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
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
![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5809505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8.png)
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一、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它有许多结构,包括目镜、物镜、遮光器、反光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转换器、载物台、通光孔、镜臂、镜柱、镜座等。
放大倍数是由目镜和物镜的乘积决定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体积越大,但数目越少。
调光作用可以通过遮光器和反光镜来实现,光线强时使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光线弱时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调焦作用可以通过转动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来实现,使镜筒上升或下降。
使用显微镜时,应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安放装片、调焦和整理收镜。
显微镜成像特点是放大的倒像,放大倍数越高,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如果需要确定污点位置,可以先转动目镜,看污点有没有随之转动,然后推动玻片标本,看污点有没有随之动,最后如果两项都没有,污点就在物镜上。
二、观察和测量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向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
在进行测量时,需要注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测量物体周长时,可以使用细线和刻度尺;测量物体面积时,可以使用方格纸,方格面积乘以方格数即为叶片面积;测量物体体积时,可以使用量筒和水,先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然后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最后用V2减去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测量温度时,可以使用温度计,直肠处的体温最接近人体体温37.4℃。
三、采集与制作标本在生物学研究中,采集和制作标本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对于植物标本,有腊叶标本和浸制标本两种分类。
制作植物腊叶标本需要采集筒、铁锨、枝剪、绳子、标本夹、标本号牌、标签、吸水纸等工具。
采集植物时,草本植物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而木本植物则包括茎、叶、花或果实的枝条。
制作方法包括整形、压平、干燥和装贴。
制作昆虫标本需要使用捕虫网、毒瓶、三角纸包、展翅版等工具。
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
![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5a6b204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99.png)
一、生命的组成和分类1.生物的基本结构: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生物的分类:生物可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真核生物可分为动物、植物、真菌和原生生物。
二、生物的营养和呼吸1.生物的营养方式:生物的营养方式包括光合作用、草食和肉食。
2.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吸收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3.呼吸过程:生物通过呼吸过程将葡萄糖和氧气转化为能量、二氧化碳和水。
三、生物的运动和感觉1.生物的运动方式:生物的运动方式包括自主运动和对环境刺激的反应。
2.细胞的运动:细胞通过鞭毛、纤毛和肌动蛋白等机制进行运动。
3.植物的运动:植物的运动可以通过生长和弯曲等方式实现。
四、生物的生长和繁殖1.生物的生长:生物的生长是指体内物质的积累和增长。
2.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生长主要通过细胞分裂和不断形成新的组织。
3.生物的繁殖:生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五、遗传和变异1.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物质的遗传和信息的遗传。
2.基因的作用:基因是控制个体遗传特征的单位,表现为遗传特征的表现型。
3.变异和进化:变异是生物种群中个体遗传性状的差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六、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保持生物稳定有重要作用。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等。
七、常见的动物和植物1.常见的动物:常见的动物包括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2.常见的植物:常见的植物包括苹果树、玫瑰花、向日葵等。
最新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
![最新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713183f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2d.png)
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上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第一章科学探究方法1.科学探究的意义和方法:观察、比较、实验、归纳、总结、提问等科学方法;2.科学实验的步骤:设计实验、实施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等。
第二章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1.细胞的基本概念:结构、形态、功能;2.细胞的发现和研究历程;3.细胞的种类和形态:原核细胞、真核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等;4.细胞的组织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第三章细胞的组成1.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构造、调节物质出入等;2.细胞质的组成和功能:细胞质基质、细胞器等;3.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核膜、染色体、核仁等;4.金字塔实验:了解DNA介导遗传的过程。
第四章基因的遗传1.种群的变异和演化: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等;2.遗传的基本规律:同源性、分离、组合等;3.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编码蛋白质、决定性状等;4.突变的产生和作用:突变的原因和后果。
