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区2010年暨十一五期间
北京市东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北京市东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1月13日北京市东城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批准)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二〇〇六年三月目录序言 (1)第一部分规划背景 (2)一、良好基础 (2)(一)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 (2)(二)城市建设管理取得新突破 (3)(三)社会发展迈出新步伐 (4)(四)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 (5)二、发展趋势 (7)三、发展机遇 (8)四、主要挑战 (9)第二部分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10)一、指导原则 (10)二、核心发展战略 (11)三、主要目标 (12)第三部分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 (14)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14)(一)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14)(二)科学规划发展布局 (16)(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19)(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20)(五)加强区域合作与对外开放 (21)二、扩展社会公共服务 (22)(一)优先发展基础教育 (22)(二)加快发展卫生事业 (23)(三)繁荣文化事业 (24)(四)大力发展体育事业 (25)(五)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26)三、加强社会和谐建设 (27)(一)千方百计增加就业 (27)(二)扩大社会保障覆盖 (28)(三)促进人口健康发展 (29)(四)着力建设和谐社区 (30)(五)提高公共安全水平 (31)(六)创建全国文明城区 (33)(七)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33)四、优化城市功能配置 (35)(一)提高城市管理效能 (35)(二)保护古都历史风貌 (36)(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38)(四)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区 (39)五、建设创新型城区 (40)(一)实施文化强区战略 (40)(二)加快步入信息社会进程 (41)(三)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42)(四)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43)第四部分规划实施 (44)一、加强统筹协调 (44)二、落实专项规划 (44)三、搞好滚动衔接 (45)四、制定配套政策 (45)五、扩大公众参与 (45)六、规划实施调整 (46)序言从2006年到2010年的“十一五”时期,是东城区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也是经济建设努力缩短“高位平台盘整期”、实现全面跨越的关键阶段,同时更是着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新阶段。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国家计划【发文字号】京政发[2006]32号【发布部门】北京市政府【发布日期】2006.09.19【实施日期】2006.09.19【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XP10【失效依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市政府文件的决定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的通知(京政发[2006]32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现将《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附件: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北京市人民政府二00六年九月十九日附件: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目录前言一、规划背景(一)现状(二)问题(三)形势二、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发展原则(三)发展目标三、主要任务(一)完成奥运基础设施(二)增强资源供应能力(三)强化城市交通建设(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五)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六)改造存量基础设施(七)加快新城设施建设(八)提升信息设施水平(九)完善城市应急体系(十)推进区域设施建设四、保障措施(一)改革投资融资体制(二)盘活现有存量资源(三)建立价格联动机制(四)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五)创新项目管理方式前言基础设施是为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一般条件的公共设施,包括公用事业、公共工程、城市环境和交通设施等,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城市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先导地位。
本规划所指基础设施,涵盖市域范围内交通、能源、水资源、城市环境、信息和防灾减灾体系等方面。
“十五”时期,北京市基础设施进入高速发展期,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承载能力不断提高,保障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较好地满足了全市人民生活的需求。
“十一五”时期(2006年-2010年),是北京市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关键时期,是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起步阶段,也是首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
北京市2010年暨“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北京市2010年暨“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报
【法规类别】经济统计
【发布部门】北京市统计局
【发布日期】2011.02.21
【实施日期】2011.02.2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北京市2010年暨“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北京市统计局2011年2月21日)
2010年,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全市经济在调整中继续平稳复苏回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稳步推进,社会发展和谐稳定,“十一五”规划顺利完成。
一、综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7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3亿元,下降1.6%;第二产业增加值3323.1亿元,增长
