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24届物理高一上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24届物理高一上期中检测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题7-12为多选,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
1、下列几种表述中,涉及到的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
A.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用时30分钟
B.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C.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于2008年8月8日晚8时开始
D.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3秒,“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1s末的速度是6m/s,第2s末的速度是8m/s,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的初速度是3m/s
B.任何1s内的速度变化量都是2m/s
C.物体的加速度是1m/s2
D.第1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3、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大
B.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
C.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一定相同
D.物体速度不变化,而加速度可以变化很大
4、物理学中引入“质点”概念,从科学方法来说,是属于()
A.控制变量的方法B.观察、实验的方法
C.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D.等效替代的方法
5、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2
x t t
=+m,则该质点()
5
A.第1s内的位移是5m B.第2s末的速度是7m/s
C.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 D.任意相邻1s内的位移差都是1m
6、在世界壮汉大赛上有拉汽车前进的一项比赛,如图是某壮汉正通过绳索拉着汽车运动。

则汽车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
A.壮汉、汽车B.壮汉、绳索C.绳索、汽车D.汽车、绳索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B.悬挂法测重心适用于所有物体
C.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但是石块所受的重力保持不变
D.在空中飞行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
8、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对于这个研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斜面实验放大了重力的作用,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
B.斜面实验“冲淡”了重力的作用,便于运动时间的测量
C.通过对斜面实验的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落体运动的规律
D.根据斜面实验结论进行合理的外推,得到落体的运动规律
9、甲、乙两物体都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线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物体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甲、乙两物体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经2.5s,甲、乙两物体相遇
D.在5s内,甲、乙两物体位移大小相等
10、一质点从坐标原点沿x轴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0~8 s内的x -t图象如图所示.若t=1s时,图线所对应的切线的斜率为3 m/s,则
A.t=1s时,质点的加速度为3m/s2
B.t=2s和t=6s时,质点的速度大小相同
C.t=4s时,质点的加速度方向变为相反方向
D.质点运动的初速度为4m/s
11、如图所示,质量为M、半径为R的半球形物体A放在水平地面上,通过最高点处的钉子用水平细线拉住一质量为m、半径为r的光滑球B。

则()
A.A对地面的压力等于(M+m)g
B.A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C.B对A的压力大小为
R r
R
mg
D.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r
R
mg
12、物体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内通过的位移是1 m,则( ) A.第1 s内的平均速度是1 m/s B.物体的加速度是2 m/s2
C.前1 s内的位移是6 m D.1 s末的速度是1.6 m/s
二、实验题(本题共16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
13、(6分)一小球沿竖直方向做匀加速运动,用照相机对运动过程中的小球进行拍照,每隔1
s
30
曝光一次,照片如图。

图中x1=6.60cm,x2=7.68cm。

则小球在“3”位置时的速度为________m/s;小球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m/s2(所给数据为实际数据,小数点后都保留两位)
14、(10分)如图1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可以测定重力加速度大小.
(1)所需器材有: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带铁夹的铁架台和带夹子的重物,此外还需______(填字母代号)中的器材.
A.直流电源B.天平及砝码C.4~6V交流电源D.毫米刻度尺
(1)得到的纸带如图1所示,数据中不符合有效数字要求的一组数据应改为_________cm;物体在打下点D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1.(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三、计算题要求解题步骤,和必要的文字说明(本题共36分)
15、(12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匀质细绳,一端系在天花板上的A点,另一端系在竖直墙壁上的B点,平衡后最低点为C点.现测得AC段绳长是CB段绳长的n倍,且绳子B端的切线与墙壁的夹角为α.试求绳子在C处和在A 处的弹力分别为多大.(重力加速度为g)
16、(12分)甲乙两同学在直跑道上进行4×100m接力,他们在奔跑时有相同的最大速度,最大速度为10m/s,乙从静止开始全力奔跑需跑出25m才能达到最大速度,这一过程可看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现在甲持棒以最大速度向乙奔来,乙在接力区伺机全力奔出.若要求乙接棒时奔跑的速度达到最大速度的80%,则
(1)按题目描述的,接力的过程甲做什么运动,乙又是做什么运动?平均速度之比是多少?
(2)乙在接力区须奔出多少距离?
(3)如果乙是傻傻站着接棒,接到棒后才从静止开始全力奔跑,这样会浪费多少时间?
17、(12分)如图所示,悬挂的直杆AB长为a,在B端下方距离为h处,有一长为b的无底圆筒CD,若将悬线剪断,求:整个直杆AB穿过圆筒的时间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题7-12为多选,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
1、A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时间指的是时间的长度,时刻指的是时间点.
A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用时30分钟,所以指的是时间.所以选项A 正确.
B 、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零时是一个点,对应时刻,所以B 错误.
C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将于2008年8月8日晚8时开始,指的是一个时间点,所以是时刻,所以C 错误.
D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3秒,指的是一个时间点,所以是时刻,故D 选项错误.
故选:A .
2、B
【解题分析】
AC .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加速度定义式得物体的加速度为:
2286m/s 2m/s 21
v a t ∆-===∆- 根据v =v 0+at 得:
v 0=v -at =6-1×2m/s=4m/s
故AC 错误。

