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的读后感(通用12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的读后感
(通用12篇)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的读后感篇1
这本书名取得很实在,如果一双鞋子不合你的脚,你会觉得舒服吗?当然不会,就如同教育,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就像孩子的脚,教育就是为了这种自然规律所做的鞋子,如果你的教育不适合你的`孩子,那么你的孩子也就不会舒服。
通过阅读,对于爱孩子,我有了重新的定位,爱孩子不只等于喜欢孩子,以前觉得爱孩子就是喜欢孩子,其实这种喜欢是为自己服务的,也就是孩子成为自己享受的资源:觉得孩子可爱的时会喜欢他,感受到孩子不可爱的时候也许会不喜欢他,这种其实是在享受孩子,所以这种爱好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孩子,所以不是爱孩子,而是用孩子爱自己。
真正地爱孩子是发自心灵深处的情感和责任感,你在任何时候看到孩子有困难都会不顾一切地帮助他,在你的眼里只有孩子,没有可爱和不可爱之分,如果你把帮助孩子当成你生活中最有意义的事情,看到孩子时,你的眼睛就会无意识地被吸引,那么肯定你已经爱上孩子了,这才是真爱。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作孩子成长路上的引领者,凡是孩子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允许孩子犯错误,让孩子在一次次失败中自己总结经验教训;教师只有做个有心人,充分发挥幼儿自主能力,适时指导,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幼儿才能快乐健康的成长。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的读后感篇2
作为一线的教师,工作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
通过阅读《孩子是脚教育是鞋》一书,我认为,教师对孩子包办太多,导致他们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
我认为应该放手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教师要成为守望者。
反思自己平时的工作,我们对孩子的一
切是不是包办太多?对孩子的呵护是不是太全面?我认为适当的时机应该学会放手,让我们的孩子在磨砺中成长。
该放手时就放手,给幼儿充分的空间
幼儿园各项活动是孩子身体发展、智力发展、性格品格形成的良好途径。
可是,幼儿园的安全问题又是头等大事,我们该怎么办呢?首先,安全问题教师要时刻挂在心头,丝毫不能放松。
但是,请放在心上,不要挂到脸上,也就是所谓的内紧外要松,以免给孩子造成压力。
然后,我们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设计富有情节的游戏活动、营造自由宽松的运动环境氛围让幼儿自由活动,但放手不等于放任。
特别是户外活动时,可以事先周全考虑好环境、活动中的安全细节,准备充分,功课做足,教师和孩子就可以轻松愉快的'一起活动了。
有了教师的参与,孩子会玩的更有趣,更开心。
幼儿的体能得到发展,情商也得到培养。
教师要适时介入,帮助幼儿健康发展
在组织活动时,教师不是放任孩子去玩、去闹,而要有具体的安全要求、游戏规则。
在活动之前先提出要求,让幼儿知道怎样玩。
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观察指导、要适宜,当孩子需要帮助时教师才能出现。
多数时候教师站在孩子的身后,做守望者,给孩子创造解决问题的机会。
孩子玩完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幼儿总结评价活动,让幼儿讨论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努力。
教师把握好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环节,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会规则。
只有这样。
孩子的“玩”才是安全的、快乐的、有效的,孩子的发展才是健康的。
学会自我保护,让幼儿幸福成长
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
作为教师应该怎样爱孩子?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所以在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增加必要的生活课程,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
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幼儿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就小了。
例如在户外活动前,教师先教会幼儿正确使用器械,掌握游戏规则和动作要领等。
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增强,学会自我保护,才能幸福成长。
可能这期间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此对孩子进行自我保护和生命教育是项常抓不懈的工作。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做孩子成长路上聪明的引领者。
凡是孩子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评判、去解决。
允许孩子犯错误,让孩子在一次次的失败中自己总结经验教
训,犯错误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
教师只有做个有心人,充分发挥幼儿自主能力,适时指导,让幼儿成为最好的“自己”幼儿才能快乐健康的成长。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的读后感篇3
看完《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本书,感悟深刻,启发很多,让我更清楚地知道了该如何去教育孩子。
原来它是一本来自芭学园内部的《教师手册》,书的内容既有对教育理念说明,也有对教育者的要求,还附录有芭学园的课程结构以及一日流程,书不是很厚,读完却令我回味良久。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的《芭学园的'教师守则》,它对老师的工作内容进行了一些细致入微的要求。
比如,守则中有一条说:不可以因一个活动而催促活动慢的孩子,而是要发现孩子的需求对他们进行切实的帮助。
回想自己平常带班,总是比较着急,面对孩子出现的一些状况常常会禁不住急得质问他们:“为什么我说了那么多遍,你还是做不到呢?”孩子茫茫然不知如何作答。
试想,如果我能静下来不急于催促,细心地观察他们的情绪,了解他们的需要,允许他们一时的遗忘或是突然出现的小错误,给他们多花几分钟去做准备,多一点耐心,自己多提醒一遍又有何不可?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的读后感篇4
上个月,在陈碧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李跃儿老师的一本书《孩子是教,教育是鞋》。
读完这本书,我被书里的一个小篇章深深吸引并陷入了思考——怎样对待孩子?
