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自由贸易理论
自由贸易理论综述
自由贸易理论综述自由贸易理论的演变与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第一次产业革命使得自由贸易理论开始出现,这一时期的自由贸易理论通常称之为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二阶段是在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发生使自由贸易理论的发展出现了重大转折,这一时期的自由贸易理论可称之为现代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三阶段的自由贸易理论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带来了自由贸易理论的创新和全面发展。
一、古典学派自由贸易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以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和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为发展主线。
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又称绝对成本说(Theory of Absolute Cost)、地域分工说(Theory of Territorial Division of Labor)。
该理论将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推演到各国之间的分工,从而形成其国际分工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最早的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创立。
亚当?斯密(1723-1790)是英国产业革命前夕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学家。
产业革命是指从工场手工业转向机械大工业的过渡,在这一过程中封建主义和重商主义是实现这一变革的障碍。
亚当?斯密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在他1776年出版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猛烈抨击了重商主义,鼓吹自由放任,系统的提出了绝对成本说。
亚当?斯密因此成为自由贸易理论的首先倡导者和鼻祖。
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所谓绝对成本,是指某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绝对差异,即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主要阐明了如下内容:(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2-4相互需求论[理论教学]
相互需求论
2.贸易利得的分配
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越接近 于本国国内的交换比例,说 明本国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 越接近于分工和交换前自己
单独生产时的产品量。
相反,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 越接近于对方国家的国内交 换比例,对本国越有利,分
得的贸易利益就越多
没有说明互惠贸易双方获 利的范围是多少
没有说明贸易利得分配中 谁占得多谁占得少是由什
么来决定的
没有说明贸易条件也就是 交换价格的变动是由什么
决定的
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回答了这三个问题
相互需求论
相互需求论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互惠贸易的范围 2.贸易利得的分配 3.相互需求法则
相互需求论
1.互惠贸易的范围
相互需求论
3.相互需求法则
一国对另一国出口商品的需求愈强,而另一国对 该国出口商品的需求愈弱,则贸易条件对该国愈 不利,该国的贸易利得愈小
则贸易条件对该国愈有利,该国的贸易利得愈大, 这就是相互需求法则
相互需求论
对于相互需求论,我们要一分为二的进行分 析理解,既要看到它的科学性,又要看到它 的局限性。
相互需求论
相互需求论
第一章“古典自由贸易理论”
小 组 研 讨
相互需求论
补充 发展
相互需求论
约翰·穆勒(1806~1873年) ➢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 ➢ 李嘉图国际贸易学说的追随者与补充者 ➢ 是历史学家、经济学家詹姆斯·穆勒之子
相互需求论
绝对优势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只是论证了互利性贸易的基 础以及贸易利益之所在:
相互需求论
二、马歇尔的提供曲线
相互需求论
马歇尔
自由贸易理论
国家
分 英国 工 葡萄牙 前 合计 分 英国 工 葡萄牙 后 合计 交 英国 换 葡萄牙
酒产量
(单位)
1 1 2
2.125 2.125
1 1.125
所需劳动
(人/年)
120 80
200
170 170
毛呢产量
(单位)
1 1 2 2.2
2.2 1.2
1
所需劳动
(人/年)
100 90
190 220
220
贸易前的生产与消费(S0) 有贸易的生产(S1) 贸易后的消费(C)
1. 用两国国内商品交换比例解释国际贸易的比 价范围; 2. 用贸易条件解释贸易利得的分配; 3. 用相互需求程度解释贸易条件的变动。
相互需求理论认为国际交换比价分两步确定:
1.国内产品交换比价决定了国际交换比价的上下 界。超出国际交换比价的上下界,国际交换不会 进行。
2.国际交换比价的确定取决于国际供求 当国际交换比价确定且两国间需求等于供给时,
一﹑要素供给比例理论(要素禀赋论)
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了要素价格比例不同 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了各国商品价格比例 不同 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 要条件 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 直接原因
结论:一国出口的应是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生 产的产品,而进口的是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生 产的产品。
绝对成本理论举例
同样付出了300天的劳动,通过贸易交换,英﹑法两国 获得的产品产量都从2个单位增加到了3个单位。
国家
分 英国 工 法国 前 合计 分 英国 工 法国 后 合计 交 英国 换 法国
铜产量 所需劳动
(单位) (天数)
1
100
自由贸易理论
谢谢观看