13.6%;第三产业增加值10330.5亿元,增长9.1%。
表1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
[整理]0101-北京市东城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东城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来源:东城区统计局发布时间:2011年05月23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北京市和东城区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普查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区常住人口全区常住人口[3]为91.9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88.2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3.7万人,增长4.2%,平均每年增加0.37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4%。
全区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京人员为2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3.9%。
1.原东城常住人口原东城常住人口为57.3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53.6万人相比,十年共增长3.7万人,增长6.9%,平均每年增加0.37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7%。
2.原崇文常住人口原崇文常住人口为34.6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6万人相比,基本保持不变。
二、家庭户人口全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31.4万户,家庭户人口为80.2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5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84人减少了0.29人。
1.原东城家庭户人口原东城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9万户,家庭户人口48.6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56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88人减少了0.32人。
2.原崇文家庭户人口原崇文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2.4万户,家庭户人口31.6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54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77人减少了0.23人。
三、性别构成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为45.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9.4%,女性为46.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0.6%,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0.9下降为97.8。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表彰“十一五”时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表彰“十一五”时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知【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发文字号】京教人办[2011]001号【发布部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日期】2011.10.08【实施日期】2011.10.0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表彰“十一五”时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知(京教人办[2011]001号)各区县教委,市教委有关直属单位:根据市教委《关于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十一五”时期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京教人〔2007〕1号)精神,按照“十一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总结评估工作安排,市教委成立了北京市“十一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总结评估专家组,在各区县自评的基础上,从各区县“十一五”时期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思路与组织管理和质量监控情况、各级培训任务的全面落实与完成情况、主要经验与特色亮点、“十一五”继续教育工作的问题反思及对“十二五”工作思考等方面对各区县进行全方位的评估。
为了激励各有关单位和广大教师更好地完成继续教育工作,根据评估专家组的建议,市教委决定对在“十一五”时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授予东城区教委等7个单位“十一五”时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同时为西城区教委等8个单位颁发“十一五”时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单项奖;授予郑克强等113名教师北京市“十一五”继续教育工作优秀教师称号;授予李弢等62名同志北京市“十一五”继续教育工作优秀管理人员(获奖名单附后)。
希望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继续教育工作质量和水平,按照《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要求,继续做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为提升我市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做出新贡献。
