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吉林省辽源市经济发展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吉林省辽源市经济发展情况
2013年,辽源市以加快转型为主线,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克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和资源环境约束带来的新挑战,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全市经济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0.22亿元,首次突破700亿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5%。
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上年的8.89:58.97:32.14调整为8.31:59.15:32.54。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8.2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14. 2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7.81亿元,增长10.1%。
(一)生产领域全面提升。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2013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1.29亿元,可比增长4.3%。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2.38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4%。
粮食生产喜获丰收,粮食产量达145.6万吨,比上年增产12.85万吨,增长9.68%,实现了“十连增”。
牧业生产稳步发展。
猪、牛、羊和家禽饲养量分别发展到78.66万头、22.71万头、9.83和1532.5万只。
肉、蛋、奶产量分别为9.39、5.09 和0.42万吨。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增速趋缓。
2013年全市规模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85.5亿元,同比增长15.3%,低于上年同期6.7个百分点。
完成工业增加值34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3%,虽然低于上年同期4.2个百分点,但仍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
工业实现利润18.86亿元,比上年下降19.56%。
服务业实现较快发展。
2013年全市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27.8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高于全市生产总值增速0.6个百分点,近年来首次超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5.52亿元,比上年增长11.7%;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05亿元,增长11.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4.3亿元,增长4.7%;金融业增加值10.93亿元,增长11.7%,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4.93亿元,增长9.1%;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服务业分别实现增加值58.63和43.02亿元,增长9.5和10.4%。
(二)需求领域协调增长。
投资需求较快增长。
2013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3.11亿元,同比增长20.2%。
其中,城镇以上投资473.9亿元,增长19.32%;农村投资49.21亿元,增长29.43%。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9.49亿元,增长1.2倍;第二产业投资30 3.83亿元,增长10.32%;第三产业投资199.79亿元,增长32.33%。
在二产中,工业投资完成270亿元,增长22.0%。
全市亿元以上建设项目237个,比上年增加31个,完成投资430.24亿元,增长14.68%,亿元以上项目占全部建设项目投资的82.25%,比上年提高9.09个百分点。
其中10亿元以上建设项目31个,比增加3个,增长10.7%,大项目建设的推动有力地支撑了经济发展。
房地产开发投资趋缓,销售向好。
2013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4 4.05亿元,比上年下降5.31%,增幅同比回落85.69个百分点。
商品房销售面积52.11万平方米,增长16.27%,其中住宅48.67万平方米,增长12.84 %;商品房销售额17.94亿元,增长44.68%,增幅同比提升38.3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15.99亿元,增长39.29%。
消费需求平稳提升。
201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67.5 5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增速高于全省水平0.1个百分点。
其中,全年城镇零售额151.54亿元,增长15.2%;乡村零售额16.01亿元,增长2.0%。
从消费规模看,限额以上零售总额46.95亿元,增长5.3%;限额以下零售总额120.6亿元,增长17.5%。
从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16.55亿元,增长12.59%,商品零售额151亿元,增长13.94%。
外贸进出口总值快速增长。
2013年全市对外贸易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22018万美元,增长28.82%,增速位列全省第二。
其中出口总值11536万美元,增长63.7%,增速位列全省第一;进口总值10482万美元,增长4.36%。
(三)民生领域不断改善
财政支出进一步向民生倾斜。
2013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3. 8亿元,同比增13.5%。
全市保民生促和谐,财政支出进一步向民生倾斜,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体育和传媒、交通运输等直接与民生相关的支出达54.25亿元,比上年
增支4.18亿元,上述重点支出合计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总量为57.8 4%。
保障性安居工程取得实效。
2013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扎实推进,全市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5914套。
其中,廉租住房808套,城市棚户区8016套,国有工矿棚户区7090套。
回迁居民1.7万户。
实施暖房子改造192.6万平方米。
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2013年,辽源市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和社会事业投资持续增长,人文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全市基础设施共完成投资87.46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16.7 2%。
其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25.89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19.31亿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30.55亿元。
(四)运行环境不断改善
信贷规模不断扩大。
2013年,辽源各级金融机构继续为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371.68亿元,比年初增加42.42亿元,增长12.93%。
其中,个人储蓄存款余额275.1亿元,比年初增加33.35亿元,增长13.86%。
