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块化课程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软件课程体系开发实践
中图分类 号 : 4 G62
文献标识码 : A
DOI1.99js .62 88 .{20 . 7 :03 6 /in1 7 - 1 1 } .1 8 .s 21 0
我 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将 近 1 年 的高速发展 , 目前 已 0 到 经 占据高等教育 的大半个江山。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的要求 , 当前 务必稳定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 , 务必从原先的“ 扩大招生” 阶段向“ 内 涵建设” 阶段转变。而当前高职院校 中传统 的“ 学科课程体系” 主要 采用 以前传统 的授课方式—— 以理论知识讲授 为主 , 这和 以“ 市场 就业为导向” 以“ 、 实用技术为根本 ” 的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相违背 , 更 难于培养学生 的动手及 实践能力 。造成以上 问题的一个根本性 的 原因就是缺乏规范化的 、 科学的 、 能适用当前高职就业市场要求 的 专业及课程教学标准。由此,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与设 计被提上了紧迫的 日程 , 了高等职业院校 目前课程建设和改革 的 成 重点 、 难点及核 心问题 。 常州机 电职业技术学 院在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改 革中 , 以确立适合 的课程开发理念为 目 , 于“ 标 基 工作过程系统化” 来构建软件课程体系, 有效地解决 了旧式的“ 学科课程体系” 存在的 问题 和弊端 , 真正实现 了学生“ 在做中学 , 在学中做 ” 的教学一体化 目标 , 极大地提升 了学生 的动手及 实践 能力 。 1 基于“ 工作过程 系统化” 课程体 系开发 的基本流程 “ 工作过程系统化” 的核心思想就是 以实际的工作过程为导向 来开发课程。其基本的开发流程是企业进行市场调研 、 根据市场调 研召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确定职业岗 位群 、 确认学 习领域 、 教学计划开发制定 以及学 习情境设计等环节 , 实现课程项 目化教学 。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的学习情境设计初探
20 0 9年
第 7期
第 3 卷 总第 1 1 1 8 期
物 流 程 与管 理 SI T I l DM N G M N A A E E T L OGI T CS E GI EE NG AN s I N N R
・ ” 教育研究 ・
“ 基于工作过程 系统化课程模 式”的
[ e o d 】 su y d m i :s u y C ru sa c :cr ir K yw r s t d o a n td icm t n e a r e
“ 基于工作 过程 系统化课程模 式”源 自德 国 “ 元制” 双 职业教育 ,是一种建 立在对现 实的职业工作 岗位 充分调研 的 基础上 ,以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 内容开发 出来 的工作过 程系统化的学 习领域课程体系 。是 当今 高等职业 院校 深入开 展课程改革的主要趋 向,能充分体现 “ 习的内容是工作 , 学 通过工作实现学 习”的高职教育特征 ,是一种 以行动为导向 , 注重学生综合能 力培养 ,教、学、做合一 的现代职业教学模
口 LI U Li ( u a o a i n C e e o o e n o i ti S C a g h 1 1 1 . hi a ) H n n v c t o aI OI g f m d r I g s C , h n s a 4 0 3 I C n
[ b t a t h “ u r c lmm d a e n s s ea ia in o h o k n r c s ” i rg n t d A s r c T e cr iu u o eb sd o y tm t z to f t ew r ig p o e s so i ia e 1
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教学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教学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皮革制品企业的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方法,并从核心课程建设、教学实施、教材开发、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对模块化课程的教学与实施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作过程;模块化课程;教学研究“模块”源于英文Module,原意指具有独立功能、可灵活组合的部件。
“模块课程”即教学内容以模块为组织形式的课程,模块化课程模式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综合化,并以职业分析为依据划分模块,以工作过程的各任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围绕能力或技能形成组织教学内容。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于2009年立项了“皮革制品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开发与教学研究”课题。
经过研究和试验,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模块化教学效果明显,毕业生职业技能与职业岗位要求相吻合,缩短了适应企业工作过程的时间,受到了皮革制品企业的欢迎。
一、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课题组派出专业老师深入皮革制品企业,通过与技术专家、毕业生代表、岗位从业者和人力资源管理者座谈、研讨,确定皮革制品专业高职人才面向的主要岗位群。
并对主要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各岗位工作职责和任职要求,分解出岗位具体工作任务、工作程序和规范。
对各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类、合并,得出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并由此确定主要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以此为基础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设置对应的专业模块课程,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模块课程体系,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制订出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以每个专业方向上所面对的具体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要求为基础,组成模块化课程教学内容,实行项目教学;学生经过职业技术能力强化培养,对将要面对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非常熟悉,毕业生职业技能达到中级或高级工的水平,提高就业竞争力。
皮革制品企业(以鞋靴为例)的主要工作过程为:订单——产品设计——制板——划裁——制帮——制底——组装成型——整饰——检验——包装——入库——交付——销售。
试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思路
3基于 “ 作过 程系 统化 ”课 程标 准开 发 的保 障措 奠 工
专 项技 能 ,并 以此 为基 础 进行 教 学设 计 ,确定 相 关课 程 内容 、 结构 和评 价
标准 。
要 想 使基 于工 作过 程 为 导向 的职 业化 课程 标准 改 革实 施成 功 ,与其 相
作、 “ 职业 化 ”的教 学 管理等 保 障措施 是 十分 重要 和必 不可 少的 。 1 )学 习领 域 的教 学 目标 要 求 教师 由以传 授 知识 、技 能 为主 转 向 以培 养 学生 的职 业 能力 为核心 ,要 与职 业活 动 紧密相 连 , 许多 工作 过程 知识 脱
离 了具 体 的工 作情境 便 失去 了它 的意 义 。
授 课 方式 ,难 以调 动 学生 学 习积 极性 , 也不适 于 能 力 的培养 与 训练 ;考 核
2 4 专业 定位 之课 程设 计 . 2 4 1设计 理 念 。根据 行 业 、企 业、 校方 三方 联 合开 发基 于汽 车 动力 ..
系检修 与维护 工作 过程 的开发 设计 ,构建 了 “ 以职业 能力 为本位 , 以岗位需 求 为 中心 ,以工作过 程 为导 向, 以校 企合作 为平 台,融 “ 、学 、做 ”为一 教 体 的工 学结合 课程模 式 ,学生 在做 中学 ,教师在 做 中教, 以学生 为主体进 行
教学 设计 。 24 2设 计 思 路 。课 程 设计 思 路 是根 据 ..
