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合集下载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建议2课时完成)[考试目标]1.了解化学的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制造分子2.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原子团的定义。

3.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要点精析]一、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特征1、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化学的特征是认识分子、制造分子。

化学是具有创造性的、实用的科学,它帮助我们发现、认识、提取、制造自然界已有的物质,根据我们的需要,设计、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功能各异的大量的物质基础。

通过化学家们的努力,现在发现和创造的化合物已经超过3500万种。

化学还为充分有效地利用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为解决人类饥饿、贫穷、疾病,为改善和丰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化学已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这样说,没有化学,就没有现代人类生活。

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反应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导电、导热、溶解性等。

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稳定性等。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前者没有新物质生成,后者生成了新的物质。

从微观的角度看,前者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改变,后者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但原子和元素的种类并不发生变化。

两者的关系是: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但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二、物质的分类为了认识自然和科学研究的方便,我们通常按一定的规则给物质分类,如:按组成元素分类有机物(由碳、氢为主要元素组成):烃、醇、醛、酸、酯、卤代烃、油脂等。

高中化学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中化学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课时4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考必备·清单】1.物质的组成(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2)理解几组概念名称含义原子、分子和离子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②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

③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在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

单质和化合物①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②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①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名师点拨]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O2和O3的混合物、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等。

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才是单质。

2.简单分类法(1)树状分类法①明确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树状分类的关键[名师点拨]酸、碱、盐、氧化物的含义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是酸,分为强酸与弱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是碱,分为强碱与弱碱、可溶性碱与难溶性碱等盐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分为可溶性盐与难溶性盐,酸式盐、碱式盐与正盐等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分为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与两性氧化物等②树状分类法在无机物分类中的应用(2)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如图为氧化物的分类)[名师点拨]①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

②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③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

《第1课时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教材教案

《第1课时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教材教案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教材教案教学目标目标与素养1.通过“图书馆中分类陈列的图书”和“智能机器人对快递物品进行分拣”的图片,让学生理解分类法的应用,掌握不同分类的方法。

2.通过实验了解胶体的基本性质。

3.在物质转化中要求学生能从不同视角对典型的物质及其主要变化进行分类,达到学业质量水平2级的要求。

情境与问题1.通过多媒体展示智能机器人对快递的分拣,由此引入物质的分类,进而由对同一物质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将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导出所学内容。

2.在氧化物的学习中设置一定的题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加以理解和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讨论和交流等学习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工处理。

重点难点重点1.物质分类的方法2.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难点1.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案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

2.深入生活,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化学物质进行初步分类。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你见过快递员分拣快递物品吗?你能设想快递员每天有多大的工作量吗?如果你是快递员,你将如何对这些快递物品进行分拣呢?智能机器人的分拣会减少多少人工呢[多媒体展示]智能机器人对快递物品的分拣;工人对快递物品的分拣。

二、新课教学学生任务:[思考与交流]1.请尝试对你学过的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并与同学交流。

2.请从其他方面收集一些应用分类方法的例子,讨论进行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之间的小规模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活动:[归纳与整理]在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别的事物在特定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类别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

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板书]1.化学物质的分类学生任务:[思考与交流]1.对于化学物质,如果按照其所含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怎样分类2.对于化合物,我们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可以产生哪些分类结果?设计意图:对初中所学的物质进行复习,自然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降低学习的难度。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节1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节1