B .加速度为2m/s 2,可知任何1s 内速度的变化为2m/s 。

故B 正确。

D .第1s 内的平均速度为:
0146m/s 5m/s 22
v v v ++=== 故D 错误。

3、B
【解题分析】
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故B 正确;加速度大,速度变化快,但并不一定大,故A 错;物体速度不变化,则加速度为零,故D 错;加速度的方向不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故C 错.答案为B .
4、C
【解题分析】
我们从力学角度研究引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时,只需考虑质量这一最重要的属性,其他因素均可略去。

对于具有一定质量的物体,我们假设其质量集中在物体的质量中心,便抽象出质点模型。

所以从科学方法来说,是属于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

故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C 。

5、C
【解题分析】
由于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 与时间t 的关系为25x t t =+,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012
x v t at =+可知 05m/s v =,112
a = 解得
22m/s a =
A .第1秒内的位移
2201151m 21m 6m 22
x v t at =+=⨯+⨯⨯= 故A 错误;
B .第2s 末的速度
05m/s 22m/s=9m/s v v at =+=+⨯
故B 错误;
C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到22m/s a =,可得到任意1s 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 ,故C 正确;
D .任意相邻1s 内的位移差
2221m 2m x aT ∆==⨯=
故D 错误。

故选C 。

6、C
【解题分析】
壮汉正通过绳索拉汽车运动,绳子对汽车施加了力的作用,绳子是施力物体,汽车是受力物体;故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C 。

7、AC
【解题分析】试题分析: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重心不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物体的重心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物体的形状有关.
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这个物体上,如均匀篮球的重心即不在篮球上,A 正确;悬挂法测重心只适用于薄片状的物体,B 错误;重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因此自由下落的石块的速度越来越大,但是重力大小G mg =不变,C 正确;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均受到重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D 错误.
8、BD
【解题分析】
AB .伽利略时代,没有先进的测量手段和工具,为了“冲淡”重力作用,采用斜面实验,其实就是为了使物体下落时间长些,减小实验误差,故A 错误、B 正确;
CD .根据实验结果,伽利略将实验结论进行合理的外推,得到落体的运动规律,并非是主观臆断得出的,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故C 错误,D 正确。

9、ABD
【解题分析】
A. 速度图象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匀变速直线运动。

说明两个物体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故A 正确;
B. 速度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甲、乙的加速度大小都为2m/s 2,甲的加速度为正,乙的加速度为负,方向相反,故B 正确;
C. 经2.5s ,甲乙两物体速度相等,但初始位置关系不清楚,无法确定是否相遇。

故C 错误;
D. 根据“面积”相等看出在5s 内,甲乙物体位移大小相等。

故D 正确。

10、BD
【解题分析】
A. t =1s 时,线所对应的切线斜率为3,则v 1=3m/s ,图象对称分布,4s 末位移最大,所以4s 末速度为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
2031m /s 3
v a t ∆-===-∆ 故A 错误。

BD. 质点的初速度为:
v 0=v 1-at 1=3+1=4m/s
所以t =2s 时,质点的速度为:
v 2=v 0+at 2=4+(-1)×2=2m/s
t =6s 时,质点的速度为:
v 6=v 0+at 6=4+(-1)×6=-2m/s
故BD 正确;
C.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质点加速度的方向不变,故C 错误;
11、AC
【解题分析】
AB .两者叠放一起静止于水平面上,可以看做一个整体,受力分析只有他们的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所以二力平衡,支持力等于重力等于()M m g +,地面对整体没有摩擦力,如果有摩擦力,则不能平衡,A 正确,B 错误; CD .对B 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重力和拉力的合力与支持力等大反向,绳子拉力水平说明B 的球心和A 的顶端等高,即B 的球心到地面高度为R ,B 的球心到A 的球心的连线长度为R r +,那么
cos R R r α=+,()22tan R r R R α+-=
在重力和水平拉力的合力矢量四边形中
N cos mg F α
=
,T tan F mg α= 解得 N R r F mg R
+=,()22T R r R F mg R +-= C 正确,D 错误。