二〇一一年十月八日附件1: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工作先进集体及单项奖名单附件2: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优秀教师名单。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重点新城发展实施规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重点新城发展实施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国家计划【发文字号】京政发[2006]40号【发布部门】北京市政府【发布日期】2006.10.23【实施日期】2006.10.23【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XP10【失效依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市政府文件的决定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重点新城发展实施规划的通知(京政发[2006]40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现将《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重点新城发展实施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附件: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重点新城发展实施规划北京市人民政府二00六年十月二十三日附件: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重点新城发展实施规划前言一、“十五”期间通州、顺义、亦庄卫星城发展建设概况及存在问题(一)发展建设概况(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十一五”时期重点新城发展环境与发展条件(一)重点新城发展环境与机遇(二)各重点新城的发展条件三、“十一五”时期重点新城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及发展建设时序(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二)区域协调发展总体目标及发展思路(三)发展建设时序(四)区域协调发展近期建设策略及重点建设引导四、“十一五”时期各重点新城发展定位、目标及发展规模与布局引导(一)通州新城发展定位、目标及发展规模与布局引导(二)顺义新城发展定位、目标及发展规模与布局引导(三)亦庄新城发展定位、目标及发展规模与布局引导五、“十一五”时期各重点新城主要建设任务及建设重点引导(一)通州新城主要建设任务及建设重点引导(二)顺义新城主要建设任务及建设重点引导(三)亦庄新城主要建设任务及建设重点引导六、规划实施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一)完善配套政策,促进新城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二)创新建设体制机制,拓宽融资渠道,推进新城综合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三)加强综合协调与管理,统筹区域发展,优化新城发展环境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重点新城发展实施规划“十一五”期间协调推进通州、顺义、亦庄三个重点新城发展建设,是落实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将为首都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现代国际城市基本框架及促进区域和城乡统筹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对于全面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保持和促进奥运会前后首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全面实现区县功能定位、建设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北京东城区2010年暨十一五期间
北京市东城区2010年暨“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建设,区域经济平稳运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十一五”规划目标顺利完成。
一、综合经济经济总量2010年,全区经济平稳运行,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33.1亿元,比上年增长9.9%,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
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7.5亿元,比上年增长8.4%,占全区GDP 的4.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75.6亿元,比上年增长9.9%,占全区GDP的95.3%。
从行业构成看,金融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合计实现增加值803.2亿元,这五大行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65.1%,是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010年东城区地区生产总值行业构成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服务业、旅游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合计实现增加值779亿元,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63.2%。
“十一五”末期,东城区生产总值比“十五”末期增长98.3%,年均增长14.7%,其中,第二产业年均增长3.7%,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5.4%,第三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92.3%提高到2010年的95.3%。
财政收支2010年,全区财政收入(不含基金预算收入)达到102.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从主要税种来看,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增值税和房产税是拉动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
其中,营业税4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土地增值税4.99亿元,比上年增长1.5倍;增值税5.91亿元,比上年增长18.1%;房产税11.15亿元,比上年增长7.1%,这四大税种拉动全区财政收入增长9.3个百分点。
2010年,全区财政支出(不含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15.59亿元,比上年增长5.7%。
绿色东城行动计划
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文件东发〔 2010〕4号━━━━━━━━━━━━━━★━━━━━━━━━━━━━中共东城区委东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绿色东城”行动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各街道工委、办事处,区委、区政府各部、委、办、局,各区级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各企事业单位:《“绿色东城”行动计划(2011—2015年)》已经区委常委会第14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东城区委东城区人民政府2011年1月13日“绿色东城”行动计划(2011—2015年)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绿色北京”行动计划(2010—2012年)》,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资源环境约束的严峻挑战,大力推进东城区绿色城区建设,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建设目标,紧抓国内外绿色发展重大机遇,按照“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窗口区的发展要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以建筑节能为先导,以绿色技术应用、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培育低碳产业,大力推进全民低碳行动,积极创建绿色城区,把东城区建设成为政府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绿色发展典范。
