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机械加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评报告书报批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报告表
(适用于工业型建设项目)
项目名称XXXX机械加工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XX县XX机械工贸有限公司XX分公司
法人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盖章或签字)
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X
填表说明
1、本表适用于可能对环境造成轻度影响的工业型建设项目。
2、本表应附以下附件、附图
附件1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委托函
附件2XX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表
附件3项目用地审批通知
附件4项目土地使用证
附件5项目相关会议纪要
附件6项目监测报告
附件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3、如果本报告表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进行专项评价。
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确定选择下列1・2项进行专项评价。
(1)大气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2)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3)生态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4)噪声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专项评价工作应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要求进行。
4、本表一式五份,报送件不得复印,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分送有关单位。
一、项目基本情况
二、项目由来
随着熔模铸造工艺的发展,熔模铸造在机械加工市场上的需求日益加大,熔模铸造可以生产出精密复杂、接近于产品最后形状,可不加工或很少加工就可直接使用的金属零部件或精美工艺品,是一种近净形的金属液态成形工艺。
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现在熔模铸造可以生产各类普碳钢、合金钢、不锈钢等材质的精密铸件。
XX县XX机械工贸有限公司XX分公司在XX县XX镇投资建设生产机械配件、机床配件等铸件产品建设项目,形成年产IOOO吨机械配件及机床配件等铸件产品的生产能力。
本项目位于XX县XX镇XX村XX,总占地面积6000m2,厂房建筑面积680Om2。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目录》的相关规定,该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因此,XX县XX机械工贸有限公司XX分公司委托安徽省四维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编制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见附件1: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
本公司接受委托后即派技术人员现场踏勘和收集有关资料,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XX省环境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编写成报告表,供建设单位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
三、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简述
3.1地理位置
XX县位于XX省中部,戴云山西侧,东连德化,西毗永安,北接202X,南邻漳平。
东经117度29分至118度03分,北纬25度29分至26度09分。
面积2294平方公里,人口348094人。
XX镇位于XX省202X市XX县西北部,东邻文江乡、前坪乡、均溪镇,西北与永安市接壤,北接建设镇,西南邻上京镇。