第五章生物的多样性1.物种的概念和分类: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原则和分类等级;2.生物的命名方法:拉丁名、种加词等;3.动植物分类的特点:多样性、共性等;4.人类分类的特点和方法:人的物种分类、人种和民族的分类等。
第六章生物的物质与能量1.物质的循环和能量流动:食物链、食物网等;2.光合作用:光合有关的概念、作用过程和公式等;3.呼吸作用:呼吸的概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等;4.发酵作用的类型和应用:乳酸发酵、酒精发酵等。
第七章生物与环境1.生物适应和生态位:生物的结构、形态和生活习性的适应;2.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生物群落、生物圈等;3.生态平衡和稳定性:自然平衡、人为干扰对生物的影响等;4.生态环境保护意义和措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
冀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归纳
![冀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b73efd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f7.png)
第一章1、显微镜的结构及各结构功能。
结构:目镜、物镜、镜筒、镜臂、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压片夹、反光镜、镜座。
作用:放大调整物像2、显微镜使用过程(每个过程应注意的方法)①取镜和安置: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离试验台边沿10cm处。
②对光:转动变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光辉较强时用平面镜,光辉较弱时用凹透镜。
③安置装片:把制作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让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④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降落至凑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意物镜不要遇到标本(此时必定要看着物镜)。
左眼向物镜内观察,同时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涨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在稍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楚。
3、什么是观察,观察的序次观察是我们认识、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惯等第一手资料的基本方法,也是研究生命问题的第一步。
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在观察方向上,一般采纳先整体后局部,向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序次4、量筒丈量时的方法。
①在量筒内倒适当的水(以淹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整体积V2③用V2—V1,获得待测固体的体积5、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①采集②压制或浸泡③成品动物标本:①捕获、杀死、放入三角包②插针③固定在展翅板上④保留(成品)6、研究实验的六个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7、研究实验的设计要求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要坚持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研究的结果经过频频的实验论证,证明无误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二章1、植物六大器官的功能。
根:固着、支持、储藏、生殖等功能,最主要的是汲取水和无机盐。
茎:支持、储藏、营养、生殖、输导水和无机盐还有有机物。
叶: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花:进行传粉和受精,发育成就实。
果实:保护种子,并储藏营养物质。
冀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本知识1
![冀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本知识1](https://img.taocdn.com/s3/m/342fb26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6d.png)
冀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本知识学习七班级生物课本知识是快乐的来源,整理了关于冀教版七班级生物上册课本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冀教版七班级生物上册课本知识(一)走进生物实验室*一、生物的特征(1)会呼吸。
(2)有新陈代谢。
(3)不停的从外界获取养分。
(4)可以繁殖,遗传,变异。
二、了解生物实验室规则。
(见课本3页)三、常用的生物实验器具及用途。
(1)常用的生物器具:镊子、滴管、烧杯、解剖针、滴瓶、三脚架和石棉网、放大镜、刀片、培育皿、酒精灯、载玻片和盖玻片、试管夹。
(2)酒精灯:酒精为易燃液体,使用前检查灯芯、有无酒精;禁止向燃烧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不用嘴吹用灯盖盖灭;酒精燃烧用湿布扑灭。
*四、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及作用。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五、物镜与实相相反(完全倒像):上下倒、左右倒,例如:b在显微镜里是q六、如何确定污点位置? 先转动目镜,看污点有没有随之转动;随后推动玻片标本,看污点有没有随之动;最后如果两项都没有,污点就在物镜上。
冀教版七班级生物上册课本知识(二)练习测量一、对生物进行测量的意义:生物体多为不规则物体,需借助工具仪器及特殊的方法,才能描述生物的形状时,需要数据来表示,要求对生物体进行测量。
*二、测量的方法:1、测量叶片周长:用毛线围出树叶的轮廓,取三次平均值。
2、测算叶片面积:在方格纸上画出叶子的轮廓,再数个数,然后四舍五入。
3、测量葡萄体积: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4、测量体温:(1)水银温度计测烧杯中热水的温度。
(2)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
5、温度计的使用(1)轻拿轻放。
(2)测量水温时将温度计悬垂与液体中。
(3)水银稳定后在进行读数。
测量时由于测量工具和测量人的不同,误差是难以避开的。
可以实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方法,尽可能地减少误差。
七年级冀教版上册生物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冀教版上册生物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96b4c2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fa.png)
