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https://img.taocdn.com/s3/m/5b7e5458e2bd960591c67702.png)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1. 1971年7月,基辛格访问中国,随后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尼克松将访问中国,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2.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3.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4.建交热潮,外交僵局被打破,出现新局面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3.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2001年10月,上海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达成“上海共识”4.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前言: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采取抵制中国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国民党占据。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总结: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2.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使我国打破了长期的外交僵局,开创了外交新局面3.新时期我国外交致力于维护世界与周边和平环境,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中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揭开了中国与美、日关系的新篇章,中美、中日和平友好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利于中、美、日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它缓和了世界紧张的局势,对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新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
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处理与苏联、俄罗斯关系的不同点,并分析历史原因1. 不同点:前者与苏联结成同盟,承担必要的保护同盟的义务;后者是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的具体表现2.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敌视、孤立新中国的政策,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为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果实,在捍卫和平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新中国在外交上坚定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并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原创7: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原创7: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https://img.taocdn.com/s3/m/6288ff66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e.png)
1971年,首次参加联合国大会的 外交部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 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 会大厦的玻璃!” 你从乔冠华的大笑中感受到了 什么?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中国为什么能在20世纪70年代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材料一:多国代表欢呼 庆祝中国恢复合法席位
材料二:1964年到1967年,中 国相继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 打破西方核垄断。1970年,中 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顺利进入 太空轨道。
②为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④实力下降,在根与本苏原联因争:霸中国国③际从地整位体的上提打高破和外交僵局, 中处于守势地位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善国际地位。
1971年4月 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1971年7月 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2月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 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9年 中美正式建交签署《中美建交公报》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历史渊源 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中国 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当 时由国民政府代表中国。
联合国旗帜以及会徽
2.背景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 法政府,理应享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 国排斥在外,仍由蒋介石集团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3)为争取恢复合法席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长期努力, 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
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对推动国 际和地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29位外国元首、 政府首脑及联合国秘书长、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主席等3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高峰论坛, 来自130多个国家的约1500名各界贵宾作为正 式代表出席论坛。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https://img.taocdn.com/s3/m/144c22b3f524ccbff121846c.png)
1996至1999年间,美国向 台湾提供的武器装备总额达72亿美 元,是美国武器第二大接受国。2000至2003年 间,台湾从美国获得45亿美元的武器装备,是美 国武器的第三大接受国。
资料:美国对台湾的军售情况
包括F-16战斗机、E-2T型空中预警机、爱国者导 弹系统、“鱼叉”式导弹、远洋MSO扫雷舰、“毒刺”式 导弹、AH-1W“超级眼镜蛇”武装直升机、反潜巡 逻机、 “基德”级驱逐舰等在内的一大批 先进的武器装备
原因三 长期的对越 战争导致美国 经济衰退
中苏关系恶化
珍 宝 岛 武 装 冲 突
1958年苏联要求在中国建立长波电 台和联合舰队; 1960年,苏联片面撤走在华的全部 专家,同年,苏联在新疆挑起边境冲 突事件,中苏关系恶化; 1969年,苏军挑起珍宝岛武装冲突。 苏联在中国边境增兵百万,并威胁对 中国使用原子弹 这一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同中 国处于敌对状态。中国在国际关系上 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
家积 的极 睦发 邻展 友与 好周 关边 系国
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1996年4月26 日,中国、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 国元首在上海举行首次会晤。2001年6月14日,“上海五国”成员国元 首和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在上海举行会晤,签署联合声明,吸收乌兹别 克斯坦加入“上海五国”机制。15日,六国元首共同发表《上海合作组 织成立宣言》,宣布在“上海五国”机制基础上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上海 合作组织正式宣告诞生。上海合作组织在政治、安全、经济、人文等 领域开展合作,中国发挥着主导作用。
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目前, 已经有160多个国家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 中国已加入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银行、 亚太经济合作组、东盟10+3、10+1、国际银行、上海合作组织 等多个国际组织,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https://img.taocdn.com/s3/m/1aa72d6e2b160b4e777fcf19.png)
1972.2.28. 中美双方签订 《上海公报》, 这是经周恩来修 改过的公报底稿
1978年12月16,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美 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 交三原则(断交、撤军、废约)
1979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建树
3、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 和平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历史纵横p114) (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2001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合作组织第 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 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成立并参与上海合作组织 的活动
(二)、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1、原因
①、中美关系改善的促进; 日本: ②、日本对华友好政党和团体的推动; ③、田中角荣采取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 的方针 中国:改善中日关系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 和新中国建设的顺利开展
(二)、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2、经过
(1)、1972年秋,田中角荣访华,签署建交 联合声明; (2)、1973年初,中日互派大使,正式建交; (3)、1978年,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你如何展望中美关系的未 来?
