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剂产品质量风险控制

合集下载

注射剂使用现状与安全风险管控

注射剂使用现状与安全风险管控

安全隐患2:载体输液会导致不溶性微粒与细菌内毒素的叠加
现行的输液模式多为载体输液,载体输液者>90%;
载体输液会导致不溶性微粒叠加
5μm
58 2163 3271
数据来源:周野 药物与输液配伍后引起不溶性微粒变化的探讨[J]. 中国 药师,2009,12(9):1163-1164
安全隐患3:给药过程管理与监控
10
6.3
10
6.3
5
3.2
5
3.2
来源:简洁.临床输液反应的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1(9):573-574.
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
诱发静脉炎
1 2
3
导致肉芽肿形成 造成血管栓塞
4 引发肺动脉高压
5
引发热源样反应
注射剂中细菌内毒素的危害
体温升高甚至高热,伴之以寒颤 皮肤苍白,瞳孔散大 血压快速升高,白细胞减少 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头痛以至昏迷,
1 配置过程:药物配伍的合理性会导致不溶性微粒有较大差异
✓ 药物配伍:加强关注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条件允许时药品尽量单独使用
由于临床治疗上的需要,输液中常会加入几种注射剂合并使用,但如果不注意药物配 伍的合理性,就会导致不溶性微粒的增加或不良反应的发生。
喜炎平注射液配伍后立即测定的不溶性微粒情况(μm/ml)
坚固
坚固
否,避免硅油污染



直立
〉300微米, 易碎

渗漏几率
极小




不溶性微粒控制
很少
很少
较少

较少
03 输液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安全隐患1:药典对小粒径不溶性微粒没有限定

中药制剂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风险控制

中药制剂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风险控制

中药制剂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风险控制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作者刘素彦梁爱华等摘要近年来,学术界和社会上对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存在一定争议。

自1985 年我国实施《新药审批办法》以来,相继出台了《中药注射剂研究的技术要求》《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暂行)》《中药注射剂色谱指纹图谱实验研究技术指南(试行)》《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等一系列旨在规范和指导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以及临床用药的指导原则和技术规范,为提高中药注射剂质量、降低用药风险提供了保障。

2020 年,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等8 种中药注射剂被纳入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为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做出了贡献。

本文对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风险防控思路等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旨在为读者提供客观信息,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和生产风险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有效性;安全性;不良反应;风险防控措施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15ZX09501004);中国中医科学院自选课题 ( ZZ-13-035-10,ZZ10025,ZZ13-YQ-055);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项目(ZXKT19014,ZXKT17060,ZXKT17022)自1963 年《中国药典》收录第一个中药注射剂以来,中药注射剂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发展阶段,尤其是20 世纪末期和21 世纪前10年在我国临床上应用广泛。

中药注射剂按功能可分为理血剂、清热剂、补益剂、开窍剂、抗肿瘤剂、解表剂等,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感染类疾病、肿瘤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但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一直受到业界关注,随着2006年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2009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做好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的通知》,希望通过安全性再评价工作,全面提高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可控性、安全性、有效性,控制中药注射剂风险。

注射剂质量风险管理

注射剂质量风险管理

注射剂质量风险管理1无菌保证风险与质量风险控制点无菌保证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下,即:●产品灭菌前微生物污染水平●灭菌工艺的可靠性●容器密封完整性●无菌保证管理体系(1)产品灭菌前微生物污染水平产品灭菌前通常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污染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①原材料和包装材料中的微生物——风险在于其可能进入产品。

质量风险控制方法:●制定原辅料采购标准,规定微生物限度。

通常应不超过100CFU/g,并不得检出致病菌。

●进行供应商的确认时应重点关注供应商的生产过程对微生物污染、细菌内毒素污染、产品混淆和交叉污染风险的控制措施。

●对供应商及其供应的原料进行年度质量回顾分析,以评估其质量状况。

对有质量不良趋势的供应商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增加现场检查的频率,更严格的抽样方案。

●严格管理仓储条件,确保原料储存过程中质量受控。

如干燥、防虫、防鼠等。

包装材料如玻璃瓶应定点采购,其包装应能防止昆虫进入,储存过程防止受潮长霉。

②生产环境注射剂的生产从原料称量开始直至完成密封,都分别在相应的洁净区进行。

生产过程各步骤都可能存在药物直接暴露于环境的环节,存在来自于生产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为控制上述风险,采用A、B、C、D四个等级的洁净区标准,分别对应注射剂的各生产工序。

如能证明在动态下生产区的洁净度能符合上述标准,则来自环境的微生物污染风险是较低的。

质量风险控制方法:●洁净区应配置设计良好并经过验证、定期再验证且良好维护的空调净化系统。

洁净区新风和人员数量的关系,应至少达到GB50457-2008《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规定的标准。

●空调净化系统应保证持续稳定地运行。

●空调净化系统停机超出规定时间后,应重新进行洁净区的验证。

●精心设计、实施动态环境监控方案,保证监控数据能反映洁净区的实际情况。

●对环境监控结果进行环境质量统计分析。

●根据环境质量统计结果制定、修订环境监控警戒标准和纠偏标准,确保能及时发现、纠正环境恶化的趋势。

注射剂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的质量风险控制

注射剂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的质量风险控制

注射剂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的质量风险控制【摘要】注射剂是一种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而发生作用的药品,为此要严格控制注射液微生物污染。

