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平县桃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顺平县桃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通过对河北省顺平县桃种植区域6个乡、8个村的农户进行入室问卷调查,初步查明了顺平县桃产业发展在品种结构、区域布局等方面的现状以及调查区域的种植生产情况,认为顺平县发展桃产业在自然环境条件、地理区位、种植历史以及种植技术相对成熟等方面具有优势,并对桃生产过程中农户在桃园灌溉、产品销售、技术服务机制、产业化组织程度、参投灾害保险落实以及充分发掘旅游资源与产业优势的对接等方面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就如何实现顺平县桃产业高效、快速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桃;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河北省顺平县
顺平县位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的东麓、保定市西部,全县国土面积708 km2,境内有低山、丘陵、平原三大地貌类型,其中山区、半山地区占全县面积的2/3,平原地区占1/3。

全县耕地总面积2.67万hm2,其中林果面积2.07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77.5%;而桃树种植面积为0.93万hm2,约占林果总面积的44.9%。

顺平县桃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近30年的实践和努力,桃产业已成为当地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顺平桃”也成为国内闻名的农业特色产品;当地生产的鲜桃分早熟、中熟、晚熟和极晚熟类型,有毛桃类、油桃类、蟠桃类、黄桃类近300个品种,鲜桃从4月上市一直延续到10月份,成为国内桃品种多、采摘时间长的种植大县;因而在2002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桃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顺平县桃产业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桃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通过对顺平县桃产业的调查,分析了桃产业在顺平县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以期为顺平县及类似区域产业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1 顺平县桃产业现状
1.1 发展桃产业的优势
顺平县山区和半山地区土质独特、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拥有发展桃果种植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出了独特的农业产品。

顺平县处于环京、津、石、保、太大经济圈的中心地带,京广西线、保源公路、107国道和京广铁路都经过该县,保阜、张石高速在境内交汇,为保定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这为桃鲜果的销售提供了便利;顺平县种植桃树有着悠久的历史,桃农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在桃树种植技术方面已经成熟;国内农产品加工大企业汇源果汁在顺平县的落户以及奥盛、绿城等果品加工项目的相继投产,基本解决了因销售困难导致烂桃的问题;唐尧文化园的建立和“桃花节”的举办都为顺平县桃产品宣传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如今全国几乎各大中城市都有“顺平桃”销售,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果品批发市场里所占市场份额连年上升,还远销俄罗斯、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全县依靠果品生产人均收入达到5 000元以上的村有9个,26个村人均收入达到3 000元以上,出现了台鱼乡、河口乡、安阳乡3个果树生产专业乡、87个果树专业村和1.5万多个果树专业户,
桃产业已经成为山区群众的“绿色银行”。

1.2 产区品种结构
2011年顺平县桃产区露地桃品种主要是大京红,占全县桃生产面积的30.7%;其次是大久保,占28.7%;第三位是绿化久,占14.9%。

设施大棚桃主要为油桃和毛桃,占全县桃生产面积的9.1%,其中毛桃品种主要为春雪。

可见露地桃品种栽培面积占据绝对的优势,其中大京红因为果品质量高、成熟时间早、上市时机好、销售价格高而遍及全县种植。

1.3 种植区域布局结构
2011年顺平县露地桃种植已经遍及大部分乡镇,其中各个集中连片种植的乡(镇)桃种植面积占全县露地桃总面积比例(图1)的多少依次是河口乡(29.8%)、台鱼乡(28.7%)、白云乡(13.8%)、安阳乡(8.9%)、蒲上乡(8.3%)、大悲乡(5.3%)、神南乡(4.1%)、腰山镇(1.1%),说明露地桃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口乡和台鱼乡。

另有少部分设施大棚桃,主要集中在平原乡、蒲上乡、腰山镇。

2 调查方法
2.1 调查区域与方法设计
随着近几年桃产业的扩张发展,也出现了桃品种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服务机制不健全以及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

鉴于顺平县发展桃产业所具有的自然、交通、历史、加工等方面的优势,根据顺平县桃种植面积及发展走势,选取平原、半山地区以及山区等不同地貌类型的6个乡(白云乡、蒲上乡、河口乡、台鱼乡、神南乡、大悲乡)的8个村进行了入户调查。

