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
目前,全省纳入成长工程的园区XXX个,按一区多园计算共计XXX个园(其中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园区XX 个)。
截止今年9月底,累计完成投资XXXX亿元,建设面积XXX平方公里,建成标准厂房XXXX万平方米(不含建园前存量、企业专用厂房和流程性工业厂房XXX万平方米),建成园区道路XXXX公里,入园企业XXXX户,从业人员XX万人。
总体来看,全省园区发展呈现出成长速度加快、要素保障改善、集聚效应增强、带动能力提高的良好态势。
一)园区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今年1-9月,全省园区规模以上工业(500万元及以上)总产值XXXX亿元,同比增长29.1%,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XXXX亿元,同比增长18.6%,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2.7%;固定资产投资XXXX亿元,同比增长33.2%,占全省工业投资的63.5%;完成税收XXX亿元,占全省税收的25.2%。
园区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二)园区正在成为产业集聚的大平台。
随着一批龙头企业入驻园区和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带动了相关配套企业跟进入驻,“企业集聚、产业集群”的态势愈发明显,国土资源开发
空间布局趋于优化。
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园区建成项目XXXX个、投产项目SXXXX个,今年底将实现工业产值XXXX亿元、工业增加值XXXX亿元左右。
XX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孟工业园以特种车辆、工程机械、航空航天、数控机床等高精尖产业为引领,聚集了XXX、主力电器、XXX、XXX、XXX等600余家企业。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0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37家,产值超5亿元企业15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5家,上市企业3家,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烟草医药和战略性新兴四大产业集群。
三)园区正在成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各地依托园区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园区已成为我省对外开放高地、人才聚集高地、科技创新高地、成果转化高地。
今年1-9月,全省新增入园开工企业XXXX户,新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XXXX亿元,占全省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的29%。
园区创新团队从业人员人,其中本科学历人、硕士学历5810人、博士学历255人。
贵安电子信息产业园依托贵安新区的政策优势,成功引进了XXX、XXX、XXX及西部控股等企业。
XX市与中关村科技园结盟,联合打造“中关村XX科技园”,签约项目106个,总投资465亿元。
贵州娄山关高新园区大力发展“飞地经济”,与重庆市合作建设桐梓重庆工业园,引进了10余家
高科技企业和3家汽摩整车装配企业。
西秀工业园加强与XXX、XXX等国内外院校合作,走产学研结合路子,建成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专利技术189项。
四)园区正在成为循环经济的示范园。
各地积极鼓励和扶持资源型企业加强对废弃资源循环再利用,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对资源“吃干榨尽”。
瓮福工业园、开阳工业园依托龙头企业,对黄磷尾气、磷渣、磷石膏等循环利用,配套建设甲酸、甲酰胺、草酸、碘回收、磷石膏标砖、磷渣水泥等项目,形成由磷煤化工大宗产品为上游产业,精细化工产品、伴生资源产品和深加工产品为中游产业,磷煤化工固废物综合利用为下游产品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金沙、普定等地火电厂的粉煤灰过去要花钱运出去,现在建材厂、水泥厂主动上门来买,全部消耗掉。
XXX正在建设热电联产项目,生产电解锰系列产品,并利用烟气中二氧化硫生产低成本硫酸锰,经脱硫后的烟气二氧化碳用于生产高纯轻质碳酸钙,高温蒸气用来干燥锰渣,生产锰渣砖和锰渣水泥。
五)园区正在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排头兵。
通过建设园区,集中治理废水、废物、废气,做到污染“零排放”,既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又促进了园区可持续发展,避免走过去“村村点
火、户户冒烟”的老路。
目前,全省园区建成污水处理厂28个、在建36个,日处理污水能力55.5万吨;建成垃圾处理设施65个,在建49个,日处理垃圾5.1万吨。