方 式缺 乏创 新 ,难 以 反映 学生 运用 知 识解 决 实 际 问题 的 能 力水平 ;造成 以 上 问题 的一个 根 本性 的原 因就 是 缺乏 规 范化 的 、科 学 的专 业教 学标 准 。 为 此 ,笔 者探 讨 了基于 工作 过程系 统 化课程 标准 的 开发 思路 。 1工作过 程 系统 化 课程标 准 的开 发主体 课程 开 发 的出发 点 是企业 家 而非 教育 专家 的观 点 。在 课程 的 开发 与建 设 中 ,通过 对 本专 业职 业 岗位 进 行调 研与 分 析 ,基 于工 作过 程 的课 程 开发 要求 , 由行业 专家 、 企业 技术 专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案设计
CHAPTER 05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案案 例分析
案例一: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方案设计
总结词:以实践为核心,强化电商运营技能,提升综合职业 能力。
2. 教学内容:以电子商务平台操作为主,理论讲解为辅,穿 插行业案例分析。
详细描述
3. 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制教学,分组完成电商实战项目,鼓 励学生创新和团队合作。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 方案设计
2023-11-09
目录
• 教学方案设计概述 • 教学方案设计前期准备 •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案结构设计 •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案实施与优化 •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案案例分析 •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案展望与发展趋势
CHAPTER 01
教学方案设计概述
定义与目标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案能够针对职业岗位的需求和行业标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更强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提高就业率 和就业质量。
推动职业教育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案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能够促进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需求的紧密结合,推动职业教育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提高职业教育 的质量和水平。
国际化发展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案将更加注重国际化发展,引进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资源和 方法,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案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案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活动为基础,通过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和项目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 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案实 施与优化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以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为例
学 ,深入 探索并 实 践 “ 立足 工作 岗位 剖析 岗位技 能 ,基 于
工 作过 程构 建课程 体 系 ,创 新校 企合 作拓 展 教学 资源 ,立 足 真实 环境 实施教 学 做一 体化 教学 ,面 向职业 需求 实施 能
图 3所 示 。
与 企业 、软 件协 会 等组 织 合 作 ,以工作 岗位 为 导 向 ,
院 、企 业 和协会 资 源共 享 。以双方 共赢 的方 式 在企 业建 立
顶 岗实 习基地 ,完 善管 理制度 。
件 项 目开发 的工 作过 程 ,分析 典型 工作 任 务 ,确定 行动 领 课 程 建设 ,在北 大青 鸟教 学资 源基础 上 ,逐 步 将专 业核 心
域 和职 业能 力 ,由此 分析 得 到学 习领 域 ,构 建课 程 体 系 ; 课 程 建设 成省 级精 品课 程 。 目前 ,软 件专 业 已建设 成 辽宁 同 时共 享 北大青 鸟 信息 科技有 限公 司教学 资源 ,以服务 于 省级 精品课 2门、院级 精 品课 5门 。 人 才培 养过程 。
( ) 面 向 职 业 需 求 , 实施 技 能 鉴 定 五
图1 .软件人才金宇塔结构 图2 .软件人才橄榄型结构
基于对 工作 岗位 职业 能力 的解 析 ,三方共 同构 建职业
能力 评价 体 系 ,合作 组建 职业 能力 鉴定 组织 ,制 定鉴 定 制
三 、教 学 资 源 建 设
( ) 构 建 基 于 软 件 项 目开 发 工 作 过 程 的 课 程 体 系 及 一
仓 点 新
( )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方 珐 与 实 际 脱 节 三
一
些 高职 院校 的教 学过 程未 能真 正体 现工 学结 合 的理 度和鉴 定方 法 ,实施 鉴定 。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教学改革的实践
船 海 工 程
S HI P & OC EAN E NGI NE E RI NG
Vo 1 . 4 3 No .1
F e b . 2 0 1 4
D O I : 1 0 . 3 9 6 3 / j . i s s n . 1 6 7 1 - 7 9 5 3 . 2 0 1 4 . 0 1 . 0 2 0
7 3
第1 期
船
海
工
程
第4 3卷
在完 成具 体项 目或 情境 的过程 中构建相 关理 论知
识, 并 发 展职 业 能 力 。每个 学 习情 境 的实施 都 按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1 1 —2 5 修 回 日期 : 2 0 1 3—1 1 —3 0
作者简介 : 于敬来 ( 1 9 6 2一) , 男, 学士 , 讲 师
研究方向 : 轮 机 工 程 技 术
E- ma i l :  ̄ 1 6 2 @q q . t o m
2 ) 以工 作任 务 为 中心 组 织 课 程 内 容 , 让 学生
行 了进 一 步 的探 寻 。为此 引 入 了 基 于 “ 工 作 过 程 系统化 ” 的课 程 模 式 , 这无 疑 是 一 个 正 确 的选 择 ,
大 量 资金投 人等 。
3 新 课 程 模 式 的 构 建
1 ) 工作 过 程 系统 化 的课 程 开 发 不 仅 强 调 理 论( 应知 ) 与 实践 ( 应会 ) 的结 合 , 而且 强 调 工作 任 务 中 的任 务关 联 , 从 而 使 构 建 的课 程 体 系体 现 知 识 的关联 与 扩展 , 这 些 知 识 的关联 与 扩展 可 以发 挥学 生 的创造 能 力 , 提 升 学 生 的 思考 问题 能 力 及 构建 学生 思 维模式 , 培 养学 生 的可持续 发 展能力 ; 同 时可 以看 到课程 体 系 的完 善 可 以一 定程 度上 反 作 用 于企业 的 岗位设 置 , 引 导企业 进行 岗位 调整 , 从 而 重构课 程 体 系 , 体 现 教 学 与工 作 双 向互 动循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动车组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 责任编辑 : 孙景川)
( 上接 第 5 页) 5
参 考 文献 : [ ] 盟 A i Ln 项 目“ 于课 程 开发 的课 程设 计 ” 题 组. 习领 域 课 程 开 发手 册【 . 1欧 s — ik a 关 课 学 M] 北京 : 等教 育 出版社 ,07 高 2 0
蓁
羞
心; 严格 执 行 工作 程 序 、 工作 规 范 、 艺 文件 和 安 工
3素 质 结 构 。 具 有 一定 的外 语 、 算机 应用 . 计
全操作 规 程 ; 作认 真 , 工 团结 协作 ; 益求精 , 精 开拓 能 力 ; 有 良好 的人 际 沟通 能 力 ; 有 健 康 的体 具 具 创新 ; 护设备 及 工 具 , 持 工 作环 境 清 洁 有序 , 魄 、 爱 保 心理 卫生 健康 基本 知 识和 良好 的心理 素质 ; 具
【】 大 源 , 3姜 吴全 全 . 当代 往 国职 业教 育 主流 教 学 思 想研 究【 . 京 : 华 大 学 出版 社,0 712 14 M]北 清 20 :2 — 2
Co sr cin o n tu t fEMU c n lg riu u S se Ba e n o Te h oo yCu rc l m y tm s d o S se tcW o k n o e s y tmai r i gPr c s