(二)总体目标1.近期目标。
到2015年,以“建设绿色城区”为总体目标,通过“1456”工程(“1”即大力发展低碳经济,“4”即开展低碳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等“四进”活动,“5”即实施区域合作低碳示范、绿色建筑推广、绿色产品技术示范、垃圾分类和居民绿色出行等五大绿色示范工程,“6”即建立完善组织领导、政策支持、经费保障、评价考核、协调合作、人才支撑等六项保障机制),初步实现经济发展、全民生活、城市建设、制度建设绿色化,为建设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奠定坚实基础。
(1)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向低碳方向转变。
绿色金融聚集区初具雏形,低碳产业快速发展,主导产业进一步聚集,服务业清洁生产深度拓展。
最新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北京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北京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十一五”收官之年,北京经济和社会发展又取得了哪些进展?今天发布的2010年度统计公报为市民作出了详尽解读。
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2%的背后,北京资源消耗水平显著下降、轨道交通客运量猛增、社会保障力度加大,都成为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发展亮点。
万元GDP水耗下降8.71%公报显示,去年北京经济增长10.2%,但全市总用水量仅比上年增长0.6%,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为29.9立方米,比上年下降8.71%。
而整个“十一五”期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累计下降39.54%。
去年,北京全年水资源总量23.9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9.6%,而全市总用水量达到35.7亿立方米。
其中,生活用水15亿立方米,增长2%;工业用水5.2亿立方米,与上年持平;农业用水11.6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3%。
另外,“十一五”前四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已累计下降23.5%,提前1年达到《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20%的目标。
轨道交通客运量猛增近三成公报显示,2010年本市共销售机动车143.2万辆,比上年增长24.7%。
其中,新车91.6万辆,增长30.4%;旧车51.6万辆,增长15.7%。
年末全市机动车拥有量480.9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9.7%。
其中私人汽车374.4万辆,私人汽车中轿车拥有量275.9万辆,分别比上年末增长24.7%和26.5%,比2005年末增长1.4倍和1.8倍。
另一方面,轨道交通网络的快速延展和低价诱惑也使得地铁客运量迅猛攀升。
2010年末,全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336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08公里,客运总量18.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9.3%,增速比2009年提高12.4个百分点。
按照北京市最新规划,到2015年,北京轨道交通总里程将力争达到660公里。
北京市东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北京市东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一月序言“十二五”时期是东城区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是立足北京世界城市建设,推进“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建设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启动实施《东城区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1年-2030年)》,夯实“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发展基础的关键五年。
《北京市东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在北京行政区划调整的新形势下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东城区站在新起点,推动“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的纲领性文件。
本规划对“十二五”时期东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方向、重点任务以及具体措施作了总体部署,是各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编制实施年度计划和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对于促进东城区文化、经济、社会等全面提升,实现新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东城区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1年-2030年)》;《中共东城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本规划于2011年1月12日经东城区人民代表大会(临时)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
目录序言第一部分规划背景 (1)一、发展基础 (1)二、优势条件 (6)三、发展机遇 (6)四、面临挑战 (8)第二部分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 (9)一、总体思路 (9)二、指导原则 (10)三、主要目标 (12)第三部分重点任务 (13)一、实施文化强区战略,强化首都文化中心区功能 (13)(一)加强首都文化传承融合 (14)(二)促进文化经济大发展 (16)(三)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18)二、实施高端升级战略,构筑经济高效发展新格局 (19)(一)打造有竞争力的高端产业体系 (20)(二)加快重点产业功能区集约发展 (25)(三)着力提升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活力 (31)三、实施优质均衡战略,建设社会公共服务示范城区 (33)(一)全面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33)(二)努力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36)(三)积极推进公共体育发展 (38)(四)加快科技发展与信息化建设 (39)四、实施管理创新战略,开创社会和谐稳定新局面 (41)(一)促进人口疏解和健康发展 (41)(二)千方百计稳定与扩大就业 (43)(三)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45)(四)加快构建新型社会服务管理体系 (47)(五)切实维护社会公共安全 (50)(六)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 (52)五、实施品质提升战略,营造便捷舒适的城市环境 (53)(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54)(二)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55)(三)扎实推进重点区域改造升级 (56)(四)加快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57)(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57)第四部分规划实施 (60)一、创新体制机制 (60)二、加强组织协调 (60)三、完善配套政策 (61)四、做好规划衔接 (62)五、统筹进度安排 (63)六、规划实施调整 (63)附件一:指标体系 (65)附件二:名词解释 (66)第一部分规划背景一、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东城区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大力实施“二三六三”核心发展战略和“天坛文化圈”发展战略,顺利完成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的服务保障工作,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圆满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京政发[2006]41号【发布部门】北京市政府【发布日期】2006.10.23【实施日期】2006.10.23【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XP10【失效依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市政府文件的决定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规划的通知(京政发[2006]41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现将《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附件: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规划北京市人民政府二00六年十月二十三日附件: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规划一、规划背景(一)“十五”时期的发展回顾(二)“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形势二、总体发展战略(一)战略定位(二)指导思想(三)发展方针(四)空间布局(五)发展目标(六)实施“245工程”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新型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实施知识产权、标准、品牌、技术转移四大战略(三)重点领域技术突破(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五)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六)科技服务和高端辐射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形成特色产业结构和产业生态(二)大力支持软件、集成电路和网络通信等国家战略型产业发展(三)加快发展计算机与数字音视频、光电显示等北京支柱型产业(四)重点培育生物医药、能源、环境保护及创意产业(五)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市场(六)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化五、优化产业发展空间(一)形成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二)建设特色专业园和产业基地(三)加强土地管理和集约利用(四)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五)建设“数字中关村”六、促进投融资改革与创新(一)引导促进创业投资发展(二)促进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三)创新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模式(四)完善投融资公共服务功能七、加快人才资源开发(一)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二)引进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三)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四)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八、创新机制体制(一)机制体制改革试点(二)组织创新(三)政府服务创新(四)中关村创新文化建设(五)完善法制环境九、规划实施(一)制定和落实配套政策(二)科学安排专项资金预算(三)加强对各园规划的指导(四)完善考核评价(五)加强社会监督《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园区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发展规划,是北京市从2006年到2010年的“十一五”时期发展的重点专项规划,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重大决策的行动纲要。
北京市东城区“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发展规划
东城区“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规划东城区环境保护局2011年8月目录序言4一、环境保护形势5(一)“十一五”时期环境保护取得的主要成就51、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下降62、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环境质量整体改善63、环境监管能力不断加强104、绿色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11(二)“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11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目标14(一)指导思想14(二)规划原则14(三)规划目标与指标151.规划目标152、规划指标15三、规划的重点任务17(一)扎实推进污染减排17(二)开展部门协作,改善空气质量181、深化燃煤污染控制182、控制机动车污染排放水平193、进一步加强工业污染防治194、提高扬尘污染控制水平195、防治挥发性有机物污染20(三)深化污染防治,稳步提升水环境质量211、强化水源防护区的保护212、继续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213、推进工业水污染防治21(四)防治结合,保持声环境质量221、强化噪声影响预防222、大力开展声源降噪223、不断加强噪声管理22(五)突出风险管理,加强固体废物环境监管231、提高危险废物无害化管理水平232、加强化学品环境监管233、生活垃圾集中密闭清运率保持100%23(六)提高预警水平,保障核与辐射环境安全23 (七)推进绿色生态建设24(八)提升监管能力,完善环境监测执法体系241、完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252、健全环境执法监察体系253、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26四、规划保障措施26(一)落实目标责任,加强环境保护绩效考核261、完善责任与考核机制262、深化各部门协调与联动机制27(二)加强制度建设,落实环境法规和标准27(三)确保环境保护资金投入27(四)完善落实环境经济政策体系28(五)促进科技创新,增强环境保护支撑能力28(六)推进公众参与,营造全社会参与环保的氛围281、提升公众环境意识282、提升绿色信息传播293、鼓励公众参与29序言“十一五”时期,东城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使环境保护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关于撤销肖振威强制搬迁决定书的公告-东政发〔2015〕32号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关于撤销肖振威强制搬迁决定书的公告
