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自由贸易还是保护贸易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孰优孰劣
NANCHANG UNIVERSITY专业:金融学2014年6月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孰好孰坏摘要:通过对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概念理解,分析两者的利弊。
并从英国的自由贸易转向贸易保护的例子中总结启示。
关键词:贸易保护,自由贸易在《国际贸易原理》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国际贸易的知识和历史。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在国际贸易政策中的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是两个对立的存在,这两个问题的争论持续了几百年,但也未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
有很多知名经济学家都对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其中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主张自由贸易,而李斯特和汉密尔顿等则支持贸易保护主义。
这里,我想就自由贸易以及贸易保护孰优孰劣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概念自由贸易是指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本国进出口商品各种优待和特权,对进出口商品不加干涉和限制,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市场上自由竟争的贸易政策。
它是“保护贸易”的对称。
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和关税制度,而是根据外贸法规即有关贸易条约与协定,使国内外产品在市场上处于平等地位,展开自由竟争与交易,在关税制度上,只是不采用保护关税,但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仍可征收财政关税。
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为了保护本国制造业免受国外竞争压力而对进口产品设定极高税、限定进口配额或其它减少进口额的经济政策。
它与自由贸易模式正好相反,后者使进口产品免除关税,让外国的产品可以与国内市场接轨,而不使它们负担国内制造厂商背负的重税。
二、自由贸易的利弊亚当·斯密认为,一个国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得到一定利益,即“输出他们所不需要的土地和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
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正是自由放任主义经济学使“利益和谐论”得以广泛传播。
李嘉图高度推崇自由贸易。
他建立起了古典经济学的完整大厦;把经济学的研究引导了科学的轨道,从他开始,经济学广泛使用演绎的方法;他把劳动价值论发展成一个较为科学的体系;其价值论和分配论,影响了后来经济学的结构;提出了比较优势原理,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直到今天对于人们正确理解自由贸易,仍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自由贸易vs保护贸易
在国际贸易的经济活动中,各国采取的政策归纳起来,基本上是两种类型:即保护贸易和自由贸易。
两种贸易的对立性是显而易见的。
但如果我们仅仅看到其对立的一面,而忽视了两者之间的统一性,或者以一种贸易否定另一种贸易,那将给国际贸易的实践带来十分严重的危害。
国际间的贸易政策是一把双刃剑,既不能说贸易保护政策绝对的好,也不能说贸易自由政策绝对的不好。
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自由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本国进出口商品各种优待和特权,对进出口商品不加干涉和限制,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市场上自由竞争的贸易政策亚当·斯密是自由贸易理论的创始者,首创性地提出了分工学说。
他的绝对利益论认为,不同国家生产同样的商品成本不同,一国应放弃成本绝对高的,而选择成本绝对低的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彼此进行交换,这样两国的劳动生产率都会提高,成本会降低,劳动和资本能得到正确的分配和运用。
而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需要自由贸易的国际市场。
因此,他认为自由贸易是增加国民财富的最佳选择。
但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论无法解释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成本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时,仍能实行互利贸易的原因。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则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认为该国应根据“两优相较择其重,两劣相较取其轻”的比较利益法则,选择优势较大或劣势较小,即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而放弃优势较小或劣势较大产品的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成为以后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基石,为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根据。
此后,国际贸易理论的主流学派就一直倡导自由贸易,并将其作为贸易政策追求的理想目标。
© 2004 By Default自由贸易理论的核心是自由贸易可使参与贸易的双方获得贸易利益,它通过对贸易原因的近于完美的实证分析和逻辑推论而得出。
这是自由贸易理论获得广泛认同的主要原因。
但是,理论和实践都证明,自由贸易利益在不同类型国家间的实现是不均衡的。
自由贸易还是保护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小论文自由贸易的补充——适当的贸易保护当今国际基本经济形势是经济全球化得到进一步加强,各国的经济关系更加密切,但是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平衡,使得各国具有其特有的经济利益。
这也是贸易自由化主流下仍存在贸易保护的基本决定因素。
一、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的认识从理论上讲,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是两种不同的观点和政策主张。
贸易自由化进程加速发展,要求参与国将自身利益与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取消对进出口贸易和服务等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和服务贸易等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商品市场上自由竞争。
各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不能以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为前提。