自由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
目录
01 自由贸易概述
03 核心与前提
02 简介 04 理论要点
05 发展阶段
07 有利影响
目录
06 演变与发展 08 不利影响
自由贸易理论(Free Trade Theory),创始者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其核心是自由贸易可使参与贸 易的双方均获得贸易利益,它是通过对贸易原因的近于完美的实证分析和逻辑推论而得出,这是自由贸易理论获 得广泛认同的主要原因;自由贸易理论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是国际贸易的核心理论,成为整个国际贸易理论发展 的主线,甚至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理念和目标,对后世各种不同类型国家的贸易理论和政策选择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理论要点
自由贸易பைடு நூலகம்论的要点有:
(1)自由贸易可形成互相有利的国际分工。在自由贸易下,各国可按照自然条件,比较利益和要素丰缺状况, 专门生产其有利较大或不利较小的产品,这种国际分工可带来很多利益,如专业化的好处、要素的最优配置、社 会资源的节约以及技术创新等等。
进出口总额示意图(2)扩大真实国民收入。各国根据自己的禀赋条件发展具备比较优势的部门,要素就会得 到合理有效的分配和运用,再通过贸易以较少的花费换回更多的东西,从而增加国民财富。
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们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对国际贸易进行了最初的系统的理论研究,特别是英国经 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成本学说,是研究国际贸易原因的第一座里程碑。它们是此后许多国际贸易 理论得以补充、引申和发展的根源,尤其是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至今仍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在假定生产 要素在国际间不能自由转移的前提下,劳动成本的绝对差异或比较差异成为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不利影响
自由贸易理论
环节。因为初级产品旳需求弹性小,加上初
级产品旳国际价格下滑,发展中国家旳贸易
条件恶化,甚至是贫困化增长现象旳出现就
不可防止了。
2024/9/28
WHY-02 自由贸易理论
18
❖ 第二种类型是制成品比较优势陷阱。因为初 级产品出口旳形势恶化,发展中国家开始以 制成品来替代初级产品旳出口,利用技术进 步来增进产业升级。但因为本身基础单薄, 主要经过大量引进、模仿先进技术或接受技 术外溢和改善型技术等作为手段来改善在国 际分工中旳地位,并有可能进入高附加值环 节。但是这种改良型旳比较优势战略因为过 分旳依赖技术引进,使自主创新能力长久得 不到提升,无法发挥后发优势,只能依赖发 达国家旳技术进步。
又因为该理论尤其强调不同国家拥有不同旳生产要 素百分比,故人们又将之称为要素百分比理论(The Theory of Factor Proportions)。
WHY-02 自由贸易理论
26
❖ 一国应该出口丰裕要素密集型商品,进口稀 缺要素密集型产品,从而取得贸易利益。
2024/9/28
WHY-02 自由贸易理论
WHY-02 自由贸易理论
11
1.比较优势理论旳产生
❖ 比较优势理论旳产生与“谷物法”有关 ❖ 1823年英国政府为了维护地主贵族阶级旳利
益颁布了《谷物法》。
2024/9/28
WHY-02 自由贸易理论
12
(二)比较优势理论旳主要内容
❖ 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旳条件下,一国在 两种产品旳生产上都处于优势地位,而另一 国都处于劣势地位,则处于优势地位旳国家 应专门生产相对优势最大旳那种产品,处于 劣势势地位旳国家应专门生产相对劣势最小 旳那种产品,然后参加国际贸易,双方均能 够取得利益。
国际贸易理论
酒
劳动投入量 产出量
消费量
英国 220 2.2 1.1
0
0 1.1
葡萄牙 0
0 1.1
170 2.125 1.025
4、比较成本说简评
进步性: 较圆满地解释了开展国际贸易的一般
原理:国际贸易的产生在于比较成本的差 异。“国际贸易不可动摇的基础”(萨缪 尔森)
重要的现实意义:指出不管一国处于 什么发展阶段,不论它的经济实力是强是弱, 都能确定自己的相对优势。
2.1.3 相互需求学说
1、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John Stuart Mill,1806-1873 代表著作:1848年《政治经济学原理》
1、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两国生产两种产品的数量
棉布/米
化纤布/米
甲国
1
1.5
乙国
1
2
1、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甲国国内交换比率为1米棉布:1.5米化纤布 乙国国内交换比率为2米化纤布:1米棉布
1772-1823) 代表著作:1817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
原理》 背景 (1)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障碍 (2)解决绝对利益学说中存在的矛盾
2.1.2 比较成本学说
2、比较成本说的主要观点 如果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优势
地位,但优势程度不同,而另一国在这两种产品 的生产上处于绝对不利地位,但不利程度也不同, 则前者选择他有利程度大的那种产品从事专门化 生产,而后者选择他不利程度小的产品进行生产, 通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 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 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如果对手对于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大于本国对 于对手的需求强度,则交换比率越接近于外国 国内的交换比率。
古典贸易理论
古典贸易理论古典贸易理论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贸易理论,其主要代表是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等经济学家所提出的观点。
这些经济学家通过研究国际贸易模式和贸易政策来解释经济发展和国家富强。
古典贸易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
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首次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的相对成本比较低于其他国家,这就意味着该国家在生产这种商品上具有优势。