各项贷款余额276.92亿元,比年初增加47.2亿元,增长20.66%。
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96. 84亿元,比年初增加18.76亿元,增长43.04%。
招商引资较快增长。
2013年全市招商引资签约项目266个,计划总投资740.07亿元。
共引进省外资金407.29亿元,增长26.4%。
物价走势总体平稳。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3%。
八大类消费“四升三降一平”。
其中,食品类消费价格涨幅为3.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涨幅为4.9 %;衣着类价格涨幅为2.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涨幅为0.4 %;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1.2%;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下降0.5%;居住类价格下降0. 4%;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保持持平状态。
民营经济竞相活跃。
2013年,辽源市实现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1378.3亿元,增长24.3%,高于全省水平8.2个百分点,位于全省第一位;全部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30.8万人,同比增长8.1%,增速列全省第一位;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402.6亿元,占GDP比重达5 7.5%,列全省第一位。
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8%。
节能减耗取得实效。
2013年全市综合能源消费量277.58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03%,产值单耗达到0.23吨标准煤/万元,下降1
6.74%。
在工业41个行业中,21个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
二、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现代农业发展投入不足,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不够。
良种和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近年来政府和农户对农业的投入虽有所增加,但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
求,而且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的制约,投入高、周期长、风险大,民间投资望而却步,品牌投入少,生产规模小,主打品牌不明显,这都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部分重点企业生产滑坡严重,工业经济效益有所下降。
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5.8%,制造业增长12.8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6 %。
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有59户企业累计产值同比下降,占全部企业的19.3%,其中产值减少在1000万元以上企业有44户。
辽源矿业集团公司减少15.5亿元,辽源市真雨实业集团公司减少7.2亿元,金昌集团公司减少5.3亿元,辽源渭津金刚水泥集团减少2.1亿元。
规模工业效益下滑。
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8.86亿元,下降19.56 %;实现税金16.3 3亿元,下降16.63%;亏损企业20户,亏损额达7.11亿元,增长4. 5倍。
(三)物价持续上涨,制约消费增长。
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一方面对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刚性拉动零售额增长,另一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制约了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
粮油、肉禽蛋、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其消费的弹性小,替代效应不明显,无论价格涨跌,都必须消费,因此物价上涨特别是生活必需品的涨价,增加了居民的消费支出,影响居民的即期消费和质量。
对于中低收入居民家庭来说,无疑加重了负担,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需求的扩大。
(四)限上企业少,服务业增长点不多。
近年来,虽然辽源市服务业有了较快发展,服务业层次也有了明显提升,但由于众多因素的制约,服务业仍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相比还存在许多问题,与我省其他市州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服务企业中限额以上只有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157户和重点服务联网直报企业35户,如果没有新增大型的服务企业做支撑,服务业的后续发展形势并不乐观。
(五)财政收入增幅收窄,经济质量有待提升。
2013年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速位于全省第八;全口径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5.5%,位于全省末位,以较低的财政收入支撑较高的经济增长,说明辽源市经济发展质量较差。
三、促进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对策和建议
(一)落实惠农政策,强化为农服务,树立农产品品牌意识。
继续宣传和落实好国家、省各项惠农政策,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有效地提高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积极开展良种、农业科技推广活动,加强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和服务,使农产品产销对路,减少损失,促进农民增收。
加大对市场开发资金的投入力度,进一步组织举办特色产品展销推介会,提高特色产品的知名度,同时积极开拓内销市场,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宣传,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
(二)壮大工业企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工业经济目前是辽源市经济发展关注的重点。
一是要壮大发展实体企业经济力量,做大做强煤炭、钢铁、水泥、电力、铝材等附加值高的产业,提高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二是要关注工业增加值率的各项构成,降低企业成本,减少亏损企业面,增加企业利润总额,提高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三是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的投入,引进高技术人才,增强高新技术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立足辽源发展实际,明确产业结构定位。
从三次产业结构看,“稳一促二提三”是重要的战略选择。
辽源市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难以在短期内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发展仍旧是必然选择,关键是使“二三一”到“三二一”转变的过渡时期尽可能短,所以,应该采取“稳一促二提三”的战略路径:稳步发展农业,在保持工业较高速度增长、加快推进辽源市工业化进程的同时,把加快服务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并逐步地提高服务业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