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卫生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案例分析法 通过案例分析揭示儿童健康的相关问题, 并作出归纳和总结的方法。
• 各种研究方法都有其优点也有其不足,研
究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一节 健康的遗传基础
• •
• • • • •
与遗传有关的知识 1.遗传:生物通过生殖,由亲代的性状对其子代传 递,使子代与亲代之间在形态或生理功能特点上很 相似。 性状:通过遗传获得的形态和生理特征。 性状/显性一在子代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隐性一在子代未显现出来的亲本性 状 2.变异:亲代和子代之间,各个子代个体之间不完 全 相同,存在差异。
• • • • • • •
(二)保健设施易得性(程度) 1.是否重视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 2.保健设施的完善程度 3.服务质量 (三)生物学因素 遗传(最重要的作用) 生理因素(病变、外伤、中毒)
• • • • • • • • • • • • • • •
(四)生活方式 包括12个方面: 1.应付方式 2适应 3决策 4冒险 5工作 6自我保护 7环境保护 8休闲 9营养 10寻求快乐 11消费 12衣饰 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诸多因素是交互作用,彼此影响 的,它们对学前儿童健康的影响是整体的多方位的。
• • • • •
(3)生物因素 传染和感染。举例 2生活因素 社会人际关系失调 尽管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简单,但正常的人 际关系受损,则会影响健康。比如,家庭 的破裂、受虐、家庭成员伤亡或发生意外 冲击等。 • 儿童所处的社会地位及所受的教育 • 社会地位决定了人的生活条件,也决定人 接受教育的程度,而教育影响人的认识、 态度、行为,从而影响健康。
第二节学前儿童身体各系统、各器 官的生长发育特点与保健
• • • • • • • •
一.运动系统 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运动系统 (一)骨与骨骼 1.骨的结构 骨由骨膜、骨质和骨髓构成 (1)骨膜 定义:覆盖在骨表面的结缔组织膜 作用:a骨膜内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对骨起营养 作用。b骨膜内的成骨细胞在生长发育期能形成新 骨,骨折后可以再生和愈合。
自我更新的过程。 新陈代谢包括同化和异化二个方面。 同化:机体摄取营养物质后,把它们制造成机体自 身的物质并储存能量的过程 异化:机体把自身物质进行分解,把分解物排出体 外并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一般成年人同化和异化作用相对平衡,儿童同化占 优势。
•
•
2.人体的机能调节
• (1)神经调节 • 基本方式是反射 • (2)体液调节 • 起调节作用的特殊化学物质就是激素
健康: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
二.学前儿童健康的标志
• •
• • • • • • • •
(一)生长发育标志 1反映生长发育常用的形态指标是:体重、身高、 头围、胸围和臂围等 2生理指标:脉搏、血压、肺活量 3运动素质指标:速度、耐力、肌力、协调性、 灵活性。 4心理指标:智商、情商 (二)患病率 群体:患病率指一个时间点上患病的人数占全 体人数的百分比 个体:某个孩子患病的频率 (三)死亡率 死亡无疑是最不健康的状态
(2)骨质 分骨密质和骨松质
• (3)骨髓 • 位于长骨的骨髓腔和扁骨的骨松质内 • 胎儿和幼儿全是红骨髓,具有造血机能。7
岁后,长骨骨髓腔的红骨髓逐渐变为黄骨 髓,失去造血机能,但当大量失血或严重 贫血,可恢复造血功能。骨松质中的永远 保持红骨髓,终生造血。
• 2.骨的成分和特性 • (1)成分,骨有有机物和无机盐构成,所以既坚 •
• 能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是染色体。 • 体细胞内的染色体 • 人类46个染色体,组成23对,其中22对是常染色体,
• • • • •
一对是性染色体,男女有别,女XX,男XY 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 受孕后精子和卵子结合,使受精卵由于细胞分裂发 育而损失一半的染色体得到恢复,保证了上下代染 色体数目的恒定,遗传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 染色体 染色体主要有DNA(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 因此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基因在每个DNA分子上存在着的许多决定生物性 状的基本单位。基因含有DNA片段,是遗传物质的 最小功能单位。基因控制生物体的各种性状,如高 矮、肤色、血型、免疫等。