贵安新区在加快路网建设过程中,同步启动了南部污水处理厂、马场镇污水处理厂等环保设施。
仁怀名酒工业园通过实施“煤改气”工程,建成2座天然气储备站,入园企业全部使用天然气。
日处理能力达1万吨的3个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投入使用,另外1个年底可投入使用,园区现有企业污水全部实现集中处理,排放达标率100%。
XXX自主研发磷化工全废料自胶凝填充采矿技术,既降低了矿山地质灾害风险,又减少了工业固体废物堆放。
六)园区正在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稳定器。
园区建设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大量创业就业机会,既增加了收入,又解决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全省入园企业解决农民工就业57万人,其中80%以上是本地人。
调研中,大家普遍反映,能在“家门口”就业,既能照顾家庭,又能保证收入,感觉比外出打工好多了。
威远镇联合村失地农民代进涛过去在家务农,XXX做工,月收入2500元左右,家庭生活条件改善了很多。
XXX工人XXX过去在江苏打工,每月除去开销剩下3000元左右,他告诉我们,回乡就业虽然挣得少了(每月2500元左右),但不用背井离乡,能照顾老人和
小孩。
金沙县岩孔乡XXX说得很实在:“园区建起来,路好走多了。
娃娃年纪小,放在身边打工安全,不用担心他学坏”。
各地在园区建设中,结合实际,大胆探索,积累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主要有:
第一,坚持产城互动,统筹城乡发展。
大部分园区按照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一张图”规划,统筹园区产业项目和城市道路、教育、医疗、商贸物流、住房等配套设施建设,做到建设一个园区带动一片新区,形成“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的格局。
XX市麦架—沙文产业园打造集创新创业、工业生产、科技商务、生活居住、服务配套为一体的新城。
长顺县威远工业园区启动建设集商业、办公、居住、休闲为一体的青龙城广场,配套建设医院、学校、幼儿园、公租房等公共设施,促进了园区与县城同步发展。
第二,坚持向山要地,节约集约土地。
各地在园区选址时优先考虑耕地林地少、居住人口少的区域,积极向山要地,发展工业梯田,少占或不占基本农田。
据统计,全省产业园区到今年底累计向山要地15.5万亩。
兴仁县规划建设的园区90%以上属于岩石地质,80%以上区域无人居住。
大方县食品药品园区在高达75%的荒山石山上开山建园,被誉为“斧头山上建园区”,开发建设3974亩,其中耕地不到500亩。
西秀区今年
以来入园项目建设用地3602亩,其中利用低丘缓坡、向山要地1600亩,占44.4%。
第三,坚持主动作为,推动逾越发展。
各地在园区建设中,主动想办法、找出路,调整优化盘活存量、无中生有做大增量,突破发展空间、突破要素瓶颈、突破产业制约。
061基地上世纪90年月启动“二次迁徙”,从遵义市42个分散的小山沟分别搬迁到XX小河和遵义市区,树立了贵州航天高新手艺园,成为我省最早的园区之一,形成了六大产业板块。
近年来,又抢抓全省园区建设机遇,加快发展程序,2012年完成支出124亿元,是2001年的7倍左右。
金沙县主动引导煤矿企业跨行业发展,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贵州朗月团体投资8亿元建设矿用装备生产基地,XXX团体投资 1.5亿元推进康星油脂团体改制。
目前,该县已有10余家煤矿企业在园区建成装备制造、有机食品加工等20多个非煤产业项目。
丹寨县“无中生有”,以优良的服务招引40余家企业入园,形成了装备制造、特征食品、生物科技等三大产业群。
威宁县发扬“凝心聚力、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勇于抢先”的精神,强力推进园区建设,目前入园企业45家,今年1-9月完成工业总产值22亿元、完成税收1.43亿元。
万山区近年来依靠园区大力引进XXX等企
业,主动发展铝箔深加工等产业,推动了资本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
第四,坚持因地制宜,完成特征发展。
各地结合产业基础、资本禀赋和区位前提,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走符合自身实践的园区发展门路。
目前,全省分别形成了一批农产品和矿产资本深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建材、生物医药等各具特征的园区。
遵义市和平园区依靠铝资本优势,引进9家铝资本深加工企业,形成了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型材加工、铝再生资本利用、铝加工配套产业一体化的铝工业产业集群。
湄潭县依靠本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本,引进了厦门以晴团体、XXX团体等大企业,形成了以茶叶、粮油、药业、酿酒、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导产业的绿色食品工业园,目前入园企业87家,投产62家,今年1-9月完成工业总产值39亿元、税收0.4亿元。
第五,坚持多元投入,推动企业办园。
随着对外开放深切推进,部分园区建设正在由当局主导向企业主导改变,大企业、大团体逐渐成为产业园区建设的主力军。