故选AC 。

12、AD
【解题分析】
第1s 内的平均速度为
,A 正确;设加速度大小为a ,则有:,得,B 错误;
前1s 内位移为
,C 错误;1s 末的速度是:,D 正确.
二、实验题(本题共16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
13、2.14 9.72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的规律,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的推论进行分析。

【题目详解】
[1]小球在“3”位置时的速度为
2
123(6.607.68)10m/s=2.14m/s 12230
x x v T -++⨯==⨯ [2]小球的加速度
2
2222
(7.68 6.60)10m/s 9.72m/s 1()30
x a T -∆-⨯=== 【题目点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差等于一个常量。

14、 (1)CD ; (1)1.00; 1.48; 9.63;
【解题分析】(1)电磁打点计时器需接4-6V 交流电源.重力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无关,所以不要天平和砝码.计算速度需要测相邻计数的距离,需要毫米刻度尺,故AB 错误,CD 正确.故选CD .
(1)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要求估读即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这五个数据中不符合有效数字读数要求的是:1.0,应改为1.00cm .
ABCDEF 是打点计时器连续打出的点,因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01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速
度等于平均速度求出D 点速度为: 0.10320.0439 1.48/20.04
CE D x v m s T -≈=
= 根据逐差法有: 2220.10320.04390.04399.63/40.024CE
AC x x a m s T ---=≈⨯= 点睛:知道毫米刻度尺读数时要进行估读,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三、计算题要求解题步骤,和必要的文字说明(本题共36分)
15、T C =1+1n mgtanα;T A =1+1
n
. 【解题分析】
对CB 段受力分析,受重力、墙壁的拉力、AC 绳子对其向左的拉力,如图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有:11B F cos mg n α=
+,B F sin T α= 联立解得:绳子在C 处弹力大小1mgtan T n α=+; 再对AC 绳子受力分析,受重力、BC 绳子对其向右的拉力,墙壁的拉力,如图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有:1
A n T sin mg n β=
+,A C T cos T β=',C T T =' 解得:绳子在A 处的弹力大小221A mg T n tan n α=++. 16、(1)按题目描述的,接力的过程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之比是5:1. (1)乙在接力区须奔出16m 距离.
(3)如果乙是傻傻站着接棒,接到棒后才从静止开始全力奔跑,这样会浪费1.4s 时间.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分析知,甲匀速直线运动 乙匀加速直线运动,乙的平均速度根据公式=求解. (1)根据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位移公式v 1=1ax ,求出乙在接力区需奔出的距离.
(3)分别求出以最大速度跑出接力区和匀加速运动跑出接力区的时间,两者之间即为浪费的时间. 解:(1)据题意知,接力的过程甲匀速直线运动,乙匀加速直线运动.
甲的平均速度为
=10m/s ,乙的平均速度为==m/s=4m/s 所以:=5:1
(1)对于乙:设其加速度为a ,跑出的距离为x 时速度达到最大值v .
由1ax=v 1,1ax 1=(0.8v )1,得:x 1=0.64x=0.64×
15m=16m (3)乙以最大速度跑出16m 的时间为 t 1==s=1.6s
以平均速度=4m/s 匀加速运动跑出接力区的时间为:t 1==s=4s
故浪费的时间为△t=t 1﹣t 1=1.4s
答:
(1)按题目描述的,接力的过程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之比是5:1. (1)乙在接力区须奔出16m 距离.
(3)如果乙是傻傻站着接棒,接到棒后才从静止开始全力奔跑,这样会浪费1.4s 时间.
【点评】解决本题要掌握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v 1=1ax .建立物理情景是解题的关键.
17【解题分析】B 端自由下落h 高度到达C 处的时间为1t ,
根据运动学公式2112h gt =,解得1t =A 端运动到D 点的时间为2t ,根据运动学公式2212a h b gt ++=
解得2t =
所以整个直杆AB 穿过圆筒的时间为21t t t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