材料1
中国的综合国力增 强,国际地位提高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落成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材料2
美国霸权地位 衰落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 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西欧和日 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
2001年10月,中国上海成功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 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 共同繁荣”。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https://img.taocdn.com/s3/m/4e2716054b35eefdc9d33313.png)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高考要求】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
【知识梳理】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背景:(1)由于的抵制,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被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
(2)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日益提高。
(3)广大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过程:(1)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
(2)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驱逐出去。
3、影响:(1)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2)表明联合国中力量对比发生巨变,中国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1、调整原因:工作重点转移到上来,实行。
2、外交目标:反对,维护世界和平。
3、重大建树:(1)积极开展以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参加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活动。
(2)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2001年上海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3)积极发展与的睦邻友好关系。
2001年,中、俄、哈、吉、塔、乌六国在开会,各国签署了《》。
该组织的性质是:以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意义:加强了中国与以及中亚各国的合作;中国在会上发挥了主导作用。
【疑难分析】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1)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客观原因: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对联合国控制作用减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大为加强。
(3)直接原因:新中国历来重视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友好关系,而第三世界国家在第26届联大上支持中国。
(4)历史原因: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按照国际法惯例,,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资格应顺理成章的由新中国政府接替。
2、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有哪些新发展?(1)首要目标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外部条件,由原先的重安全走向重发展。
课件9: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课件9: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https://img.taocdn.com/s3/m/3db29268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ce.png)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 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 弃权。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讨论 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的 提案,并通过了2758号决议,恢复中 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左图为决议通过时的联合国大会会场。
“中国人来了”
1971年11月8日,《时代》的封面文章这样写道 :今天,联合国要接受一 个来自新地区的代表团——中华人民共和国
尼
克 1979年1月1日,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在
松
访 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举行的招待会上祝酒, 华 庆祝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过程 1971 乒乓外交 1971 基辛格访华 1972 尼克松访华(开始) 1979 中美建交(正式)
李连杰
“美国人来了” 尼克松:“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 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 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 始了。” 周恩来: “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 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 年没有交往了啊!”
1.主要原因 外部条件:中美关系改善的促进 国家利益:经济利益和国家安全 2.过程 1972 田中角荣访华、建交
1972年中日复交后,日本对华外交的基点从意识形态、阵营政治转 到了和平友好和经贸关系上来。1979年12月,大平正芳首相决定对 中国提供以日元贷款为主的政府开发援助(ODA) 资金。其决策动机 包括:第一,促进中国成为更加开放的邻国;第二,促进日中经贸 关系;第三,对放弃战争赔偿的中国报答。
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前身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 1996年4月26日,中国、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 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首次会晤。从此,“上海五 国”会晤机制正式建立。
课件8: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课件8: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https://img.taocdn.com/s3/m/591d99cf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0a.png)
1972年2月28日,双方在上海 签署《中美联合公报》,阐 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 分和一个中国的原则。《中 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 着中美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 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④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1978年12月16日发表了《中美建交 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 一部分,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 交三原则(断交、撤军、废约) 宣布:1979年1月1日起,中美双方 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②旋风之旅_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1年7月,美国国家安全
事务助理基辛格访华,随后
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
布尼克松总统将访问中国,
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
基辛格秘密访华时与 周恩来握手
但却成了20世纪最出人意料 的外交新闻之一。
③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 1972年2月,毛泽东抱病会见尼克松
Hale Waihona Puke 中美关系的现状如何呢?对立、摩擦: 国家利益 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 价值观念
联系、合作: 高层会晤频繁 经贸往来密切 经济互补性强 合作领域广泛
阻碍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台湾问题
(二)中日关系正常化