而保护贸易是国家利用各种措施限制进出口和控制经营范围与领域,保护本国商品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商品和服务等的竞争,并对本国产品和服务贸易给予优待和补贴,是以本国利益为出发点的。
二、自由贸易是主流在当今时代,一国想要“闭关锁国”是根本不可能的,惟有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一国利益才能得到真正而有效的维护。
自由贸易总是与对外开放联系在一起,我国对外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多边贸易体系下自由贸易的一个成功佐证。
自由贸易有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静态利益是消费者可获得比封闭状态更多的商品,从而改善各自的福利水平。
重要的是动态利益,通过分工和交换,一国可以寻求新的市场,实现规模效应;引入竞争,提高国内企业素质和竞争力;通过优胜劣汰,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技术引进、学习生产经验,本国的生产成本将会降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将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加以发展,作为幼稚工业加以保护。
所以,汽车的进口关税一直很高,可是几十年过去了,汽车工业至今没有走出幼稚工业的局面,竞争能力依然较弱,这正是因为国家的高度保护使汽车工业没有国际竞争的压力,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效率低下,结果证明保护措施实际上是保护了落后,抑制了竞争。
浅谈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
浅谈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摘要:通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进行分析,进一步肯定了自由贸易在长期的国际经济交流与发展中对于提高各国乃至全世界的福利有着积极作用,是各国在中长期中应该实行的根本的贸易政策,同时指出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不同的阶段应实行符合本国实际的贸易政策,在特定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有其积极作用,不能一概而论,只有正确认识、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贸易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自由贸易;贸易保护;利弊;政策选择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蔓延及扩展,以美国、欧盟、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其它国家也不同程度的采取相应的贸易保护措施。
其实,不管是自由贸易还是贸易保护,它们代表的是不同国家统治阶级或统一国家统治阶级内部集团的利益.实际上都是隐藏着不同集团利益之间的斗争.下面,我们将分别对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进行分析.一、自由贸易自由贸易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奉行市场开放准则,通过消除贸易歧视和限制,实现商品、资金、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以获取最大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贸易方式.换言之,各国在商品、资金、劳务、技术、信息等要素方面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比较优势,通过自由贸易,就可以把自身的要素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利益。
当然,这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进行自由贸易的国家必须是独立自主的,能够把握住自己的经济命脉;二是这个国家必须具有一定的要素优势.否则,自由贸易的结果必定是以卵击石或血本无归。
(一)自由贸易理论观点亚当·斯密是自由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他的绝对利益论认为,不同国家生产同样商品的成本总是不同的,任何一个国家都应放弃成本绝对高的商品或选择成本绝对低的商品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彼此进行交换,这样两国的劳动生产率都将得到提高,成本都会得以降低,劳动和资本才能得到优化配置和利用,才能实现本国(或贸易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为此,他进一步首创性地提出了分工学说,并得出了自由贸易是增加国民财富最佳选择的结论。
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争
经济贸易Economy & Trade 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外部资源应该如何利用?是将国内市场更广阔地开放,以获取比较优势从而得到比较利益,引进竞争使本国产业较早地面对国际竞争。
或是更努力地保护本国市场,保护幼稚产业使其免于受到国际激烈竞争的冲击,更好地成长。
在进行一段时间的保护后再将其开放进入国际市场进行竞争从而成熟?这就涉及到一国贸易政策的制定问题,是自由贸易或是保护贸易。
纵观贸易发展的历史,自由贸易对一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贸易保护也同样重要,具有实施的必要性。
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到底孰优孰劣呢?贸易理论的发展历史并未给出确定的结论。
现代贸易理论纷纷证明了贸易保护的种种不利结果。
但是事实又验证了贸易保护的重要性,历数新兴工业化国家都对国际贸易进行过积极的干预。
理论与现实产生的矛盾带给人们更多的疑问。
一国在制定贸易政策时应该做何选择呢?是选择自由贸易还是贸易保护呢?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一、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政策争论的历史渊源自从国际贸易诞生以来,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就是一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必争话题。
纵观贸易理论发展史,自由贸易理论经历了从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的古典学派自由贸易理论,到赫克歇尔·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学说与里昂惕夫悖论的现代学派自由贸易理论,再到人力资本论、人力技能论和技术差距论的新要素国际贸易理论与需求相似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国际贸易新理论等多个阶段。
而与些同时,贸易保护理论也发生着阶段性的变化,成为各国保护政策的支柱。
从古典的贸易保护主义即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到新古典的贸易保护主义即汉密尔顿和李斯特的贸易保护理论、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主义再到克鲁格曼等人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自由贸易理论与贸易保护理论在人类贸易发展史上交相更替,成为一国对外贸易政策从未停息的争论。
当今中国应实行贸易保护还是自由贸易-精品