“什么是理解孩子,理解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理解孩子到怎样的程度,就代表了你作为一个教师的专业能力达到了怎样的高度。
”看到这,不经反思,在生活中,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我们总是说要理解孩子,给孩子发展的自由空间。
但我们习惯上很难让孩子真正自由,尤其当孩子“吵得很”的时候。
因此,理解孩子需要专业能力作为支撑,理解孩子需要“有专业度的爱”作为基础。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努力不断地提升自我能力,
用一颗宽厚平和、安静专注的心,坚定且信任儿童,那我们就会越来越有洞察力和理解孩子的能力。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句这本书里我个人最喜欢的`话,“接纳孩子,即接纳孩子因不同的家庭文化所带来的不同的爱好、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衣着。
接纳的含义就是,不试图把孩子改造成你喜欢的样子。
”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的读后感篇5
当您徘徊在琳琅满目的商场中时是否曾经为了一双款式新颖、价位适中的鞋子而为之心动呢?很多时候当试穿的时候会发现这双鞋并不合脚。
这时候,售货员准会适时地为您解除掉心头的疑虑“新鞋都这样,穿穿就好了。
”也许一双鞋由新到旧,终究会有合脚的时候。
但是实在不能为了自己喜欢而让自己的脚受那份委屈。
近期,和大家一起阅读了《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这个比喻是多么地恰当。
一双鞋不合脚可以转送友人,可以大方丢弃。
但是,我们愿意用自己的孩子来磨合教育这双鞋吗?答案当然是:否。
鞋子舒不舒服,脚最知道。
老话是这么说的,多么浅显而深刻的道理。
轮到我们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却又总是犯毛病。
别人家的孩子学英语,自己家的孩子不会,那简直就是被时代抛弃;别人家的孩子学钢琴,咱家的孩子就也得把哆来咪唱出个调调来;别人家孩子学舞蹈,自己家的孩子也需要练个压腿劈叉;自家孩子的命运和发展就完全掌握在别人家孩子的手掌心里。
试问,您考虑过自己家的孩子究竟喜欢这些吗?您家的孩子真的适合学习这些吗?把自己生得可爱的小脚丫非得伸到一双并不合脚的鞋子里,您考虑过“脚”的感受吗?
这个问题还可以再衍生一下。
因为我们就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也就是造鞋的工人。
这么说我们的责任就更大了,任务也更加艰巨了。
因为我们的鞋不止给自家孩子穿,还得给全班的孩子穿。
买一双适合自己脚的鞋穿穿总不是件太难的事,而要让全班的小脚丫都穿着舒服,那可就是一件大难事了。
真的是找不到一双鞋能让全班所有的孩子都能穿,还要穿的舒服。
在很久以前看过一幅讽喻教育的漫画,画中一个个小朋友顶着各种各样的小脑袋——绝少有两个一样的,他们走进了一个叫做学校的地方。
当他们再走出来的时候竟然所有的'小朋友的脑袋都变成了相同的形状,而且大小也绝无两样。
现在从这本书的角度来说,就是一双坚不可摧的鞋磨平了所有的脚。
这当然不是我们教育的初衷,也不是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目标。
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佳状态应该是为每个孩子打造一个不同的发展轨迹。
班级中总有一些孩子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是成为了一些老师眼中的“另类”。
其实,每一个孩子来到学校接受教育的时候都应该享有这样的权利,他们同样应该得到老师的尊重和平等的对待。
这才是一双舒服的鞋。
而不是,为他们箍上一双不合适的鞋,还妄想让他们变得和其他孩子一样。
如果如此,后果很可能就是一次失败的教育毁了孩子的童年。
说了这么多,还是回归到这本书中来看。
孩子的童年生活快不快乐除了家庭因素,我们所提供的教育也是相当重要的环节。
