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微介入村庄建设规划及其价值认知以贵州省黔西南州楼纳村胡家湾为例
探寻契合点

第41卷第3期2024年6月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Sciences)探寻契合点:乡村微治理的实践策略①以横村农居庭院美化项目的推进过程为例郭晗潇[摘 要] 乡村微治理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它是指在乡村日常生活中开展的精准㊁细致㊁有效的治理实践㊂近年来,乡村微治理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成为乡村治理研究的重要方向㊂本文以浙江省安吉县横村开展的农居庭院美化项目为田野考察对象,研究乡村微治理的实践策略㊂研究发现,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村两委采用了探寻契合点的策略:探寻国家发展战略与村民观念的契合点,并推动后者向前者趋同;探寻具体工作方式与文化本土性的契合点,消解乡村微治理过程中的阻力;探寻工作目标与村民利益的契合点,达到利益均衡,实现合作共赢㊂可以概括为观念趋同策略㊁消解阻力策略和利益均衡策略㊂乡村微治理的实践策略体现了多元治理主体的治理逻辑,呈现了乡村微治理的转型态势㊂[关键词] 微治理;乡村振兴;实践策略;农居庭院[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乡村微治理实践策略与有效机制的社会学研究”(23CSH086)㊂[作者简介] 郭晗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讲师㊂①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中山大学周大鸣教授的指导,特致谢忱㊂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我国乡村基层治理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革㊂过去以行政命令为中心㊁以集体组织生产为劳动形式的乡村治理结构解体,逐渐形成了农民自主组织生产㊁乡村基层组织承担公共事务㊁维系基层社会秩序的乡村治理结构㊂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构建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完善自治㊁法治㊁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促进农业强国建设和乡村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共同富裕㊂一㊁乡村微治理:研究视角与文献综述近年来,乡村微治理引起了学界关注,成为乡村治理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㊂乡村微治理是在乡村日常生活中开展的精准㊁细致㊁有效的治理实践,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㊂与一般意义的乡村治理不同,乡村微治理关涉乡村公共事务㊁公益事业㊁乡村社会秩序等与村民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不仅与国家战略㊁政策法规相关,还与乡土文化㊁村民行动㊁思想观念以及治理主体间的互动有关,如民间纠纷解决㊁乡村公益事业发展㊁乡村环境整治等,均属于乡村微治理的范畴㊂乡村微治理的策略是指在乡村微治理的过程中,治理主体间的互动方式以及采用的具体手段和方式方法㊂乡村微治理是精细化社会治理的重要形式与路径,也是乡村治理精准化㊁具体化和细微化的体现,是福柯所说 权力的末梢”(Foucault,1980:102)细微而又鲜活的呈现㊂当前关于乡村微治理的研究尚不多见㊂对于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总结相关研究成果㊂理论层面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内涵与价值研究两个方面㊂(1)阐述微治理的内涵㊂乡村微治理是治理理论在公众日常生活治理中的运用,其基本特征是精细化(包先康,2018)㊂微治理将乡村治理中自上而下的制度权力与自下而上的生活需求相结合,通过治理空间划分和治理单元下沉,推动乡村治理转型(丁波,2023)㊂(2)探讨微治理的实现路径与应用价值㊂微治理能够化解基层治理中自治和他治的双维困境(程同顺,魏莉,2017)㊂社区微治理通过制度赋权㊁社区赋权和技术增能等机制,可以促使社区单一权力结构得到改善(尹浩,2016)㊂实践层面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具体机制与对策建议两个方面㊂(1)分析乡村微治理的具体机制㊂例如, 村改居”过程中网格化管理模式所包含的微治理机制,在 开放空间技术”场景下社区微治理的新型治理模式等㊂也有学者基于 制度与生活”理论视角,分析乡村微治理的生成逻辑与运行机制㊂一方面,乡村微治理能够有效应对村民自治下沉的制度环境,回应村民差异化的生活需求,及时处理日常生活实践中的 微事务”;另一方面,微治理以村民小组为治理单元,构建 微共同体” 微网格”和 微组织”等内在要素,推动乡村治理共同体再造㊁治理方式重塑和治理资源整合(宁华宗,2014;丁波,2019)㊂(2)提供关于乡村微治理的对策与建议㊂刘桃和包先康(2021)通过对皖北W 村的个案分析发现,高额彩礼造成了农村家庭日常生活的困窘,并提出从秩序㊁福利两个层面建构一个由 宏”至 微”的多主体治理体系,以缓解农村高额彩礼带来的冲击㊂乡村微治理作为基层治理体系下沉和精细化的有效治理模式,能够实现治理主体㊁治理方式㊁治理内容和治理规则等要素的转变㊂已有研究提出的微治理分析框架,拓展了乡村治理研究的视野,对于有效应对村民自治下沉的制度环境㊁回应村民差异化的生活需求以及处理乡村治理中的 微事务”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㊂但当前关于乡村微治理的研究仍有不足之处㊂第一,相关经验研究不足㊂大部分研究关注微治理如何可能,集中于前端学理性讨论,少有人挖掘微治理具体实践的经验性后端,尤其缺乏对乡村微治理实践策略的研究㊂第二,研究区域和研究范围有待拓展㊂现有文献大多集中于城市社区微治理模式的运作过程和实践困境,对乡村微治理关注较少(丁波,2023),尤其是对乡村微治理的策略研究较少㊂策略因人因㊃701㊃第3期 郭晗潇:探寻契合点:乡村微治理的实践策略㊃801㊃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地因时而异,考察乡村微治理的具体策略能更深刻地反映乡村治理的过程与问题㊂本文以浙江省横村①农居庭院美化项目(属于乡村治理的具体事件)为例,采用实地考察㊁观察㊁访谈㊁座谈等研究方法,从中发现主体间互动的方式,进而总结提炼出乡村微治理实践中各行动主体的应对策略㊂二㊁项目缘起:从公共环境美化到农居庭院美化随着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农村居民开始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表现之一就是更加关注家居的舒适和美观,注重自家庭院的绿化和美化㊂在横村,可以看到家家户户的庭院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美化㊂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并不常见㊂经过实地调研,笔者了解到这是横村村两委统一组织㊁统一规划推广农居庭院美化项目的成果,而非村民自发自为的行动㊂考察横村的新面貌要从2005年说起㊂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在安吉县余村调研考察时,从认识论的角度首次提出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8月24日,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上发表了‘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一文,提出 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的观点, 两山”理念重要思想已见雏形㊂2017年, 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同时,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强化和凸现了 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的表述(黄承粱,2018)㊂至此, 两山”理念正式成为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㊂中国的 美丽乡村”建设发祥于浙江省,安吉县又是 两山”理念的诞生地,地处安吉县的横村在县级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参与 千村示范㊁万村整治” 十万农民饮用水” 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等项目,摘掉了 贫困村”的帽子,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提升㊂2021年,横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600元,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561万元㊂2015年伊始的美丽乡村建设是横村摆脱贫困㊁走向富裕的重要实践节点㊂时任街道农业农村办公室副主任的罗箭调任横村第一书记,负责调解横村村两委与村民之间的矛盾,主导横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㊂彼时在县政府的指导下,美丽乡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㊂横村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原计划只包含乡村公共环境的整顿,如整顿村庄整体环境㊁拆除违章建筑㊁ 五线”下地以及村庄公共环境绿化等㊂罗箭独具匠心地提出,在整顿公共环境以外,村民自家的庭院也要进行美化,以使横村整体上呈现出更加美观㊁整洁㊁宜居的村容村貌,农居庭院美化项目由此诞生㊂横村农居庭院美化项目由村两委组织规划,带领村民对自家庭院进行美化改造,①按照学术惯例,文中相关地名和人名已作化名处理㊂以与村庄美化后的公共环境相适应㊂有学者提出考察乡村问题的 制度与生活”理论视角,其中,制度是以国家名义制定并支撑国家各个层级和部门代理人行使其职能的正式制度;生活是社会人的日常活动,既包括各种权宜性生产的利益㊁权力和权利诉求及生活策略和技术,又指涉相对例行化的民情和习惯法(肖瑛,2014)㊂类似横村这样由村两委出面,有组织有计划地带领村民美化自家庭院的现象,实质上是乡村权力对村民日常生活的介入㊂村两委作为制度的代理人,是乡村微治理的主体之一,其与另一个乡村微治理实践主体 村民,在推进农居庭院美化项目这一具体的乡村微治理实践过程中,会有什么样的互动,各自的策略又是怎样的呢?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以行政命令为中心㊁以集体组织生产为劳动形式的乡村治理结构中,农户与村集体的利益冲突并不突出,政府的意志与决策往往能够顺畅地得到贯彻㊂乡村治理结构转型之后,乡村基层组织的功能转变为承担乡村公共事务㊁维系基层社会秩序,功能的转变必然伴随着工作方式和实施策略的转变㊂显然,村集体的治理目标与农户的利益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需要在二者之间找到契合点以弥合这些缝隙㊂那么,横村在开展农居庭院美化项目过程中,是怎样找到这些契合点的呢?