交通便捷,省道“306”线横穿。
森丰木材加工项目位于XX县XX镇罗丰村上洋桃树坑,项目四周为山体,东面为S306省道,距离省道中心线10米,进入厂区的道路为砂石路,位于项目的东侧,与306省道相接,项目北侧隔山体80米处为石材加工厂,大约10人,项目南侧及西侧均为山体,具体项目位置见附图1、平面布置图和周边环境关系见附图2,现场图片见附图3。
3.2地质、地形、地貌
⑴地质
根据XX省构造级别划分,XX县大地构造位置,以呈北东向分布的政和——大埔深断裂带中段为界,西部处于X西南华力西——印支拗陷(I级)之XX——龙岩坳陷(II级)的东北部,东
部属于X东火山断拗带(I级)之屏南——梅林断拗带(∏级)。
综观县境内地质构造展布的特点,可以褶皱、断裂两大构造类型进行描述。
断裂构造又可据展布方向及其内在联系划分出若干个断裂带。
XX县境内地貌,群山连绵,是X中大山带中段的组成部分,层峦叠嶂,山高谷深,盆谷错落,多山地,盆谷、丘陵、平原面积狭小,地势由南向东北倾斜。
水系发育,河网密度较大,地表切割强烈,河流多沿断裂发育,展布方向多与构造线方向一致,主流呈北东或南西向。
支流多呈北向或南东向。
地貌类型主要为山地;南、西、中部以中山为主,地势较高;北部以低山为主,地势较低;最高山峰为大仙峰,海拔1553.4米,均属戴云山脉的组成部分;西南部山地是X江、九龙江、晋江水系的分水岭。
(2)地貌
XX县地貌主要有四大类型:山地,丘陵,山间盆谷,河谷平原。
山地:主要分布于境内南部、中部、西南部和四周边界上。
海拨500米以上面积1824.9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9.55%,是为多山的县。
中山海拔800米以上,相对高度介于200〜500米,面积811.2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35.36%,主要在境内南部、中部、西南部。
分布于低山的外缘,坡度大,常达35度以上,山脊多数尖峭或浑园,峰峦叠嶂,山岭多呈北东〜南西方向延伸,是戴云山脉的组成部分,中山地区多为河流的上游或源头,山体大,气温较低,往往成为多雨中心。
低山海拔500至800米,面积1013.7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4.19%。
主要在境内西部、北部和东部的中山前缘地带或中山与丘陵之间,多数低山的山体走向呈北东或北西方向,坡度一般大于25度,水湿条件比较优越。
丘陵:主要分布于均溪、文江溪、桃源溪两岸和较大的山间盆谷周围,为河谷平原和山地之间的过渡地貌类型,面积180.1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7.85%。
高丘面积85.4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3.72%,主要分布于山间盆谷周围或山地前缘地带,常与山体相连,有的是山地余脉和延伸部份,相对高度多在100〜200米之间,坡度一般在20〜30度之间,丘体呈短条状,丘脊与丘间地作相间排列,高丘陵地带切割强烈,风化层较厚,残坡积物较多,水湿条件相对较好。
低丘面积94.7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4.13%,主要分布于河谷平原的后缘或山间盆谷周围。
顶部较为浑园,常有丘谷相间,丘间坳沟比较发育,丘体多呈垄岗形,相对高度小于I(X)米,坡度多在15
〜20度之间,植被覆盖较差。
山间盆谷:散布于丘陵和山地间,出现的高程300〜I(XX)米不等,面积比较狭小,底部较为平坦,四周有一定倾斜,堆积物较厚,以冲、洪积物为主的地貌形态。
大小不尽相同,盆谷形态各异,起伏不大,土层较厚,温湿条件相对较好。
全县山间盆谷达191个,面积206.2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99%。
河谷平原:分布于均溪、文江溪、桃源溪的两侧,或溪流交汇的谷地里,呈现条状、串珠状的河谷特征。
由河流冲积物、洪积物、坡积物而成,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水热条件较好。
分布比较狭窄,地面较为平坦,起伏和缓,相对高差小于10米,较大的有广平、建设、桃源、城关等,面积82.6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3.61%。
3.3土壤与植被
土壤:XX县岩性复杂,主要是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岩层基岩,成土母岩有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岩类。
岩浆岩类有花岗岩、花岗斑岩、熔结凝灰岩等,沉积岩类有砂质岩、泥质岩、石灰岩等,变持岩类有石英云母片岩、片麻岩等。
山地土壤多半是残积母质,山垄田、梯田主要是坡积母质,河流沿岸和洋面田是坡积母质和冲积母质。