XXX团体在六枝特区主导的路喜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建设开采、重介选煤、捣固机焦、特种玻璃、热电联产、石墨电极等21个项目,推动“煤电化、煤电铝、煤电材”一体化,总投资500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48亿元,建成后将完成工业总
产值1000亿元、利税100亿元,办理就业5万人。
XXX在XX主导建设的园区占地面积565亩,总投资19.4亿元,目前已投资4亿多元,建成投产后年产值100亿元、净利润12亿元、税收12亿元。
第六,坚持以商引商,推动招商市场化。
随着入园企业增多、实力增强,许多园区招商引资正由过去的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企业正在成为招商引资的主体。
凯里炉碧园区全世通引进8家企业投资45亿元建设贵州凯里(珠三角)高新技术园,重点发展新型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精密电子设备等产业,实现高端产业集群化、规模化。
入驻金沙县园区的XXX 引进了XXX、伟然电子等24家电子企业。
入驻贵定县城北园区的浙商产业园引进5个机械装备制造配套项目,总投资达4.4亿元。
第七,坚持融资创新,推动建设提速。
2010年以来,全省园区建设累计投入财政资金940亿元,带动社会资本和企业投资2790亿元。
贵州娄山关高新园区用2亿元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18亿元,形成了由依靠政府投入向自我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XX市白云工业园在刘庄村标准厂房建设中,引导村民入股注册成立公司,通过市场化方式融资,建成4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并全部出租。
同时,还引进XXX投资“量身订做”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目前在建的厂房已全部预租。
调研表明,园区是我省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抓手、主战场,不搞园区,工业化就没有平台、城镇化就没有支撑。
调研中大家普遍认为,省委、省政府作出发展园区经济的决策部署符合贵州实际、符合产业发展规律,是完全正确的,成果是非常明显的,广大干部群众是非常支持的。
对当前园区建设中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我们与基层干部群众特别是园区一线建设者、企业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大家认为,我省园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将随着发展不断得到解决。
一)关于“四率”不高的问题。
今年1-9月,全省园区项目入园率28.8%、资金到位率30.3%、开工率78.4%、投产率29.4%。
如何看?调研认为,园区在发展中,一般都要经历起步期→扩张期→调整期→转型期等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与XXX地区相比,我省园区建设起步较晚、时间不长,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园区管理经营水平也亟待提高。
加之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持续低迷,我国经济由过去的高速增长期进入中速增长期,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市场需求不足,企业投资决策慎重。
随着园区基础设施的完善、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好转,企业市场预期趋好、投资信心增强,园区“四率”肯定将不断上升。
目前
我们如果不咬牙挺住,就会“一篙松动退千弦”,今后再发展园区就难上加难了。
二)关于建设风险的问题。
目前,少数人担心我省一些园区建设靠银行贷款和BT等体式格局融资,将产生债务风险;平整山体、新上资本型项目,将产生生态环境风险。
从省外园区建设来看,在经济发展的起飞期,地方当局财力都比较艰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投入多数靠举债。
四川省南充市2008年园区建设债务高达28亿元,而全市财政支出仅18.7亿元。
目前,我省园区建设举债比较多,仅BT债务开端统计今年底将突破400亿元。
但这些债务的法律主体绝大多数是园区投资公司,以标准厂房或收储土地的预期收益等优良资产作为典质,加上产城互动的园区建设模式,资产升值的空间比较大。
同时,随着园区投产达产项目增加,地方当局税收也将持续增加。
总体来看,这些债务应是可控的。
作为一个山区省分发展工业,集中建园区,集中处理污水渣滓,不但不会污染破坏环境,反而有利于保护环境。
从抽查的园区看,工业企业集聚度绝大多数在60%以上,有的高达90%,新建企业有排污的均建有或正在建独立的污水渣滓处理设施,宽敞豁亮、洁净靓丽,与过去黑乎乎的工场形成了鲜明对比。
赤水河沿线过去有些杂乱,目前的仁怀名酒园核心区,标准厂房整齐排列,集中污水处理
厂已投入运行3个,其余正在建设。
固然,总体来看,全省园区环保设施建设进度相对滞后于其他工程建设进度,目前建成数量仅占规划的25%左右。