三㊁观念趋同策略:探寻国家发展战略与村民观念的契合点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推行,乡村的发展策略也有所转变㊂这种转变不是向 农业主义”或 农村偏向”发展策略的简单回归,而是在城乡协同论的基础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 重点论”(叶敬忠,2018)㊂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农村社会转型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这不仅意味着价值取向的改变,也是社会行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改变(文军,2017)㊂国家层面希冀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恢复乡村的主体性,展现乡村文化的独特性㊂中国农民自古以来追求的是 私”的利益,即只关心自己家庭的利益而不是社会的利益(林语堂,1988:184)㊂因此,探寻国家层面的乡村发展战略与农民个人层面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之间在观念上的契合点尤为重要㊂在农民经济收入大幅提高之后,营造美观㊁舒适的居家环境无疑也是 追求美好生活”的题中之义㊂罗箭到横村任第一书记时,已经认识到要想克服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重重阻碍,就必须让村民意识到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思想与村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是一致的㊂罗箭为何提出进行农居庭院美化呢?他认为,在县级政府和村两委的领导下,横村的公共环境已经达到美丽乡村的基本要求,但村民的一些生活需要并未得到真正满足㊂开展农居庭院美化项目的最初灵感源于上级领导在横村视察时的一次对话㊂㊃901㊃第3期 郭晗潇:探寻契合点:乡村微治理的实践策略㊃011㊃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在上车的时候他(领导)问了我一个问题,他说你觉得现在(乡村)最突出的矛盾是什么?我觉得现在我们能够提供给老百姓的需求,老百姓都有哪些需求,我们没办法去满足㊂(2019年8月21日,横村村两委办公楼,罗箭)罗箭认为这种需求就是村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其中包含了对优美的乡村环境的需求㊂在公共环境基本建设完成后,村民私人居住环境的建设同样重要㊂老百姓需要的不仅仅是漂亮整洁的公共环境,也关注自身能够获取的利益㊂罗箭提出必须将生态环境建设与老百姓的实际利益挂钩,让他们真正理解美丽乡村建设可以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㊂我们浙江老百姓渴望发展,文化经济发展欲望很强,从逻辑关系上老百姓是能够接受的㊂环境搞这么好,有这么好的环境才能有后面的经济发展业态,做零售之类的㊂那么环境就是我们家有资源,资源越好以后你们的财富越多,老百姓很接受㊂我把环境保护好了,弄漂亮以后可以赚更多的钱,就是资本,白话就这么说,老百姓是绝对能够接受的㊂(2019年8月21日,横村村两委办公楼,罗箭)当村民接受了优质的环境资源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的理念后,美丽乡村的建设就会顺畅得多㊂有学者认为,乡村中超出家庭的功能性组织运转的基本逻辑是克服内部的分离力量,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将组织力量内化到村民心中,让村民对功能性组织产生文化上的认同,使村民认为这个组织是 我们”的组织(贺雪峰,2007)㊂罗箭就采取了这种策略,将 美化环境”这种游离于农民群体之外的观念转变为 大家”的观念,村民养成保护㊁美化环境的习惯之后,横村村两委与村民之间的观念就会趋同,矛盾自然就迎刃而解了㊂农居庭院美化项目的推行是横村村两委为村民谋福利的一次具体实践,也属于乡村微治理实践㊂在项目推行初期,横村村两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资金支持,村两委出钱补贴农居庭院建设,每个家庭1000元,农户自行选择庭院内部绿化设施㊂横村妇女主任张兰对具体做法做了详细的说明:我们村班子开会,决定给每户人家做一个花坛,每户补贴1000块,在外面上班没空做的,村里会帮着做㊂如果村民认为自己的美化意识比较好,想做一个3000块或4000块的,除村里补助的1000块外,其余的钱要自己出㊂(2019年8月15日,横村村两委办公楼,张兰)横村80户农户每一户都得到了村两委1000元的庭院花坛补贴㊂村两委还给每一户发放了两个木箱或铁艺花坛及免费花种,用来装饰庭院㊂这种资金支持让村民切身感受到了美丽乡村建设为他们带来的实在利益,有益于加强村民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与支持,寻找到国家发展战略和村民 追求美好生活”在观念层面的契合点,使后者向前者趋同㊂横村村两委实施趋同策略时还采用了许多具体的工作方法㊂例如,为了进一步深化村民的观念,在农居庭院美化资金支持的基础上进行了知识普及与审美教育㊂这项工作由横村妇女主任张兰分管,她分享了自己的具体做法:培训是学习,只有通过培训才能把上级领导的思想观念传递给村民㊂要有人来听,但是没工资他们怎么会来,不可能的㊂我们以前是发一点肥皂㊁牙膏或者毛巾等㊂后来因为有了绿化㊁美化庭院的观念,我们就不发这些实用品了,而发洒水壶㊂你们家种花了是要洒水壶的对吧?或者给一些其他有关庭院绿化的东西,如花籽㊁一盆花㊂另外,我们每年都要开运动会,运动会的奖品也是这样,得一等奖的村民发大一点的花,得二等奖的村民就发小一点的花㊂(2019年8月15日,横村村两委办公楼,张兰)为了深化村民的庭院美化观念,张兰将各种活动的奖品和礼品都换成了与庭院美化相关的实用物品,将庭院美化融入村民日常生活㊂在使用这些奖品和礼品的过程中,村民会深化对庭院美化观念的认知㊂村两委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并没有采用行政命令㊁强行灌输的工作方式,而是引领㊁培育村民的审美观念,使其与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一致,再进一步将审美观念转化为农居庭院美化行动㊂也就是说,找到国家乡村发展战略与村民对美好生活追求之间的契合点,尽量使二者趋同,是农居庭院美化项目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基础,也是乡村微治理的具体策略㊂四㊁消解阻力策略:探寻工作方式与文化本土性的契合点在项目启动阶段,村两委的工作策略是着力探寻国家乡村发展战略与村民对美好生活追求之间的契合点,尽力使二者趋同㊂通过宣传教育㊁资金支持㊁免费发放物资等方式,使村民认同国家的乡村发展战略,在行动上乐意配合村两委㊂在全村实施农居庭院美化项目这个问题上,村两委与村民达成了共识㊂进入项目实施阶段,当乡村权力介入村民的日常生活时,不可避免出现矛盾与冲突㊂在项目具体运作的过程中,村两委采用的工作方式既需要符合国家乡村发展的政策目标,也需要考虑到乡村社会的文化本土性问题㊂探寻工作方式与文化本土性之间的契合点,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阻力,缓和乡村微治理主体间的矛盾冲突,是乡村微治理的实践策略之一㊂在中国乡村社会的现实生活中,面子机制是日常交往的主导控制机制(赵锋,2016)㊂在村民彼此相识的熟人社会中, 爱面子”是常见的现象,也是中国乡土文化的特质之一㊂村两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的工作方式与 爱面子”的本土文化特质相契合,有益于项目的顺利推进,横村村两委正是采取了这一策略㊂为了进一步落实农居庭院美化项目,横村村两委在2016年出台了一项 美丽家庭”长效管理评比政策:每个自然村由业主管理委员会成员㊁党员志愿者㊁生产队长㊁㊃111㊃第3期 郭晗潇:探寻契合点:乡村微治理的实践策略㊃211㊃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妇女队长等10人组成绿化卫生评定小组,采取村与村之间交叉评比的方式,每个季度按照 美丽家庭”长效管理评比表的标准为每一户农居庭院打分,并根据得分情况评选出一㊁二㊁三等奖(所有农户都会获奖),张贴在村内告示栏,给予一等奖200元奖励㊁二等奖160元奖励㊁三等奖120元奖励,奖金从村两委拨付的自然村管理经费中支出㊂村两委及业主管理委员会主动协助得分最低的住户查找原因并帮助整改㊂横村村两委制定具体工作策略时充分考虑到村民既 要面子”,又不能 伤面子”㊂将每次 美丽家庭”评比的结果张贴在村口的公告栏是罗箭的想法,这与他之前做小学教师的个人经历密不可分㊂学校的各项考试与考核均会进行排名,罗箭将他之前的生命经历有机联系到目前的工作中,现在的工作方式是他早期人生经历的一种积累性结果(李钧鹏,2011)㊂奖惩不是目的,排名结果 很难看”才是奖惩制度起作用的根本㊂排名出来以后,排在最后很难看,所以对老百姓有刺激㊂老百姓呢,这个钱他不是很在乎,关键是面子上的事情,因为每个月的排名都贴在广场那里,老百姓稍微看看,我家一等奖,你家三等奖㊂所以这个机制建立了,他(老百姓)都要面子,关键是这个面子㊂(2019年8月8日,横村村两委办公楼,罗箭)罗箭将 爱面子”的本土文化特质融入具体工作中,促进庭院评比活动的进行,在村民中形成浓烈的 比学赶帮超”氛围㊂有学者认为,面子是一种 社区性货币”,通过正向的褒誉机制和负向的排斥机制可以实现社会治理㊂ 面子”丰厚的人,能从村庄社会中获得很高的声望评价; 面子”贫乏的人,会被社会边缘化(董磊明,郭俊霞,2017)㊂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横村,村民很在意每次评比的排名,他们真正在意的不是金钱奖励,而是希望能够挣到这种 社区性货币”㊂虽然各奖项之间金额差距不大,但是 面子”就是最好的激励机制㊂妇女主任张兰在设置奖金金额时是这样想的:我觉得差距不用拉得太大㊂因为大部分农户其实基本上是差不多的㊂差距拉得太大了,怕起副作用㊂最后一名是三等的,其实一二等是奖了,第三的不是奖了,对吧?我说也要有钱的,但是不要拉得太大㊂(2021年1月8日,张兰家,张兰)金钱刺激不是最终目的,对生活水平较高的横村村民来说,奖金的激励作用并不明显㊂排名的结果张贴在村口告示栏,排名在前会给村民带来 脸面”,获得高声望评价才是村民的内在追求㊂因此,村两委最终的决定是获得一等奖的家庭奖励200元,获得二等奖的家庭奖励160元,获得三等奖的家庭奖励120元㊂如果相差太大,有的人会觉得我们其实只相差一点点,你家一等奖我家三等奖,相差一两百块钱的话,有可能会起副作用㊂特别是有的人可能素质不太高,我钱这么少,你钱这么多,可能会把垃圾扫到大路上,这种情况也会有㊂当时我们提出来差距小一点,每户人家(平均)多一点,弄得好的多几块,弄得不好的少几块,但是你都在扫地,这个钱是要给你的,对吧?这样相对来说副作用少一点㊂(2019年8月16日,横村村两委办公楼,张兰)奖项金额差距不大也有利于保护村民的 面子”,使村民不会因为一个评比活动彻底丧失 面子”,成为乡村的越轨者,进而影响村庄的稳定性㊂面子机制的社会治理功能作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微观领域,横村村民蔡淑芬在农居庭院评比活动中从三等奖上升至一等奖的故事就深刻体现了面子机制的乡村治理功能㊂蔡淑芬原先在距离横村一公里的转椅厂上班,2014年退休,有个儿子在县城工作并结婚,平时主要生活在县城,周末偶尔回村看望父母㊂蔡淑芬的丈夫管理着一个装修工程,工作比较忙,蔡淑芬平日在家打麻将㊁侍弄花草㊂她特别喜欢吃自己种的菜㊂在第一次 美丽家庭”评比中,蔡淑芬得了三等奖,但是她认为自家的地扫得很干净,应该得一等奖,于是她给张兰打电话询问原因㊂张兰首先肯定了蔡淑芬的勤劳,同时向她解释了评比表的规定㊂我说我每次去的时候你(指蔡淑芬)是蛮勤劳的,经常看见你在扫地㊂我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㊂我就把评比表拿出来,评比表不是有扣分项么,基本分是100分,加分项是10分 加分项是庭院美化和绿化,比如说你家种了一些新品种,特别赏心悦目的,加10分㊂(2019年8月16日,横村村两委办公楼,张兰)接到蔡淑芬的电话后,张兰当即拿出了她的评比表一一对照,查看扣分的原因,并给当时负责打分的横村业主委员会主任张东明打电话,询问得到三点扣分原因㊂一是蔡淑芬家有生锈的铁衣架,影响美观;二是菜地里的塑料薄膜被风吹得很响,同样影响美观;三是她在公共区域种南瓜,属于破坏绿地㊂尽管蔡淑芬家的庭院打扫得非常整洁,但因为上述扣分只能得三等奖㊂不能获得高分的另一个原因是没有加分项,也就是蔡淑芬除了村委统一给每家农户做的庭院美化项目外,没有额外对庭院再做绿化与美化,所以没有拿到额外加分㊂横村业主委员会主任张东明告诉笔者,他去检查的时候大部分农户都能够做到包干的公共区域和自家庭院干净整洁,这并不是难事㊂基本项大部分农户都不会扣很多分,但是附加分就很难得到了㊂在张兰找出蔡淑芬没有获得一等奖的原因后,张兰是这样解决争议的:后来我就打电话,说了这三点,她说是这样的是吧 后来她也没说什么,因为这是事实㊂我后来也跟阿姨(指蔡淑芬)说,这个菜你就这次收掉,下一次不要种了㊂这个是村里公共绿地,不然下一次分数又要扣掉了㊂这种蛮简单的整治,老百姓很重视的 面子很重要的,我们村里的人其实都㊃311㊃第3期 郭晗潇:探寻契合点:乡村微治理的实践策略。
城中村改造的深度剖析与成功案例分享