1.单质 仅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 其中由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称为金属单质,如钠、镁、 铜等。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称为非金属单质,如硫、氢 气、氧气等。 2.化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 其中由氧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如 CO2、CuO 等。
3.同素异形体 (1)概念: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 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常见几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碳元素:金刚石、石墨、C60 氧元素:氧气(O2)、臭氧(O3) 磷元素:白磷(P4)、红磷 [提醒] 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
(1)交叉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就是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分类的 一种分类方法。 如图所示:
(2)树状分类法 树状分类法是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象区分为不同 的种类,而且形成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系统的一种分类方法。
如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单质金属单质如Fe 非金属单质如C60
2.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分类,HNO3 应属于( ) ①酸 ②氢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弱酸 ⑥化合物 ⑦一元酸
A.①②③④⑥⑦
B.⑥①③⑤⑦
C.⑥①④⑦
D.⑥①④⑤⑦
解析:按照树状分类法,HNO3 属于化合物、酸;按照交
叉分类法,HNO3 既属于含氧酸,又属于一元酸。
答案:C
分散系及其分类
(3)除碳元素的三种同素异形体外,你知道的同素异形 体还有哪些?
提示:O2 和 O3(臭氧)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白磷与 红磷是磷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有下列物质: 铁、氯化钠、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硫酸、氧化铁, 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对上述物质进行分类。属于单质的是:_铁__、_ _氢__气__、__氧__气__;属于化合物的是:_氯___化__钠__、__二__氧__化__碳__、__硫__酸__、_ _氧__化__铁____。

高一必修一化学第二章教案设计

高一必修一化学第二章教案设计

高一必修一化学第二章教案课题: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授课班级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并体验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教学难点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 1.从图书馆中的能快速查找到所需要的图书或从超市中的能快速挑选到所需要的商品2.实验教师能从药品室中顺利地拿到自己所需用的试剂或用品新课指导阅读提出问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有哪两种阅读教材有关内容思考交流提出问题:请尝试对所学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化学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各类物质都还可以再分类)化学反应可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四种基本类型归纳整理不论是对化学物质还是对化学反应所进行的分类,都是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

分类标准不同,则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思考讨论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如按组成、能否电离、结构)对化合物进行分类化合物(根据组成)化合物(能否电离)化合物(根据结构)新课思考讨论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比较:从有无固定组成和结构、有无固定熔沸点、化学性质等方面纯净物混合物有固定组成和结构无固定组成和结构有固定熔沸点无固定熔沸点保持该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化学性质学习探究归纳总结一类物质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树状分类法,各种树状分类法间的交叉现象在所难免,这就是交叉分类法学习探究归纳总结树状分类法便于知识的积累和记忆,也是化学上常用的分类方法板书设计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化合物的分类2.化学反应的分类3.交叉分类法4.树状分类法巩固练习:1、下列各物质按照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冰、干冰、醋酸B.氮气、氧气、空气C.水银、水、医用消毒酒精D.石墨、熟石灰、盐酸2、下列各物质按酸、碱、盐的顺序排列的是( )A.硫酸、碳酸钠、硫酸钠B.硫酸、烧碱、胆矾C.硫酸氢钠、生石灰、醋酸钠D.磷酸、熟石灰、苛性钠3、下列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CuO+H2Cu+H2OB.C+2CuO2Cu+CO2C.Fe2O3+3CO2Fe+CO2D.Fe+CuSO=FeSO+Cu4、下列物质既是钠盐,又是硫酸盐的是()A.NaOHB.Na2SO4C. Na2CO3D.K 2CO3碱酸盐酸性氧化物A 纯碱盐酸烧碱二氧化硫B 烧碱硫酸食盐一氧化碳C 苛性钠醋酸石灰石水D 苛性钾碳酸苏打三氧化硫6、下列物质:①H2O②NaCl ③H2SO4 ④Ca(OH)2⑤Fe3O4 ⑥CuSO4·5H2O ⑦HNO3⑧AgNO3⑨NaHCO3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 属于酸的是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新课气体固体泡沫塑料液体固体固体固体有色玻璃、合金归纳小结分散系具有多样性学习探究分散系的分类(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思考讨论三种分散系性质的比较:分散系分散质粒子大小主要特征粒子能否通过半透膜粒子能否通过滤纸举例浊液>100nm不均一、不稳定不能不能泥浆水溶液<1nm 均一、稳定能能盐酸胶体1~100nm均一、介稳定不能能蛋清实验探究Fe(OH)3胶体的制备:指导操作操作1:向沸水中滴加少量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现象:体系变红褐色操作2:用激光笔分别照射得到的红褐色液体与CuSO4溶液,并进行比较前者:体系中有一条光亮的“通路”后者:溶液中无光亮的“通路”归纳总结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胶体内部产生一条光亮“通路”的现象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分析]胶体粒子小−→−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可吸附溶液中的离子−→−F e (O H )3胶粒只吸附阳离子,带正电−−→−通电向阴极移动−→−阴极区液体颜色变深。

