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练】上海民办沪东外国语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经典习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玻璃杯中装有适量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里装进水越多,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B.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里装进水越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C.用嘴向杯口吹气,杯里装进水越多,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D.用嘴向杯口吹气,杯里装进水越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A
解析:A
【分析】
玻璃杯中装有水,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是杯子和水一起振动;用嘴向杯口吹气时,是杯子里的空气柱振动;振动物体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AB.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子和水一起振动,杯子里装进水越多,杯子越难振动,杯子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A正确、B错误;
CD.用嘴向杯口吹气,杯子中空气柱振动,杯子里装进水越多,空气柱越小,空气柱越容易振动,空气柱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杯子里装进水越少,杯子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C、D错误。

故选A。

2.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A.音调是否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
B.响度是否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C.音调是否与发声体的长短有关
D.音色是否与发声体的结构有关C
解析:C
【分析】
声音的特征有三个:即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取决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距离;音色是取决于发声体本身的一种特性,一般利用音色来辨别物体。

当用同样的力吹细管时,同时不断的剪短细管,使得细管内的空气柱逐渐变短,振动变快,振动的频率变大,所以其所发出的音调会变高,故该实验是为了研究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长短的关系。

故选C。

3.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叙说正确的是()
A.超声波在水中比空气中传的快、传的远
B.次声波就是没有传声介质,使人听不到的声音
C.超声波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
D.超声可以越过一定厚度的真空向前传播A
解析:A
A.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所以超声波在水中比空气中传的快,故A正确;
B.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所以人听不到。

但声源振幅不一定小,故B错误;
C.超声波是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不是根据传播速度来定义的,故C错误;D.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A。

4.唐代诗人张继留下的诗并不多,但一首《枫桥夜泊》伴随苏州城,伴随寒山寺流传千年。

在《枫桥夜泊》中曾写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下列对钟声的解释正确的是()
A.钟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
B.钟声是由钟体的振动产生
C.钟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钟声是通过水传到诗人的耳朵B
解析:B
AB.钟声是由撞击钟体,钟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正确;
C.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错误;
D.诗人听到的钟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诗人耳中的,故D错误。

故选B。

5.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B.响度是否与声源振幅有关
C.音色是否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D.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D
解析:D
A.卡片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这个实验不是用来探究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故A 不合题意;
B.要想探究响度是否与声源振幅有关,那么要轻拨和重拨木梳的齿,改变木梳齿的振幅,不是快拨和慢拨,故B不合题意;
C.探究音色是否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那么要改变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故C不合题意;
D.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快拨时木梳齿振动快,频率大,音调高,慢拨时木梳齿振动慢,频率小,音调低,所以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
这是探究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B.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C.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低
D.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A
解析:A
A.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故A正确;
B.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些,故B错误;
C.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高,故C错误;
D.物体振动产生超声或次声,人耳不能听到,故D错误。

故选A。

7.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B.有一种声纹锁。

只要主人说出暗语才能把锁打开,这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C.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D.中高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种措施是防止噪声产生A
解析:A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符合题意;B.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才能把锁打开,这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中高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种措施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

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膜上粘一片小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该实验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D.在月球上做该实验将不能看到光点的晃动C
【分析】
(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3)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真空不能传声。

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说明声音的振动引起纸杯振动,即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固体棉线传播的。

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在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故做该实验不能成功,不能看到光点的晃动。

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如图所示的小姑娘正在拉二胡,二胡是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

关于二胡演奏过程中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由弦振动产生的B.二胡发出的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C.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二胡发出的优美声音一定不会成为噪声A 解析:A
【分析】
(1)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中传播。

(3)我们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其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4)从物理学角度出发,噪声是由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从环保角度出发,不管声音是优美动听,还是杂乱刺耳的,只要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的,都可以称为噪声。

A.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由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中传播,故B错误;
C.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弦振动的振幅越大,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故C错误;
D.根据从环保角度出发的噪声定义可知,一切干扰人们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在有些情况下,二胡发出的声音也可以成为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10.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从有效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是属于()A.控制噪声源B.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
C.保护受噪声影响者D.控制噪声的音调和音色A
“禁止鸣喇叭”标志牌是不允许鸣喇叭,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选A。

