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民间媒体中的“一带一路”倡议报道分析

合集下载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与缅甸的经贸合作分析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与缅甸的经贸合作分析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与缅甸的经贸合作分析“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举措,旨在推动沿线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与缅甸开展了密切的经贸合作,双方合作积极推进,为两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助力。

一、经济合作持续深化中国是缅甸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与此同时,缅甸对中国的出口也在逐年增加。

2020年,中缅双边贸易额达到了142.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8%。

同时,中国对缅甸的直接投资增长迅速,涉及到缅甸国内基础设施的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

此外,中缅两国在能源、农业、交通运输、贸易等领域的经济合作也在不断深化。

二、“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双方合作缅甸被视作连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战略通道,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与缅甸的经贸合作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2017年,中缅两国签署了《中缅共建“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该备忘录将中缅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促进了两国的合作发展。

在此基础上,中缅两国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往来和产业转移等领域的合作,并通过加强铁路、公路和水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起了更加完善的贸易网络。

三、带动缅甸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为缅甸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通过推进中缅经济合作,中国已经成为缅甸的第二大投资来源国。

同时,中国的投资也为缅甸带来了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转移等多种经济活动,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此外,中缅两国的合作也为缅甸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在缓解当地就业压力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中缅两国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在互利共赢、合作共赢的原则下,两国经贸合作势必会继续深化。

这也为两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缅甸合作推动孟中印经济走廊建设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缅甸合作推动孟中印经济走廊建设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缅甸合作推动孟中印经济走廊建设近年来,中国积极倡导并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经济合作与发展。

作为这一倡议的一部分,中国与缅甸之间的合作关系日益密切。

本文将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和缅甸在推动孟中印经济走廊建设方面的合作。

一、背景介绍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一个全球合作架构,旨在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及经济共赢。

其中的“一带”即是指陆上经济带,其主要由中国西部、中亚、西亚、南亚等地区组成;“一路”则涵盖涉海经济合作带,包括中国沿海、南亚、东南亚、非洲和欧洲等地区。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缅甸加强了合作,共同推动孟中印经济走廊的建设。

二、合作情况1. 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了促进孟中印经济走廊的建设,中国和缅甸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

中国投资巨资修建了缅甸境内的公路、铁路和港口等重要基础设施,以提高两国之间的互联互通。

这些互联互通设施的建设不仅有助于促进贸易与交流,也为两国经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 经济合作与贸易中国与缅甸之间的经济合作与贸易也得到了显著增强。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已成为缅甸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

两国在农产品、能源、制造业等领域开展广泛的合作,为两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3. 人文交流与合作除了经济合作外,中国和缅甸还加强了人文交流与合作。

两国在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友谊。

这种人文交流与合作为进一步推动经济走廊建设提供了人力资源和文化支持。

三、合作成果与前景展望1. 合作成果中国和缅甸在推动孟中印经济走廊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有力地促进了两国之间的贸易与投资合作。

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为两国带来了共同繁荣与发展。

人文交流与合作的推动则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合作。

2. 前景展望未来,中国和缅甸在推动孟中印经济走廊建设方面合作的前景仍然广阔。

随着中缅两国经济的深入发展,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与投资、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缅边境地区跨境劳务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缅边境地区跨境劳务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缅边境地区跨境劳务合作的机遇与挑战1. 引言1.1 中缅边境地区的地理位置优势中缅边境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与缅甸相邻,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连接中南半岛和南亚次大陆的重要通道。

该地区地势复杂,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业和林业等产业的发展。

中缅边境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锡、铅、锌等,以及丰富的水力资源,为能源开发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地理位置的优势使得中缅边境地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和合作机会。

中缅边境地区紧邻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交界,处于“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交汇点,这为地区的跨境劳务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缅边境地区将更加紧密地融入国际合作体系,享受到更多政策支持和经济资源,为地区跨境劳务合作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中缅边境地区的地理位置优势将成为推动地区合作与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实现共同繁荣打下坚实基础。

1.2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缅边境地区的影响在经济方面,由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缅边境地区的贸易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通过共建基础设施、拓宽贸易通道,中缅两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贸易额不断增长。

由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中缅边境地区的投资合作也得到了加强,吸引了更多的投资,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人文方面,“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使得中缅两国之间的人员交流更加频繁。

不仅是商务往来,还包括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合作。

这种人员交流不仅促进了相互了解,还促进了文化交流,丰富了中缅两国的友好关系。

在政治方面,“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中缅边境地区的合作提供了更好的政治环境。

双方在政治层面的合作更加密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共同维护地区的稳定与繁荣。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缅边境地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促进了经济发展、人文交流和政治合作,为中缅边境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2. 正文2.1 中缅边境地区跨境劳务合作的机遇由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中缅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得到了改善和拓展,这为跨境劳务合作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

中国驻缅甸大使洪亮:共建“一带一路”是中缅合作的重要主题

中国驻缅甸大使洪亮:共建“一带一路”是中缅合作的重要主题

中国驻缅甸大使洪亮:共建“一带一路”是中缅合作的重要主题作者:王凤娟来源:《中国报道》2017年第06期我们相信,论坛的成功举办对中缅共建“一带一路”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欢迎缅甸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在共建“一带一路”中获益。