七年级冀教版上册生物必背知识点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七年级冀教版上册生物必背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
一、细胞基本结构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通常由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组成。
二、营养物质的利用
生物体根据自身需求,将养分分解为葡萄糖等简单有机物,并通过呼吸作用将其转化为 ATP 等能量分子,供生命活动所需。
三、继承与变异
遗传物质 DNA 通过遗传基因传递给后代,同时在遗传过程中也会发生突变等变异现象,这些变异现象对物种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四、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或以上的后代细胞的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
五、组织器官与机体
生物体由不同的组织以及器官构成,这些组织和器官之间协调一致,才能够实现生物体内的正常生理功能。
六、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不同种类生物的多种多样性,地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维护是全人类的责任。
七、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和破坏会危害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因此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以上是七年级冀教版上册生物必背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掌握这些知识,从而更好地学习生物,了解生命的奥秘。
七年级上冀教版生物知识点
![七年级上冀教版生物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432ee29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cd.png)
七年级上冀教版生物知识点生物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七年级上冀教版生物中,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是很多的。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一、生物的组织与器官1. 组织:人体是由许多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等。
2. 器官:每一种组织都可以形成不同的器官,如心脏、肝脏、胃等。
这些器官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 细胞:生物体的最小的生命单位,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是由细胞进行的,包括分裂、增长、代谢、运动等等。
二、生物的运动和感知1. 生物的运动:生物的运动包含了内部和外部两种形式。
内部运动是指生物的器官和组织之间的运动,外部运动则包括了整个生物体的运动,这些运动有助于生物体的生存和繁衍。
2. 生物的感知:生物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外界的刺激,包括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等。
这些感官可以帮助生物对环境做出反应,从而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
三、生物的遗传与进化1. 遗传: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是DNA,它决定了生物体的性状。
遗传是生物种群保持自身的稳定和变化的基础。
2. 进化:生物在一定适应环境的长期生存中,具有遗传性转化的现象。
这种遗传性转化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演化,最终促成了物种的进化。
四、生态和环境保护1. 生态:生物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研究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物种间的互相依存、食物链及循环等。
2. 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保护环境与自然就是保护人类,也是保护地球更为美好的未来。
以上是七年级上冀教版生物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些知识点更好地了解生物学,也能够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加美好。
七年级冀教版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冀教版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3766f0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d0.png)
七年级冀教版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珍惜学习七年级生物知识点的时间可以使生命变的更有价值。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冀教版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七年级冀教版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一)学会观察一、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顺序,观察方式: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方位:整体→局部,宏观→微观,外→内,左→右。
二、观察月季枝条:茎带刺,小叶边缘有锯齿,花颜色鲜艳,有红色、黄色……月季花:从外向内依次为萼片、花瓣、雄蕊、雌蕊;花药用放大镜观察球形有很多突起。
三、显微镜使用:1、取镜和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离实验台边缘 10CM处;2、对光:转动转化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
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
3、安放装片:把制作的花粉粒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让标本正对通光孔;4、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物镜接近花粉粒为止,注意物镜不要碰到玻片标本(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左眼向目境内观察,同时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清晰。
想一想: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了花粉粒,与电镜下的花粉粒有何不同?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了花粉粒没有在电镜下看到的花粉粒大,并且看不到花粉粒表面细微的结构。
