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医古文教学对人文素养的影响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医古文教学对人文素养的影响论文
论医古文教学对人文素养的影响论文
1培养学生“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生命意识
《黄帝内经》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的生命是天地万物之间最宝贵的。
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张介宾在《类经序》里把《内经》分为十二类:“夫人之大事,莫若死生,能葆其真,合乎天矣。
故首日摄生类。
”他把养生保命放在首类。
古人的这些观点都强调了生命至尊至重的思想。
而这些内容都出自医古文教材,都能引导学生体会生命的珍贵。
由于现实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倾向,导致一般课堂上生命教育常常缺席。
通过医古文教学向学生灌输尊重生命的意识,让他们懂得人生只有一次,生命可贵,珍视生命、敬爱生命、护持生命是人生第一要素,对自己也好,对患者也罢,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轻易放弃生命。
2培养学生仁爱慈悲的心灵
“仁爱”是传统的处世美德。
受其影响,中医学称治病救人为“仁术”。
如医学在《内经》中被称作“圣人之术”,后世也多称为“仁术”,充分说明了学医者应具备高度的智慧和高尚的医德。
孙思邈《大医精诚》中要求医生“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
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提倡对病家要有仁爱恻隐之心,一视同仁,一心赴救,视患者同亲人,体现了作者朴素的'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通过医古文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医家高尚的医德,让学生体会到仁爱慈悲之心是做医生的基本要求。
3培养学生儒雅谦恭的风范
谦虚恭敬,温和文雅,是古代医家极重视的礼仪风貌。
孙思邈《大医精诚》中这样论述:“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
”作为一个大医家,首先要维护医生的神圣尊
严,举止端庄,气度宽宏,不卑不亢。
其次要处理好医患关系,在患者面前“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
再次要处理好同行之间的关系,不能“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明,訾毁诸医,自矜己德”。
通过这些内容教育学生学习古代医家礼遇患者的学者风貌,言谈温和、举止文雅,仪表端庄、神态大方;把古代医家尊重同行的礼仪风貌转化为团结奋进的精神,同学同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宽容,既要保持竞争意识,又要排除嫉能妒才等倾向,创造和谐温暖的社会环境。
4培养学生忠诚笃信的人品
在医古文教材中,扁鹊、孙思邈、张仲景等人既是神奇医术的化身,也是医德高尚的光辉典范。
他们为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而其淡泊名利、忠信笃诚、乐善好施的为人之道深得时人的尊敬和后人的敬仰。
如《丹溪翁传》中,后人评价他:“其风声气节,足以激贪而厉俗”等。
可见这些医家追求的人格目标是博施济众,而个人生活则崇尚简朴。
当今社会的一些医生存在着严重的功利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邀射名誉、经略财物、自炫功能。
针对这种错误倾向,以古代医家高尚的人格教育同学,使他们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利与义的关系、奉献与索取的关系,必将有利于学生提高个人的品格与修养。
德国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医古文课程之所以能承担医学人文教育的使命,与其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有着不应忽视的优势。
医古文文选名医传记、名著名篇中蕴涵着尊重生命、重视亲情友情、弘扬真善美、追求真理的人文精神,是我们开展医学人文教学的丰富资源。
历代名医之所以能被世人敬重,被万世敬仰,关键是他们身上都表现出极高的道德修养,关爱生命与健康、减少疾病。
为患者解除病痛,是历代医学家的人生追求,这种强烈的责任意识.使“医乃仁术”的观念深入人心。
我们要深入发掘古代医家的人生追求与价值理念,要用这些鲜活生动的事实代替空泛的说教,要让人性的光辉浸润学生的心灵,唤醒人们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
把“以人为本,医疗保健,健康服务,促进和谐”的观念植根于医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成为具有
高尚人文精神、良好文化素养的德术兼备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