共发放问卷310份,收回有效问卷293份,有效率达到94.5%。

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农户的家庭基本情况、种植结构、生产情况、销售情况以及协会工作、培训情况等若干方面。

2.2 调查区域基本生产情况
调查确定的6个乡基本生产情况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平原地区的牛家蒲村家庭耕地面积最多,户均达到0.44 hm2,而处在山区的北神南村最少,户均仅为0.19 hm2。

半山地区是桃种植面积最多的地带,顺平县“桃花节”就在这里举办。

因为2个半山地区乡以种植桃树为主,桃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比例占到了60%~80%,如南台鱼村桃种植面积占家庭耕地面积的百分率最高,达到了97.44%;而平原地区的牛家蒲村虽然家庭耕地面积最多,但是桃树种植面积只占家庭耕地面积的36.36%,该村除了桃树种植外,杏树种植占到了25.18%、甘薯种植占到了32.40%。

桃树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必须投入相当数量的劳动力。

如套袋解袋是一项费力的工序,如不及时完成会影响果品的产量与质量,因此种植大户必须雇
佣一定的劳动力来抢抓时间完成,这在集中种植的区域人工投入成本就比较高。

调查发现台鱼乡寨子村农户雇工率最高,为66.7%,而且用工成本达到了每人每天100元;而蒲上乡牛家蒲村农户雇工率为17.9%,用工成本每人每天70元;相对于种植规模小的山区乡,由于面积不大,只是通过让自家亲戚来帮忙即可完成。

由净收益可以看出,半山地区种桃的净收益最高,当然半山地区相对于平原地区和山区来说,种植年限长、种植规模大、技术比较成熟。

如从套袋率和铺反光膜率来看,半山地区的实施程度远大于平原地区和山区,如半山地区套袋率均达到了94%以上,而山区的北神南村套袋率最低,仅为6.3%;再如铺反光膜率在平原地区和山区均为0,而在半山地区的农户普及率平均已超过了50%。

果实套袋后可提高桃果品质及减少部分病虫害的发生,铺反光膜可以促进桃果着色增糖,提高商品性和卖价。

由此可见,半山地区的桃果品质高于山区和平原地区,且半山地区的桃树种植经济效益高于山区和平原地区。

3 顺平县桃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灌溉措施限制产量
桃树在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是很大的,而顺平县桃产区由于处在缺水地带,生产上用水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在调查内容的设计上把桃树种植区域生产灌溉情况列为了主要项目,其调查结果见表2。

从表2来看,有50.8%的农户反映灌溉不方便,49.2%的农户认为灌溉方便,而且灌溉成本相差悬殊,特别是在桃树集中种植的半山地区河口乡和台鱼乡比较突出。

如台鱼乡寨子村有92.3%的农户反映灌溉不方便,并且灌溉费用最高达到了4 500元/hm2;平原乡牛家蒲村灌溉不方便率仅为10.3%,灌溉费用为405元/hm2,在灌溉成本上2个村相差了10倍。

分析桃生产灌溉不方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水井少,调查中了解到有1/2的村其水井为私人井,灌溉要看有没有亲戚关系,不然就被安排在最后浇灌,并且还要看地块离水井的远近距离来安排先后。

二是水少,在桃集中生产的半山区(河口乡和台鱼乡),地下水正在逐年减少,而桃树浇灌用水量大、农时相对集中,导致水井流量小,进而增加了生产成本。

这些问题已存在很长时间,往往使桃果在最需要水的果实膨大期由于灌溉不及时甚至根本就无水可灌而导致落果发生,严重影响了产量。

3.2 销售渠道建设有待完善
调查中有54.5%的农户反映销售没有困难;有45.5%的农户反映有困难,其中非常困难的占20.0%,比较困难的占25.5%,这在山区表现尤为明显。

分析表明,山区因为种植规模小、栽培技术掌握不全面等,使桃果品质相对比较差、市场影响力弱,所以对买家的吸引力小;调查中了解到不看好桃种植前景的农户山区就占了1/3以上。