因此本文从注射剂选择适应的灭菌参数、f0值灭菌应用、灭菌效果验证方面进行探究注射剂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的质量风险控制,以此保障灭菌过程均匀完善,提高注射液的安全性、稳定性、有效性。

在探究后总结,注射剂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的质量风险控制主要还是保证生产过程中应用适当的灭菌工艺,并且严格执行gmp管理,以此保障良好的无菌生产体系,这就要求注射液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应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微生物污染,确保无菌安全,避免微生物风险,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的完全灭菌,以此保证注射液产品的无菌安全。

【关键词】注射剂;生产过程;微生物;质量风险控制注射剂是一种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而发生作用的药品,为此要严格控制注射液微生物污染,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全部生产过程中的灭菌成为保障该注射液药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工序,同时灭菌过程均匀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注射液的安全性、稳定性、有效性[1]。

1注射剂选择适应的灭菌参数要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稳定性和生物学特性及临床用药的顺应性来保证制剂无菌水平。

一般湿热灭菌条件采用121℃×15min、121℃×30min、116℃×40min的程序,以此必须保证邪君后的微生物存活率≤10-6,即没100万个注射剂中存活微生物不得超过1个,以此保证灭菌后制剂的无菌保证水平。

注射剂生产过程中,为保证灭菌效果,应在密闭的制剂灭菌容器内,进行加压高温灭菌,若压力和灭菌时间不当,则不能有效杀死所有芽孢和细菌繁殖体。

对于含糖类注射剂和氨基酸类营养性注射液,高温灭菌条件会影响药物产生不稳定性,因此注射剂选择适应的灭菌参数时,要保障高温灭菌的安全性,也要保障注射剂的稳定性,以此能够即可有效去除微生物,确保药剂治疗的稳定性。

若灭菌方式方法不当,灭菌温度低、灭菌时间短,达不到灭菌目的;灭菌温度高、时间长,注射剂会产生杂质。

中药注射剂、冻干粉针剂质量风险与控制讲义

中药注射剂、冻干粉针剂质量风险与控制讲义
中药注射剂定义与分类

定义

中药注射剂、冻干粉针剂
质量风险与控制
结合新版GMP无菌药品附录讨论

工 程 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 方 案 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中提取出有效成 分或物质,制成供注入人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 临床使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中药注射剂按产品剂型划分为:
20
钱应璞
钱应璞
质量风险概念的引入

无菌产品的质量保证
产品无菌保证 工 程
无菌保证工艺与产 品设计-质量源于设 计(QbD)


与欧盟GMP基本要求很接近,新版GMP无菌药品附录 工 程 与其基本等同; 方 案 以质量风险管理为基础 无菌产品的主要风险和控制风险的总纲在附录一在第 二章原则中的第三条: 无菌药品的生产…,应当最大限度降低微生物、各 种微粒和热原的污染。生产人员的技能、所接受的 培训及其工作态度是达到上述目标的关键因素,无 菌药品的生产必须严格按照精心设计并经验证的方 法及规程进行,产品的无菌或其它质量特性绝不能 只依赖于任何形式的最终处理或成品检验(包括无 菌检查)。 把具体问题视作质量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估、提 出解决方案-控制风险,解决问题。

验证的V形模式
设计阶段
DQ(设计确认)
工 程
性能确认试验计划
确认阶段
性能确认 性能试验

药品的研究与设计可被验证; 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处方工艺(安全可靠真 实)、工艺流程系统(例如过滤、灭菌、清洗等关键 工艺满足无菌生产要求,并且具有重现性)、工艺设 备系统(性能满足工艺和无菌保证要求)、公用工程 系统(围绕无菌保证要求,减少质量风险设置)等满 足验证确认的前提条件(均一性与可重现性)和结果 (工艺可实现并能有效控制质量风险)要求;

新版GMP注射剂物料安全等级质量风险

新版GMP注射剂物料安全等级质量风险

新版GMP注射剂物料安全等级质量风险管理文件1. 概述按其对药品质量及安全性的影响程度,可将物料分为A、B、C级三类。

A类是对药品质量及用药安全有重要影响的物料,如药品组成成分(原料药、部分辅料)、对药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工艺辅助剂、直接接触药品的包材;B类是对药品质量及安全用药有影响但程度非常有限的物料;C类是对药品质量基本没有影响的物料。

质量管理部应对所有生产用物料的供应商进行质量评估,A级物料和风险较高的B级物料供应商(尤其是生产商)的质量体系进行现场质量审计。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风险较低的B级物料供应商和C级物料供应商只须审计其资质。

2. 目的通过对注射剂物料风险分析的结果,确定注射剂物料的安全等级,然后根据物料安全等级管理供应商,重点是强化对高风险物料的供应商管理。

3. 职责公司成立QRM管理小组,质量副总经理担任组长,组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QRM 管理小组负责各部门间的质量风险管理协调,确保相应的资源保障;负责确定每个QRM 项目小组成员,必要时还应聘请其他适合领域的专家及风险管理的专业人士。

