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工程《新闻学概论》考研笔记梳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学概论笔记梳理
前言
马工程版本的《新闻学概论》讲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这本书理解起来并不难,需要有一个系统的框架并且背熟大小标题。
这份笔记对于几乎所有可能考察到的知识点进行了梳理,你可以放心使用,但由于内容比较多,且话语十分政治化,背起来可能会稍显枯燥,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分清主次:
1.厘清这本书最核心的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观点
2.超级重点:四、五、六、七、八章;重点:一、二、三、十二章;次重点:九、
十、十一章
3.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融会贯通,而非仅看某一种资料,或只听信某一位学长学姐的经验,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将精华补充到自己的知识框架里
无论是看书还是看笔记,一定要带着逻辑思维去看,掌握上下文之间的联系,了解全章节乃至全书的架构。
笔记资料只是辅助工具,最终有多少收获,仍要看自身。
期待与你在武理相遇!
目录
马工程新闻学 (1)
绪论 (1)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1)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
三、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学习方法 (1)
第一章新闻本源 (2)
第一节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 (2)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2)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 (2)
第四节新闻的基本特征 (2)
第二章新闻真实 (3)
第一节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为什么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3)
第二节在新闻工作中坚持真实性原则(如何做到) (3)
第三节新闻真实是媒体公信力的前提(为什么) (4)
第三章新闻价值 (5)
第一节新闻价值的内涵 (5)
第二节新闻价值实现的过程(如何实现新闻价值) (6)
第三节新闻价值取向 (6)
第四章新闻事业 (8)
第一节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8)
第二节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 (8)
第三节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与任务 (9)
第五章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 (10)
第一节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10)
第二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如何理解、如何做) (11)
第三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12)
第四节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 (13)
第六章新闻宣传 (14)
第一节新闻宣传的内涵、特点及作用 (14)
第二节我国新闻宣传的基本理念(简答) (16)
第三节新闻宣传要善于谋求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新闻宣传怎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6)
第四节对外新闻宣传(试述我国对外新闻宣传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 (16)
第七章新闻舆论导向 (18)
第一节新闻舆论的内涵和特征 (18)
第二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何做) (19)
第三节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怎样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21)
第八章新闻舆论监督 (23)
第一节新闻舆论监督的含义、功能和作用 (23)
第二节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客体和任务 (24)
第三节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与方法 (24)
第四节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开展新闻舆论监督要坚守怎么样的社会责任) (25)
第九章新闻出版自由 (26)
第一节新闻出版自由的提出及其历史发展 (26)
第二节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和相对性(怎样理解) (27)
第三节两种社会制度下的新闻出版自由 (27)
第十章新闻法治 (28)
第一节新闻法治的内涵 (28)
第二节新闻传播活动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8)
第三节依法规范新闻传播行为 (29)
第四节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法制建设 (30)
第十一章新闻事业管理 (31)
第一节新闻事业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31)
第二节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2)
第三节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体制机制和管理特点(有哪些内容) (33)
第十二章新闻队伍建设 (34)
第一节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为什么,应当遵循什么原则) (34)
第二节加强新闻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建设 (34)
