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科终末消毒制度(2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染性疾病科终末消毒制度
1、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应相对独立,病人在指定区域内活动,不得互串病房或随意外出。

2、传染病病房医院感染管理,除了按普通病房管理外,病房内部严格“三区”“两通道”,设有“缓冲间”,且应标识明确。

3、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不同病种分室收治。

疑似病人具有高度传染性或毒力强的菌株所致的感染病人应单独安置。

4、隔离病室门口挂隔离标志,入口应设缓冲间,病室内应有流动水洗手设施,设独立卫生间。

并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不同,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5、工作人员应严格防护规定着装。

工作人员从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应洗手→戴帽子→戴口罩(不同区域不同类别)→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应穿隔离衣或防护服→必要时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工作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去手套→消毒双手→摘掉护目镜/防护面罩→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于专用污染容器内)。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去口罩→去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离开清洁区沐浴、更衣下班)
6、非传染病区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进入传染病区时,应经传染病区
医务人员许可,并接受消毒隔离要求的指导。

进入传染病区的化验人员、会诊医师应严格遵守各项消毒隔离制度。

7、隔离衣应专室专用,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用过用后用含氯消毒剂500mg/l浸泡和擦拭消毒,出院、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8、病室内内要保持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在无人情况下每天用紫外线照射____分钟进行消毒,地面和物表(如凳、柜、门把手等)保持清洁、干燥,地面每天湿试拖地,抹布、拖把等清洁用具要专区专室专用、标记醒目,用后分别洗净、消毒(抹布用250mg/l、拖布用500mg/l含有效氯消毒液浸泡____分钟以上)、冲净凉干备用。

地面有明显污染时,用用吸湿材料随时去污、再用500mg/l含有效氯消毒液清洁消毒,对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支杆菌、细菌芽孢污染的物品用含有效氯2000mg/l—5000mg/l的消毒液浸泡____分钟以上)。

9、病人使用的一次性的盆、便器等保持清洁,个人专用。

10、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应进行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

11、每季度对感染性疾病科的空气、物表、工作人员的手、消毒液进行监测。

报告单存档(保管三年)。

12、严格陪客、探视管理制度,一般不设陪客、探视。

病情需要时,应由床位医师签“同意”意见。

对陪护、探视者先做好卫生宣教同时发放最基本防护用品等。

(如鞋套、口罩等)
13、病区产生的生活垃圾均视为感染性医疗垃圾,置双层黄色塑料袋中,进行有效封口后专人密闭运送。

严格做好医疗废物交接、登记等。

感染性疾病科终末消毒制度(2)
是指对感染性疾病科病房、隔离病房、手术室、实验室等环境进行定期和特殊情况下的消毒措施和规定。

终末消毒通常分为例行性消毒和终末消毒两种。

例行性消毒是指对感染性疾病科病区和周围环境定期进行消毒,一般建议每天至少进行一次。

具体操作包括清洁物品表面、地面、墙面和设备,并使用消毒剂对这些区域进行消毒。

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其对常见病原体的杀灭效果进行选择。

终末消毒是指对感染性疾病科病房、隔离病房、手术室、实验室等环境进行特殊情况下的消毒,如疫情结束、患者转出等。

终末消毒一般采用更强效的消毒方法,包括使用高浓度的消毒剂对所有可接触到的表面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无病原体残留。

同时,还需要对空气进行消毒,使用空气消毒机、紫外线灯等方式对空气中的病原体进行杀灭。

在终末消毒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消毒操作规范,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另外,应根据疾病传播途径、病原体的抗药性等因素确定消毒剂和消毒方法,确保消毒的效果和安全性。

终末消毒制度是为了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防止感染性疾病的传播。

通过制定和执行终末消毒制度,可以有效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提高医疗机构的防控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