1.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2.标志: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签署了 建交的联合声明
维和任务:中国维和军人
中国维和部队整装待发 在刚果(金)维和
胡锦涛会见安南 强调中国将加强国际多边机制
2000.9安理会常任理 事国首次首脑会晤 (美国,纽约,华尔 道夫饭店)
上海合作组织会徽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 :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 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6国总理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https://img.taocdn.com/s3/m/60fdca20192e45361066f5d8.png)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⑴1971年10月,在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众多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情况下,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以及中国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⑵1972年2月,在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要求的情况下,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确立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结束了两国二十多年对抗关系,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成为20世纪70年代我国对外关系形势转变的关键,为实现中日邦交关系正常化,打开我国外交的新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
⑶1979年,随着中美关系的不断发展,中美正式建交。
⑷1972年,在中美关系改善的情况下,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实现了中日邦交关系正常化。
接着,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许多国家纷纷同我国建交,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背景: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表现:⑴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外交;⑵积极参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如2001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形成“上海共识”,为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作出了重大贡献;⑶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如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确立了“以互信求安全,以合作求合作”的原则,对加强我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我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表现在:⑴建国初,将该政策灵活运用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⑵新时期,我国对该政策作出重大调整。
课件2: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课件2: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https://img.taocdn.com/s3/m/edb9d65a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49.png)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一次握手,跨越了最辽阔的海洋; 一次旅行,破除了最深厚的坚冰; 一份公报,震撼着世界的格局。 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的七天,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
①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②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③美苏争霸需要 ④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①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②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
维和任务:中国维和军人 中国在维黎和巴部在嫩队刚执出赴果行征黎(金任巴)务嫩维维和和
胡锦涛会见安南 强调中国将加强国际多边机制
2000.9安理会常任理事 国首次首脑会晤(美国, 纽约,华尔道夫饭店)
2005年9月15日,国家主席 胡锦涛在纽约出席联合国 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圆桌 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1)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 理事国之一。中国对联合国的筹建和成立做过重要 贡献。
(2)由于美国采取抵制中华人民共和共和国的政策,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 所非法占据。致使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长期得不 到恢复。
探究二: 中国为什么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3、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1996年9月,钱其琛副总 理兼外长在纽约联合国总 部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 约
上海APEC会议
上海合作组织会徽
互信求安全 互利求合作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 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 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 斯坦6国总理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历史的瞬间
乔的笑
永恒的记忆
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 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 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 大厦的玻璃!”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https://img.taocdn.com/s3/m/46267b5f77232f60ddcca15b.png)
美国阻挠,台湾占据。
2、恢复
原 因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力量的加强。
外交部副部长 乔冠华潇洒而 豪放的大笑, 被西方媒体描 述为:“震碎 了议会大厦的 玻璃!”
1971年11月1日
1、背景:
美国阻挠,台湾占据。
2、恢复
1971年10月 26届联大
3、意义 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此后,中国在国际事 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材料: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 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 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 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
说明: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面临西欧、日本的挑战 ,世 界霸主地位动摇;
材料: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河道中国 一侧的珍宝岛,中苏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 将已经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了冰点,中苏边境地区剑 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
2007年1月12日,联合国对美国和英国提出的有关缅甸问题 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举手投反 对票,该决议草案未能获得通过。
I am very happy.
“总统先生, 你把手伸过 了世界上最 辽阔的海洋 来和我握手。 22年没交往 了呵!”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1、50、60S中美关系:敌对、紧张
1971.7
1972.2
(破冰之旅)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1979.1
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
乒乓球在中美 建交史上扮演了 “破冰者”的角 色。而庄则栋是 “乒乓外交”中 的关键人物。
曾经在任期内访问过中国的美国总统 中美关系的 阻碍中美关系发展的 现状如何呢?