当今中国应实行贸易保护还是自由贸易-精品2020-12-12【关键字】情况、道路、条件、动力、问题、有效、主动、合作、发展、建设、建立、特点、关键、力量、成果、需要、利益、竞争力、政策、项目、资源、体系、能力、办法、结构、水平、增强、吸引、主张、提倡、借鉴、形成、保护、鼓励、帮助、支持、完善、适应、提高、多方面摘要:在关于重商主义是保护贸易理论的早期学说,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Thomas Mum 在他的《England's Treasure by Foreign Trade》里面,就提到一个观点,对外的贸易增加了英国的财富,并且应该主动追求对外贸易的顺差。
关于这个观点必须要联系到当时的英国,是唯一工业大国,并且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工厂的情况下,因为本国工业体系极之具有竞争力,而且当时的工业产品,并没有像现在这样明确的分级。
所以对于世界上第一个实行工业化的国家,这样的理论是行的通的。
而且当时的英国制造,就像是今天的中国制造一样,流行全世界,例如当时的西班牙,普通家庭所用的日用品,很多都是英国生产的,西班牙在美洲掠夺得财富就很大一部份流入英国。
应该说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依靠本国的工业产能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巨大利润的国家。
这个由别于Netherlands,虽然这个国家也是在自由贸易里面获得巨大的利润,但是由于很多原因,这个国家当时并没有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其中一个被忽略的就是人口因数,荷兰可以通过转口贸易的利润养活本国人口,但是英国由于庞大的人口(相对于当时欧洲其他国家),单纯的通过贸易是不可能做到的。
但是这也造成了英国另外一个优势,便宜的劳动力,这个是让英国能够完成工业化的重要原因,到18世纪,英国不但是产品输出国,同样也是一个资本输出国。
关键词:自由贸易、劳动力、世界市场目前这样的解释也可以用于中国目前的情况,通过对外贸易的顺差得到财富,和建立或者升级完善本国工业体系,而且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提供了足够劳动力,使中国能够成为世界工厂,令到中国的低级工业产品有很强的竞争优势,而在这一个时期,中国为吸引国外资本流入中国,和让本国的资本不流出国外,最现实和有效的办法就是降低本国的生产成本,例如货币价值,荼地成本,还有劳动成本。
国际贸易 中国如何选择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
发展中国家在其工业化初步发展阶段选择保护贸易政策的原因工业经济时代,发展中国家经济主要依靠农业,民族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经济结构呈现出单一化,畸形化的特征。
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则获得了较充分的发展,国内市场日趋饱和,继续向海外扩张其原料和销售市场。
于是,发达国家大力提倡自由贸易。
保护贸易政策的提出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认可,成为其在工业化初步发展阶段中的必然选择。
贸易保护有利有弊,因而实施贸易保护就有一个成本和手艺的比较问题。
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应该具备一下两个社会历史条件:一是经济全球化的物质基础尚没形成;二是工业落后,国内生产力水平地下。
采取自由贸易政策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捷径1 知识经济时代发展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过去由于发达国家单方面海外扩张的要求而导致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疯狂掠夺和剥削,形成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
如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形成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世界经济发展格局。
这种转变使得发展中国家继续采取贸易保护的理由不复存在。
同时发展中国家工业的迅速发展及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信息高科技的出现及经济全球化物质基础的形成,都令贸易保护赖以存在的社会历史条件日渐消失。
2 知识经济时代自由贸易政策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1)采取自由贸易有利于降低生产经营的成本。
由于当代信息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传递已经变得十分便捷,一国的企业可以及时的获得世界市场的信息,可以将生产和贸易的各个环节分布到世界市场任何一个有利可图的地方,实现全球化的经营管理,才能融入经济全球化当中,活的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好处。
2)采取自由贸易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形成后发优势,实现经济赶超。
在自由贸易中,拥有先进技术的出口方为了贸易的需要而不得不把与贸易内容有关的技术,性能,特点和某些参数向进口方介绍,这样,就发生了“技术外溢”。
这使得进口方的技术在低成本下得以较快的提高,这个过程是通过“干中学”来完成的。
中国选择贸易保护还是自由贸易
摘要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向服务型经济转型,服务贸易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也是新形势下各国经济竞争的焦点。
服务贸易是将一个国家所具有的服务品生产能力转变为可贸易的"无形商品"或"无形资产",转变为贸易的价值形态,以获得增殖价值的贸易形式,是占用较少资源实现更多财富的贸易途径。
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从制造经济转向服务经济的战略抉择,在新时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关键词:自由贸易贸易保护国际间的贸易政策是一把双刃剑,既不能说贸易保护政策绝对的好,也不能说贸易自由政策绝对的不好。
贸易自由政策可以带来与别国进行贸易交换、互通有无的效果,进而带来外汇的增加,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经济发展和进步,但是,贸易自由政策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贸易自由政策也就意味着在把自己国家的商品销往国外的同时,国外的商品也可以进入本国的市场,假如别国的商品较本国商品具有优势,无疑会损害本国的民族工业。
贸易保护政策也是如此,保证本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同时,却会造成本国的商品制造缺乏广阔的市场,从而造成本国商品制造业的萎缩与停滞,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工业经济时代,发展中国家经济主要依靠农业,民族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经济结构呈现出单一化,畸形化的特征。
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则获得了较充分的发展,国内市场日趋饱和,继续向海外扩张其原料和销售市场。
于是,发达国家大力提倡自由贸易。
保护贸易政策的提出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认可,成为其在工业化初步发展阶段中的必然选择。
贸易保护有利有弊,因而实施贸易保护就有一个成本和手艺的比较问题。