化学选必1课时划分

化学选必1课时划分

化学选必1课时划分
化学选必1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课时划分:
1.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约8-10课时):主要介绍化学元素、
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包括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摩尔质量等基本概念。

还包括原子结构、周期表、化学键、溶液等相关内容。

2. 化学反应原理(约8-10课时):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和反应类型,包括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沉淀反应、气体的溶解等。

还包括化学反应的速率、平衡和热力学等相关内容。

3. 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算(约6-8课时):主要介绍化学方程
式的写法和平衡原理,以及化学计算相关的内容,包括摩尔计算、容量计算、气体计算等。

还包括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相关计算题目。

4. 物质的结构(约8-10课时):介绍分子的形状、键的类型
和化学键的极性等相关概念。

还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和性质等内容。

5. 电化学和化学平衡(约8-10课时):介绍电解质溶液的电离、电极反应和电化学方法等内容。

还包括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的相关内容。

以上是化学选必1课程的一种常见划分,不同学校和教材可能
会有所不同。

课时划分只是大致的参考,具体以学校和教师的教学安排为准。

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明确学习目标] 1.学会物质分类方法,会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同素异形体。

3.能够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对分散系分类。

4.会制备Fe(OH)3胶体,会鉴别胶体与溶液。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1.同素异形体(1)01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02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

(3)举例:O 203O 3;红磷与白磷;金刚石、04石墨与C 60互为同素异形体。

2.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 (1)交叉分类法①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②举例:Ⅰ.Na 2CO 3⎩⎪⎨⎪⎧01钠盐02碳酸盐Ⅱ.某些盐的交叉分类(2)树状分类法①含义:对同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法。

②举例:3.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1)根据物质的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上常用的分类方法。

(2)举例:根据性质对氧化物进行分类氧化物⎩⎪⎨⎪⎧01酸性氧化物:如CO 2、SO 3等与碱反应生成02盐和水03碱性氧化物:如CaO 、04Fe 2O 3等与酸反应生成05盐和水不成盐氧化物:如CO 、NO 等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1)01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02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2)组成03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04分散剂。

(3)分类①分散质和分散剂各有固、液、气三种状态,以其状态为分类标准共分为059种分散系。

②分散系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2.胶体的制备和特征 (1)Fe(OH)3胶体的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制备制备原理:FeCl 3+3H 2O=====△Fe(OH)3(胶体)+3HCl具体操作:往烧杯中注入40 mL 蒸馏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01FeCl 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02红褐色,停止加热。

(2)胶体的特性——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03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04散射形成的,叫做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分胶体和05溶液。

(新课标)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第二章 课时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课件

(新课标)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第二章 课时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课件

HCl、HNO
探究思考
1.在物质与物质的类别之间连线
答案
2.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下图的括号中 ①硫黄 化钠 ②HClO ③苛性钠 ④铁 ⑤小苏打 ⑥过氧
答案






【示例1】 (2013· 四川化学,2)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
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答案 D
【示例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2012·全国课标卷,8C) B.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2013· 山东理综,7C) C.蔗糖、淀粉、油脂及其水解产物均为非电解质
(2012· 浙江理综,7B)
D.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也为混合物 (2012· 山东理综,7D改编)
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2.物质的分类 (1)分类的概述 ①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 方法。
标准 进行,“_______” 标准 不同, ②分类应依据一定的“_______”
分类方法也不相同。 (2)分类法
交叉 分类法和______ 树状 分类法。 按常用的两种分类法是______
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D.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科学审题 (1)明确物质分类标准;(2)细审物质组成和性 质。
解析
A项,CO不是酸性氧化物,错误;B项,氯化铁
溶液不是胶体,错误;C项,四氯化碳不属于电解质, 错误;D项,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分别为甲醛,硅
酸钠、氨的水溶液,均为混合物,正确。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物质的分类学生用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物质的分类学生用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核心微网络素养新要求1.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其进行分类的方法。