亚当·斯密认为,通过国际贸易,各个国家可以专门从事自己的比较优势产业,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提高生产效率。
亚当·斯密进一步解释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原因。
他提出了劳动分工的观点,即每个人专门从事自己擅长的工作,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国际贸易,各个国家可以进一步扩大劳动分工范围,提高整个经济体系的效率。
这种劳动分工使得每个国家能够集中生产并出口自己的比较优势商品,同时通过进口其他国家的比较优势商品,满足本国市场需求。
与亚当·斯密的比较优势理论相对应的是大卫·李嘉图的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的成本绝对低于其他国家。
李嘉图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在多种商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那么他应该专门从事生产并出口这些商品,从而实现贸易顺差。
然而,当一个国家只在某个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时,他应该选择专门从事这种商品的生产并通过国际贸易实现互惠互利。
这就是李嘉图对多种商品情况下的专业化生产的解释。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进一步发展了古典贸易理论,提出了关税对比较优势的影响。
穆勒认为,关税是一种负担,会降低国际贸易的效益。
他主张实行自由贸易,取消各种贸易壁垒,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穆勒认为,贸易的自由化可以使各个国家通过比较优势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古典贸易理论的贡献非常重要。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
贸易结果的表述
绝对成本理论主要假设前提
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它们只生产两种产品。此即 所谓的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模型或2×2模型; 2.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 产率上的绝对差异; 4.给定生产要素的供给量,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 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5.规模报酬不变; 6.完全竞争市场; 7.无运输成本; 8.自由贸易,贸易按物物交换方式进行,两国之间的 贸易是平衡的
思考
下表给出的是英国与德国投入相同要素可得两种产品的 产出情况,请先完成图表,然后0 10
钢铁 15 20
两国商品国内交换比例 10:15 10:20
按李嘉图比较优势原理,两国应如何分工
? 如果两国间交换比例为毛呢:钢铁=1:1.5,英国是 否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利?低于该比例呢?
用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即不同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 产品A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产品A的劳动生产率/产品B的劳动生产率
用产品的相对成本 即生产不同产品的单位要素投入的比率 产品的A相对生产成本= 单位产品A的生产成本/单位产品B的生产成本 用机会成本来衡量
假设世界上有四个国家,中、美、法、泰,四国都生产大 米和小麦两种产品,四国单位产品的劳动投入量如下表
绝对成本论关于贸易基础、贸易方式、
①贸易基础 各国自然禀赋和后天的有利条件的不同,引发了劳动生产 率的绝对差异,从而造成了各国在生产成本上的绝对差异 (绝对优势或者劣势),这就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②贸易方式(分工原则) 各国生产和出口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本国绝对 劣势的产品。 ③贸易结果 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熟练程度;节省与生产无关 的时间;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 增加物质财富;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
理论检验1
迈克道格尔(Donald A.MacDougall,1951) 的证据
样本:1937年美国与英国25个行业部门 的出口绩效与劳动生产率
命题:如果美国某些行业的劳动生产率 相对高于英国,前者在这些行业的出口也相 应高于英国
结论:对20个行业部门有效
理论检验2
1.1 绝对优势假说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76)的解释
如果A生产羊皮的效率绝对高于B, B生产大米的效率绝对高于A,
贸易就会在他们之间产生,即“绝对优势假说”
1.1 绝对优势假说
问题1 为什么二者存在效率差异? 斯密把主要原因归于“边干边学”效应:个人之间生产力 的差别是因为交换的需要。交换是分工的原由,而非结果, 因此又称“内生优势理论” 问题2 为什么A最初选择生产羊皮? 问题3 如果A生产羊皮和大米都不具有优势,怎么办?
• 教学内容 1.古典自由贸易理论 2.新古典自由贸易理论
• 教学重点 绝对优势假说、相对优势假说、要素禀赋假说的比较 • 教学难点 新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现实解释
第二讲 自由贸易理论 (Free Trade Theory)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欧美先进国家相继 完成工业革命,产业资本占主导地位,经济发展突破了 国家范围,出现近代意义上的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代 表商业资本的重商主义开始让位于代表产业资本的自由 贸易主义。(视频:荷兰——海上贸易强国)
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称李嘉图模型是经济史上 两个“天才创想”之一 (此外是埃奇沃斯盒状图)
1.2 相对优势假说
问题1 为什么二者存在效率差异? 李嘉图强调人们决策前的天生差异,因此又称
自由贸易理论
农民的土豆,3磅牛肉换1磅土豆,则其比分工前获利多
少?
如果坚持闭关自守的状态,生产资源的 利用效率就无法得到根本性的提高。但是如 果实行对外开放,必然要根据比较利益的原 则来进行资源重组和结构调整,这样,就避 免了陷入比较利益陷阱中,你认为如何解决 这个两难的问题?