二、填空题
11.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是因为______能传播声音;小华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3s后听到回声,则小华距山崖大约______ m。

(在空气中声速为340m/s)水(或液体)510
解析:水(或液体) 510
[1]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

[2]因为声音传播到山崖的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所以
1
3s 1.5s
2
t=⨯=

s
v
t
=得小华距山崖的距离为
340m/s 1.5s510m
s vt
==⨯=
12.根据声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学习物理要学会利用书籍的信息进行反思,并从中获取新的信息。

如关于声音的速度,以前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15℃时空气中的是340m/s。

”从描述中可以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_________和_________有关;
(2)当音调或响度改变时,示波器上所显示的_________也会改变。

图中给出了相同时间内两个不同音调或响度的发声体A和B振动的波形。

其中_________的音调高,而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_________是乐音的;
(3)人们根据超声波_________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声呐装置,运用它可以探测海洋深度、测绘海底的地形。

超声波声呐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温度介质的种类波形A甲方向性不能
解析:温度介质的种类波形 A 甲方向性不能
(1)[1][2] “15℃时空气中的是340m/s”,“15℃”指明温度,“空气”指明介质种类,说明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和介质的种类有关。

(2)[3]波形图反应声音的特性,当音调或响度改变时,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也会改变。

[4]相同时间内,A振动2.5次,B振动1次,A比B振动的快,A的音调高。

[5]由图可知,甲图中的声音有规律,乙图中的声音无规律,有规律的是乐音,无规律的是噪声。

(3)[6] 与可听声相比,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人们根据超声波方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声呐装置。

[7]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太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呐不能用于太空测距。

13.(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 ;如图乙所示,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根据发生的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2)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能______。

在月球上,做图丙实验,观察到泡沫小球将______弹起(选填“能”或“不能”)。

发声的物体
在振动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传递能量不能
解析: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传递能量 不能
(1)[1]如图甲,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如图乙所示,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幅度增大,说明响度的大小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来决定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3]如图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4]在月球上作该实验,观察到泡沫小球不能弹起,因为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14.人耳所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是20Hz 和20000Hz 。

某潜艇的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为15Hz ,该声波叫__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潜艇用声呐装置向海底发射声波,发出的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 ,经过2s 收到海底返回的回声,该处海深为__________m 。

次声波1500
解析:次声波 1500
[1]人耳所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是20Hz 和20000Hz ,低于20Hz 的声音叫次声波,所以某潜艇的声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2]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1212
s s t =⨯=; 则该处海水的深度:
1500m/s1s1500m
s vt
==⨯=。

15.在发生地震前伴有_________(选填“超声”或“次声”)的产生,有些动物可以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_____(选填“大”或“小”);甲同学在一根很长的充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能听到三下敲击声。

第一次听到的是通过______传播来的。

次声大水管
解析:次声大水管
[1]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地震产生的声波频率多在0-18Hz之间,所以属于次声波;
[2]由于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间,所以地震前人们不能感知到,一些动物的听觉的频率范围比人的大,所以能提前感知;
[3]根据对声速规律的理解,声音在铁、水、空气三种介质的传播速度依次减小,根据速度
计算的导出式
s
t
v
=,发声处与听者距离一定,声速越大,传播时间越短,所以听到三次
声音依次是水管、水、空气传来的。

16.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情,利用超声波可以除去人体内结石。

由此可知,声波实际上是通过介质传播声源振动的______和_______。

信息能量
解析:信息能量
[1][2]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信息;超声波有很强的穿透性,能够传递能量,所以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由此可知,声波实际上是通过介质传播声源振动的信息和能量。