2.学会分散系的分类方法及类型。

3.认识胶体及其性质。

4.感悟用实验方法对物质性质进行研究学习的过程。

学业基础——自学·思记·尝试一、元素组成的物质种类1.单质(1)元素组成:单质是由____________组成的纯净物,每一种元素都可以形成单质。

(2)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________。

如碳元素的三种常见同素异形体有________________;O2与________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等等。

2.化合物二、物质的分类1.分类:根据研究对象的________和________,将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和层次的科学方法。

2.分类的目的:同一类别的物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科学的分类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有利于人们分门别类地进行深入研究,找到有关规律,发现同类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3.分类的方法 (1)树状分类法①含义:根据物质的________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②实例:根据物质的组成可对物质进行如下分类:(2)交叉分类法从____________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请将下列物质与它所属的类别进行连线。

4.分类的标准{宏观:根据物质组成、性质微观:根据物质的构成、结构和参加化学反应的粒子对同一物质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其分类 实例:对氧化物分类 (1)按组成分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如Na 2O 、CaO 、MgO非金属氧化物如CO 2、CO 、SO 2(2)按性质分图示关系三、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化学上把________________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________________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叫做分散系。

(1)组成(2)分类①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标准是分散质________。

可用如下方式直观地表示:②若按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分类,可分为9种分散系,如图:如烟属于________分散系;雾属于________分散系;悬浊液属于________分散系;合金属于________分散系。

初中物理学:物质组成与性质教案

初中物理学:物质组成与性质教案

初中物理学:物质组成与性质教案物质组成与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知识:1.理解物质组成的概念及其基本单位;2.了解物质的分类;3.了解物质的性质及其表现形式。

二、教学重点1.物质组成与性质的概念;2.物质分类;3.物质的性质及其表现形式。

三、教学内容1.物质组成与性质1.1物质组成的概念物质是构成宇宙的一切物体的基本物质,是由原子或分子构成的。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中包含了质子和中子,而电子则绕核运动。

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1.2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根据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进行分类。

根据化学性质的分类,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根据物理性质的分类,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如金、银、铜、氢、氧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盐酸等。

固体、液体和气体是根据物质分子的间距和排列方式进行分类的。

固体的分子间距小、排列密集,液体分子间距多、排列紧密,气体分子间距大、排列松散。

1.3 物质的性质物质具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性质。

一般来说,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所固有的性质,不会改变该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如颜色、形状、硬度、密度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所表现的性质。

是物质发生变化时所表现的性质,如燃烧、水解等。

2.教学方法本堂课主要采用示例和实验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课前,老师可以通过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如:水和油不可混合、钢铁可以加工成各种形状的物品等。

在课堂上,可以组织一些实验,如:通过加热铜棒,观察铜棒变化;使用电解水来展示水的化学性质;使用万能表来测试物质的电性质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3.教学评估为了确保学生对本课的理解情况,教学评估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方式,如:4.1测试在课堂结束时,老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简单的测试,测试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情况。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材依据】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

【设计思想】根据课程标准“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实行分类”的要求,本节从分类的角度出发,安排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和“分散系及其分类”这两部分内容。

分类是把某些特征相似的物体归类到一起的方法,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

使用分类的方法不但能便相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能够通过度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教科书通过“图书馆中分类陈列的图书”的图片,使学生直接感受分类的标准和分类的好处。

通过“思考与交流”栏目中两个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迸行分类,使学生感悟到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为了使学生能够使用分类法实行学习,虽然教科书列举了“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这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并安排了“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这两种分类方法的了解,但必须给学生强调这两种方法都是以“单一分类法”为基础的,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掌握方法比死记硬背更有效”。

同时也复习了初中学过的知识,对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一个比较整体的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1.复习初中所学概念,在了解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等概念的基础上,能够从物质的组成与物质性质角度对物质实行分类。