第三节加强新闻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建设 (35)
第四节加强新闻队伍的业务素质建设 (36)
马工程新闻学
绪论
重点把握马新观的定义、中特理论主要内容、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学习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指导新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新闻思想,毛泽东新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针对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现象所形成的总括性看法,它从本质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当中涉及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一系列基本观点,这些观点包括工作原则、工作性质以及工作规律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理念包括党性原则、人民性原则、舆论导向观念、“尊重新闻规律”观念。
我国新闻舆论工作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它是建构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灵魂、核心和骨架,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核心内容和理论基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和舆论阵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属性;
2.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
3.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
4.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5.坚持实事求是,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6.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7.坚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
8.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使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相统一;
9.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增强生机和活力;
10.切实加强新闻工作队伍建设。
三、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学习方法
1.新闻学的研究对象
新闻学:狭义的新闻学是指理论新闻学,也叫新闻理论,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以及新闻工作规律的科学。
它是通过对大量的新闻实践经验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由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构成。
广义的新闻学是指新闻学学科体系,包括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和应用新闻学三个部分。
新闻理论在新闻学学科体系中起统领作用,为其他分支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学习新闻理论的方法,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打好扎实的理论根底,全面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掌握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第二,联系实际,重在把握规律。
新闻理论中的一系列基本观点都是在新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带有规律性的认识。
当今世界复杂多变,对新闻工作和新闻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需要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付出更大的努力,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创新的机遇。
第一章新闻本源
重点把握新闻与事实的关系,新闻的定义、特征
第一节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
事实在前,新闻报道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一、新闻内容以事实为依据
事实对新闻具有决定性作用,事实是一切新闻报道的源泉和基础。
新闻只能根据事实描述事实,不能根据希望描述事实;客观事实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它不会随着人们的意愿而改变;事实还决定着新闻的各种性质,如政治性、趣味性。
我们认为,是事实决定新闻和新闻的各种性质,而不是性质决定事实和新闻。
因此新闻对事实有着绝对的依赖性。
二、新闻事实是经过选择的事实
事实是新闻的原生材料,新闻是对事实的反映。
报道者对事实的选择是必然的,这是因为,首先它是由事实的无限性和报道的有限性所决定的;其次,每家媒体都有自己特殊的定位、选择新闻的标准和感兴趣的重点领域。
同时,对事实进行选择绝不意味着可以歪曲事实、背离事实、随心所欲地改变事实。
新闻反映客观事实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接受者通过新闻如实地感知事实,认识事实。
新闻本源问题是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中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是否承认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是区分唯物论新闻本源观和唯心论新闻本源观的分水岭。
因此,社会主义新闻必须坚持唯物论的新闻本源观。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