七年级冀教版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二)采集与制作标本一、植物标本的概念:P12分类:(1)腊叶标本 (2)浸制标本二、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1、采集工具:采集筒、铁锨、枝剪、绳子、标本夹、标本号牌、标签、吸水纸……2、采集植物:草本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全植物;木本植物:茎、叶、花或果实的枝条。
3、制作:整形→ 压平→ 干燥→ 装贴。
三、植物标本的作用:1、学习活动中,认识植物;2、科学研究中,植物分类的依据,为植物资源的考察、认证提供实物资料;3、科普宣传;4、工艺品。
大家谈:1、采集植物标本时,为什么要选择具有花和果实的植株或枝条?答:对于一般高等植物来讲,花和果实是分类的重要依据,所以采集植物标本时,要选择具有花和果实的植株或枝条。
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讲解总结
![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讲解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a0dfb6703d8ce2f006623ec.png)
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讲解总结1、显微镜的结构及各结构功能。
作用:210cm处。
镜。
③安放装片:把制作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让标本正对通光孔心。
④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意物镜不要碰到标本(此时一定要看着物镜)。
左眼向物镜内观察,同时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在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3、什么是观察,观察的顺序?观察是我们了解、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也是探究生命问题的第一步。
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向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4、量筒测量时的方法。
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5、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①采集②压制或浸泡③成品动物标本:①捕捉、杀死、放入三角包②插针③固定在展翅板上④保存(成品)6、探究实验的六个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7、探究实验的设计要求?在科学探究过程,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探究的结果经过反复的实验论证,证明无误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二章1、植物六大器官的功能。
根:固着、支持、贮藏、生殖等功能,最主要的是吸收水和无机盐。
茎:支持、贮藏、营养、生殖、输导水和无机盐还有有机物。
叶: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花:进行传粉和受精,发育成果实。
果实:保护种子,并贮藏营养物质。
种子:是植物传宗接代的工具,发育成新植物体的幼体。
2、根及根系的概念和分类一株植物体上所有的跟的总和叫做根系。
主根和侧根区别明显的根系是直根系;主根不明显,主要由不定根组成是须根系3、变态的概念及意义植物的茎和叶因适应某一特殊环境而改变了它原有的形态、结构,甚至功能,这种变化叫做变态。
七年级上生物知识点冀少版
![七年级上生物知识点冀少版](https://img.taocdn.com/s3/m/f4f1ebf7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96.png)
七年级上生物知识点冀少版
七年级上生物知识点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和生命现象的科学,学习生物学知识可以帮
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和其他生物。
在七年级上学期中,我们学
习了许多生物学知识点,下面将简要介绍一些重点内容。
组成人体的细胞
所有生物都由细胞组成,人体也不例外。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器等组成。
其中,细胞核
是控制细胞活动的“大脑”,细胞质是细胞内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细胞器则包括许多不同的器官,如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
人体的组织和器官
细胞是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然而,在真正的生命活动中,细
胞需要与其他细胞组成组织,器官等结构才能发挥作用。
人体肌
肉组织使我们能够运动,消化系统让我们摄取和处理食物,循环
系统让血液流动,输送氧气和养分。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是描述食物关系的图表,以食物链的形式呈现出每个生物如何依靠其它生物生存。
例如,草被食草动物吃掉,再被食肉动物捕食。
然而,现实中的生命关系更为复杂,因此,我们需要使用食物网来更好地描述这些关系。
细菌
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包括许多不同的种类,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细菌可以在人体内帮助我们消化食物,但也有些细菌会引起人类疾病。
因此,通过正确的卫生习惯以及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来控制细菌数量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是七年级上学期中重点的生物学知识点,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来更好地了解生命和生物,从而更好地保护和维护生态环境。
冀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a4a9acac1c708a1284a444f.png)
冀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显微镜的结构及各结构功能。
结构:目镜、物镜、镜筒、镜臂、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压片夹、反光镜、镜座。
作用:放大调整物像2、显微镜使用过程(每个过程应注意的方法)①取镜和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离试验台边缘10cm处。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
③安放装片:把制作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让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④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意物镜不要碰到标本(此时一定要看着物镜)。