2.体验实行分类的目的及意义,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实行分类。

3.掌握“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这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

方法与途径:1.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一些分类事例入手,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将学过的化学物质和反应实行分类整理归纳,将不同的知识通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

2.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情感与评价:形成将生产、生活实践与所学的化学知识相联系的意识。

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

不同质的元素组成 根据_元__素__组__成___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研究的基础。
同种元素
性质不同
同一种元素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
的方式
不同
3.物质分类的常用方法 (1)树状分类 根据物质的组成可对物质进行如下分类 指出右图中序号所示物质的分类依据: ①_按__是__否__由__同__种__物__质__组__成__; ②_按__是__否__由__同__种__元__素__组__成__; ③_按__元__素__种__类__; ④_按__是__否__含__有__碳__元__素__; ⑤_按__物__质__的__组__成__与__性__质__。
溶液
胶体
3.胶体 (1)胶体的分类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分类
_气__溶__胶__:如烟、云、雾 _液__溶__胶__:如豆浆、稀牛奶 _固__溶__胶__:如烟水晶、有色玻璃
(2)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①实验操作:在小烧杯中加入40 mL __蒸__馏__水__,加热至_沸__腾__,向沸水中
逐滴加入5~6滴氯化铁_饱__和__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红__褐__色,停止加
分散质粒 子直径
小于1 nm 介于1~100 nm
大于100 nm
均一、透明、 较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不稳
外部特征
稳定
较稳定
定,久置沉淀(或分层)
能否透过 滤纸
鉴别方法


不能
胶体和浊液通过静置鉴别;胶体和溶液可通过丁达尔 效应鉴别
本课结束
(2)交叉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即分类标准)对物质分类,同一种物质可能属于不同的_物__ _质__类__别__,如碳酸钠的交叉分类:
分类标准 组成的阳离子 组成的阴离子

课时作业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课时作业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第6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根据某种共性,可将CO2、P2O5、SO2归为一类,下列物质中完全符合此共性而能归为此类物质的是()A.CaO B.SiO2C.CO D.H2O答案 B解析CO2、P2O5、SO2都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且属于酸性氧化物。

CaO属于金属氧化物且属于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二氧化硅是非金属氧化物,且属于酸性氧化物,如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故B正确;一氧化碳属于不成盐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水属于不成盐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2.下列物质按酸、碱、盐分类依次排列正确的是()A.硫酸、纯碱、食盐B.盐酸、生石灰、醋酸钠C.醋酸、烧碱、硫酸铜D.磷酸、石灰石、苛性钠答案 C3.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

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混合物化合物单质盐A 盐酸NaOH溶液石墨食盐B 生理盐水KNO3晶体O3纯碱C 氢氧化铁胶体澄清石灰水铁石灰石D CuSO4·5H2O CaCl2水银CaO答案 B解析NaOH溶液属于混合物,A错误;生理盐水、KNO3晶体、O3、纯碱分别属于混合物、化合物、单质、盐,B正确;澄清石灰水为混合物,C错误;CuSO4·5H2O为化合物,CaO 属于氧化物,D错误。

4.酸式盐是盐的一种,可看作是多元酸中的氢离子未被完全中和所得到的盐,常见的有NaHCO3、NaHSO4、KH2PO4、K2HPO4等。

已知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3PO2属于二元酸B.H3PO2属于三元酸C.NaH2PO2属于酸式盐D.NaH2PO2属于正盐答案 D解析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为一元酸,故A、B错误;由于H3PO2为一元酸,故NaH2PO2属于正盐,故C错误、D正确。

化学选必1课时划分

化学选必1课时划分

化学选必1课时划分一、引言化学选必1课程是高中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将对化学选必1课时进行划分,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化学选必1课时的核心内容1.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本部分主要介绍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的组成和性质,以及物质分类、化学键等相关概念。

2.化学反应及其类型:本部分涉及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如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

3.能量变化与化学反应:本部分讲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包括热量、light 和其他形式的能量。