正文:
----------------------------------------------------------------------------------------------------------------------------------------------------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关于撤销肖振威强制搬迁决定书的公告
东政发〔2015〕32号
被拆迁人肖振威,现居住东城区安定门外西河沿15号楼1单元201号。
2010年2月4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作出强制搬迁决定:“责令有关部门于2010年2月22日12时后对东城区安定门外西河沿15号楼1单元201号被拆迁人肖振威进行强制搬迁”。
2011年1月21日,《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颁布实施,并规定:“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001年6月13日国务院公布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本条例施行前已依法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项目,继续沿用原有的规定办理,但政府不得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
依据拆迁人的申请及北京市东城区房管局2015年6月3日作出的《北京市东城区房屋管理局行政决定书》(京东房管裁撤字〔2015〕第1号),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决定撤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强制搬迁决定书》(东政函〔2010〕6号)。
特此公告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
2015年10月21日
——结束——。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鼓楼街道站在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鼓楼街道站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各项事业发展提升服务质量之年。
街道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县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以密云生态涵养发展区工作方略为指导,以促进和谐发展为目标,以提升社区服务质量为核心,继续坚持“一个保障,三个体系建设”的整体思路,努力在规范、完善、提高上下功夫,理顺关系,创新机制,团结一心,真抓实干,推动街道工作取得新实效、创出新成绩、再上新台阶,为实现“三个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2010年街道的重点工作:一是加强综治维稳工作,确保辖区社会安全稳定。
二是加强党的建设,突出抓好机关作风整顿。
三是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依托城市网格化管理,提高运行效果。
四是加强社会单位的管理,依托商管协会组织平台,规范“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推进全街道社会单位的管理。
五是强化社区志愿者工作站管理,实现志愿者服务工作常态运行。
六是规范社区管理,全面推行民主议事协商制度。
七是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完成社区服务站标准化建设。
八是创新服务方式,拓展社区服务内容,新增1个以上服务项目。
2010年街道为民拟办实事8件:一是做好鼓楼南大街便民市场租赁期的管理工作;二是全面贯彻落实“九养”政策,让老年人和残疾人享受到真正的实惠;三是完成宾阳里社区、石桥南区两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四是落实居委会办公用房,改善社区办公用房条件;五是按要求完成标准化社区和社区服务站建设,进一步推进社区服务工作;六是在宾阳里社区建立残疾人康复站,为残疾人提供贴心服务;七是完成街道人民防空及防灾减灾指挥中心建设项目;八是启动街道社会福利院建设。
2010年街道工作要点如下:一、强党建,切实发挥社区党组织的引领作用1、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抓手,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巩固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成果,突出实践特色,落实好“七心工程”。
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在扎实做好创建活动的各项基础工作同时,重点抓好班子自身建设、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工作机制的创新,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北京市民政局关于确定东城区和西城区街道办事处名称的通知-京民划发[2011]251号
北京市民政局关于确定东城区和西城区街道办事处名称的通知正文:---------------------------------------------------------------------------------------------------------------------------------------------------- 北京市民政局关于确定东城区和西城区街道办事处名称的通知(京民划发〔2011〕251号)东城区、西城区政府:依照国务院《关于同意北京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0〕55号),新设立的北京市东城区以原东城区、崇文区的行政区域为行政区域,原东城区的10个街道办事处和原崇文区的7个街道办事处全部归新的东城区管辖,新设立的北京市西城区以原西城区、宣武区的行政区域为行政区域,原西城区的7个街道办事处和原宣武区的8个街道办事处全部归新的西城区管辖。
为贯彻落实好国务院的批复精神,经市政府研究决定,新设立的北京市东城区和西城区所有街道办事处的辖区范围和驻地不变,政区名称重新确定如下:东城区17个街道办事处的名称为:东城区东华门街道办事处、东城区景山街道办事处、东城区交道口街道办事处、东城区安定门街道办事处、东城区北新桥街道办事处、东城区东四街道办事处、东城区朝阳门街道办事处、东城区建国门街道办事处、东城区东直门街道办事处、东城区和平里街道办事处、东城区前门街道办事处、东城区崇文门外街道办事处、东城区东花市街道办事处、东城区龙潭街道办事处、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办事处、东城区天坛街道办事处、东城区永定门外街道办事处。
西城区15个街道办事处的名称为: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办事处、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办事处、西城区月坛街道办事处、西城区展览路街道办事处、西城区德胜街道办事处、西城区金融街街道办事处、西城区什刹海街道办事处、西城区大栅栏街道办事处、西城区天桥街道办事处、西城区椿树街道办事处、西城区陶然亭街道办事处、西城区广安门内街道办事处、西城区牛街街道办事处、西城区白纸坊街道办事处、西城区广安门外街道办事处。
你所不知道的东城区
北京市东城区位于北京市中 心城区东部,北、东与朝阳区 相接,南与丰台区相连,西与 西城区相邻。其辽金时期已出 现村落,金代为中都东北部, 元代位于大都东半部,明代永 乐十九年(1421年)定都北京, 清代属大兴县,东城驻有镶黄、 正白、正蓝四个旗,元、明、 清三代皇宫均建于今城区域内, 民国时,今东城区为当时的内 一、内三等区,新中国建立后, 1952年设东单区,东四区,1958 年,东四区合并改称东城区。 2010年,东城区合并崇文区,成 立新东城区。