17.如图所示,是八年(2)班物理活动小组成员在探究声音能否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中传播时的一些情境.
(1)甲图中贴在桌面上的耳朵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在_______中能传播;
(2)乙图中耳朵(未贴在玻璃缸上)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和_________传到耳朵里去的;
(3)丙图中当向外不断地抽气时,闹钟的“嘀嘀声”在逐渐地减弱,说明声音在_______中不能传播.固体水玻璃和空气真空
解析:固体水玻璃和空气真空
(1)[1]一位同学敲击桌子,另一位同学在另一端能够听到声音,说明声音能够在固体中进行传播;
(2)[2][3]当在盛水的鱼缸里敲击石块时,外面的同学听到的声音经过了水、玻璃和空气到达人耳,因此是通过水、玻璃和空气传播到耳朵里的;
(3)[4]当向外不断地抽气时,闹钟的“嘀嘀声”在逐渐地减弱,由此推理得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18.如下图所示从图形可知,图____是噪声的波形,理由是_________.
乙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解析:乙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1][2]由甲图可以看出,其波形图呈周期性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是乐音的波形;而乙图中的波形图杂乱无章,是无规则的,是噪声的波形.
19.放学了,小明站在路边等小军,小军在后面追了上来并大喊了一声“我来也”(如图所示).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变为0.1m/s,则小明听到的声音应该是“______”. (选填“我来也”、“我也来”、“也我来”或“也来我”)
也来我
解析:也来我
因为声速在空气中变为0.1m/s后,人跑的速度就比声速要快,所以,“也”字离小明最近,“来”字次之,“我”字离小明最远,最先到达小明耳朵的是“也”,则小明听到的声音应该是“也来我”.
20.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响度相同的是___.
甲和乙甲和丙
解析:甲和乙甲和丙
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周期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的音调是相同的;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
三、解答题
21.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着一座悬崖,他向悬崖大喊一声,经过6秒听到回声:
(1)若汽艇静泊在水面,他离悬崖多远?
(2)若汽艇以10米/秒的速度正对悬崖驶去,他喊时离悬崖多远?
解析:(1)1020m;(2)1050m
(1)声音到达悬崖的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即3s,则他与悬崖距离为
s1=v声t1=340m/s×3s=1020m
(2)声音走过的距离为
s声=v声t=340m/s×6s=2040m
汽艇移动距离为
s艇=v艇t=10m/s×6s=60m
则他喊时离悬崖距离为
2
2040m60m
1050m 22
s s
s
++
===声艇
答:(1)若汽艇静泊在水面,他离悬崖1020m;
(2)若汽艇以10米/秒的速度正对悬崖驶去,他喊时离悬崖1050m。

22.一辆小汽车匀速沿直线公路向前方的隧道行驶,在距隧道口740 m处鸣笛,司机经4 s 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求:
(1)听到回声时汽车通过的路程;
(2)汽车的行驶速度.
解析:(1)120m (2)30m/s
(1)由v=s
t
可得,4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s声=v声t=340m/s×4s=1360m,因声音传播的距
离与汽车行驶距离之和等于鸣笛处到山崖距离的2倍,所以,听到回声时汽车通过的路程:s车=2s−s声=2×740m−1360m=120m;
(2)汽车的行驶速度:v车=s
t
车=
120m
4s
=30m/s.
23.一列长210m的列车,在进入长510m的隧道口时鸣笛,站在隧道另一端的某人听到笛声38.5s后,看到火车全部驶出隧道,若火车的行驶速度为18m/s且保持不变,问:(1)火车全部通过隧道行驶的时间是多少____?
(2)这时空气中的声速是多少____?
解析:40s 340m/s
【分析】
(1)火车全部通过隧道时行驶的路程为车长加上隧道的长度,根据速度的公式得到火车全部通过隧道行驶的时间;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等于火车全部通过隧道的时间减去听到笛声的时间,根据速度的公式得到空气中的声速.
(1)车全部通过隧道时行驶的路程:s=s车+s隧道=210m+510m=720m,
火车全部通过隧道行驶的时间:
720
=40
18/
s m
t s
v m s

==;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t声=t-t人=40s-38.5s=1.5s,
这时空气中的声速:
510
340/
1.5
s m
v m s
t s
===
'隧道