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应该具备一下两个社会历史条件:一是经济全球化的物质基础尚没形成;二是工业落后,国内生产力水平地下。
一、贸易保护1.发展中国家在其工业化初步发展阶段选择保护贸易政策的原因在工业经济时代,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发展中国家经济主要依靠农业,民族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经济结构呈现出单一化、畸形化的特征。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是贸易领域中两个相对立的概念,它们分别代表了开放市场和保护主义政策。
自由贸易强调市场的自由,通过降低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鼓励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
而贸易保护则提倡对本国产业进行保护,通过关税、配额等手段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企业。
自由贸易的优势在于促进国际间的经济互补。
不同国家具备不同的资源和技术优势,通过贸易可以让各国将自己的比较优势发挥出来,实现更高效率的资源配置。
例如,一个国家可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技术相对落后,而另一个国家则具备先进的技术,但资源有限。
通过自由贸易,前者可以出口资源,后者可以出口技术产品,双方互通有无,共同获益。
自由贸易不仅扩大了市场规模,还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多选择和更低的价格,企业也可以通过更大程度的分工来降低成本。
然而,自由贸易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不同国家之间的资源和技术差异可能导致贸易不平衡。
较强的国家可能会通过出口廉价产品进一步打击较弱的国家的产业,导致贸易逆差和经济不平衡。
其次,自由贸易可能导致本国产业受到竞争的冲击,尤其是那些无法与国际竞争力相抗衡的产业。
这可能导致大量的失业和社会不稳定。
此外,自由贸易还可能导致环境问题,一些国家可能会转移高污染产业到低环境标准的国家,从而导致环境恶化。
为了应对自由贸易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一些国家采取了贸易保护措施。
贸易保护主要是通过关税、配额、补贴等手段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不受外来竞争的冲击。
贸易保护可以帮助本国产业保持竞争力,并为产业升级提供时间和机会。
此外,贸易保护还可以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确保关键产业不受外国控制。
然而,贸易保护也存在问题。
首先,贸易保护往往导致贸易壁垒加剧,限制了进口,使得本国消费者无法享受来自其他国家的优质产品,同时也限制了本国企业与国际市场的接触。
此外,贸易保护还容易引发贸易摩擦和贸易战,削弱全球贸易体系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贸易保护也可能打击创新和竞争力,限制了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的利弊
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的利弊自由贸易作为一种经济政策,主张国家之间的贸易应该在没有任何限制的情况下进行。
贸易保护主义则是相反的立场,旨在通过各种手段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
这两种政策在实施上有着明显的差异,而它们所带来的利弊也是经济学家们长期以来争论的焦点。
自由贸易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当国家之间开放贸易时,商品和服务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可以通过专业化和比较优势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比如,某个国家可能在农产品生产方面具有竞争优势,而另一个国家可能在制造业方面更具竞争力。
通过自由贸易,这两个国家可以进行互惠贸易,将各自的资源用于最有效的领域,从而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此外,自由贸易还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
当国家之间开放贸易时,市场规模扩大,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从而激发创新的动力。
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佳供应链和市场机会,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创新能力。
这种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动力将进一步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然而,自由贸易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和负面影响。
首先,自由贸易可能导致一些国家的产业受到冲击,特别是那些在全球市场上不具备竞争力的产业。
这可能导致失业率上升和社会不稳定。
此外,自由贸易也可能导致一些国家的贸易逆差增加,进而导致国内经济不平衡。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比如提供转业培训和贸易救济等。
相比之下,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目标是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
贸易保护主义的支持者认为,通过限制进口和提高关税,可以保护国内产业和就业机会。
此外,贸易保护主义还可以提供国内市场的稳定性,减少经济波动的风险。
然而,贸易保护主义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贸易保护主义可能导致资源的低效配置。
当国家限制进口时,国内产业可能会面临较少的竞争压力,从而缺乏动力提高效率和创新能力。
这将导致经济增长的减缓和竞争力的下降。
此外,贸易保护主义还可能引发贸易战和经济冲突,进一步损害全球经济的稳定性。
是否应该支持自由贸易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支持自由贸易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观点,支持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是指国家之间在没有任何限制或干预的情况下进行贸易活动。
我认为自由贸易是有益的,因为它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和平。
首先,自由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自由贸易可以使得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的增长。
例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迅速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其次,自由贸易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自由贸易可以降低商品价格,提高消费者福利。
同时,自由贸易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
例如,美国的汽车业受益于自由贸易,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再者,自由贸易可以促进国际合作和和平。