中缅两国是友好邻邦,“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对推动中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论坛举办前夕,中国驻缅甸大使洪亮接受本刊记者专访,就当前中缅关系、共建“一带一路”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中国报道:缅甸处于转型期,您如何评价当前中缅两国的关系?洪亮大使:当前中缅关系发展势头良好。

缅甸新一届政府成立后,中缅关系实现了良好开局,两国高层交往频繁,双边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

去年8月,国务资政杜昂山素季成功访华,分别同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等中国领导人就共建“一带一路”达成重要共识,并就进一步推进两国经贸、农业、教育、医疗等各领域合作深入交换意见。

今年4月缅甸总统吴廷觉成功访华,同习近平主席等中国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和两国合作达成广泛共识。

5月中旬,国务资政杜昂山素季赴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同中国领导人再次会晤。

目前,缅甸面临发展与和平两大任务。

中国作为缅甸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外资来源国和最大邻国,有能力、有资源帮助其发展经济。

只有经济社会取得发展进步,缅甸才会更加稳定,这对改善中国周边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和平不仅对缅甸至关重要,对维护中缅边境稳定和深化中缅友好合作同样重要。

为此,中方设立了中国外交部亚洲事务特使,在缅甸政府、军队和有关少数民族地方武装之间积极劝和促谈,有关工作获得了缅各方和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

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互不干涉内政”原则绝不能动摇。

中国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我们对缅甸未来民族和解与和平进程持积极态度。

缅甸要实现成功转型和长期稳定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各党各派、各族人民团结合作。

作为友好邻邦,中国正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缅各党各派精诚合作,实现国家更好更快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下东盟十国投资环境分析

“一带一路”倡议下东盟十国投资环境分析

“一带一路”倡议下东盟十国投资环境分析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东盟十国成为了中国企业投资的热门目标。

这些国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政府对外资投资的态度也趋于开放,同时各国政府也在加强对外商投资的监管力度。

本文将分别从东盟十国的经济形势、投资环境和政府监管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国企业投资提供参考。

一、经济形势1.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是东盟国家中人口最多、地域最广的国家,经济总量位居东盟国家之首。

2019年GDP增速为5.02%,预计2020年将同比下降1.1%。

印尼政府主张采取“公私合作”模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对外资投资态度开放。

2.菲律宾:菲律宾是东盟国家中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服务业、海产品、农业和采矿是该国经济的主要支柱。

2019年GDP增速为5.9%,预计2020年将同比下降3.4%。

菲律宾政府积极推进“菲律宾2020”计划,将在交通、能源、水利和网络基础设施等方面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3.泰国:泰国是东盟经济中心之一。

其对外贸易的关键部门包括汽车、电子和食品加工等行业,同时旅游业也是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年GDP增速为2.4%,预计2020年将同比下降5.3%。

泰国政府积极推进“第一条路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计划,预计2020年投资额将达1400亿美元。

5.缅甸:缅甸是东盟国家中最新的开放市场之一。

该国的经济主要依靠农业、采矿业和木材加工行业。

2019年GDP增速为6.8%,预计2020年将同比下降6%。

缅甸政府积极鼓励外资投资,特别是在制造业、旅游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6.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是东盟国家中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在制造业、电力和石油天然气等领域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2019年GDP增速为4.3%,预计2020年将同比下降3.5%。

马来西亚政府推出了“第十一大马经济计划”,旨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制造业和5G 网络等。

7.新加坡:新加坡是东盟国家中经济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之一,其服务业占据了GDP的70%左右的份额。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与缅甸的经贸合作分析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与缅甸的经贸合作分析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与缅甸的经贸合作分析随着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扩大对外开放,中国与缅甸的经贸合作也不断深化。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和重要战略伙伴,中国与缅甸之间的经贸合作在政策层面、项目合作以及贸易往来等方面都有着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就中国与缅甸的经贸合作进行深入分析。

一、政策层面在政策层面,中国与缅甸之间的经贸合作得到了双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中国始终把发展对缅甸的经济合作作为对邻国的诚挚友好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这为中国与缅甸的经贸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动力。

缅甸政府也积极响应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支持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往来、投资合作等领域的深化合作。

双方政府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和谅解备忘录,共同促进双边经贸合作的发展。

在政策层面,两国政府还积极推动双方在边境贸易、农业合作、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合作。

特别是缅甸位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通道上,加上中缅边界贸易历史悠久,双方合作潜力巨大。

二、项目合作在项目合作方面,中国与缅甸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开发和农业合作等领域开展了多项合作项目。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与缅甸合作建设了缅甸最大的国际机场,即仰光新国际机场项目。

该项目得到缅甸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将进一步提升缅甸的国际形象和地区经济枢纽地位。

在能源资源开发方面,中国与缅甸合作开展了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和水电站项目。

天然气管道项目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有效带动了缅甸当地经济的发展。

水电站项目也将有效缓解缅甸的电力供应紧张状况,促进缅甸的经济发展。

在农业合作方面,中国与缅甸合作开展了农产品种植、加工和销售等项目。

中国技术和资金的引入,为缅甸农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动力,有助于提升缅甸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贸易往来在贸易往来方面,中国与缅甸之间的贸易合作也呈现出逐步增长的趋势。

“一带一路”背景下缅甸华文报新闻报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研究——基于缅华网的案例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缅甸华文报新闻报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研究——基于缅华网的案例分析

|RADIO &TV JOURNAL 2020.04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社会以及外交等全方位各领域取得大发展大繁荣,我国媒体对外传播的国际能力不断提升。

