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的《咬文嚼字》读书笔记】朱光潜谈美读书笔记6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光潜的《咬文嚼字》读书笔记】朱光潜谈美读书笔记600
朱光潜谈美读书笔记600
一天的光阴转瞬即逝,而就在今天,我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时光。
我读完了第13封信。
然而通过这第13封信,我对美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这就是朱光潜先生在83岁那年写给青年的美学认识读物《谈美》。
提到“美感修养”的问题,我们都会问:如何培养美感呢?朱光潜通俗而又深入的进行了论述。
他点明:审美的态度和审美的眼睛是要逐渐养成的。
作者在谈到人对事物的不同态度,或者说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观察事物的立足点就不同,同样的事物在不同心态的人的心理或视觉上都会有其独特的反应。
一棵古松,木材商是商业的心态去看,看到的是古松的实用性;科学家是研究的心态去看,看到的是古松的科学性;而画家用欣赏的心态去看,他用审美的态度,尝到了美的味道。
古松在不同人眼里映衬了三种效果,只有画家不是从“用”的角度去看,而是如朱先生讲的:“无所为而为”的欣赏眼光去看的特点,说明人异于其他动物,除了生活需求外,还有更高尚的追求“美”。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俗语讲:“距离产生美”。
其实朱光潜先
生就明确的指出了美和生活的距离。
真实世界笼罩了雾、雪或雨就容易给人们另外一种联想,其状态使真实世界同你我之间产生了距离,因而有了古往今来的诗情画意等及赋美感的意境。
就如同美学上的“移情作用”,把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外物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感情。
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我想应该也有这个道理。
美和实际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要看到事物本身的美,必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去看,而且要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才能真正的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
一些人们对于熟悉的事物总是容易忽略它的美,因为太过熟识没有了距离和神秘感,从实际生活中找不到真正的美。
有了距离,才会有向往,美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
这第13封信,通俗易懂,使我对美学有了第一次有了清晰的认识。
语言是那么亲切自然,知识在这种脉脉温情的态度中传达出来,其间没有美学中那种概念的堆砌,却使人们对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读完后,一身轻爽,净化了心灵,提升了精神世界。
它会对你有所启示的。
朱光潜谈美读书笔记600
近日读朱先生的《谈美》,颇为喜爱,感觉收获颇多。
对于《谈美》其精辟、客观的分析和论证实为欣赏。
《谈美》全书共有15个话题,也就是15封信首先他先提出了美感涵养的问题,用我们的话来说便是免俗。
这是对利害圈和物欲要有一些逾越,有一些精神的拜托,有一些理想与情趣,此
中艺术活动就可以起到这种逾越利害干系的作用,在无所为而为中污染心灵,得到品德精神的提拔。
谈美读后感
鄙谚讲:距离孕育发生美。
卖火柴小女孩读后感其实朱老师在此明白的指出了艺术和生存的距离。
真实世界包围了雾、雪或雨就容易给人们另外一种遐想,其形态使真实世界同你我之间孕育发生了距离,因此有了从古到今的诗情画意等及赋美感的意境。
所谓:艺术泉源于生存又高于生存。
应该也是此中原理。
艺术是主观的情趣、感觉,而又有些客观的控制和计划在此中,太过接近真实容易使人孕育发生功利心,太过主观也不容易让人明白,毕竟艺术是给人们欣赏的。
谈美读后感不同艺术各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同京剧有唱、念、坐、打。
相声有说、学、逗、唱。
等其有规矩的表演方式,是经过人们多年在舞台上磨砺总结出的表演形式,而这些形式是经过人们运用艺术纪律如夸张、变形等方式,拉开同现实生存的距离,而其内容又不脱离生存。
人们对于熟习的事物总是容易纰漏它的美,因为太过熟识没有了距离感和神秘感,容易从现实生存中的利害干系出发看眼前的事物,而奇怪的、不相识的事物有距离感就容易孕育发生美感,这也如同《围城》般的效果,我看你的好,你看我的好,无非是因为有距离,有神秘感而迸收回美感,使人向往。
如此所谓:政府者迷,观看者清。
做卓越的教师读后感
一天的时光转瞬即逝,而就在本日,我度过了一个故意义的
时光。
我读完了第一三封信。
然而通过这第一三封信,我对美有了一个深入的认识,这便是朱光潜老师在八三岁那年写给青年的美学认识读物《谈美》。
朱光潜谈美读书笔记600
这本毫无疑问不是我一贯爱的书型,
但是一年中,总要有那么几本这些世界外的书。
因为,它会给你开一扇与你原本生活截然不同的窗。
朱光潜的谈美,说的是什么是美、是艺术,怎么去欣赏、创造美。
最核心的思想我看来莫过于,艺术源于生活但却是无实际效用的,因为倘若有实际效用,
那么接触的时候,想到的会是怎么用,而非单纯的欣赏怎么美。
书中有段话,我觉得说的很好: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
这完全就能概括,为什么我们总觉得旅游的地方特别美,就像俗话说的,旅游就是从你活腻的地方到别人活腻的地方去。
拼命想逃离,不是地方不美,只是,你到了这个地方你想到的是真实地生活、一系列的牵绊,无法去单纯欣赏这里的美。
所要逃离的不过是现实罢了。
美,是没有意义的,朱光潜说意义大半都起于实用。
唯有脱离了实用,你才能真正欣赏到纯粹的美,这也是为什么印象主义画作你总是会看不懂,
因为它强调的是线条、颜色、阴影,看轻内容。
这些感悟都让我对何谓艺术有了更深的体会。
记得当初朋友欧雯跟我说,她们系用来画陶瓷的颜料很多都是不适合食用的时候,
我第一个反应是,那画出来的陶瓷碟有什么用。
她当时跟我说的是,用来欣赏的呀。
兜了一个圈,我开始慢慢理解了。
要知道,我是个不择不扣的理想实用主义者。
朱光潜说,当欣赏艺术的时候,人就能投入到绝无利害关系的世界里去。
我在浮躁的生活中,要学会慢慢来,欣赏生活。
正如书中所说,车走太快,山边的美景也不过是囚牢。
书里面的文字很美,让我想起商学院之前爱文科的日子,中文真的很美,虽然我在拼命学外语,但看到像云破月来花弄影这样的好句的时候,
还是忍不住反复玩味,云、破、月、来、花、弄、影,字字珠玑。
噢,对了,书中还有一句话,我很喜欢,风行水上,自然成纹。
其实我真的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但我更希望自己把它
解读成,
一切顺其自然,会写成你心目中最理想的故事的。
看“无用”的书籍,学着如何怡情养性。
在快节奏的生活,在奔忙的日子中,不失为一股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