对此,各地高度重视,正按照省委、省当局请求,加快建设进度,确保环保设施建设与产业项目建设同步推进、同步投入使用。
三)关于引发社会矛盾的问题。
调研组实地查看的28个园区,对征地拆迁等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问题处理得都比较好。
只有极少数园区建设发生纠纷,主要是地方政府工作方法不当,群众本质上是支持园区建设的。
紫云县园区建设在今年9月27日发生群体性纠纷,经入户调研和与地方政府、XXX 座谈,基本情况是:园区标准厂房建设进度慢,政府着急了,未等老百姓地里种的玉米收割,果树赔偿也没有谈好,就进场施工,引发了纠纷。
当地群众说,他们支持园区建设,但同一园区征地有三个补偿标准,村干部不管事,引发纠纷后公安又抓了人,其中还抓错了2个,不服气。
四)关于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不配套的问题。
从园区发展规律来看,主导产业和配套产业的形成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一是市场竞争,二是当局引导。
调研表明,目前归入发展工程的111个园区中,有45个园区以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21个园区以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51个园区以建材为主导产业、48
个园区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51个园区以能矿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虽然单个企业范围还不是太大,但关联性、配套性已开始显现。
落户丹寨金钟园区的XXX负责人过去是XXX团体的职工,前些年下海到东部,他深有感触地说,贵州许多好的军工企业,由于过去产业不配套,难以就地军转民,目前返来就是着眼配套、着手抓产业链。
五)关于“一区多园”的问题。
总体上,全省园区的规划充分考虑了各地产业基础和要素条件。
但在实施过程中,少数园区搞“一区多园”,造成战线过长。
调研中大家认为,“一区多园”可以搞,但要实事求是,根据发展需要科学规划建设,否则将造成投资分散、合力不强、核心不突出等问题。
如,XX 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确属原有园区空间不足需要扩大范围,炉碧园区属工作推进力度大形成了新的园区联合体,而沿河园区则是将有工业企业的地方硬性圈为一个园区,相距遥远,实现不了产业联动。
六)关于规划建设不平衡的问题。
总体看,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好的园区,规划建设得较好。
少数地方因客观条件的限制,进展还比较慢。
但调研发现,在园区建设中,工作主动性强不强、工作思路对不对,也是决定园区建设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
比如,长顺县虽然地处麻山腹地,资源禀赋
差,但依托惠兴高速公路,规划建设的威远园区已建成标准厂房18.6万平方米,入园企业数十家。
雷山等条件不具备的县,就没有规划建设大规模的园区,而是重点发展旅游、民族工艺品加工、特色山地农业。
七)关于要素支持不足的问题。
调研来看,制约我省园区发展的主要瓶颈是人力资本不足、物流成本较高、工业用水严峻、企业融资艰巨。
省委、省当局有关人才引进的政策措施部门操作还不细化。
职业教育落后,手艺工人不足。
一些园区不连铁路、不通高速公路,靠近高速公路的但“最后一千米”未办理。
XXX企业负责人引见,该公司为XXX生产4条焊接线,运到怀柔的费用比深圳高1倍。
一些园区由于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滞后,供水比较艰巨。
地方财力不足,金融机构支持力度不大,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金融机构贷款不到25%。
对建设用地问题,主要还是部分园区单元投资强度不大。
目前,全省园区每亩投资强度42万元,低于河北的200万元、四川的120万元。
八)关于管理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
下层当局反应,省里管园区的婆婆多,各家有各家的体系和标准,造成反复统计和多重检查,耗费了下层不少精力。
客商反应,我省一些园区名号多、机构多、关系庞大,不知道找谁。
园区反应,绝大部分
园区属事业体例,待遇低,招不进、留不住人才,班子成员中有的只是为办理级别待遇,根本不懂招商、不懂项目、不懂产业。
一些地区行政审批还比较多,调研组访问的XX市五个园区及企业普遍反应,省里的许多行政审批下放给市里了,但XX市市直相关部门仍还紧紧捉住,重重设卡,步步为营,一个选址意见书只要有1家部门不同意,即使其余所有通过也要推倒重来;有前置前提的行政许可,临到最后一个证时前面的证过期了又要推倒重来;企业办不了,园区管委会公家身份办不了,只要通过私人关系才办得了。
有的部门有意难,办个简单手续要企业开董事会、股东会、经理办公会,把人折腾得死去活来。
XX高新区引进的XXX,目前已办了近50个手续也还没有把证照办齐。
我省园区建设起步晚,基础薄,面临的环境复杂,遇到的困难较多,在这样的条件下,能够取得目前的成绩,实属不易。
根据调研中大家提出的意见,我们就我省园区下一步建设建议如下:
一)着力在推进现有园区更好更快成长上下功夫。
目前,我省园区到了攻坚期、转折期,必须把着力点放在现有园区的设施完善、企业充实、效益提升上,原则上不规划建设新的园区。