1974年和1982〜1984年进行2次土壤普查,全县共有5个土类,15个亚类,41土属。
按面积大小依次为:红壤、黄壤、水稻土、紫色土、潮土。
土壤的垂直分布:自然土壤一般海拔460米以下多为红壤,海拔460〜1140米地带多为黄红壤,海拔950〜1550米多为黄壤。
耕地土壤500米高程以下7.54万亩,占耕地的31.78%;500〜800米高程13.75万亩,占耕地的57.94%;800米以上高程2.44万亩,占耕地的10.28%。
植被:据XX省植被区划,XX县属于常年温暖照叶林地带,南岭东部山地常绿桶类照叶林区,X中——戴云山——鹫峰山常绿楮类照叶林小区。
典型植被类型的区系植物以壳斗科为主,其次是樟科、山茶科、蔷薇科、木犀科、石楠科、竹亚科等。
(一)常绿阔叶林是县内典型的植被类型,多属自然恢复的次生林状态。
在本类的群落中占优势的乔木种类主要是壳斗科、山茶科、樟科、金缕科,其中以壳斗科榜属的米楷、榜树、南岭榜为主,而甜楷、苦椭较少,多零星散布在优势树种的群落中。
森林下木有黄瑞木、杓木、毛冬青、五月茶、香槟杜鹃、亨利杜鹃、绒楠、乌药等。
在郁闭的常绿阔叶林下,草本植物一般稀少,常见
的有狗脊、中华里白、山姜等。
层间植物不多,常见有光叶拔葵、流苏子、钩藤、舜猴桃、羊蹄甲等小藤本。
(二)落叶阔叶林其特点是没有成片连续分布,常小块状或零星混生在常绿阔叶林中和林缘,均呈次生林状态。
落叶种类少,常见有枫香、拟赤杨、酸枣,群落类型简单,灌木层常见有绒楠、毛冬青、槌木、卡氏乌饭等,草本层有狗脊、五节芒、里白等。
(三)常绿针叶林主要有马尾松林、杉木林和海拔千米以上的黄山松林。
马尾松是县境内海拔IOOO米以下分布最广的常绿针叶次生林,砍伐较强烈的阔叶林中或林缘,都有马尾松生长。
马尾松林下常以白茅、芒、油沙草或芒箕骨等组成的下草占优势,在土层较厚的地方,马尾松林有较多灌木,常见的有石斑木、乌药、檐木、松木、黄瑞木、映山红、卡氏乌饭、小叶赤楠等,部份还有米楠、楮树等幼树;在海拔较低的地方,尤以村庄附近,常有马尾松、杉木、毛竹等人为促成的混生林。
杉木林大多是栽培的用材林,在一般林下则有绒楠、乌药、松木、毛冬青等,下草有狗脊、金毛狗和芒箕骨等植物,林缘或林中开裂处则常有山苍子等先锋灌木生长。
黄山松林也有米椭、X粤楮等阔叶幼树侵入,并常与毛竹等竹类混生。
灌木层常以亨利杜鹃、吊钟花、大萼红淡、玉山竹、胡枝子等占优势。
(四)针阔混交林由原阔叶林的砍伐迹地或林窗,被阳性树种马尾松侵入而定居,形成一种植被类型,主要有马尾松、木荷群落,马尾松、榜树群落,马尾松、米播群落等。
灌木层以乌药、箕盘子、老鼠矢、小叶赤楠、卡氏乌饭等占优势。
草本层常见有芒箕骨、淡竹叶、油沙草等。
(五)毛竹林天然毛竹林,常混生在阔叶林中,群落结构复杂,主林层伴生树种有米楠、少叶黄杞、马尾松、杉木等。
灌木层有毛冬青、绒楠、冬青、百两金、梨茶、黄瑞木、松木等。
草本层则有狗脊、油沙草、芒箕骨、五节芒等。
(六)灌丛草坡主要是常绿阔叶树逆行演替而成,主要灌木树种有黄瑞木、映山红、石斑木、乌饭、横木、小刚竹、松木、老鼠矢、山矶、赤楠、乌药等。
多萌芽丛生状,高度较低。
灌丛中还有乔木树种的幼苗幼树,多为壳斗科植物,米楷、榜树、南岭榜、木荷、马尾松多为萌发丛生状。
草坡主要组成植物是禾本科种属,常见有芒、五节芒、白茅、马唐、狗牙根、油沙草等,豆科植物很少。
(七)中山灌丛草坡比较原始,呈矮化状灌丛,主要种类有石斑木、亨利杜鹃、大萼红淡、胡枝子等灌木树种及矮化的黄山松乔木树种。
草坡与灌丛穿插相间。
3.4气象特征
XX县具有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特点,属湿润气候类型,温暖适中,夏长无酷暑,冬短少严寒,雨热同期,雨量充沛,但分配不均,由于山河切隔,地貌热力差异,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立体气候明显,形成不同高度的气候特征。
气象要素年际变异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加上土、热、水等条件配合不协调,灾害性天气出现较频繁。
四季以候温划分其特征,夏长冬短,春秋对峙。
春季气温开始回暖,但冷暖变化大,阴雨低温常遇,几乎每年均有1〜2次强冷空气或寒潮影响。
夏季气温高,雨热同期,前期为梅雨阶段,多大雨或暴雨,夏至后晴热,常受台风影响,带来一定降水。
秋季晴朗少雨,气温逐渐下降,有秋温高于春温现象,冷空气南侵少,形成秋高气爽天气。
冬季盛行西北风,大陆冷高压强盛,气温低,湿度小,晴朗、干燥、少雨,常有霜冻出现。
县气象站和部分气象哨多年实测,以及重要天气现象和各地气候概略定性资料分析计算显示,XX县多年年平均气温在15.3〜19.6°C之间,北部及沿河盆地低海拔地区(400米以下)气温较高,年均气温在18℃以上;西部、中部、南部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最冷1月份,月平均气温6.3〜9.9C之间;最热7月份,月平均气温23.2〜28.1C;年较差16.7〜18.2°C,年平均年际变化不大,据县气象站22年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最高值为19.1°C,最低值为C.3°C,相差仅0.8℃,城关地区极端最高气温38.7°C,极端最低气温63C。