原创6: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原创6: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https://img.taocdn.com/s3/m/b40d754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03.png)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一次握手,跨越了最辽阔的海洋; 一次旅行,破除了最深厚的坚冰; 一份公报,震撼着世界的格局。 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的七天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美关系—— 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
朝鲜战争停战以后,中国希望美国从台湾海峡撤走它 的武装力量,缓和中美关系。
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的 阴谋。美国不仅继续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还发 动侵略越南的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
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
中国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外交基本断绝
2.缓和的原因 (1)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2)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3)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4)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 (5)经济发展缓慢,被日本、西欧反超。
“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
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
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 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
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
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建交提供法律基础。
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同时发表《中美建交公 报》,美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 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⑤1979年1月1日 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实 现正常化
三、中日建交
曾带给中国人民的是苦难和仇恨。 但改善与日本的关系有利于中国 的发展,更有利于亚洲与世界的 和平。
1.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及条件 (1)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美国谋求同 中国缓和关系的活动,却避开了日本政府,这种“越顶 外交”的做法,在日本引起强烈震动。 (2)日本许多对华友好政党和团体的推动:两国民间交 流日益加强,日本国内要求中日建交的呼声高涨。 (3)日本经济发展的需要。 (4)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精品课件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精品课件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https://img.taocdn.com/s3/m/3d1c879a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84.png)
-1-
首页
课程目标
时空观念
1.掌握我国在 20 世纪 70 年代和新时期取得
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和意义
2.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 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
正常化和新时期我国
外交政策调整对中国
和世界的影响
3.分析影响中国外交政 策变化的主要因素
一
二
三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原因 (1)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2)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 合国的合法席位。 2.概况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 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3.影响 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
二
三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背景
20 世纪 70 年代, 中 世界局 美 势发生 关 重大变 系 化,改善 正 中美关 常 系成为 化 两国的 共同要 求
经过
①1971 年 7 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 国,中美两国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 尼克松将访问中国 ②1972 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 方签署《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 走向正常化 ③1978 年 12 月,中美双方同时发表 《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政府承认中 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 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④1979 年,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 题目立意:本题考查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意在提升史 料实证的能力。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推荐五篇]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推荐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32170c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c5.png)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推荐五篇]第一篇: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
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中国新时期外交建树的具体活动,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二)过程和方法运用历史资料和历史照片,创设和再现历史的情景,使学生置身于历史发展的情境之中,体验与感悟历史。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等教学方式,对相关的史实进行梳理和归纳,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本历史线索和基础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7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局面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放眼世界,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世界局势,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重难点】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及影响【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教师:首先先来见证中国外交的两件大事:2014年11月联合国通过朝鲜人权决议案,中国等投反对票;2015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携夫人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
从这些图片中我们可以发现如今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日益重要的角色。
那么我们不仅要思考:新中国是何时能在联合国合法的行使自己的表决权,中美两国又是何时能进行这种友好的国事访问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走进今天的内容。
(过渡)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可知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国的外交形势比较严峻,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夹击下中国的外交陷入困局,那么我们又是如何打破困局实现拨云见日呢?(多媒体展示):第一篇章:拨云见日教师: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首先拨云见日打破困局的是我们恢复在一个国际组织的合法席位,即联合国。
必修1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必修1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https://img.taocdn.com/s3/m/d05fe11bf12d2af90242e6b2.png)
为什么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会失去呢?
建国初期由于美国采取抵制中国的政策,联合 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பைடு நூலகம்
1、联合国席位恢复的原因:
20C70S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阶 段 事 件 意 义
1971.4
“乒乓外交”
打开了两国交往的大门
1971.7 基辛格秘密访华 尼克松访华 1972.2 《中美联合公报》 1979.1 中美正式建交
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 联合国维和行动:
在刚果(金)维和
出征 中国维和部队赴黎巴嫩维和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 上海亚太经合会议(APEC会议): 上海共识: 新世纪、新挑战: 参与、合作、共同繁荣 上海APEC会议(2001)
为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 上海合作组织: 上海精神: 互信、互利、 平等、协商、 会徽(sco) 尊重多样文明 谋求共同发展
加强了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
谢谢大家!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中美关系发展的最 大障碍是什么?