工作 原理知识 等。
工 , 行 创 意设 计 , 立完 成 车 体机 械 零 件 装 配 、 进 独
2能力结构。 电子与 电气元件的选择 、 . 安装 检修 、 动车组 调试 等 工作 任务 , 能够提 出意见和 并
与调 试 能力 ; 电机 、 变压 器 等 电力 设备 的使 用 、 保 建议 。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与实施
我 罔 高 职 教 育 改 革 的 重 点 目前 高 职 院 校 课 程 体 系
大 都 属 于 学 科 型 . 才 培 养 的 规 格 与企 业 需 求 有 差 人
异 . 业 与 企 业 标 准 也 未 能 全 面 具 体 地 引 入 到 职 业 行
I作 过 程 的 、 有 递 进 性 的 工 作 任 务 体 系 。基 于 工 = 具
业 教 育 对 理 论 知 识 学 习 的需 要 , 融 合 相 关 职 业 资 并
思 路 、 发 流 程 、 容 以 及 实 施 过 程 与 成 效 开 内
关 键 词 : 作 过 程 : 程 体 系 : 发 与 实施 工 课 开 作 者 简 介 : 珩 , 南 浏 阳 人 , 南 铁 道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院 长 助 理 , 授 , 要 研 究 方 向 : 职 教 育 、自动 首 湖 湖 教 主 高 控 制 .周 虹 , 南 铁 道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机 电 系 副 主 任 . 教 授 湖 副 中 图 分 类 号 : 1 .2 G7 2 4 3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O 1 7 8 2 0 )8 O l— 3 l 0 — 5l ( 0 8 1 一 0 4 0
状 态 的 . 结 构 相 对 固定 的 系 统 ” 其 中 构 成 工 作 过 但 。
程 的 要 素 . 对 象 、 容 、 织 、 品 、 境 是 不 断 变 即 内 组 产 环
建设 的 2 8所 国 家 示 范 高 职 学 院 之 一 学 院 贯 彻 “ 以
学 习 者 为 巾 心 ” 办 学 理 念 . 持 走 校 企 合 作 的 高 的 坚 职 办 学 之 路 . _ 学 结 合 为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改 革 为 切 以 T 二
基于工作过程的“技能导向——模块化”课程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的“技能导向——模块化”课程体系一、人才需求分析机电行业是我国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我国工业GDP已经连续数年超越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而工业的核心就是机电行业。
没有哪一种工业门类能够摆脱对机器设备的依赖,机器设备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一国工业水平的高低。
为实现我国经济顺利转型升级,保证工业4.0的顺利实施,必须要有强大的机电产业作为支撑。
如今,机电产业出口已经占到我国出口总量的半数以上,机电产业作为衡量我国工业水平高低标志,正在助推我国出口屡创新高。
近年来我国对机电行业不断加大投资扶持力度,不断帮扶重点龙头企业、创新型搞技术集成企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发展,加速了我国机电行业的发展。
随着中国工业的迅猛发展,机电技术在各大加工制造领域得到极广泛的应用。
作为承接制造业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需要巨大的资源空间和人力资源优势。
目前机电行业的很多重点项目都选购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完成大规模技术生产改造,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这一转变要求技术升级、高技术化,要使中国制造业从技术上根本性的提升上去,机电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
“十三五”时期,随着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红利的释放,“一带一路”规划的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互联网+”行动、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全省将深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到2022年,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837.36亿元。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大企业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改造传统设备;生产设备正朝着大型化、高速化、精密化、电子化、自动化等方向发展。
他们亟需会操作、能维修的技术专业人才,而单靠外出培训已不能满足需求,因此,企业需要引进大量的懂机电技术、能进行机电设备安装和维修的高素质技术工人,这就为我校机电技术及应用专业进行了明确定位。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
第 二, 课程创新以 合作 学 习为 目标 , 现了职教校企 展
合作的新空间。
我们将 以工作过 程系统化为 导向开发课程 ,按照项
目驱动 的原则设计课 程 , 教学 中采用 案例教学 、 在 角色扮
的 训 练 和 知识 向 行 动 的转 化 , 调 学 习过 程 个 性 化 。从 具 强
式
第二, 程实施以 行动体系为依托 , 出了职教师资 课 提 培养的新要求。 在 课程 中通过 强调 真实工作 情境 中 的团队精 神 , 以
行动导 向是 “ 习领域” 学 课程 方案 的教学实施 原则 。
2 纪9 0世 0年代 初开始在德 国 已延续 十多年 的讨论 及实 鼓 励学生学 习, 在真实 的工作 场景 中, 设置 以团队合作为
幕。 取 得 了 令 人 心 动 的成 绩 。
二、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实践意义 第一, 课程 开发以工作过程 为基点 , 开拓职教课 程改 工 作过程作 为一 个整体为职教课 程提供 了一个 基本 工作过程作为一个整 体予 以考虑 ;工作场所应 与培训的 提供者们密切合 作 ,在工作 过程系统化 的理念下使理论
关键词 : 学习领域 ; 工作过程 ; 重构 ; 习情境 学
一
目前国 内职业教 育的专家们对德 国程系统化 的课程开 发与研 究 程方案进行 了仔 细的研究 ,但 如何将其与 中国教育的特 色相结合是一重 大课 题 ,各位专 家也分别提 出了各 自的 观点 ,其中 以职业教 育专家姜大 源教 授为首的专家们将
能为所遇到的各 种问题找到更 好的解决方案。
丁 并 采用不 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来实 现 ,但其基本 后 可 以在快速发 展变 化 的_ 作环境 中应 对各 种挑战 , 领 域” 的工作过 程 , 照 “ 讯——计 划——决 策——实 按 资 施——检查—— 评估” 完整 的“ 行动” 方式来进行教学。 2同内基 f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与研究现状 . 教育部 2 0 0 6年 1 文件 明确指 出 :课程 建设与改 6号 的重点 和难 点 ,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 业合作开
浅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
1 .根 据 工 作 过 程 要 素 确 定 对 应 课 程 .通 过 企 业 专 家 和 校 内教 育 专 家 对 岗
体 系 建 设 迫 在 眉 睫 。 以工 作 过 程来 构 建
职 业 教 育 课 程 体 系 .其 指 导思 想是 培 养 学 生 真 实 的职 业 工 作 能 力 。课 程体 系 是 指 学 校 根 据 培 养 目标 编 制 的 教 学 内 容 、 教 学 目标 和 进 程 计 划 ,包 含在 课 程 内 的 教 学 目标 、 容 。 因 此 , 程 目标 既 是 人 内 课
原 则
操 作 人 员 、 练 的 设 备 的 自动 化 控 制 、 熟 维
由 于我 国 高 职 高 专 教 育 的 改 革 起 步
较 晚 。高 职 高专 教育 教 学 的 改 革 目前 尚
修 、维 护 操 作 人 员 和熟 练 的设 备 安 装 操
作 人 员 。 别 是 , 营企 业 急 需 熟 练 的 操 特 民
浅谈 基于工作 过程 的课程体 系建 设
陈宝军 曹井新 邹凌 彦
( 黑龙 江 建 筑职 业技 术 学 院, 尔滨 10 2) 哈 50 5
一
、
概 述
新 等 方 式 和 手 段 ,优 化课 程 体 系 和 内容 体 系 ,从 而 提 高 专 业 建 设 水 平 和 人 才 培
养质量 。 ( 课 程 体 系建 设 的基 本 原 则 二) 1 以 市 场 为 导 向 . 就 业 为 目标 的 . 以
工 作过 程是指 完整 的工作 进程 , 即
工作 任 务 是 怎 样 被 完 成 的 。一 个 职 业 的 工作 过 程 是 完 成 一 个 企 业 工 作 任务 的 完 整 的 劳 动 进 程 ,因 此 工 作 成 果 始终 是 其