4.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本部分介绍化学平衡的概念、平衡常数及其计算,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和测定方法。

5.酸碱理论及其应用:本部分主要包括酸碱概念、酸碱理论、酸碱滴定等,以及酸碱平衡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6.氧化还原反应:本部分阐述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和应用,如电解、电镀等领域。

7.有机化学基础:本部分简要介绍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课时的划分与安排1.课时分配:根据化学选必1课程的内容,合理分配课时,确保每个主题都能得到充分的讲解和讨论。

2.教学方法与策略:采用讲授、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课堂活动与实践环节: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和实践环节,如小组讨论、实验演示、案例分析等,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的利用1.教材及相关参考书籍:选用高质量的教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同时,鼓励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籍,拓宽知识面。

2.网络资源与化学数据库:利用网络资源和化学数据库,为学生提供实时更新的化学资讯和研究成果。

3.实验器材与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实验器材,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五、课程评价与反思1.学生学习成果评价:通过考试成绩、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01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01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课时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分类(复习)一. 教学目标:1、能清晰地认识物质、化学反应以及变化的分类2、熟练掌握酸、碱、盐和氧化物的概念3、清楚地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二. 教学重难点: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三.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四. 教学过程[投影]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分类[回忆] 元素和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学生讨论] 什么是酸,什么是碱,什么是盐以及什么是氧化物。

[提问] (1)NaHSO4是不是酸?_________(2)纯碱是不是碱?_________[提问] 分类法主要有哪两种?[举例][学生填空] 怎样通过树状分类法对物质进行分类[练习] 1、某物质经分析,只含一种元素,则此物质( )A. 一定是一种单质B. 一定是纯净物C. 一定是混合物D. 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盐酸 B.硫酸 C.NaOH溶液 D.天然气3、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有“本品每克含碘15mg、镁65mg、铜2mg、锌1.5mg、锰1mg”。

此处所示成分是指 ( )A. 分子B. 原子C. 元素D. 单质4、有下列物质: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臭氧(O3) ④盐酸⑤铁⑥碳酸钠⑦空气⑧氢氧化钠⑨冰、水混合物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有: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

[讲解] 氧化物的分类:[提问] NO、CO、NO2是否属于酸性氧化物?Na2O2是否属于碱性氧化物?[讲解] 盐的分类:[提问] 在水中能电离出H+的一定是酸吗?[练习] 教材-高考.1. 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食醋、液态氧、碘酒B.生石灰、白磷、熟石灰C.干冰、铁、盐酸D.空气、氮气、胆矾教材-高考.3. 判断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的正误。

(1)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2)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 )(3)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 )(4)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提问] 如何判断一种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归纳](1)宏观上: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知识回顾与记忆
(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二)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其中感官能感知的;需通过仪器测定的。

2.化学性质:物质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三)无机反应类型
(四)物质的分类
【课内练习】
1.硫酸不仅具有酸性,而且还具有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等,请把硫酸在下列使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性质填写在空白处:浓硫酸常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________;红热的炭放入浓硫酸中,有气体放出:_______;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时,蔗糖变黑:______________。

2.下表各组变化中,后者一定包括前者的是
3.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B.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C.用明矾净化水D.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二、方法掌握与训练
1.分类法在元素化合物学习中的引领
【方法精要】:分类的一条基本线索就是对物质组成及其变化的分类。

在物质分类中主要是从性质角度进行;在化学反应分类中,从3个不同角度(四种基本类型、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进行了分类,分类观是中学化学学科的重要思想,若能以分类观出发来引领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将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Array
【例题】有S、H、O、Na 元素,用这些元素组成;
(1)正盐有种,其中有还原性,写出其有关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水溶液呈碱性的,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原因
(2)酸式盐有,其水溶液呈性(酸或碱)
(3)由上述四种元素组成的所有物质中,各举两例,按要求书写其相关化学方程式:
①置换反应
②复分解反应
【解析】分类时一定要明确分类标准。

若分类标准不同,对于同一种物质或同一个化学反应会有不同的归类,这种交叉分类法,对学习元素化合物所带来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课内练习】4。