所以,我乐做一名“造鞋人”,为每个来接受教育的孩子提供一双纯手工打造的只适合他一个人的“鞋”。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的读后感篇6
一个四年级男生,做作业常常拖拉,有时干脆不做。
这一天,他又没能及时、很好地完成作业,而大课间活动就要开始了。
今天的大课间活动,班上分成两组举行拔河比赛。
同学们都去了,操场上好不热闹。
他的眼睛不时地看向窗外,但在我面前装出无所谓的样子。
我知道他的内心一定非常着急,他一定想像飞一样感到操场。
他是他们这一组中的主力。
我问他想不想去拔河。
他看看我,摇摇头。
我故意说不想就算啦,先在教室里写作业吧。
他着急了,连声说想去。
我问他知道同学们为什么能去拔河吗,他说知道,说他们都做完作业了。
我点点头说:“你先去参加拔河比赛,结束后找我。
我们一起把作业做好。
”
他一听,满脸兴奋,向我鞠了一躬,跑出教室。
拔河比赛结束,这个男同学所在的一组赢了。
老师没有帮他补课,而是带他回到教室进行比赛总结。
赢的一组说,幸亏他及时赶到,否则就悬了;输的'一组说,如果不是他赶到,他们就赢了。
他一下子成了班级的明星。
第二天,他不仅交了作业给老师,还交给老师一封信——
拔河比赛小组的胜利离不开我,我是主力。
班级的进步也离不开我,我掉队就是拖全班的后腿。
我要努力,做班级进步的主力。
这件事情发展到后来,很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老师以前没少帮助这个男同学,但收效甚微,仿佛“山穷水路已无路”。
一次并不正规的班级拔河比赛,起了关键的作用。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的读后感篇7
我很喜欢李跃儿,一个很有温暖、有智慧的幼教工作者,她把自己十几年的幼儿园教育理念和经典课程通过《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进行了呈现,作为幼教人需要读这本书,它打开了我们看待幼教和孩子更加细腻、宽广、深邃的视角。
感受力:感受力是人感受世界的能力。
作为幼儿园的老师要提高感受力,去感受孩子的情绪情感的变化,感受孩子看待世界的视角。
要提高家长的感受力,很多活动让家长参与,如戏剧表演,各种节日,各种仪式活动等,都在让家长感受每一个当下。
很多时候我们不了解孩子,是因为成人的感受力太低了,不能和孩子同频感受。
尊重:尊重自然,尊重每一个有生命力的物品,为孩子提供有生命力的物质环境,提供像家一样人文的环境。
尊重孩子,每一个活动的设计,每一个课程的开展都尊重孩子的发展和需要。
虽然每个园办园方式不同,但尊重孩子这一点一定是一样的。
芭学园对我们老师来说是一片神秘的乐园,我对他们活动的开展充满了兴趣,也有许多疑惑,希望在以后的实践中,可以为孩子和老师开展更多有趣有意义的活动。
在芭学园里看到老师的角度更多的从引导者出发,去真正的了解孩子每个行为背后的心理。
在他们的环境和课程中我们借鉴到了许多自身可以改进的地方,在读书过程中也发现平时所忽略的,让孩子更多地主动感受生活,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成长。
捧着这本书细细品读,就好像看到了我们自己跟孩子们的点点滴滴。
所有巴学园的课程、活动、环境都是从他们的教育理念出发,教育者是小树的土壤和肥料,而不是修剪树枝的人。
我们要为孩子做一双适合他们自己的.鞋子,而这个做鞋的过程是漫长的,它需要我们教育者不断的去解读孩子不同的人生。
记得一位专家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就是我们让孩子如何
做好一个社会人,更好的与社会同行,与自然相融,让孩子做更好的自己!毫不谦虚的说,我园的教育理念与之基本吻合,让更多的实践活动和亲身体验代替无意义的说教,我们一直走在做鞋的路上,远处有更好的风景,宝贝,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的读后感篇8
一个三年级女生,成绩一直不好。
家长让她转了几次学,情况没有一点改变。
家长心灰意冷,不仅对她不报希望,每天不给她笑脸,还要求老师不要管她了。
家长甚至放出“狠话”:老师再让家长配合,就是找家长的麻烦。
老师没有放弃,对她的关心无微不至,但看不到她的进步,测验、考试成绩都只有十来分、二三十分。
老师应当怎么办?是不得已放弃她,还是帮她分析原因,带她一起向前走?