但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并非易事,我国媒体务必认识到我国国际传播现状很大程度上仍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尴尬地步,我国的国家形象很大程度上还是“他塑”多于“自塑”。

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东南亚,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跨时代地提出了愿同东盟及其他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建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为双方和本地区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在提出这一倡议以后,缅甸国家政府高度重视,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说:“一带一路”倡议涵盖工农业等各大领域,不只是局限于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

缅甸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缅甸同时也拥有得天独厚的海陆优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缅甸和整个地区来说都是很好的机遇。

缅甸总统府在2018年12月7日发布通告宣布,缅甸已正式成立实施“一带一路”指导委员会,由国务资政昂山素季任委员会主席。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首访缅甸,开启了中缅两国新时代的外交关系。

(二)研究意义在当前背景之下探讨“一带一路”的对缅传播,在缅甸“胞波”心目中坚固树立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缅华网是缅甸唯一的华文网站,它始终致力于传播中缅友谊。

无论是中缅两国高层互访,还是中缅两国建交60周年的大庆典活动,缅华网都以专题社论以及特刊形式等记录中缅两国高层交往和自中缅建交以来的各大重要时刻,也出版了非常吸引人眼球的中缅建交60周年纪念图集。

同时,缅华网对中资企业在缅积极履行作为企业对社会的责任以及捐款捐物奉献爱心等活动也会不遗余力地进行报道,对加深两国“胞波”情谊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新形势下,缅华网仍在利用现有的特有平台继续为中缅“胞波”情谊添砖加瓦。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缅甸合作推动中缅经济走廊建设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缅甸合作推动中缅经济走廊建设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缅甸合作推动中缅经济走廊建设中缅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加强中国与缅甸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互联互通。

该合作旨在促进中缅两国的经济发展,推动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和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合作。

本文将探讨中国-缅甸合作推动中缅经济走廊建设的背景、目标和推进措施。

一、背景中国和缅甸是传统友好邻邦,两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中缅经济走廊的建设旨在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契机,加强两国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经济发展。

中国作为缅甸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外国投资主要来源国,具备丰富的资源和经验,为中缅经济走廊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目标中缅经济走廊的建设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修建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提升双方的互联互通水平,推动经济合作和贸易发展。

2. 促进贸易畅通:建设中缅经济走廊有助于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为企业提供更多商机,拓展贸易渠道。

3. 加强投资合作:中缅经济走廊的建设将吸引更多的中国企业来缅甸投资,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

4. 推动人文交流:通过人文交流和文化合作,增进双方民众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夯实中缅两国关系的基础。

三、推进措施为了推动中缅经济走廊的建设,中方和缅方共同采取以下措施:1. 政府支持:中缅两国政府将加强沟通协调,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政策保障和支持,为企业开展合作提供便利条件。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中方将大力投资缅甸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修建公路、铁路、港口等,以提升互联互通水平。

3. 深化贸易合作:中缅两国将加强贸易促进机制的建设,简化贸易手续,降低贸易壁垒,扩大双边贸易规模。

4. 加强投资合作:中方鼓励更多的企业来缅甸投资,提供投资便利和优惠政策,加强双方在能源、交通、制造业等领域的合作。

5. 人文交流合作:中缅两国将加强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和相互了解。

“一带一路”背景下缅甸华文媒体的变革与发展

“一带一路”背景下缅甸华文媒体的变革与发展

20206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缅甸地理位置独特,是“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的关键节点,是我国进行周边外交的重要一环。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缅甸在我国能源安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地位愈发重要,维护中缅关系友好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要求。

缅甸实施“民主化”改革后,缅甸华文媒体将进入到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缅甸华文媒体的变革是中缅关系发展的镜像呈现,其嬗变研究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缅关系良性建设与发展具有前瞻性意义。

一、缅甸华文媒体的变革阶段缅甸早期的华文媒体主要以华文报纸为主。

缅甸华文报纸的变革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阶段:(一)政治斗争阶段缅甸华文报纸的诞生,携带浓烈的政党色彩,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

缅甸早期的华文报纸由海外华人华侨创办,其创办宗旨大多是为维护帝制,传播维新改良思想。

而后,革命思想在南洋的散播,缅甸华人华侨的政治立场发生改变,缅甸第一家华文报纸《仰江日报》改名为《仰光新报》,由宣传保皇思想转向宣传革命派思想。

戊戌变法之后,华侨徐赞周为发展同盟会会员,抵制保皇派思想,筹资创办同盟会组织机关报,名为《光华日报》,其创刊伊始,就撰文讨伐保皇派,同盟会成员汪精卫、胡汉民等人先后在该报上发表言论,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该报在当时缅甸华侨社会中名声大振。

为打压革命党,清政府和保皇派利用经济手段促使《光华日报》停刊。

在《光华日报》第一次停刊后,缅甸华侨一夜间筹资13000盾,让《光华日报》重见天日。

《光华日报》复刊后,清政府利用政府手段再次对其进行打压,迫使其停刊。

徐赞周等人为继续宣传革命,联合数位缅甸华人华侨,收购《光华日报》资产,创刊《进化报》,延续同盟会革命精神,后来遭遇保皇党与警署的联合迫害,仅出版八个月便停刊。

辛亥革命宣告胜利后,停刊的华文报纸改组成国民党机关报《觉民日报》,缅甸华文报业暂时进入稳定期。

(二)商业化阶段1920年,缅甸开始出现传统意义上的商业报纸。

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是《仰光日报》与《缅甸晨报》,这两家商业报纸的出现,可以说是终结了华文报纸均为政党报纸的历史。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缅边境地区跨境劳务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缅边境地区跨境劳务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缅边境地区跨境劳务合作的机遇与挑战一、机遇1. 带来就业机会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缅边境地区的跨境劳务合作必将促进双方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带动就业增加。