在销售市场建设方面,49.0%的农户反映市场已建立且发挥了作用;16.8%的农户反映市场已建立但场地规模不大,并没有发挥作用;34.2%的农户反映市场太少,如牛家蒲村仅有一个代销点,而且市场价格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

由于桃果不耐贮藏,尤其在雨天或者车少货多的前提下,往往会出现压价现象,这
就极大地挫伤了农户的积极性。

调查中还发现在解决产品出路方面,15%的农户由于当地销售市场规模小而采取拼车到外地市场去销售的方式;68%的农户交给中间商;5%的农户采取自产自销的销售方式;12%的农户交给加工企业。

深入分析发现主要是加工企业的收购价格低,在果品加工企业和农户之间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所以农户普遍都采取交给市场中间商的方式进行销售。

3.3 技术服务机制不健全
桃树不能连作(连作指老桃树砍伐后在原地仍种桃树),在人多地少的乡村如神南乡北神南村、大悲乡北清醒村和河口乡齐各庄等地适合桃种植区域的土地大多都已被利用,现有桃园衰败后没有再接续利用的土地,因而必然缩小种桃面积,这势必减少农户的经济收入[1],这种情况在齐各庄表现更甚。

调查中还发现有许多农户想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检查土壤中的缺失元素,进而有针对性地施肥管理,但乡里技术服务部门形同虚设,导致问题无法及时解决。

有许多农户反映农药质量无保障,病虫害控制形势严峻,并且增加了农民不必要的生产成本。

生产过程中农户的控制病虫害技术信息来源调查结果见图2,从图2可见,当生产过程中遇到病虫害时,有142户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应对,占调查总体有效问卷293户的48.5 %;这是由于种植历史长,大部分桃树管理种植技术都已经掌握的缘故。

而有91户(占31.1%)向农资经销商求助,也能及时解决问题。

由于村里无技术服务人员,不能及时解决农民的病虫害防治问题,所以向服务部门求助所占的比例比较小,仅有14户(占4.8%)。

3.4 产业化体制不健全,组织化程度低
调查中发现有23.0%的农户希望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来统一组织销售。

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了解方面只有17.6%的农户知道有合作社,61.7%的农户不知道有合作社,另有20.7%的农户表示不清楚;说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不完善,宣传不够。

现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诸多问题,如活动经费只能维持学习等基本活动的需要,而在拓宽销路等活动上资金不足;侧重于产中过程的合作,产后服务薄弱,达不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作用[2];客观上削弱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职能,导致入会成员少的现状迟迟得不到改变;现有合作社无规章制度或制度不健全屡见不鲜,与农民的关系处于松散的状态,等等。

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方面扶持力度不大,有关系才能得到经费的现象依然存在;合作社成员对市场经济即信用经济的意识淡薄以及害怕承担风险的思想更增加了合作社的运作难度[3]。

3.5 参投灾害保险落实少
调查中发现,农户普遍没有参加灾害保险,而对于种植大户来说,偶然的自然灾害(冰雹)会导致一年的收成化为乌有。

农户对灾害保险的持有态度调查结果见图3,由图3所示,有45.8%的农户非常希望参加,有18.4%的农户希望参加,31.3%的农户不希望参加,4.5%的农户态度为随便。

从地貌类型分布来看,
平原、半山地区和山区的种桃农户表示非常希望参加这种保险的户数调查统计结果见图4,从图4可见,平原、半山地区和山区的农户非常希望参加这种保险的户数占该地貌类型种桃农户的比例分别为71.3%、74.4%、43.1%。

分析可知,购买灾害保险意愿较强的农户主要是种植规模大、桃果商品化率高、种桃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高的农户;例如半山地区的南台鱼村和寨子村,这些地区的农民对种桃所存在的风险更为敏感,对灾害保险更加重视;不过有投保意愿的农户不知道投保途径的还不少,而且真正落实的很少。