通过自由贸易,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可以减少战争和冲突。
例如,欧盟通过自由贸易,促进了欧洲国家之间的合作,减少了战争的可能性。
因此,我认为自由贸易是有益的,应该得到支持。
反方辩手观点,反对自由贸易。
我认为自由贸易并不是一种完全有利的贸易形式,因为它可能会导致贸易逆差、失业问题、以及国家主权受损。
首先,自由贸易可能导致贸易逆差。
一些发展中国家可能会因为生产成本低而受益,但是另一些国家可能会因为生产成本高而受损。
这可能导致贸易逆差,影响国家经济的稳定。
其次,自由贸易可能导致失业问题。
一些国家的劳动力可能会因为自由贸易而失业,因为他们无法和其他国家的低成本劳动力竞争。
这可能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和失业问题。
再者,自由贸易可能会导致国家主权受损。
一些国家可能会因为自由贸易而受到其他国家的影响,失去一些主权。
例如,一些国家可能会因为自由贸易而受到其他国家的政治影响。
因此,我认为自由贸易并不是一种完全有利的贸易形式,应该得到反对。
在名人名句方面,亚当·斯密曾经说过,“自由贸易是国家之间最大的福祉。
”这句话表明了自由贸易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然而,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也曾指出,“自由贸易可能会导致失业问题和贸易逆差。
中国现在应该争取自由贸易政策,还是要争取保护贸易政策
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更好的权衡自由贸易与保护民族产业之间的关系1.发展中国家在其工业化初步发展阶段选择保护贸易政策的原因在工业经济时代,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发展中国家经济主要依靠农业,民族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经济结构呈现出单一化、畸形化的特征。
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则获得了较充分地发展,国内市场日趋饱和,急需向海外扩张其原料和销售市场。
于是,发达国家大力提倡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在原则上要求国际贸易建立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之上,因此,发达国家可以将其工业制成品销往广大的落后国家,以实现其经济扩张;而落后国家只能生产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经济结构无法得到改善和提升,经济发展将始终停留在落后的水平上。
在这种不对称的经济发展要求下,发达国家往往会倚仗强势,大力推行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剥削和掠夺落后国家的经济资源,摧残和扼杀其新兴工业。
在这种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独立和发展利益将无法得到根本的保障。
面对特殊的历史背景,发展经济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保护民族工业的思路和口号。
保护贸易政策的提出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认可,成为其在工业化初步发展阶段中的必然选择。
通过对本国民族工业进行保护,民族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获得了一定的空间。
生产力水平获得实质性的提高。
保护贸易政策使落后国家固有的、静态的、结构水平低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创新的、动态的、结构水平较高的比较优势,这体现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保护贸易政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2.实施贸易保护政策须具备的社会历史条件贸易保护有利也有弊,因而实施贸易保护就有一个成本和收益的比较问题。
贸易保护所须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包括:一是减少眼前的贸易机会和贸易中的比较利益;二是容易形成行业中的低效率。
要使贸易保护政策得以有效实施就应该使其保护成本降至最低,使其利大于弊。
因此,实施保护贸易政策应该具备以下两个社会历史条件:一是经济全球化的物质基础尚没有形成。
是否应该禁止自由贸易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自由贸易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禁止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自由贸易使得本国产业难以生存,因为发达国家的产品价格更低,导致本国产业无法竞争。
这会导致大量的失业和贫困。
例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许多本土企业因为无法与国外企业竞争而倒闭,导致大量失业问题。
此外,自由贸易也会导致环境恶化。
为了降低成本,许多企业会选择在环保法规较为宽松的国家生产,导致环境污染问题。
比如,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在中国生产,由于中国环保法规相对较弱,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再者,自由贸易也会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
发达国家的企业会在发展中国家寻求更低成本的劳动力,这会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劳动者得到的报酬较低,而企业主却获得了更高的利润。
这会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不稳定。
因此,为了保护本国产业,保护环境,减少贫富差距,我们应该禁止自由贸易。
反方观点,不应该禁止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能够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和合作。
通过自由贸易,各国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优势,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使得商品价格更加合理,消费者可以购买到更加优质、价格更加合理的产品。
这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同时,自由贸易也能够促进国际间的和平与合作。
通过自由贸易,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利益相互依存,从而减少了战争的可能性。
比如,欧盟通过自由贸易促进了欧洲国家之间的和平与合作。
另外,自由贸易也有助于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
通过自由贸易,各国可以分享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提高了全球经济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因此,自由贸易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和平与合作、促进技术创新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不应该禁止自由贸易。
名人名句:亚当·斯密,“自由放任,即让每个人按照自己的利益行事,以此为基础,整个社会就能够达到最大的繁荣。
”。