赫克歇尔(Eli F Heckscher,1879-1952) 1879年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1897年进入大学跟戴维学习经济,于1907年获得
国家
1单位葡萄酒 1单位毛呢
英国
120
100
葡萄牙
80
90
葡萄牙在两种产品生产上均有优势:
酒:C葡萄牙 = 80
C英国
120
C葡萄牙 =0.67C英国
毛呢:C葡萄牙 = 90
C英国
100
C葡萄牙 =0.90C英国
葡萄牙在酒的生产上优势更大,
英国则在毛呢的生产上劣势更小。
比较优势理论示例(分工后)
国家 葡萄酒产量(单位) 毛呢产量(单位)
英国以1单位毛呢换葡萄牙1单位酒(两国按照1∶1交换酒 和毛呢)后的结果
国家
酒产量 (单位)
毛呢产量 (单位)
英国
1
1.7
葡萄牙 1.375
1
绝对优势理论投入-产出分析表
酒产量 所需劳动 毛呢产量 所需劳动 国家 (单位) (人/年) (单位) (人/年)
分 英国
1
120
1
70
工 前
葡萄牙
1
80
英国
(120+100)/100=2.2
葡萄牙 (80+90)/80=2.125
国家贸易价格可能范围:
英国国内: P酒 =120 P毛呢 100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课件
培养国际视野
政府和企业应培养国际视野,了解国 际市场和贸易规则,把握国际贸易机 会和挑战。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对现代经济发展的启示
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国民福利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认为自由贸易能够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国民福利的增加,这一思想在 现代经济发展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应适当干预国际贸易
虽然古典自由贸易理论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但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政府应适当干预 国际贸易,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
04
自由贸易的实践与影响
自由贸易的实践
全球自由贸易体系
WTO和自由贸易协定的建 立,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 自由贸易实践。
区域经济一体化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推动 了成员国之间的自由贸易 实践。
贸易便利化措施
简化通关手续、降低关税 和非关税壁垒等措施,促 进了贸易便利化实践。
自由贸易的影响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的提
01
绝对优势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亚 当·斯密在18世纪提出,是古典自 由贸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02
该理论基于自由竞争和比较优势 原则,主张国家间应通过自由贸 易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生产效 率的最大化。
绝对优势理论的内容
绝对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一商品时,相对于其他国家所拥有的更高的生产效 率或更低的成本。
该理论忽略了国际市场的不完全 竞争、规模经济和垄断因素,导 致对现实世界贸易的解释力有限
。
绝对优势理论未能解释国际贸易 中要素禀赋差异和比较优势的来 源,也未能预测国际贸易格局的
论的提
18世纪末19世纪初,古典经济 学家开始研究国际贸易问题, 比较优势理论逐渐形成。
如何运用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指导现代经济发展
自由贸易理论
生产成本a Lj
L Qj
布 小麦 布 小麦
中国 100 100 50
1 0.5 1 2
中国应专门生 产并出口布,美 国应专门生产
并出口小麦
美国 100 80
100
0.8
1
1.25
1
四 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进步性
“绝对优势”理论解释了产生 贸易的部分原因,也首次论证了
劳动 L
中国 100
美国 100
➢分工使劳动专门化,提高了工人的熟练程度; ➢分工可以省却工人从一种工作转换到另一种
工作的时间; ➢分工可以使工人因专门从事某项操作而容易改
进工具和发明机器,
第二,分工的依据是绝对优势
➢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 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相反,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就不具有绝对 优势,即具有绝对劣势 ,
第二章 自由贸易理论
本章内容
2.1 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 2.2 现代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
学习目标
了解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各个阶段 全面认识国际贸易发生和发展的诱因、过程和规律
第一节 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 成本 理论 Absolute Advantage 比较优势 成本 理论 Comparative Advantage
2 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发展对外贸易提供了理论依据,
局限性
1 严格的假设条件现实中难以满足, 2 是一种静态分析,只能说明短期内贸易利益问题, 3 对比较优势的根源及形成机制还未能做出很好的解释,
课堂练习
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计算机和小麦所需的劳动时 间,加拿大的劳动时间为600小时,中国的劳动时间为800 小时, 试判断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 哪个 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日期:汇报人:CATALOGUE目录•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概述•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现代发展•古典自由贸易理论与现代国际贸易实践•总结与展望CHAPTER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概述01定义背景定义与背景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发展历程20世纪初至二战二战后至今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030201CHAPTER绝对优势理论02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18世纪中叶首次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这一理论源自他对英国纺织工业的观察与研究。
亚当·斯密认为,通过专业化生产,每个国家都能够提高其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绝对优势理论的起源CHAPTER比较优势理论03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首次提出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国际贸易的基础在于比较优势的存在。