而持不希望参加态度的农户有的认为保险起不了多大作用,没必要花钱投保,也有的是对保险认识不清而不参加。

另外,持随便态度的农户则认为周围人即使投保自己也不愿投保。

因此鼓励种桃农户参投灾害保险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3.6 没有充分发掘旅游资源
在调查中发现,顺平县还没有充分利用好旅游资源来带动相应的桃果销售,“桃花节”所带来的消费影响持续时间较短,仅为20 d左右,游客数量30万人(次)也多是来自于保定市周边地区,消费能力强的外地游客数量少,而且保定市游客也只是短暂地观赏桃花和简单地品尝农家饭而已,旅游资源与产业优势的对接还有待于发掘。

4 对策及建议
4.1 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
第一,为了保障桃果的质量,解决山区因道路硬化少引起的交通不便、销售困难等问题,应把道路建设作为切入点,修通田间地头与自然村道路的连接线,有效解放生产力[4]。

第二,水利建设在政府资金有限的背景下,鼓励农民投资投劳,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坚持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改变传统的灌溉方式,采取措施增加工程蓄水量,发展节水灌溉,保证桃种植的安全生产[5]。

第三,发挥政府、政策对私人投资交易市场的引导作用,建立具有规模的大型销售市场。

政府应加大对果品市场的整治力度,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和果品市场秩序。

4.2 强化科技服务部门的职能作用
政府要发挥一定的调控作用,实施相应的策略与措施,使乡里科技服务部门发挥其服务职能,促使生产实际问题得以及时解决。

尤其是在农业信息服务、质量检测服务和经营管理服务等方面落实好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6];并建立农业技术人员培训的长效机制,采取集中培训与“请进来、走出去”等相结合的方式[7],经常和一些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进行交流合作,重点培养当地的技术人才,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对于重茬地以及测土配方施肥问题已成为桃树可持续发展重要障碍的现实,当地政府应予于重视并加以研究解决,以消除农户的后顾之忧。

4.3 发展和完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首先,应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宣传,提高农户对发展合作组织重要性的认识,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合作组织建设中来,建立健全合作社管理制度;其次,
把服务作为合作组织的生命,以农户为主体,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收益进行二次分配,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8];第三,政府应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在资金扶持方面,要采取灵活的融资方式,金融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4 落实并实施农业保险制度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第一需求者为政府,各地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核心依然是“把农业保险建设成为农业自然灾害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展农业保险,分散农民生产农产品的风险,稳定和保障农产品产量”[9]。

桃产业作为当地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开展农业自然灾害保险,不仅可以转移风险,还能把损失降到最低,从而保持农民收入稳定。

政府作为农民最为信任的农业保险宣传主体,应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帮助农民认识到参加农业保险是一种自我救助的有效行为[10]。

4.5 发挥好“桃花节”的作用
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的编制,采取“送出去、引进来”、“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多方进行招商引资;重视报刊、网络、影视等媒体的宣传作用[11];政府牵头举办每年的“桃花节”,充分利用“桃花节”这个平台吸引外地销售商参加,并取得订单;或者考虑开办展销会,在展销会上洽谈商贸业务,在加大宣传的同时扩大销售,形成旅游带动生产和销售的良性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郑小矛,朱志军,王白坡,等.丽水市九坑桃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探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1(3):339-343
[2] 刘晓燕. 贵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与建议[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0(6):74-78.
[3] 郭铁矿.浅谈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J].农家之友,2011(2):53-55.
[4] 杜斌兰.敦煌市减轻农民负担的新机制[J].甘肃农业,2009(4):38-39.
[5] 张秀丽,王丽艳.承德县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和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22):94.
[6] 石方志.试谈农民增收的五种途径[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2,23(2):60-62.
[7] 孔祥月. 莱西市果业产业化的主要经验与做法[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1(1):82-84.
[8] 黄良飞.恭城月柿产业化现状与对策[D].南宁:广西大学,2007.
[9] 庹国柱,朱俊生.关于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建设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J].中国农村经济,2005(6):46-52.
[10] 邓芳,袁舒颖,周发明.农民对农业保险认知情况的调查与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10(3):680-682,683.
[11] 刘海棠.加强三江源地区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几点建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0(4):75-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