QRM管理小组指定本次QRM项目小组组长为***,组员为***、***、***。

4. 风险分析4.1 生化原料5.1评估标准按5.1对各物料进行安全等级确定。

6. 风险降低本次风险评估结论:注射剂作为高风险剂型,其供应商的管理也尤为重要。

A级物料和风险较高的B级物料供应商(尤其是生产商)的质量体系进行现场质量审计,如审计周期内发生重大的质量投诉,需临时增加现场审计。

对风险较低的B级物料供应商和C级物料供应商只须审计其资质,如年度质量回顾不符合可接受标准或审计周期内发生重大的质量投诉,需进行现场审计。

除菌过滤膜、消毒剂、硅胶管、无菌服、无粉手套等虽不是原辅料,但都属于对药品质量及安全性影响较高的重要耗材,也应按物料供应商审计要求进行资质审计。

8. 风险回顾质量风险的过程一旦启动,应持续应用在任何可能影响初始质量风险管理决策的条件,风险管理应是动态的质量管理过程。

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要求

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要求

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要求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药为原料制成的注射剂剂型,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和护理。

由于中药注射剂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其质量控制要求高,对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都有严格的要求。

以下是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的要求。

一、原材料质量控制要求1. 中药原料必须符合《中药鉴定》等相关药典的要求,质量可靠。

2. 中药原料必须经过严格的筛选和鉴定,确保其无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不良成分。

3. 必须提供完备的中药原料质量证明书,包括产地、收获季节、加工方法等信息。

二、制剂过程质量控制要求1. 中药注射剂的制备必须按照标准化的生产流程进行,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2. 需要制定合理的工艺配方,确定药品的添加量和药效。

3. 制剂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控制,对药物的外观、溶解度、溶解速度等进行测试,确保产品合格。

三、产品质量控制要求1. 中药注射剂必须符合《药典》等相关药物标准的质量要求。

2. 中药注射剂的外观应清澈透明,无悬浮物和沉淀物。

3. 需要对中药注射剂的含量、纯度、微生物限度等进行严格的检测,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4. 按照规定进行稳定性测试,确保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期限。

四、包装质量控制要求1. 中药注射剂的包装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药品包装标准的要求,保护产品免受外界污染。

2. 中药注射剂的包装必须进行严格的检验,包括包装材料的可靠性、密封性和防伪性等。

3. 需要对中药注射剂的包装进行稳定性测试,确保包装材料与药物不相容的风险。

综上所述,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要求十分严格。

从原材料的筛选和鉴定开始,到制剂过程的检验和控制,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检测和包装,每一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通过合理的质量控制要求,可以保证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药注射剂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剂型,对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

注射剂质量风险管理知识

注射剂质量风险管理知识

注射剂质量风险管理知识首先,注射剂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执行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要求,确保每个环节的操作符合标准。

包括原料采购、生产设备的维护和清洁、生产操作的规范等。

同时,应建立质量控制系统,对每个生产步骤进行记录和检验,并留存样品供后期检测和追溯。

其次,注射剂的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的控制。

药物的质量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特别是在运输过程中,如果无法保持合适的环境条件,可能会导致药物的质量受损。

因此,运输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保护措施,确保药物质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注射剂在存储过程中也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药物的存储环境应符合标准,避免受到高温、潮湿、阳光直射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同时,应制定合理的库存管理制度,保证存储的注射剂按期使用,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

在注射剂的使用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任意更换药物、过量使用、不当保存等情况发生。

此外,还需要定期对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估,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的质量问题。

最后,对于已经上市的注射剂,应建立完善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及时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发现质量问题后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总之,注射剂质量风险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涉及生产、运输、存储和使用等多个环节,需要各个环节的相关人员密切合作,共同确保注射剂的质量安全。

通过严格遵守标准和规程,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降低质量风险,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续)注射剂质量风险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旨在确保注射剂的质量安全,防范可能的质量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

在注射剂质量风险管理中,以下几个方面尤为重要。

首先,注射剂的原材料采购是关键的环节之一。

优质的原材料是保证注射剂质量的基础,因此在采购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应建立供应商评估和管理体系,对供应商进行定期的质量评估和审核,确保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能够稳定地满足生产需要。

新版GMP注射剂物料安全等级质量风险管理文件

新版GMP注射剂物料安全等级质量风险管理文件

1. 概述按其对药品质量及安全性的影响程度,可将物料分为A、B、C级三类。

A类是对药品质量及用药安全有重要影响的物料,如药品组成成分(原料药、部分辅料)、对药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工艺辅助剂、直接接触药品的包材;B类是对药品质量及安全用药有影响但程度非常有限的物料;C类是对药品质量基本没有影响的物料。

质量管理部应对所有生产用物料的供应商进行质量评估,A级物料和风险较高的B级物料供应商(尤其是生产商)的质量体系进行现场质量审计。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风险较低的B级物料供应商和C级物料供应商只须审计其资质。

2. 目的通过对注射剂物料风险分析的结果,确定注射剂物料的安全等级,然后根据物料安全等级管理供应商,重点是强化对高风险物料的供应商管理。

3. 职责公司成立QRM管理小组,质量副总经理担任组长,组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QRM 管理小组负责各部门间的质量风险管理协调,确保相应的资源保障;负责确定每个QRM 项目小组成员,必要时还应聘请其他适合领域的专家及风险管理的专业人士。