中国的东部发达地区对劳动力需求旺盛,而缅甸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双方的劳动力资源具有互补性,跨境劳务合作可以为缅甸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中国劳动力资源的供给提供保障。

2. 促进经济发展跨境劳务合作可以促进中缅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

通过引进缅甸劳务力量,可以为中国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劳动力支持,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缅甸劳动力的增加也将带动缅甸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

3. 加强人文交流跨境劳务合作也将加强中缅边境地区的人文交流。

缅甸劳动者通过跨境劳务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增进双方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两国政治、经济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挑战1. 文化差异中缅两国在文化、宗教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跨境劳务合作将面临文化融合的挑战。

缅甸劳务者到中国工作,需要适应中国的生活习惯和工作环境,如语言、饮食、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对其造成一定的适应困难,需要双方加大文化交流,促进文化融合。

2. 法律法规障碍中缅两国在劳务合作方面的法律法规存在较大差异,跨境劳务合作需要面对法律法规的障碍。

缅甸劳务者在中国工作需要符合中国法律的规定,劳务合同、社会保险、劳动保护等方面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制度差异和障碍,需要加强双方的法律沟通和协调,解决法律法规的差异问题。

3. 面临安全风险中缅边境地区属于边远地区,安全风险较大。

缅甸劳务者跨境来华工作,可能面临生活环境和安全保障的问题,需要加强对劳务者的保护和安全教育,消除其对中国生活环境的担忧和顾虑。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缅边境地区的跨境劳务合作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在充分发挥机遇的需要克服各种挑战,加强双方的合作交流,共同推动中缅边境地区的跨境劳务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目标。

国外主要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分析

国外主要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分析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 国外主要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分析孙文雅 敖锋(国防科技大学,湖南,长沙 410003)摘 要:“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地理覆盖范围广,涉及国家利益众多,外部环境复杂,不同国家主流媒体对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所持的报道态度不同,反映出不同国家对待“一带一路”倡议所持的不同立场。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外媒体;新闻报道分析自 2013 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一带一路”逐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国外各大主流媒体报道的焦点之一。

一、欧美媒体相关报道基本情况从整体上看,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的部分发达国家主流媒体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中褒贬兼具,关于经济方面的正面报道较多,关于政治方面的负面报道较多,反映出这些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矛盾态度。

通过正面的报道能看出这些国家普遍认同“一带一路”倡议在经济领域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并希望也能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加强国际合作获得经济效益,特别在当今世界经济复苏困难的窘境下,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能够促进自身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但同时在政治方面这些国家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存在较大的误解,害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中国会给西方发达国家的既有利益带来损害。

此外少数发达国家的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报道主要呈现负面的态度,与这些国家不同的是,在欧洲的俄罗斯和罗马尼亚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主要是积极的、正面的。

作为中国友好邻邦的俄罗斯对“一带一路”倡议支持和认可,认为“一带一路”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意识,俄罗斯通过对“一带一路”密切的关注、大力的宣传、积极的参与,将中俄关系推向新高度,要与中国携手建立国际关系新秩序。

罗马尼亚希望促进中罗友好合作、互利共赢的的关系,积极报道“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相关议题,用行动诠释借“一带一路”的平台增强国家间的合作、实现共同的发展。

二、其他地区媒体相关报道基本情况东南亚、中亚、西亚和非洲的国家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且在这些地区发展中国家所占比例比较高,“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沿线国家协同发展、互惠互利的举措得到广泛的响应,这些地区的主流媒体在进行相关报道时,报道态度以正面为主。

一带一路中出现的问题

一带一路中出现的问题

一带一路中出现的问题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全球合作倡议,旨在促进亚洲、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

然而,这一倡议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和担忧。

首先,一带一路倡议涉及的基础设施项目通常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一些贫穷国家可能无力承担这样的经济负担,从而增加了它们的债务负担。

这些债务问题可能对这些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一些人担心一带一路倡议可能导致中国在相关国家的影响力扩大。

一些人担心中国会利用这些项目来扩大自身的政治和军事影响。

这引发了一些国际社会的担忧和争议。

此外,一带一路倡议还可能引发一些环境问题。

许多基础设施项目涉及到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环境破坏,如森林砍伐和水资源的过度利用。

这可能对当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并加剧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最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也面临着文化冲突和合作难题。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宗教和政治体系。

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时,需要进行各方的协调和合作,确保各国的利益和文化差异得到尊重。

总之,尽管一带一路倡议带来了许多发展机遇和经济合作的潜力,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际社会应加强对倡议的监督和规范,确保基础设施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对当地社区的尊重。

同时,各国应积极沟通和合作,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与缅甸的经贸合作分析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与缅甸的经贸合作分析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与缅甸的经贸合作分析“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推出的一个全球性合作框架,旨在通过建设基础设施、加强贸易、投资和人员往来等方面,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互利共赢。