比较优势理论最初是作为解释国际贸易理论基础而提出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发展成为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核心内容。
比较优势理论的起源VS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那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交换。
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取决于其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以及不同产品所需生产要素的比例。
一个国家如果拥有相对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那么它应该专注于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如果相对缺乏劳动力资源,则应该专注于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
比较优势理论对于国际贸易具有指导意义,各国可以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来选择生产的产品类型和数量,并通过国际贸易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比较优势理论也启示政府在制定贸易政策时,应该遵循市场规律,不要过度干预贸易,而是通过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法律环境来促进贸易的发展。
此外,比较优势理论还可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策略指导,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中。
比较优势理论的实践意义CHAPTER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现代发展04新古典贸易理论假设条件比较优势动态效应03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当代自由贸易理论01产业内分工02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国际贸易新发展与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局限性全球价值链分工异质性企业与战略性贸易政策资源与环境约束010203CHAPTER古典自由贸易理论与现代国际贸易实践05国际贸易实践中的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应用贸易自由化古典自由贸易理论主张贸易自由化,认为自由贸易能够使各国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的最大福利。
古典派自由贸易理论的要点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一般均衡分析
古典派自由贸易理论的要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一般均衡分析摘要:文章运用实例分析提出在一般均衡分析基础上分别分析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理论,从而说明国际贸易古典自由理论中的贸易模式与贸易得利、贸易政策。
最后提出国内对比较优势理论必须要全面解读动态比较优势,这样才能从宏观上提升我国的国际贸易竞争力。
关键词: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效用函数、消费可能性方程一、问题的提出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分析绝对优势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贸易理论的方法有:表上作业法、公式法、局部均衡分析法、一般均衡分析法。
但表上作业法的国际交换价格需要依据两国的两种产品的总产出之比得出,公式法中只能说明贸易模式但不能说明贸易得利,局部均衡分析法的贸易参与方各自的供需方程难以得到。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有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理论,由于当时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发展才起步,所以当时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运用表上作业法分析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但表上作业法中的假定过于简单,之后的经济学发展表明在不同效用函数水平下世界交换价格是不同的。
直到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及哈伯勒提出的机会成本理论被引入之后才使古典贸易理论分析方法进行了创新,分析中必做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生产者角度获取最大利润或最小成本,也就是边际转换率要等于相对价格。
二是消费者角度获取最大效用,也就是边际替代率要等于相对价格。
三是封闭时市场出清,自由贸易时则贸易平衡。
国际贸易或国际经济学教材中对古典贸易理论分析一般基于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在局部均衡分析中要知道世界价格与国内供给与需求方程后再分析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从而说明自由贸易对贸易参与方是双赢的,从而增加贸易双方国家的整体福利水平。
但世界价格是贸易双方的贸易方程最终均衡形成的,所以在局部均衡分析中先假定世界价格是有些勉强的。
如果知道两国的劳动力、劳动生产率与效用函数情况进行一般均衡分析更加能够准确地说明古典自由贸易理论。
第2章 国际贸易理论
(二)比较成本学说的主要假设前提
(三)比较成本学说的进一步分析
国 家
商
品
美
6 4
国
英
1 2
国
小麦(蒲式耳/工时) 棉布(码/工时)
(四)比较成本理论简评
☆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被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称之为“国际贸易 不可动摇的基础”,它作为反映国际贸易领域客观存在的经济运行的一般 原则和规律的学说,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标志着国际贸易学 1)比较成本理论的科学性和历史进步意义 说总体系的建立。从历史作用上看,该理论为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基 础,促进了当时英国资本积累和生产力的发展。 但另一方面,比较成本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该理论采用静 它证明了国际贸易不仅仅是由于绝对利益的差 态分析方法,却忽略了动态分析。第二,该理论泛泛谈论了各国参与分工 和贸易会从中获利,但对于参与国各获得多少贸易利益,如何分配贸易利 异,更是因为比较利益的差异而产生的; 益,各国劳动成本差异的原因等更复杂的问题,却没有触及。第三,理论 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认为劳动是惟一的生产要素或劳动在所有产品的生 2.它从理论上有力地支持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争 产中均按相同的固定比例使用,且所有的劳动都是同质的,所以任何一种 产品的价值都取决于它的劳动成本。李嘉图的这种劳动价值论是不完整的, 也是不彻底的。仅用劳动成本的差异不能全面地解释比较利益。 取贸易自由,促进了英国生产力的发展。
1.