2号线
地坛 鼓楼 钟楼 地安门 雍和宫 北新桥 张自忠路 隆福寺 中山公园 长安街 王府井 东四 东单 崇文门
5 号 线
南锣鼓巷
东直门 朝阳门
6号线
景山 筒子河 故宫 天安门
建国门Βιβλιοθήκη 1号线天坛你所不知道的东城区
一条老街
一家老店
一所老学堂
2015/9/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东城区2010年暨“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建设,区域经济平稳运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十一五”规划目标顺利完成。
一、综合经济经济总量2010年,全区经济平稳运行,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33.1亿元,比上年增长9.9%,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
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7.5亿元,比上年增长8.4%,占全区GDP 的4.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75.6亿元,比上年增长9.9%,占全区GDP的95.3%。
从行业构成看,金融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合计实现增加值803.2亿元,这五大行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65.1%,是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010年东城区地区生产总值行业构成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服务业、旅游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合计实现增加值779亿元,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63.2%。
“十一五”末期,东城区生产总值比“十五”末期增长98.3%,年均增长14.7%,其中,第二产业年均增长3.7%,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5.4%,第三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92.3%提高到2010年的95.3%。
财政收支2010年,全区财政收入(不含基金预算收入)达到102.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从主要税种来看,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增值税和房产税是拉动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
其中,营业税4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土地增值税4.99亿元,比上年增长1.5倍;增值税5.91亿元,比上年增长18.1%;房产税11.15亿元,比上年增长7.1%,这四大税种拉动全区财政收入增长9.3个百分点。
2010年,全区财政支出(不含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15.59亿元,比上年增长5.7%。
城乡社区事务、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一般公共服务和医疗卫生是财政支出的主要方向。
“十一五”期间,东城区累计实现财政收入(不含基金预算收入)404.89亿元,“十一五”末期比“十五”末期增长 1.1倍,年均增长15.9%;财政支出(不含基金预算支出)累计达到447.38亿元,年均增长16.2%。
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80.73亿元,比上年下降36.9%。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17.63亿元,比上年下降22.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63.10亿元,比上年下降53.0%。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面积452.93万平方米,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面积128.93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323.99万平方米;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竣工面积99.36万平方米,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竣工面积9.12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竣工面积90.25万平方米。
“十一五”期间,东城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99亿元。
投资额(亿元)消费2010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45亿元,比上年增长21.1%。
从商品用途来看,吃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77.69亿元,比上年增长8.8%;穿类商品实现零售额70.90亿元,比上年增长39.0%;用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96.17亿元,比上年增长30.6%;烧类商品实现零售额0.25亿元,比上年下降15.4%。
用类商品对全区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5%,是全区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2010年东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按商品用途分类比重从商品分类来看,中西药品类实现零售额161.49亿元,比上年增长25.0%;汽车类实现零售额62.01亿元,比上年增长45.3%;通讯器材类实现零售额12.67亿元,比上年增长2.9倍;金银珠宝类实现零售额20.43亿元,比上年增长67.4%。
以上四类商品合计拉动全区零售额增长18.7个百分点,是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有力支撑。
“十一五”期间,全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55亿元,“十一五”末期比“十五”末期增长1.2倍,年均增长17.5%。
从商品用途来看,吃类商品年均增长12.5%,穿类商品年均增长14.3%,用类商品年均增长21.1%,烧类商品年均下降31.2%。
2006-2010年东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0200300400500600700800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零售额(亿元)对外经贸良好的发展环境对企业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全区新审批外商投资企业155家,全年合同利用外资金额7.9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5.36亿美元。
十一五期间,全区累计实现实际利用外资15.54亿美元。
2006-2010年东城区实际利用外资额123456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亿美元2010年,新设立境外投资企业11家,增资2家,撤销1家,延长经营期限1家,对外投资累计达4582万美元,其中,境外企业增资2286万美元,占对外投资总额的49.9%。
