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案例】
一天下午的体育课是自由活动,此时已临近下课,俩名同学气喘吁吁地跑上楼来,“老师,宋某和蔡某某打起来了。”我快步来到走廊朝窗外望去,看见宋某把蔡某某压在身下正在捶打,一些男生正在拉架。抑制住心中的怒火,我让学生把他俩喊上来。看来的宋某“浑”劲又犯了。我把他俩叫到教室,看着宋某的样子:一条腿直着,一条腿曲着,偏着头,眼睛总是极不友好地斜视蔡某某,一付满不在乎的样子。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此时,对于宋某蔡某某来说,任何语言都听不进去,都不在乎,甚至激起他的逆反心理,往偏激处想,现在解决问题,不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而且师生之间的关系会弄得很僵。根据以往的经验,需要“熄火”,即:“冷处理”,使那躁动的心恢复平静。正好扫除的时间到了,我让他去室外捡纸。他悻悻然地去了。大约过了10分钟,他回来了,我漫不经心地问:“说说吧。”他看看我,又看看蔡某某,沉默了一会儿,“老师,蔡某某跟我有仇,他欺负我。”我看火候已到,就问起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闪烁其辞,总是别人招惹他了,而从不谈及自己有什么错误。持续在振振有词地“陈述”他的道理:“蔡某某踢我,我才打他的。刚打两下您就让我上来了,他也打我了,我们俩扯平了。您怎么不说他呢?”听了这个番“解释”,谁都知道主要问题就出在宋某身上,可他就这样不讲道理。我并没有急于和他要出个“子丑寅卯”来,我风趣地说:“你很聪明么!我还没开口你就知道我要问你了。”“您不要拐弯抹角了,直接说吧!”他很不满地说。“我不想冤枉你,到底是谁先动手打人的?请你准确地回答。”我较严肃地说。“是我先动手的,就打两下,但他不踢我我能打他吗?”他还挺委屈的。我心平气和地说:“蔡某某踢你是事实,你打人也是事实,那为什么不问个青红皂白就动手打人呢?按照你的理解,碰着你就是和你有仇,那还有谁敢和你玩。”我偷眼看了他一眼,他欲言又止,脸上露出尴尬的笑容,这是他“认输”的信号。接着我们又谈了一些内容,我特意给他指出打架的危害性,首先伤害了同学的身体,其次影响了同学们的正常活动,最后还会破坏集体荣誉。
【分析】
宋某生长在一个特殊的家庭:母亲在在吉林中百商厦的火灾中不幸遇难,爷爷和哥哥,爸爸对他关心不够,一天三顿饭都是拿钱在外面解决。他的家庭关系复杂,使他过早地成熟,世故起来。在思想上,行为偏激,凡事斤斤计较,爱挑剔别人的毛病。如果,我不问青红皂白狠狠批评他一顿,那么面对我的将是一个小“刺猬”。他会一句话都不说,问急了还会和我对抗。象宋某这样的孩子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他们是最顽劣、最具生命活力的儿童(也往往是最具有教育价值的儿童),往往也是“问题多多、伤痕累累”的。对待他们,如果老师秉持的是“动辄得咎“的教育原则,那么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战争”就开始了。
【措施】
通过这件事,我认为“问题”同学和其他同学发生矛盾时,能够试着用这样三个步骤来解决,即:“冷处理”,使躁动的心恢复平静;断是非,使他们得到公正的对待;谈感想,使肤浅的理解得以深化。有时老师因为急躁的情绪或一时不冷静会说出一些过火的话,如:“你真是咱们班的害群之马,我怎么会遇上
你这样的学生!”“咱们班有了你算是完了,你不会有出息的!”“你真是无药可救了,还是别念了吧!”这些定性的话、消极的断言,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了努力改正缺点的勇气和信心,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性。有时,教师一句伤学生的话,就可能使学生永远不能原谅老师,产生对立的情绪,教育工作就更难实行了。“良言一句三动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孩子的心灵更需要我们的精心呵护。
作为班主任我们一定要树立准确的学生观,学生都是可教育可塑造的。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老眼光看学生,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注意到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学生犯了错误,只要改正了,就应该原谅,而不应总挂在嘴边。批评更应就事论事,今天的事就说今天的,把以前的、其他的都抖落出来说几句,学生心里会想:“我就算改好了,老师也不会忘记我以前犯的错,也不会相信我!”这样很不利于学生改正错误。时间久了,教师的威信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