台湾问题 南海问题
中日关系发展的最 大障碍是什么?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https://img.taocdn.com/s3/m/23922b95ddccda38366bafa3.png)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9.921.9.908:01:2008:01:20September 9, 2021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9日星期四上午8时1分20秒08:01:2021.9.9
-10-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问题1 问题2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中美关系的缓和,有利于中国应对苏联的威 胁,也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符合中美两国的利益,故A、C、D三 项说法正确;日本战后一直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中美关系正常化 推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故B项说法错误。
答案:B 点拨 中国急于改善中美关系的考虑有三个方面:一是改善中国的 国际地位;二是牵制和对付苏联的威胁;三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 国统一。
-14-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问题1 问题2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解析:由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方针来看,我国一直推行无敌国外交, 采取不结盟政策,排除A项;根据图中“亚欧经济合作组织”,可知我国 的外交不仅局限于亚太地区,排除B项;“和平鸽”战略中没有涉及联 合国,排除C项;根据图中亚欧、亚太、亚洲,可知“和平鸽”战略主要 致力于开展新型的区域合作,故本题选D项。
-8-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问题1 问题2
问题 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及国际关系产生 1 了哪些影响?
(1)对中国: ①打破了长期以来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促进 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②加强了中国同世界各国的联系,便利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 更大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有利于中国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 (2)对国际关系: 中美和平友好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利于维护中美两国人民的利 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的局势,对建立 新的国际关系起到积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1)广州市第113中学刘晖龙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理解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在联合国中应有的作用。
能归纳与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认识和理解国际关系变化的历史背景及相互关系,并能分析与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认识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目标,中国在联合国与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理解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努力,能解读相关的图文资料,加深对历史现象与本质的理解。
2、过程和方法(1)运用历史资料和历史照片,创设和再现历史的情景,使学生置身于历史发展的情境之中,体验与感悟历史。
通过谈话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对相关的史实进行梳理和归纳,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本历史线索和基础知识。
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与解读史料,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点燃学生历史思维的火花。
(2)从历史人物身上,感受风云跌宕的历史变迁,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的外交思想,以及他们的外交实践和外交智慧中感受政治家、外交家的风采,形成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情况,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形成学生开放意识和国际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和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及影响;2、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及影响。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及其重大成就。
三、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1、谈话式、讨论式、问题教学法等。
2、教学用具:制作的课件、有关的图片和影视资料。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最近中国国家领导人在联合国的活动导入新课:“2 008年9月2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并作主旨发言,全面介绍了中国消灭贫困取得的成绩以及为促进全球减贫事业所作的贡献,阐述了中国政府关于推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倡议主张,宣布了中国将采取的进一步行动。
”设计问题1、你知道到目前中国参加了哪些国际组织?中国在各种国际组织中活跃的身影。
反映了什么问题?那么,你知道中国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在联合国这个国际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的?以此导入新课第一目。
(设计意图:通过调动和鼓励学生从自己通过各种渠道所已经掌握的知识积极回答,集中学生注意力。
同时,通过教材及多媒体的历史图片,学生从而进入体验历史的情境,通过阅读问题,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运用历史资料,指导学生分析与解读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设计问题,为学生思维活动提供支点。
提高学生对历史现象与本质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2、讲授第一目“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引用历史图片,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时中国代表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大笑这一历史瞬间及教材P112联合国大会对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不同国家代表不同的神态与表情等相关资料。
教师设计问题2:(1)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什么是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教师用多媒体或者学案为学生提供有关知识或史料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按照国际惯例公认的原则,台湾国民党集团在联合国的代表已经丧失了代表中国人民的任何法律与事实的根据,应该立即从联合国所有机构中排除出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次致电联合国要求取消国民党集团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新中国的要求得到苏联、印度等国家的支持。
由于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极力阻挠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再通过以上材料情景进行问题探究3: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没有得到恢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回答,得出结论:未恢复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的阻挠。