有一天,省围棋队的小棋手来到学校,指导校围棋队的同学下棋。
孩子们虽然同龄,但专业的与业余的完全不在同一水平上,小棋手让了五子,仍大获全胜。
老师收到启发:这个女同学的基础差,短期内要求她有大的进步,不现实。
让她和全班同学面对同样的试卷,分数当然惨不忍睹。
一次一次的“红灯”,不要说是三年级女同学,即使是成年人也无法承受。
老师豁然开朗,决定专门为这个女同学出试卷,降低难度。
女同学第一次得了49分,再一次得了57分,又一次得了76分……
家长看到分数,很惊讶,也很高兴,但知道这个进步是降低难度得到的,又觉得自欺欺人。
老师说,降低难度,是为了真正摸清楚孩子的学习情况,更是为了让孩子重拾信心。
家长不信心老师的话,认为老师的努力是白费功夫,甚至认为老师这样做的目的,纯粹是为了自己的名声。
“孩子是你们的,她只是我的学生。
你们就一个孩子,一个孩子没有希望,就是100%没希望。
而我,这一个班有40个学生,一个学生失败,只是失败了2.5%,我为什么要为2.5%煞费苦心?不客气地说,你们失败不起!”老师严肃地说。
老师的话,在家长心里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一个班级,两个测试和考试标准。
这位女同学开始在她这个层面进步。
后来,她每次测试或考试都能得到八九十分,有时候还能得到满分。
老师把她的成绩按正常试卷的难度折算,可以达到六七十分。
她学习进步了,更重要的是,她的心情好了。
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
一旦他们得到尊重,自尊心就像久旱逢甘霖的禾苗,拔节、抽穗,结出自信与自强的`果实。
这是两个成功的教育案例。
真正完全不负责任的老师少之又少,胸怀爱心却
无计可施的老师比比皆是。
学生一天一天在成长,知识一天一天在更新,各方面的要求一天一天都在提高。
但是,几乎每个班都有所谓的“问题学生”。
老师再怎么含辛茹苦、呕心沥血、苦口婆心,也无济于事。
于是埋怨、发火、放弃,老师和学生、老师和家长、学生和家长之间关系紧张。
于是,“问题学生”真的成了问题,然后变成家庭问题、社会问题。
我所带的班虽然只有二十几人,但是也有好几个“问题学生”。
像王傲天,单亲家庭,跟着妈妈在外婆家生活,家人除了知道给点吃穿,别的什么也不关心,还说什么没有孬的怎么有好的。
王傲天成天要么作业拖拉,要么写的寥寥草草,成绩落后。
我对他从来都没有放弃,是责任心驱使着我,每天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给他补习功课、辅导他写作业。
像王广鑫,是天生的愚笨型的孩子,我对他则降低要求,只要能学会书本上的一些基本的知识就行,每天一遍又一遍地给他辅导,还是无济于事,但是,我仍是始终没有放弃。
还有陈羽熙、吴大众等几个特殊学生,真是费尽了心血,但是效果不大。
对老师的评价,不仅仅在于是否负责任、是否有爱心,还在于能不能找到合适的方法。
我所有的工作,似乎就在于寻找——寻找一个契机、一个突破口。
很幸运的是,这个契机、突破口终将到来,但不是突如其来,而是在坚守中如约而至。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的读后感篇9
上个月,在陈碧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李跃儿老师的一本书《孩子是教,教育是鞋》。
读完这本书,我被书里的一个小篇章深深吸引并陷入了思考——怎样对待孩子?