XX县气温分布,海拔400米以下地区,年平均气温超过18℃。
文江、梅山一带高达19°C以上,500~700米地区,年平均气温17~17.7°C,750米以上的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7℃0
3.5水文
XX县水文工作始于明代万历二年(1574年),史籍记载洪、涝、干旱、风暴等自然灾害,但未设专业机构。
民国25年(1936年)始于县政府院内设雨量站,记载城关降水。
1957年,在均溪河畔福塘村设水位站;1959年改为水文站,先后增测水面比降、流量、泥沙、河水水温、风向、风速和湿球温度测验,并向下游地区发送雨水情报和开展水文科研。
全县现有雨量站17个,汛期水位站1个。
县境地处XX中部,戴云山西侧,县西、南部系X江、九龙江、晋江三水系支流的源头地段,山地多,河谷深,落差大,源短流急,溪沟发育,多呈树枝状或羽状分布,河网密度较大,汇水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流24条。
境内主要河流均溪、文江溪,均为X江支流尤溪水系,桃源溪、
广汤溪、上京溪、仕福溪属九龙江新桥河水系,碧山小溪属晋江西溪水系。
文江溪源出永安青水,经槐南于鲤鱼坑入境,经下坪、桃舟、大安、朱坂、文江、大中、德州、沧州、大安坂至璞溪口,与璞溪小溪汇合后,于尤溪街面七里潭与均溪汇合。
流域面积1385.5平方公里(境内838.2平方公里)。
其一、二级支流有:
朱坂溪发源于上京上坪村,经华溪、群团、西埔(为东埔溪)、甲魁、锦溪、花桥、大同、琼口至朱坂汇入文江主干流。
铭溪发源于广平大吉村,经丰庄、西园、东景、栋仁至铭溪下坪汇入文江溪。
广平溪发源
于广平万宅村,经万筹、五峰、广平至苏桥双涧汇入文江溪。
奇韬溪发源于奇韬洋地村,
经龙坪、奇韬、文经、桥下至文江汇入文江溪。
建设小溪发源于建设元山村,经建国、建
强、建设、建爱汇入文江溪。
民主小溪发源于文江联盟,经大文至民主汇入文江溪。
梅山小溪发源于梅山长坑,经西书、梅山、秀岭至德州汇入文江溪。
张地小溪发源于XX仕坑(为文江溪二级支流),经温坑至西埔汇入朱坂溪。
XX小溪发源于XX德安(为文江溪二级支流),经池园、XX至黄沙汇入朱坂
溪。
3.6社会经济环境状况
3.6.1社会经济状况
2013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77.59亿元,比上年增长11.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力口值230.97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771.92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474.70亿元,增长7.9%。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8938元,增长11.2%。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2.1%o
2013年全年公共财政总收入136.90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89.85亿元,增长16.0%;公共财政支出187.11亿元,增长22.1%。
全市国税税收收入63.73亿元(含海关代征8.55亿元),增长9.2%;地税系统组织各项收入106.40亿元,其中税收收入76.00亿元,增长16.4%。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51.0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3.1万人,出生率12.2%。
;死亡人口1.8万人,死亡率7.1%。
;自然增长率5.1%o°
3.6.2交通状况
项目所在地主要交通为项目西面的S306省道,距离本项目直线距离约2.8km。
3.6.3周围污染源
项目所在地位于XX县XX镇XX村XX,无其他工业污染源。
3.7环境功能区划
3.7.1水环境环境功能区划
通过现场踏勘和调查,根据项目所处区域的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的附近水域为无名小溪(XX小溪支流),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1.I类标准。
水环境质量标准见表3.7”。
3.7.2
根据项目所处区域的环境功能区划及现状,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为二类