左眼向物镜内观察,同时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在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3、什么是观察,观察的顺序?观察是我们了解、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也是探究生命问题的第一步。
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向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4、量筒测量时的方法。
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5、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①采集②压制或浸泡③成品动物标本:①捕捉、杀死、放入三角包②插针③固定在展翅板上④保存(成品)6、探究实验的六个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7、探究实验的设计要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探究的结果经过反复的实验论证,证明无误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二章1、植物六大器官的功能。
根:固着、支持、贮藏、生殖等功能,最主要的是吸收水和无机盐。
茎:支持、贮藏、营养、生殖、输导水和无机盐还有有机物。
叶: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花:进行传粉和受精,发育成果实。
七年级上册生物冀教版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冀教版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cd396ad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9b.png)
七年级上册生物冀教版必背知识点生物是一门关于生命的科学,它探究生命现象、规律与原理。
七年级上册生物冀教版中的必背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细胞与生命1.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部分。
2.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壳,它具有选择性通透性作用,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 细胞质包含细胞内大部分的液体和细胞器,其中包括核、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4. 核是细胞中的重要器官,它包含了生物的遗传信息,能够指导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二、人体结构与功能1. 人体呼吸系统包括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它可以提供氧气,排除二氧化碳,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2. 人体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它能将营养物质分解吸收,为人体提供热量和能量。
3. 人体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三个部分,它可以将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循环输送至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4. 人体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脊髓、神经和感觉器官,它可以传递感觉信息和控制身体的运动和行为。
三、分类与进化1. 生物按照不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组成不同的类群,其中包括动物、植物、真菌、原生生物、细菌等。
2. 生物进化是指生物长期生存和繁衍过程中产生的适应性变化,它可以使得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3. 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选择、遗传变异、隔离和基因流动等。
四、基因与遗传1. 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其中包含了生物的遗传基础和遗传信息。
2. 遗传是指生物将自己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现象,它是生物进化和变异的重要途径。
3. 遗传物质主要包括DNA和RNA,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和遗传。
以上就是七年级上册生物冀教版必背知识点的内容,希望能对学生们在生物学的学习中有所帮助。
生物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科学,要充分发挥实验和观察的作用,深入学习生物学的本质和概念,建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
冀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思维导图(冀教版)
![冀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思维导图(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c4f6007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73.png)
4,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
第五节 裸子植物
1,提供化工和医药品原料
作用
2,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3,提供优质木材
4,绿化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减少噪声
1,根系为直根系
主要特征
2,叶脉为网状脉 3,花各部分的基数是5或4
双子叶植物
4,种子的胚有2片子叶 1,提供食物
作用
2,美化环境
3,纺织工业原料
第六节 被子植物
生长
新的细胞要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体积由小变大 细胞体积变大
表皮
植物细胞
叶肉 叶脉
细胞结构和形态发生变化,分化成组织
叶芽 上皮组织
第二节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动物细胞
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1,保持原植物体的优良特点
组织培养技术
2,培养无病毒植株
3,实现“工业化”生产
根
茎
叶 被子植物
花
果实
器官构成
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遵从先整体后局部,先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前到后,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观察方式
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
第二节 学会观察
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取镜,安放,对光,安放装片, 调整焦距,观察和收放等
1,取镜时轻拿轻放
显微镜的操作程序
2,安放装片时,标本要正对通光孔中心,使目镜,镜筒,物 镜和标本成一条线
七年级上册生物(冀教版)
第一章 开启生物之门