驾驶台资源管理课程设计与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
驾驶台资源管理课程设计与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魏爱民1,何欣2,王卉1(1.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海口571126;2.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大连116026)摘㊀要:针对驾驶台资源管理实训课程教学中由于学员缺少工作经验难以形成工作情境意识导致常出现违背避碰规则和海员习惯做法的情况,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提炼出驾驶台资源管理的典型工作过程,以风险程度为参照系,设定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情境,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驾驶台资源管理课程,训练学生在不同情境下正确使用资源㊁操纵船舶㊁规避风险的能力㊂关键词:驾驶台资源管理(BRM);工作过程系统化;船员培训中图分类号:U676.2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6-8724(2020)04-0051-05一㊁引言驾驶台资源管理(Bridge Resources Manage-ment,以下简称BRM)于2010年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将其列入船舶驾驶员强制培训标准,根据STCW公约的规定,该强制适任标准包含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内容㊂该项目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国内外各不相同,培训内容的主要开发与研究是西北欧的瑞典等国家,由非官方如海事培训机构或各大船公司开展培训,授课以讲义和课件为主,而在亚洲开发此培训项目的主要有中国㊁日本和韩国㊂其中日本除了进行本国海船船员培训之外,还应邀承担东南亚一些沿海国家的船员BRM 培训㊂截至2016年底,日本主要海事培训机构对BRM的理解与培训基本停留在驾驶台团队工作与驾驶台团队管理阶段㊂韩国主要是学习和借鉴日本的培训内容与方法[1]㊂我国海事局的培训与评估规范中对于BRM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以及要达到的实践技能要求只是在基本内容方面做了规定,如何组织培训是培训机构需要考虑的㊂我国航海院校对BRM训练课程没有统一的培训内容和方式㊂国内学者研究提出课程构建的主要方式有基于典型场景或典型案例[2-4]㊂我国航海院校常见的做法是:将船舶运营过程中常见的典型情况及部分偶发的事件与船舶应急情况编制成几个训练课题作为训练内容,利用船舶操纵模拟器将每一训练课题设置不同的情景㊁局面和风险,再将不同等级的船舶驾驶员搭配组成几个小团队,受训人员分别担任驾驶台值班团队的不同角色,逐一进行训练操作,由此来培养学员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下对影响船舶的因素和条件的准确感知能力,以及对失误链的识别和事故发生前的果断终止能力[2]㊂这样构成的课程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情境选择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如选取典型情况和偶发事件(与应急事件),很难全面涵盖实践中各方面的因素与某些具体的关键性细节;二是各训练项目之间缺乏明晰的逻辑纽带,难以形成体系,这种片段式训练很难建立起各类事件与正常值班之间的关联及各类事件发展过程不同阶段的完整概念㊂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尝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论,设计以BRM典型工作过程为逻辑纽带㊁以情境风险为参照系的BRM训练课程㊂通过培养发现问题㊁分析问题㊁解决问题的思15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航海教育研究㊀2020年第4期第37卷收稿日期:2020-07-19基金项目: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应用型课程改革项目(HKKG2018-4)作者简介:魏爱民(1968-),男,讲师,远洋船长,主要从事航海教育研究㊂维,掌握完整的BRM行动策略而不是碎片化的应对方案,从而促进学生的能力形成和发展㊂二㊁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论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认为,尽管工作的对象㊁方法㊁组织形式等会有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是工作的过程一般包括 资讯㊁决策㊁计划㊁实施㊁检查㊁评价 六个要素不变,是普适的工作过程㊂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就是将学习内容按照工作过程排序而非学科体系排序的课程,是基于知识应用的课程,关注的是做事的过程㊁行动的过程[5]㊂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进行课程开发,依据的不是内容或对象,而是过程或结构㊂其课程设计包含这样几个关键步骤[6]: (1)对职业岗位进行调研,课程设计的起点在工作中㊂(2)归纳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即行动领域的归纳㊂(3)构建学习领域的课程(课程目标和内容),学习领域课程必须遵守两个规律,认知学习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㊂所谓职业成长规律即从单一到综合㊁入门到熟练㊁新手到专家的过程㊂(4)学习情境设计(课程结构与实施)㊂情境即教学单元,情境作为单元是学习领域对行动领域的具体化,包含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通过对同一范畴三个以上的独立的㊁完整的㊁情境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典型工作思维㊂强调三个以上的情境可以使完整工作过程重复出现,但其中学习的内容可以逐步递进㊂教学方法从手把手的教与学,过渡到放开手的教与学,到甩开手的教与学,熟能生巧,学生可以较好地掌握完整的工作过程,实现学习场向工作场的转移㊂遵循职业成长和认知学习这两个规律,在从新手到专家㊁从简单到复杂的学习过程中,使得知识㊁技能和价值观在行动中实现融合㊂BRM培训课程旨在使受训人员具有面对复杂局面的快速反应能力,具有能预测或及时发现风险,调用并合理分配资源化解风险的能力㊂如果课程开发以应对各种局面为对象,而真实的工作情形千差万别,那么课程很难将训练内容与真实工作一一对应;但是如果以典型工作过程为训练内容,以训练行动程序和策略为核心,学员可以将所学的策略迁移应用到未曾训练过的局面,从而真正具有应对未知局面的能力㊂㊀㊀三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的BRM课程开发㊀㊀1.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和‘海船船员培训大纲“对BRM培训的要求2010年6月,国际海事组织在马尼拉召开STCW公约缔约国大会,通过了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㊂该修正案于2012年1月1日开始生效,首次将驾驶台资源管理和机舱资源管理课程列为强制性适任标准㊂我国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以此为依据出台了‘海船船员培训大纲“(以下简称培训大纲)[7]以及评估规范,对BRM培训提出相应的要求,经培训的管理级和操作级驾驶员应能达到以下BRM适任要求,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达到相关的实践技能要求㊂(1)管理级和操作级驾驶员BRM适任要求:掌握船上人员管理和培训的知识;有关国际海事公约和建议案以及国家法规的知识;具备应用任务和工作量管理的能力;运用决策技能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制定㊁实施和监督标准操作程序的能力㊂(2)达到适任要求驾驶员需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掌握船上人员管理和培训的实用知识;了解有效资源管理的知识;了解运用决策技能知识;掌握任务和工作量管理的知识㊂(3)经过模拟器训练驾驶员应达到实践技能要求:能进行各种特殊条件下的操船训练(各种紧急情况㊁限制水域㊁恶劣天气海况等);掌握各种局面和环境条件下的船舶避让以及在各种局面和条件下的对船舶内外资源的综合合理运用㊂(4)具有在出现偶发事件与应急事件发生时采取初步应对措施㊁启动相关应对程序的能力㊂上述针对船舶驾驶员的BRM培训,需要合适的BRM课程来实现㊂BRM课程开发的难点在于:在设计训练项目时,需要设计多种船舶日常工作情境㊁船舶应急情境以及偶发事件情境㊂比如大连海事大学BRM课程就提出船舶的紧急情况主要包含碰撞㊁搁浅㊁火灾㊁爆炸㊁机损㊁弃船㊁主机故障㊁人落水等18种,可利用模拟器训练的约为4 ~5种;偶发事件主要有港口拥挤㊁通航拥挤㊁改变25船舶挂靠港㊁能见度不良等7种[8]㊂从海事局培训大纲建议的最低培训学时来看(培训大纲建议学时为32学时,学时分配为理论12~14学时,实操18~20学时),教学中很难把工作中所有可能遇到的风险情形都训练到,哪怕是罗列出典型的工作情境,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具有应对各种情况的能力㊂所以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核心是让学生掌握处理各类事件的基本程序,而不是死记在各种情形下各种具体的做法㊂这一点契合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的观点,即通过训练学生具有BRM典型工作过程的思维㊂设计由简单到复杂的工作情境,在巩固典型工作思维的基础上掌握不同风险因素的应对方法,实现由新手到专家的职业成长㊂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本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的课程开发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步骤:一是调研船上岗位工作,结合培训大纲,明确BRM典型工作任务;二是参照普适的工作过程,提炼出BRM工作任务实施的典型工作过程(明确工作逻辑);三是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培训大纲,明确BRM培训内容;四是构建BRM培训课程 选择合适参照系,确定学习情境㊂按照平行㊁递进或包容的原则设计同一范畴的三个以上的学习情境㊂采用三个以上的具体学习情境,进行同一范畴(典型工作过程)的比较,在比较中重复的是相同的工作步骤,不重复的是工作内容㊂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对工作过程举一反三,培养典型工作过程的思维逻辑㊂(1)明确BRM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和培训大纲要求,本课程设计归纳BRM的典型工作任务为日常工作情境㊁船舶应急情境以及偶发事件情境等情况下运用驾驶台资源操纵船舶㊁规避风险㊁消灾止损㊂(2)提炼BRM典型工作过程结合普适工作过程 资讯㊁决策㊁计划㊁实施㊁检查㊁评价 的六要素,对船舶驾驶员驾驶台值班各种情境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可以筛选出以下6个典型工作过程 采集情境信息㊁判明情境类别㊁确定行动方案㊁标识情境风险㊁调用BRM资源(操作)㊁评估操作效果㊂(3)明确BRM培训内容结合培训大纲的要求,把BRM培训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见表1所列㊂表1㊀‘海船船员培训大纲“要求BRM培训内容知识模块内容BRM训练知识模块1.情境意识的获取和维持2.团队意识的决策和制定3.决断力㊁领导力和动机4.资源分配㊁布置和优化5.短期策略和长期策略6.船岸间交流和策略7.个体工作表现评估改进BRM训练能力模块1.各种特殊情况下船舶操纵2.各种局面下船舶避让3.船舶驾驶台资源综合运用(4)构建BRM培训课程①选择参照系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每一项工作除了包含普适的不变的工作过程,还包含对象㊁内容㊁手段㊁组织㊁产品㊁环境六个不断变化的要素,由工作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变的关键,是选择有利于承载教育教学逻辑的要素作为联系课程单元的纽带㊂本课程设计选择环境这个变化因素,即以环境风险复杂程度作为参照系,这样可以包含风险程度由低到高的各种情境,在不同情境下需要利用不同的资源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可以很好地联结BRM培训的内容㊂②设定学习情境为了遵循由单一到综合㊁入门到专家的职业成长和认知心理学规律,课程一开始并不需要考虑涵盖各种复杂风险因素的情况,而是以风险复杂程度为参照系选择了风险依次递增的4个学习情境,构成4个课程单元:学习情境1 船舶互见时的BRM;学习情境2 船舶能见度不良时的BRM;学习情境3 主机失控时的BRM;学习情境4 人落水时的BRM㊂由于采集的信息不同,可以判明的风险类别不同,因而要确定的行动方案不同,所标识的风险不同,相应调用的BRM资源也不同㊂但是在每一个学习情境中,相应的工作步骤基本上是一致的,即BRM的6个典型工作过程采集情境信息㊁判明情境类别㊁确定行动方案㊁标识情境风险㊁调用BRM资源(操作)㊁评估操作效果是相同的㊂工作过程在每一个学习情境中重复,但是重复的是工作步骤(典型工作过35程),不重复的是工作内容,学员在学习中举一反三,在做中学㊁学中做,直至学会做,着重训练学员典型工作过程的思维逻辑,强化情境意识㊂而培训大纲所要求的培训内容则通过重构体现在4个学习情境中的每一个典型工作过程中,通过反复训练,针对标识的不同风险,调用合适的驾驶台资源,采取适合于当时环境和条件的操作行动,达到消灾止损的目的,从而实现掌握驾驶台资源管理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的目标㊂表2左栏是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对于船舶驾驶员适任评估BRM项目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培训标准要求,右栏则是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开发的课程㊂BRM的能力模块和知识模块由典型的工作过程来承载,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情境培养典型工作过程的思维逻辑,使学员能够掌握驾驶台工作程序㊁驾驶台资源的分配与分派㊁情景意识的训练与提高,避免人为失误引发事故,达到驾驶台资源管理课程的最终目的㊂表2㊀BRM知识与能力与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课程学习内容对照BRM课程知识对照表BRM训练法定要求能力模块1.各种特殊条件下的船舶操纵2.各种局面条件下的船舶避让3.船舶驾驶台资源的综合运用BRM训练法定要求知识模块1.情境意识的获取和维持2.团队意识的决策与制定3.决断力㊁领导力和动机4.资源分配㊁布置和优化5.短期策略和长期策略6.船岸间交流方式与策略7.个体工作表现评估改进知识重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学习情境1.船舶互见时的驾驶台资源管理(BRM)学习情境2.船舶能见度不良时的驾驶台资源管理(BRM)学习情境3.主机失控时的驾驶台资源管理(BRM)学习情境4.人落水时的驾驶台资源管理(BRM)典型工作过程采集情境信息判明情境类别确定行动方案标识情境风险调用BRM资源评估操作效果∗∗∗∗∗∗∗∗∗∗∗∗∗∗∗∗∗∗∗∗∗∗∗∗∗∗∗∗消灾止损㊀㊀3.课程实施:以 学习情境2 能见度不良时的BRM 为例场地设施设备:BRM操纵模拟器;教员:主训老师,控制台老师;学员:按岗位角色分担当船长㊁驾驶员㊁驾助㊁水手㊂㊀㊀教员引导学员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6个典型工作过程进行仿真训练㊂(1)采集情境信息采集情境信息见表3所列㊂表3㊀ 学习情境2 能见度不良时的BRM 教学采集情境信息举例提问回答我在哪儿船位㊁吃水㊁水深㊁障碍物㊁近岸距离㊁狭水道航道情况我要去哪儿航向㊁航速本船状况如何车㊁舵机及其他设备情况周围船只情况对遇㊁交叉或者追越状态等能见度㊁天气㊁海况如何起雾了,看不到周围船45㊀㊀(2)判明情境类别依据采集的情景信息 起雾了,看不到周围船 ,判定为能见度不良的情境㊂(3)确定行动方案船舶需要在一般正常航行操作基础上增加雾航要求,谨慎驾驶,加强瞭望㊂(4)标识情景风险能见度不良,船舶不互见,本船看不到他船,他船看不到本船,通航环境变得复杂;船员压力增大,判断力可能下降,容易出现事故㊂(5)调用BRM资源针对以上风险的行动如下:①他船看不到本船 开启航行灯,鸣放雾号㊂②本船看不到他船 派瞭头人员,开启雷达㊁AIS等导航设备㊂③通航环境复杂 控制船速,通知机舱备车,备锚㊂④船员判断力下降 船员实时通知船长上驾驶台;如在VTS区域,还应报告交管中心海面能见度等情况;向周围船舶发布航行警告㊂(6)评估操作效果核查现场情况,确保驶过让清,消灾止损㊂4.课程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本课程设计主要针对初次接触BRM培训的人员,因此严谨的工作程序和应对风险的常规做法是学员必须熟练掌握的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典型工作过程6个步骤来操作,通过反复多次的操练,使典型工作过程的工作思维融入学生头脑中去㊂本课程设计4个风险程度逐步递进的学习情境,每一个情境的训练均包含重复的典型工作过程和应对风险的常规操作,以期举一反三,培养学员典型工作过程的逻辑思维,强化情境意识㊂四㊁结语笔者自2015年开始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开发的BRM培训课程,至今已有四届航海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接受了该课程的培训㊂根据海南海事局船员考试中心提供的数据,连续四年无限航区和沿海航区的BRM课程评估的通过率高出全国的平均通过率8%㊂本设计主要针对缺乏在船工作经验的航海院校学生或初次接触BRM 的人员,其目标是帮助他们建立基本的情景意识和操作规范,后续BRM能力的提升则需要在实船环境中不断磨砺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受限于模拟器性能,训练能够模拟的风险种类是有限的,真实感和临场感不足也会影响情境意识的感受㊂这样的缺憾一方面要通过提高模拟器性能改善,另一方面只能通过后期的上船实习,在真实工作环境中提升BRM能力㊂此外,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理论,选择不同的参照系可能会形成不同的课程结构和实施方法,本课程选取风险程度作为学习情境设计的参照系,仅是BRM课程设计的一个方向,但不是唯一的方向㊂参考文献:[1]刘芳武. 