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之一,中国与缅甸已经有着长期的经贸合作。

本文将从背景、现状和前景三个方面来分析中国与缅甸的经贸合作。

背景分析:缅甸地理位置重要,自然资源丰富,但是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缓慢。

中国与缅甸接壤,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加之缅甸已经逐渐开放,中国在这个有前景的市场上看到了商机。

2000年,缅甸成为中国提出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合作伙伴。

2001年,两国签署了《中缅边境地区开发合作协议》,希望通过边境贸易合作来促进双边贸易发展。

2010年,两国实现了边境口岸贸易的货币互换,此后中缅经贸合作不断升级。

2013年,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缅甸成为其中重要的节点之一。

现状分析:中国是缅甸最大的贸易伙伴,缅甸对华出口商品主要是天然气、木材、农产品和矿产品等。

中国对缅甸的投资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包括港口、水泥厂、电站等,同时也涉及到矿产、农业等领域。

缅甸政府也在积极吸引外资来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加强区域合作。

近年来,中缅经贸合作不断推进。

2017年,中缅双边贸易额达到162.65亿美元,同比增长15.5%。

同时,缅甸加入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

中缅两国在文化交流、科技、农业等方面的合作也在不断加强。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中缅经贸合作的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缅甸地处中南半岛,是“一带一路”战略重要的节点之一,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企业在缅甸的投资机会也会不断增加,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此外,缅甸也致力于吸引更多的外资,改善营商环境,这将进一步促进中缅经贸合作的发展。

总之,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中缅经贸合作的前景广阔。

随着双边关系的发展和缅甸经济的加速发展,中缅经贸合作将会越来越深入,并为双方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收益。

中国与缅甸合作打造一带一路下的港口经济合作区

中国与缅甸合作打造一带一路下的港口经济合作区

中国与缅甸合作打造一带一路下的港口经济合作区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与缅甸合作打造了一系列港口经济合作区,为两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与缅甸在港口经济合作区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与前景,并分析其对两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港口经济合作区的背景与概述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积极促进与缅甸的经济合作,特别是在港口建设与发展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港口经济合作区是指在港口周边地区建设一系列产业园区和基础设施,以促进贸易、投资和就业等经济活动的发展。

这样的合作区可以为两国提供更好的贸易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并推动经济转型与升级。

二、中国与缅甸港口经济合作区的合作模式中国与缅甸在港口经济合作区的建设上采取了多种合作模式。

首先,双方通过政府间合作协议共同规划和推进港口项目的建设。

其次,中国企业以投资建设的方式参与港口经济合作区的规划与建设。

此外,中缅两国还通过建立合资企业或合作社的方式,在港口经济合作区内发展相关产业,推动经济合作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三、中国与缅甸港口经济合作区的问题与挑战在港口经济合作区建设过程中,中国与缅甸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与挑战。

首先,双方需要解决合作区周边土地使用权问题,确保项目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由于中国企业投资规模较大,存在一定的资金与技术输出压力,需要加强与缅甸企业的合作与技术转让。

另外,港口经济合作区还需要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培训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将直接影响合作区的运营效益和发展前景。

四、中国与缅甸港口经济合作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与缅甸港口经济合作区的建设将对两国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合作区的建设将为两国提供更好的贸易与投资环境,促进双边贸易的增长和优化产业结构。

其次,港口经济合作区的建设将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推动缅甸的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

此外,合作区的建设也将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

“一带一路”倡议下滇缅国际道路运输现状、问题与建议

“一带一路”倡议下滇缅国际道路运输现状、问题与建议

昆明学院学报 2020,42(5):65~72 ISSN1674-5639 CN53-1211/G4JournalofKunmingUniversity【“一带一路”研究】收稿日期:2019-09-27;修改稿收到日期:2020-09-17基金项目:2016年度国家社科青年项目“云南边境地区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6CMZ020)。

作者简介:彭泽军(1974—),男,河南光山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民族经济研究。

“一带一路”倡议下滇缅国际道路运输现状、问题与建议彭泽军(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云南昆明650504)摘要:滇缅国际道路运输有力支撑了中缅贸易快速发展,但仍存在诸如缺乏中缅汽车运输协定的指引、缅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以及双方管理不够完善、口岸通道对开不畅和运输保险缺乏有效对接等问题。