硬又有弹性。 (2)儿童骨的特性,随年龄增长有机物越来越少, 无机盐含量越来越多。学前儿童的骨弹性大易弯 曲,所以要注意姿势。
• 3.骨的生长方式和发育 • (1)膜内成骨——直接从胚性结缔组织膜内形成
•
骨组织,使骨逐渐加厚变粗。学前儿童骨膜厚, 血管丰富,发生骨折易愈合。 (2)软骨成骨——长骨两端的骺软骨不断骨化成 骨,使骨骼变长,不断长高,当骺软骨完全骨化, 就停止长高。
第三节 学前儿童卫生学的研究方法
• • • • • • • • •
一.调查法 调查法是一种经典的卫生学研究方法,运用体检、访问、 谈话、问卷和考查等手段对群体儿童身心发展各项指标进 行测量,收集原始资料,并作统计学处理,进行分析和评 价,得出科学结论。 常用的调查法有追踪调查(纵向)和横断面调查(横向) 两种。 二.实验法 关键在于严格控制各种干扰因素,教育实验法,在教育教 学过程中通过控制条件,采用对比方法将实验组和对照组 进行比对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例“三浴锻炼” 三.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 行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四.行动研究法 通过实践来不断修正和充实解决儿童健康问题。
注意妊娠早期保护 合理谨慎用药 避免射线和污染(包括家用电器) 忌烟酒(被动、主动) 预防感染(风疹、水痘、疱疹、弓形体等) 孕期营养 平衡、科学、合理。孕后期适当控制避免胎儿过大。 孕期卫生及情绪 心情愉悦 清洁卫生(乳头清洗、勤换洗、衣服宽大舒适) 节制房事(妊娠头3个月和后7、8个月严禁房事,早期可 引起子宫收缩二流产;后期可导致早产和感染。中期也要 节制)
• •
作业:P31
第二章 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与保健
第一节人体的基本结构及基本生理特征
一.人体的基本结构 1.细胞:组成人体结构最小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大小形态各有不同。 2.组织:根据结构和功能不同可以分为四种
• A上皮组织,覆盖在人体表面和管腔壁的内
表面,主要有保护和分泌作用。 • B结缔组织,分布很广,皮下组织、脂肪、 血液、软骨等 • C肌肉组织肌细胞具有收缩功能,是人体动 力的来源。 • 有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三种 • 4.神经组织分布于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细胞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和传导,对人 体有调节作用。
•
• • • • • • •
二.优生措施 (一)避免近亲结婚 (二)提倡婚检 (三)最佳生育年龄和最佳生育时机 1.适龄晚育 女24-29周岁最合适 2.受孕时机 夫妇健康 戒除烟酒 孕早期避 免冬季(少阳光、空气质量差) 3.掌握排卵规律
(四)孕期保健
• • • • • • • • • • •
• (五)母乳喂养
产妇要尽早开奶,一般新生儿出生30分钟后 就可开奶,初乳极富营养成分和新生儿急需的 各种抗体。在出生2-3周内按需喂奶,3周后逐 渐养成按时哺乳。适当的啼哭是婴儿的运动, 但要注意孩子异常啼哭。
(六)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现象
• • • • • • • • •
1.生理性黄疸 一半新生儿出生后2-3天出现,至7-10天消退,属正常生理 现象。 病理性的出生24小时就出现,持续时间长。 2.马牙 有些新生儿的上腭或牙龈边缘有些灰白色的小颗粒,不必 处理,过几个月自行消退,忌挑马牙。 3.乳房肿大 有些新生儿(男女均有)出生数日后出现乳房肿胀,甚至 有乳液分泌(母亲的激素导致),一般2-3周消退。 4.女孩阴道流血 有些女孩出生2-3天,阴道排出少量血性分泌物,持续1-2 天 5.生理性体重下降 新生儿出生一周左右,因排出大小便及肺部和皮肤排出水 分,进食量少等原因,体重比初生时略低,约2周左右恢复
表现特征,两个隐性基因结合就成为显性, 隔代遗传亲戚婚配易显。 • C 伴性遗传病(性连锁遗传病)男女交叉 遗传
(2)多基因病(多个基因发生突 变) 多基因病不少属于常见病,如高血 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多基因 病与环境因素有关,亲属关系越近, 发病率越高。
第二节 优生
• •
一.计划生育与优生 优生学分2种,一是防止或减少有严重遗 传病或先天性疾病的个体出生,也称预 防性优生,消除劣质;二是促进体智优 秀的个体出生也称演进性优生,扩展优 质。 计划生育是国策,强国强民