2)比较成本理论的历史局限性
李嘉图的研究方法是形而上学的
未揭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无法解释国际贸易一些实际情况
☆
三、相互需求学说
比较成本说明了国际贸易能够为两国带来 利益,但是,带来利益的范围又多大,在这个 范围内,双方范围内,双方各得多少,比较成 本论没有回答。约翰· 穆勒和阿弗里德· 马歇尔 的相互需求论回答了这个问题。
国际贸易课件:第3章古典自由贸易理论
3. 假定只有商品贸易,贸易是平 衡的,出口恰恰足以支付进口。
4. 假定生产诸要素是完全可以 分割的,单位生产成本不随着生产 的增减而变化,因而没有规模经济 的利益。
5. 假定只有两个区域或两个国家、 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 资本)。
6. 假定两国技术水平相同,生 产函数相同。 7. 充分就业假设。
3.3
3.4 3.5
3.1 绝对优势理论
3.1.1 绝对优势理论的产生背景
1776年,亚当· 斯密发表了《国富论》。
· ·
斯密站在产业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在该书中批判了重商主
义,首次提出绝对优势原理,并有力论证了自由贸易的合理性与可 行性,被后人公认为自由贸易理论的先驱。
·
又因斯密在该书中首次系统而全面地论证了市场机制发生、 发展的机理,创立了自由放任( laissez-faire)的自由主义经济理 论,故也被称为现代经济学(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奠基 人,经济学界的“牛顿”。
要素禀赋理论的三个主要结论
·
1. 每个区域或国家利用它的相对 丰富的生产诸要素(土地、劳动力、 资本等)从事商品生产,就处于比 较有利的地位,而利用它的相对稀 少的生产诸要素从事商品生产,就 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因此,每个 国家在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体系中 生产和输出前面那些种类的商品, 输入后面那些种类的商品。
2. 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 因是价格差别,即各个地区间或国 家间商品价格不同。
3. 商品贸易一般趋向于(即使 是部分地)消除工资、地租、利润 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别。
3.4.2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假设
1. 在各个域际或国家内部,生产诸 要素是完全自由流动的,但在区域和 国家之间,它们是不能自由流动的。 2. 假定货物流通中的一切限制都 不存在。
第二章 古典自由贸易理
分工后
毛呢 钢铁 英国 20单位 0单位 德国 0单位 40单位
交换比价的确定 10:20<e<10:15
(二)贸易利益的分配决定于相互需求强度
国际贸易形成的相互需求中,对对方产 品需求强度相对大的国家,贸易条件对该 国就不利。
(三)关于相互需求方程式的分析
含义:在国际分工的条件下,两个国家 各自生产不同的产品并相互交换,这两 种产品的交换比例必须等于两国相互需 求对方产品总量的比例。
随后,马歇尔又用几何方法对该理论作了进 一步的论证和分析。
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约翰·穆勒是19世纪中叶英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 他在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中阐述了相互 需求理论,指出了国际商品交换比例取决于两国对彼此 商品的需求程度。
·
·
约
尔阿
翰 穆
尔 弗 雷
勒
德
马 歇
(一)国际交换比例的上下限
分工后
葡萄酒
毛呢
英国 葡萄牙
(80+90)/80= 2.125
(100+120)/10 0=2.2
可以看出,两国分工生产各占比较优势的产品,
两国投入两种商品的劳动总量未变,但其总产量却 增加了。
然后,假定两国各按1:1的比例区交换葡萄酒和 毛呢,则交换结果如下:
交换后
葡萄酒
毛呢
英国
1
1.2
葡萄牙
1.125
1
可见,这种分工对两国都有利,从大的范围来讲, 这种分工和交换的结果必然是世界消费总量和财富 总量的相应增加。
通过上述例子,李嘉图说明了:最有效和最合 理的国际分工原则,就是各国均生产自然条件比较 有利的、成本比较低的商品,并用这种商品与其他 国家交换自己所需的其他商品。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 课件《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三版)》同步教学(高教版)
葡萄牙
100人
110人
120人
80人
表:英国和葡萄牙的绝对成本差异
一、绝对成本学说
4.绝对成本学说简评
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包含科学的成分和非科学的成分,说明国 际贸易并不像重商主义者所说那样只能交易的某一方获得利益,而是贸易 双方均能获得利益。
贸易利益的普遍性为自由贸易政策主张奠定了理论基础。 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劳动时间。 局限性:由于交换引起分工,而交换是人类固有的倾向的观点并不正 确。 绝对成本学说只能解释国际贸易的某种情形,不能反映全部。
问题:
请问这种说法正确吗?
二、比较成本学说
4.比较成本学说简评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被当代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称为“国 际贸易不可动摇的基础。”
比较成本学说的局限性: 第一 比较成本学说采用静态的分析方法,忽略动态分析。 第二 比较成本学说泛泛谈论了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会从中 获利,但对于参与国获得多少贸易利益以及如何分配,各国劳动成本差异 的原因等复杂问题,没有触及。 第三 比较成本学说以劳动价值为基础,认为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或劳动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中均按相同的固定比例使用。
思考问题:
请用比较成本学说反驳这种观点。
一、绝对成本学说
1.理论提出的背景
2.绝对成本说的主要观点
(1)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增进社会财富。 (2)分工的依据是绝对优势或绝对成本。 (3)绝对优势来源于自然禀赋或后天有利条件。
图:亚当·斯密
一、绝对成本学说
3.绝对成本说的例证说明素养目标】 学会甄别和运用西方贸易理论、洋为中 用,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培育外贸从业人员的法治思维、辩证思 维和创新思维
自由贸易理论综述
自由贸易理论综述自由贸易理论的演变与进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在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第一次产业革命使得自由贸易理论开始显现,这一时期的自由贸易理论通常称之为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二时期是在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终止,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发生使自由贸易理论的进展显现了重大转折,这一时期的自由贸易理论可称之为现代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三时期的自由贸易理论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显现带来了自由贸易理论的创新和全面进展。