“什么是理解孩子,理解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理解孩子到怎样的程度,就代表了你作为一个教师的专业能力达到了怎样的高度。
”看到这,不经反思,在生活中,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我们总是说要理解孩子,给孩子发展的自由空间。
但我们习惯上很难让孩子真正自由,尤其当孩子“吵得很”的时候。
因此,理解孩子需要专业能力作为支撑,理解孩子需要“有专业度的爱”作为基础。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努力不断地提升自我能力,用一颗宽厚平和、安静专注的心,坚定且信任儿童,那我们就会越来越有洞察力和理解孩子的能力。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句这本书里我个人最喜欢的话,“接纳孩子,即接纳孩子因不同的家庭文化所带来的不同的爱好、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衣着。
接纳的含义就是,不试图把孩子改造成你喜欢的样子。
”
是守则,也是方法——《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教育家李跃儿形象地将孩子比喻成脚,教育方法比喻成鞋,而教育者则是造鞋人。
事实上造鞋人只有在充分了解了脚的大小、形状,脚的需要及感受的前提下才能够制造出合脚的鞋子。
同样,教育者只有在研究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路程、精神世界、原生家庭以及成长机制的前提下才能够设计出适合于孩子的教育方法。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句话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从事教育的决心。
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在孩子的教育当中,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书中“芭学园的教师守则”这部分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教给了我们方法。
“守则”中不仅告诉我们对待孩子应该有的态度,和孩子说话的方式以及处理孩子出现的问题的方法,而且还有与同事和家长的相处方法,更有对教师自身修养提升的要求。
细读守则会发现,在幼儿园里教师会遇到的人或事,都不必迷茫,“守则”无疑给了我们指引。
也正因为“守则”,芭学园里的教师尊重每个孩子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行为有的是尊重和理解,正是有了这样良好师生关系,如此健康的精神环境,孩子们可以和老师敞开心扉地交谈,可以表现出真实的自我……芭学园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并体验自己的童年生活,积累利于其终身发展的成长经历,为其幸福人生掀开第一篇章,使孩子具有完整的人格和易于生存的基础能力。
以后的教育中,希望自己深记“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的教育理念,学习“芭学园的教师守则”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当中,努力,努力!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的读后感篇10
分享一本好书,在看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心里默默暗喜,像我这种至少月读一本书的人,应该不缺好书分享。
《追风筝的人》《活着》《摆渡人》《小王子》《知更鸟女孩》等等文学类、小说类的书信手拈来,直到陈妮拿了这本《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的书。
这本书在我入职时就已经放置在我的书架上了,但这一年多来,它一直是书架底部的那几本。
我原本想着让它在我的新手道路上添砖加瓦,没想到它却时时让我感到内疚,因为我从来没有宠爱过它。
即使到了今天的分享活动,我依然没有研读完它。
虽然只看到了第二章,但我仍然被里面的一个小篇章深深吸引并陷入了思考——什么是爱孩子。
什么是爱孩子?芭学园里的.是这样定义的:爱孩子是发自心灵深处的情感和责任感,你在任何时候看到孩子有困难都会不顾一切地去帮助他,在你的眼里只有孩子,没有可爱的孩子和不可爱的孩子。
所以当你感到孩子可爱时你就会喜欢他,孩子不可爱时你有可能就不喜欢他的时候,其实你只是在享受孩子,你在享受他可爱时给你带来的愉悦。
因此这并不是你在爱孩子,而是你在用孩子爱你自己。
在入职之前,我深信我是爱孩子的,我是真的因为喜欢幼教行业而选择它的。
可是,我在写这篇__之前,我在百度输入了“幼儿教师如何爱孩子”。
在内容还没跳转出来之前,我突然意识到,爱,应该是由内而发,与生俱来,无需百度教你的呀。
我现在居然需要靠一个搜索软件上的各种条条框框、各种理论来支撑我对孩子们的爱。
哦~原来,我也只是喜欢孩子。
因为我只是喜欢孩子,所以我每天都在享受他们带给我身心上的愉悦。
他们讨喜的长相、甜甜的问候声、萌萌的笑容、爱的抱抱,甚至是穿了一件我们觉得特别酷的衣服,我的眼睛都会被他们吸引,享受着他们;因为我只是喜欢孩子,所以当他们表现出不可爱的时候,我没办法心平气和地为他们排解困难,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
我会狂躁、怒吼、生气,甚至直接忽略他们的请求。
他们没达到我的要求时,我会批评他们;他们能力较弱时我会在潜意识中忽视他们,一切只因为我只是喜欢孩子,如此而已。
那如何才能爱孩子?我也不知道。
你我皆凡人,对我来说爱孩子的这条道路异常深远,非常人所达。
但人说,喜欢是浅浅的爱,爱是深深的喜欢。
我相信,即使现在我只是喜欢孩子,但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一定是爱孩子的。
或许是有人引领,或许是自我修炼,又或许是经过时间的积淀,但一定不是靠搜索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