QRM管理小组指定本次QRM项目小组组长为***,组员为***、***、***。

4. 风险分析4.1 生化原料5.1评估标准按5.1对各物料进行安全等级确定。

6. 风险降低本次风险评估结论:注射剂作为高风险剂型,其供应商的管理也尤为重要。

A级物料和风险较高的B级物料供应商(尤其是生产商)的质量体系进行现场质量审计,如审计周期内发生重大的质量投诉,需临时增加现场审计。

对风险较低的B级物料供应商和C级物料供应商只须审计其资质,如年度质量回顾不符合可接受标准或审计周期内发生重大的质量投诉,需进行现场审计。

除菌过滤膜、消毒剂、硅胶管、无菌服、无粉手套等虽不是原辅料,但都属于对药品质量及安全性影响较高的重要耗材,也应按物料供应商审计要求进行资质审计。

8. 风险回顾质量风险的过程一旦启动,应持续应用在任何可能影响初始质量风险管理决策的条件,风险管理应是动态的质量管理过程。

小容量注射剂风险评估报告1

小容量注射剂风险评估报告1

小容量注射剂风险评估报告1小容量注射剂风险评估报告1小容量注射剂(Small Volume Parenterals, SVPs)是指每支容量不超过100毫升的注射剂。

虽然小容量注射剂在医疗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本报告旨在对小容量注射剂的风险进行评估,以便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首先,小容量注射剂的制备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制备环境不洁净、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等因素可能导致微生物污染。

此外,制备过程中可能存在计量误差,导致药物过量或不足。

其次,小容量注射剂的保存和运输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这些注射剂需要在特定温度条件下储存,如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可能导致药物降解或失效。

在运输过程中,注射剂可能因为震荡、碰撞等原因而破裂,导致药物泄漏。

针对上述风险,可通过以下措施进行风险控制:1.制备过程中,应建立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并成立无菌操作培训班,确保工作人员掌握正确的操作技术。

2.设立合适的洁净室,确保制备环境洁净,并定期进行检测和验证。

3.引入自动化制备设备,避免计量误差,确保注射剂的准确性。

4.严格控制注射剂的贮存温度,确保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存储。

5.加强注射剂包装的设计,提高其抗震性能,减少破裂的可能性。

7.加强患者身份识别管理,采用多重核对措施,避免注射剂使用错误。

8.建立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注射剂相关的不良事件,避免事故扩大。

最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容量注射剂的风险控制水平,建议加强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加强生产企业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小容量注射剂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还可以推广使用先进的包装技术和设备,提高小容量注射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小容量注射剂的使用存在一定的风险,但通过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

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应共同努力,加强对小容量注射剂的监管和管理,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小容量(聚丙烯安瓿)风险评估-副本

小容量(聚丙烯安瓿)风险评估-副本

编号:STP-PRA-xx-XXX版本号:00XXXXX制药有限公司小容量注射剂(聚丙烯安瓿)质量风险评估报告1 基本内容1.1 目的对小容量注射剂(聚丙烯安瓿)(以下简称小容量注射剂),生产过程的所有工序进行风险评估分析,确认各生产工序的相关潜在风险及应采取的控制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确保将影响产品质量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1.2 范围本报告适用于小容量注射剂所有生产工序及所涉及的机构与人员、厂房与设施、物料及关键设施设备的风险评估。

生产工序包括:全自动药液配制过滤系统、吹灌封、切边、灭菌、灯检、包装等;主要工艺设备包括: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线配液过滤系统、吹灌封生产线、蒸汽灭菌器、双开门安瓿水浴灭菌器、全自动卧式贴标机设备等;关键设施包括:纯化水系统、注射用水系统、纯蒸汽系统、压缩空气系统、空调系统等。

1.3 风险管理小组以下部门/人员作为风险评估小组成员,参与完成风险评估工作并批准风险评估报告。

组长:(质量负责人)副组长:(总经理)组员:(质量管理部经理)、(生产部经理)、(设备动力部)、(QC主任)、(QA主管)、(QA)、(小容量注射剂车间主管)。

1.4 职责2 程序与结果2.1 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管理流程如下:1、风险识别:系统地运用信息来辨别危险因素,这些信息可能包括历史数据、理论分析、意见等。

确定事件并启动质量风险管理,收集背景信息并确定质量风险管理项目小组人员及资源配置。

2、风险分析:在项目策划和设计开发时,对项目进行风险分析,风险分析的评估和结果应记录在风险管理文档中。

3、风险控制:根据风险可接收准则,判断每个危害的风险,是否达到可接受水平,在风险评价中可以使用风险评价表,对需要降低的风险或消除的风险,应进行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验证、评价、分析结果须记录在风险管理文档中。

4、风险降低:确定风险降低的方法。

当风险超过可接受的水平时,风险管理将致力于减少或避免风险。

注射剂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的质量风险控制

注射剂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的质量风险控制

注射剂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的质量风险控制摘要:病人在医治的过程中,注射剂是一种经常用到的药,它的用法很简单,直接注射到血管中,药物随着血液的循环流动而到达身体的每一个角落,使其发挥作用,抑制病菌。