新闻: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这个定义有三个关键词:事实、新近发生、报道。
首先,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新闻是事实的报道,是第二性的。
其次,事实要成为新闻,必须经过一个中间环节,即报道。
再次,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是新近发生的。
最后,定义中“发生的”三字,体现了事实在前,新闻在后的唯物主义新闻本源观。
第四节新闻的基本特征
新闻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即: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真实准确。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最根本的属性和最基本的特征。
对于新闻来说,真实准确包括三层含义:①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客观存在着的。
新闻报道一般要具备“5W”,即when、where、why、who、what②新闻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真实可信。
③新闻不仅要求对具体事实的报道真实准确,而且在事实的整体和相互联系上也应客观全面、符合实际,力求在整体上真实客观地展现社会生活的面貌。
内容新鲜。
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么新鲜则是新闻的天性。
首先,新闻要新,是由新闻本身的功能和社会需要所决定的。
其次,新闻之新,取决于事实之新,事实不新,就不具备新闻价值。
要做到内容新鲜,首先就要求新闻的事实是新近发生和发现的,是事物新的变动。
其次新闻语言也应该具备时代性、现代感,如果新闻语言是陈旧的、脱离时代的,也只能给人暮气沉沉、老气横秋的印象。
报道及时。
新闻必须注意时效,力求用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刚刚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新事实、新变动传播给广大受众。
报道及时,是新闻求新的必然要求,也是新闻必须具备的时间条件。
报道及时并不是唯快是求,不问情况盲目抢快。
既要反对无原则地抢先抢快,也要防止任意扩大“慢
闻”的范围,轻率武断地“压”新闻。
不适当地设置或扩大报道禁区,将使新闻媒体失去生机与活力,也有损其影响力和公信力。
传播公开。
公开传播是新闻固有的特性,也是新闻传播活动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对于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必须不断提高公开度和透明度,充分尊重公民的知情权,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
新闻报道越是开诚布公,越能取信于民,获得群众的支持和理解。
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越能在道义上舆论上占据有利地位,实现及时有效的舆论引导。
第二章新闻真实
重点把握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如何坚持真实性原则、新闻真实是媒体公信力的前提
第一节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为什么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准确地报道事实,向人民群众如实反映客观世界最新发生变动的情况,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
首先,真实是新闻存在的根本条件。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事实是第一性的,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第二性的,是对客观事实的如实报道。
真实是新闻赖以存在的根本条件,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的价值就在于它是真实的和有用的,新闻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产物,只有真实才能帮助人们了解和掌握客观世界的真实情况。
其次,真实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真实是新闻报道质的规定,是报刊报道活动的内在规律。
新闻报道必须坚持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新闻报道应以事实为基础,依据事实进行报道。
报道一定要真实、忠实地报告事实,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讲实情,说实话,反对弄虚作假。
总之,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只能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
真实是新闻赖以存在的根本条件,是新闻的生命。
第二节在新闻工作中坚持真实性原则(如何做到)
新闻必须以事实为基础、为依据,对客观事实作如实描述,使之与事实、实际相符,并善于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把握事实的真实性。
一、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
新闻报道的事实要真实,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构成新闻的“五个W”要准确无误。
第二,事实的细节描述要有根有据,符合实际。
第三,新闻中使用的背景材料要真实可靠。
第四,新闻中所概括的事实要符合客观实际。
二、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
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就是要求新闻媒体对重大事件的报道,应从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去揭示事物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状态、特征和本质意义,不能歪曲社会生活。
从总体上反映事实的含义是,不仅每一则新闻所反映的局部情况都是真实的,而且它们的总和所反映的整体情况也是真实的。