城中村改造的深度剖析与成功案例分享在城市发展的滚滚洪流中,城中村改造成为了一个极具挑战性且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
推进“城中村”改造要实现建筑形态改造与社会形态改造的有机结合,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可持续推进我国城中村改造。
一、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城中村,恰似城市机体上一块极为特殊且显眼的“补丁”,这里确实存在着一系列极为棘手且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基础设施严重匮乏,这直接致使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面临诸多不便,比如水电供应不稳定、道路状况极差等;环境卫生的糟糕状况更是触目惊心,垃圾随意堆积如山、污水四处横流,严重影响城市的外在形象;而治安隐患更是如同威力巨大的定时炸弹般,时刻威胁着社会的安稳与和谐。
这些严峻的问题,不但极大地制约了城市向更高层次、更优品质的进一步发展,而且还显著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
故而,尽快对城中村实施全面改造,全力提升其整体面貌和各项功能,无疑已成为当下最为紧迫、最为关键的首要任务。
比如一些城市的城中村长期未得到改造,不仅导致城市建设难以推进,阻碍了城市的现代化步伐,而且还因治安等问题使居民缺乏安全感,对城市的吸引力也大打折扣。
因此,对城中村进行改造,提升其整体面貌和功能,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先谋后动与统筹兼顾的战略意义先谋后动着重突出的是在付诸实际行动之前,务必展开深入且全面、细致的谋划工作。
我们必须对城中村的每一处细节都展开极为细致的调研与深入的分析,其中涵盖土地利用的具体状况、人口的具体构成、房屋的具体结构以及产业的分布情形等等诸多方面。
唯有在全方位充分掌握了这些详实信息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制定出极具科学性、合理性且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
而且这种精心的谋划绝不仅仅只局限于当下的状况,而是更要深度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实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有力确保所制定的改造方案具备强大的前瞻性以及可持续性。
统筹兼顾则明确要求我们必须坚决打破部门与部门之间、领域与领域之间的种种界限,要完全从城市发展的整体大局出发,全面综合地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关键因素。
黔西南州实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路径与制度创新研究