但是,注射液在注射到人身体的前一段时间极易被微生物感染的,因此使得注射剂达不到预想种的效果,有时还会诱导产生其他损害人身体的病菌。

所以,我们必须要大力控制注射液被污染的现象。

该文章主要谈论了有关注射剂质量控制的一些手段,仅供参考。

关键词:注射剂;微生物;质量风险控制[中图分类号]TQ46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1-CR 引言:日前,我们在制造注射剂的历程中,对于微生物质量风险的掌控持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但能确保注射剂的质量,提升本身的安全性能,而且还符合了现代化医疗事业的发展要求,也能够让更多的人尤其是百姓受益。

但是,注射剂制造时的质量控制仍是一大难题,因为它还是达不到微生物质量控制的范围内,一直不能达标。

这也使得我国的注射剂发展进步比较缓慢,许多研究人员都在努力的做实验,企图找到办法来克服。

1.注射剂的含义和用途病人在医治时,医生给他们用的注射剂里面的溶液是含有药性的,它能够抵挡病菌但是前提条件它也是无菌溶液,这种药物是通过血液循环来达到抑制病菌的目的。

现如今,医生在对病人进行医治时采用这种方法,医治的很迅速,且又有较高的信赖性,又不会对身体的其他的物质造成影响,所以得到了大范围的使用。

它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在研究注射剂的时候,它的安全性较差,极易遭到微生物的感染,致使它存在的质量隐患。

由此,研究人员在生产他们的时候,必须要运用某种生物手段来杀死微生物,以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的,提高注射剂的可实用性。

2.注射剂的特征如今,注射剂应用的这段时间,注射剂的特点有: 第一,药效迅速。

因为注射剂时直接把药物直接注射到人体血液当中,使得药物可直接反应,所以它的质量效果提高了很多。

新版GMP注射剂物料安全等级质量风险管理文件

新版GMP注射剂物料安全等级质量风险管理文件

1. 概述按其对药品质量及安全性的影响程度,可将物料分为A、B、C级三类。

A类是对药品质量及用药安全有重要影响的物料,如药品组成成分(原料药、部分辅料)、对药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工艺辅助剂、直接接触药品的包材;B类是对药品质量及安全用药有影响但程度非常有限的物料;C类是对药品质量基本没有影响的物料。

质量管理部应对所有生产用物料的供应商进行质量评估,A级物料和风险较高的B级物料供应商(尤其是生产商)的质量体系进行现场质量审计。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风险较低的B级物料供应商和C级物料供应商只须审计其资质。

2. 目的通过对注射剂物料风险分析的结果,确定注射剂物料的安全等级,然后根据物料安全等级管理供应商,重点是强化对高风险物料的供应商管理。

3. 职责公司成立QRM管理小组,质量副总经理担任组长,组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QRM管理小组负责各部门间的质量风险管理协调,确保相应的资源保障;负责确定每个QRM项目小组成员,必要时还应聘请其他适合领域的专家及风险管理的专业人士。

QRM管理小组指定本次QRM项目小组组长为***,组员为***、***、***。

4. 风险分析4.1 生化原料5.1评估标准按5.1对各物料进行安全等级确定。

池州君悦广场一期工程安徽省省级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申报资料6. 风险降低对上一步判断的不可接受风险和合理可降低风险,采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工具进行初步风险控制措施:本次风险评估结论:注射剂作为高风险剂型,其供应商的管理也尤为重要。

A级物料和风险较高的B级物料供应商(尤其是生产商)的质量体系进行现场质量审计,如审计周期内发生重大的质量投诉,需临时增加现场审计。

对风险较低的B级物料供应商和C级物料供应商只须审计其资质,如年度质量回顾不符合可接受标准或审计周期内发生重大的质量投诉,需进行现场审计。

除菌过滤膜、消毒剂、硅胶管、无菌服、无粉手套等虽不是原辅料,但都属于对药品质量及安全性影响较高的重要耗材,也应按物料供应商审计要求进行资质审计。

小容量注射剂共线生产的质量风险控制研究

小容量注射剂共线生产的质量风险控制研究

对于药品生产企业来说,为了合理利用资源,节约成本以及优化管理,会考虑将另一产品引入到合适的生产线生产,也就出现了共线生产的情况。

但共线生产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质量风险。

中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2010年修订) 第46 条第( 一) 款指出,应当综合考虑药品的特性、工艺和预定用途等因素,确定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多产品共用的可行性,并有相应评估报告[ 1]。

因此从法规规定来看,不同品种的产品阶段性共线生产是可以被接受的,但前提是做好全面的评估和有效的控制。

注射剂由于其给药途径的高风险性,质量要求相对于其他剂型更高,尤其是对无菌的要求非常严格,因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容量注射剂共线生产的情况,并对注射剂共线生产提出了更高的控制要求。

Part 1、小容量注射剂产品共线生产概述1.1小容量注射剂介绍小容量注射剂俗称水针剂,容量一般不大于20 ml,常见规格有1、2、5、10 和20 ml。

小容量注射剂按照包装形式可分为安瓿瓶小容量注射剂、西林瓶小容量注射剂、卡式小容量注射剂和塑料瓶小容量注射剂等;按照无菌工艺特点可分为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和非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

1.2共线生产方式介绍注射剂的共线生产不如固体制剂应用普遍和灵活,根据注射剂的产品特性和质量要求,注射剂产品共线生产多采用阶段性生产方式,即在共用生产区内,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生产某一产品,再对相应的共用生产区、设施、设备、工器具等进行彻底清洁,然后更换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方式。