学生实验守则
1,使实验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目的 2,可以避免不正确操作引发的意外事故和不必要的伤害
作用是观察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结构
目镜
决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粗准焦螺旋
大范围升降镜筒,快速获得标本的物像
冀少版生物七上知识点
![冀少版生物七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dee2c09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0c.png)
冀少版生物七上知识点一、生物分类1. 五大分类法:(1)古生物学分类——根据古生物对生物的历史演化关系进行分类。
(2)解剖学分类——根据生物的外形、内部结构进行分类。
(3)形态学分类——根据生物的形状、表面结构、色素等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4)生理学分类——根据生物的生理活动、内部物质代谢反应等生理特征进行分类。
(5)遗传学分类——根据生物的遗传特征和遗传变异的规律进行分类。
2. 八大等级:(1)界(kingdom)——大体上按照细胞结构形态和分子结构形态将生物划分为真核细胞有机生物界、原核细胞有机生物界、无细胞有机生物界和无机物界。
(2)门(phylum)——比界更小的一个等级,根据形态、细胞结构、分子结构等不同,将生物分成不同类群。
(3)纲(class)——是比门更小的分类级别,依据生物的形态、发育、结构和适应性进行分类。
(4)目(order)——是比纲更小的分类级别,根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行为习性进行分类。
(5)科(family)——是比目更小的分类级别,根据表面观察的形态特征和内部的细胞结构特征进行分类。
(6)属(genus)——是比科更小的分类级别,根据形态特征和属间的遗传变异率进行分类。
(7)种(species)——是比属更小的分类级别,根据某些度量值和族群间的遗传变异率进行分类。
(8)变种(variety)——是比种更小的分类单位,生物个体之间在某些方面有明显差异,但有共同的种类属性。
二、生物分类和进化1. 生物分类和进化:通过分类和分配不同的名称,可以容易地理解物种的进化变化关系,所以,分类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来分析生物的进化变化和古生物的演化史。
2. 生物进化:最近研究发现,生物从古老简单的生物逐渐演化到当下复杂生物,这期间发生着演化变化,也就是生物的进化。
生物之间的进化伴随着环境的改变,以及遗传物质的突变和变异,越适应环境的物种就越容易存活,这是生物进化的本质原理。
冀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冀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c8ce5da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1.png)
冀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1.研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
3.测量人的体温部位有口腔、腋窝、直肠,其中直肠温度最高,并且最接近人体内部体温。
4.测量时,由于测量工具和测量人的不同,误差是难以避免的。
可以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措施减少误差。
5.采集植物标本要株形端正,尽可能采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齐全的植株。
植物标本分为腊叶标本和浸制标本。
腊叶标本制作包括整形、压平、干燥、装贴处理等过程。
6.制作昆虫标本的步骤是插针、展翅、干燥、保存等过程。
7.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第二章8.掌握课本P20枝条模式图。
9.完整叶的结构包括叶片、叶柄、XXX。
课本P21图2-4.10.常见的变态茎有土豆、藕、黄瓜的茎卷须等;变态根有甘薯、萝卜等;变态叶有猪笼草、碗豆的叶卷须、仙人掌的叶剌、槐树的叶剌等。
11.植物的根系分为直根系(包括主根和侧根)和须根系(由大量不定根组成)两种类型。
12.植物茎的基本特征是具有节和节间。
13.虫媒花花冠鲜艳、芳香或独特的气味来吸引昆虫传粉。
风媒花没有鲜艳的花冠和特殊的气味,花多而密集、花粉轻而干燥、容易被风吹送。
14.小麦、水稻的果实是颖果,豆类是荚果,苹果、梨、桃是核果。
15.菜豆花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等组成。
蔬菜可分为根菜类、茎菜类、叶菜类、花菜类、果菜类等类型。
16.菜豆的根系是直根系,叶具有网状脉,花的各部分基数为5或4,种子的胚有2电影叶,属于双子叶动物。
17.芹菜的作用是降低血压;洋葱降低血脂;姜可以健胃;黄瓜有美容的效果;葱可以治感冒等。
18.课本P32小麦花、水稻花的结构。
19.水稻和小麦的根系是须根系,叶脉具有平行脉,花的基数是3,胚有1电影叶,属于票据叶动物。
粮食作物包孕三大类: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
20.松的根茎很发达,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胚珠裸露,没有子房壁,形成的种子也裸露,没有果皮包被,这叫做裸子植物。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冀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冀](https://img.taocdn.com/s3/m/29016e64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2.png)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冀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解析生物学是关于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重要一支。
在七年级生物上册中,我们将学习到生物学中的一些基础、重要且常见的知识点,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解析。
一、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在生物学中,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的基础内容。
毕竟,只有对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研究植物生长和发育的规律。
1. 植物的基本结构和有性生殖植物是由根、茎、叶等部分组成的,其中根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茎则承担着支撑和转运的作用,而叶在做光合作用的同时,调节水分蒸腾。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植物有性生殖的过程,包括花的结构、传粉以及种子的形成等。
2. 植物的无性繁殖在植物繁殖过程中,无性繁殖也是我们必须学习的一个内容。
无性繁殖包括植物的块茎、走茎、叶片、芽等结构的形成和繁殖。
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动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生物种类之一,了解其结构和功能对于我们对动物的认知和深入了解也有必要。
1. 动物的身体结构动物是由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四个层次构成的。