黔西南州实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路径与制度创新研究作者:吴雪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20年第02期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在新时期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基于此,以黔西南州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黔西南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包括提高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维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继而探讨了黔西南州实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路径的策略,包括立足全域旅游的核心命题、坚持产业发展的关键路径、实施因地制宜的发展规划、构建全面参与的振兴机制,最后从管理制度、资产制度以及金融制度3个角度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制度创新问题。
引言2011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这意味着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城市人口高于农村人口的现象,标志着我国社会发展步入了新阶段。
与城市经济的持续繁荣相比,乡村发展出现了严重的滞后性,“三农”问题成为困扰我国发展的首要问题。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已经成为新时代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黔西南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一)提高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症结,西部地区作为经济欠发展地区,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更为严峻。
贵州近年来虽然发展态势良好,经济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受经济基础薄弱的影响,仍然属于欠发展省份,而黔西南州则是贵州省内的欠发展地区,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压力。
2018年,黔西南州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30 407元,位居全省第四,处于中游水平,而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则仅有9 485元,位居全省第六,处于中下游水平,城市、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为3.21。
而同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 066元,高出黔西南州37.8%。
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黔西南州“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

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黔西南州“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12.16•【字号】州府发〔2014)1号•【施行日期】2013.12.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黔西南州“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州府发〔2013〕43号各县、市人民政府,义龙新区管委会,州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的意见》(黔府发〔2013〕26号),为确保我州“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扎实有序推进,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向乡(镇)以下延伸,大力攻克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等制约瓶颈,着力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突出矛盾,切实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大力实施黔西南州“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六项行动计划),力争用5到8年时间,建成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美丽乡村,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工作原则(一)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农民利益保障。
农民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切实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障农民的政治、经济、社会权益。
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切实解决农民群众反映最普遍、最迫切的民生需求,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调动农民积极参与发展,做到乡村基础设施群众共建、共管、共用。
基于SWOT分析的新农村建设对策研究4500字

基于SWOT分析的新农村建设对策研究4500字摘要:目前,有关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主要集中在背景研究和宏观层面上的实现路径上。
在国家已经提出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前提下,各地更需要微观层面上的理论研究。
以凤凰村为例,对凤凰村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运用SWOT研究方法,对凤凰村新农村建设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并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对策研究。
毕业关键词:凤凰村;SWOT分析;新农村建设;对策中图分类号:F325.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1-0031-02一、基本情况西乡乡凤凰村位于乡政府的腹心地带,辖6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2 636亩,2006年全村总人口1 471,共427户,耕地面积2 018亩,其中:水田面积2 020,旱地68亩,人均耕地1.37亩,人均纯收入3 709元。
凤凰村主要以种植粮食为主,通过多年的经验证明只是单一的种植粮食不能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必须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才能增加农民收入。
从2002年开始,在当地农业部门的引导下,凤凰村逐步探索种植优质葡萄和优质稻,尝到甜头的农户开始大面积种植葡萄、优质稻,2006年种植面积达到600亩,每亩产值都在5 000元以上,其他水果和经济作物近100亩,粮经比例达到了2∶1。
二、凤凰村新农村建设的SWOT分析(一)优势分析(Strengths)1.区位优势明显。
凤凰村位于西昌市城郊,距西昌主城区12公里,距火车站12公里;礼太路(镇道)贯穿全村,雅攀高速公路与凤凰村六组临近,机耕道贯穿全村各社,交通便利。
2.农业资源得天独厚。
西昌市地处安宁河流域中段,是攀西地区的腹心地带,具有充足的光热、水、气资源条件;空气透明度好,年温差小,日较差大;由于冬温不低,春温回升快,所以还具有物候期早的优势。
凤凰村土壤肥沃深厚,适于多种农作物生长,是西昌市重要的水果、蔬菜和优质粮食生产基地。
3.农户的生产积极性高,科技意识强。
实例谈贵州省村庄规划

实例谈贵州省村庄规划一、贵州省村庄发展现状及村庄特征1、现状贵州省是经济基础薄弱,自然条件较差的农业省份,村庄的形成与分布均与耕地资源及其传统的耕作方式,民族习惯紧密联系,受山地多、耕地少、土地资源贫瘠等自然条件限制,村镇人口规模普遍偏小,且非常分散,村镇落后面貌的改变步履维艰,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存在很大的困难。
发展与交通紧密联系。
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不能有效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造成劳动力大量流向沿海地区。
从而带来“空心村”、“留守老人和儿童”等一系列问题,间接影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地理特征(1)分布散,规模小,发展水平较低(2)民族文化浓郁,小聚居,十里不同风(3)自然景观优异,区域特征突出贵州省村庄分布广阔,地理环境各异,民族文化多彩、建筑风格迥异,村庄布局也大都不同。
3、问题(1)经济底子薄,财力支撑不足(2)生态脆弱,资源与环境约束力强(3)文化危机(4)规划管理水平相对落后(5)外部和内部竞争激烈4、形成的主要原因(1)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水平不高,阻碍城乡一体化进程(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融资渠道单一(3)农村基础设施整体水平不高,特别是环境设施和民生设施建设滞后(4)基础设施利用效率低下二、贵州省村庄规划编制状况及反思1、编制状况贵州省村庄规划一直伴随着村镇规划编制进行,规划编制工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代。
(1)在计划经济背景下的村镇规划编制(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初)(2)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村镇规划编制高潮时期(1994—2002年)(3)在“五个统筹”与“科学发展观”背景下村镇规划编制改革时期(2002年至今)2、编制存在的问题当前贵州省在村庄规划建设中,采取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等活动,在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增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但缺乏系统的村庄建设规划势必暴露问题:1)村庄规划编制的方法单一、规划内容简单雷同2)村庄建设缺乏认真的研究3)村庄规划建设偏重村容村貌整治,忽视了产业发展4)忽视培育自主增长机制5)忽视观念更新、偏重物质投入贵州广大农村缺少的是人的观念更新、素质提高,然而在村庄建设中对项目、资金投入研究的多,对人的观念更新、素质提高等研究的少。
2023年公务员(国考)之申论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