一、古典学派自由贸易理论一、绝对优势理论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以亚当·斯密的绝对本钱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本钱论和约翰·穆勒的彼此需求原理为进展主线。
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又称绝对本钱说(Theory of Absolute Cost)、地域分工说(Theory of Territorial Division of Labor)。
该理论将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那么推演到各国之间的分工,从而形成其国际分工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最先的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要紧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创建。
亚当·斯密(1723-1790)是前夕工厂手工业时期的经济学家。
产业革命是指从工厂手工业转向机械大工业的过渡,在这一进程中封建主义和重商主义是实现这一变革的障碍。
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在他1776年出版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缘故的研究》(简称《》)中猛烈抨击了重商主义,鼓吹自由放任,系统的提出了绝对本钱说。
亚当·斯密因此成为自由贸易理论的第一提倡者和开山祖师。
绝对优势理论的要紧内容所谓绝对本钱,是指某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本钱的绝对不同,即一个国家所花费的劳动本钱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对成本理论主要内容 绝对成本理论主要内容
斯密提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效率
•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劳动者的技能因专业而精 进 •分工可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工作,节省与生产无关的 时间 •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改进工具
国内的分工也适用于国家之间, 国内的分工也适用于国家之间,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 或绝对成本( cost) 或绝对成本(absolute cost)
绝对成本理论主要假设前提
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它们只生产两种产品。 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它们只生产两种产品。此即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 所谓的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模型或2 模型; 所谓的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模型或2×2模型; 2.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2.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 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 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 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 产率上的绝对差异; 产率上的绝对差异; 4.给定生产要素的供给量 给定生产要素的供给量, 4.给定生产要素的供给量,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 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5.规模报酬不变 规模报酬不变; 5.规模报酬不变; 6.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 6.完全竞争市场; 7.无运输成本 无运输成本; 7.无运输成本; 8.自由贸易 贸易按物物交换方式进行, 自由贸易, 8.自由贸易,贸易按物物交换方式进行,两国之间的 贸易是平衡的
思考问题
如何判断一国在哪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用劳动生产率 即通过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来衡量
用生产成本 即用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要素投入 量来衡量
绝对成本论例证
分工贸易前 分工贸易后
小麦
生 英国 产
L:100人(年 人年 工) =1单位 单位 L:120人(年 人年 工)=1单位 单位 2单位 单位 1单位 单位
假设世界上有四个国家, 假设世界上有四个国家,中、美、法、泰,四国都生产大 米和小麦两种产品, 米和小麦两种产品,四国单位产品的劳动投入量如下表
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大米 美 国 法 国 中 国 泰 国 2 5 9 8 小麦 0.5 2 6 8
1)判断哪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最具比较优势? 判断哪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最具比较优势? 2)如果国际市场大米相对价格是3,试判断中国是否具有 如果国际市场大米相对价格是3 出口大米的比较优势
比较成本论例证
分工前两国生产单位产品所需劳动人数
葡萄酒 英 国 葡萄牙 120 80 毛呢 100 90
分工后两国生产产品总量情况
葡萄酒(单位) 英 国 葡萄牙 0
(80+90)/80=2.125
毛呢(单位)
(120+100) /100=2.2
0
思考问题
如何判断一国在哪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成本论例证
交换后两国利益情况
假设两国按照1 假设两国按照1:1的比例交换
葡萄酒(单位) 英 国 葡萄牙 1 2.125-1=1.125 毛呢(单位) 2.2-1=1.2 1
比较成本论例证
分工贸易前 毛呢 生 英国 产
L:100人(年 工) =1单位
分工贸易后 毛呢
L:220人(年工) =2.2单位 0
布
L:100人(年 人年 工)=1单位 单位 L:60人(年 人年 工)=1单位 单位 2单位 单位 1单位 单位
小麦
L:200人(年 人年 工)=2单位 单位
布
0 L:180人(年 人年 工) =3单位 单位 3单位 单位 1.5单位 单位
法国
0 2单位 单位 1单位 单位
世界
消 英国 费 法国
世界
绝对成本论例证
分工前两国生产单位产品所需劳动人数(人年) 分工前两国生产单位产品所需劳动人数(人年)
小麦 英 国 法 国 100 120 布 100 60
思考
分工后两国生产产品总量情况
小麦(单位) 小麦(单位) 布(单位) 单位)
英 国 法 国
(100+100)/100=2 ) 0
0
(60+120)/60=3 )
比较成本论
