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三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三要素
摘要:学生的习作水平,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参考,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培养良好的习作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真实观察阅读
学生的习作水平,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参考,同时,一个会写作,爱写作的人必定是一个情感丰富、思想敏锐的人。
因此,写作对于一个人成长的作用,不仅在于考试考出好分数,更在于帮助一个人学会思考,有关注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意识,对一个人的终身成长影响巨大。
谈到小学作文教学,相信大多数小学语文老师都有相同的感受,拳头打在棉花上——没回音。
学生、家长一谈作文都为无从下手而苦恼得很。
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家长都习以为常,听之任之顺其自然了,唯有语文教师因职责所在丝毫不敢懈怠,使出浑身解数奋战在如何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水平的战线上。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些老师让学生背过优秀作文,各种题材的作文都背一至二篇,并苦口婆心地给学生讲作文技巧,让他们依葫芦画瓢,结果是学生的作文分数虽有所提高但作文内容和布局谋篇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长时间得不到提高,学生对于写作文十分苦恼,如何让学生从作文困局中走出来,结合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抓住三个突出.
一、作文教学突出“真实”
真实是作文教学的生命,也是习作的源泉。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完成作文,部分学生的作文胡编乱造,甚至抄袭作文书上的作文,乍眼一看还行,细看却漏洞百出。
有的作文虽然看上去并无不妥,而且词句优美,但却缺乏感染力,纯粹是华丽词藻堆积,没有任何营养,打不动读者的心,引不起共鸣,究其原因,就是缺乏真实感,缺乏自己真切的感受,没有
自己的东西,没有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有的作文虽然用词造句,不很妥贴,但所写之事、之景、之人、之物等却是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读后让人
有耳目一新之感。
在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四单元习作,要求写一件令你感动的事,作文交上来我一看,好些同学都写的是帮妈妈或爸爸洗脚(作文提示中有这样一
个洗脚情节例子),故事情节大同小异。
作文课上,我问:帮家里长辈洗过脚的
同学请举手,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不要撒谎。
班级里一片沉默,过了一会,一
个女生沉静地举起了自己的小手。
其他部分同学低下了头。
以此为契机,我指出
了这些作文存在的最大问题——不真实,没有真情实感。
缘此,作文教学必须突
出一个“真实”字,教师要求学生作文时写的内容真,表达的情感真。
让学生纯
真的性情和真实而独特的体验得以充分的展现,让学生在作文中畅抒自己的真情
实感,在作文中再现难忘实景,让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中升华,并内化于心,从而
达到了经历的积累,文字的积累,情感的积累。
二、作文教学突出“观察”
观察即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生活的细节,并从细节处感知、
领悟,汲取习作的灵感和成长的智慧。
大多数学生哪怕写的内容是自己经历过的,但真让他写时,却不知从何下笔,无话可说,往往东拉西扯,口水话多,主次不分等,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用心
观察和体会,因此老师在应引导学生做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动手的有心人,并将
观察到的、触动内心的人物、动物、景色、事情等的一些细节及自己当时的朴实
无华的想法随笔记下,从而使自己的感知力、观察的习惯得以培养,一些优质的
第一手材料在头脑中得以沉淀。
作文前一周老师可针对习作内容布置观察重点及
要求,如写一处美景①可让学生在众多的美景中确定一处景;②抓住这一处景的
主要特点(美在何处)可按时间顺序早、中、晚,可按天气变化,晴、雨天来进
行观察,虽然在写景中也可按季节变化这一顺序来观察,但由于时间跨度太大,
学生不易把握,一般不采用。
③看到美景后自己的真实情感。
如写一个人的作文
可让学生观察:①外貌(从下至上);②在一件事中的动作;③在一件事中的语言;④在一件事中的神态及感悟其心理活动;⑤自己情感态度变化;学生通过有
不同的观察,充分调动所有器官,有意识地去认识所观察的对象,就能较真切地
了解观察对象,在作文时就不会有前面所讲的困惑了。
三、作文教学突出“阅读”
阅读他人文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阅读自己的文章,以检视文章章法、文章语句,诚如作家赵树理言“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
”
平时引导学生多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篇,不仅可增广见闻,体会作者语言的
精辟,感悟作者深遂的情感世界并与自我情感思想态度碰撞从而领悟生活的真谛,构建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写作上还可获得些许创作灵感。
在写作前可引导
学生对反复读本次习作的相关优秀作文,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作文习作,要求
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可选提前两周布置读写人的作文7-10篇,并弄懂每一篇
作文人物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塑造人物特点的,在感受不同作者从不同角
度运用不同方法,塑造不同人物特点的同时与自己的写作时准备塑造的人物特点
思路进行潜意识反复比对,从而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视角及表达方法。
一篇作文写好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读,在读中改在改中读。
修改作文最
好的方法就是“读”,叶圣陶先生说。
先读两遍后然后边读边改,作文中的错别字,语句不通顺缺词漏字,表达不准确等等问题都会一一暴露了出来。
通过“朗读”还可将一些在情感表达上不够准确的地方找出来,从而让作文的意、情得以
相融。
综上,习作教学抓好“真实”,就具备了习作良好的情感态度,抓好“观察”,就为习作储备了丰富的素材和细节,抓好“阅读”,就积累了习作的语言
和修改习作的方法,如此扎实跟进,不愁学生写不出好作文,不愁学生不喜欢写
作文。
写身边事,诉心中情,表心中意,让写作成为孩子的生活,像呼吸一样自然,愿我们的孩子都爱上习作。
当然,作文教学中教师切不可急功近利,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要过度教给学
生所谓的写作技巧与方法,切记任何方法都不能取代真情实感,教师一定要引导
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培养良好的习作习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