2023年公务员(国考)之申论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大题(共5题)一、材料四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一些农村出现不少闲置房屋,Z市不少地方着力探索盘活利用闲置农房发展乡镇产业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取得良好成绩,为此,Z市发展研究中心组织调研组进行了专题调研。
位于东湖镇新泉村的新泉中学,因优化农村学校布局,多年前已不再办学,老教学楼被列入闲置房屋,有︰人提议拆掉建住宅,但村两委最终统一意见,拆掉“太可惜”,还是应该盘活利用,壮大村集体经济。
东湖镇―产荼历史悠久,周边茶农集中,老房子联手茶产业,能发挥盘活利用的效益。
村两委确定了发展方向为主营茶产业、发展茶文化,通过镇里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公开竞拍老楼使用权。
泉江茶业有限公司竞拍租下来,改造成了专题博物馆,让更多的人到这里感受功夫茶的历史文化积淀,2017年11月,茶叶博物馆正式开放,曾经凋敝的老屋重焕生机,博物馆入口处的接待台是用老房子的木楼梯板搭建;二楼的品茶室,还能看出原先教学楼的格局模样;楼梯拐角墙上完整保留着当年捐资兴学的石刻铭文。
同时作为青少年茶文化教育基地,博物馆还常举办特色研学活动,“去年接待游客三万多人次。
”茶业有限公司郑董事长说。
经镇村牵线搭桥,博物馆与村里的专业合作社、农户定点合作,与200多户茶农结对,帮助他们实施绿色无公害茶叶种植管理,“每斤40到60元的收购价,比以前高出一截。
”茶农老周说。
从闲置教学楼到茶文化综合体的蝶变,折射出闲置农房盘活后“包袱变财富”的改革之路。
2018年8月,Z市出台有关办法,明确规定农村范围内在集体土地上的建造、产权合法清晰、处于闲置状态且能够安全使用的房屋及其配套设施(主要包括农户闲置住宅房、村集体闲置用房和原卫生院、学校、站所︰等闲置房屋)。
实施加固,修缮后可进行旅游、休闲等三产开发利用。
一座占地500多平方米,长期闲置的私塾老建筑。
多年无人问津,被村民堆满了杂物,成了村容村貌整治中的一处“死角”。
2024年公务员(国考)之申论过关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

2024年公务员(国考)之申论过关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大题(共12题)一、(4).结合给定资料,以“文明的养成,重在_______”为题,题中画线部分自拟,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联系实际,观点鲜明、正确,分析深入、合理,语言流畅,字数控制在800-1000字。
(分数:40)【答案】二、材料七2020年,A省计划在全省推广餐饮分餐制,使用公镇公勺。
该省B 市于4月初制定并实施了《餐饮分餐公筷公勺分餐夹使用规范》,并拟将其作为全省地方标准予以发布。
值得注意的是,《规范》极为细致,操作性很强:“公筷外形尺寸应当明显区别于其他备用筷,其长度比普通筷子长3-4厘米,便于取食,避免混用;在公筷公勺上宜印制‘公筷(勺)’的标识或提示语;公筷公勺和私筷私勺之间宜通过造型、质料和色彩来区分;公筷公勺宜为红色或白色,明显区别于其他备用筷”。
在推广和使用中,B市还明确,餐饮经营者应提供公筷、公勺和分餐夹,消费者应“积极配合”“自觉使用”。
据B市有关单位负责人介绍,这一政策是分类分步实施推进,从大、中型餐馆入手,逐步向集体聚餐场所、小型餐馆拓展延伸。
市文明办、市场监管局、商务局持续加大对各餐饮单位落实公筷公勺分餐夹情况检查指导力度,不按要求设置摆放的要立即整改。
据统计,实施首月,公筷公勺在全市3600余家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推广实施,成为城市用餐的新风尚。
近期,这股刚刮起来的“餐饮新风尚”出现了消退的迹象。
记者走访B市多家餐饮企业发现,部分店家曾经悬挂、张贴或摆放的提示牌或提示桌卡已经“黯然褪色”,甚至不知所踪。
在一些餐企,公筷公勺、分餐制处于“不反对”“不提醒”“不敢说”的随意状态。
如果消费者不提出使用公筷公勺,餐厅不闻不问。
一家餐馆经营者介绍说:“开始,我们会特意在餐桌上多摆放一双公筷,虽然没有烫金字‘公筷’但这双筷子会比普通筷子长出一段来,客人也很容易区分。
但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公筷用着用着就不知去向了。
在楼纳的未来乡村探索

在楼纳的未来乡村探索作者:***来源:《中华手工》2020年第04期建筑賦能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新区楼纳村扶贫亮点:高校建造大赛为乡村振兴带来可行设计知名规划师、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建筑院校牵头调研,发掘和提升当地产业特色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田园梦想。
伴随着中国近些年的乡建热潮,许多设计师、投资人、企业家等都纷纷投身于乡村。
这种快速的介入,使得许多原本无人问津的乡村一时间备受瞩目,乡村的命运在发生着转变。
从封闭到融入,这种转变或许是蜕变,也可能是巨变,乡村开始直面大资金、新技术……蕴含文化宝藏、精神血脉的中国乡村将走向何方,许多乡村驻足在发展的十字路口。
我国的“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为中国乡村发展指明了道路,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楼纳的乡村实践便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产生的。
它倡导以设计引领乡村,用设计、文化、艺术与媒体的力量,实现乡村建设的转型,留下田野,守住乡愁,用建筑师的集体力量,探究中国未来乡村的发展之路。
楼纳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新区,是一个布依族、苗族特色村寨。
这里有原生态的自然山水、传统乡村的宗祠文化,同时也面临空心村、留守儿童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楼纳国际建筑师公社位于楼纳村大冲组,作为楼纳村整体发展的一个触点,聚集着国内外知名建筑师、艺术家、文化学者、文化品牌等,输出着他们共同的智慧。
面对逐渐“苏醒”中的广大乡村,楼纳国际建筑公社提出了设计、文化、艺术引领下的“未来乡村”这一课题,期待参与到楼纳国际建筑师公社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建筑师、艺术家、文化学者等回应这一主题。
作为楼纳村的发展引擎,公社服务于整个楼纳的16个村寨。
并且“一村一大师——楼纳乡村振兴计划”以知名规划师、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建筑院校牵头调研、策划,为楼纳16个村寨研究乡村环境整治的设计导则,发掘和提升当地产业特色,为当地注入新的社会文化资源,带动村民生活品质和经济收入的提升。
这对整个楼纳或者黔西南来说,是一个触媒,而设计也只是其中一个引发一系列连锁式变革的点。
黔西南州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