根据各园区的实际情况,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推进措施。
(1)强化园区分类指导。
对建设早、发展得好的成熟型园区,围绕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在转型升级中做大规模,重点在企业科技攻关、人才引进、配套服务及适度的项目用地等方面予以扶持。
对发展得快、初具规模的成长型园区,围绕做大做强园区产业,在继续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重点在帮助骨干企业做产业配套,为企业培训技术工人、提供金融服务等。
对基础条件差、发展得慢的起步型园区,要综合分析原因,在工作思路、工作抓手等方面着力,因地制宜,可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刺绣、蜡染等轻工业,在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和招商引资方面,突出一、二个重点给予扶持。
对“一区多园”型园区,能形成功能互补、产业配套、地域相连、资源共享的,可以保留;封闭运行、各有一套班子、行政上难以整合的,该分开的要分开;布局过于分散、没有产业关联度、基础设施投入大的,要突出一园作为核心区重点打造;除国家认可的开发区、高新区可以有两个名号外,其它一律一个名号,避免名号杂乱。
(2)强化市场培育。
引导企业树立做产品必先做市场的观念,积极走出去、请进来,通过各种展会、媒体广告的扶持宣传推介本地产品,通过出台措施,在政府采购和财政资金建设项目上,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本地产品。
(3)强化产业配套。
要围绕优势资源进行配套,特别是“四个一体化”和“五
张名片”企业,编制一个一个的产品路线图和产业升级路线图,优先扶持省内企业做下游配套,省内产业断链的积极引进配套,推进优势资源向产业链长的优质企业集中,把资源优势就地转化为经济优势。
要围绕优强企业进行配套,坚持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强扶什么,选准培育方向,扶持潜力大、带动大的企业。
如炉碧园区的全世通、金钟园区的兴富祥等企业,通过引进特殊金属材料制造、电子控制等配套企业,可打造一条高端数控装备产业链。
小河XXX从省外引进一批汽车零部件企业,可形成整条汽车产业链。
要围绕军转民企业进行配套,充分发挥军工企业技术、人才和设备优势,引导企业集中进园,并引进从事成套设备制造的战略投资者,推进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
要围绕创新成果转化进行配套,依托XX高新区、贵州科技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加快打造人才高地,攻克一批与我省特色优势产业密切相关的关键技术,加快实现成果转化。
二)着力在要素保障上下功夫。
紧紧抓住制约园区发展的关键问题,出实招、见实效。
(1)强化人力资源建设。
发改、财政、经信、科技、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金融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职责,进一步细化省委、省政府关于人才培育引进的相关配套政策,确保“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顺利实施,让园区尽快引进一批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
在大力实
施教育9+3计划的同时,推进职业院校与园区联合办学,培养适合园区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
(2)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推进“高速公路建设三年会战”、“铁路建设三年会战”、“水运建设三年会战”和“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加快建设连接园区的高速公路匝道口、水运码头等快速通道,根据园区发展用水需求合理规划布局水源点。
加快园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度,提高建设标准。
(3)强化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地方政府和园区管委会要主动加强与金融机构协调,推进金融服务进园区。
特别是对发展比较成熟、资金流量大的园区,应至少建立一家能通存通兑无障碍服务的金融分支机构。
加快建立服务园区的融资担保公司、小额担保贷款公司等,大力开展知识产权、动产抵押、仓单质押等贷款业务。
(4)强化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围绕园区货物便捷集散,加快毗邻园区的城市、道路节点、水运码头的货物站场、仓储基地建设,扶持一批现代物流企业,推动电子商务加快发展。
(5)强化用地保障。
坚持争取增量、挖掘存量、释放新能量,争取更多低丘缓坡试点指标,积极向山要地,打造工业梯田;加大废弃、闲置、未利用国有土地清理力度,严格查处违法占用地,该收回的依法收回;对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老企业或者经营不善、濒临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