缅方民族冲突不断、投资环境欠佳、双方政治互信有待持续提升是较深层次原因。

中缅双方需共同努力,加紧汽车运输协定等文件签订,加快双方道路互联互通与运输便利化建设,加速云南对缅口岸改造提升,加强中缅保险机制对接,并深化中缅合作交流。

关键词:滇缅国际道路;运输现状;运输问题;便利运输;中缅汽车运输协定;一带一路中图分类号:F512 7;F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639(2020)05-0065-08DOI:10 14091/j cnki kmxyxb 2020 05 010TheStatusQuo,ProblemsandSuggestionsofYunnan MyanmarInternationalRoadTransportationundertheOneBeltandOneRoadInitiativePENGZejun(InstituteofEthnic,YunnanMinzuUniversity,Kunming,Yunnan,China 650504)Abstract:TheYunnan MyanmarinternationalroadtransportstronglysupportstherapiddevelopmentofChina Myanmartrade,buttherearestillproblemssuchasthelackofguidelinefortheChina MyanmarMotorTransportAgreement,thelagginginfrastructureconstruc tionontheMyanmarside,aswellastheinadequatemanagements,thepoorreciprocalopennessofportsandpassagesandthelackofef fectivedockingoftransportinsuranceonbothsides.ThedeepercausesoftheseproblemsarethecontinuousethnicconflictsandthepoorinvestmentenvironmentontheMyanmarsideandthemutualpoliticaltrustwhichneedstobeimprovedbetweenthetwosides.Tosolvetheseproblems,ChinaandMyanmarneedtoworktogether,speedupthesigningofagreementsonmotortransportandotherdocuments,speeduptheconstructionofroadinterconnectionsandtransportfacilitationbetweenthetwosides,acceleratetheupgradingofYunnan′sportstoMyanmar,strengthenthedockingofChina Myanmarinsurancemechanisms,anddeepenChina Myanmarcooperationandcom munication.Keywords:Yunnan Myanmarinternationalroad;transportstatus;transportproblems;convenienttransportation;China MyanmarMotorTransportAgreement;BeltandRoadInitiative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期我国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支撑。

融媒体时代下主流媒体“一带一路”国际传播探讨分析

融媒体时代下主流媒体“一带一路”国际传播探讨分析

融媒体时代下主流媒体“一带一路”国际传播探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国际传播,而“一带一路”战略成为中国国际传播的重要窗口。

主流媒体在这一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融媒体时代下,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融媒体时代下的主流媒体国际传播面临的挑战1.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在融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速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随着各种媒体的普及,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容易、更快捷。

这种快速传播的方式增加了主流媒体在传递信息时的难度,因为信息的传递方式发生了变化,传递速度更快,传递内容也变得更为复杂,这需要主流媒体做出相应的反应和调整。

2.异质化的媒体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媒体形态和媒介方式更加多样化。

传统的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介方式正在被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的媒介所替代。

这种趋势导致主流媒体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出现衰减。

3.信息失真与虚假在融媒体时代下,伴随着信息的过度传播,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问题也日益凸显。

媒体炒作、失实报道、虚假信息等问题屡见不鲜,这些都是在网络传播环境下主流媒体面临的挑战。

二、融媒体时代下的主流媒体国际传播的新机遇1.全球化媒体传播平台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主流媒体提供了全新的国际传播平台,主流媒体可以通过互联网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信息迅速传递到世界各地。

这种无国界的全球化媒体传播平台为主流媒体开辟了新的国际传播渠道,提高了主流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

2.智能化媒体传播技术智能化媒体传播技术使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更加高效、精准。

通过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主流媒体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受众的需求和兴趣,提高传播效率和准确性。

3.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为主流媒体带来了全新的媒介形式。

针对“一带一路”战略中不同国家文化差异和传播环境的不同,主流媒体可以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设计出更具针对性的传播内容、形式和方式,进一步拓展国际传播的范围和影响力。

一带一路的动人故事

一带一路的动人故事

一带一路的动人故事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一个重要国际合作计划,旨在促进亚欧非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区域一体化发展。

这一倡议不仅关注经济上的合作,也注重人文交流与理解。

在一带一路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动人的故事令人感动。

在中国西南边境的云南省,曼德勒特色糕点的故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和缅甸之间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更多机会。

当中国的企业家们来到缅甸,他们发现当地的曼德勒特色糕点在国内市场具有潜力。

于是,他们和缅甸的企业家合作,引进曼德勒特色糕点并进行本土化改进。

通过双方的努力,这种糕点的知名度在中国不断提高,也为缅甸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葡萄牙港口城市里斯本,中欧班列的故事令人感到骄傲。

中欧班列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重要项目之一,它连接了中国的内陆城市和欧洲的港口。

这条班列线路通过铁路运输货物,大大缩短了中国企业到欧洲市场的时间和成本。

在里斯本,当中欧班列抵达港口时,无数居民自发在码头欢迎,他们挥舞着国旗,向来自中国的货物表示友好和支持。

这个故事表明一带一路不仅仅是经济合作,它也在不断加深人文交流和友谊。

在埃及尼罗河畔,新苏伊士运河故事令人瞩目。

苏伊士运河是连接地中海与红海的重要水道。

中国企业参与了新苏伊士运河的扩建项目,使得运河更加宽敞便利。

通过这一项目,中国和埃及之间的贸易得以加强,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故事的重点是新苏伊士运河的建设不仅仅利益于中国和埃及,更符合世界各国共同的利益,为全球贸易和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些仅仅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一些动人故事的冰山一角。

一带一路通过各种合作项目,不断丰富着国家间的友谊和合作。

这个倡议不仅关注经济增长,也注重民生福祉和文化交流。

正是这些动人故事,让一带一路的初衷和目标在各国人民之间得到更好的理解和支持。

一带一路的成功案例与经验总结

一带一路的成功案例与经验总结

一带一路的成功案例与经验总结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推动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重要战略,已取得了一系列成功案例。

本文将对一带一路的成功案例及经验进行总结与分析,以期为今后的合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1.中巴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重要先导项目,连接起中国的新疆与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

该项目的成功得益于中巴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同时也得益于各方面的顺利合作。

该项目的建设不仅促进了中巴两国的经济交流,还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状况,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2.柬埔寨金边市机场扩建项目:这是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地区的典型案例。