从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的含义是,在真实、准确报道事实的基础上,要透过事实以及事实与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其发展趋势,使整个新闻报道与事实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相符合,与社会生活的本质相符合。
三、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全面、客观、公正。
所谓的全面,就是应做到,首先,力求完整。
对事实发生、发展及变化过程的来龙去脉,对其中重要细节的描述,要力求完整详尽,防止仅从局部或片段来说明事实;其次,多维度。
对事实不能孤立的只看到其中一个侧面,应以多维度的视角观察事实的各个层面和侧面,并作客观的分析防止片面性,避免绝对化;再次,要从事实的总和以及事实的相互联系和发展中把握事实,准确了解
所报道的事实在相关事实中所处的地位和特征,不能简单的任意选取事实,以偏概全。
所谓客观,是相对主观而言的。
也就是要求在报道事实时,一般只作客观描述,如是呈现事实的原貌;新闻报道应多以第三者的口吻,尽可能采用客观报道的形式,运用准确的描述性符号系统,如文字符号、声音符号、图像符号等,去报道事实。
所谓公正,是指新闻报道应秉持公平的、平等的态度。
报道事实时不能以一己之私或一己之见决定取舍。
应该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为受众提供真实、客观、全面的新闻信息。
新闻报道必须全面、公正、客观,已成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普遍遵循的一条原则,也是新闻传播内在规律的要求。
四、坚持新闻报道客观性与倾向性的统一。
(也可以名词解释形式考察)
新闻的客观性和倾向性,是新闻的两种特性。
它们既不相同,又互有联系。
新闻的客观性是新闻的一种特性,指的是新闻作为客观事实在新闻报道者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虽然是第二性的,但其报道又必须是客观的。
新闻的客观性表现在:第一,新闻工作者要广泛采集事实,并以客观事实作为报道的依据。
第二,新闻报道者的主观意图以及对事实的选择、解释和评论,必须与客观事实的性质、特征及发展规律相符合。
第三,大多数情况下新闻报道使用的是客观手法,采用的是客观报道形式。
新闻的倾向性,指的是新闻工作者和媒体反映客观事实的立场、态度在新闻中所表现的一种特性。
新闻之所以具有倾向性,首先是因为新闻是经过新闻工作者头脑加工后“反映的产物”。
这种倾向性实际上也反映的是新闻工作者所属社会利益集团的立场和态度。
其次,新闻媒体作为一定阶级、党派、社会集团的舆论工具,总是要按照它们的要求,为其根本利益服务。
因此,新闻也必然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
如何实现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关键在于能不能尊重事实。
新闻既有客观性,又有倾向性,两者应该是统一的,这是因为,它们都不能离开事实这个基础。
新闻客观性要求它必须真实地描述事实,并且这种描述要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真实地反映实物的客观状态;新闻的倾向性同样也不能离开真实,并且以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作为前提,离开了事实,倾向性就没有根据。
第三节新闻真实是媒体公信力的前提(为什么)
新闻真实是媒体公信力的前提,只有向人民群众报道真实的新闻,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新闻媒体才具有公信力,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一、人民群众的信任是新闻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一方面,人民群众的实践和创造,为新闻媒体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最充分的条件。
人民群众为新闻媒体提供信息源泉、提供物质基础,也是新闻媒体的受众。
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信任始终是新闻媒体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
新闻媒体每日每时都在传播大量的新闻信息,从表面上看,新闻媒体似乎拥有对新闻信息充分的选择权和决定权,但实际上,这种选择内在地渗透着人民群众的需要。
新闻媒体只有把人民群众的需要内化为自身的要求,选择新闻信息时才能有的放矢。
二、新闻真实是评价新闻媒体公信力的首要标准。
新闻媒体公信力,指的是新闻媒体通过提供以新闻报道为主的信息产品(包括广告)能够获得受众信赖的能力和程度。
这表明,第一,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是媒体通过以新闻报道为主的信息产品表现出来并获得受众信赖的一种能力。
第二,这种公信力表现为人民群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程度。
人民群众越信任,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就越高。
人民群众在评价新闻媒体公信力时,最直接、最重要的要素就是新闻真实性。
若一家媒体不能提供真实的信息,就谈不上什么公信力。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有责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真实可信的新闻报道,不断满足他们的需求,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新闻媒体在人民群众中拥有更高的公信力。
三、反对虚假新闻,提高新闻媒体公信力(如何提高新闻媒体公信力)。
既然新闻真实是新闻媒体具有公信力的前提,那么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抵制和反对虚假新闻必然是提高媒体公信力的重要措施和要求。
虚假新闻的产生,既有新闻媒体自身职业道德、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问题,也有深刻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
比如,有些媒体置真实性不顾,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讲社会责任,不惜丧失诚信,一味追求所谓“轰动效应”。
损害媒体公信力,败坏新闻工作者自身形象,削弱新闻事业应有的作用,也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
杜绝虚假新闻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必须依法规范,综合治理。