3.器官
• 器官是人体内多种组织构成并具有一定功能的单
位,如心肺肝肠等
• 4系统 • 许多系统联系起来,成为能完成一系列连
续性生理机能的体系叫系统。 • 如消化系统由口腔、咽、食道、喂大肠小 肠、肝等一系列器官共同完成消化功能。
二.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
• 1.新陈代谢 指生物体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 • • •
(五)产前检查和诊断(自学P29)
• • • • •
• • • •
三.新生儿护理 (一)注意保暖,温度适宜 新生儿体温中枢神经发育不全,体温调节功能很差,适宜 室温20-22·C (二)保护皮肤 新生儿皮肤细薄柔弱,及易损伤感染,故皮肤清洁极为重 要。必须勤洗澡,做好准备工作,调好水温37-38C (三)保护脐带 脐带被剪后的创面易感染,在脐带脱落前要细心观察并消 毒。不随意揭开纱布,让痂自行脱落,不动手挖。无论痂 是否脱落都可用75%酒精搽脐带根部,每天一次。 (四)防止感染 在护理新生儿前先洗手,尽量减少不必要人员接触新生儿。 凡有病或带菌者严禁接触。母亲有感染症状要停止喂奶, 可用吸乳器吸出乳汁,经消毒后喂;被褥、衣服要勤换洗, 切忌亲吻新生儿。
学前儿童卫生学
潘扬
绪言
• • •
•
第一节 健康的概念
•
•
一.健康概念的演变 早期:无疾病,人或者是健康或者就是生病, 很绝对。 40年代:对社会起最佳作用的能力作为健康标 准,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健康可以 解释为社会化的个人完成角色和任务的能力处于 60年代:健康加入了情绪和快乐因素。 当今:对健康概念较为完整的认识应该包括三个 方面: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
二.与遗传病有关的知识
• • • • •
遗传病定义 遗传病:凡是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 物质在结构或功能上存在缺陷或发生突变,从而 导致的疾病,具有亲子遗传特征。 * 遗传病和先天性疾病 大多数先天性疾病是遗传病,但也有少数是在胚 胎发育中受某些环境因素影响造成。如,风疹病 毒感染导致的某些疾病。 *遗传病并非全部表现为一出生就具有的症状, 如苯丙酮尿症。 *遗传病与家族性疾病,显性遗传家族性疾病明 显,隐性遗传家族性疾病表现为散发。有些家族 性疾病并非均是遗传病,有时候是环境因素导致 的。如装修
三.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因素
• • • • •
• • •
(一)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化学、物理、生物) 环境因素有利也有弊 (1)化学因素 儿童从自然环境中摄取的化学物质过量 或不足均可受损。例,营养素过量超标, 铅、汞砷等元素超标中毒 (2)物理因素 温度、湿度、气压、气流、辐射、噪音 等。例 外伤也属于物理因素。
体细胞内的染色体体细胞内的染色体人类人类4646个染色体组成个染色体组成2323对其中对其中2222对是常染色体对是常染色体一对是性染色体男女有别女一对是性染色体男女有别女xxxx男男xyxy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受孕后精子和卵子结合使受精卵由于细胞分裂发受孕后精子和卵子结合使受精卵由于细胞分裂发育而损失一半的染色体得到恢复保证了上下代染育而损失一半的染色体得到恢复保证了上下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遗传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
第二节 学前儿童卫生学研究的对象 和任务
• • • • • • •
•
一.研究对象 学前儿童卫生学是以卫生学的原理为基础,研 究早期儿童教育中学前儿童身心健康问题。 二.任务 1.研究学前儿童健康、身心发育状况与与学前 儿童生活、教育环境之间的关系。 2.找出影响学前儿童身心正常发育和健康因素。 3.提出各项预防疾病,保护身心健康,促进生 长发育的卫生要求和措施 4.指导和总结托幼机构及家庭良好的卫生措施 及经验
•
(二)遗传病的种类
• 遗传不仅能遗传素质也遗传疾病。 • 1.染色体病 • 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的疾病 • (1)先天愚一多1条染色体 • (2)性染色体异常一性腺发育不全或两性 • 畸形
2.基因病 由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基因发生突 变所产生的疾病。 • (1)单基因病(单个基因突变) • a显性遗传,父母一方有病遗传50% • b隐性遗传,父母一方有隐性基因,本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