驾驶台资源管理 课程的开发研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1):105-108. [2]李福生,熊振南,张顺涛.驾驶台资源管理课程中的情景意识培养[J].航海教育研究,2019,36(1):67-70.[3]邓华,蒋卫东,赵越,等.基于海上事故案例的驾驶台资源管理实操方案设计[J].航海教育研究,2018,35(2):59-62.[4]胡先中,王玉.驾驶台资源管理培训中若干经典场景的设计[J].航海教育研究,2007(S1):47-49. [5]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3): 1-11,27.[6]姜大源.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2(11):5-9.[7]交通运输部.海船船员培训大纲(2016)[EB/OL].(2017-04-01)/2020/jigou/ haishi/202006/t20200630_3319227.html.[8]吴兆麟.船舶避碰与值班[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5.55。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电大理工2009年12月Stud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 RTVU.第4期总第241期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王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扬州225127)摘要通过对《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实践,提出该课程改革的思路:进行企业、行业调研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邀请行业专家分析工作内容和方式,然后导出一组有高关联度的典型工作任务,再通过导出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学习领域,最后针对学习领域进行学习情境设计。
其教学方案的实施要采取项目驱动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学习领域学习情境项目驱动1问题的提出“能力本位”一直是高职课程开发的重要原则。
“能力本位”模式是指以某一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为目标的课程组合形态。
能力本位课程建立在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所关注的是学习者能否达到行业的具体能力目标,而不是知识水平。
应该说,能力本位的课程对学科课程是很大的改进。
但是能力本位的课程观在强调职业能力时,对完成相应职业的工作过程的描述和体现不够。
例如对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电子产品设计的能力。
但是学生在达到相关课程的能力目标、掌握了典型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技术后,仍不能很快适应职业工作的要求。
原因之一是学生不了解如何把电子设计的能力应用到实际工作过程中。
这是由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放在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上,盲目地增加技能训练课时,而学生进行的只是一种不断重复的操作训练,他们发现、探讨、解决工作过程中问题的能力得不到真正的锻炼。
这个问题严重影响项目化课程的实施效果,而解决该问题,关键在于能否采用一种与认知心理顺序一致的自然工作过程序列课程模式。
工作过程为引领的课程就是一种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一个完整工作程序的课程模式。
其构建和实施过程为:工作过程分析→行动领域导出→学习领域构建→学习情境设计→教学方案实施。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开发的难点及对策——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
体 工 作 过 程 和 完 成 工 作 任 务 所 需 要 的创 造 力 。 于 工 作 过 程 的 课 程 体 系 开 发应 以 基 完 整 的职 业 分 析 为基 础 , 以典 型 工 作任 务
不 同 , 对 具 体 工 程 确 定计 算 工 程 量 的 规 针 则、 法不 同。 方 三 、 于 工 作 过 程 系 统 化 的课 程 体 系 基
课 程体 系 难 点 对策
从微观层面上分析 了了基 于工作过程 系化的课程体 系和课程 开发 的难点和对策。 关键词: 工作 体 系开 发 的
应 该 将 工 作看 作 为 一 个 整 体 , 注 的是 整 关
现状 分析
我 国 的高 等 职 业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从 未停 止 过 改革 的脚 步 , 姜大 源 为 代 表 以 的 教 育 家 在 借 鉴 国外 职 业 教 育 的 成 功 经 验 的 基础 上 , 出“ 于 工 作 过 程 的 ” 程 提 基 课 体 系 开 发 理 论 , 多 高 职 院 在“ 于 工 作 许 基 过 程 ”课 程体 系开 发 进 行 了研 究 与 探 索 。 在“ 于 工 作 过 程 系 统 化 ” 程 体 系 开 发 基 课 过 程 中 , 方 法 和 手 段都 有 了一定 的成 功 其 的经验 , 决 了宏观 层面 的 问题 , 课程 体 解 即: 系基于行 业 、 业 岗位工 作过 程 中的典 型工 企 作任 务 、 典型 行动 领域 而 产 生 的 ; 从 微 观 但 层 面 上看 , 程结 构 、 程在 工 作 过程 中 的 课 课 作用 、 程所 要解 决 的 问题 、 程 的 内涵 与 课 课 系统化 的工 作过 程之 间的 关系等 如何 解 决, 每 门课 程 的 目标 定 位 、 现 方 法 、 程 标 实 课 准 和 能 力 评 价 方 法 如 何 与 工 作 过 程 系 统 化 相 结合 是 困扰 改革 的难 题 。 通 过 本课 题 的研 究 与 实 践 , 即在 完 成 了基 于 工 作 过 程 课 程 体 系 开 发 的 前 期 分 析 工 作 后 , 学 习 领 域 建 设 过 程 中 , 分 在 充 考 虑 学 生 的 职 业 成 长规 律 、认 知 规 律 , 确 定 人 才 培 养 的 总 体 目标 和 职 业 成 长 各 阶 段 的职 业 能 力 目标 。 课 程 体 系 构 建 过 程 在 中, 以真 实 的 项 目系 统 为 载 体 , 构 课 程 重 体 系 。项 目系 统 中 以贯 穿 项 目为 主干 , 具 体项 目为支 干 , 主干 项 目的作 用 是 实 现 才 培养 的 总体 目标 ; 干 项 目的作 用 是 实 现 支 具 体 的职 业 能力 目标 。项 F的 先 后 排 序 , I 是 以学 生 的认 知 规 律 、 业成 长规 律 为基 职 本 出发 点 , 个 项 E所承 载 的 课程 先 后 搭 每 l 接是基于 工作过程 的先后流程进 行科 学 的 排序 , 程 的 内涵 是 以解 决 项 目任 务而 课 延 伸 的 , 项 目之 间 即 有 区别 又 有 内在 联 系, 以实 现 课 程 为 项 目服 务 , 个 项 E覆 一 l 盖 多 门课 程 , 目是 课 程 的载 体 。通 过 项 项 目系 统 的 实 施 , 使 学 生 的成 长 像 大 树 一 样 , 系 与枝 干 同 时发 育 成 长。 根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项目课程的内容选择与重构
o rjc o reb sdo h o kn rcs fP o t us ae n teW r igP o es e C
Zh n n a g Ra
( n s a o y e h i l g ,Ta g h n 0 3 2 ) Ta g h n P l t c n c Co l e e n s a 6 0 0
是说 具有 独立 的工 作 任 务 模 块 。高 职 项 目课 程 , 内 容 的选 取必 须 以严 格 的工 作 任 务 分 析 为 基 础 , 是 这 由项 目课程 的基 本 内涵所 决定 的 。在 项 目课 程 内容
的选择 过程 中 , 要正 确处 理 以下三 对关 系 。
第 7 第 2 卷 期
20 0 9年 6月
陶 瓷 研 究 与 职 业 教 育
Cea i Re er h & Vo ain lEd c t n rm c sa c c t a u ai o o
Vo1 O .7 N .2
J n 2 0 u.09