阶段性生产方式按照共用程度可分为3 种:一是共用同一生产设施和设备;二是共用设施,专用设备;三是共用设施,专用直接接触药品的设备和器具。

具体应用哪种生产方式要根据共线产品的特性和风险评估的结果决定。

1.3共线生产的一般要求一般进行共线生产的不同注射剂产品要符合以下3 个条件:一是剂型和包装形式相同,如安瓿瓶注射剂和西林瓶注射剂由于包装容器的处理和密封方式的差异而不能共线生产;二是生产工艺相同或相似,如非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和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因产品无菌保证的工艺不同而不宜共线生产;三是产品的品种特性相似或相近,且共线生产的产品之间不存在直接或间接的配伍禁忌,如中药注射剂与化药注射剂在共线生产前应考虑中药注射剂的相关成分( 包括微量成分) 与化药之间是否会发生反应。

注射剂类药品生产风险防控检查的分析与改进对策

注射剂类药品生产风险防控检查的分析与改进对策

注射剂类药品生产风险防控检查的分析与改进对策摘要:注射剂类药品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是西药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

正是因为注射剂类药品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在生产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其安全风险和质量控制水平,全面防范注射剂类药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和不安全因素,才能保障注射剂类药品拥有良好的生产质量。

本研究主要探索在注射剂类药品生产过程中其相应的风险防控检查现状,并结合风险防控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对策,希望能够为注射剂类药品的风险防控水平提升、保障注射剂类药品拥有更良好的药品质量提供指导和经验借鉴。

关键词:注射剂类药品;风险防控;质量控制引言:注射剂类药品在临床中使用的量非常大,而该药品在生产的过程中其工艺较为复杂,任何一个环节的质量管理不到位都会导致注射剂类药品在生产的过程中产生质量风险,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使得注射剂类药品成为了药品生产过程中的高风险品种。

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注射剂类药品的生产质量,结合注射剂类药品的生产特点和工艺实施情况,分析风险防控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针对性地制定出风险防控的优化对策,为注射剂类药品的质量风险防控,提供指导和借鉴,对于促进注射剂类药品的生产质量提升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注射剂类药品生产风险防控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药品无菌工艺模拟试验存在的不足在注射剂类药品生产的过程中,无菌工艺模拟试验是评价生产过程无菌水平的重要方法,该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就是借助于培养基或者是其他介质模拟用于注射剂类药品生产等相关制剂和原料分析其在生产过程中的无菌操作情况,并结合其结果分析无菌保障水平。

然而在部分企业进行注射剂类药品生产的过程中存在着所用的培养基方案设计不合理,或者是在进行工艺模拟的过程中相关的操作方法和污染防范调查不到位的现象。

较为常见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采用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的过程中,没有充分结合灌装数量进行分析,导致灌装数量达不到实验模拟要求不能有效完成各项干预活动,最终使得在干预活动实施的过程中部分干预活动未进行灌装,所完成的灌装试验在取样方面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严重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混悬型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混悬型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混悬型注射剂的质量要求混悬型注射剂是指在使用前需要混合的注射剂,通常由两个或多个成分组成。

这种类型的注射剂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其制备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质量,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下面将介绍混悬型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1. 洁净度混悬型注射剂必须在无菌条件下制备,并且要求所有原材料和设备都必须经过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在制备过程中,必须避免任何形式的污染,以确保最终产品的洁净度。

2. 成分的纯度和稳定性混悬型注射剂通常由多个成分组成,每个成分都必须具有足够的纯度和稳定性,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

在选择原材料时,必须注意其来源和质量,并进行充分的检验和测试。

3. 混合比例的准确性混悬型注射剂中每个成分的比例必须准确无误,否则会影响最终产品的效果和安全性。

在混合过程中,必须使用准确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并进行充分的混合和均匀分布。

4. pH值和渗透压的控制混悬型注射剂中每个成分的pH值和渗透压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最终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制备过程中,必须进行充分的监测和调整。

5. 稳定性混悬型注射剂必须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以确保其在存储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化或降解。

在制备过程中,必须进行充分的稳定性测试,并进行充分的存储条件控制。

6. 瓶塞的质量混悬型注射剂的瓶塞必须具有足够的密封性和稳定性,以避免污染和泄漏。

在选择瓶塞时,必须注意其材料和质量,并进行充分的测试和检验。

综上所述,混悬型注射剂的质量要求非常高,制备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以确保最终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存储条件和使用方法,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射剂产品质量风险控制摘要: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注射剂产品又是质量要求最高的药品之一,它是通过静脉注射直接进入人体血液中,具有很高的质量风险,必须加强风险管理。

本文讲述了药品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注射剂产品质量的高风险因素,并结合注射剂质量要求,重点讲述如何从内因和外因多方面的因素加以质量风险控制,以便生产出高品质的注射剂产品。

关键词:注射剂产品:污染质量风险控制1药品质量管理的发展药品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质量检验、质量保证和树立质量战略等几个阶段,在树立质量战略阶段,除了进一步加强药品生产的过程控制外,还要通过对各种环节可能产生的质量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设计出规避可能风险的工艺条件,从而建立起零缺陷的质量文化和生产团队。