关键词:传统村落 :保护体系;经济价值
中 图 分 类号 :TU982.29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2—1675(2016)21—0333—0l
1 编制《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
依据 《传统村 落保 护发展规划编 制基本要求》(试行),编制保护发展 规划 ,要坚 持以保护为主 、兼顾 发展,尊重传 统、活态传承 ,符合 实际 、农 民主体的原则,注重多专业结合 的科学 决策 ,广泛 征求 政府、专家和村 民 的意见,提 高规划 的实用性和质量。在规划中充分体现天人合一 的理念 , 保持传统村落 的完整性 、真实性和延 续性。黔西南州兴仁县 巴铃镇百卡 村卡嘎布依寨 已编制 静传统村落保 护发展 规划》,兴义市南盘江镇南龙 村、兴义市泥凼镇堵德村 、册享县 丫他镇板万村正在编制 《传统村落保护 发展 规划》,贞丰县挽 澜镇兴农村 、贞丰县 平街乡花江村 、册 亨县弼佑 镇 秧佑村今年进入第四批中国传 统村落 名录 。
(构)筑物 ,参考 (呖 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 求 (试行)》提出 [3]邱扶 东,马怡冰.传统村落文化遗产 保护研究综述与启示【JJ.中国名城 ,
点,评估其历史、艺术 、科学 、社会等价值。对各种不利 于传统 资源保护 的 游 。可借鉴郝堂村、濮塘村和沙溪村的成功经验和做 法,因地制宜发展传
因素进行分析,并评估这些 因素威胁传统村落 的程度 。
统村落特色 产业和旅游,促进传统村落 经济 、社会、文化 的协调 可持续发
(3)明确保护对象 。依据传统村落调查与特 征分析 结果,明确传统资 展 。
建材发展导 向 2016年 11月
交流 园地 (贵州省黔西南州住房和城 乡建设局)
丁奇-村庄规划理念、方法及案例分析2013

第一阶段(29人日)
(2012.12-2013.3) 选择5个村庄,其中拾 村报住建部试点 村、镇约谈领导干部8 次
第二阶段(18人日)
(2012.4) 进村2次,筹划进场调研 计划 约谈村、镇干部、村民 代表、企业法人3次,45 人次
补充调查
2013年5月10-9月底 形成初步方案后,根据黄副省长调 研意见,住建部、省住建厅、相关市 镇部门以及村民意见做多次现状补充 调研,并核实项目建设可行性(选址、 规模、成本、资金落实)。
副省长调研批示 省级审查
市级领导部门意见
项目补充调研
1 村庄调查
(3)、调查内容与深度
村庄调查内容应包括涉及村庄生产生活的所有方面; 调查深度应尽量通过调查达到数据齐全、与空间有关的资料能够尽可能精确地落在现 状图纸上。
改善住宅绿化 清洁水塘 建设下水管 增设垃圾桶 改善道路照明 建设自来水设施 污水集中处理 道路硬底化 打通道路 拆除危房 拆除临时建筑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3.00% 9.00% 36.00% 5.00%
60.00% 55.00%
其他 工业发达
调查的方向并准备调查问卷。
• •
村庄基本情况
地质地貌、气候水文、资源条件等; 面积、人口、收入;
……
• • • • • •
相关规划
《西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西昌市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第十二个 五年规划(2011-2015年)》; 《邛海—螺髻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5)》; 《西昌市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 年)》; 《西昌市安哈镇旅游发展规划(20132020)》; 《西昌市安哈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基于微介入与边界效应理论下的细纳村民宿改造

基于微介入与边界效应理论下的细纳村民宿改造作者:阮志超乔会杰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66期【摘要】贵州省细纳村是一个区位优势独特,自然资源相对完善的少数民族村寨,这里的少数民族大多是布依族。
在国家大力发展乡村振兴与乡村建设下,被选为未来乡村的示范点。
2011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对楼纳村周边包含细纳村的未来发展寄予了希望。
细纳村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建设资金的投入使用,扶贫帮农,曾经的贫困村现已摇身变成示范村,在2015年成为120个最美休闲乡村之一。
在乡村振兴的政策下,同时也采取了建筑师责任制,通过设计引领乡村振兴,探索乡村的发展模式,对贵州省其他乡村发展起到借鉴、示范作用。
“一村一大师”也可以衍生出“一村一高校”“一村一品”“一村一产业”等主题。
以建筑师为主导介入乡村改造与乡村设计,并且以建筑为主导,来激活乡村的独特吸睛点。
建筑师们汇聚一堂,集思广益,对细纳民宿的设计与整体规划的发展出谋划策,探索出一条乡村发展的正确并合理的阳光大道。
设计师不仅仅要具备匠人的精神,还要有乡土情怀与赤字之心。
乡土情怀就是对乡村的一种精神寄托,是一种每个人向往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方式,也是对理想生活的一种追求。
家家门前有水,户户庭院有花,小桥流水人家一样的乡村,浓浓的乡土情怀,牵动着离家远去的游子的归心似箭之情。
乡土情怀是设计师们对乡村进行改造时,留给村民的精神食粮。
【关键词】细纳村;民宿;微介入;边界效应细纳村(布依族)民居有楼房、半楼房和平房数种。
半楼房一般采取后半部是平房,前半部是楼房,布依族石头寨,半部是平房,右半部是楼房的建筑格局。
楼房和半楼房建筑是布依族传统建筑形式。
楼房上层高,住人,下层低,圈牲畜,古称“干栏”,或称“麻栏”。
它的结构简单,形式美观,适用于南方山区的地形特点。
在房间布局中,堂屋后壁设神龛供奉祖先,左右两侧分隔成灶房、寝室、客房。
室内设有火堂,供一家人取暖炊薪。
2017全国优秀村镇规划案例集-优秀村庄规划案例

村庄规划优秀案例集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城阳乡杨坪村村庄规划项目概况编制机制编制内容村庄类型:规模较小的村庄·区位位置杨坪村位于固原市东部,彭阳县城东南部,城阳乡东南部,距离彭阳县城约25公里,距离城阳乡约12公里。
彭镇公路穿村而过,交通条件较为便捷。
·规划范围本次改造提升规划范围分为两个层面:村域范围与村庄建设用地范围。
其中村域面11.49平方公里,村庄建设用地面积244亩。
·制定村规民约本着村民自治,发扬民主的原则,制定村规民约:·建房应服从统一规划,手续必须齐全,不得损害四邻利益;·严格执行建筑风格,保护好现有建筑物;·新建建筑必须服从统一规划,坚决反对我行我素;·不乱扔垃圾、乱排废水。
将村庄提升的各项工程制度化。
村内积极发挥带头领导作用,组织村民有序高效的投入到村庄建设工程中。
·加强宣传普及用农户喜闻乐见的顺口溜、宣传画、标志、标语等形式,引导农民保护家园环境,自发形成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
农房建设管理要求·延续北方民居的建筑组合特点传承原有主房、院落、围墙、辅房等空间组合关系,同时主房设置坡屋顶改善室内保温条件。
·增植庭院绿化,美化庭院景观庭院空间增加乡土果木和花卉,优化庭院的景观效果。
·选取当地材料与装饰特点现状屋顶为各种琉璃瓦,墙面为粉刷涂料、瓷砖,门窗为铝合金或塑钢、木构门窗,大门采用金属外粉刷涂料居多。
建筑整治应选取当地性价比较高的材料,在节省经济投入的同时保留地域特色。
农房建设管理要求示意图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王家岔连片村庄村庄规划项目概况编制机制编制内容村庄类型:连片编制村庄·区位位置本项目用地所含两个行政区,主要用地位于王家岔乡,少部分用地位于宋家沟乡。
·十村联动、整体发展、突出特色由传统分散建点的建设模式,向集中建带、连带成区转变。
以两侧山体为基底,打造“一廊三心十点”的立体空间结构。
农村荒沟开发成功案例