中方投资和中方企业承建的金边市机场扩建项目不仅提升了柬埔寨的交通运输能力,还为其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该项目的成功离不开中柬两国政府的密切协作和企业的专业承建,以及对当地环境和社会的尊重。

3.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案例不仅限于亚洲和非洲地区,在欧洲也有显著的成果。

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是中国投资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将成为中国货物进入欧洲市场的重要通道。

中方投资的同时,还为希腊提供了宝贵的经济合作机会,促进了当地就业和经济繁荣。

经过对以上成功案例的分析,我们总结出以下一带一路的成功经验:首先,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是一带一路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各国政府均给予该倡议以高度重视,并通过政策和法规的制定来为项目的顺利落地提供保障。

其次,合作交流和互利共赢是一带一路成功的核心原则。

一带一路倡议强调的是多方参与、开放合作的理念,各国共同推动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在各个成功案例中,都能够看到参与方能够相互借鉴和学习,实现共同发展。

第三,注重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带一路项目成功的重要保证。

各国在推动一带一路项目的同时,应关注当地的环境和社会问题,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进行合作。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合作的长久稳定和双方的共同利益。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总结表明,该倡议的推动不仅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合作,也为参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外国评价一带一路

外国评价一带一路

外国评价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中国倡议的全球合作倡议,旨在促进沿线国家间的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合作、人文交流和经济发展。

自该倡议提出以来,外国对一带一路的评价褒贬不一。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全面评价一带一路,并探讨其指导意义。

首先,一带一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众所周知,发展基础设施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

一带一路计划通过修建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有力地促进了沿线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

例如,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为巴基斯坦带来了大量投资和就业机会,改善了该国的基础设施状况。

此外,一带一路倡议还鼓励了技术和人才的交流,推动了沿线国家的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发展。

其次,一带一路推动了区域贸易合作和经济发展。

通过减少贸易壁垒,提供金融支持和促进投资合作,一带一路为沿线国家的贸易活动提供了新的机遇。

例如,中欧班列的开通为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商品贸易提供了更快捷和便利的运输通道,同时也促进了两地间的文化交流和旅游业的发展。

此外,一带一路倡议还推动了沿线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在能源、农业、制造业等领域开展合作,实现了互利共赢的局面。

然而,一带一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有人认为一带一路存在地缘政治的背景,并担忧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在沿线国家中的扩大。

此外,一带一路在一些国家的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了一些问题,比如项目的透明度和债务风险等。

这些问题需要各国和相关方共同努力解决,以确保一带一路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是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倡议,为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合作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然而,一带一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各国和相关方共同努力解决。

对于中国来说,一带一路倡议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需要与各国加强沟通和协作,共同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实现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的相关评论

一带一路的相关评论

一带一路的相关评论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一个全球合作框架,旨在促进亚洲、欧洲和非洲等地区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经济合作。

以下是一些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常见评论:
1. 积极评价:支持者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对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减少贫困和加强国际间合作具有积极意义。

他们认为通过共同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地区间的互联互通,还能够带来更多的商机和经济发展。

2. 质疑和担忧:批评者则提出了一些担忧和质疑。

他们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存在着透明度不足、债务风险、环境影响以及地缘政治影响等问题。

他们担心一些国家可能会因此陷入债务危机,并且指责该计划将中国的影响力扩张到其他地区。

3. 地方层面的影响:一些评论还关注一带一路倡议在特定地区的影响。

在参与国家中,有些国家对这一倡议持积极态度,认为可以从中获得经济发展机遇。

然而,也有些国家担心其对本地区的影响,特别是在社会、环境和文化方面。

总之,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个复杂且具有全球意义的计划,在各个层面都引发了不同的评论和看法。

对于其结果和影响如何,
还需要长期观察和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缅甸民间媒体中的“一带一路”倡议报道分析作者:刘力铭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22期
摘要: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中重要的沿线国家,缅甸近年来加快民主化步伐并逐步放开媒体管制,民间媒体以独特的报道视角在民众中享有高度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本文选取缅甸七家主流民间媒体2013年9月至2017年6月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报道,分析缅甸民间媒体的报道特点、关注议题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缅甸;民间媒体;“一带一路”倡议
作为中国的邻邦,缅甸不仅仅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同时也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成员国之一,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作为体现和影响民意的重要环节,缅甸民间媒体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有何特点?关注的核心议题有哪些?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缅甸的深入展开,对上述问题作出回答有着现实必要性。

通常来说,在缅甸提到民间媒体指的是由非缅甸政府的组织或个人出资兴办的媒体机构,从该机构或个人的角度和立场来进行新闻的报道,与独立媒体相似。

例如,密兹玛新闻社和伊洛瓦底日报就是由流亡海外的缅甸记者所投资创立的。

在本文中所提到的“民间媒体”是与“缅甸官方媒体”相对的概念,即除了由缅甸政府直接控制的《缅甸之光》、《镜报》等媒体和由军方直接控制的《DemocracyToday》等媒体以外,所有由非缅甸政府机构或个人控制的媒体。

鉴于缅甸民间媒体数量庞大,笔者选取缅甸人使用频率最高的社交网站Facebook上关注度最大的7家民间媒体作为代表,以“一带一路”倡议对应的英缅文词汇为关键词搜索其在2013年9月至2017年6月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分析这些报道的特点和关注议题。