旅游2010年,全区旅游业接待总人数695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7%;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315.9亿元,稳居全市第2位,比上年增长28.0%。
从旅游综合收入的构成来看,旅游商业、旅行社和住宿业分别实现收入106.2亿元、104.7亿元和68.1亿元,旅游商业、旅行社和住宿业收入占全区旅游综合收入的88.3%,是全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2010年东城区旅游综合收入构成33.6%“十一五”期间,东城区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业累计接待游客2.9亿人次,“十一五”末期比“十五”末期增长63.4%,年均增长10.3%;累计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1222.3亿元,“十一五”末期比“十五”末期增长95.6%,年均增长14.4%。
2006-2010年东城区旅游业接待人数及综合收入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接待人数(万人)50100150200250300350400综合收入(亿元)二、主要行业 工业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6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实现销售产值58.76亿元,比上年增长6.9%。
工业全年实现增加值26.95亿元,比上年增长9.9%,占全区GDP的2.2%。
建筑业全区有资质等级企业全年建筑业总产值达350.34亿元,比上年增长24.6%。
建筑业全年实现增加值30.54亿元,比上年增长7.1%,占全区GDP的2.5%。
金融业全区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24.57亿元,比上年增长3.5%,占全区GDP的18.2%。
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全区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63.45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占全区GDP的13.3%。
批发和零售业全区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47.01亿元,比上年增长29.6%,占全区GDP的11.9%。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全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增加值144.94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占全区GDP的11.8%。
房地产业全区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23.21亿元,比上年增长2.4%,占全区GDP的10.0%。
三、城市建设道路年末全区实有道路1124条,道路总里程517公里,道路总面积570万平方米。
其中,快速路17条,总里程18公里,总面积49万平方米。
年末实有步道长度698公里,步道面积190万平方米。
环境保护2010年,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274天,比上年增加6天,占全年有效天数的75.1%,降尘量平均值为每平方公里7.4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锅炉烟气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均达到100%。
园林绿化建成区绿地覆盖面积1305.53公顷,建成区绿化面积1075.48公顷,其中,公园绿地572.96公顷,城市绿地覆盖率31.19%,人均绿地面积11.25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5.99平方米。
四、社会事业科技2010年,全区技术合同交易成交项目1479项,合同成交总金额56.26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47.58亿元。
全年专利申请量3511件,专利授权量2081件。
教育全区共有中学51所,其中,教育部门办42所,民办、其他部门办9所;教职工7422人,其中专任教师4954人;在校学生51949人,招生16117人,毕业17079人。
小学63所,教职工4465人,其中专任教师3553人,在校学生45693人,招生7538人,毕业7723人。
特殊教育学校2所,教职工98人,其中专任教师74人,在校学生270人。
工读学校1所,在校学生85人。
幼儿园51所,其中,教育部门办22所,集体办9所,民办4所,其他部门自办16所,教职工1975人,其中专任教师1044人,在园幼儿11877人。
文化全区有公共图书馆2个,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公共图书馆总藏数101.34万册(件),阅览座席651个,全年外借人数18.80万人次,外借图书59.21万册次。
全区有文化馆2个,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全年举办讲座、报告会32次,举办展览46次,组织文艺活动460次。
全区共有文艺表演团体56家。
全区共有文物保护单位165个,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8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8个,区级文物保护单位69个。
卫生全区共有卫生机构508个,其中,医院57个。
卫生机构实有病床10092张,全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152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487人,注册护士8404人。
全年诊疗1717.1万人次,其中,门诊1549.6万人次,全年健康检查39.3万人次。
全年无偿献血14.77万人次。
全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213.71/10万。
体育年末全区共有体育场馆70个,体育设施2427件,全年举办体育活动148次,参加活动53.94万人次。
全区共有裁判员483人,教练员49人,全区运动员获奖牌总数262块,其中,获国际比赛奖牌12块,获国内比赛奖牌4块,获市内比赛奖牌246块。
五、人口、就业保障与居民生活人口与计划生育2010年末全区户籍人口95.57万人,全年出生6677人,出生率为6.9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6‰,计划生育率为97%。
就业和社会保障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0.94%,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75.69%。
年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100人,全年新增就业人员445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4334人,开发社区就业岗位31558个。
2010年,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0.64万人,收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34.84亿元;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7.36万人,收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58.6亿元;参加失业保险人数80.99万人,收缴失业保险基金2.86亿元;参加工伤保险人数80.89万人,收缴工伤保险基金1.06亿元;参加生育保险人数38.55万人,收缴生育保险基金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