各个国家或区域都各自拥有相应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比如欧盟的GMP和美国的FDA等,世界各国正朝着国际标准化的趋势发展。

2注射剂产品质量的高风险性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注射剂产品又是质量要求最高的药品之一,它是通过静脉注射直接进入人体血液中,具有很高的质量风险,被国家药监局列为高风险产品加以监控。

其质量风险体现在:2.1产品受微生物污染因为病原微生物会导致人类很多疾病,如伤寒、结核、脊髄灰质炎等。

前年安徽华源制药厂的“欣氟”事件就是由于微生物杀灭不彻底而导致多名用药者死亡的严重事故。

2.2产品受热原污染热原可引起高烧和肝肿大等疾病,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凡是被微生物污染的各类物品,不论是死的或活的,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2.3产品受异物污染因为注射剂澄明度不合格的产品,可导致静脉炎和血管闭塞等疾病。

2.4产品受不同物料及产品的交叉污染因为不同的物料或产品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可能是致命的。

比如“齐二药”事件就是由于产品原料被其他物料替换导致多人死亡的严重事故。

2.5产品装量不准确因为药品的含量过多可能导致患者中毒乃至死亡,过少达不到治疗的目的,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而药品的含量准确与否是通过装量控制来实现的。

3注射剂的一般质量要求为了保证注射剂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国家药典规定注射剂产品必须达到如下要求:无菌、无热原、澄明度合格、渗透压合格、PH值合格、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好、各组分含量在规定的范围内及各杂质在规定限下等。

4注射剂生产质量风险控制4.1加强人员培训,增强全员质量风险意识从近年发生的“齐二药”和“欣氟”等几起重大医药事故可以看出,每次发生事故后,对整个医药行业都会带来巨大的冲击,殃及的不仅是患者,也包括广大医药从业人员(责任人坐牢、企业倒闭、人员下岗等)。

因此,通过加强培训,让全体医药从业人员意识到保证药品质量不是某个人、某部门乃至某企业的责任,应是所有药品从业人员的责任。

从而让各级管理、药品生产、后勤保障、质量控制等全体从业人员主动学习,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操作技能,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加强责任和质量风险防范意识,从全局上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4.2验证并维护好验证状态4.2.1做好初次验证工作GMP规定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对厂房设施、关键的工艺和设备、质量检验方法甚至新药品的开发研制等进行验证。

初次验证包括设计确认、安装确认、运行确认和性能确认。

值得注意的是,在厂房设施、关键设备和工艺等的初次验证中,设计确认和安装确认的重要性容易被忽视。

如果在日后的运行确认和性能确认中达不到要求,轻者导致以后生产操作不方便或调试维护工作困难,重者导致不能通过GMP认证。

比如,在各功能房间的布局、相关的配套设施以及关键设备的设计确认上,不但要充分考虑是否符合相关法规,还要结合企业当前生产和今后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听取质量、生产、设备保障等部门的意见,使得制定出的质量标准尽可能满足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要求、价格合理、功能完备、使用方便等多方面要求,否则可能导致房间布局不合理、不满足使用功能等问题。

又比如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方擅自改变设计方案,或者在一些配套设施(比如下水道)和既关键又大型的设备或系统(比如空气净化系统)的安装前不认真检查型号、外观,不做好内部管道或部件的清洁卫生,安装过程中不及时清理容易导致管道堵塞的物品等,就可能导致各功能房间布局不符合要求、下水管道堵塞、洁净室内尘埃粒子不合格、高效过滤器容易堵塞、室内的压差和温度达不到要求等严重后果,由于它们在安装后就很难拆卸、更改或调试,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就很难消除。

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4.2.2维护好验证状态(1)做好预防性维护保养:包括对维修人员的培训、有计划、定周期并使用认可的零部件对设备设施进行维护保养。

(2)做好校验工作:包括对校验人员的培训,保证仪器的精度符合要求等。

对于在线仪表和其他用量较大的仪器具(比如温度计)的校验,可以用经校验合格的探头或仪表校验其他的仪表或探头,但一定有文件规定校验程序,有专人校验,并有相应的校验记录。

校验不合格的仪器不但要及时停止使用,还要追溯涉及的产品是否合格等。

(3)做好变更控制:对于重大的生产工艺改变、主要原辅料的变更或设备的修理或替换等,必须进行相应的验证,保留相关验证结果,并经相关部门的批准后,才能用更改后的工艺、原辅料或设备进行生产。

(4)做好关键工艺或设备等的再验证工作:一是要定期对经过验证的工艺或设备等进行再验证工作,确认现在的生产状态是否偏离当初的验证结果;二是不定期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偏离正常状态的情况(即偏差)进行调查处理。

对以上两个方面偏离了的部分进行风险评估,评价其对药品质量影响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趋势,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减少甚至杜绝潜在的质量风险。

4.3微生物和异物污染控制4.3.1空气中的微生物和异物污染控制(1)空气洁净技术采用的过滤方法过滤是最常用的方法。

一般包括初效、中效和高效三级过滤器,通过层层阻隔来达到滤除尘埃和微生物的目的。

另外,通过空调的除湿和温度调节,使生产环境的温湿度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这样能有效减少空气中的微生物。