基 于 工作 过程 系统 化 项 目课 程 的 内容 选 择 与重 构
c oc ft ec u s o tn e e d nt ec aa trsiso h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e t tp e e t h ieo h o r ec n e t p n so h h r ce it f eo jcsa rs n.Co r es se i e ul i h e tro h d c t u s y tm srb i nt ec ne f e t t
t p c lwo k n a k ;Th ea i n h p e we n t e p r p c o s yk o e g n h ea l k o e g ,t e e s n il n wl y ia r i g t s s er lt s i sb t e h e s i u u l n wld ea d t ed f u t n wld e o h se t o — ak e g n h e e o ig k o e g ,t et e r tc l n wl d ea d t ep a t a n wld e a e p o e s d b e u n i g,smp i d e a d t e d v l p n n wl d e h h o ei a k o e g n h r c i l o e g r r c s e y s q e cn c k i l —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构建与实践摘要:本文根据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阐述了《电子基本技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构建的主要步骤,对《电子基本技能》课程进行了学习情境和工作情景的设计。
关键词:工作过程课程构建学习情境一、问题提出我们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文件,结合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电子基本技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构建研究(zyc21)”研究,对电子行业企业进行广泛调研,借鉴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以电子产品制作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循序渐进、关联驱动、有所突破”原则重组课程内容,构建电子基本技能课程体系。
工作过程导向理念下的中职教学的新特征主要表现在:以工作过程知识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以情境教学为典型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以营造真实职业情境为代表的教学环境。
我校(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在重构《电子基本技能》课程体系时,即重视应用性的理论和原理教育,又重视技能的实操训练,努力实现知识与应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注重培养懂技术、会操作、能应用、敢创新的新一代技能人才。
二、构建的步骤《电子基本技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构建遵循能力本位、知识保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任务载体、实训保障的指导思想。
构建“行动导向、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教学体系,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实现做中学、学中做、能做会学,以突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构建过程如图 1 所示。
图1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流程图1.先调研——行动领域归纳选择有代表性的电子产品生产行业企业,如江苏泰泉电子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中船永志泰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亿泰兴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江苏科兴电器有限公司位等,从生产工艺流程岗位角度,调研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其对应岗位信息。
通过对相关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依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并结合国家电子设备装接工的职业标准,形成八大如图2所示职业岗位行动领域。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摘要】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已成为现今中职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的一个重要形式。
本文从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开展市场调研、人才培养模式论证和课程开发三个阶段,论述如何构建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机电技术应用;基于工作过程;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课程内容的选择决定了学生未来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
所以,课程体系建设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近年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受到广泛的关注,一些职业院校也对此作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笔者所在的清远市职业技术学校作为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之一,也在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方面做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
下面结合本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改革实践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作一探讨。
1.开展市场调研1.1开展市场调研市场调研是课程改革的逻辑起点,解决专业定位问题。
首先组织由骨干教师、专业任课教师组成的调研小组,深入行业企业开展岗位人才需求调研,通过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和人才知识、技能结构的分析,同时对比其他职业院校在本专业方面的教学现状,寻找之间的差距,编写出调研报告。
然后,邀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课程专家及专业教师进行研讨,进一步明确中职机电技术应用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结构。
1.2工作任务分析工作任务分析是对机电技术应用职业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的过程,目的在于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完成该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主要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召开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访谈会,采用头脑风暴法,大量列举出本专业的各种工作任务;然后,对所列举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典型的工作任务;最后,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一般化职业能力要求,形成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表。
2.人才培养模式论证人才培养模式论证,是课程改革的指导框架,解决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方式与途径。
高职动画专业“基于工作过程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初探
f 网
I擎 期I 皇 教三 ( 孀 I
.