下列五组物质,每组中有一种物质从某种角度分析与其它四种不同,请找出该物质,并说明理由。

①Fe、S、C、P ②H2、O2、N2、S ,
③Fe2O3、NaCl、CuO、H2O ,
④AgCl、BaSO4、KNO3、CaCO3,
⑤CuSO4、FeCl3、KMnO4、K2CO3,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
【方法精要】⑪物理变化: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如:水的三态转化、石油的分馏,物理变化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键的断裂或者形成化学键,如食盐晶体熔化或氯化氢溶于水仅是旧键断裂但无新键形成,而液体NaCl降温变成晶体时,仅是新键形成无旧键断裂。

⑫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有以下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②常伴有放热、发光、变色、发声等现象③变化的本质是:旧键断裂、同时新键形成。

如:石油裂化等。

化学变化过程的同时也发生了物理变化。

例如,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石蜡燃烧生成CO2和H2O 是化学变化。

【课内练习】5.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①风化②变色③燃烧④爆炸⑤白磷转变成红磷⑥焰色反应⑦久置氯水变成无色⑧分馏⑨ NO2气体冷却后颜色变浅⑩潮解A.①②③④⑦ B.③④⑤⑦C.①③⑤⑦⑨D.①③④⑦⑩三、能力提升与练习
元素化合物组成、性质及变化知识的
综合应用能力
例题:NaCl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
备一系列物质(见图)。

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图所示制得的漂白粉是化合物,所
用的原料石灰乳则是电解质,
B.食盐的熔融、电解中,发生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C.常温下干燥的Cl2能用钢瓶贮存,所以Cl2不与铁反应
D.图所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包括化合、分解及置换反应。

【能力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综合内容,拓展延伸至电解饱和食盐水、电解熔融氯化钠、侯氏制碱等内容,落点则考查了对框图中所体现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

【课内练习】6. (2011江苏高考9)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该性质的应用均正确的是
A.常温下浓硫酸能是铝发生钝化,可在常温下作用铝制贮藏贮运浓硫酸
B.二氧化硅不与任何酸反应,可用石英制造耐酸容器
C.二氧化氯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D.铜的金属活泼性比铁的差,可在海轮外壳上装若干铜块以减缓其腐蚀
课后达标练习
1.以下命题,违背化学变化规律的是
A石墨制成金刚石 B用碘化银人工降雨C用催化剂将水变成燃料油 D干冰转化成原子晶体2.下列变化肯定不可逆的组是
①晶体的溶解;②盐溶液的电解;③盐的水解;④电解质的电离;⑤乙酸乙酯的生成;⑥
Fe(OH)3溶液与硅酸溶胶混合;⑦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的硫酸铵溶液;⑧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福尔马林;⑨合成氨. A.①②③④⑦⑨B.②⑤⑥⑧C.⑤⑥⑦⑧ D.②⑥⑧3..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都正确的是(括号里的是类别) ( ) A.空气(混合物)、C2H5OH(醇)、H2SO4(离子化合物)、CO2(非电解质)
B.液氨(氢化物)、NH4Cl(铵盐)、HNO3(含氧酸)、NaOH(强电解质)
C.HCl(共价化合物)、CH3COOH(羧酸)、Na2O2(碱性氧化物)、CH3I(卤代烃)
D.NO2(酸性氧化物)、CH3CHO(有机物)、CO(有机物)、CH3COOCH3(酯)
4.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④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高考原题实战
1..(2011山东高考9)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化学变化
B. BaSO4在医学上用作钡餐,BaSO4对人体无毒
C. 14C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14C与12C互为同素异形体
D.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现象,不属于胶体
2.(07年广东化学·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B.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Mg、Al、Cu可以分别用置换法、直接加热法和电解法冶炼得到
D.天然气、沼气和水煤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
3.(2011山东高考11.)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B.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能水解
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
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4.(08年江苏化学·4)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B.氯水和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C.漂白粉和水玻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D.乙炔和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