经典案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虽然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但整体上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的利弊分析
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的利弊分析自由贸易是指各国之间相互开放市场,在不刻意限制进出口商品的前提下自由地进行贸易。
而贸易保护主义则是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本国经济和企业不受外国竞争者侵害。
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究竟哪种更具有利益,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的利弊,以及它们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应用情况。
贸易保护的利弊贸易保护的主要目的是抵御外来竞争对国内市场和企业的冲击,同时保障本国的就业、经济和社会稳定。
贸易保护主义的根本原则是进行“外经内贸”,即实现自我封闭和限制进出口。
这种保护主义政策常常导致贸易战和贸易争端。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让国内企业在价格和质量方面得到竞争优势。
由于本国生产成本较低,而外国进口产品的价格相对较高,这可能会让本国企业安心生产自己的产品,增加就业机会。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采取的是高度的贸易保护主义和计划经济,使得国家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然而,贸易保护主义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这种保护主义政策不上不只可能限制外来商品的进入,而且也不会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作为一个国家的品牌,如果不能够竞争,那么在全球市场上根本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其次,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让消费者在质量和性价比方面失去最佳选择。
如果所有的商品都让国家自己来生产,那么必然会有一部分消费者需要付出比较高的代价,来支付更贵的、可能质量较差的本地商品。
最后,过度的贸易保护主义和高额的关税佣金会使得政府不得不付出更多的财政支出,这可能会导致经济停滞和失业率的提高。
如果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停滞,那么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国家的整体竞争力也会受到影响。
自由贸易的利弊自由贸易是一个没有顾忌的、不受限制的国际贸易体系。
自由贸易强调开放市场和促进贸易自由化,为全球市场提供多种多样的商品和服务。
自由贸易的主要优点之一在于,它能够提供全球消费者更多的选择,帮助消费者获得更优秀的产品和服务。
由于全球市场的整体开放,每个企业都必须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中提高自己的商品质量和竞争力。
趋自由贸易之利 避保护贸易之害
mut oai . ti r eta e wh c h wso eo h s lp lrt I sfe rd , ih s o n ft emo t i y i o tn f a u e o lb lz to 。 t a a c lr t s h mp ra t e t r s f g o a ia i n h t c e e a e t e
c u t e n c s a l a p a . I r f c s f c i n a d o n r s e e s r y p e r t e e t r to s n i i l i
大 国, 中国应 积 极 回应 , 用 政 治 、 运 经济 、 法律 、 交 外 等 手 段 , 调各 方 面 的利 益 关 系 , 力 化 解 贸 易 冲 协 努 突 , 护 国 内产 业 及 国 民经 济 , 护 我 们 的 民族 利 保 维
益。
一
、
自由贸 易之 利
荡和摩擦。我国应趋 自由贸易之利 , 贸易保护之害。 避 关键 词 : 自由贸 易; 保护 贸易 ; 害 ; 对措 施 弊 应
p o e s o l b l ai n A r a mp c a e n ma e o r c s fg o a i t . g e ti a th s b e d n z o fe r d i c n n i lc ii c u d W o l c n mi s r e ta e sn e f a c a rss o c  ̄e . i rd e o o e
自由贸易是西方古典学派的主流观点。当一个
国家 发 展 到工 业 化 高级 阶段 , 当拥有 足 够 的财 富而 且 国力 强 大后 , 大 力 倡 导 自由贸 易 , 国 内外 市 就 在
是否应该禁止自由贸易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自由贸易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禁止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可能会导致国内产业受到侵害,国内企业难以在国际
市场竞争,从而导致失业率上升,国家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例如,
美国曾经在20世纪初期实行高关税政策,使得国内产业得到保护,
经济蓬勃发展。
而在中国加入WTO后,大量廉价商品涌入国内市场,导致许多国内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
正如美国总统特朗普所说,“自由贸易使得我们的企业无法在国际市场竞争,我们需要保护自
己的产业,才能保护我们的国家利益。
”。
反方观点,不应该禁止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可以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使得商品价格更加合理。
同时,自由贸易也可以带来更多的选择,
提高消费者福利。
例如,中国加入WTO后,大量廉价商品的涌入使
得国内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同时,自由贸易也可以促进
国际间的和平与稳定,减少冲突与战争。
正如英国经济学家大
卫·里卡多所说,“自由贸易可以使得各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挥
优势,从而实现互利互惠。
”。
综上所述,自由贸易是否应该被禁止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
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既要保护国内产业,又要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带来的好处。
全球化背景下的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
全球化背景下的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和经济合作日益密切。
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成为人们经常讨论的话题。
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都是一种对贸易的控制方式,但它们的理念和实施方式却是完全相反的。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以国家为主体,通过限制进口、提高关税和贸易壁垒等手段来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的做法。