答:(1)火车全部通过隧道行驶的时间是40s;
(2)这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点睛】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火车全部通过隧道时行驶的路程和声音通过隧道的时间.
24.某渔船向为了测一处海底的深度,用声呐系统垂直向下发射超声波,经过6s收到回
声,问此处海底的深度是多少千米?(声音在海水的速度是1500m/s)
解析:此处海底的深度是4.5km.
【分析】
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音在海水的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此处海底的深度。

解: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t=1
2
×6s=3s,
该处海水的深度:
h=vt=1500m/s×3s=4500m=4.5km。

答:此处海底的深度是4.5km。

【点睛】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求出超声波单趟(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是本题的关键。

25.2017年12月30日,经过四年两个多月的建设,芜湖长江二桥正式通车,项目起点位于无为县石涧,终于繁昌县峨山,是无为第三座跨江通道。

为了保证车辆的安全通行,在长江二桥上装有固定的超声波测速仪。

用来检测行驶的车辆是否超速,当有一辆汽车经过时,测速仪发出超声波信号,0.2s接收到回波信号。

求超声波接触汽车时,汽车和测速仪的距离是多少米?(声音在空气中速度340m/s)
解析:m
设汽车和测速仪的距离为s,则超声波从发出到接收所经过的路程为2s,所花时间为
0.2s,由速度公式
s
v
t
=可得
2340m/s?0.2s=68m
s v t
==

解得34m
s=。

答:超声波接触汽车时,汽车和测速仪的距离是34m。

26.一辆在某公路上以最高限速(如下图)匀速行驶的汽车,其正前方有一座山,此时汽车鸣笛,经2s后司机听到回声,请问
(1)从鸣笛至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多远?(340m/s
v=,按要求写出解题过程)
解析:(1)40m ;(2)320m
(1)由图知,汽车的速度为
572km h 72m s 20m s 18v ==⨯
=车 由s v t
=可知 20m s 2s 40m s v t ==⨯=车车车
(2)由s v t
=可知2s 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340m/s 2s 680m s v t ==⨯=声声声
由题可知鸣笛处距山的距离
680m 40m 360m 22
s s s ++=
==车声 此时车与山的距离为 1360m 40m 320m s s s =-=-=车
答:(1)从鸣笛至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是40m ;
(2)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320m 。

27.一辆汽车在匀速行驶,道路前方有一座高山,司机鸣笛并在4s 后听到回声,若汽车行驶速度72km /h 求: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多远?(声音的速度为340m/s)
解析:640m
司机鸣笛并在4s 后听到回声,声音通过的路程为
340m/s 4s=1360m s v t ==⨯声声
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为
172m/s 4s=80m 3.6
s v t ==⨯
⨯车车 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 11()(1360m 80m)640m 22
s s s =-⨯=-⨯=声车 答: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640m 。

28.蝙蝠可以发出和接收超声波并由此确定猎物的位置。

科学家根据这个发明了声呐。

声呐不仅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它还可以探测冰山或暗礁的存在。

(假设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为1500m/s )
(1)在探测某处海洋的深度时,声呐发出超声波后6s 接收到返回的信号,则该处海洋的深度是多少?
(2)若探测船以10m/s 的速度匀速前进,声呐向前发出的超声波信号遇到暗礁10s 后接收到返回的波,则接收到信号时暗礁到船的距离是多少?
解析:(1)4500m ;(2)1650m
解:(1)超声波6s 通过的路程
s 1=v 1t 1=1500m/s ×6s=9000m
该处海洋的深度
19000m 4500m 22
s h =
== (2)探测船10s 通过的路程 s 船=v 船t 2=10m/s ×10s=100m
超声波10s 通过的路程
s 声=v 声t 2=1500m/s ×10s=15000m
接收到信号时暗礁到船的距离
15000m 100m 7450m 22
s s s --===声船距 答:(1)该处海洋的深度4500m ;
(2)接收到信号时暗礁到船的距离该处海洋的深度是7450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