表 2
学习 情境: 小球弹跳动画、 喷泉动画及路 径动画 I 学时: 时 2 0
I
二、 制定完整的专业教学标 准 该课程体 系的教学设计 主要是 围绕着 岗位技术需求 来设计的 , 课 程的教学内容 都是基 于企业工作过程来展 开的。约请企业 和业界 资深 动漫专家 , 结合现代影视动 画专业技术和 国内影 视动画专业人才标准 ,
l 掌握 关 键 帧 的 设 、 位置 、 转 、 放 置方 法 旋 缩
能 力 要求 的 系 列流 程
实施 步骤
工作过程
1
、
动 画 的设 置 , 关 2 掌握曲线修 改器 、 小球 弹跳动 画 键 帧 的设置 6 曲 的调 节 线修改器的用法 3 掌 握 小球 的运 动
,
、
业 教学标准 。如 :三维动画制作》 《 的专业教学标准 。
表 1
学生知识与 对动 画运动 规律 有较好 的理解 、 s a 的操作熟练 、 3 mx d 对 能力准备 主流技术有一定 了解
学时
工作 任务
学习情 境
教学内容
学 习 目标
教师知识与 有丰富的三维动画制作 经验与经历, 掌握三维动 画制作
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喜
一
等 广 泛 技 术 领域 , 一 门重 要 的 三维 动 画 制 作课 程 。 是
、
一
三 大 岗位 群 模 块 课 程 。如 下 图 :
国 圈
3 课程设计思路 : 、 紧跟行业最新发展趋势 , 使用行业实际案例来设 计教学情境 , 剖析各案例的动画技术 , 实现教学过程工作化。 4 知识 目标: 、 要求学生掌握常用 的三维 动画技 术 , 了解一些常用特 效插件制作特殊效果 , 综合运用所学技术处理实际项 目。 5专业能力 目标 : 、 掌握专业 软件与动画设计制作 中的核心技术 , 具 有较全面的企业上岗所要求达到的专业技术水平。 6 方法能力 目标 : 、 具有应用多种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且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络系统构建块化课程体系研究
课题设计论证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课程建设是我国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瓶颈
20余年的高职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过程,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粗放到精细,从重视规模扩展到重视内涵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
在经历了以规模扩张为主的阶段之后,内涵发展成为我国高职教育当前及今后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课程建设则是高职内涵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的提出
2006年初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姜大源先生在《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一文中指出: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止步不前的原因在于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远未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因而在这一传统观念束缚下编写的教材始终不能适应职业工作的需要。
无疑,课程内容的序化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
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是凸现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的突破口。
《2007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推荐院校预审标准(试行)》要求:开发以企业工作过程为课程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007年7月,“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教师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北京联合大学召开。
研讨会主要总结介绍了各国在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课程设计的研究和探索实践。
与会代表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是高职教育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一种先进的课
程设计方法,在学习借鉴的同时要与中国国情结合。
(二)、本课题选题的目的、意义
网络系统管理专业是在社会对网络人才需求不断增加的市场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一个新的生长点。
“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的设立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只有4~5年的时间,因此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尚无章可循,基本上都处于探索研究、试验改革、摸索规律、总结提高的阶段。
我校网管专业于2005年筹建,2006年正式招生,对该专业建设的思考和探索,可以说是走在前列的,2005年就开始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进行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和实训实习场所和基地建设等工作。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形成了清晰的专业建设思路,锻炼了师资队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我们也清晰地认识到专业课程开发不够,课程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学生的知识与企业要求不相符合等。
在近二年我们借鉴案例驱动、项目驱动等课程设计思路,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例如,收集案例建立案例库等。
但是这种不系统的,基于老师自愿自觉的课程设计改良收效甚微。
当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的提出,已成为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热点。
认真研究和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络系统管理专业课程开发,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走出网络系统管理专业所面临困境;另一方面也有益于对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
(三)、研究内容及提纲(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可操作措施的提出)
研究主要是从以下二个方面进行:
1、基于工作过程开发专业课程体系
从网络系统管理岗位(群)工作任务调研入手,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分析、归纳、总结形成不同的行动领域,再经过科学的分析,实现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化,构成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在开发过程中,必须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并对每个环节进行反复调研论证和实践检验,最终形成成熟的课程体系。
2、基于工作过程开发专业主干课程
一是专业课程内容开发: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专业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突出职业能力训练,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选取理论知识,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以典型产品为载体来设计学习活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二是教学过程开发: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构建学习情境,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三是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实施途径:
1、网络系统管理专业调研:通过对网管专业发展趋势、人才结构与需求状况,以及高职院校该专业的教学现状,以便寻找到其间的差距,从而为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原则建议。
2、工作任务分析:工作任务分析是对网络系统管理职业(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的过程,目的在于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知识、技能。
3、课程体系分析:按照工作任务或项目的相关性,而不是知识的相关性(学科课程)设置课程门类。
4、课程内容分析:根据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分析获得某门具体课程的知识、技能、态度及其组织关系。
5、教学过程分析:包括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场所设计分析。
6、教学实施评价:教学过程实施、教学效果检测,教学效果要反馈相关环节,从而使得整个开发过程构成了一个有序的循环过程。
(四)、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思路及方法
研究思路: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指导下,进行网络系统管理岗位(群)和职业能力和工作过程调查研究,基于工作过程构建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核心课程,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验证评价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查阅、整理有关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的资料,特别关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探索活动,为课题研究提供基础。
2、调查研究法:通过座谈、访谈、书面的形式,调查收集网管岗位(群)的职业能力需求及工作任务。
3、综合归纳法:依据网管专业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分析、归纳、总结形成不同的行动领域,再经过科学的分析,实现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化,构成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4、个案研究法:选取核心课程根据实际工作过程进行解剖、整理,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等过程性知识为主,以典型的案例、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
5、行动研究法: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研究与教学实施结合起来,边研究、边执行、边评价、边改进。
(五)、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价值
研究重点、难点:
1、课程体系分析:按照工作任务或项目的相关性,而不是知识的相关性(学科课程)设置课程门类。
2、课程内容分析:根据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分析获得某门具体课程的知识、技能、态度及其组织关系。
3、教学过程分析:包括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场所设计分析。
4、教学实施评价:教学过程实施、教学效果检测,教学效果要反馈相关环节,从而使得整个开发过程构成了一个有序的循环过程。
主要创新:
本课题研究的起点更高,更有针对性,在广度与深度上也更胜一筹。
涉及的内容主要有:课程体系模块化,基于工作过程的核心课程开发,教学内容和手段则有更为具体化的研究与实践。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将依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理论,结合我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现状,拓展研究深度。
具体有:
1. 形成适合网管专业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改革方案;
2. 建构一些重要而关键的模块化实施机制和平台,如“双师型”工作团队、校本课程讲义开发、评价体系开发等;
3.注重企业对员工职业能力的需求,并据此建设学生关键能力模块,使之更合乎现代职业人的要求。
4.核心课程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具备相关职业资质,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