首先,要加强学习教育,经常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学习教育,提高广大媒体和工作者的自觉性。
其次,要强化新闻职业道德意识,努力提高新闻职业道德水准,坚持以真实为荣,以虚假为耻。
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
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自觉抵制诱惑,对党和人民、社会负责。
再次,要针对新形势下媒体发展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新闻媒体内部管理体制,健全监督机制,提高有效制约能力。
第三章新闻价值
重点把握新闻价值定义、要素、客观性、实现过程、新闻价值取向
第一节新闻价值的内涵
一、新闻价值的定义
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具有的、能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
新闻价值的本源是客观事实所具有的的某些特征,新闻价值通过受众的主观感受来体现,具有主观性。
新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社会与公众对新闻价值要素满足需要的程度的评价。
因此,新闻自产生以来就面临着这样的矛盾:一是无限事实与有限传播能力的矛盾。
二是新闻媒体的选择怎样才能同社会与公众的需要相吻合。
二、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
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包括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
新鲜性:即时间新近,内容新鲜。
事实发生的时间越近,新闻价值越高;内容越新,新闻价值也越高。
重要性:指的是事实所具有为多数人所关心的社会意义。
它具有重大的意义、作用和影响。
显著性:是指事实能引起大多数人关注的程度。
具有显赫著名,知名度高的特点。
明星新闻、政治人物、商界名流一般具有显著性。
一般来说,具有重要性的事实往往具有显著性,但具有显著性的事实不一定具有重要性。
接近性。
接近性指新闻事实在地理上和心理上同受众的接近程度。
一种是地理上的接近性。
新闻事实发生的地点与新闻传播的地点距离越近,新闻价值越高。
另一种是心理上的接近性。
新闻事实与受众在心理上相接近,接近性程度越高,新闻价值越大。
趣味性。
它作为新闻价值要素,指新闻事实新奇曲折,人情味浓,知识性强。
写作和表达的因素不包括在内。
上述五要素中,新鲜性必备,其他要素可多可少。
事实具有的要素越多,所含要素程度越高,新闻价值越大。
三、新闻价值的客观性
新闻价值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新闻事实及价值要素是客观的。
新闻价值要素来源于事实,事实是什么性质,所报道的新闻就应当是什么性质,不能把主管意愿强加到事实上。
其次,社会与受众的新闻需要具有客观性。
社会与受众需要的是在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产生的,不是来自空想。
公众乐于接受的是蕴涵新鲜、重要、显著、接近、趣味性质的事实,这是他们的客观需求。
再次,社会与公众对新闻价值的检验是客观的。
新闻价值最终要通过社会实践来检验,实践是检验新闻价值的“试金石”。
新闻价值的大小取决于满足社会与公众需要的程度和取得的社会效果。
新闻价值的客观性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实践中,一方面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凭主观意愿或是屈从于某种压力,臆造、拔高或增减事实的新闻价值;要重视并努力满足公众与社会的客观需要;要认真听取受众的反馈意见,重视客观效果的检验。
另一方面,虽然新闻价值存在于客观事实之中,但对新闻价值的认识和判断却是报道者的主观行为。
除客观事实之外,还要看新闻媒体的政治立场、性质定位,以及新闻工作者自身的价值观和工作经验。
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正确反映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力求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
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迅速发现新闻线索,准确判断客观事实能否构成新闻事实,并最大限度地发掘出事实所包含的新闻内涵的一种能力。
第二节新闻价值实现的过程(如何实现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的实现包括发现、呈现和检验三个阶段,贯穿新闻报道全过程。
一、新闻价值的发现。
新闻价值的发现首先取决于客观事实。
发现新闻价值,必须把事实放在社会与公众需要的坐标上衡量,考察事实对社会与公众有无意义、有无益处、有无关系、有无趣味。
二、新闻价值的呈现。
新闻价值的呈现需要新闻工作者把新闻事实转换成新闻文本。
事实向文本的转换一般要三个步骤:准确判断各种价值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制成新闻文本;寻求恰当的传播方式,展示新闻文本。
新闻价值的呈现具有多样性。
表现为对新闻价值要素的具体理解不同、新闻文本制作不同和新闻传播方式不同等。
三、新闻价值的检验。
新闻价值的实现最终表现为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要,它体现在社会和公众对满足程度的评价之中。
预测的新闻价值是否符合实际,最终要通过社会效果来衡量和检验。
新闻价值的实现程度如何,同受众选择及接受的状况有着直接的联系,一般表现为四种情况:一是受众和传播者对新闻价值的理解完全不同。
二是完全不予选择,不读不听不看,导致新闻价值完全耗散。
三是选择,但部分接受,这种情况下新闻价值只能部分地实现。
四是不仅选择,而且完全接受,受众仔细地听读看,产生共鸣并转化为社会行为。
决定这四种情况的关键在于新闻文本所报道的事实是否符合社会与公众的需要。
实践过程中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不顾及可能出现的负面效果,片面突出新闻价值中的某个或某些要素。
比如有些媒体为了追逐利润,一味迎合公众的某些需要,大量报道或炒作公众人物的私生活,既浪费了新闻资源,又干扰了公众人物的正常生活,还误导了受众。
二是对有些新闻价值要素非常明显的事实,疏于精心选择和呈现。
例如报道重大会议,如果仅仅满足于一般性地介绍会议情况,或者按照会议议程按部就班地报道,这样的会议新闻很可能让相当多的受众望而止步,社会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节新闻价值取向
一、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