历史背景及作者生平
李嘉图继承发展了斯密的理论,提出了比较成本论。 比较成本论也是英国资产阶级在争取自由贸易的斗争 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谷物法》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大地主阶级为了提 谷物法》 高地租收入,防止进口谷物竞争,实行农业保护政策 而由议会通过的限制谷物进口的法案。 成本增加 人民的支出 外国的高关税
比较成本论概述
一国不仅可以依据绝对优势原则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上没有任何绝对优势,只要它与其他 国家相比,生产各种商品的相对成本不同,那么,仍可以 通过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并出口,来换取它自己生产 中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从而获得利益。这一学说当时被 大部分经济学家所接受,时至今日仍被视作是决定国际贸 易格局的基本规律,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两优 “ 择其重,两劣择其轻” 择其重,两劣择其轻” 假定A、B两个国家生产X、Y两种产品,A生产X、Y的成本 都低于B,但X比Y低的更多,则A在X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 势;同理,B生产X、Y的成本都高于A,但Y与X相比高的 少些,则B在Y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1806~1873年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年)是 英国经济学界的重要人物,是李嘉图的追随者,也有人称他是 “最后一个古典主义者”。1848年,他出版了其代表作《政治经 济学原理》。论述了他的相互需求原理(其自称“相互需求方程 式”)认为国际商品交换比例是由相互需求的强度决定的。 一、关于商品交换上下限的分析 二、贸易利益的分配决定于相互需求强度 三、关于相互需求方程式的分析 在国际分工的条件下,两个国家各自生产不同的 产品并相互交换,这两种产品的交换比例必须等 于两国相互需求对方产品总量的比例。 四、简评 •解决了国际贸易为双方带来利益的范围问题,发 展了李嘉图的理论,使其成为更加完整的理论。 •没有坚持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穆勒理论的分析方法有创新。是一种“比较利益 论”,有别于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
用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即不同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 产品A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产品A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产品A的劳动生产率/产品B 产品A的劳动生产率/产品B的劳动生产率 用产品的相对成本 即生产不同产品的单位要素投入的比率 产品的A相对生产成本= 产品的A相对生产成本= 单位产品A的生产成本/单位产品B 单位产品A的生产成本/单位产品B的生产成本 用机会成本来衡量
绝对成本理论主要内容 绝对成本理论主要内容
斯密理论的中心是经济自由主义 斯密主张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放任、依靠市场这个 “看不见的手”来对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行自发调节,维持 “看不见的手” 均衡,控制社会利益,从而使社会获得进步和稳定。 斯密对重商主义的三点批判 1、斯密批判了重商主义的财富观衡量一国是否富裕的标准不 是该国拥有的金银数量,而是其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2、批判了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论点。 3、斯密批判了重商主义关于一国能持续积累金银财宝的观点。 货币流量调整机制
1单位 单位
1单位 单位
1单位 单位
1.5单位 单位
2单位 单位
2单位 单位
2单位 单位
3单位 单位
绝对成本理论评价
1、亚当·斯密提出的以绝对成本论为基础的自由 亚当· 贸易理论, 贸易理论,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成为英国工业资产 阶级反对封建残余,发展资本主义的有力武器, 阶级反对封建残余,发展资本主义的有力武器,在 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 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 2、斯密创立的劳动价值论是科学的。 斯密创立的劳动价值论是科学的。 3、斯密的绝对成本论有个重大缺陷:它只能说明 斯密的绝对成本论有个重大缺陷: 在某些产品的生产中具有绝对优势地位的国家参加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才能获得利益。 国际分工出的是英国与德国投入相同要素可得两种产品的 产出情况,请先完成图表,然后回答:
商品 国家 英国 德国 毛呢 10 10 钢铁 15 20 两国商品国内交换比例 10:15 10:20
按李嘉图比较优势原理,两国应如何分工 ? 如果两国间交换比例为毛呢:钢铁=1:1.5,英国是 否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利?低于该比例呢? 如果两国间的交换比例为毛呢:钢铁= 1:2,德国 是否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利?高于该比例呢? 国际分工后,两国贸易,毛呢与钢铁的交换比例范 围到底是多少?
酒
L:120人(年 工)=1单位
酒
0
葡萄牙
L:90人(年工) L:80人(年工) =1单位 =1单位 2单位 1单位 2单位 1单位
L:170人(年 工) =2.125单 位 2.125单位 1单位
世界
2.2单位 1.2单位
消 英国 费 葡萄牙
世界
1单位
1单位
1单位
1.125单位
2单位
2单位
2.2单位
斯密把适用于家庭之间或一国内部的分工原则推广到国家之 间,主张各国应本着发挥各自优势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 分工。 分工
国际分工的基础是各国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自然优势是指一国先天具备的气候、土壤、矿产等相对固定 状态的优势;获得性优势是指后天获得的优势
绝对成本理论概述
斯密认为, 斯密认为,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所花费的 成本绝对地低于他国,就称为“绝对优势” 成本绝对地低于他国,就称为“绝对优势”。 如果这种绝对优势是该国所固有的“自然优势” 如果这种绝对优势是该国所固有的“自然优势” 或已有的“获得优势” 或已有的“获得优势”,它就应该充分利用这 优势,发展某种产品的生产, 优势,发展某种产品的生产,并且出口这种产 以换回他国在生产上占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品,以换回他国在生产上占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这样做对贸易双方都更加有利。 这样做对贸易双方都更加有利。 斯密的这种国际贸易理论被称作“ 斯密的这种国际贸易理论被称作“绝对优势 也称“地域分工论” 说”,也称“地域分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