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
详见表3.7-2。
表3.7・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览表
3.7.3
根据项目所处区域的环境功能区划及现状,本项目噪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项目红线距离省道中心线10米,临306省道一侧
厂界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执行标准见表373。
3.8排放标准
3.8.1水环境
项目污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一级标准,即CoDqoOmg/1.、SS<70mg∕1.>BOD5<20mg∕1.>氨氮≤15mg∕1.0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项目地在农村地区有大量农田,山地,项目污水排放量小,所以可用于项目周边农田的农家肥,本项目污水不外排入周边水体。
3.8.2大气环境
根据项目所在地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的要求,排放大气污染物应执行《大气污染物
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
3.8.3声学环境
施工期:项目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见表3.82
表3.8・2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单位:1.Aeq(dB)
昼间夜间
7055
运营期:项目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
执行标准见表3.8・3。
3.8.4
固体废弃物排放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中有关规定。
3.9环境质量现状简述
3.9.1水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2014年202X市环境保护状况公报》,项目区附近水域无名小溪(XX小溪支流)水质现状良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n类标准要求。
3.9.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2014年202X市环境保护状况公报》,各县(市)环境空气质量保持良好,XX县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3.9.3声环境质量现状
为了解本项目的环境噪声现状,评价单位于202X年8月6日对本项目厂界的声学环境现状进行监测,监测点位见附图2,监测结果见表3.9-1。
境质量现状良好,项目所在地区域噪声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
3.10工程主要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主要的环境影响为:
(1)工程施工期废水、粉尘、噪声和固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工程营运期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
(3)工程营运期废水对文江溪支流的影响。
(4)工程营运期产生的粉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工程营运期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等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根据工程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的保护目标如下:
四、工程分析
4.1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XX县XX机械工贸有限公司XX分公司XXXX机械加工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XX县XX机械工贸有限公司XX分公司
建设土也点:XX省XX县XX镇XX村XX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规模:年产I(XX)吨机械配件及机床配件等铸件产品
用地规模:用地面积6000m2,其中厂房建筑面积6800π?