一、报道特点
事实性报道占多数。

涉及“一带一路”倡议宏观层面的报道按照报道的形式分为社论与评论类、访谈类和新闻类,其中描述客观事实的新闻类报道所占比重最大,达到69篇;其次是有较为鲜明的态度和观点的社论类报道,有51篇;占比最小的是访谈类报道,只有4篇。

新闻类文章内容以报道相关中缅领导人或各机构部门高层人士参加相关会议或者会谈为主,例如《吴廷觉总统准备访问中国》(1)《中缅领导人在北京讨论合作事宜》(2)等等。

此类报道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简要介绍的目的在于帮助读者理解相关高层人士的讨论内容,例如“‘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第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其中包括国际贸易和基础设施项目。

”(3)在这类文章中,鲜有作者明显带有态度以及倾向性的描述,难见新闻社自身的态度。

访谈类报道中缺乏深入挖掘。

在密兹玛杂志社针对“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驻曼德勒总领事王宇进行的采访中,基本围绕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概念、中国到东南亚高速铁路修建问题以及缅甸能从“一带一路”倡议中获得怎样的收益这三个角度来展开提问,同时还提到了环境问题和文化冲突等非经济类问题,关注点虽然多但并不深入。

提问者既没有事先对于“一带一路”倡议有深入的了解,在了解基本情况以后也没有就某一个角度进行有侧重的、更深层次的追问,没有表现出提问者的核心关注点,缺乏强烈的意愿对于“一带一路”倡议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

评论类文章多引用外媒报道。

按照评论类文章的来源来划分,由民媒自身所撰写的社论与评论类文章共计25篇,而引述外媒(独立撰稿人)所撰写的文章共计26篇,外媒(独立撰稿人)的观点与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民媒自身的态度。

被引述的文章来源包括环球时报、新华社、亚洲时报、法新社、路透社、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家及评论员。

民间媒体引述的中国媒体的报道坚定地站在支持与肯定“一带一路”倡议的立场上,引述的西方媒体的报道则表达了质疑和担忧,甚至不乏批判和反对的声音民间媒体自身的社论与评论性文章则表达出模棱两可的态度,虽然认识到“一带一路”倡议能够为缅甸带来的发展机遇,但对缅甸的投资环境缺乏信心。

二、关注议题
经济发展。

缅甸民间媒体认识到“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整个区域内的经济合作,助力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一带一路’计划不仅提供道路,铁路和港口的建设,还帮助开发石油和天然气管道,提供光纤网络、信息技术、新能源和生物技术等”(4)。

民间媒体也意识到,由于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一带一路”倡议将会是缅甸发展基础设施、扩大就业的绝佳的契机。

“‘一带一路’将在缅甸人民与中国之间建立更好的关系,这个宏伟构想将带来数百座桥梁、培训机构、工厂和通信枢纽。

”(5)
缅甸角色。

民间媒体意识到缅甸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中国在缅甸的水路、公路和铁路等交通设施一旦成型将为中国与东南亚的政治与贸易往来提供极大的便利:“昆明将替代新加坡成为东南亚交通枢纽。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土瓦和皎漂(经济特区)将极大地拉近中国和他的一个主要贸易伙伴(印度)之间的距离。

”(6)其次,从能源运输的角度来说,缅甸将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马六甲海峡成为中国从中东和非洲等地区进口石油的运输动脉:“一带一路计划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是通过建立绕过马六甲海峡的网络来确保能源和贸易安全。

”(7)再次,从开辟新的市场角度来说,缅甸是一个拥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处于迅速发展中的市场:“在未来的一年缅甸的经济增长预计将保持在8%左右,而与中国的贸易额将占缅甸总贸易额的40%。

”(8)
民地武问题。

民间媒体认识到“一带一路”倡议为少数民族地区改善了基础设施,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百姓的生活质量:“7个少数民族地方武装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在经济发展方面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因为他们认为该倡议对少数民族是有利的。

”(9)因此,“一带一路”倡议相当于一个良好的第三方媒介,给矛盾不断的缅甸政府和民地武带来了
经济利益上的契合点,有利于停火协议的达成:“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能够对缅甸政府施加影响,这对减轻冲突的压力有巨大的影响。

我们需要一个能达成一致的平台。

”(10)
三、思考
随着缅甸民主化转型基本完成,民间媒体在百姓当中拥有比官方媒体更高的支持率,更能够引领舆论的风向和百姓的思潮。

我方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宣传中应该更加重视民间媒体的宣传效应,主动地增加与民间媒体之间的信息共享,多渠道地传达“一带一路”倡议的互惠共赢思想以及合作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释疑解惑,发挥民间媒体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正面报道效应。

注释:
http:///story/92408,2017-03-23.
http:///en/news/myanmar-china-leaders-discuss-cooperation-beijing,2015-09-10.
http:///news-international/u-shwe-mann-meets-chinese-leader-discuss-relations,2015-04-27.
http:///index.php/business/14983-long-journey-for-china-s-belt-and-road.html,2015-06-11.
http:///index.php/opinion/15460-can-myanmar-benefit-from-china-plan.html,2015-07-13.
http:///business-features/new-china-silk-road,2016-09-17.
http:///business-opinion/new-china-silk-road-%E2%80%93-risks-singapore,2017-01-10.
http:///business-features/new-china-silk-road,2016-09-17.
http:///mm/news/4170,2017-02-25.
https:///news/burma/analysis-what-role-will-china-play-in-burmas-peace-process.html,2017-02-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