对于动物结构理解的深入,能够有助于我们对于各个动物的习性、习惯及生长发育等方面进行了解。
2. 呼吸和循环系统对于动物来说,呼吸和循环系统是其最为基础和重要的生理部位。
呼吸系统通过吸入、运输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来进行呼吸作用,而循环系统则完成了血液的输送和各种物质的代谢。
三、人体的健康与生活人体健康是我们非常关心的话题,而生物学知识也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维护个人身心健康,了解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情况。
1. 健康与饮食我们通过学习人体的生理机能和代谢过程,了解人体所需的能量、营养物质和水分等,从而掌握好合理饮食知识,保证身体机能和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2. 人体的疾病与预防人体的健康还需重视疾病的防范和预防。
在生物学的学习中,我们可以了解了各种疾病的基础知识、疾病的预防措施以及有助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和食谱。
通过对七年级生物上册中重要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生命现象和规律,学会生活管理和预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一、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微镜的主要结构:放大作用:目镜、物镜。
放大倍数=目镜×物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体积越大,数目越少)调光作用:遮光器(具光圈)、反光镜(平面镜、凹面镜)光线弱时:大光圈和凹面镜光线强时:小光圈和平面镜调焦作用:粗、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2、显微镜使用过程(每个过程应注意的方法)①取镜和安放: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
③安放装片:让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④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意物镜不要碰到标本(此时一定要看着物镜)。
左眼向物镜内观察,同时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在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⑤整理收镜3.显微镜成像特点:放大的倒像;放大倍数越高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如:标本为“b”,则物象为“p”;若物象在视野左下方,则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物象移至视野中央4. 如何确定污点位置?先转动目镜,看污点有没有随之转动;随后推动玻片标本,看污点有没有随之动;最后如果两项都没有,污点就在物镜上。
二、观察和测量1.观察的顺序: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向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
2.练习测量(注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1 ) 测物体周长时的方法——细线和刻度尺(2)测物体面积时的方法——方格纸(方格面积乘以方格数即叶片面积)(3)测量物体体积时的方法——量筒和水(4)测量温度——温度计(直肠处的体温最接近人体体温37.4℃)三.学习探究1.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设计实验的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例如: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1、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水吗?(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研究性科学问题,以问号结尾)2、作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水。
(猜想有科学依据,完整的陈述语句,句号结尾。
)3、设计实验:(1.要确定实验单一变量;2.合理设计对照实验——分对照组和实验组)材料:菜豆20粒,培养皿两个。
实验步骤:(1)、将种子平均分为两组,放在两个培养皿中,放入同样的棉花,都放入10粒菜豆种子。
(2)、保持1号培养皿内干燥;经常向2号洒水,使棉花保持潮湿,但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3)、将两个培养皿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保持光照相同。
(4)、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
4、完成实验:5、得出结论:种子萌发需要水。
(描述现象。
处理数据。
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撰写探究报告。
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第二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一、玻片标本的特点及分类常用的玻片标本有:切片、涂片、装片依据保存时间分类:永久的和临时的两类玻片标本临时装片的制作:①擦②滴(植物材料滴加清水,动物材料滴加生理盐水)③取材④展⑤盖⑥染二、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地球上的生物几乎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切西瓜流出的液体是细胞液,来自于细胞的液泡。
3.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4.金秋十月,观香山红叶,原因是气温降低,叶绿素分解形成较多的花青素。
5.海带细胞里的碘是海水的许多倍,而海带仍能从海水中吸收碘,原因是细胞膜的作用。
二、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细胞核→染色体→ DNA(脱氧核糖核酸,主要的遗传物质)+ 蛋白质三、生物体生长现象的主要原因:细胞数目的增多,通过细胞分裂来实现细胞体积的增大,通过吸收营养物质来实现四、细胞分裂与分化细胞分裂:一个细胞变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化: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的方向变化的过程。
组织:形态相似、结构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细胞群,叫做组织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比较植物体、人体的主要组织的基本功能及分布情况五、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1、多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器官:不同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营养器官)(生殖器官)2、人体(或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人和动物所特有,植物没有)→个体系统:不同的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称为系统。