贸易保护主义者认为,贸易自由化会导致国内产业和就业受到威胁,同时也会让国内市场受到来自外部的不公平竞争,从而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安全。
自由贸易则是指全球各国在开放、透明、平等的基础上,自主决定自己的市场开放程度和进口关税,形成一个自由、开放、互利、共赢的贸易体系。
自由贸易主义者认为,保护主义会导致贸易壁垒的增加,进而使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门槛加大,最终损害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并严重影响到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
然而,在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之间,往往难以取得平衡。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保护主义的应用也愈发广泛,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趋势是向多领域、多层次、多种形式和多方面发展。
在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背景下,逐渐形成了两极化的贸易局面,一方面是大国贸易壁垒的加强,一方面是发展中小国家遭受贸易歧视的情况。
在大国之间,即使有一定的贸易互惠关系,但也难以避免出现各自加强保护贸易的趋势。
在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中,这种趋势更为明显。
这种保护主义终究会使得全球贸易秩序混乱,全球经济稳定受到严重影响。
而自由贸易则面临着利益的分配问题。
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一些国家的产业会遭受到压力,特别是那些缺乏竞争优势的国家。
自由贸易主义的实行,进口制造商的成本大幅降低,从而降低了他们的产品价格。
这也意味着,国内制造商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可能会在市场上失去竞争力。
这对某些地区和行业的本地企业来说是很困难的问题。
无论是贸易保护主义还是自由贸易,它们都不是管理全球贸易的完美策略。
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在某些情况下保护某些产业,但它也会使消费者付出更高的价格,而自由贸易则可能会让许多本地企业失去市场,增加难民数量,从而使经济更加不稳定。
是否应该提倡自由贸易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提倡自由贸易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提倡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是指国家之间在没有限制和干预的情况下进行贸易活动。
自由贸易有利于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和合作,因此应该提倡自由贸易。
首先,自由贸易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自由贸易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率。
据统计,自由贸易可以使全球GDP增长5%以上,对全球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正如亚当·斯密所说,“自由贸易是国家经济繁荣的基础。
”。
其次,自由贸易有利于降低商品价格。
自由贸易可以使各国之间的商品和服务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和分配,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和商品价格。
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他们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正如约翰·肯尼迪所说,“自由贸易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还可以使商品价格更加合理。
”。
最后,自由贸易有利于促进国际合作和和平发展。
自由贸易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互利合作,从而减少战争和冲突的可能性。
正如罗伯特·洛特所说,“自由贸易是国际和平的基石。
”。
综上所述,自由贸易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降低商品价格、促进国际合作和和平发展,因此应该提倡自由贸易。
反方观点,不应该提倡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是指国家之间在没有限制和干预的情况下进行贸易活动。
然而,自由贸易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不应该一味提倡自由贸易。
首先,自由贸易可能导致资源的不平等分配。
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一些发达国家可能会通过剥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劳动力来获取更多的利润,从而导致资源的不平等分配。
正如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所说,“自由贸易可能会导致资源的不平等分配,从而加剧贫富差距。
”。
其次,自由贸易可能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一些发达国家可能会通过转移生产基地来降低成本,从而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正如阿尔·戈尔德曼所说,“自由贸易可能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从而损害人类的生存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中国自由贸易还是保护贸易
摘要:本文对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分析,以及自由贸易理论对我国的国际贸易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另外本文在分析当今国际贸易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几条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可选策略。
关键词:自由贸易保护贸易完善策略
国际间的贸易政策是一把双刃剑,既不能说贸易保护政策绝对的好,也不能说贸易自由政策绝对的不好。
贸易自由政策可以带来与别国进行贸易交换、互通有无的效果,进而带来外汇的增加,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经济发展和进步,但是,贸易自由政策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贸易自由政策也就意味着在把自己国家的商品销往国外的同时,国外的商品也可以进入本国的市场,假如别国的商品较本国商品具有优势,无疑会损害本国的民族工业。
贸易保护政策也是如此,保证本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同时,却会造成本国的商品制造缺乏广阔的市场,从而造成本国商品制造业的萎缩与停滞,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中国当下的贸易政策遵循的是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改革开放中的“开放”政策,可以说已经使得中国的经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从这一方面来讲,贸易自由政策对当下的中国来说是较合时宜的,也是中国应该采取的贸易政策。