农村荒沟乡村建设的典型案例实践2020年清华建筑学考研的建筑学基础355考察了乡村建设相关题目。
近年来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其兴起的时代背景、发展概况值得我们探究学习,其对建筑学发展促进作用值得我们关注。
回答好该题目,优秀乡村建设的案例的分析不可或缺,此处通过三个乡村建设的案例对读者进行抛砖引玉的引导。
1. 楼纳建筑师公社楼纳国际建筑师公社项目位于贵州兴义市义龙新区楼纳村的山谷之中,占地面积约1500亩。
它是CBC建筑中心在楼纳发起的一场关于未来乡村的探索,楼纳国际建筑师公社以国内外知名建筑师社群为核心群体,希望用设计、文化、艺术与媒体的力量,探索适合楼纳的未来乡村发展模式,实现乡村建设途径的转型。
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公社试图探索并输出适宜乡村、面向未来的设计、建造技术和生活方式。
这里聚集了崔恺、西泽立卫、承孝相、李兴钢等知名建筑师的作品。
这些作品体现了设计引领下的的中国本土乡村美学意图,并对乡村聚落的形态产生和生长逻辑进行整体控制,定义未来乡村的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
项目建设包含露天音乐广场、世界建筑大师工坊、CBC国际学院、乡村露营基地、建筑师精品民宿等。
2.莫干山民宿实践莫干山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
其山峦连绵起伏,风景秀丽多姿,景区面积达43平方公里。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开发者结合了乡村生态旅游这一热点,将民宿作为体验乡村生活的平台,与村落自然共生,将这种生活方式引入莫干山度假村,挖掘更高的商业价值。
莫干山乡村建设以尊重地域文化差异为基础,保护和利用当地的传统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鸦片战争后引入的西方建筑文化,形成了类型各异的风情民宿。
主要分为以西方建筑风格为主, 适当结合本地建筑风格, 进行了“中西合璧”的改造的“洋家乐”民宿和继承了当地传统乡村建筑风格的中式民宿。
“洋家乐”民宿中比较典型的建筑风格有哥特式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风格和折衷主义风格等。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法国山居、裸心堡等。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全州村级规划实施工作的意见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全州村级规划实施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2.14•【字号】州府发〔2011〕3号•【施行日期】2011.02.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全州村级规划实施工作的意见州府发〔2011〕3号各县、市人民政府,州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顶效开发区管委会:我州村级规划工作,经过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各有关部门和规划编制单位20多个月的艰苦努力,已于2010年12月基本完成了1068个村、51个社区的规划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我州新农村建设绘就了蓝图。
为使规划落到实处,经研究,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村级规划在农村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真按照规划实施农村各项建设。
要广泛宣传好村级规划的意义、作用和成果,大力推动规划的实施,强力推进农村各项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坚持以规划指导和推动农村建设和发展,对于改善农村群众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十分重要。
按照村级规划开展农村各项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有序发展,加快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有利于更多的农村群众享受到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有利于促进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扩大农村群众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进程,整体改变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提升广大农村的文明水平。
各县(市)人民政府、顶效开发区管委会要采取有效的宣传方式,组织相关部门、乡镇、村组干部、村民认真学习本辖区内的村级规划,了解和掌握村级规划的内容,以促进村级规划的实施。
二、基本原则村级规划的实施,要坚持以下原则:(一)坚持规划指导建设的原则。
经批准后的规划具有法定性、权威性和严肃性,是农村建设、发展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农村所有建设都必须以规划为指导,按规划来办。
论黔西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 共 贵 州 省 委 党 校 学 报 2 0 5( 1 5期 ) 0 6. 总 O
思 想理 论 双 月 刊
: 西 南 i 舍 主 义 靳 农 柯 建 设 i [ 仑黔 i 州 兴义 5 2 o ) 黔 6 4 o
摘 要 : 的 十六 届 五 中全 会提 出了 建设 社 会 主 义新 农村 的重 大历 史任 务 。黔 西 标 准 和要 求 相 比 , 有 很 大 差 距 , 有 下 党 还 还 南是 一 个 贫 穷落 后 的 布依 族 苗族 自治 州 。在 这 样 的 自治 州 建设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 面临 列 因 素 和 问题 制约 着 全 州 农 村 的经 济 繁 的 困 难 和 问 题 比 发 达 地 区 要 多得 多, 样 的 现 实 , 需要 我 们站 在 全 局 的 高 度 提 高认 荣 和社 会 稳 定 。 这 既 1人多 地 少 , 困 面 大 , 民增 收 后 . 贫 农 识, 又需 要 我 们 结 合 州情 找 出 问题 , 究 对 策 , 清 思 路 , 快 发展 。 本 文 论 述 了黔 西 研 理 加 南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 并梳 理 出相 应 的 问题 , 出 了加 快 黔 西 南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设 劲 不 足 。 黔西 南 是 一 个 典 型 的边 远少 数 提 民族 农 业 州 , 业 人 口2 o 6 6 , 总 农 8 46 人 占 步 伐 的 对 策措 施 。 人 口的9 .7 ,少 数 民族 人 口占 全州 总 O % 5 关 键 词 : 西 南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设 对 策措 施 黔 人 口的4 I % ,全 州贫 困人 口有 2 多 万 2 7 4 O 中图 分 类 号 :3 文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9 5 8 ( 0 6 0 一 (] —
公共政策视域下新农村建设途径选择的逻辑理路

