

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B.荧光分析法
C.磷光分析法 D.化学发光分析法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用于单组分的定量方法有(AB )。

A.吸收系数法 B。

工作曲线(标准曲线)法
C.解方程组法 D.等吸收双波长消去法
4、下列关于荧光发射光谱的叙述正确的是( BD )。

A。

发射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有关
B。

荧光发射波长大于激发波长,产生斯托克斯位移
C。

荧光效率只与物质本身结构有关,与温度、溶剂等外界环境无关
D. 无机离子一般不发射荧光,但可使其与荧光试剂形成荧光配合物进行荧光定量分析
5、关于荧光效率,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BC ).
A。

具π→π*跃迁的物质一定具有较大的荧光效率
B。

分子的刚性和共平面性越大,其荧光效率越小
C. 具有苯环的分子一定比没有苯环的分子效率高
D。

芳香环上的取代基位置不同,对荧光效率的影响也不同
6、在柱色谱法中,可以用分配系数为零的物质来测定色谱柱中(AC ).
A.流动相的体积 B.填料的体积 C.填料孔隙的体积 D.总体积
7、在离子交换色谱法中,下列措施中能改变保留体积的是(ABC )。

A.选择交联度大的交换剂 B.以二价金属盐溶液代替一价金属盐溶液作流动相C.降低流动相中盐的浓度 D.改变流速
8、影响两组分相对保留值的因素是(BD )。

A.载气流速 B.柱温 C.柱长 D.固定液性质 E.检测器类型9、两组分能在分配色谱柱上分离的原因是( ABD ).
A.结构上有差异 B.在固定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C.相对校正因子不等 D.极性不同 E.沸点不同
10、常用于衡量色谱柱柱效的物理量是(AB ).
A.理论塔板数 B.塔板高度 C.色谱峰宽 D.组分的保留体积11、纸色谱法适用于分离的物质是(AC ).
A.极性物质 B.非极性物质 C.糖类 D.烃类
12、薄层色谱常用的有机物通用显色剂有(CD ).
A.茚三酮试液 B.荧光黄试液 C.碘 D.硫酸乙醇溶液
13、改变下列(ABCD )条件,可以使薄层色谱的展开剂流速有变化。

A.温度 B.展开剂种类 C.展开剂比例 D.吸附剂颗粒
14、在薄层色谱中,( BCD )可使两组分相对比移值发生变化。

A.改变薄层厚度 B.改变展开温度
C.改变固定相种类 D.改变展开剂组成或配比
15、在下列GC定量分析中,哪种方法与进样量无关( CD )。

A.外标一点法 B.外标标准曲线法 C.归一化法 D.内标法
16、下列这些气相色谱操作条件,不正确的是( ACD ).
A.载气的热导系数尽可能与被测组分的热导系数接近。

B.使最难分离的物质对能很好分离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低的柱温。

C.气化温度越高越好
D.检测室温度应低于柱温
17、哪些参数改变会引起气相色谱中组分的相对保留值的增加。

(BD )
A.柱长增加 B.降低柱温 C.流动相流速降低 D.固定液种类改变18、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是(BD )。

A.热导检测器 B.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C.电子捕获检测器 D.火焰光度检测器
19、使用高压输液泵时应注意(ABD ).
A.防止固体微粒进入泵体 B.流动相没有腐蚀性
C.不使用梯度洗脱 D.不超过规定的最高压力
20、工作原理符合Lambert-Beer定律的检测器有(CD ).
A.荧光 B.安培
C.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D.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
1、电化学分析法仅能用于无机离子的测定。

×
2、液接电位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两种溶液中存在的各种离子具有不同的迁移速率。

×
3、参比电极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只对特定离子有响应。

×
4、用总离子调节缓冲溶液TISAB可保持溶液的离子强度相对稳定,在所有电位测定方法
中都必须加入TISAB。

×
5、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分子中电子能级变化产生的,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不发生变化。

6、符合Lambert—Beer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不移动但吸收峰
强度发生浅色效应。

(对)
7、区分一化合物是醛还是酮的最好方法是紫外光谱分析法。

8、分子荧光光谱法通常选择性比较好,但是灵敏度不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9、能发出荧光的物质首先必须具有刚性平面和大共轭结构,因而荧光分析的应用不如紫外
可见光度法广泛。

(对)
10、所谓“荧光猝灭”就是荧光完全消失。

×
11、有的物质激发时既发荧光又发磷光,这就会对分析造成干扰。

因此这样的物质既不能进行
荧光分析也不能进行磷光分析。

×
12、在进行荧光分析中,为了增大灵敏度,荧光物质的浓度越大越好。

×
13、红外光谱不仅包括振动能级的跃迁,也包括转动能级的跃迁,故又称为振转光谱.(对)
14、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与色散型仪器不同,它采用的是单光束分光元件。

×
15、红外光谱仪与紫外光谱仪在构造上的差别是检测器不同。

×
16、红外光谱图中,不同化合物中相同基团的特征频率峰总是在特定波长范围内出现,故可以
根据红外光谱图中的特征频率峰来确定化合物中该基团的存在。

(对)
17、原子吸收光谱是由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内层电子跃迁产生的。

×
18、原子光谱理论上应是线光谱,原子吸收峰具有一定宽度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光栅的分光能
力不够所致.×
19、原子吸收线的变宽主要是由于自然变宽所导致的。

×
20、空心阴极灯能够发射待测元素特征谱线的原因是由于其阴极元素与待测元素相同。

(对)
21、石墨炉原子化法比火焰原子化法的原子化程度高,试样用量少。

(对)
22、核磁共振波谱法在广义上说也是一种吸收光谱法,与红外吸收光谱法一样,都是基于吸
收电磁辐射的分析法。

×
23、质谱图中最大的峰一定是分子离子峰。

×
24、某组分保留时间为3。

5 min,则全部流出色谱柱的时间为7min.×
25、在凝胶柱色谱中,分子量大的组分先出柱。

(对)
26、在以硅胶为固定相的吸附柱色谱中,组分的极性越强,被固定相吸附的作用越强。

(对)
27、用纸色谱分离时,样品中极性小的组分R f值大。

×
28、在以硅胶为固定相的吸附柱色谱中,流动相的极性越强,组分越容易被固定相所吸附。

(对)
29、用离子交换色谱时,样品中高价离子后被洗脱下来。

(对)
30、某试样的色谱图上出现三个色谱峰,则该试样中最多有三个组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