人体的八大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三、单细胞生物的典型——草履虫主要结构及其功能:细胞膜(表膜)——呼吸,排出废物和多余的水份细胞质——食物泡:在体内按一定线路流动,在流动过程中,食物被分解、消化和吸收伸缩泡:排出废物和多余的水分细胞核——大核:主要管营养代谢。
小核:主要管遗传纤毛——能摆动,使身体旋转前进口沟——摄食单细胞生物的特点:个体微小、只有一个细胞、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单细胞生物体例子:动物如草履虫;植物如小球藻;细菌如大肠杆菌;真菌如酵母菌什么是趋性(应激性)及趋性的意义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第三章形形色色的植物一、植物六大器官根:根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茎:分为主干和枝条,有节和节间。
叶:有叶片(光合作用)、叶柄、托叶。
花:分为虫媒花和风媒花果实:保护种子,并贮藏营养物质。
种子:是植物传宗接代的工具,发育成新植物体的幼体。
补充:变态根、茎、叶变态根:萝卜,人参,甘薯变态茎:土豆,藕,姜。
变态叶:仙人掌叶,松树叶,叶卷须,洋葱二、木本植物:乔木:高大有主干。
如:杨树、松、柳等。
灌木:低矮无主干。
如:大叶黄杨等。
三、多种多样的植物植物依据能否形成种子可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
孢子植物又可分为藻类、苔藓、蕨类,均通过孢子进行生殖,进化顺序由低到高依次为藻类→苔藓→蕨类。
依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可分为被子植物(有果皮)和裸子植物(无果皮)。
补充:雌蕊子房的结构及子房和果实的关系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胚珠→种子总结:不同植物类群的基本特征第四章多种多样的动物一、如何观察动物1.观察动物形态:先整体后局部,先体型后体色。
2.局部顺序:头—颈—躯干—四肢—尾三、动物的发展历程1.原生动物门例:草履虫(分裂繁殖)单细胞,没有捕食器官。
2.腔肠动物门例:水螅(出芽繁殖)多细胞有捕食器官3.扁形动物门例:猪肉绦虫(有了比较集中的神经系统)4.线形动物门例:蛔虫(有了雌雄之分,真正的消化系统)5.环节动物门例:蚯蚓(有了明显的体节和发达的肌肉壁)6.软体动物门例:蜗牛(有了头部和足的分化)7.节肢动物门(种类最多,数量最多)例:昆虫、虾蟹(有外骨骼,身体有许多节构成,足、触角等分节)脊椎动物门:体内有脊柱的叫做脊椎动物。
鱼(不能离开水)→两栖动物(不能完全离开水)→爬行动物(有的能离开水)→鸟类(出现恒温)→哺乳动物(胎生哺乳)1.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及鱼类的主要特征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体形呈梭形,可减少水的阻力。
呼吸用腮呼吸。
运动用鳍游泳鱼类的主要特征:①终生生活在水中②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③用腮呼吸④用鳍游泳⑤体内有脊柱2、两栖类和爬行类的主要特征两栖类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多数种类成体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少数种类成体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湿润,有辅助呼吸的作用;体温不恒定。
两栖类是动物进化中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类群。
青蛙主要靠肺呼吸,湿润的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3.爬行类的主要特征:皮肤表面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或骨质的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爬行。
4.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及鸟类的主要特征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①体形为流线型,可减少飞行阻力②体表被覆羽毛,正羽有利于飞行③前肢变成翼,适于扇动空气④龙骨突发达适于附着发达的胸肌⑤胸肌发达,给飞行提供动力⑥骨骼中空,可减轻体重鸟类的主要特征:①体表被覆羽毛②前肢变成翼③长骨中空,内有空气④有喙无齿⑤体温恒定⑥卵生5、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①身体被毛②用肺呼吸③体温恒定④体腔内膈⑤胎生、哺乳膈肌的功能: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
膈的收缩舒张,可以使胸腔扩大和缩小,因此能够帮助完成呼吸作用补充:什么是寄生、寄主、寄生虫寄生:一种生物生活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摄取营养以维持生活的现象。
寄生虫:营寄生生活的动物叫做寄生虫。
寄主:被寄生的生物叫做“宿主”,也称“寄主”。
四、我国位居前列的珍稀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东北虎,华南虎,朱鹮,褐马鸡,扬子鳄,黑颈鹤和藏羚。
第五章生物的多样性一、生物分类:①在生物科学上,对生物进行分类,多以生物的形态、习性或生理上的特点,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进化关系为依据。
②在生活、生产实践中,对生物进行分类,一般从生物生活环境、经济价值等角度来考虑。
生物分类单位:主要有七个,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少。
二、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的含义:⑴.简单地说,就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多样性;确切地说,生物多样性包括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⑵.我国的生物多样性:①物种丰富;②特有属、种繁多;③栽培植物、家养动物的种类也很丰富;④生态系统丰富多样。
⑶.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人口的快速增长是破坏或改变野生生物栖息地和过度利用生物资源的最主要的原因。
此外,环境污染也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
同时,还应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
①就地保护就是指在濒危生物原来的生活区域中对其实施保护。
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拯救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手段。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要场所。
如,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②迁地保护是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例如,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和基因库等的建设是实施迁地保护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