但同时又对空净系统的维护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包括需要频繁地清洗粗、中效过滤器,尤其是粗效过滤器,最好能每半月清洗一次,另外还需要对高效过滤器进行有效监测和定期更换。

(2)化学消毒方法可定期用消毒剂清洁房间和物体表面,并定期通过熏蒸消毒剂来达到对房间的空气和物体内外进行消毒的目的。

这需要保证消毒剂浓度和消毒频次能满足工艺要求,同时使用的消毒剂不得对设备、物料和成品产生污染,消毒剂品种应定期更换,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3)紫外线照射方法采用紫外线对室内空气进行照射,可杀灭空气中的微生物。

但由于紫外线具有作用距离较短和穿透性差的缺点,近年来有很多企业用臭氧消毒的办法来对杀灭空气中的微生物。

4.3.2制药用水中的微生物和异物污染控制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工艺用水是应用最广泛的原料之一,它不仅直接用于产品的投料,而且也用于清洗内包材、器具、衣物和设备等,它还是微生物生长代谢的一个必要成分。

常用的对水消毒的方法如下:(1)化学消毒方法对水的消毒以化学消毒方法较常用,效果也最好。

常使用次氯酸钠或通氯气。

在使用中,应注意到水系统中不能留有消毒不到的“死角”。

(2)过滤法包括机械过滤和膜过滤。

由于机械过滤能滤掉水中大量悬浮物和有机物,从而大大减少微生物耐以生存的载体和营养物质;膜过滤能滤除水中的微生物。

但也带来截留的微生物大量沉积在膜上,会导致水受热原的污染,因此需要定期对膜进行清洗和消毒灭菌等维护保养,当膜的产水水质或产水能力达不到要求时,还要对膜予以更换。

(3)紫外线照射法常用于对纯化水的消毒。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超过紫外灯管的使用寿命后,其紫外线的杀菌能力大大减弱,因此需要对其使用时间进行统计,到期后加以更换。

4.3.3厂房建筑与设备表面的微生物和异物污染控制(1)材质要求建筑物表面不透水、光滑平整、无裂缝、接口严密、无颗粒物脱落,并能耐受清洗和消毒;设备、管道应易于拆卸、结构简单,便于清洁消毒。

(2)定期对厂房、库房、实验室、生产车间及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容器、管道等进行清洗和消毒。

4.3.4人体的微生物和异物污染控制在厂房、设备设施等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人是药品生产过程中微生物和异物最大的污染源。

因此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做好新进人员的健康检查在招收新职工时,一定要对新职工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要确保新进厂的职工不患有急性或慢性传染病。

还要根据新进职工安排的具体岗位性质再确定其它具体检查项目。

(2)建立生产人员健康档案建立职工个人健康档案,并定期对从事药品生产的人员进行体检,以便于检查、了解、追踪个人健康状况。

一旦发现有患传染病的人员,应调离生产岗位。

(3)培养药品生产人员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除了严格按GMP规定对手进行清洗消毒和更衣净化外,还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比如不留胡须;不化妆和佩带首饰等;勤洗手、勤剪指甲;定期洗澡、勤理发;勤换衣服、勤洗工作服。

在生产区内做到三个禁止:禁止吃东西、禁止吸烟、禁止大声喧哗。

(4)加强人员在洁净区内的自我约束严格遵守洁净室管理制度;洁净区工作人员要尽可能少而精;进入洁净区内人员的操作和行动等都要有自我约束的概念;在操作过程中要减小动作幅度,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谈话;洁净区的门应关紧,两扇门尽量不要同时开启;避免不必要的走动,以保持洁净区的风速、风量、风型和风压;如果是无菌区的话,更要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执行。

4.3.5物料的微生物和异物污染控制(1)选用符合标准的原辅料,有利于控制药品和环境的微生物污染水平。

对于注射剂生产来说,尽量选用药用标准的原辅料,对于自行合成的(比如MDP),也尽量按原料药的标准来生产。

同时,原辅料在储藏过程中必须注意环境条件,防止微生物滋生。

(2)包装材料,特别是内包装材料,一方面盛装药品,另一方面防止外界微生物进入药中。

因为它们直接接触药品,若处理不当,在药品储藏和运输过程中,极易引起污染,造成严重后果。

对于注射剂生产来说,首先要选择物理、化学性能都符合质量要求的内包装材料;处理内包装材料的最后一次清洗的水应是无菌的注射用水,清洗后的内包装材料还应经过高温灭菌,并在无菌环境中存放以及在规定存放期限内使用。

4.3.6进行微生物、尘埃粒子、风速等的监测严格按照GMP要求,定期进行各项微生物、尘埃粒子和风速等的监测,例如:对各种水质和工艺用气(汽)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监测;对洁净室空气中的浮游菌、沉降菌的监测;对无菌设备清洁灭菌的验证;对没有除菌的料液进行活菌数测定;对清洗后的内包材和器具进行活菌数测定等;对洁净区和关键设备的微生物、尘埃粒子和风速的测定等。

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制定规避风险的措施。

4.4热原污染控制由于热原与微生物密不可分,而且,不论是死的还是活的微生物,都会导致热原污染,因此除了保证灭菌设备的灭菌能力外,还应尽量减少微生物对环境、工艺用水、器具、原辅料等除菌前的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