公共政策视域下新农村建设途径选择的逻辑理路
杨远来
【期刊名称】《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09)002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世纪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国当前的一项重大公共政策.本文基于公共政策的视角,探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价值取向是通过公平和发展追求现代文明,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公共政策的设计要实现以科学发展观为基本目标的转向,并尝试性构建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途径选择体系,即以资本型政策、分配型政策、再分配型政策、伦理型政策、规章型政策为内容的具体公共政策群.
【总页数】4页(P80-83)
【作者】杨远来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01
【相关文献】
1.公共政策视域下的政府自利性问题探析——基于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的考察
2.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与劳动力转移互动的途径选择和对策分析——以甘肃省为例
3.数据赋能视域下高校精准资助的逻辑理路探析
4.国难教育、社会创伤记忆与国家形象建构——爱国主义教育视域下日本侵华史料研究的逻辑理路
5.教育援助视域下东南亚“汉语+职业技能”教育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19)05-0134-05 收稿日期 2018-02-08摘 要 从环境心理学的兴起、发展、基础认知3方面探讨了其与微介入的密切关系,指出微介入式村庄建设规划可用该理论创新诠释的观点。
结合乡村公屋界定,分析了公屋作为我国最小行政单位之公共设施对不同村民群体均有的积极功效,提出可将其规划建设提升至促进我国社会文明进步与稳定基石高度的观点。
其后以贵州省黔西南州胡家湾为例,阐述了其微介入式村庄建设规划,介绍了其乡新特色的公屋更新方式,并解析了公屋对村庄建设规划及其村庄未来发展具有的综合示范、健康引领、刚性对标、重振乡风等4方面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 微介入 环境心理学 公屋 村庄建设规划 楼纳一村一大师Abstract From the rise, development and basic cognition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we discuss it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micro-intervention, and point out that micro-intrusive village construction planning can be interpreted by this theoretical innovation. Combined with the definition of rural public housing, we analyze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public housing as the smallest administrative unit of our country on different village groups, and propose that it can upgrade its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height of social civilization and stability in China. Then, taking Hujiawan, southwestern Guizho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we elaborate its micro-intrusive village construction plan, and introduce the new public housing renewal mode of the township, and we also analyze the public housing development plan for the village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village. It has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four aspects: comprehensive demonstration, health guidance, rigid benchmarking, and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civilization.Keywords Micro-intervention,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Public housing, Village construction planning, One Village One Master in Louna village王之羿 | Wang Zhiyi 李伟成 | Li Weicheng 万 敏 | Wan Min公屋微介入村庄建设规划及其价值认知——以贵州省黔西南州楼纳村胡家湾为例Public Housing Micro-intervention Village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Its Value Cognition: Taking Hujiawan,Louna Village, Southwest Guizhou Province as an Example当今的村庄建设规划面临着诸多考验,如何在规划中凝聚地域精神?如何通过较少干涉取得更大规划功效?又如何通过规划提高村民素质和乡村公共治理水平等,通过植入乡村公屋进行微介入式的规划设计不失为一种好的求解。
这种以公屋为媒的微介入式规划设计,不仅可唤醒村民的公共精神,激发乡村社会活力,且因符合乡情、承接地气而易于操作实施,故而是实现乡村以点带面发展、可持续而又经济高效的重要途径。
1 微介入与环境心理学关联考察本文所提“微介入”规划设计思想是受吴良镛先生的城市有机更新理论中有关小尺度更新问题的启发[1],结合清华大学建筑系王路教授的延伸阐述发展而来的[2],笔者对此的理解为:所谓微介入式规划设计,是对空间对象的某一小尺度因素或单方面问题进行适当的改变或优化,从而极大提升相关空间环境品质甚至“针灸式”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规划设计方法。
环境心理学是没有“微介入”这种提法的,但若将两者进行关联考察,我们发现微介入甚至可与其珠联璧合而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深入探究微介入,我们认为其与环境心理学至少还存在以下3方面关联。
①环境心理学从20世纪60年代末兴起以来便与微介入有紧密关系。
例如,该学科早期有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便是环境噪声问题。
工作环境中噪声会使工人分散劳动精力,从而影响人的工作状态,如果噪声得到控制,人们的工作效率也会得以提高[3]。
“噪声”处理便成为营造适宜工作环境、改善工人心理健康以至极大提升生产力的重要微介入手段。
②认知是环境心理学最为基础而又核心的理论,而不少环境心理认知便起因于微介入[4]。
如一定陌生空间环境可通过植入核心使用人群熟悉的“痕迹”来微介入式拉近人们对空间的情感,唤起该类群体对以往的回忆,变陌生的抗拒为亲和,进而促进人们对空间的认知。
环境心理学中采用诸如此类微介入的方法来改良空间认知的案例不胜枚举。
如国外唐人街通过挂红灯笼来体现其空间的中华文化属性,医院通过中性色彩来营造安详、肃静氛围,快餐厅通过符合基本功用而又不太舒适的座椅设计来提高经营效益等。
微介入成为赋予心理暗示、改变心理认知基础的重要手段。
③环境心理学的新近发展也越来越重视微介入手段的应用。
该学科发展出对绿色行为、生态自我、环境潜意识等的新近研究中,注重以微小的绿色行为、微观的生态细节、个体潜意识等微介入来凝聚生态环境保护的大局意识[5]。
如商店通过塑料购物袋的收费以减少白色污染,城市通过完善慢行系统以减少温室效应,社区通过放置旧衣回收箱以减少资源浪费等。
可以说,微介入在环境心理学的前沿发展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微介入与环境心理学的兴起、发展甚至理论根基有如此多的联系,这不仅为微介入找到了理论根源,也为微介入式的村庄建设规划诠释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野。
2 公屋及其环境心理学功效所谓公屋即是乡村聚落中供村民使用的公共性建筑物,传统村落中的公屋一般为祠堂、庙宇、凉亭等。
由于乡村聚落规模较小,服务人口不多,故而相应的公屋建筑面积亦不大,但其对村民的精神作用却不可小觑。
下面我们从不同村民群体、行为规范、群体凝聚力3方面对公屋所能产生的环境功效给予认识。
①乡村聚落是生活、生产高度复合的自然与社会综合体,其间合理布设的公屋可为不同村民群体提供休憩、交流与议事等空间,142图1 石墙布瓦木构架图2 总体规划图图4 公屋及庭院剖视图(图例:1生物滞留, 2花车令狐站, 3山地运动 ,4农业体验,5令狐公屋(12号老屋),6地景畅想,7趣味菜园,8农事体验,9田间乐,10金浪起舞,11中心场坝,12观景平台,13鲜蔬创意,14廊桥书屋,15公共厕所,16小猪快跑,17鲜果作坊,18独山远眺)图3a 院坝改造导则由此对不同群体村民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
如,公屋可为日常劳作者提供信息交流,可为儿童提供集体监管,还可成为村干部的议事与学习场所。
故而公屋是对不同村民群体均有一定影响力并具有积极而又正能量效应的公共设施,不同群体村民的心理需求亦可在此各得其所。
②我国农村历史上便有依靠乡贤积极带动实现乡村自治的传统,通过村干部的言传身教与以身作则以及老年尊长者儒雅得体的行为示范,公屋可发挥其对各类村民群体的行为规范功效,形成能示范影响他人的从众行为,从而带动乡风文明的发展。
由此而论,作为我国最小行政单位公共空间之公屋,其正能量功效之高,甚至可将其规划建设提升至促进我国社会文明进步与稳定基石的高度。
③公屋对所有村民群体均有一定凝聚力。
不同的人群处于同一空间活动,会增进彼此交流,提高人际关系紧密度。
公屋作为村庄规划的微介入手段有利于村民民主权力的实现,成为联结乡村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精神纽带,从而凝聚乡村个体精神合力,并激发出更多的、积极有益的集体思想和行为。
公屋对乡村聚落有如此多的积极作用,这促使我们在贵州省黔西南州楼纳村胡家湾的村庄建设规划中给予运用,以冀探讨一种具有良好社会与环境心理功效、重点突出而又易于操作实施的村庄建设规划模式。
3 案例背景及其微介入规划设计思想呈现3.1 案例背景楼纳村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区顶效镇,习近平同志于2011年5月8日曾到此考察,留下了建设社会主义特色村寨的嘱托,故而该村是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的少数民族村寨之一。
受此感召,2016年3月,住建部所属的《城市环境设计》杂志社(UED )彭礼孝主编发起成立“楼纳国际建筑师公社”,其后于2017年又邀请了18位全国著名的规划、建筑学者与大师对楼纳各村寨进行一对一的规划设计,亦即“一村一大师”计划,图3b 传统与新建筑改造导则图3c 厕所改造与种植导则华中科技大学李保峰教授团队荣膺领衔其中的胡家湾,由此开启了我们以公屋为媒的微介入式村庄建设规划探索之旅。
楼纳村布依族人口占72.4%,是由16个自然村构成的少数民族中心村,本次规划的胡家湾则是其中最小而又唯一的汉族聚落,故而也可谓是少数民族中的“关键少数”村组,其总规划范围仅有18.75hm 2,有31户120人。
该村祖上约在清下半叶由遵义令狐家族分迁而来,文革错乱致使其“令狐”祖姓被简单粗暴地改为“胡”姓,故而这也是一个典型的宗亲式传统聚落。
村中民宅依马鞍山、白龙山之山脚一东一西呈带状分布,中间夹峙着村组所属农田。
其内建筑新老间杂布局,被弃置他用的老建筑一般为合院形式,吸收了当地布依族的“石墙布瓦木构架”风格特点(图1)。
村民们守候在弃置的老屋旁,用颠簸于城乡之间挣来的收入,建造并生活在近现代渐成的功能容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