项目总投资:总投资约2600万元人民币
投产时间:项目拟定202X年12月建成投产使用
劳动定员及工作时间:本项目定员15人,无住厂职工,年工作天数300天,每天工作
8h。
4.2主要原辅材料
本项目使用铸铁为原料,年产IOOO吨机械配件及机床配件等铸件产品,其中生产过程中有添加其他辅助材料,如锦铁等。
主要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量详见表4.2-1。
表4.2・1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需求一览表
4.3
(1)电能
年产1(XX)吨机械配件及机床配件等铸件产品项目年平均耗电量约210万KWh/ao(2)新鲜水
本项目运营后,职工生活用水量为180t∕a,生产用水270t∕a,合计450t∕a°
4.4主要生产设备
主要生产设备详见表4.4-1。
表4.4/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
4.5
XX县XX机械工贸有限公司XX分公司XXXX机械加工建设项目厂区设有办公室、仓库及加工车间等,依次由西北向东南布置,厂区的大门位于厂址的西北侧,进大门左侧为仓库,依次为车间及办公室。
厂区大门由企业自行修建的沙土路连接到省道306,方便成品运输及销售,厂区平面布置详见附图3。
4.6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图4.6・1工艺流程图及产污环
节
生产工艺流程图简述:
本项目的工艺是以最终产品为摹本,将模具放在压蜡机工作台上,将石蜡+硬脂酸类材料以一定的比例压制成精确光洁的蜡膜,然后焊接成最终产品需要形状的蜡膜组,在蜡膜上涂覆多层由耐火材料、氯化镁、氯化铁等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形成的浆料,待浆料干燥硬化后形成型壳,然后将凝固在型壳内的蜡膜熔化使之流出,再把型壳放在非金属焙烧炉中焙烧,使之坚固、干燥,最后再将金属熔化炉中的液态金属浇注入型壳中,液态金属在型壳中冷却、凝固后即成为精确光洁的铸件。
形成的铸件进行表面预处理,经抛丸的叶轮高速旋转,将钢丸抛向铸件,清理铸件表面的粘砂等物质,清理下的浇冒口重新进行熔炼成金属,铸件再经过机加工车间,通过车床、钻床等设备进行精密机加工,经检验合格入库。
五、污染源强分析
5.1施工期污染源强分析
5.1.1废水
(1)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本项目施工期所需施工人员约10人,据了解施工人员未住在工地,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纳入项目周边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2)施工废水
项目施工期的废水主要是设备机械冲洗废水和混凝土搅拌系统冲洗废水。
类比调查施工废水含有大量悬浮物和石油类污染物,SS浓度约为1000〜6000mg∕1.,石油类浓度约为15mg∕1..施工废水量与施工设备的数量、混凝土工程量有直接关系(生产车间及厂房均为轻钢结构),施工高峰时废水最大可达20m3∕d0则施工废水水质及其污染物产生量见表5.1-1。
5.1.2废气
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有施工扬尘,施工车辆、动力机械燃油时排放少量的SO2、
No2、CO、烧类等污染物。
其中施工扬尘是本工程施工时产生的主要污染物。
(1)施工扬尘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性质可知,本项目施工扬尘主要来源于建筑施工、材料运输装卸过程、建材物料的堆放过程等产生的扬尘以及运输车辆造成的道路扬尘等,扬尘排放方式主要为无组织间歇性排放。
施工扬尘随工程进程而不同,工地上的尘土从地面扬起逐渐发展到从高空中逸出,严重时排尘量可高达20〜30kg∕h0地面上的粉尘,在环境风速足够大时(大于颗粒土沙的起动速度时)就产生了扬尘,其源强大小与颗粒物的粒径大小、比重以及环境的风速、湿度等因素有关,风速越大,颗粒越小,土沙的含水率越小,扬尘的产生量就越大。
(2)机械废气、车辆尾气
施工时使用的施工机械和大型建筑材料运输车辆一般都以柴油为燃料,柴油燃烧产生的尾气中主要含有颗粒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废气,对施工环境以及施工道路沿线居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5.1.3噪声
本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是施工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作业噪声和物料运输造成的交通噪声。
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及声级见表5.1-2。
5.1.4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
建筑垃圾主要成份是一些碎砂石、砖、混凝土等。
项目建筑面积为8000m2,按平均建筑面积所产生的建筑垃圾为4.4kg∕n√,则施工期共产生建筑垃圾约为372。
拟建项目有施工人数10人,每人每天排放生活垃圾按0.5kg计算,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5kg∕d°5.1.5水土流失
施工期间工程挖掘、堆积,对地表植被及土壤环境造成直接与间接损害,造成地表裸露或裸露面增多,原有地形地貌及植被受到较大程度的扰动和损坏,裸露面表层结构疏松,使区域内土壤抗侵蚀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加剧。
5.2运营期污染源强分析
5.2.1废水
(1)生活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