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最新)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综合测试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人类对太阳及其活动的探测从未停歇,下图为2018年发射的帕克太阳探测器绕日飞行(计划6年绕日24圈)部分轨道示意图,四个大圆为近日行星轨道。
图中金星有着主要由
CO组成的浓密的大气和云层,
2
表面温度高达400℃。
完成下面四题。
1.对该探测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可穿过小行星带近距离拍摄照片
B.能观测到地球从日面经过的情景
C.可探测光球层黑子及其活动周期
D.能探测到日冕层的太阳风活动
2.关于金星表面高温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云层吸收大气辐射多
B.云层反射太阳辐射强
C.金星表面反射太阳辐射强
D.金星表面吸收大气辐射多
3.金星上没有生命存在,是因为()
A.气温过高
B.气温过低
C.体积过小
D.大气层过薄
4.以下属于类地行星的还有()
A.水星
B.土星
C.月球
D.天王星
“宜居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适宜生命存在的理想区域。
2017年2月23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在距离地球40光年的一颗恒星(Trappist-1)周围发现了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类地行星,其中三颗位于“宜居带”内。
下面为“Trappist-1系统”示意图及太阳系的“宜居带”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三题。
5.位于太阳系“宜居带”的星球除地球外还有()
A.金星
B.水星
C.火星
D.木星
6.与“Trappist-1系统”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7.之所以推测位于“宜居带”内的行星“宜居”,最可能的原因是()
A.与中心天体距离适中
B.天体表面平坦
C.有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
D.有肥沃的土壤
下图为扬州某住宅区的宣传海报,其采用的地源热泵技术是一种利用浅层地能供热制冷的空调系统。
浅层地能是从数百米内的地下收集的太阳辐射能,大约占太阳辐射射向地面能量的60%。
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三题。
8.浅层地能()
A.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
B.存在于地幔中
C.储量大,清洁无污染
D.仅冬季被利用
9.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利用的能源中属于太阳辐射能的是()
①太阳能热水器②用煤、石油发电
③用潮汐能发电④核电站发电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10.关于太阳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来源于核聚变反应
B.能量巨大而且集中
C.清洁无污染
D.可以通过光热和光电转换来利用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证实,太阳在2017年9月6日晚连续爆发两次“闪焰”(太阳耀斑大爆炸),其爆炸等级打破了12年来的观测纪录,并伴随着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CME)。
专家表示CME抛射的粒子流会抵达地球并造成较大影响。
完成下列三题。
1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闪焰”发生于光球层
B.“闪焰”发生时,CME格外强烈
C.CME发生于色球层
D.CME发生地温度低于“闪焰”发生地
12.若2017—2018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段,则上一个活动高峰年段约是()
A.2005—2006年
B.2006—2007年
C.2007—2008年
D.2008—2009年
13.“闪焰”给地球带来的影响包括()
A.我国北方极光绚烂
B.许多地区短波通信中断
C.国内有线电话通话中断
D.全球多地出现降水高峰
下图示意我国青藏高原冬、夏季日照时数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下列三题。
14.下列四地中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5.导致该区域西部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天气状况
C.昼夜长短
D.海拔
16.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四地中最适合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西藏太阳能应用的投资,西藏有关部门也更加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属于“绿色能源”,它的利用不仅是西藏常规能源短缺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对西藏的环境保护也有着积极作用。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7.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原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B.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
C.海拔高,气候寒冷
D.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
18.除太阳辐射能外,青藏地区的其他能源也很丰富、其中哪一项能源与太阳能无关()
A.藏南谷地的地热
B.柴达木盆地的石油、天然气
C.风能
D.雅鲁藏布江的水能
云量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9.据图中信息判断()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
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
20.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季风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读下图,完成下面三题。
21.对比甲、乙两图,乙图中的数字序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A.②真核细胞生物出现
B.③恐龙灭绝
C.④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在地球表层
D.⑤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出现
22.原始鱼类大量灭绝的时期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3.如果把地质年代比作一本4 600页的书,那么地球演化历史的五个宙代中,占有页数最多的是()
A.太古宙
B.元古宙
C.古生代
D.中生代
读“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回答下列两题。
24.图中所示的圈层①、②、③分别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25.关于图中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圈层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B.②圈层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③圈层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小的圈层
D.大气圈是内外圈层中厚度最大的圈层
二、综合题(共4题,共50分)
2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材料一在“中国太阳城”德州,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无处不在,低碳经济悄然融入百姓生活,下图示意德州的全国首条接受阳光照射8小时就可以使用7天的长达10千米的太阳能路灯街道。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1)若在下列城市中推广太阳能路灯,自然条件最不适宜的是()(2分)A.银川B.拉萨
C.成都
D.呼和浩特
(2)根据材料二描述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的总体特征。
(4分)
(3)纬度大致相当的重庆、拉萨两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有什么差异?分析其原因。
(6分)
(4)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除了材料中提到的太阳能路灯之外,还有哪些?(2分)
27.读“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图”和“我国某些城市的地理纬度与年平均日照时数表(单位:小时)”,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1分)
(1)图示各省级行政中心中,________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最高,原因是________。
(3分)
(2)在直辖市中,________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原因是________。
(3分)
(3)图中台湾岛西侧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东侧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3分)
(4)由表中所列数据可以推知,在这些地区中,我国最能有效直接利用太阳能的城市是________。
(2分)
28.读下面材料,分别探究下列问题。
(18分)
材料一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
下面是生物的进化、灭绝与环境变迁关系示意图。
(1)结合材料探究:
①根据示意图内容写出植物演化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
(2分)
②说明表格中A、B所示两次生物灭绝事件的内容。
(4分)
③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推测当时的环境特点。
(2分)
材料二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有密切关系。
一方面,生物进化在地理环境的演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地理环境的发展中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另一方面,环境的演化又促使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在中生代末期的地层内,铱元素含量异常,比相邻岩层平均值高出30倍左右,而铱是陨石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这说明可能曾有一颗富含铱的小行星撞击过地球。
(2)结合材料探究:
①以动物为例,说明不同的地质年代有不同的生物。
(2分)
②推测小行星撞击地球是如何引起环境变化的。
(4分)
③除小行星撞击地球外,你认为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还有哪些?(4分)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7分)
地理学家认为,人类生活的地球表层是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等共同作用的层面。
它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它与宇宙空间和地球内部始终保持着物质和能量联系;第二,它是一个不均一的层面,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第三,它在不断地变化着。
(1)依据图甲,举例说明地球表层与宇宙空间和地球内部的能量联系。
(2分)
(2)依据图乙,指出地球表层在某一方面是不均一的,以说明地域分异的存在。
(2分)
(3)地球表层的特点说明,组成地球表层系统的这些圈层之间________、_______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________。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