鉴于课堂教学时间限制和学生实际,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和作相关的提示和点拨,学生思考回答,并由教师总结归纳。
此处着重解决问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有哪些?”师生一起探究历史现象和讨论,提升学生对历史本质的理解。
运用史料中有关为中国提出恢复在联合国席位的国家属于何种类型,说明什么问题。
帮助学生和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席位“是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结论。
教师设计问题4:到了20世纪70年代,世界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有哪些变化呢?(师生对话交流:一大批亚非拉新独立的国家成为联合国成员国,中国政府积极发展同它们的关系,这些国家积极赞成中国进入联合国。
美国感觉已经无法阻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但是美国就此甘心失败吗?(不是,美国抛出了”双重代表权”的方案)什么是“双重代表权”?(同意北京和台北都拥有席位)其实质是什么?(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结果怎样?(遭到了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3、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材料:1971年9月20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在美国纽约开幕,中国代表权问题再次成为会议的焦点。
在经过长达一周的辩论以后,10月25日晚11点20分,大会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支持中国的代表们全部起立,高举双手,用各种语言向会场四周欢呼:“我们胜利了”,“中国万岁”。
美国代表布什在表决后发表谈话说:“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了大多数联合国会员们的看法。
”师生共同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地位所产生的历史影响有哪些?学生在教师提示下全面理解并分析之。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教师提示从中国、国际方面进行分析与综合)(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指导和点拨,学生从所提供的材料中,学会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放手让学生自主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程,实现学生主体性地位和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讲授“中美关系、中日关系正常化”时,首先依据所已学习的知识,设计问题5: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的主要政策是什么?中美关系长期呈现出一种怎样态势?教师展示有关史料,设计问题6: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为什么会出现改善?(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学思之窗,并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史料:)(1)早在1967年,美国《外交》杂志发表了尼克松的一篇题为《越南战争后的亚洲》的文章。
文中写到:“从长远观点来看,我们实在不能让中国永远呆在国际大家庭之外。
”1970年9月,已经当选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对美国《时代》周刊发表谈话时说:“如果在我去世之前,有什么事情要做的话,那就是要到中国去。
如果我不能去,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去。
”这是他第一次以总统的身份公开表示愿意访华。
(2)1970年10月,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21周年的庆典上,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夫妇被邀请上了天安门城楼,与中国最高领导人一起检阅国庆游行队伍。
第二天,毛泽东与斯诺夫妇在天安门城楼观礼的照片发表在《人民日报》头版的显著位置。
两个月后,毛泽东再次接见斯诺并对他说: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
这实际上是毛泽东向尼克松发出了邀请。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要求学生用表格归纳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发展进程,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有关知识。
{1}试探之旅-- “乒乓外交”中美关系“解冻”当时正需要一个契机。
毛泽东和周恩来得知庄则栋和美国队员交往的事后十分重视,当即拍板,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由此开始了“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
{2}旋风之旅-- 基辛格秘密访华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但却成了20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
{3}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展示:用新闻报纸或多媒体技术展示周恩来与尼克松握手的照片。
1972年2月21日中午,在北京机场,摄影师摄下了这一历史的瞬间:身穿大衣的尼克松与夫人两人走出机舱门,当离地面还有三四个台阶时,尼克松微笑着伸出了他的手,急步朝离旋梯还有几步远的周恩来走来。
周恩来也把手伸出来,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在一片掌声中周恩来意味深长地对尼克松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
”尼克松说:“Iam very happy”(我非常高兴)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尼克松那震撼世界的历史性握手,使历史在一瞬间改变:中美关系乃至世界关系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
1972年2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
《中美联合公报》是中美两国签署的第一个指导双边关系的文件。
它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教师创设问题7:中美关系正常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促进日本与中国帮交正常化的直接因素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结合学思之窗和提供史料,学生从中美两国共同的利益分析出中美两国改善关系的原因。
从而在理论层面升华对外交政策制定出发点与目的的认识历史结论:“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影响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对教材和相关史料的阅读,用表格法归纳和总结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从当前中日关系问题入手,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与学生一道共同解决中日邦交正常化问题。
通过逆向思维,使学生不仅获取更多的知识,而且提高学生归纳、比较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通过对历史信息的提取,最后发现历史的结论,做到论从史出。
三、讲授“新时期外交的建树”,教师展示图片和史料:设计问题8:新时期的历史阶段我国工作重心是什么?制定外交政策的目标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为学生提供中国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图片和史料,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新中国外交建树之一“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这一历史结论。
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2001年,在上海举办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图片及史料(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包括亚太22个国家和地区,APEC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贸易额分别占世界总额的55%和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