但是,退一步来讲,中国在70年代末所倡导的经济上的自由政策只是当时世界形势所迫,应为在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积极的倡导世界贸易的自由政策的,为了实现经济学上所倡导的“资源最优化配置”。
但是近些年来,国际贸易的自由政策已经使得国际上出现了一系列的经济现象——危害到中国经济发展的现象。
中国的贸易出现结构性的畸形。
一方面是以人力、资源为优势的制造业占据了世界制造业的绝大多数的份额,另一方面,高科技领域还是在对外贸易中进口的多,出口的少。
当然,高科技领域还是有占优势的行业的,比如说军工业。
所以说,我国所应采取的贸易政策并不是依据贸易的自由与贸易的保护来衡量其好坏,应该将我国的国际贸易的关注点转移到贸易结构上,这样才能根本上改进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状况。
(一)完善国内市场经济制度,为企业实现充分的公平竞争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我们发现,不论一国保护贸易政策实行的时间多长,最终都要走自由贸易之路,根据自由贸易理论,一国要想在对外贸易中获得更多利益,首先要有国内市场的充分竞争。
但公平竞争的实现是有条件的:首先,要有公平的环境;其次,要破除行业和部门垄断;最后,要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
所有这些都要靠法律才能最后得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 , 它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从整体上促成和提高了人们的主体性意识。
但同时 ,有些地区也出现了市场发展不重视市场秩序与规则的现象。
一些领域市场经济秩序混乱: 假冒伪劣商品
泛滥成灾;偷税、骗税、骗汇和走私活动猖獗;抽逃资金 ,拖欠帐款 ,逃避银行帐务;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 ,又面临着由于利益分配格局调整所造成的贫富差距。
所有这些 ,归根结底无不是缺乏法治、不讲信用 ,分配不公所致。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 ,我们需要提高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和发展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
没有健全的市场规则 ,市场难以发挥它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公平竞争也难以实现。
法律既不是消极被动地反映经济关系 ,也不是仅从经济关系的外边对经济运行产生作用 ,它是经济发展的
内在要素 ,对经济运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尽量为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利益。
当今国际贸易已不像传统自由贸易那样只强调经济利益,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而是在考虑经济因素的同时还兼顾政治因素,两国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双方政府考虑更多的是国家的战略利益。
这也是当今国际贸易中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所在。
这就要求我们政府在处理国际贸易纠纷时,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熟练掌握谈判技巧,尽量为自己获得更多利益。
以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为例,自从美国于2005年5月动用特保条款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实行配额限制以来,双方进行了一系列谈判,总体来看,中方损失大于所得。
根据世贸组织的规定,特保措施启动后30天内,当事双方必须展开协商,并于90天内结束协商。
就此一项,美国人在后来的中美谈判过程中就占得先机。
5月中国自行提高众多纺织品出口关税,以期获得欧美的理解和宽容,结果换来的是他们更强硬的立场,这不能不说是一招败棋。
7月11日中美纺织品贸易谈判陷入胶着状态,在经过一次电话磋商以及两轮正式会谈之后,美国仍然毫不让步,原因是希望以此为筹码在商贸联委会上获得更多实惠。
果然不出所料,在开放市场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中国做出了足够多的让步后,在纺织品问题上美国人就是毫不松口,只是留下一句让人欣慰的表态,“慎重使用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
美国人还在等什么呢?后来答案出来了,人民币终于“升值”了。
美国人获得了最大的胜利。
“没有交换、决不让步”,这不是一个自由贸易主义者的原则,但是这却是一个谈判者应该遵守的铁律。
在这一次中国与欧盟美国之间的纺织品贸易谈判中,中国就违反了这样的铁律,结果失去了谈判的主动。
中国外贸已经进入一个谈判时代,记住“没有交换,决不让步”吧。
(三)善于利用WTO中的贸易规则规避风险,为本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争得主动。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世贸组织的基本规则和运行机制可以看出,尽管世贸组织以自由贸易为宗旨,但同时它又是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组织,允许成员在其规则下,对贸易和国内产业成长进行有限但有效的扶植和管理。
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世贸组织制定的组织框架和各种协议和规则也是“披自由贸易之皮,行管理贸易之实”。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们在履行义务的同时,也享有相应的权利,我们要学会熟练运用国际游戏规则保护自己的利益。
还是以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为例,对于美国以不容易量化的“扰乱市
场”为理由,重新对中国纺织品实施配额的做法,中国政府表达了强烈的反对,但我们不能只停留在事情发生后的抗议,我们有必要从这件事情的过程中学会国际游戏规则的玩法,学会使用国际游戏规则保护自己。
从过程来看,如果在第一阶段美欧没有达到乌拉圭回合谈判条款规定的时候,我们就做出反应,我们就开始向国际社会呼吁,向WTO提出申述,在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也照章办理,我们现在就可能主动得多,至少不给进口国以口实启动特保条款,或者使我们现在的抗议更理直气壮,会得到更多的国际社会的回应和支持。
从形势研判和决策的角度来看,在国际市场上的一些关键游戏规则改变的当口,我们应该有前瞻性的判断。
学会如何按照国际游戏规则运作,是纺织品出口遭遇到的问题给我们最重要的提示和挑战。
随着中国不断扩大开放程度,相信还有很多的问题会接踵而来。
要想在全球化一体化中获益,我们要下功夫,要知己知彼,注重过程中的努力,要学会利用国际游戏规则的技巧,不能只停留在事后抗议的层面。
否则会像这次一样,不但纺织品出口将受到损失,还会带来其它问题。
参考文献:
[1]保罗·克鲁格曼,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吴易风,英国古典经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3]裴长洪当代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J] 国际经贸探索,1995,(4)
[4]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华夏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